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云台山森林公园 | 云台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以云台山和马耳岩湖为主景。地处南溪县西北部25公里,与宜宾市、自贡市接壤,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约二万亩)。地属深丘,平均海拔450米,区内有大小溪流5条,汇入马耳岩(水库),经大坝深入新桥而入黄沙河至长江汇流。 云台山山势雄伟、峰峦挺秀、树木参天,有龙灯、狮子、沙和尚、猴子石、打儿窝、板凳梁、礁窝山、平安寨、尖山子、云仙洞、千笠坡、轿顶寨、马耳湖、连云寺、舍身岩等景点,主峰岩石上有裂缝,形成相互依靠的三座岩石,云台山是人们避署、消夏、旅游的好去处……这里鸟语花香、古树参天。云台古寺,始建于明代,殿宇雄伟,香火旺盛,远近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素有“小峨嵋”之称。 云台山有许多供人追忆的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数云台寺。云台寺的前身,是元代和明代的云台书院。明朝的南溪籍进士汪忱、唐佐都曾在此寒窗攻读,留下无数不朽的篇章。改为寺后,累经开拓修整,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有三重大殿的名寺,是川南佛教圣地,被人们称为“小峨眉”。在它的附近,有永安寨、平安寨遗址,寨墙高攀,古木寒藤。云台山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九一八年,朱德曾率滇军围剿盘锯云台寺中的土匪。朱德驻军南溪时的造币厂—铜元厂,遗址就在云台山下的铜家沟。 |
南溪观音寺 | 南溪观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寺:位于江南镇红联村,是南溪区佛教活动场所之一。主要殿堂面积402平方米,附属房屋面积626平方米,常住僧人4人。 该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有150年历史。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和每年的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全区及附近区县有数千名居士和其他信教群众到寺庙参加佛事活动。 观音寺原名飛来寺,始建于何时,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考证。石碑显示,寺院重建于清乾隆丙二年间。坐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是宜宾市南溪区三大佛教活动场所最早的寺院。 相传一位老和尚受菩萨点化,跋山涉水,沿江而来。到前一看,这里依山傍水,绿油油芦苇如波浪般随风起伏,是个修行圣地,于是开始搭棚驻地。清理中发现一座古墓,而后周围怪事连连。某日,天降洪钟一口,罩住古墓,据师父说,洪钟上的钟扣就138斤,故名飛来寺。 时光流转,元初、元清两位老和尚相继到此。几年后,又有三位师父到观音寺修行,由于文革,其中三位师父被迫回家。两位师父留于寺院荷担如来家业。此时,寺院已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师父和信众们策划重建寺院。据老居士们介绍,当时殿堂只有一幅西方三圣的挂像,和一尊被破坏过的佛像。师父和居士们挽起衣袖,一砖一瓦开启了重建观音寺的旅程。 1996年请来上智下和法师。1998年请来上教下译师父。2000年上教下语师父在此剃度出家(现观音寺主持),法名一空。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近30年过去了,寺院需要大规模修缮,为弘扬佛法,护持正法默默付出的佛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末法时代佛法永驻,正法永存。 |
南溪朱德旧居 | 南溪朱德旧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市南溪县(后改为南溪区)朱德旧居位于城区官仓街42号(原103号)。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构串架建筑,一进三幢沿街一字展开,两侧为砖砌防火墙。进大门是第一幢,在第二幢与第三幢之间的天井辟为花园,第二幢的厅堂之侧为当年朱德的卧室和书房。花园正临窗下,十分优雅宜人。 朱德在南溪的旧居,与陈玉珍的婚姻有关。1916年,朱德率护国军先遣团讨袁经叙永县雪山关入川,在纳溪棉花坡一战大败北洋军。朱德率部入驻泸州。此时,朱德已升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驻泸州期间,朱德的一名叫陈平辉的部属,将自己的妹妹陈玉珍介绍给朱德,并陪同朱德到南溪去会面。陈玉珍时年21岁,毕业于南溪简易师范学校。陈玉珍还是孙炳文的外甥女。1917年6月,朱德与陈玉珍结婚。婚后,朱德又将前夫人肖菊芳病逝后留下的儿子朱琦从昆明接到南溪,交给“陈妈妈”抚养。关于朱德与陈玉珍的这一段婚姻,在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撰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陈玉珍便离开了南昌回四川老家。朱德率部转战广东的途中,传闻陈玉珍被四川军阀刘湘杀害。陈玉珍于1967年11月在南溪病逝。 由于岁月的变迁,朱德南溪旧居的一进三幢,仅有三分之一即当年朱德居室、书房基本保持原貌,为陈玉珍三弟的女儿陈德清老人居住,花圃依然被陈德清老人侍弄得郁郁葱葱,优雅宜人。其余部分则为其他居民所用,临街一面已被改作商铺和摊位。朱德南溪旧居已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镇南塔 | 镇南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溪镇南塔(南溪区) 南溪镇南塔又名老塔,坐落于江南镇老塔山上,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江南镇红林山顶镇南塔正对小城,“镇南塔”俗称“老塔”,相传建于元、明间,砖石结构,密檐式八角七层攒尖顶,通高28.25米,塔内有螺旋式蹬梯,可直达塔顶。各级塔壁均设佛龛,八边形藻井塔顶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塔刹盖磨盘型圆石,直径两米。该塔风格粗犷凝重、古朴沧桑,极具元、明风韵。站在塔顶上,只觉四野空阔,群山巍巍;遥望小城,如海市蜃楼。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5米。 |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 |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温泉生态园拥有档次高雅情调各异的花瓣温泉、药物温泉、地板温泉、醋温泉、酒温泉、牛奶温泉和安全刺激的大坡度滑水道等。 |
南溪古镇 | 南溪古镇:万里长江第一县 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万里长江第一县城南溪县,境内已基本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文明门为中心的县城古迹名胜旅游区;以“小峨嵋”之称的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马耳湖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以江南观音寺为中心的宗教旅游区。南溪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点仅50公里。南溪县每年隆重举办的“梨花节”、“西瓜节”,推动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
映南塔 | 映南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溪映南塔(南溪区) “映南塔”俗称“新塔”,位于江南镇新塔村,始建于明,清乾隆时复建,建筑形制与“老塔”基本相同,该塔形状挺秀俊美、工艺精巧,与“老塔”东西对峙,相映成趣,令人浮想联翩。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5米。 |
双塔互映 | 双塔互映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塔互映位于江南镇红林山顶的“镇南塔”,俗称“老塔”,相传建于元、明间,砖石结构,密檐式八角七层攒尖顶,通高24米,螺旋式蹬道,塔壁均设佛龛,八边形藻井塔顶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该塔风格粗犷凝重、古朴沧桑,极具元、明风韵。“映南塔”俗称“新塔”,位于该镇新塔村,始建于明,清乾隆时复建,建筑形制与“老塔”基本相同,该塔形状挺秀俊美、工艺精巧,与“老塔”东西对峙,相映成趣,隔江互映“奋戎”,令人浮想联翩。 |
犀牛湖 | 犀牛湖:位于镇南塔山下,湖面酷似一扇硕大的牛耳,因此又叫“牛耳朵水库”,建于20世纪60年代,湖面面积有300余亩,担负着江南镇红丰村、红联村等八个村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有效灌溉面积万余亩,是江南万亩蔬菜、水果基地的有力支撑。 湖面的西北角靠近大坝的地方,有一只呈俯卧状的巨型石质水牛雕塑,石牛雕塑让犀牛湖湖如其名。 湖水把中央的小山包变成一个岛屿,上世纪80年代在岛上建有六楹尖顶传统风格的湖心亭——光南亭,周围种植有树木。湖心亭要用小船才能与陆地相通,是犀牛湖景区必游胜地。犀牛湖四周有环湖道路,与老塔山景区和观音寺相通,为游人带来更大便利。附近有桂花,可供观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罐口景区 | 马家乡罐口景区 “绵绵亦群峰叠嶂,四季俱林木青葱”,这是对马家乡纯美的天然氧吧和秀丽风光的绝美写照。 “合璧窝——罐口”自然风景区位距马家乡场镇仅1.5公里,紧依长江,总面积8平方公里。景区内地势峻美、峡谷幽深,有合璧窝天然崖壁、过兵滩、花岩洞、罐罐口、兔子窝、飞来石、雷打石等十余处景观。进入景区,清泉激石,山雀和鸣,偶尔还会从林间飞起一只野鸡或是窜出一只野兔,令你既惊且喜。人行其间,步步是景、处处有意。区内,还有多种可食用的野生菌类、厥菜及野生中药材,本地土鸡等更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让人大饱口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南溪城墙 | 南溪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溪城墙(南溪县) 南溪城墙,为原南溪县城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城墙现存长度1000余米,尚存文明门、广福门和望瀛门三座城门。 1985年12月,列入南溪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碧水园居民小区,西至滨江首府,总长1109米。“文明门”、“广福门”、“望瀛门”城楼城门前后外缘外延5米,“望瀛门”城楼城墙至滨江广场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1米,向东、南外延20米,滨江广场至“文明门”城楼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2米,向南外延8米,“文明门”城楼至“广福门”城楼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4米,向南外延20米,“广福门”城楼至西城角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文明门”、“广福门”、“望瀛门”城楼城墙东西、北面保护范围外延5米,南面外延至长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李庄古镇 | 李庄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0、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由于它位于长江的起点处,所以有 “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而在江边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庄镇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的建置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戎州(今宜宾市)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共计400多年,1992年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将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誉为李庄“四绝”。 镇内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有: 旋螺殿、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慧光寺、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 旋螺殿:古镇李庄南面2.5公里处,有一硕大石包,形似蜗牛,人称“石牛山”,横亘于三条正冲稻田之间。“石牛”腹下,是一深潭,叫“龙潭”。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与进深均为8米,高1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 介绍 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位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林徽因、梁思成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在此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 交通 宜宾南岸客运站乘坐任何一辆发往李庄的公交车即到。 旋螺殿栗峰山庄李庄祖师殿李庄东岳庙张家祠李庄慧光寺(禹王宫)李庄奎星阁麦天官府李庄王爷庙李庄观音堂李庄桓侯宫李庄南华宫李庄玉佛寺 |
凉水湾景区 | 凉水湾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凉水湾景区位于兴文县共乐镇毛村,距县城约12公里,宜叙高速久庆出口6公里,是集历史博览、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精品旅游景区。景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由家风文化广场、古代家风文苑、近现代家风走廊、当代家风游园、家训文化广场、家德文化广场、家风堂等家风文化精髓景点组成,景区整体呈现为一部立体的家风文化史,是川南最大的家风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家风堂一层内部分为文化讲堂、家风博览、接待室、十大主题餐厅。“想要教子有方,谨记十则古人家风。”根据十则古人家风,打造十大主题餐厅。开展道德论坛话家风、文化讲堂诵家训、精神红包传家宝、饕餮盛宴品家宴等家风活动。活动将“家”文化与本地孝德文化、耕读文化、廉洁文化相结合,旨在积极推动兴文本土耕读、家规家训文化的传播。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有一副常用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是着眼于本家族的文化、家风的传承。 临水而建的若水轩利用现有的水榭,开展书画展示、书画比赛、书画教学等活动,邀请书画大师及书画爱好者现场作画等系列活动。 |
宜宾五粮液旅游景区 | 宜宾五粮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宜宾五粮液酒史博物馆简介 五粮液十里酒城,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的一颗明珠。她以精美而独特的设计,形成了众多的环境建筑艺术景区,成为四川的一大人文旅游胜景,并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了以独家企业的身份荣获《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创作成就奖。当你迈入厂区,一座座风格独具的人文雕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一排排造型别致的生产车间,一处处使人留连忘返的古今景观,一片片鸟语花香的现代园林,便会才队积的眼帘,使你眼花纷乱;不对阵阵酒香、花香迎面飘来,让你心旷神怡…… 四川宜宾 |
宜宾夕佳山古民居 | 宜宾夕佳山古民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属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 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厅、中客厅、下客厅、后厅(家族居室)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过中客厅往西,是观戏厅(即工字厅)和戏楼,是主人休闲之场所。建筑的布局是间间相连,院院相通。从第一四合院的前厅前廊东绕书库进入佣人、晚辈居住区。有:织布房、粮仓、绣楼、宾客楼、马厩、轿房等;西有:宾客楼、客房、枣园(已毁),从枣园上五级台阶进入私塾学堂;从学堂向南穿过园门,进入西花园(现改为怡园),是主人娱乐之场所,有琴房、书房、上客厅、假山、小桥、佛手池、怡园亭等。怡园占地3亩,以花木庭园见胜,这里有四季长春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廊幽深,小桥流水,松篁藤蔓,幽香怡人。建筑的四周建围墙,四角设碉楼。大门之前建一池塘,占地面积为2.5亩,池周设围栏。整组建筑的外围又设围墙,可见当时的主人防范意识的强烈,不受外来的侵犯。整组建筑布局相当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功能齐全。它保留了宋明以来的民间建筑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使之趋于柔和。贯穿民居建筑的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线,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左侧是主人的生活娱乐区,观戏厅(工字厅)与戏楼紧紧相连,平面呈二级台面,高低错落有致,格调高雅,是民居主人和士绅宾客游乐的地方;右侧建筑格调比左侧低,是佣人和晚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中轴线两侧的反差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夕佳山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近年来,在夕佳山古民居陆续拍摄了《中国一绝》、《傻儿师长》、《董卓君》、《蝴蝶雪》等一大批影视作品,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电影摄制基地。 保护范围:东至牛屎滩,南至大湾丘江红公路,西至新坟山小路,北至燕山咀。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江安镇 江安镇人杰地灵,自古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戏剧家等艺术大师、文化才俊辈出。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明朝文学家杨升庵都曾流寓江安镇,在长江之滨吟诗作赋,挥毫题词,偶住亭、题榕阁因此而得名。抗战时期,著名导演谢晋曾就读于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戏剧名家曾在这里任教。 江安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 详细++ |
兴文石海洞乡 | 兴文石海洞乡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兴文县中城镇南30公里处。因奇石林立、洞壑连襟而得名。 地域规模 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由天泉洞中心景区、九丝山景区、大坝鲵源景区、周家沟溶洞景区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岩构成,分为石林、石海、溶洞三个部分。石海岩石多呈三角形凸起,石高1米~2米不等。石林怪石嶙峋,有石门、石柱、石笋、石人、石兽。整个景区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态;地下溶洞纵横交错,洞重洞,洞托洞,洞穿洞,大小溶洞相互交错,构成庞大的地下溶洞群。天泉洞景区溶洞和石林结合,14平方公里的石林掩盖着26个洞穴,其中天泉洞、天梁洞、天狮洞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被列入全国十大洞穴系统之列。天泉洞空间高大奇伟,共5层,有12个大厅,体积达270万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洞之首。主洞长1300多米,高约50米~100米。洞内地面干燥,空气清新,冬暖夏凉。 游览之处 主洞三、四层 开放游览主洞第三层、第四层,面积8.l万平方米,分为穹庐广厦、长廊石秀、云步通幽等7个大厅。各大厅景观别具一格,钟乳、石花、石纬、石柱等组成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景致。主洞内有宽敞的大厅,也有迂回的长廊;有对峙的"高山",也有卧波的"长桥";各种钟乳石岩溶于奇异状,瑰丽万端,宛如一个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主洞两旁又有耳洞、吊洞等10余个大溶洞,上下交错,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奇观,并有阴河穿流其间。阴河河水清澈,鱼儿漫游,有发出微微磷光的亮虾;有珍稀的玻璃鱼,形如蝌蚪,小巧玲珑,颜色粉红,全身透明,肝胆可见,听觉灵敏,难得一见。 小岩湾等 位于天泉洞后洞出口处的小岩湾大漏斗、大岩湾大漏斗,为喀斯特溶斗,尤为壮观。其中小岩湾大漏斗直径650米,深208米。绝壁大都呈竖线条,色泽青灰,银光闪烁,宛如飞瀑悬垂。绝壁中段有2000多米自然栈道与天泉洞后洞出口处相连。与之相隔400米的大岩湾漏斗,东西直径700余米,南北直径450米,最深处230米,呈葫芦状,与天梁洞相通。它们都大大超过被称为世界第一的美国阿里西波大漏斗(直径330米,深7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