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拉萨 >> 尼木县

尼木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吞巴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尼木吞巴景区位于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距拉萨120公里,是在拉日线上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紧邻318国道,可进入性强。  景区所在地是藏文字创始人、藏香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景区内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吞弥·桑布扎故居、经堂、吞巴庄园等古建筑。景区现拥有8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最集中、最为完整的地区的民族手工业集聚地。藏香、尼纸、雕刻并称为“尼木三绝”。而景区拥有的水磨长廊景观即是西藏传统水磨藏香制作生产地,这种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使吞巴景区的文化内涵及游览内容更加丰富,我公司还兴建了全国第一座以藏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另外还将尼木县丰富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集中安排在吞达村进行展示表演,综合各类工艺产品打造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为完善吞巴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景区内将有可容纳300到500人的大型餐厅等设施项目,使游客更为深入地了解体验西藏民俗传统、手工工艺和民俗文化。随着景区的开设,在文化内涵上丰富了日喀则旅游线路上的游览内容,同时在市场方面使得游客有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主要景点  吞弥·桑布扎简介:吞弥·桑布扎生活在公元7世纪,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617-650)七贤臣之一。他奉命带领16名藏族青年,穿过奇禽猛兽0,克服热带气候的炎热,前往天竺学习古梵文和天竺文字,回藏后创造了藏文。吞弥·桑布扎赴天竺学成归来时,也给藏民族带回一份特殊的礼物——水磨藏香制作,即利用吞巴丰富的水资源和在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再结合西藏地域特点,发明了水磨藏香制作工艺,并教授当地村民,使藏香工艺源远流长。  吞巴庄园:吞巴庄园为曾旧西藏最尊贵的第本家族之一吞巴家族所有,而吞巴家族据说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名臣吞弥·桑布扎的后裔,是西藏最早的书香门地。吞巴家族财力雄厚势力庞大,拥有吞巴庄园和大量土地及农奴,并积极介入西藏地方政权,特别是斯居多吉在1751年就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更是让吞巴家族显赫无比。  吞巴神曲:“曲”在藏语中意为河。吞巴神曲发源于仓雪峰西坡,长约25.9公里,在景区内河宽约3-5米,最终汇入雅鲁藏布江。吞弥·桑布扎利用吞巴乡丰富的水利资源,发明了木制水车来磨制藏香的原料柏木。有一天,他在吞曲河边看到水车叶轮伤到水里的鱼,便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河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江中鱼儿不得入吞巴河。吞曲河“不杀生之水”由此闻名遐迩。  吞弥·桑布扎藏文字博物馆:藏文字博物馆整体建筑结构来源于唐卡坛城,整个博物馆采用传统藏式建造工艺,是全国第一座藏文字主题博物馆,其周围附馆收藏了当代藏文字书法家噶玛赤列亲笔书法作品、西藏古代书法文具、英藏敦煌古藏文复制品和法藏敦煌古藏文复制品(目前国内第一家展示),在核心馆内以叙事唐卡壁画形式描述了吞弥·桑布扎从出生、求学、学成归藏到圣人圆寂的人生简史,另外展示了吞弥·桑布扎在玛如宫内教授松赞干布学习藏文的蜡像。  吞弥·桑布扎故居:吞弥·桑布扎故居约建于1300年前的吐蕃松赞干布时代,为土木结构,两层院落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吞弥·桑布扎在这里成长,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故居一楼为牛羊圈、农奴房,炒青稞厨房;二楼有管家房、主人房、粮仓、经堂等。故居历经千年风霜依旧存在,无论是从建筑学还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说,都有极高价值。  吞弥·桑布扎经堂:经堂内原有一座水转转经桶,室内绘有松赞干布、吞弥·桑布扎、十二因缘图、21尊度母、观音、藏传佛教中各大护法神和释迦牟尼等精妙绝伦的壁画。这些壁画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实属先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另外经堂内还有多尊如四手观音像、文殊菩萨像和金刚佛像等珍贵佛像及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等经书,是一座关于藏传佛教的一个丰富的宝库。  卓玛神泉:相传此泉是吞弥·桑布扎母亲卓玛所流眼泪汇集而成。当年吞弥·桑布扎背井离乡远去印度学习,一走就是多年。吞弥·桑布扎母亲思念远方的儿子,常在吞巴神曲旁以泪洗面,时日一久,眼泪便在此处形成了一汪泉水,泉水冬暖夏凉。后人为表纪念,便以吞弥·桑布扎母亲名字卓玛命名此泉。  吞巴水电站:吞巴水电站始建于公元20世纪中旬,为吞巴庄园组成部分,归有权有势的吞巴家族所有。水电站最初由德国人设计,利用山体水流来发电,发电量可满足庄园日常所需。后来水电站逐渐荒废,也代表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吞巴家族日渐没落。  吞弥广场:吞弥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采用西藏最传统的建筑方式片石铺垫而成。原为吞巴庄园组成部分,现已改建为旅游休闲广场。为表达对藏文字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纪念,广场中央竖立起他的雕像,并以吞弥·桑布扎姓氏命名。  水力青稞磨坊:聪明的吞巴人利用吞巴丰富的水利资源,借助水动力推动石磨来研磨青稞,这样磨出来的青稞既细腻又均匀,并省时省力,是吞巴人磨制青稞的常见方法,与水磨藏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磨长廊:水磨长廊是西藏唯一一个采用水磨手工制香的地方,也是藏香的发源地。水磨长廊内拥有古老的水磨,在此可观赏西藏最原始的水磨藏香制作过程,从采掘原材料、磨料、晒砖、配料到成品,整个过程都是传统手工制作,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水磨长廊旁还拥有村庄,树林、田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得恰到好处。  水磨长廊观景台:可观赏水磨磨制藏香原料柏木的过程。水磨的叶轮圆心是一根圆木,延伸到旁边的磨池。轮轴的一头装有一块垂直的长木块,被轮轴等分。其中一头连接着碗口粗的长木,长木另一头锲入待磨的柏木块,当水流带动叶轮转动,同时带动轮轴,轮轴带动长木板,木板引发长木反复运动,将柏木在略带凸角的磨池中研磨成泥。在水渠与磨池上斜搭着一根细木棍,细木棍的中间系着一小根线,这样水滴沿着木棍到线上,线上蓄的水垂直向下不停顿的均匀滴到研磨过的石头上。这样不但磨出来的木粉不会因干燥而四处飞扬,木头本身也会一直保持着湿润状态,以利于研磨。水磨虽然原始,却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细叶红柳林:传说文成公主将柳树带进西藏,因而也被称为唐柳。吞巴景区的柳树与其它地区的柳树稍有不同:树干稍小,腰身稍红,柳叶稍细。因此当地居民给它取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细叶红柳。  柏泥香塔:柏泥香塔是水磨藏香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水磨借助水动力将藏香制作原料柏木研磨出来的柏树泥后,放置在水磨旁,堆成塔状以待后期加工,称为柏泥香塔。  香砖晒场:晾晒香砖是水磨藏香生产技艺的重要过程之一。将磨好的柏树泥装入做好的木制模具内,压实、平整再定型,将成型的香砖整齐的摆放在草地上等待晒干。成片的香砖在草地上整齐排列着晾晒,甚为壮观。  狼牙刺林:狼牙刺也称做杨魁花,生长期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落叶期10月底或11月初,属半常绿落叶灌木树种,是半干旱、半湿润区、干旱山坡先锋造林树种。狼牙刺不仅适应性强,还是传统中药材,其枝干可作燃料,叶可做饲料,根可入药治牙痛。  狼毒花滩:狼毒花又名火柴花,花苞时为红色,小而娇艳,花开时为白色。一株约开花10~20朵,5个花瓣。它的汁液含剧毒,似狼一般狠毒,因而人们给它取名狼毒花。  卡热神山:传说中天上有十二仙女,能舞出人世间见所未见的绝妙舞姿。有一天他们来到吞巴河谷,见此处风景优美,心旷神怡,便带动村民们翩翩起舞。她们留恋吞巴河谷美景,不愿离去,便化作十二座山峰,守护在吞巴河谷旁。  波多康摩崖造像:波多康摩崖造像中文殊菩萨双腿盘坐于莲花之间,与山体垂直,造像体态丰腴,造型逼真。传说文殊菩萨是十二仙女之首,见她们不愿离开,依依不舍,便留下自己的画像与他们为伴。  古柏树:当年吞弥·桑布扎发明水磨藏香制作技艺后,藏香原料之一柏木需求量迅速增大,而当地并不盛产柏木,柏木需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来,制香成本增大。为鼓励村民广植柏树,吞弥·桑布扎亲手在屋前植此柏树。  兄弟杨:传说中吞巴村有兄弟见到十二仙女的妙曼舞姿便心生爱意,时时刻刻期盼能再次相见。日久天长,便化作杨树,以守望的姿势终年伫立在吞曲旁。  夫妻杨:也称做连理树,因两棵杨树生长在一起,当地人认为是一雌一雄,象征着夫妻百年好合。这两棵杨树在当地被认为是吉祥树,每逢吞巴村民有新婚夫妇或情人都会到此树面前触摸许愿,挂经幡哈达,以祈求白头偕老。  旅游信息  游览时间:1小时30分钟  价格:240元  路线:吞弥故居经堂—藏文字博物馆—文化长廊—香水磨长廊—非物质文化聚集地—吞巴庄园—吞巴广场—游览结束  运营时间:全年  特色:藏文字创造者吞弥.桑布扎故里  藏香原产地  八个非物质文化聚集地  中国首个藏文字博物馆  不受时间季节限制

尼木草原

  尼木草原位于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境内,318国道进入尼木县沿途可见。草原上有成群的马牛,琼姆岗雪山是尼木河的发源地,正是这条河流孕育了水草丰茂的尼木草原,给一路单调的土地和无垠的荒漠增添了一道艳丽的色彩。  绿金秋的草原色彩是斑斓的,一直延伸到大山脚下,那些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牧马夹杂在草原里,就像一幅扎染的图画。走在牧草上,如同行走在厚厚的地毯上。感觉有一股清新的气息向你袭来,这是凉爽的秋气和牧草的混合味道,让人神清气爽。  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过草原,河不宽,河水静静地流淌,这是丰润尼木草原的源泉。河边的牧草尤其肥美。  藏民们每天清晨骑着白马,把牛群赶进草原,任马牛自由自在地吃草休憩,直到傍晚才会将吃饱喝足了的马牛赶回村庄,日复一日,为草原带来生气。  来西藏旅行的内地游客,大都没见过草原,都梦想草原美丽的景色,成天在雪域高原奔走,大都是与雪山峡谷和崎岖的道路相伴,忽然见到这不期而遇的草原,自然喜出望外。那黄绿相间肥美的秋草,草原中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成群的马牛以及自己开心的笑颜都被大家留在镜头中。  尼木草原离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羊八井已不远,以致那条小河水也带有温热,难怪那些牛马在这秋凉如水的季节里还下河游玩洗澡,它们一定也感受河水的温暖。小河纵横曲折,河水冒着热气,水面上时有蒸腾的雾气飘拂。  无垠的草甸、蜿蜒的尼木河和连绵的雪峰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

穷母岗日峰

  穷母岗日藏语意思为有学问的仙女,在西藏自治区的尼木县境内,紧邻新藏公路,交通便利。穷母岗日峰,海拔7048米,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端最后一座高峰,山体雄伟,气势恢弘,冰川发育良好。该山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5~9月份集中了年降水量的80%到90%,特别是8月份是降水量最大的月份,天气也很复杂,一天中往往出现阵雨、冰雹闪电、雷暴等种种天气现象。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境内  

安刚热水河

  安刚热水河  安刚热水河在拉萨市尼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西,距县城10余公里。在安刚区断陷盆地南缘,有一条几乎全部由温泉泉流汇集成的河流,人们称为“热水河”。河水温度一般在81.5℃,误入其中非常危险,附近地温也在57℃左右。热水河流出几公里以外,水温仍在20℃以上。河面热气蒸腾,蔚为壮观。

达角博峰

  达角博峰   达角博峰在拉萨市尼木县境内,位于帕当乡,海拔6112米,为西藏已开放的44座山峰之一。冬季银装素裹。夏季山麓可种植小麦、青稞、土豆、油菜等农作物;牧场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等牲畜。野生动物有漳子、狗熊、贝母鸡等,产虫草、贝母、黄连、雪莲等珍贵药材。

赞夏日峰

  赞夏日峰   赞夏日峰亦称“夏朗日”,意为“强帽山”、“王冠山”。在拉萨市尼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山麓有天然牧场,放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牲畜。野生动植物有樟子、豹子、狗熊、贝母鸡和虫草、贝母、雪莲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歇马果峰

  歇马果峰   歇马果峰在拉萨市尼木县境内,位于麻江乡,海拔6140米,为西藏44座开放山峰之一。山麓有天然牧场和农田。放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牲畜;种植有小麦、青稞、土豆、油菜等农作物。还有野生动物藏马鸡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日措卓娃塔

日措卓娃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日措卓娃塔  日措卓娃塔,传说此塔是从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凡是不孕妇女只要绕塔几周即能怀胎。可迄今每年成群的朝拜者中仍有许多虔诚的不孕妇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吉嘎曲德寺

吉嘎曲德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吉嘎曲德寺  吉嘎曲德寺在尼木县境内。由法王墀松德赞于8世纪创建。佛殿内供有三世佛、墀松德赞、莲花生等塑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昭寺

大昭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在戒指的掉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的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  寺内有近千米长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深深印痕。  地址: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28号附近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7:00-11:30主要为信徒开放,11:30-17:30对游客开放,不接待10人以上的团队。  门票信息:  门票85元,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大殿内摄影许可:90元/张(有些殿内禁止拍摄),讲解:50元。  交通  乘9、10、11环线、12、15、17、18、19路等公交车在市妇幼保健院站下车可达;乘23、25、28、29路等公交车在措美林站下车可达;  或从八廓街步行可达大昭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始建后的布达拉宫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于九世纪末,随着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毁坏。期间主因两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赞期间金顶受到雷击,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因反对佛教引发战乱,布达拉宫被毁得只剩下两间房屋。  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0-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迭,主楼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70余米。山下附属建筑有雪老城、龙王潭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东庭院,也称为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有通向白宫的大门。在门廊上,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0-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即执政)的文告。  东有寂0大殿,这是布达拉宫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0-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0-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西日光殿是作为0-起居生活的宫殿,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0殿组成。  布达拉宫东日光殿是十三世0-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0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弥勒佛殿。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0-宝座。  布达拉宫金顶区。金顶位于面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在日落余晖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布达拉宫坛城殿。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  布达拉宫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0-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布达拉宫长寿乐集殿。此殿堂设有六世0-仓央喜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0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  十三世0-灵塔殿。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0-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0-一生的传记壁画。  布达拉宫上师殿。殿内主要供奉着西藏著名上师的塑像。佛龛中尚有吐蕃王朝赞普像、贤者像等数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七世0-灵塔殿。七世0-灵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内尚有七世0-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龛、经书架等。  布达拉宫圣观音殿。殿门上方悬挂清同皇帝御书“福田妙果”匾额。殿内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质自在观音像,为松赞干布所依本尊,属布达拉宫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质的六面阎罗王等许多珍贵的佛像和佛塔。  八世0-灵塔殿。殿内主要供奉八世0-降白嘉措坐像及其灵塔,并在灵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宝等。  九世0-灵塔殿。殿内主要有九世0-灵塔、九世0-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经书架等。  布达拉宫时轮殿。殿中心有铜质鎏金时轮坛城1座,其周围有时轮神像和历算家塑像100余尊。  布达拉宫释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有七世0-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  布达拉宫无量寿佛殿,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满绘壁画。  布达拉宫法王洞,系七世纪叶蕃时期的建筑,被西藏佛教徙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尚有早期珍贵的壁画。  布达拉宫普贤追随殿。殿中间佛座上供奉铜质鎏金释迦尼坐佛,左右为观世音和五世0-像等。  布达拉宫响铜殿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即合金)铸造,有释迦牟尼像、无量光像等约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乐时内地制造的塑像可达上百尊。  布达拉宫红宫二回廓,素有画廓之称。回廓四周满绘面达拉宫修建史、红宫落成庆典和佛事活动等壁画。  布达拉宫西有寂0大殿。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达725平方米,内有44根柱子。西端设0-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殿堂四周满绘壁画,面积达280平方米,其中五世0-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资料。殿内木构梁檩均有木雕镂空佛像以及各种动物和花纹图案。  布达拉宫菩提道次第殿,主供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坐像,殿内还供奉格鲁派及噶当派名人铜像等。  布达拉宫持明殿,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银铸塑像,其东侧为8尊莲花生传承祖师塑像,西侧为8尊莲花生变身塑像。殿内尚有8座银铸善逝佛塔,经书架上存放着第司桑杰嘉措时精刻的甘珠尔经。  五世0-灵塔殿。殿堂高3层,内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0-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0-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  布达拉宫世袭殿。殿堂正中并列供奉金质释迦牟尼塑像和银质五世0-塑像,其右侧是一世到四世0-塑像等。西侧是药师八如来塑像。邻西墙是十一世0-克珠嘉措坐像及其灵塔。东、北壁的经书架上存放着藏文丹珠尔经。  布达拉宫于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址: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中路35号  类型:寺庙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891-6339615  官方网站:http://www.potalapalace.cn/  开放时间:  开始售票、开放进入时间:09:30  止票时间:17:00  停止进入时间:17:00清场时间:17:00  门票信息:  门票需提前预约,也可网络预购。  旺季(5月-10月)200元,淡季(11月-次年4月)100元。  在校学生(限90后)、残疾人、现役军人、在编教师、老年人可凭有效证件在参观当日购买半价票;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可免费参观山下的雪城和珍宝馆。  1、门票预约方式分2种:现场预约、网上购票。  2、布宫在旺季(5.1-10.31)实行门票预订制,游客需提前1天凭有效证件(身份证、现役军人、护照)领取预约券(免费),网上购票和预订除外。  3、现场预约:地点:布达拉宫管理处唯一门票预约窗口(西门);时间:8:00,预约券领完为止(每日限票2300张)  2015年7月底开始,现场预约实行排队放号制度。在领预约券前一天的15:00需先去门票预约处进行登记放号,此号为次日预约布宫门票的游客排队序号,每天限300号。  4、网络售票(可购买7日内下午的参观门票):预定网址:www.potalapalace.cn;时间:每日13:00-16:00。网络售票政策时常有调整,购票前一定要留意网站首页的右侧的“布宫动态”。  5、预约成功后,第2天必须按时从正门(南门)进入布达拉宫,在售票窗口凭身份证和预约券购买门票。  6、若预约成功后,因个人原因不能参观或不能按时参观的,需及时前往预约窗口申请延期或取消预约。否则,不仅预约票将作废,还会进入黑名单,一周内无法再次购票。  7、除了为自己预约,也可以帮他人预约,但每人凭包括本人在内的有效证件最多领取4张预约券(网络可购买5张),每张证件一周内只能预约1次。  交通  乘8路公车在药王山农贸市场站下车可达;  若从北京东路出发可步行前往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0喇嘛的夏宫(布达拉宫为冬宫),有人还把它称作“拉萨的颐和园”。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0七世),是历代0-消夏理政的地方。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罗布林卡现在被辟为人民公园,环境优美,建筑维修得也很漂亮,但是晨面的文物没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那么丰富和吸引人。所以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0,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0-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0-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  18世纪40年代以前,罗布林卡还是一片野兽出没,杂草、矮柳丛生的荒地。后来,由于七世0喜欢并常来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0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杰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0神殿等,被历代0用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的地方。  新宫是坐落在罗布林卡内的名建筑之一。新宫内,栩栩如生的壁画丰富多彩。引人注目的是新宫北殿西侧经堂内画的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释迦牟尼画的最大、最细致,一幅善良平静的尊容。八大弟子形象很生动,那种静穆沉思的虔诚神态刻画得非常逼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新宫南殿的壁画,从西沿北到东,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一部西藏简史,它的内容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公元846年至1391年西藏佛教后弘及噶当、噶举、萨加、格鲁等教派的陆续举起,1391年一世0根登竹巴出世至十四世0丹增嘉措于1955年从北京返回拉萨为止的各世0传记等共301幅画面。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罗布林卡路21号  类型:园林/花园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91-6826274  开放时间:  夏季时间:9:00-18:00;冬季时间:9:30-17:30  门票信息:  旺季80元/人,淡季60元/人  交通  乘2、14路等公交车在罗布林卡南站下车即达  

西藏牦牛博物馆

西藏牦牛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拉萨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的一部分,北京市援藏项目之一,位于拉萨市拉萨河南岸柳梧新区,拉萨火车站东面,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加室外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基本建设投资为1.1亿元,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各种藏品数千件。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剪彩开馆。2014年11月15日 ,西藏牦牛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2015年5月西藏牦牛博物馆被授予当地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15年5月17下午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授牌。  重要意义  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的一项重要文化创意工程,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具体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承建。  牦牛博物馆以“牦牛精神”(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为建馆理念,以牦牛为载体,展示与之相依的藏族历史文化,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牦牛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藏文化保护地的标志性工程。该馆不仅具有收藏、保存、展示、科研、教育、服务等博物馆基本功能,还是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究牦牛与人类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国家文物局领导称赞牦牛博物馆建成,将是“国内填补空白、世界独一无二”。  牦牛介绍  牦牛是属于牛属牦牛亚属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海拔地区。数千年来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能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运、烧、耕,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形成了独特的牦牛文化。牦牛的被驯化、被畜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它的被精神化、被艺术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一个传奇故事。  参观信息  门票:免费开放。  地址:博物馆位于拉萨河南岸柳梧新区,拉萨火车站东面

纳木错

纳木错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纳木错(Namucuo)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藏语“纳木”,是“天”的意思,“错”是湖,纳木错意即“天湖”。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县间。湖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湖。海拔4718米。湖水矿化度1.7克/升,属微咸水湖。湖水湛蓝清澈,水深30余米。湖中有石质岩岛3个,岸壁陡峭,石骨峥嵘。东南部有半岛伸入水中,岩性属石灰岩,久经溶蚀,形成高原岩溶地貌。主要类型有石林、溶洞、天生桥等。纳木错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念青唐古拉山和低山丘陵的冰雪融水,沿湖有众多大小河溪注入,其中较大的有则曲、昂曲、打尔古藏布、罗萨河等。冬季补给来源中断,湖面大为缩小。每年10月下旬湖水开始结冰,至次年5月始消融殆尽,冰期为半年左右。湖水在封冻期间,人畜可履冰行走。纳木错属于断层凹陷湖。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这里发生强烈断裂凹陷,周围山地河川泄入,形成了开阔而较深的湖泊。进入第四纪后,随着整个青藏高原的隆升,气候变干,湖面大为缩小。现在,该湖的外围,还保留着三条清晰的古湖岸线,其中最高一层已超过今湖面约80米。纳木错鱼类资源甚丰,每当风和日丽之际,湖平似镜,可见到成群的鱼类在水中嬉游,主要鱼类为细鳞鱼和无鳞鱼。夏季,湖岛和滨岸浅滩上,还有大量赤麻鸭、鱼鸥、鸬鹚等候鸟在此栖息和越夏。湖泊四周有丰美的水草,是藏北优良的牧场之一。湖内蕴藏着丰富的食盐、碱、芒硝等资源,可供开发和利用。  用时参考  1-2天  交通  建议包车;  若坐公共交通只能先去当雄县,再从县城租车前往纳木错,麻烦且费时  门票  旺季(5.1-10.31)120元/人,淡季(11.1-4.30)100元/人。  也有很多人在拉萨的旅社、青旅报一日游的团前往,参考价格240-260元;  也可以报二日游,在扎西半岛住一晚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纳木错湖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建成后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展馆区二层是西-史展览。三层是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和临时展览。一层是旅游纪念品商店。  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斗拱实厚,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西藏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展品,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唐卡来自藏语唐嘎音译,是藏族文化历史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被视作最具代表的藏族艺术瑰宝。在西藏虽然酒吧、商店、百姓家中,随处可以见唐卡的身影,但并不是每一幅唐卡都有资格被称为文物,而在西藏博物馆文化艺术厅,展示着许多年代久远且绘制精美的唐卡,大可一饱眼福。  博物馆内陈列的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真正的藏民族“百科全书”。  特别提示  2016年12月1日起,西藏博物馆闭馆扩建,具体重开时间未知。  地址:拉萨市城关区罗布林卡路19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891-6835244;0891-6812210  官方网站:http://www.tibetmuseum.cn/  开放时间:  夏秋季(5月1日-10月31日):9:30-17:30,冬春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10:3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哲蚌寺

哲蚌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位于拉萨市西郊十公里处的根培乌山-南坡上,海拔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哲蚌寺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密宗院,洛赛林院,郭芒院,德阳院。主要佛像有:见解弥勒佛,金刚怖,不动佛,还有金写甘珠尔,大战佛莽等历史悠久,-举世无双的真品和不计其数的-各种镀金佛像,佛经等珍贵文物。  另外,寺庙的-四大佛经学院中-有三个显宗院和一个密宗院,三个显宗院,是根据宗喀巴三师徒,所著经典的基础上-各持己见,洛赛林院习用-班禅-索扎之经典,德阳院则根据五世0-的经典进行修寺。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铺满整个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拉萨市中心坐4路公交、出租车或者-三轮车只能到山脚,然后徒步30分钟上山。寺庙每周三-都有法事活动,众--齐聚一堂念经,场面壮观。  1951年后,政府非常重视哲蚌寺的维修和文物抢救工作。从1980年至1989年间,政府先后拨款162万多元人民币,对该寺不断进行多方面的维修,使这一闻名中外的古寺更加庄严华丽,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和游客朝拜观光的佛教圣地。  寺院的主要建筑大经堂雄伟壮观,有183根立柱,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精美的织绣经幢、挂幢、唐卡以及佛像,壁画等加以修饰,同时可以容纳八千人诵经。寺内还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献和经籍。  地址:拉萨市城关区北京西路276号(根培乌孜山的南山坳里)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00辩经14:30开始,下午大部分佛殿都不开门  交通  乘公交24、25路公交车到哲蚌寺站下,然后沿当巴路徒步上山,需半小时;有时候山下有拖拉机载客上山,1元/人,否则要步行上山  门票  50元/人  

尼木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塔荣镇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麻江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普松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卡如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尼木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续迈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帕古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吞巴乡 尼木吞巴景区 尼木草原 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达角博峰 赞夏日峰 歇马果峰 日措卓娃塔 吉嘎曲德寺

尼木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