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鹰潭市 >> 贵溪市

贵溪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鹰潭龙虎山

鹰潭龙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道教创始张陵(亦称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自张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历来被尊称为“道教祖庭”、“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龙虎山建有91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这些宫、观、院多已不存,但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建筑和历代天师起居之所的“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龙虎山景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分布于泸溪河(又名上清河)两岸,风景秀丽。有九十九峰、六十六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龙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泸溪而神。景区内红崖碧水,奇峰怪石,山秀水媚,花繁林茂。还有战国时期留下的、规模宏大、文物众多的崖墓葬,成为人们寻幽探奇的旅游胜地。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的交通十分便利,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它东临武夷山、北接黄山、庐山和瓷都景德镇,可以很方便地数景联游。  景点位置  江西省鹰潭泸溪河  网址:http://www.longhushan.com.cn/  地址: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大道1号邮编:335004龙虎山 龙虎山 龙虎山 龙虎山 龙虎山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仙水岩兜率宫仙女岩仙风桥老道岩

仙人城

  因唐代诗人顾况写有“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而又名叫仙人城,是龙虎山主要景点之一。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柱擎天。经过三道山门,攀720级台阶及上山顶。沿途有仙鼠石、凤凰桥、仙水井、仙姑庵、清浊水池、龙化池、兜率宫等十多个景点。  仙人城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柱擎天。清静幽雅的环境,门庭若市的香火,仙人城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唐诗《安仁港口望仙人城》赞道“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仙人城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镇,又称仙岩,东邻泸溪河。从远处凝望过去,云崖上千尺,白莲开满城。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为它自古就是“仙人”所居。史料记载,魏晋时,第四代天师张盛发现山上到处洞穴中通,石窦如井,茂林修竹,云蒸霞蔚,徘徊凌绝顶,犹似在蓬莱。于是决定在此山之顶修建庙宇,即今日“兜率宫”,塑老子神像,以诵老子功德。至宋熙宁年间,宝月禅师自浦城来此建寺,但真正让仙人城名闻天下的却是中唐杰出诗人顾况的《安仁港口望仙人城》,让古往今来的无数游客,正是怀抱这样的一份寻觅和探索,不畏攀登720级台阶及顶览胜,那种给人浩瀚无垠的冲击,远远超越了人的视角。  仙人城是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中的一个重要游览区。所谓“仙水岩”,就是水岩与仙岩的合称,水岩是指山下有水的部分,仙岩是指山上部分。仙人为一座巨峰,东邻泸溪河,远远望去,四面陡峭,下临深渊,上嵌碧空。一峰中高,古称“天竺”。南临“一线天”,绝壁悬崖一眼到底;北面峭约如削,人迹罕至;只有西边沿山坡开凿的780级台阶盘旋而上,可到极顶。山上的洞穴中通,石窦如井。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为自古它就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素有“神仙洞府”之誉。  仙人城顶上是观赏仙水岩全景的最佳地方之一。游客可东眺“百鸟朝凤”、“丹凤朝阳”、“雄狮回首”,北赏“僧尼情缘”,西观田野风光,南看“七星拱斗”。  在仙岩极顶上有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叫“兜率宫”。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  庵堂依洞穴而建,洞内可容人,洞分前后两部分。前厅供奉着观音全身塑像,两侧分别是文殊与普贤;前厅东侧供奉着地藏王,西侧供奉着花仙子。后厅为生活区,过去庵内十几位尼姑就住在此。仙姑庵始建于宋代,原名“仙岩上寺”,是一处僧寺。宋熙宁间(1068-1077年),有宝月禅师自浦城来,这里初无路登,禅师缘石至岩上。从此,往来人逐渐多起来,禅师授徒。元代,寺僧彬公又重新修葺殿宇。尼姑上山后,僧寺改为尼姑庵,起名“仙姑庵”,供奉观音、地藏王等菩萨,香火更加旺盛起来,直到民国年间,鼎盛时,庵内共有18位尼姑。我到庵里看了看,供着观音菩萨,看样子都是新修的,后面有洞,过去是尼姑生活起居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人住在这儿了。  仙岩门是仙人城三道古山门中的第一道门。“仙岩”二字,是由江西已故书画家彭友善老先生所题。门前一对石麒麟,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仙人城的保护神。  当年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张继先,也是在此观赏美景,欣然写下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绝美佳句。以“雄狮回头”峰为界。以南,群峰森立,做奔驰腾状,叫“百凤朝阳”组峰;以北,七峰并峙,真指长天北斗,为“七星拱斗”组峰。泸溪河岸的仙桃石、莲花石、无蚊村等景观,在这里也一览无余。  山上的两处建筑,上为兜率宫,下为仙姑庵。  难怪古人到此,便会油然发出“千尺云崖上,仙岩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的感叹。  仙人城素称仙岩,为一座巨峰,东邻泸溪河,远远望去,四面陡峭。山上到处洞穴中通,石窦如井,茂林修竹,云蒸霞蔚。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为它自古就是“仙人”所居。  现在,横跨绝壁的仙风桥和环山游步道已全面贯通,登临绝顶,龙虎山九十九峰龙腾虎跃之雄峻尽收眼底,恰似“千尺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  魏晋时,第四代天师张盛就在此山之顶修建庙宇,即今日“兜率宫”,塑老子神像,以诵老子功德。宋熙宁年间,宝月禅师自浦城来此建寺,香火兴旺,2002年4月,在仙岩之巅发掘出的旷世文物——七层“灵函”,就刻有“宝月行源,心记净空”的字样,唐代大诗人顾况的《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把仙人城描写的仙气缥纱,令人神往。  《舆地纪胜》卷三十二“饶州景物”载:“仙人城,在安仁(今余江县)临溪。悬崖多大穴,中有铁冶、盐敖、仓廪、棺椁之属,皆去人数千尺。世传武夷仙人归藏于此。”“仙人城”所在地龙虎山以其奇秀的自然景色,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史上许多学者名流、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唐代顾况《安仁港口望仙人城》写道:“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仙人城系仙岩、水岩总称。这一带地处贵溪、余江、金溪、鹰潭四县市交界,现属鹰潭市龙虎山旅游局管辖。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周坊邵家村中央。是建国初期江西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自考察选址的。1951年4月1日动工兴建,1952年10月竣工。该馆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馆内展线全长70米。1986年4月被贵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贵溪、鹰潭两级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贵溪云台山

  据《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资料汇编》中记载,“东汉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云台山修道练功,采药炼丹,在山顶建立供用练功、住宿的庙宇”。因此,云台山成为上清龙虎山十三景点之一。唐朝时庙内就塑有白、李、黄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黄仙姑是道教仙,因此云台山成为道教名山。  云台山主峰海拔858.2米,一峰耸立,万山匍伏。群山环绕,西山、藐菇山、应天山、五台山、天华山,团团簇拥,把云台山绕在中间,犹如攀天柱。登上峰顶,环顾四望,一览众山小。向东望,上饶的灵山,特起凌霄,缥缈如画,下视弋阳圭峰,昂首穹背,形态逼真。东南天华山迎面相峙,恰似锦屏。每当春夏清晨,云雾环山,如海浪,汹涌澎湃。太阳初升,岚光焕彩,皓魄当空,金光万丈,身临其境,仿佛在云山雾海中,有凌虚御风之感,故名“云台山”。  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兴作诗一首,诗曰:“雨后凭栏,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览岭石,千万点,星斗罗胸。”并题“敕封云台山”镌刻石碑保存至今。至清咸丰年间进行规模建造,庙宇非常壮丽,是按古风宫殿式设计,四周用石砌墙,且砌砖过屋脊,分上下两大栋,上栋是道教堂(仙姑殿),建筑奇特,整个殿堂是按隋朝的风格用方块麻石卷成拱形。下栋是观音堂即佛教堂,教堂内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做功课,每年打“百子灯”醮就放此堂,道佛两殿,仙佛像精雕细刻,各种花纹图案金朱油漆,殿前还装有玻璃屏障,道佛两教堂正中上盖卷有锅底蓬,柱壁全部涂沫朱红油漆,整个庙内,深幽静寂,香烟缭绕,走入庙内香气扑鼻,使人别有一种感觉……令人遗憾的是:民国35年(一九四六年)立冬之日,前来庙宇守“冬”的香客太多,不小心失火,致使两座宝殿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乾隆皇帝御笔留下的“敕封云台山”石碑。  在原云台山老道后裔梅启生为首邀集下,云台山庙宇复兴修建,人们献工送料,于一九八二年建成了一幢四拼小庙,此后几年,香客越来越多,到一九九一年,按原古庙位置落成共贰拾余拼,总占地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的简易庙宇,随着香客的增多,云台山寺庙得到逐步发展,暮鼓晨钟,香火旺盛。  云台山风景秀丽,奇峰怪石林立,形象鲜明,神态逼真的景点就有28景,它们不但命名寓意深刻,其传说亦颇为感人。  如“舍身崖”传说舍身可以救母。舍身前要吃七七四十九天斋,每天晚上当天焚香祈祷,夫妻离房净身,而后拜仙佛舍身。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两个舍身救母者,舍身后都还活着回家。  山顶有一石,原名鸡公石,传说鸡公石原有嘴,会啼,只因它常带领山下村民家养的鸡群去田间吃庄稼,村民们怨声载道,此事被天神察觉,便派雷公把它的嘴截掉了,从此鸡公便不再啼了,更不能去祸害村民了,如今的鸡公只能默默地屹立云台山头。  再若“中子岩”,传说来庙朝香求子的夫妇,在岩前四五尺的地方背向岩洞,从胯下将铜板(古币一种)或石子投入洞中,若是连中三次,便能得子。  诸多景观不胜枚举……,故特附二十八景于下:  1、龙须进2、鸡公石3、舍身崖4、中子岩5、梳妆台6、清风洞7、脚盆石8、门楼石9、马鞍石10、仙足迹11、马蹄迹12、仙人缸13、猿猴石14、如意峰15、悟空峰16、观音岩17、雷公石18、神道石19、颂经石20、文笔石21、晴雨台22、白鹤石23、象头石24、狮子石25、磨盘石26、仙人墓27、一线天28、仙妇岩  云台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动物有飞鸟近百种,兽类三、四十种,常见的有野猪、麂、水麂、山羊、山鸡、猴等。山间满布绿竹山花野果,不仅四季常青,而且长年都有鲜花盛开,春夏有山梨花,红、黄、蓝三色杜鹃花,秋季有金针花、山茶花、野菊花,以及似火的枫叶,冬季有腊梅花,真乃一个天然大花园,植物的种类有近400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黄山松、水杉、南国红豆杉等等,人们行走在山谷道中,清风拂面,花香扑鼻,鸟儿秋蝉,尽情欢唱,在山顶观云海看日出,心胸博发。由于自然风景奇特,气候宜人,特别是盛夏,凉爽非常,山上平均气温在18-25摄氏度之间,是人们理想的休闲、旅游、避署的胜地。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鹰潭上清宫

  上清宫距天师府二里,在上清镇东首,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时名“天师草堂”。汉末,-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唐会昌年间,真宗赐传录坛额曰:“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成了“昼夜常明羽人国”。  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大兴土木,屡毁屡建,上清宫所建殿宇就有:三清殿、玉皇殿、紫微殿、天皇殿、后士殿、斗姆宫、雷祖殿、廖汤殿、南斗殿、北斗殿、伏魔殿、三宫殿、三省殿、文昌殿、四圣殿、五岳圣帝殿、四渎殿、真风殿、留侯殿、十二真君殿、奎阁、虚靖祠、藏室、鼓楼、福地门、龙虎门、棂星门、下马亭等等,附近还建有道院三十六座以及各种附属建筑。它原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它和皇帝宫殿相比,仅矮一尺,以示区别于皇宫。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对上清宫的仙都风貌作过极为精彩的描写,从而使这座石老道宫显得更加神奇,更加令人神往。  上清宫整个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现殿宇绝大部分被毁(最后一次被毁是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几个乞丐住在宫中烤火引起火灾)。到解放时,只存大上清宫门楼、钟楼、午朝门、下马亭未毁,但这座古老道宫的声名仍然显赫,家喻户晓,现存的东隐院,善恶井、梦床、神树和传说中的镇妖井等文物古迹,仍然强烈吸引着中外游人。  东隐院在上清宫院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一座著名道院,也是上清宫目前残存的唯一道院。它创建于南宋年间,后因元世祖忽必烈对该院道士张留孙分外器重,东隐院倍加修缮,名声大振。  现东隐院为明末清初建筑,有门屋一间,正厅三间,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虽然今昔对比,面目全非,然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仙迹缥缈,仙气犹存,站在这里,仍可领略一番仙都风貌。  在这里需要特书一笔的,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用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的伏魔殿的镇妖井。伏魔殿早已不存,但确有一口井仍在殿口,石栏依旧,口如谷罗,井底幽深,井圈四周长有青苔绿草,确是黑洞洞地啥也不见。游人站在“遇洪而开”的洞口朝底探望,不禁胆战心寒,生怕像《水浒传》写的那样:“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将出来,掀蹋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弄得“夜眠不稳,昼食忘餐”。当然,游人也知道《水浒传》是小说,是施耐庵的妙笔生花,但他对上清宫整体环境,气势的描写,将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化成牧童的妙笔,倒显得几分真实,因此,游客都要来到井口,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怎样从洞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扰乱整个乾坤的。  上清宫周围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沿泸溪河而上是上清林场的林区,今后可辟为森林公园。对岸一片樟林,是当年红十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宫南隔河的桂洲是明代武英殿首席大学生夏言故里,这位明代嘉靖年间的耿耿名臣、朝廷宰相,因支持收复河套的主张被0臣严嵩所害,其父夏鼎之墓便在上清宫南二里处,可供凭吊。另外,围绕着龙虎山上清宫周围,还有十八道宫、八十一座道观和三十六座道院遗址,以及天师墓等等。      上清镇  贵溪市辖镇。道教正一派发祥地。1958年置上清公社,1960年改上清垦殖场,1968年复置上清公社,1984年复建上清镇。位于市境西南部,上清溪中游,距市区31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1.8万。鹰厦铁路、龚(店)资(溪)公路贯境。辖府前居委会和上清、汉浦、渐浦、桂洲、城门、沙湾、历山、泉源、泥湾、通桥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天师板栗。乡镇企业有综…… 详细++

江铜科技工业游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江铜)是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黄金、白银等稀贵金属产地,年产阴极铜40万吨、硫酸100万吨、黄金10吨、白银200吨,在全国10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排名第98位,在世界铜行业中位列前十强。2003年,江铜的年销售收入达106亿元,为江西省和全国铜工业企业中第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铜与钨、铀、铌钽、稀土一道被誉为“五朵金花”。早在公元前1066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西晋泰始年起,赣东北就是历代皇朝的铜金采冶基地,唐宋时已达鼎盛时期。水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就产生于这一带。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直至清末民国初,以铜铸造货币,流通了2100多年。在玻璃镜子发明之前,达官贵族们都以铜为镜,铜制器皿更是沿袭至今。铜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它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和很强的耐蚀性、耐摩擦、抗磨损性,有良好的加工、铸造、焊接及易切割等性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铜与生物机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形成生物活性的物质,成为各种酶和蛋白质,是人类健康以及动物和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素,具有美容、杀菌之功效。采用铜供水系统,可以得到卫生的饮用水,医院以及公共场所内的门把手、水龙头等。采用铜制作可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染。  说到“铜”,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洪荒时代,有位绿衣仙女忽然动了凡心,顷刻之间化作一只孔雀,翩然飞临人间,和一位炼铸工相爱。玉皇大帝震怒了,命令天兵天将把仙女化为凡石,镇压在五岳之下。但这阻挡不了工匠对仙女的爱,他天天挖山不止,可掘出的只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石。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冲破神魔枷锁的绿衣仙女,人们便称这种绿石为孔雀石。后来工匠含泪将孔雀石葬入炉中,在浓浓烈焰的烧灼下,竟从炉口流出殷红的“血”——金属铜便这样诞生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神化传说。你们当中可能有很多人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它蕴涵着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那么我们勤劳、善良、淳朴的江铜人是如何铸就“铜文化”和“铜精神”的呢?到了中国最大、拥有世界级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闪速炼铜工厂——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就能找到答案了。在这里,你不但可以亲眼见到铜的生产过程,而且可以亲手抱一抱金砖(重达12.5千克、含金量高达99.997%、时价达150万元人民币的金砖).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其年代分属南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   三省堂是嗣汉天师府内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明代石雕须弥座尤存。   宫保第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时期,一直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   仁靖真人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铜钟位于仪门东侧的保护亭内,此钟系正一教主嗣汉第40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宫龚德同等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迄今已640余年。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井亦称“丹井”、“法水井”,位于玉皇殿的殿前台阶下沿处,系第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是历代天师做法事及生活饮用之水源地。   东隐院位于龙虎山上清宫院内东侧,是一座著名道院,也是上清宫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建筑,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古建筑群”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物价值。

龙虎山悬棺

  据考证资料显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最久远、崖墓数量最多、出土文物最珍贵、安置位置最险要的崖墓葬群。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龙虎山崖墓出土的十三弦琴和斜纺织机构件均比历史记载早千余年。  龙虎山,正常是古越人聚居之地。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重达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风俗?  绝壁崖墓悬疑千古,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千百年来,尘封在龙虎山洞穴内的悬棺,伫伫静立,守望着沧海变桑田。而生活于此的龙虎山人,祖祖辈辈面临那些高悬在离溪面20到100余米绝壁上的棺木,无法洞悉其中奥秘,只能借以各种神奇传说来诠释着千古之谜。直到1978年,江西省考古部门开始对这些悬挂了千年的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才初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78年,考古部门请来了身怀攀岩绝技的当地药农,凭借几根绳子荡入洞中,取出一些文物,经专家科学鉴定,确定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1979年,考古队采用层层搭架的方法第二次发掘清理,共取下棺木39具,人骨架16副,收集到珍贵文物290多件。其0土的纺织机器件和部分纺织品,改写了中国纺织史,将斜织机和印花织物的历史向前推移了近700年。  在这里,每天中午12:00有一场“升棺”表演,不过只有差不多十分钟时间,整个过程十分惊险刺激,表演的人全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不过,现场讲解也说了,这只是现在的一个猜测,悬棺到底是怎么上到高高的悬崖上去的,至今也是个千古之谜。

龙虎山花语世界

  景点地址: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排衙石大道  营业时间:  8:30-17:30  鹰潭龙虎山花语世界简介  江西龙虎山花语世界景区是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旅游度假养生综合体。花语世界景区占地1000亩,位于世界自然遗产的龙虎山峰脚下,是龙虎山五A景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正式开园的花语世界园是景区的核心,与正在建设的三大区域组成整个旅游集群。景区以花为媒,集观光、度假、休闲、餐饮、购物、民宿、微农庄、蔬菜花园、高端养生于一体,创意生态园艺生活内容,引领园艺生活成为时尚的高品质生活方式。  江西龙虎山花语世界  江西龙虎山花语世界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鹰潭龙虎山主景区排衙峰脚下,集3000余种优新花卉苗木品种,以欧式园林风格为主,强调彩色、空间的巧妙组合,体现新的园艺景观创意潮流,景观设计唯美新颖,现建有:幻影花廊、瑶池黛影、林下花境、玫瑰花园、杜鹃花园、荷塘观鱼、香草花溪、漫坡花海、阳光草坪等主题景点,特色鲜明。  江西龙虎山花语世界  充分展示了“公园是舞台,花卉是演员,游客是观众”的园艺体验之旅。2015年春建成开园游人如织,花在丛中笑,人在花海行,人景合一,完美诠释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道教理念,已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国家5A级龙虎山景区新景点,具有江南园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幻影花廊  幻影花廊位于花语世界园西入口,攀爬在构筑物上的立体绿化和拱形花廊,是经典与时尚的园艺表达方式,四季鲜花绿叶簇拥,悬挂植物的色彩从空中泻下,在阳光的照射下花影摇曳,正如热情列队欢迎贵客的到访。  林下花境  疏林下、小径边,盛开的郁金香,按曲线飘带图案向前延伸,荷兰库肯霍夫公园原型风格在此定格,并被改良提升。花带与乔木虚实相间的关系更符合东方审美,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你已经与它和谐的依存,留下你的身影,是你一生的经典。

龙虎山泸溪河

  一千多年前的东汉年间,张道陵创立道教,云游四海布道,在江西龙虎山炼丹成功。其后代和徒众便在龙虎山附近的上清镇定居、修行、繁衍,终使上清古镇的上清宫和龙虎山成为全国道教祖庭之所,发源之地。再受历代皇帝封敕,张氏后裔所居之天师府竟成为天下道教传播和管理中心。  龙虎山下泸溪河,从上清古镇至仙水岩一段,蜿蜒二十余里,两岸丹霞奇峰,河水清澈碧透,风光旖旎,堪比漓江。是江西经典徒步线路之一。  泸溪河位于江西上饶县,是信江的一条支流。途经上泸镇,故名泸溪河。上游有上饶最大人工湖大坳水库,起源于武夷山北侧,从上饶铅山河口镇与信江交汇。泸溪河清澈见底,可鉴毛发,一年四季都是碧青色。  诗圣杜甫曾经有诗曰:“蜀江水碧蜀山青”,他雄辩地阐明了“山青”与“水碧”、“穷山”与“恶水”的关系。水碧缘于山青,秃山必然浊水。许多坐竹排游过泸溪河的人,拿泸溪河与漓江比,作出了“形似漓江”的评语,但论开阔、论天然、论野趣、论水质,又公认“胜似漓江”。竹筏从上清镇码头出发开始漂流,首先左岸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青翠欲滴,迎风摇曳,龙吟凤舞,婀娜多姿。游人躺在竹林绿水的怀抱里,远离尘嚣之苦,淡忘名利之念。既无登陆山跋涉之劳,又可坐收饱览两岸秀丽之风光。漂过千米竹林,排身崆嗵作响,竹排进入由浅入深、由缓而急的雷打石水域了。雷打石砥柱中流,屹立在湍急的河道中,相传这是普庵法师受了张天师的雷法,将巨石一炸两边分流汹涌洪水的。那炸掉的半边已被山洪冲走,不知去向,剩下的半边却留下雷劈电烧的铁锈色班痕。坐在排上观赏两岸山民的生活,令人钦羡不已。泸溪河放养鸭子很多,有成鸭有雏鸭。成鸭成群结队,引吭高歌,嘎嘎作乐;雏鸭自成体系,或者说水湾里谈心,或在浅水中锻炼,嫩嫩的羽毛平添几分稚气。  河边洗菜晾衣的村妇山姑、驾舟砍柴的樵夫、放学归来在河边嬉戏院顽童形成了一幅诱人的山村素描画。欣赏过这些后,两边奇山、怪石就多了起来。筏行十五里,距仙水岩五公里处,就可看到骆驼峰,其后便是既济山水相滋、张陵炼丹的龙虎山了。  景点位置  江西省鹰潭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上清镇,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张天师的名号已传到63代,是我国最长的受皇帝册封的一姓嗣教,民间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说。  张天师本名张道陵,据说是张良的八世孙。传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十分威武。汉光武年间,他出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魁星而感应怀孕生下了他。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成年后又在深山中刻苦-,不久得道。他曾在龙虎山炼丹,三年丹成。不久后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能够除魔去病,拜他为师的人竟有好几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道教团体。据说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九月九日,张道陵被仙人封为正一真人,羽化登升。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传到今天,由於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环境清静,风景十分优美。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府第规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点,在布局上保持了鲜明的道教正一派风格。每年的10月初,这里会举行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游客可以观看到道教法会表演。  景点位置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天师路  类型: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龙虎山风景区门票260元已包含。天师府   上清镇  贵溪市辖镇。道教正一派发祥地。1958年置上清公社,1960年改上清垦殖场,1968年复置上清公社,1984年复建上清镇。位于市境西南部,上清溪中游,距市区31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1.8万。鹰厦铁路、龚(店)资(溪)公路贯境。辖府前居委会和上清、汉浦、渐浦、桂洲、城门、沙湾、历山、泉源、泥湾、通桥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天师板栗。乡镇企业有综…… 详细++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天门山生态游览区的开发,弥补了龙虎山景区无高山峻岭之奇险的缺憾,丰富了龙虎山的旅游内涵。天门山生态游览区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与嗣汉天师府南北相对,相传为张天师遁化面仙进入天庭之所。  天门山山势险峻,最高海拔1300多米,沿山而上有棋盘石、龙门石、龙井等景点28处。景区瀑布成群,形态各异,其中尤以姊妹瀑、青云瀑、浪荡矶最为称奇。天门山森林茂密、物种繁多,动植物非常丰富,这里有樟、栲、栋、柏等数百种乔木和灌木,以及各种珍贵的中草药和奇花异草;还有熊、猴、野猪、杜鹃等珍禽异兽。    上清镇  贵溪市辖镇。道教正一派发祥地。1958年置上清公社,1960年改上清垦殖场,1968年复置上清公社,1984年复建上清镇。位于市境西南部,上清溪中游,距市区31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1.8万。鹰厦铁路、龚(店)资(溪)公路贯境。辖府前居委会和上清、汉浦、渐浦、桂洲、城门、沙湾、历山、泉源、泥湾、通桥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天师板栗。乡镇企业有综…… 详细++鹰潭龙虎山仙水岩兜率宫仙女岩仙风桥老道岩

硬石岭水库

  硬石岭水库,位于贵溪市西北部,东南距贵溪市区33公里,南距鹰潭市区20公里,属盆地型水库,建于1956年,1971年大坝加高3米,现有水面11.87万亩,灌溉面积5.5万亩,可养殖水面5000亩,库容总量5300万m3  ,最高水位50.5米,是鹰潭市最大的水库。   水库水质较好,清澈透明,库区四面环山,特别是水库东岸有虎岭岩,鸡公山等10余座山峰,山体为红色砂叶岩,具有丹霞地貌特征,拔地而起,形态各异,连绵成岭,与水库周围良好植被相得益彰,景色十分宜人。   水库中还分布有5座形态各异的小岛,有状似打鱼船头的船头山,有形似民间盐油罐的盐油墩等,其中以船头山最大,岛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杉木林和灌木林,林木丛中栖息着成千上百只白鹤、野鸭、大雁、野猪、蟒蛇、獐、狍子等珍禽异兽。   水库辖区还有农田264亩,旱地225亩,果园532亩,鱼池110亩,农产品、水产品丰富,果树葱绿,房舍掩映,鱼池阡陌纵横,炊烟缈缈,鸡犬相闻,一派田园风光。   

仙水岩

  离江西省鹰潭市区约20公里就来到了龙虎山的仙水岩景区。乘小船上行,坐竹筏下行,看奇峰、碧波,游起来比较清松,景色比较优美。  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水岩以其碧水丹山而闻名遐迩。这里怪石遍布,山水相映成趣,景点最为集中。  僧尼峰(“情侣峰下情永固”):又叫情侣峰,山峰高约200米,前峰像女性头像,后峰头部有裂痕,像一个受伤的男子倚靠在女人背上。历史上叫雌雄石,《龙虎山志》记载:雌雄石,在仙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俗呼公母石。僧尼峰在地质上属于崩塌残余型石峰类景观,是由于长期受雨水浸蚀冲刷、风化脱落而形成的。  仙桃石(“仙桃甜美入心怀”):一座石峰突起,高80余米,远观外形很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巨型桃子,传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从蟠桃园摘来的桃子,吃一口可活九千岁,是民间长寿的象征。仙桃石属于受雨水冲刷风化脱落而形成的崩塌残余型石峰类景观。  莲花石(“三生有幸石莲开”):位于仙桃石旁边,由十多块像花瓣一样的巨石组成圆形,像莲瓣绽开,远观像一朵含风不动的水中莲。中有小石,像莲花结子,石旁还有一座像青蛙的小石,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青蛙戏莲图”。莲花石是从较高山峰崩塌落下的岩石堆积而成的小型峰丛类景观。  玉梳石(“玉梳梳心不梳发”):一块大石头露出水面,石面上有几处带齿的凹痕,外形像一把梳头用的梳子。民间传说用它可以梳去心中的烦恼和忧愁。玉梳石是从山体上崩塌下来的岩石受流水冲刷,沿节理掏空形成的齿状类景观。  丹勺岩(“丹勺水旱两消灾”):位于仙水岩金钟峰石壁上,距水面高2米处有一凹型洞穴,外型很像盛物用的木勺。传说这把神仙用过的勺子可以保护龙虎山不受旱涝灾害。丹勺岩是由于崖壁抗风化能力差异和水流的浸蚀而形成的溶蚀风化型洞穴。  仙菇石(“千里有缘仙菇现”):一座石峰露出水面,圆顶突起,高约30余米,像一个大型的蘑菇立在水中。传说是八仙送给张天师的礼物。仙菇石是受河水长期冲刷浸蚀作用,根部内凹成环形凹槽,整体像一只蘑菇立在水中。  石鼓峰(“石鼓无声天外响”):又叫文豪峰,一座高约80米的孤峰立在岸边,像一只巨鼓。从北面远看,很像鲁迅的头像,也像高尔基的头像,所以又叫文豪峰。  道堂岩(“道堂扬波带福来”):是一座高约60余米的山岩,临水一面由于河水冲刷,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平洞穴,岩下水深湍急。传说张天师在这里做道场为过往客人祈福保平安。  云锦石(“云锦飞挂彩门开”):高约100米,长约300米的石峰立在水边,从远处看,石峰像斧头劈成,垂直而下,气势磅礴,五彩斑斓的颜色,像一块巨大的云锦披肩。传说这块由天上织女织成的披肩是人间的一道彩门,经过彩门可以带来幸福和吉祥。披肩顶部有很多野鸟栖息,排出的白色粪便浇在红色岩壁上,很是壮观。  仙女岩(“仙女岩前上瑶台”):是一座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一座高约一百余米的石峰坐南朝北,北面石壁下部,像一裸体女子,被称为“天下第一绝景”。这十大美景在民间又称为“十不得”,每一景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用时参考  2-3小时  门票  龙虎山门票已包含(175元)  开放时间  旺季(4—10月)7:30~17:30  淡季(11—3月)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贵溪市泸溪河畔  鹰潭龙虎山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兜率宫仙女岩仙风桥老道岩

曾家古建筑群

曾家古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一、地理位置  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泸溪河的中游,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和上清天师府接壤。交通便捷,铁路有鹰厦线,设有圳上火车站;公路有鹰潭至冷水至资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泸溪河直通天师府和龙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树木苍翠,设计别致,环境优美,用料考究。  二、范围面积  “务义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当年有84户,428人。  三、历史沿革  务义港曾氏发脉于山东省、济南府嘉祥县南四十里南武山西元寨,在战国时南迁到湖南湘乡,再迁到江西省吉阳(现吉安),后由吉安迁往贵溪县南约六十公里处务义港村,现耳口乡耳口村曾家,后人通称武城曾氏,也称宗圣。  字派是和孔孟曾颜四姓统一字派,是由皇帝亲笔提写赐封。  同治三年,清圣祖仁宗皇帝赐了拾伍个字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了拾个字派:命、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元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了贰拾个字派: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务义港”原名“乌泥港”,至曾二世祖时,遵循“仁义道德”古训,希望子孙后代“务义求仁”,因“务义”与“乌泥”谐音,故更名为“务义港”。  务义港曾家,是北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后裔,与曾国潘是同宗一脉,原来是李姓和邓姓村庄。相传清雍正年间,江西吉安曾姓三兄弟,曾柏仕、曾云仕、曾在仕之父曾先公,逃荒流落到乌泥港在李姓和邓姓家中做长工,帮其放牛,有一次曾云仕在邓家屋背的献花形山上(又名“作玛形山”)放牛睡着了,做了一梦,梦说他睡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死后谁葬在此处,其子孙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曾云仕死后,其子孙按其梦说把他葬于睡处,果真此后曾姓子孙开始繁衍发迹。而原来的邓姓和李姓却日见衰没。现曾云仕的坟墓还在。  四、保护区资源描述  “曾氏公祠”原有三个公祠,为曾先公祠、云士公祠、曾在公祠。曾先公祠建于乾隆二十年间,为曾族第一代所建,于1958年被毁。云士公祠建于乾隆四十年间,为曾族第二代所建,现改为住房。曾在公祠,即为现在保存完好的曾氏公祠,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曾族第三代所建,据云为一富家寡妇为纪念自己新亡的丈夫出资所建。公祠南北长44米,东西宽26米,高8米,建筑面积1144平方米,内有100根木立柱和2根长8米,直径0.5米的青石整条圆柱落地支撑,祠内分戏台、酒楼、观厅、神堂、茶室五部分,建筑中的梁栋,多饰以文彩,或予以雕琢,雕梁画栋,形象逼真。其中油墨画巨龙,吞云吐雾,昂首腾飞。整个建筑古朴幽雅,具有地方特色。根据宗族规定,每年“清明”和“冬至”时令,由族长召集全村人在此聚会,杀猪宰羊,大摆酒宴,然后向祖灵进行祭祀仪礼。有时,还约请戏班子来此唱戏,显示宗族阔绰气派。现祠门前尚有一幅“沂水长萦霜露感,春风遍佛藻萍香”石雕对联,字体遒劲有力。公祠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结构为穿榀柁梁式结构,四周外墙超脊,屋面雨水通过天井排出屋外。  “鱼塘花园”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长200米,宽6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后毁于1973年。鱼塘内种莲养鱼,花园内广植花草树木,还建有赏花观鱼亭阁。曲径通幽,花香四溢,是一座憩息理想之地,当时,派有专人管理,其费用由“义田”开支。  “经学书院”建于道光年间,长140米、宽36米,占地面积5040平方米,院前栽有4株桂花树,两排长柏树。后毁于1958年。是曾姓子弟读书之地,由族长聘请知塾师来此执教,学童可免费入学,其经费从“义田”开支。从书院启蒙走上仕途的人,有道光年间拔贡曾效南,光绪进士曾孙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广勋,-中将曾宪尧以及知名医师、教师多人。芸芸学子,朗朗书声,书院曾名噪一时。  “住宅”是建筑群的主体。初建时,有42栋,510间,后来发展到68栋,712间,占地面积43816平方米。住宅依山傍水而建,层叠而上,共分为4排,外部依山势围以围墙,给人以一整体山庄观感。山庄大门座北朝南,门前大路以花岗石板砌成台阶,顺山庄外横向而上。顺应民俗传统所说的“迎日而上”。至大门前,石阶大路拐弯九十度,正对大门,上有一6米见方的平台,大门成“八”字形状对东南方向,两旁各有三个尺径1米高、大的花岗石旗杆墩,石墩成“品”字形摆列,平台上再上6层台阶,始为山庄大门。大门为王府式的门弟,门楼建筑己毁,门内有90度直角半圆空地,空地东西为住宅小院门楼,门楼前又各有宽约1.5米的过道,沿过道可通往第二排、第三排和第四排住宅,各小住宅院均建有院门楼。院前围墙高3.5米,厚0.4米,基础花岗石,地脚以0.2米的花岗石条砌成,上砌以砖墙,亦有院前过道围以花岗石栏杆。各住宅院前空场深5-6米。住宅格式上一般为六榀三进两舍,七榀三进两舍,占地面积500-800平方米之间。各住宅小院四周青砖墙到顶,用以防火,砖墙角体上均砌以花岗石预防碰损。住宅中为前大厅,两旁为卧室,天井相连,天井后为中厅,中厅后亦有两个小天井分列两旁,中厅、后厅两旁均为卧室,天井旁亦有过道连厨房,柴草间、牛舍。各天井下均建有暗沟,用以排除屋面雨水。后厅、中厅、前厅两旁墙均为木板墙。前厅大门两边窗户规格为1.5米×1.25米,房间前窗略大,窗户设施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层以细篾编成花格网状,罩在窗外,用以拒挡蚊蝇,中层为组成福、富、寿、禧花纹窗棂,边框再设以一层活页薄窗板。住宅高度为1丈6尺6寸、1丈7尺6寸、1丈8尺6寸三种,屋顶内钉以木板望板,以防雨雪,厅房地面亦有以花岗石板铺成的地板,石板雕以花饰,亦有以石灰、黄泥、咸盐、桐油,米浆多种材料铺成的泥地板。房间规格为1.2丈×0.85丈×0.8丈,上有木楼,下铺以地楼板,地楼高出厅间地面1尺左右。天井四沿均以花岗石板砌成,内设暗沟排水,中间部分以硪卵石拼成各种花纹,构图精细、美观。  该建筑群由于建筑前的慎密规划,形成既有幽雅高楼台阁,也有王府式的递进大厅,还有两厅并列的宽敞平房,形式上求同一,存别异。在建造技术上,主要特色是:四周超脊,各栋房屋相连不相通,但广开小门自由来往,这对防止火灾蔓延大有好处,据该村人回忆,古宅发生几起火灾,都只能烧毁着火部位,不能对其他房屋造成危害。在整座山庄古宅总体布局上,又以四至五栋小住宅院为一小群,这对防止火灾也有好处,又在整体布局上,建筑风格给人以美感,形成偏东南方向梯形递进式布局,既便于屋内采光,同时又在民族传统说法上顺应“紫气东来”。  在建筑技艺上,讲究工艺雕刻,室内梁柱多饰以图案、花纹,各小住宅院门上均建设门楼,门楼材料为木质和砖石两种,做工雕凿讲究,名称为九层十三顶。住宅内部布局也颇为合理,杂房与正房隔离,偏门进出,易于保持清洁卫生。庭前建有花坛,庭后种植松柏和其他花果树木,美化和绿化了环境。  由于建筑结构严谨,古宅虽屡经风雨沦桑,但从未出现过自然倒塌现象,这标志着能工巧匠在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  五、人文景观  1、献花形山:又名“作玛形山”,位于曾家屋背,形似一位妇人,端坐于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现曾云仕的墓就葬于妇人的肚脐眼上,山上还有三株百年古松。  2、后代搏取功名的旗杆石墩。共有5对,其中道光年间的曾效南拔贡,字迹比较清楚。  3、石雕对联,目前字迹清楚的有两幅对联。一幅在曾在公祠门上,上联:“沂水长萦霜露感”,下联:“春风遍拂藻萍香”,字体遒劲有力。  另一幅对联在第一栋旗门上。上联:“一萦流水漾文章”,下联:“四壁青山罗保障”,横匹:“含宏光大”。  4、字匾:保存完好的有两块,一块“拔元”描金金匾,另一块是曾在公祠的中堂匾,“忠怒堂”金匾。  5、历史人物  曾效南,道光拔贡,官至九江水师都督,60岁告老返乡,61岁病故,葬于冷水麻蓬,后由于开发银矿,迁葬曾姓祖坟山。  曾广勋,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  曾完尧,-中将,现在台湾。  曾泽枪,黄埔二期学生。  曾昭宗,黄埔十六期学生。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贵溪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花园街道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雄石街道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东门街道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泗沥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河潭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周坊镇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鸿塘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志光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流口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罗河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金屯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塘湾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文坊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冷水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龙虎山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上清镇 鹰潭上清宫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滨江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白田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雷溪镇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彭湾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樟坪畲族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耳口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余家乡 鹰潭龙虎山 仙人城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 贵溪云台山 鹰潭上清宫 江铜科技工业游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悬棺 龙虎山花语世界 龙虎山泸溪河 贵溪象山书院 天师府 贵溪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硬石岭水库 仙水岩 曾家古建筑群

贵溪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