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平津战役纪念馆 | 平津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是一座全面介绍和纪念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面积12800平方米。前区是用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 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和-演示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的、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并责成北京军区牵头,会同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完成建馆工作。1995年11月29日工程奠基,1997年7月23日建成开馆。 纪念馆主展馆为高22米的三层建筑,雄伟挺拔,暖灰色花岗岩饰面,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在展馆巨大牌楼式眉额上镶嵌着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右下方为聂帅签名。40多米宽的花岗岩台阶引导观众进入展厅。主展馆陈列展线总长740延长米,内容分为: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六个部分,共展出历史照片400余幅,文物2000多件,以及多媒体、电动沙盘、旧址复原、景观、雕塑、绘画等辅助展品。 用时参考 2小时门票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 地址:红桥区平津道8号 电话:26535418 |
估衣街 | 估衣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估衣街坐落在繁华的东北角和北大关之间,与北马路平行,全长800米,是天津一条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的商业街,这儿曾是天津商业的摇篮。 最早,估衣街只有估衣铺,因而得名。清光绪年间,除了估衣铺外,绸缎、棉布、皮货、瓷器各业商店也发展起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华北地区绸缎、布匹、毛皮、服装、笔墨文具、中药材及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一些老字号如谦祥益、瑞蚨祥、瑞生祥、元隆、老胡开文、老茂生等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这里的摊贩遍地皆是,异常繁华。 当时,估衣街还是民俗活动的中心,每逢元宵节这里放灯三天,对此,诗人曾描绘:“估衣街上鱼龙舞……春灯还我少年心”。1986年,经市政府修复,估衣街再现昔日历史风貌。130多家敞开式大小店铺装上宫灯,亮起金字匾额和根联,挂起幌子和装饰物品。一些著名的老字号,如瑞蚨祥鸿记、庆记和谦祥益保记,其铁花罩棚的特色造型整修一新;达仁堂药店朱漆廊柱,花格门窗,“京都达仁堂”的铜匾,等等,恢复了老店的风姿。估衣街上的建筑,青砖灰瓦,造型简朴,虽有装饰,但繁简得体。街西口立起一座仿古牌坊,街东口新塑有50米长的“二龙戏珠”,与这条古街原有建筑浑然一体。 地址:红桥区北马路138号 电话:87731919 |
西沽公园 | 西沽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西沽公园1958年建园。它坐落在天津市区西北部,南眺子牙河,北连桃花堤,东傍北运河,西南可达现代化的铁路交通枢纽天津西站。总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约480亩),是天津中心城区西北部唯一的大型公园,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双特色领全市各大公园之冠。 公园的所在地西沽,是天津最早的村落之一,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曾有天津通往北京最早的官道——西沽叠道,最早的渡口——西沽渡口,最早的浮桥——西沽浮桥,还有天津三宗宝之一的明代炮台——西沽炮台。更有西沽公园的前身——西沽武库。武库被八国联军所炸,然而废墟上又立刻建起了我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曾一度名为西沽大学堂。西沽公园东侧的运河两岸曾是延绵数十里的桃柳长堤(当时统称西沽桃柳,范围漫布整个西沽地区),上至康熙、乾隆二位皇帝,下至梅成栋、朱岷等文人墨客,都曾经到此游赏桃花、吟诗撰句,留下许多美好诗篇,目前可查的明确标有“西沽”和“西沽桃柳”字眼的诗篇就有五十余首。这更见证了西沽当年的美丽与繁荣。 在2009年景区建设中,坚持“以文兴园”的原则,深入提炼漕运和津沽文化的精华,突出将历史内涵与文化元素不断注入景观改造中,建成了天津市首个专为书画名人建立的纪念馆——梁崎纪念馆和龚望纪念馆、全市规模最大的书画家工作展示区——西沽书画园、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在北京之外的首家分店——荣宝斋天津分店,三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集群。还根据史料建成了最具历史文化情趣的堪称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的黄叶村。 西沽公园自然生态保持良好,生态景观优美怡人。1958年以前这里是园林苗圃,土壤肥沃,又靠近北运河,水源丰富,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历来都是草木繁茂,风景怡人。就目前而言,西沽公园的植物品种已达230余种,有常绿植物5000余株、乔木7300余株、花灌木近50000株、球类植物5200余组。其中有不少珍贵物种,而且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的大树、古树、名树比比皆是。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全市其他公园无法企及。每值酷暑,这里的气温总比园外低5℃以上,宛如避暑胜地,是城市中心少有的天然氧吧,也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科普基地。 地址:红桥区桥北大街3号 电话:86516925 |
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 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 遗址的建筑建于1719年,原为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道教寺观,后来经多次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后殿、五仙堂等。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爆发,5月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数千人进入天津,选择吕祖堂作为义和团的活动基地,建立总坛口,抗击八国联军。之后,刘呈祥、林黑儿义和团首领和独流镇“天下第一团”首领张德成等人,经常到此处拜坛、聚会,商议抗击八国联军,指挥义和团作战。在义和团和帝国主义侵略军奋战的数月期间,吕祖堂坛口成为当时天津义和团活动的中心之一。(国家文物局)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 |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景区 |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福聚兴机器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大街塘子胡同中段。1926年7月开业。该厂为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后柜房、机器车间、仓库、锻工棚、厨房、院落组成。是天津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旧工厂遗址。 福聚兴机器厂占地370平方米。场内的建筑采用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宅建筑风格。 机器车间是福聚兴机器厂的核心建筑,110平方米。车间内天轴皮带悬挂,各种机器密布交错,整个机器车间的设备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机器业的概貌。前柜房,其特点是四面开窗,每面窗户各有其用途,体现了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 福聚兴机器厂创建于三条石民族工业的兴盛时期,其发展速度很快,从1926年建厂时投资一千银元,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资本增长110倍。建厂初期以加工零活为主,后期产品主要有:刨冰机、榨油机、打稻机、拉盘水等近二十多个品种。产品流销全国各地,是当时较有规模的机器厂。该厂在早期三条石工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1968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正式移交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1973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红桥区尚都家园14号 电话:27270970 |
津酒文化园 | 津酒文化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津酒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最大的白酒酿造企业,是我国酿酒骨干企业之一。公司前身天津酿酒厂,1951年由国家投资,1953年投产,当时占地面积为96150平方米,成为当时华北地区唯一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的酿酒企业,是一个工艺全能,设备完善,酿酒、灌装、仓储、经营、管理能力综合发展的规范性企业。由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于1999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以天津酿酒厂为母体,组建津酒集团。建厂初期,企业主要生产65°烧酒和直沽高粱酒,并为“外食”提供基酒,配制五加皮、玫瑰露酒等,满足出口需要。 地址: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津酒集团 电话:26583957 |
桃柳堤 | 桃柳堤位于天津中环线勤俭桥头、北运河畔,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景区。每当桃花开放的季节,这里游人如云,络绎不绝。有的青春结伴,有的扶老携幼,踏青赏花,更有诗人雅集,吟咏抒情,乐在其中。 桃花园占地13000平方米,依北运河堤建成,沿堤植桃,循坡栽柳。元代已是烟树葱茏,明清续成沽上胜景。清朝皇帝南巡路过这里,因羡桃花美景,乃停舟登临观赏,填同赋诗。 清康熙皇帝有《点绛唇》词咏唱桃花堤:“前过浙江,桃花已放。今回銮至津门,复见桃花盛开。调寄《点绛唇》词:‘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是两春报。锦缆仙舟星夜眄,辰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 清乾隆皇帝迭次巡丰天津,曾策马勘堤,赋诗《西沽二首》:“西沽三水汇流处,南北运河清贯中。徒恃堤防宁有是,要当善导俾宣通。郡城清晓返巡銮,迤逦西沽策马观,行过烟村大堤接,御舟早已候河干。” 诗人墨客的咳桃妙句,更是迭出不辍。乾隆年问诗人汪沆《津门杂事诗》说:“桃花寺外桃花树,春去犹迎銮辂开。莫讶大公机杼巧,红云要护翠华来。”乾隆年间又一诗人蒋诗《沽河杂咏》说:“桃花口里桃花寺,寺里桃花报两春。桃为迎銮花特甚,枝枝红映漂榆津。”民国年间,天津的诗社也常约会桃花堤上咏吟。1923年4月上旬,天津早年最有影响的新文学团体绿波社赵景深、工南麦,焦菊隐等十多人,曾乘船来这里踏赏桃林美景,用新体诗咏松吟桃。南羲吟桃诗说:“桃花呀,不分等级的桃花呀,将种子撤在全球上吧!”显然是全新的立意。总之,不论是帝王的诗词,还是文人墨客的咏诵,都对津门胜景桃花堤大加赞美,使桃花堤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欣赏价值,而且具有了丰富的入文内容。 现在的桃花堤,于1985年和91年经由红桥区人民政府主持重建,更胜往昔。不仅堤坡有垂柳遍布,堤顶有山桃、碧桃500余株,桃花开放时云蒸霞蔚,如火如荼;而且复置了乾隆皇帝停舟登临的御码头、尤亭、龙壁、迎宾阁诸景,御码头为石平台和汉白王石栏。六角形的龙亭中石碑上刻着“桃柳堤”三字。龙壁上用彩色瓷砖拼成颜色各异的五条龙,迎宾问中展览着“历史名人在红桥”、“中华名园水西庄”的有关史籍和图片,人们到此一游,不仅能沐浴春光,尽赏烟景,而且能增长历史知识,受到文化熏陶。桃花堤的确是一个有益身心的幽美境界。 |
北洋大学堂旧址 | 北洋大学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洋大学堂旧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2号。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校、国立北洋大学(1913年),源于创建于 1895年10月2日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主义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盛宣怀这位鼎力协助李鸿章在天津发展洋务运动的实业派,是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 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校园旧址在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 原北洋大学堂旧址现存有南楼、北楼、团城三座建筑,现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2号。其中,北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为23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南楼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为233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 团城建于1930年左右,占地面积939.42平方米,通长30.7米,通宽30.6米。 原北洋大学堂南楼、北楼均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布局对称,体形简洁大方,均使用德国进口建材,建筑外立面为红砖墙面。南楼现为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门上有牌匾“北洋工学院”,建筑东侧设有应急出口和消防逃生梯,各层为狭长楼道。北楼现为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门上牌匾“北大楼”残破,字迹剥落,建筑顶部有修整痕迹,门口设有两根残缺的灯杆,建筑入口处设有六角形门厅,楼道向两侧延伸。团城为砖木结构平房,青瓦坡顶,建筑外立面为青砖墙面,曾为北洋大学办公地,桥梁专家茅以升于1945年8月任北洋大学校长时在此居住、办公。团城外墙上装饰有堞雉,房间内设有壁炉,院子正门在南侧。 目前,北洋大学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北洋大学堂北楼、南楼和团城均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
意库创意产业园 | 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坐落在红桥区湘潭道11号,占地面积30000平米,有20世纪50—90年代不同风格建筑16幢,建筑面积25000平米,园区东临天津西站交通商贸区,具有发展创意产业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西隔天津长途汽车站,与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相望,具有方便创意产业与科技产业对接的地缘优势,有着巨大的空间张力;南接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站、铁路枢纽区,具有极其便利的物流交通条件,有效延展了辐射能力;北靠子牙河休闲经济带,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复建中的水西庄历史文化名园,隔河而立,蓝天碧水,绿树成荫,激发创意灵感,启迪设计思维,孕育创作交流氛围。 意库创意园是天津首家利用老厂房整体规划改造形成的创意产业园,由天津意库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管理。这些凝聚着天津老工业历史的建筑,经过设计师无破坏的创意改造下,凸显着新旧时空的融合。2007年9月28日,意库在经历了70天整体改造后,正式开园。作为湘潭道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核心部分,园区主定位在城市空间设计这一领域,充分利用载体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曾经的天津外贸地毯厂变成了创意产业中的示范园区。 走进意库,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时光交错之感。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生产线如火如荼的老式轻工业地毯厂;半个世纪后,这里成了静心闲逸的创意区。红砖混合实木的宽大厂房开阔而又开放,承载的本是天津城市工业的历史记忆,如今却为创意人提供了理想的思维空间。那些透着复古怀旧气息的工业厂房,配上玻璃和钢质框架的外挑结构,便与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中的简约、通透、环保、节能等元素和谐的融为一体,诠释着意库舒适、自由、阳光的生活工作理念,也把意库变成天津创意产业的一个标志,一个象征。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湘潭道11号 乘车线路:乘坐地铁1号线(刘园方向), 在洪湖里站下车换乘坐879路(或860路), 在红旗地道站下车可达;或乘公交503路、865路、688路空调车在红旗地道站下车可达。 |
天津创意街 | 天津创意街是天津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天津创意街作为天津市规划建设的40条特色商业街区之一,位于红桥区湘潭道,占地面积12000㎡,全部建成后将有近100个大小不同的商业店铺,是以创意产品展示、展卖、创意休闲、创意消费为主导业态的创意特色街区。从2009年改造至今,街区通过创意性、国际性、联想性与图腾性的设计,展现了街区氛围的不断提升。 同时缤纷的创意商铺也随之融入街区,成为我们创意生活化&生活创意化的实体感知。创意街紧邻新西站商务区,集车站文化、工业文化、创意文化融为一身,它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天津市最好“玩”的互动体验式特色街区。街区建设将努力实现四个主要功能,即创意产品的交易平台、创意文化的整合平台、创意人才的培育平台、创意城市的展示平台。天津创意街将按照以氛围聚人群、以人群构文化、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经济的发展模式,引领天津的特色街区发展,打造天津创意地标。 天津创意街在红桥区委区政府 “三区一街一环” 的指导方针下,于09年动工启动,全街以创意行业为基础,借助西站地理优势,通过特色街区建设以“创意办公”、“创意服务”、“创意发布”、“创意消费”、“创意休闲”为重点引进业态,达到以氛围聚人气,以人气构文化,以文化促商贸,以商贸带旅游的区域提升目的。 “天津创意街”既是城市街区结构的全新形式,又是创意产业载体结构的最新模式。它不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是一条连空气中都充满创意氛子的创意人群的天街!是城市创意生活的开放式集聚区和共享创意时尚的心灵花园。 |
谦祥益绸缎庄旧址 | 谦祥益绸缎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谦祥益的历史要追溯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伦支,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子伦兄弟初迁旧军镇,也不过-初定之家,孟家在此传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谦时,已发展成"能以耕读付二弟,寇至则以约众戒守,差赋则典质与之"的一般耕读之家。清康熙 年间,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孟家不但在财富上有所积累,在科举上也较有收获,孟家开始发迹,发迹后大量购置土地并大力经商(孟家经商的确切时间因无文字 记载而无从考证,据传孟家从明朝就开始经商)。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 等地出售。世代相传,至孟闻助的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和济南设立了祥字号布店,孟兴泰即为谦祥益的始祖。清嘉庆年间,孟兴泰之后孟 毓溪先在素有"山东第一村"的周村开设了恒祥染坊,嘉庆末年,资东(孟毓溪)的远房外甥董连元进店学徒,此人精明干练、极懂经营,深得孟毓溪父子的赏识, 后被资东孟传珠委任为经理之职,随将恒祥染坊更名为谦祥益。董连元作为经理在任期间,谦祥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周村外,又在河北任丘开设分号,在上海开 设住庄,由于经营得当,谦祥益资金得到很大积累,为扩大经营,谦祥益经理董连元携带部分资金到北京开设了分号,建店于1840年以前具体年代从1820年 至1840年众说不一,这便是北京谦祥益,店址设在北京前门外东月墙。 |
天津西站主楼 | 天津西站主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西站主楼是原天津西站的候车室。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站前街1号。始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投入运营,建筑风格为德式新古典主义。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天津西站主楼采用滑动摩擦平移方法平移至现址,并整体抬升3.6米。今后将作为铁路博物馆永久保留。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西站主楼为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带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正立面中部前突,呈凸字形。入口门廊立面间置四根圆形立柱,两侧阶梯走道及瓶式护栏,均为青石构筑。 在京沪高铁的建设中,为保护好这一处文物,2009年9月24日,天津西站主楼采用滑动摩擦平移方法平移至新址,这是天津市首例砖混结构建筑的平移工程。第一阶段向南平移135米;10月23日,第二阶段向东平移40米;11月9日上午11时,天津西站主楼完成平移,到达新址地基所在地。2010年5月4日,天津西站主楼进入整体抬升阶段,由98个千斤顶将主楼抬升3.6米。天津西站主楼作为铁路博物馆永久保留,成为天津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的标志建筑之一。 天津西站主楼是中国铁路枢纽站中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的德式建筑,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见证。 |
天津大胡同商业区 | 原估衣街,全长700余米,位于原天津九门外的估衣街,是天津较早的商业街市,很多估衣行业都聚到这一带,如成泰估衣铺、文盛估衣铺等。同时,聚集了众多的以裁剪衣服的大小成衣店,所以,一些外地人来津,都专门到此购买新旧衣服。到20年代,估衣街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了“银子窝”锦纱、昵绒、绸缎、皮毛业,先后进入估衣街,并很快成了主流。那时,天津有名的大绸缎庄l2家,仅在估衣街就有8家。“天津卫,有商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说的就是当时情景。现在由原来的估衣街,渐渐发展成大胡同商业街区,形成了北方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再现天津商业发祥地,历史名街??估衣街的商业风貌,构建出“城中城、场中场”发展框架。 天津小商品批发地,很多商品都能在这里买到。 地址:天津红桥区河北大街(近古文化街) 类型:街区&集市 |
天津清真大寺 | 天津清真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距市中心2公里。是天津市著名的清真古寺。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64),嘉庆六年(1801)重修,翌年冬竣工。已有360余年历史。集中国宫殿式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为一体,风格独特,其中礼拜殿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人进行礼拜。 历代“阿林”(学者)和“回儒”留下丰厚的宗教文化历史遗存。寺藏典籍中有两本袖珍本《古兰经》,一本8.5平方厘米,一本仅4平方厘米,精巧绝伦。寺内悬挂有阿拉伯文和汉文-匾额、-抱柱楹联、-望板、-石刻匾额、-转刻匾额、汉字砖刻匾额,汉字抱柱楹联、汉字砖刻匾额、汉字石刻匾额,汉字碑和一组砖刻。题赠者有清代醇亲王、礼亲王、肃亲王。此外还有清待御使、总督、举人等回族官员和学者,以及当时的社会贤达。是全国保存古传匾额楹联非常丰富的清真寺之一。这些匾额楹联颜、柳、欧、赵各体具备,十分珍贵,被学者赞为清代书法的展览厅,并构成其享誉国内外的一大亮点。 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曾进行扩建,礼拜殿加大到30余间。嘉庆六年(1801年)第二次扩建,据礼拜殿前厦悬挂《本原共溯》匾跋文记载“封翁石义广以寺狭且朽宜修,首先捐助,众乡老有余者捐资,不足者出力,兼有人力钱力并出者,莫不鼓舞从事,七年冬工程始竣”。以后,又进行多次续建工程。 咸丰二年(1852年),建石制群廊护台和300余平方米沐浴室。 同治四年(1865年)建两个亭式楼阁和北南二道门楼、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大门对面修建了高大照壁。 宣统元年(1909年)在礼拜殿前院内两侧各建一座石碑。解放以后,于196O年曾进行过一次较大修缮。后来,经过-和1976年地震,这座伊斯兰教的瑰宝明珠,几乎被毁殆尽。 1979年,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开放清真大寺,再次明确清真大寺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拨款40余万元,将该寺修葺一新,使这座古建筑重放异彩。 |
红桥区烈士陵园 | 红桥区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介绍 位于红桥区西青道陵园路5号。原称“天津县北辛庄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3月15日,1958年10月1日重建。占地3.33公顷。这里安葬着在天津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营以下指战员500人。园内有纪念碑一座,烈士墓并墓碑一座,装饰碑一座,陈列室三处。纪念碑正面碑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解放战争英雄纪念碑,公元1949年3月15日建”,背面碑文为“永垂不朽”,“公元1958年10月1日重建。”纪念碑碑文为原天津市市长李耕涛题写。 |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名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初址建于聂公祠,1976年因地震损坏被拆除,1979年新馆建成。1994年,当年的福聚兴机器厂经过复原也成为该馆陈列的一部分。 2003年,三条石地区重新规划,将馆址列为拆迁范围。经重新布展,2012年5月9口,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使用福聚兴机器厂旧址作为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目前基本陈列是“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制造业变迁史”陈列和“福聚兴机器厂旧址”复原陈列。“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制造业变迁史”陈列展览共分为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制造业形成的条件和背景(1860年一1900年)、三条石地区机器铸铁业的形成与发展(1901年一1949年)和新中国成立后三条石工业的恢复与发展(1949年—1956年)三部分。展览通过珍贵翔实的文物、史料和图片,展示了三条石地区机器、铸铁行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尤其是近代天津民用机器制造业,以及三条石地区工业历史成因和特征,真实反映了三条石地区成为华北地区机器、铸铁工业中心的发展历程。展览运用多媒体手段对老工人口述历史进行影像展播,观众通过电子视窗的自助性阅读,可获得更多的历史资料。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复原陈列,是天津市唯一保留下来的反映民族机器工业发生、发展变化历史的遗址。该陈列保留有前柜房、厨房、水井、锻工棚、工头住房、仓库及机加工车间等,占地面积630平方米,真实反映了三条石地区当年铁工厂生产生活的原貌。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是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地址:红桥区博物馆街8号(河北大街尚都家园14号楼),周二至周日9:00-16:00免费开放,电话:27270970,电子邮箱:santiaoshi123@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