景点 | 简介 |
---|---|
铜锣湾国际旅游文化城 | 铜锣湾国际旅游文化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铜锣湾国际旅游文化城地处月湖新城,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非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创意商业景点”和体验式、全业态旅游文化城,主要规划为中国奇石城(含已开业的中国黄蜡石第一交易市场、中国黄蜡石博物馆)、铜锣湾百货、高尚生活社区、时尚商业街区、5A级总部经济大厦等七方面业态。近年来,鹰潭黄蜡石产业方兴未艾,全国各地专家、藏家云集,市场日益繁荣,业内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黄蜡石交易市场已入驻经营大师工作室、精品店铺、雕刻工作室200余家,连锁餐饮、商务酒店、银行、快递、休闲等商业配套设施齐全,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历史悠久的黄蜡石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具有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的信江石雕,每逢周末更能体验黄蜡石淘宝的乐趣。 |
鹰潭公园 | 鹰潭公园位于鹰潭市区,是一家免费的休闲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不少市民会来这里休闲、散步、健身,是个理想的放松去处。 这是一个原生态、古木参天、绿树掩映的地方; 这是一个临江而立、清风徐吹、树声婆娑的地方; 这是一个鼓声响亮、欢快激越,迸发心中热情,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 这是一个在人文自然环境独特、在鹰潭人民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地方; 她,就是鹰潭公园。 由市政府投资近2000万元改造的鹰潭公园,文化内涵更深,园林品位更高,正以新品位、新文明的崭新形象展现在市民面前,她舒展着绿色的臂膀,拥抱着热情奔放的市民。 改造是一种外在的景观,免费开放则是一份巨大的热情。改造后的鹰潭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迎来的是比以前多几十倍的市民,是比以前高几十倍的热忱,是比以前更开阔的胸襟。 这里依然是市民快乐的天堂。热情在飞扬,快乐在碰撞。散步的、休闲的、健身的,都在互相点头微笑。这里洋溢着笑声,洋溢着欢乐,洋溢着文明与和谐。 入夜,华灯绽放,缤纷的彩灯掩映着快乐,掩映着美丽,把这原本静谧的公园掩映成不夜的森林,多彩的森林。 大门口,欢快的舞曲响起来,成百上千的市民迈着欢快的舞步。有的跳双人舞,有的跳健身舞,自由自在,尽情奔放。那韵律,那整齐划一的舞步,以及多彩的灯光,使这里成为音乐的海洋,欢快的海洋。往西走,几十个身穿红色、绿色衣服的老太太们,腰缠花鼓,扭腰打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咚咚的鼓声,在夜空中回荡,好像敲在人们的心坎上。往东瞧,灯光球场上,生龙活虎的小青年正在进行着一场篮球赛,飞步跨篮,掌声阵阵。 早晨,薄雾轻撩,鸟儿歌唱,那更是晨练的好时光。古樟树下,八角亭内,信江河畔,泄水湖边,绿树丛中,无不是人们晨练的好地方。溜冰场上,更是舞曲激荡,几百人跳着欢快的健身舞,宏大的场面让所有的人都热情飞扬。这种场面让人惊讶,这种场面让人心旌摇荡。如果你不会跳舞那没关系,只要你来到这里,一定会被热情包围,一定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舞曲,欢快地转起来。 你再看看,活动的形式太多了:有跳舞的,有做养生操的,有打太极拳的,有拉二胡的,有晨唱的,有舞扇的,有打气排球的,有打羽毛球的,还有穿梭林中散步的。 还是那位白发老太说得好:“鹰潭公园是一个休闲、健身的地方,也是一个健康、和谐的地方,感谢政府为市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告诉你一个新鹰潭公园 鹰潭公园作为一个原生态的公园,不仅因为她位于城市的中心,更因为她在市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而备受市民的关注。不管她怎么变化,她永远是市民心中的一块净土。 鹰潭公园的历史 鹰潭公园是江西最大的自然公园,风光秀丽:“雄鹰舞其上,激流旋其中”——据说鹰潭由此而得名。“鹰潭公园”名称几经变更。 据了解,鹰潭公园是1957年正式兴建的,当时在龙头山东面山头建的第一座园林建筑“寄意亭”,成为当时群众的游玩好去处。在公园中心信江边建一座石拱桥,桥拱体中央建一座四角亭——流芳亭。 1958年,在龙头山东部建了鹰潭镇第一座篮球场,成为组织球赛及群众性文艺演出主要活动场所,并以其山名命名为“龙头山公园”。据市民桂延德老人介绍,鹰潭公园初建之时大门并不处于现在位置,而是在月湖区图书馆对面。当年在公园临街修筑了一条长500米的竹栅栏,在公园中段建一简易大门。竹栅栏外即现公园门前丁字路口处四周都是稻田。 195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镇政府拨款在公园内开辟新景点,有“别有洞天”、“花涧观鱼”、“好鸟枝头”、“知音坛”、“醉花荫”等,并建成了一座简易温室,从而开始了公园花卉的培育。同年,“龙头山公园”改名为“鹰潭公园”。1962年—1963年,对公园道路进行了系统改建和扩建,公园主、次干道路形成;为方便游客游园休息,在公园树林中建了水磨石桌椅;为了游客的安全,在沿江道路上建了一条长300米的栏杆,并在此基础上建成观潭台。1966年,“鹰潭公园”改名为“鹰潭人民公园”,该名称一直沿用至1989年。1989年6月28日,经鹰潭市人民政府批准,“鹰潭人民公园”恢复“鹰潭公园”的称谓至今。 地址:鹰潭市月湖区林荫西路2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
十不得景点 | 十不得为龙虎山上的景点,由以下10个景点组成。 尼姑背和尚走不得此峰状似依偎在一起的夫妻,又名“夫妻峰”。相传在此峰对面仙人城的尼姑庵中,曾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尼姑爱上了一位和尚,两人私奔时被法僧追赶,张天师爱其两人真心相爱,便使出定身法让他们永远相依在这里。 仙女配不得又称仙女岩,由于它的外观极似女性生殖器,所以被看作是天下奇观。 莲花戴不得此峰在仙桃石的附近,是一丛像莲花一样绽放的石峰。据说这朵莲花原本是瑶池的白莲仙女,她下凡与龙虎山的青年柳青婚配,犯了天规,当天兵捉拿她回天庭时,她不肯回去,化成了石峰。 仙桃吃不得此峰的形状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大桃子。传说孙悟空从王母娘娘蟠桃会上偷得仙桃后,边吃边回花果山,飞经龙虎山时,一不小心,刚咬了一口的仙桃掉了下来,化成了山峰。 丹勺用不得此岩状若一把勺子。传说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位高人,他浑身长满绿毛,隐居在碧鲁洞里炼丹,他的丹药能治百病。东汉时,太上老君将“绿毛仙”召回天庭,绿毛仙临走时将他炼丹用的勺子留在了这里。 道堂坐不得此块巨岩状若道教做法事的道堂,因其下临深渊,水流湍急,所以称为“道堂坐不得”。这里岩奇水急,无风三尺浪,风雨浪滔天。岩底暗流奔泻,据说从这里倒下谷壳等物,会从20公里外的鹰潭龙头山下涌出。 云锦披不得此峰若一面色彩斑斓的云锦,峰前的河面也被山色染成五彩的。此峰陡峭如壁,宽幅百丈,宽大、高峻、平整,不愧是丹霞地貌最杰出的代表作。 石鼓敲不得又称蘑菇石。传说石鼓原是铅山葛仙寺的神鼓,这面鼓一年敲一响,鬼怪发抖;一年敲二响,五谷丰登;一年敲三响,六畜兴旺。后来有一个和尚不懂寺规,连敲十响,惊动了天庭,玉帝降旨将鼓封存,神鼓不服处分,便从鼓架上滚到了龙虎山下。 剑石试不得传说张天师初来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买帐,指着座山峰说:“这是我的土地,岂能容你落脚?如果你的剑能把这山劈开,就让你留下。”张天师一剑下去,将山石劈为两半,就成了现在的“试剑石”。 玉梳梳不得此石状若一把断齿的梳子。传说它是昆仑山的八百年黄杨木精变成的,一天王母娘娘的侍女拿这把梳子为娘娘梳头,突然草丛中冲出一条巨蟒,宫女吓得失手将梳子摔下了凡间的泸溪河,跌断了一根梳齿。 景点位置 江西省贵溪市龙虎山 |
脸谱石 | 脸谱石位于鹰潭无蚊村对岸,这座山峰巨大、山峦重叠、多姿多彩。 传说龙虎山是一处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的洞天福地,共有100只虎,100条龙,神态各异,各显神通。这座石壁就隐含着九只老虎一条龙的身影。看看我们能分辨出几只。当地人说,能辨出一只虎,说明是个聪明人;能辨出二到三只虎,说明有才有德;能辨出四到五只虎,说明才高德望;能辨出七到九只虎,定是才高八斗,官至一品;如果一气呵成辨出九虎一龙,必定要做真龙天子。据说当年张天师辨出了九虎一龙尾,民间便称他为“鬼王”,而乾隆皇帝下江南游龙虎山时,九虎一龙在他眼前活灵活现,可谓生龙活虎。我们有幸来此,不妨用心数一数,测试一下自己的才气如何。东岸临水的山体,呈暗红色,许多凹进的部分颜色略为浅些,当三四个洞穴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的脸谱,这种组合,在这座山体表面非常多,而且,脸部表情各不相同,所以这座山峰被称为“脸谱石壁”。这里共镶嵌着108个神态各异的脸谱,传说正是《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等108个好汉的脸谱。为什么108个好汉的脸谱会留在这里呢?众所周知《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就是发生在龙虎山的故事。当年洪太尉受大宋仁宗之命,到龙虎山宣请张天师进京祈禳瘟疫,不想在上清宫“伏魔之殿”误走了老祖天师洞玄真人在镇妖井内镇锁着的36员天罡星,72座地煞星,共108个魔君。魔君出世后,便成了水泊梁山的108将。所以龙虎山是梁山好汉的出生地。但据传说,当年洪太尉放走的是118将。他们直冲上半天后,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张天师在京禳救灾病时已感知,迅速念咒擒拿,而其中10员魔王拼力抵挡天师法力,其他108位魔君四散逃走。10员魔王终究敌不过张天师的法力,被张天师一一降伏,点化成龙虎山的十不得景观。 为此,当地流传一句民谣“龙虎山中十不得,若有一得天下了得”。其他108位魔君天师因没能捉拿,便将他们画影图形,记在了这座山壁上,以代世人指认。因为这条河是当时的主要交通要道,来往的人很多。这是流传在民间的“水浒外传”的一章,当然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也是这座山峰的来历。 景点位置 江西省贵溪市无蚊村 |
留候第 | 天师家族子孙后代的住宅留侯第。“第”即大宅子的意思,留侯第即张家私宅。这是古镇民居风格的一个代表。 史书记载上清古镇,历时千余年,为信州西南一带商贸航运之津,道儒文化之地,大姓聚集之所,所以古时上清镇商贾富豪云集,私宅星罗棋布,形成上清古街几十条大小不一的巷弄。这些曲径通幽、四通八达的巷弄可谓上清古镇的又一特色。因按照居民姓氏划分地域,巷弄都分别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姜家弄、李家弄、柴家弄等。上清古私宅建筑工艺考究,而且都融入了浓厚的民情风俗,大多坐北朝南,砖墙青瓦,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朴素典雅。南北砖墙平齐,东西山墙也叫马头墙,高于屋顶,并高低错落。大门是民居建筑的门面,建设中尤为重视。一般都用麻石或青石构成,石门框,石过肩,门上的过桥石板还雕刻上“福”字或太极八卦图。门额上根据房主的历史地位或身世,分别镌刻“留侯第”、“宫保第”等。大门两侧书有对联,寓意深刻,也很有文化艺术韵味。祖上出过秀才,兴人的,大门前还设有“旗杆鼎”。民居内多分为一进、二进、三进不等,天井与正厅相通,采光效果很好。大的天井有的还设有养鱼缸或盆景、假山。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但民俗认为这是“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大厅两边各有两间卧室,卧室的窗棂上重视雕饰,雕饰的内容多为吉利的民间故事、戏剧画等。上清古民居的建筑规模大小不一,如蔡氏私宅、倪氏私宅等十几户大姓私宅就大一些。但在众多的私宅中,首屈一指的还是张氏私宅。张家私宅是张天师家族子孙的住宅。按照天师世袭的规定,长子继承天师之位,住天师府,其他兄弟分家后,便离开天师府住进张家宅。张天师世袭63代,历时1800余年,其家族私宅种类繁多,有“留候第”、“留候世第”、“留侯衍庆”等。 现在的“留侯第”就是现存的数座“留侯第”当中的一幢。这是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的同胞兄弟张复初的住宅,是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在子女分家前为子女们设计建造的,距今100余年,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 整座私宅,分为主体部分、附属配套用房、花园和鱼塘三部分。主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四周用青砖围砌,俗称“风墙”,主要用于防火、防风、防盗。 |
鹰潭滨江公园 | 位于鹰潭市内、信江南岸的滨江公园是集自然景观、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江公园景观绿化带。建成后的滨江公园,与鹰潭公园、东湖公园、梅园公园相连,形成绵延10里近千亩的生态景观长廊,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处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打造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揽信江之隽秀,享道家之仙境。只看信江南岸,四园一街,刚柔并济;山水道铜,步移景异;天地人和,雕琢时代印记。 滨江公园二期工程位于市中心城区内信江南岸,南接沿江大道,自西向东分别连接鹰潭公园、东湖公园、梅园公园,形成绵延10里的生态景观长廊及“滨江大公园”的格局,与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信江新区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信江两岸绿色生态景观环境。该工程由市公建集团公司组织施工建设,其高质高效的宗旨让滨江公园二期如约与广大市民见面。公园二期设计理念受到道教文化的启发,以“自然之道”作为设计主题,在场地中演绎设计理念,整体形态取材道家思想物化形态的代表——拂尘,反映道家柔中可刚的思想,景观形态刚柔并济从南到北实现人工向自然的逐渐演化和过渡。公园分为老码头文化区、景观游览区、江滩生态区三个区,并通过“理水之道、控温之道、植绿之道、造景之道”让“江、岸、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建设滨水景观文化走廊、建立沿江休闲开放空间轴、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廊道。 滨江公园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全长2.7公里,总投资2.8亿元。在设计中努力做到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鹰潭公园、东湖公园自然衔接;保留场地中原有的大树,部分原有的台阶和码头,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协调好城市防洪和市民亲水活动需要的矛盾,做好场地高差的处理;公园设计同时借鉴了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的设计方法,运用景观喷雾系统、透水混凝土等一系列生态技术手段,发挥滨江水陆过渡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形态模仿自然,展现原生态的滨江景观风貌。 滨江公园盛装开园,进一步完善了鹰潭市绿地系统结构,极大地改善了鹰潭市老城区的环境和景观面貌,扩展了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空间,就近为老城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同时,公园建设所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改善可进一步提升周边城区经济的发展,对于鹰潭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一江两岸”跨越式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鹰潭市月湖区近沿江路与鹰东大道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
应天山 | 应天山景区位于上清镇东部,海拔881米,山形端方廉厉、高峻特出、巍峨俊秀、高耸入云。唐僧马祖曾在这里居住过,所以人们也称此山为禅师山。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也在这里结庐讲学5年。他观察应天山的山形像一头大象,改山名为象山,并创建象山精舍,后更名为象山书院,自号“象山翁”,也称象山先生。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也曾在这里修道。应天山重峦叠嶂,飞瀑流泉,风景秀丽。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龙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天山主要景观有象山精舍遗址、应天寺遗址、玉渊卧龙、七级瀑布、云客争路、松林陡坡、九峰联屏、碧莲池、蟠径石、弹子石、歇石等。陆九渊曾有诗《应天山》,描写这里的秀美景致,并记叙与友人这里的趣事:“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上开园池美,平林千万状。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前障。天光入行舟,野钯随与杖。吾党二三子,幽赏最清旷。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帐。一笑咏而归,千载犹可尚。” 元代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也曾以典雅精妙的诗文《应天山》赞美之:“象山何崔嵬,先哲昔爱之。循麓得清流,良田屋参差。似是桃源人,鸡犬相因依。粼粼白沙曲,奕奕丹雘施。泠水自天来,杂花散玕琪。所以上方士,悠悠系遐思。丹霞炫金壁,清露在茅茨。海岛陋徐福,幔亭卑武夷。仙者自有道,黄鹄时往来。”置身于应天山中,让你真正领略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
覆盆岩 | 覆盆岩这座石壁弯拱、倾斜欲坠的山峰,叫覆盆岩,大家看它是不是很像一个倒扣的大脸盆。这座山脚下的水最深,据说二两绣花丝线也打不到底,可以一下通到20公里以外鹰潭公园龙头山下,与信江相连。山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洞、石沟。这是以前水流沿另一方向裂隙下渗溶蚀的结果,后期河流一侧的岩块崩塌后,使之暴露,加快其溶蚀、片状风化剥落的作用,形成类似足印或其它形状不规则的洞穴,以及沿倾斜裂隙而成的斜条带状洞穴、石沟。由于这些洞穴多数酷似人的足迹,所以民间又称之为“仙人足迹”。旁边有一道从山顶直贯水中的斜沟,传说这些都是许真君擒孽龙留下的。许真君是西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许逊,曾隐居南昌西山。 当时,由于孽龙作怪,江西经常遭洪水,许真君穷追不舍,在石壁上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在山顶他们又大战几个回合,孽龙突然使了一个金蝉脱壳计,从覆盆岩滑下河底,留下一道深沟。入水后,从鹰潭龙头山下深吸一口气又潜入鄱阳湖,累得精疲力尽,终被观音用铁链条制成的面条锁住心肝,镇在南昌西山万寿宫的水井里。观音念它对0还有一点孝心,使同意它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出来探望0。孽龙出来时,便会引起暴雨洪水。所以当地百姓有一道歌谣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河边走。”,覆盆岩上还有一处奇观。山的顶部有一个倒三角的洞穴,一根横梁上平放着两具棺木,据分析,是一处崖墓夫妻葬。已经2600多年静静的躺在一块。 |
浪荡矶 | 浪荡矶:在青云瀑的顶端有一条宽约30米,200多米长的山涧,它是天门山中最宽的一条山涧。在这山涧中,还有两道瀑布,遇着雨季,涧水流量增大,溪水滚滚而下,掀起层层浪花,的确很壮观。所以,大家就管这山涧叫“浪荡矶”。 浪荡矶中有一口龙泉水井,井不深且分上下两级,水源是从后册下汇集,通过地下泉眼,从井边喷发出来的。上边一级是村民的饮用水,水流到下一级,则用来洗衣、洗菜。井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终年不竭,水质也特别好,简直是垂手可得的天然矿泉水。这口井名叫“龙泉水井”。据说是当年第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陪同乾隆皇帝游览天门山龙井后,来到村里,得知熊、薛氏村民为村里无一口好水井而犯愁,张天师当即抽出随身佩戴的斩妖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旋即对着此处就是一剑,未等宝剑拔出,一股清泉就喷将出来,甚是清冽。天师说这是从龙井里引来的水。乾隆皇帝又惊又喜,连忙捧起水来就深深地喝了一口,连连称道“好水、好水”。天师说“真龙天子”喝了第一口来自龙井的水,就叫这口水井为“龙泉水井”吧。 景点位置 江西省贵溪市天门山 |
留候家庙 | 留候家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留侯家庙又名天师家庙,是道教创教者张道陵天师的家祠,内供奉由0张良及张道陵第一代天师至第六十三代张恩溥天师的神位,是道教的祖庙.。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史称“汉初三杰”之一。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等都说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张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
舒家寨 | 舒家寨:当年太平军北上途经这一带时,各村都在险要的山上筑起坚固的寨子,供本村村民“躲乱”。天作高山上的这个寨子,就是“舒家寨”。 看,要进这个寨门还挺不容易的呢,山的四周为陡峭的山崖,稍稍平缓一点的地段,还筑有围墙,围墙的顶端设有瞭望用的垛口。只有一个寨门供出入,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原先寨子内还建有房屋和蓄水池、简易弹药制造坊等。在太平天国前的北宋时期,这里没刀光剑影,百是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之所,号“翛然亭”。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_1128),字嘉闻、正道,号翛然子,9岁开始嗣教,3岁应诏真诚阙,因道法高深、博学睿智,深得宋徽宗赏识和道众爱戴。皇帝封他为“虚靖先生”。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之所即以自号“翛然”命名,为皇帝赐银所建。 |
正一仙峰 | 正一仙峰是崩塌的余型山峰,酷似一个握紧四指、翘着大拇指的拳头。“正一”乃道教正一派之间。自东汉中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后,道教的教理教义逐步的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东晋以后,天师道开始分支。先后出现了上清派、灵宝派、全真派等。 而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立的正一道,历来为道教所尊,认为它是正一盟威之道,是伐诛邪伪、整理鬼气、统承三天、佐国佑民、新出治世的真道,即真一玩二的正道。宋元以来,茅山、閤皂山、龙虎山三山符箓统归龙虎山,龙虎山为正一派之主,而且江南诸道派都统一于正一教派,统称为“正一道”。据说元代时期的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明示龙虎山“主领江南道教”的地位,拨出法剑,将这座山劈出一块,形似大拇指,代表“道心不二,是为正一”之意。这座挺拔的正一仙峰让人对龙虎山在道教中的威望和地位肃然起敬。 |
鹰潭西湖湿地公园 | 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鹰潭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43公顷,绿地面积约49.5公顷,绿化率达47%。鹰潭西湖湿地公园,总投资约3亿元。 该公园采用传统造景与现代风格(景点、小品)相结合,着力体现“自然”、“生态”的主题,全景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鹰潭西湖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包括:湿地保育区(白鹭场、水禽园、鸟语林、掩体观鸟、虚拟鸟乐园等)、恢复重建区(湿地探险基地、芦苇迷宫、疗养中心、泥上运动、自驾车营地等)、宣教展示区(湿地文化风光带、苇海婚纱摄影基地、湿地博物馆等)、合理利用区(水上客栈、码头、小吃街、花鸟市场、民俗购物街等)、管理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 |
天门松涛 | 天门松涛最大的特色就是井,最为有名的是圣井:人们常说“高山有好水”。大家看,这里的水高、美、奇、险、雅、顺壑而下,跌入大坑,大坑好似一个巨大的水井,也就是当年“三王”相会的地方,所以人们称之为“圣井”,这座山也被称为“圣井山”。这里有一井在绝顶之上,人迹罕至。据说往井里投以金铁重物则浮起,投以棉帛轻物则直入。在人们祈雨时,如心不诚投入的物品会被推出不接受;而一时接受了,则必有结果。依婆井:在圣井山游览区陈家湾阳源峰,也有一口井,它叫依婆井,也叫官女井。井内宽有60余平方米,可容纳百余人,井形与圣井相似,水由阳源坑石涧直冲而下,形成20余米高的瀑布。井里也有一堆-状鹅卵石高出水面,是干旱时求雨者跪祷的地方。这里的“井”多,确是一大特色。 |
长庆坊 | 在鹰潭上清古街的西头,坐落着长庆坊。清代时,上清居民区便划分为三坊,即五通坊、中坊、长庆坊。这里建的长庆坊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之一朱丹溪的庙宇,当地人俗称朱老爷庙。 庙宇初建于元代,几经修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门上方镶有门块,上刻“长庆坊”、“灵钟星岳”等字样,均为清雍正、康熙年间重修镌刻的整个庙宇不大,分正殿和偏殿两部分,占地约三亩,砖木结构,若你稍留心,可发现庙门正殿门的西侧有两扇耳门机配,门扇门呈葫芦形,对称工整,大水得体,正殿于民国十四年重修,正殿前东西两侧开了2个小天井,那是为采光之用的。殿内塑着朱丹溪夫妇、子女像四尊,偏殿内塑着地藏王及送子观音像。 地址: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的西头 |
百岁洞府 | 百岁洞府位于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区内,敞开的大岩洞,像一条巨龙张开的大口,洞内有一张下棋用的太极圆桌,就像龙口内的明珠。 百岁洞府有一个来历,说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这里下棋,一位小樵夫在一旁观战,一局收兵后,小樵夫回到村里一看,原来比他年龄小的孩子都已是百余岁的老翁了,而自己还穿着开裆裤,从此,村里人管这岩洞叫百岁洞府。岩洞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溶蚀风化的作用,厚层状砂砾岩夹多层钙泥质细砂岩、粉砂岩,被地下水溶蚀风化并渐渐被水流冲走,形成这顺层大辩论巨大扁平洞穴,而有些崩塌下来的大石块仍在洞内,所以这属于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中的溶蚀风化崩塌型。 景点位置 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