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内黄县

内黄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二帝陵

二帝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颛顼帝喾陵文物景区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紧临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修有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东距濮阳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南距新乡110公里,距郑州200公里,濮鹤高速从陵前穿过,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  1986年,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12处,还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存。景区占地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2000万平方米槐林环抱陵区,生态环境良好,陵区内有鸟柏、锦鸡尔等稀有植物300多种,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农历三月十八日,传为颛顼帝生日,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云集帝陵,大行祭祀,千百年来从未中断。2002年,内黄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始办祭祖节,并列为定制。每年此时,帝陵内文艺表演、民间工艺、特色小吃、热闹非凡,古庙会以其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坐内黄—白道口的公交车到二帝陵站下车即到(每半个小时一班)  门票  门票40元  开放时间  8:30-17:30  景点位置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三杨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多为黄沙覆盖,发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陶片。  经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和勘探,目前遗址内已有7处庭院基址得到确认。通过对其中4处庭院的发掘,清理出包括屋舍瓦顶、墙体、水井、厕所、池塘、农田、树木等大量重要遗迹,并出土了一批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的文物。  像著名的“庞贝古城”一样,三杨庄遗址是因为突发灾害而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当时的生活场景因此被“凝固”下来了,如庭院的布局、道路、耕作中的农田及各类建筑的墙体等。被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屋顶,保留着板瓦与筒瓦扣合以及坍塌时的原状,来不及搬走的生活实物,如一些石器、陶器、铁器等,得以在原地保留,为复原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丰富实物。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古中的一次历史性发现。  就目前的发现来看,遗址内的庭院或经过统一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均为坐北朝南,方向一致(南偏西约10°);均为二进院布局,占地面积大致相同;前后左右相距的距离有远有近,最近的相距为25米,远的可超过500米,相互之间均被农田相隔。每家庭院南门外均有通向田间大道(一般宽约5米,有的地方宽约7米)的独家小道(一般宽约3米);每家的庭院均在自己的田中。  三杨庄遗址是一处西汉晚期较大规模的聚落遗址,遗址保存大量西汉晚期社会结构、农业生产、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代表汉代最基层的社会经济结构,为研究西汉时期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制度形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建筑结构布局、民间生活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5月,三杨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固石塔

里固石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理固塔原立于村北寺院,后移村东关帝庙,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须弥座平面呈正文形,边宽98厘米,往上逐层收敛,通高3.17米。  塔南向开拱券式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俑人,龛额雕铺首兽面,两侧雕青龙,上方门左右外侧雕金刚力士,内侧雕供养人。塔身凹刻化佛29尊,余面线刻缠枝牡丹,塔刹为出莲宝瓶。该塔雕艺精谌,造型玲珑,然久经风雨剥蚀,又经五十年代拆除移用,更著-中-劫洗夷毁殆尽。幸遇乡贤葛国选率众翁妪寻置残件方得遗存。  1984年文物普查中,省文物局发现后认为此塔豫北少见,指令加强保护。于1985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文物,村干部保护员申请修复古塔,嗣后征得省市县文物部门支持,经县文物保管所精心设计,采用粘补割铣技法,补齐六七级及塔刹,粘补基座佛龛及三四级【】块修复如旧,耸置原位。竣工即日,众议镌石载其沧桑,备后世考古资录。

内黄大兴寺塔

内黄大兴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  该塔为7层密檐式砖实八角塔,高18.7米,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  该塔为7层密檐式砖实八角塔,高18.7米,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   

画像石墓

画像石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画像石墓  时代:汉  地址:内黄县百条河园林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时代:元  地址:内黄县城关镇县人民医院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枣林公园

  枣林观光公园在后河镇西乜固村,是一处集文化知识性、生态休闲性、趣味观赏性、参与互动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内黄大枣林分布在卫河以南12个乡镇,连片成林,面积42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枣乡。内黄种植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内黄大地枣林似海,绿意盎然。各乡镇中,面积产量以后河镇为最大,居中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内黄枣林,发展,形成独特的农业间作模式,成为安阳市“特色农业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内黄无梁殿

内黄无梁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梁殿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西。原为玄武帝庙大殿,因建筑无梁而得名,它不仅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千年枣园

  千年古枣园在六村乡千口村,紧临汤濮铁路。古枣园占地面积500亩,树龄大多在1000年以上,树围在170㎝左右,古枣树树冠开张,树势雄伟,虬髯盘旋,一棵挨着一棵。其中枣树王胸围190㎝以上,几个侧干的直径也达120㎝。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千口一带搜捕刘汉生、王从吾等早期共产党人,对红色沙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扫荡,千口村外围的枣树被毁,中间的枣树幸免于难。直到如今,外围重新栽植的枣树和内圈的古枣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古枣树仍长势喜人,成了战争风雨的见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内黄槐林

  内黄槐林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现已形成12万亩规模,集中在县南二帝陵区和县西老塔坡。槐林环抱,二帝陵和唐塔显得更古朴典雅。三春时节,槐花盛开,幽香扑鼻,槐花既是野餐美味,可蒸可调,也是蜜源,赶蜂人汇集在这里,蜂群嘤嗡,以酿制的槐花蜜而闻名。夏秋时节,蝈蝈潜伏草丛,鸣唱此起彼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商中宗陵

  商中宗陵是商朝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墓,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商代地上王陵。商中宗陵汉代建陵,唐代继修,宋代开宝七年重修,明、清又多次增建。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区内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其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在内黄县城南20公里处的白条河园林场东,有一处为苍松翠柏所掩映的革命纪念碑亭,亭内耸立一通3.35米高的纪念碑,这便是《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纪念公墓碑记载着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的野蛮暴行。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率第二十、二十一专区各界,于“四·一二”一周年之际,在此处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强我中华。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殷墟

殷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  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游览殷墟博物苑,您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渊源。  殷墟宫殿区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这里共出土甲骨文16万件之多,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城,文字和青铜器三个重要因素”;“殷墟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1991年-主席视察该苑时指出:“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妇好墓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妇好享堂(母辛宗)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汉白玉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而成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地址:安阳市殷都区殷墟路1号  类型:古迹博物馆陵园/墓地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2-3932171;0372—3161022  官方网站:http://www.ayyx.com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00,冬季8:00-18:00。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号称“太行大峡谷”。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约占30%,森林茂密,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国家重点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朱畅中先生高度评价太行大峡谷景区是“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鲁班村南教场。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阳春,风和日丽,万木峥嵘,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  太行大峡谷东距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内旅游专线水泥公路直达景点,标准化台阶登山道绕遍景区,星级宾馆遍布景点,手机电话通讯方便,是休疗养生、滑翔攀岩、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石板岩供销社“扁担精神”的发祥地,是太行山的儿子—谷文昌同志的故乡,是中国文联书画中心的创作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孙钢副局长在太行大峡谷景区考察是赞叹说,就太行大峡谷雄伟气势和可观赏性而言在世界大峡谷中也是一流的,这里有条件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旅游热点。他嘱咐当地领导要搞好重点开发、提高综合接待能力,注意保护生态及加强安全设施等,努力把这条大峡谷建成全国一流的、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长廊。  网址:http://www.thdxg.com/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  类型:国家公园峡谷森林地质地貌山瀑布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372-6082888  官方网站:http://www.thdxg.net/  开放时间:  7:00-18:00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现国家主席-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红旗渠于1996年被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距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雄险,人文景观独特恢宏,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游览区始建于1990年,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多万元。它将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雄伟险要的红旗渠重要工程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结合,雕凿加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确有其纯真淳朴的乡土风格和雄险壮观的高深意境。  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在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努力。游览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h。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座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S228  类型:水利工程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0372-6811466;0372-6040080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市内有旅游一路公交车到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游客中心,投币一元。游客中心转车到纪念馆,纪念馆到青年洞,青年洞回游客中心,车费共20元  门票:  100元  

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汤阴岳飞故里“宋岳忠武王庙”,原名精忠庙,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  1963年12月,岳飞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25日,汤阴岳飞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庙坐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祐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前石阶下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0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东有肃瞻亭,西有觐光亭,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岳飞庙  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曰“肃瞻”,西曰“觐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谒庙诗篇,有名代重修扩建古庙胜迹的记实,更多的是历代文人学士颂扬英雄的诗词歌赋。陈运和诗称“精忠报国久居在岳飞背脊久居在大好山河”。历代诗词歌赋尚存近200块。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18.30米。进深三间11.60米,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寝殿上方悬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商向前、沈鹏等题写的匾额和魏传统等的楹联,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  主要建筑  精忠坊,又名棂星门,建于明正德七年(1521年),是一座卯榫结构的木制牌楼。它飞檐尖耸,形如群雁比翼,建造精美,气势雄伟壮观。由于排列紧凑,吻合严密,虽然通体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却历经近500年的震灾水患,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力学、美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精忠坊两侧壁间,分别嵌有“忠”、“孝”石刻大字,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宫张应登所题。  山门,岳庙山门青阶朱户,古朴庄严。门两侧琉璃青龙蟠壁,雄师威踞。山门上悬“浩然正气”、“精忠报国”、“庙食千秋”三块巨匾,分别为楚图南、舒同、肖劳题书。楹联“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分别由魏传统、魏巍所书。岳飞庙  施全祠,施全原为殿司小军官,对秦桧主降误国,诬害岳飞极为愤恨。在岳飞遇害八年后的1150年,藏于桥下刺杀秦桧,行刺未成被捕。施全面对秦桧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磔刑处死。后人建祠以资纪念。施全祠下的五跪像分别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此五人因残害岳飞而成为世人唾弃的千古罪人。  御碑亭和乾隆碑,在岳飞庙正殿前方的神道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御碑亭,但是亭子里却不见有碑。那么,这块儿御碑是哪位皇帝的?碑又到哪里去了?他就是风流天子乾隆。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清高宗弘历巡视嵩山返京路过汤阴岳飞庙,在拜谒岳飞后,由衷地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加以赞颂。按理,碑亭不应建在神道正中,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所以破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的1915年,人们把乾隆诗碑移到了山门外的东侧。  正殿,岳飞庙的主体建筑。殿堂巍峨庄严,气势恢宏。殿内彩梁画栋,辉煌绚丽。岳飞彩塑坐像端居正中,头戴金盔,身着紫袍,臂露金甲,手握宝剑,英武魁伟,气宇轩昂。  贤母祠,原称寝殿。殿内原塑有岳飞和李氏夫人塑像。1985年修复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内增塑“岳母刺字”组塑而改为贤母祠。贤母内四周壁间镶嵌有岳飞手书“出师表”、“满江红”、“墨庄”、“还我河山”、“宝刀歌”等碑刻及后人歌颂岳飞书法赞词的碑碣近七十块。  以上主要建筑之外,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孝娥祠、东西厢房、碑林以及肃瞻亭、觐光亭等。  地址:安阳市汤阴县岳庙街86号  类型:古迹祠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2-6213664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信息:成人50元,学生凭证25元。  交通:  乘坐安阳至汤阴的10路专线车可达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

内黄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东庄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井店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梁庄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后河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楚旺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田氏镇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张龙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马上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高堤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亳城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二安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六村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中召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宋村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石盘屯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豆公乡 二帝陵 三杨庄遗址 里固石塔 内黄大兴寺塔 画像石墓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 枣林公园 内黄无梁殿 千年枣园 内黄槐林 商中宗陵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内黄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