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张鍈绪 (187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鍈绪(1877-?),字执中,直隶天津府天津县人。中国近代建筑师、建筑学家。 清光绪三年(1877)生。 光绪十九年(1893)夏,入北洋水师学堂,肄业英文普通学及制造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赴日本游学,在日华学堂肄业日文及高等普通学,又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机械专业学习。 光绪二十八年(1902),获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机械专门优等选科文凭,同年冬,回国担任平江金矿局总工程师。 光绪三十年(1904)夏,任保定师范学堂监督、总斋长兼教习,北京艺徒学堂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14日,参加殿试,授进士。参加京师大学堂规划。任农工商部主事,曾经在北京、天津等地监理工程,并且曾任教于农工商部中、初两等工业学堂,还曾任直隶师范学堂监督、考试东西洋留学生襄校官、学部二等咨议官、北京工业学堂教务长、南洋劝业会审查官、度量衡制造所所长。 宣统二年(1910)春起,在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授建筑学,同年参与北京资政院工程,著《建筑新法》。 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工商部工务司技正。 1914年9月至1917年1月,被农商总长周自齐推荐任农商部佥事、工商访问处处长、商品陈列所所长。 其著作《建筑新法》,为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现代建筑学专著,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余事不详。 [以上内容由"谈谈乡愁"分享。] |
黄达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达(1925—),1925年2月22日出生,天津市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8年任首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黄达于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不久转为该院研究生。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他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从198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2011年6月1日获得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教育背景天津市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本科;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研究室研究生。 工作经历1951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教研室主任;1954年至文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贸系系副主任;1978年至1983年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系主任;1983年夏至1985年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5年夏至1991年底中国人民大学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1991年底至199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1993年至1998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日本友好小组成员;中国~新加坡友好小组成员;1997年7月13日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1994年9月起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1993年9月至1997年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1年9月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规划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和经济学学科组、应用经济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九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和学科评审组成员;1983年1月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87年3月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11月至199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委员;1995年4月至1999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委员;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届邀请成员;1985年3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届召集人;1997年至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学术和社会兼职1985年9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1979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1979年12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1980年10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6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1995年4月中国金融学会会长;2000年7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91年12月—20007月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1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9?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1980年1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6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1999年10月中国财政学会顾问;1980年12月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1986年1月中国价格学会副会长;现为顾问;1990年7月起中国物资流通学会副会长;1986年10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1999年4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任顾问;1991年8月至1999年第一届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1988年11月第一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1993年3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1994年3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1994年7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评奖委员会委员;1982年至1997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1985年夏开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主席;1993年6月中韩友好协会副会长;1998年7月10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特邀顾问;1999年2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第三届、第四届顾问;中国老教授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常委、顾问。 黄达曾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委员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第一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等团体的副会长。 学术贡献黄达教授从1950年起就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及有关课程。在研究课题上,除了货币银行理论外,还扩展到物价、财政及综合平衡等问题。他的论著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多次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 [以上内容由"河口蟀哥"分享。] |
毛晓彤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毛晓彤,1988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009年,出演第一部电视剧《女神捕》。2011年,因出演家庭亲情剧《傻春》和古装清宫剧《甄嬛传》而崭露头角。2012年,主演古装武侠剧《天涯明月刀》中南宫翎一角,并凭借该剧入围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电视剧最佳新人奖。2013年,出演于正版《神雕侠侣》和赖水清版《天龙八部》以及由桐华小说《云中歌》改编的《大汉情缘之云中歌》等电视剧。 2014年,出演青春爱情剧《爱情回来了》和都市励志爱情喜剧电影《我是奋青》 。2015年,因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饰演郭芙而获得关注;8月,携手郑爽、杨洋联袂主演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 。 2015年9月2日,毛晓彤和陈翔在微博上公开恋情 。 [以上内容由"007"分享。] |
宋博轩 2016中超联赛北京国安队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博轩(1989年9月16日-),是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现效力于中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司职前卫、左后卫。 新秀时期 宋博轩是天津火车头足球俱乐部出产的年轻新秀,2007年,尚未满18岁的宋博轩开始代表天津火车头参加乙级联赛,2009年是火车头体协参加十一运会和火车头雅琪参加联赛的绝对主力。他在中前场的穿插跑动和攻击能力是球队最倚重的进攻武器。 申花时期 2010年1月,宋博轩加盟中超上海申花队。第一次进入顶级联赛的宋博轩很快赢得主帅布拉泽维奇的信任,在第一阶段的联赛中首发出场了全部比赛,在多场比赛中还从习惯的边前卫位置转移到边后卫。 2011年,宋博轩在赛季初即受伤,因此错过了绝大多数比赛,直到后期才重新回到比赛阵容中。 2012年3月10日,中超联赛首轮上海申花主场1:1战平江苏舜天的比赛中,宋博轩撞上正在头球争顶中的舜天外援达纳拉赫,但依旧坚持踢完了比赛。经赛后诊断,宋博轩鼻梁骨折。接下来的几轮联赛,宋博轩不得不成为“面具人”,佩戴特制面具上场比赛。 2012赛季中期,上海申花队状态低迷。宋博轩受伤病困扰连续缺席比赛之余,又被爆料与女网友在微博上露骨热聊,并被网友冠名“嘴唇门”。申花俱乐部高层认为宋博轩“表现懈怠”,决定将其下放至预备队,但遭到时任主帅巴蒂斯塔的拒绝。 2013年7月13日,中超联赛第17轮上海申花主场2:1击败上海申鑫的比赛中,宋博轩后场接队友战怡麟传球后,千里走单骑攻入世界波,被媒体称赞“贝尔附体”,其精彩表现也引起了财大气粗的北京国安队的注意。 加盟国安 2014年1月16日,中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官方宣布,宋博轩以2000万的转会费加盟北京国安。宋博轩也成为国安2014赛季引进的第二名内援。 在2014年4月11日中超联赛贵州人和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宋博轩首次代表新东家北京国安队首发出场,并且在第56分钟0内凌空抽射死角帮助球队打破僵局的同时也打进了效力国安队的首粒入球。 2015年2月17日,北京国安队迎来了亚冠联赛资格赛与泰国曼谷玻璃队的比赛,结果主场作战的国安队以3:0大胜对手,国安队左前卫宋博轩打入了球队新赛季的第一粒进球,为国安队打开胜利之门。 国家队 2010年1月,宋博轩就曾入选国奥队,征战伦敦奥运会预选赛。 2015年6月4日,国足在云南集训,国安飞翼宋博轩也凭借最近的出色表现,成为佩兰55人大名单中的一员。 [以上内容由"小路"分享。] |
爱莲君 (1918~1939) 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爱莲君(1918---1939),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原名赵久英,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 爱莲君生于1918年,祖籍天津。她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伎院,她11岁就在这人间地狱里过着怕人的生活。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2岁拜赵月楼学评戏,曾受师兄王锡瑞等教益。14岁成立爱莲社挑班主演。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全国各地演出,又应邀东渡日本,到大阪灌制唱片。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与钰灵芝,白玉霜三班组成“三连社”。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评剧史上的一段佳话。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 虽然她在评剧界很有声望,但她也逃不脱养父母的监管,养父母把她当成摇钱树,。她的两次恋爱,都被养父母破坏阻挠。她婚恋不成,精神忧郁,患了肺结核,骨瘦如柴。养父母为了使她登场,命她抽大烟,打吗啡。1939年冬,她在天津升平剧院演新戏《死后明白》时,是被背进剧场的,最终晕倒在台上。从此,爱莲君卧病不起。 1939年,年仅21岁的爱莲君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请为其穿上《苏三起解》的行头。 艺术特色 爱莲君善填词,会识谱,演唱风格清新俏丽,擅长运用半音和装饰音,唱腔细腻婉转,讲究旋律美,高则刚健俊俏,低则婉转迂回,高低起伏,收放自如。 爱莲君嗓音纯净柔和、甜美脆亮,鼻腔共鸣极佳,宽窄高低运用自如,唱念时吐字清晰、气力充沛,并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她博采各家之长化为已用,实践中形成了定调高、起腔高、行腔旋律低、柔美华丽、玲珑俏丽的“爱派”艺术。她在[慢板]唱腔结构中,首开了各分句之间和下句与上句之间加用过门(小垫头)的形式而广为流传。旋律上则把皮黄腔、四平调等乐汇,及流行歌曲等融入自己的唱腔,并于腔中常运用五七度大跳,由此而产生了个性鲜明的音乐特色。演唱中多运用弹跳柔韧的“疙瘩腔”唱法,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她在《于公案》中与琴师赵耀庭合作的一曲“八月中秋雁南飞”,30年代中期曾风靡一时。其间她对[反调慢板]也有较多运用。她唱的[垛板]字字铿锵、起伏跌宕,闪赶顿垛,节奏丰富多变。在个别戏中还用小人辰辙口演唱,俏皮活泼,深受观众喜爱。此外,她演唱的[反调搭调]和“迷子腔”在旋律上更为丰富多彩。 艺术传承 虽然爱莲君去世时年轻,但她的意术独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人继承和借鉴者甚广,花淑兰、新凤霞、筱玉芳等众多评剧名家受其影响,在他们的演唱中都有爱派的特点。传人有爱令君、爱幼君、莲小君。受其艺术影响者有小摩登(钱玉舫)、筱玉芳、花淑兰等。再传弟子有金倩和张丽云。 莲小君本名杨桂珍,自幼酷爱爱莲君的唱腔,11岁拜爱莲君学习评剧。爱莲君的养父母是开伎院的,性情凶狠暴戾,对养女恣肆-毫无人性。虽然爱莲君出道不久就成了名伶,并为他们赚了大把金钱,但养父母对她仍十分苛刻,控制极严,不给半点人身自由。莲小君名义上是拜爱莲君为师学戏,实际上是给爱莲君养父母当使唤丫头,每天从早到晚要给“师爷师奶”洗衣做饭,端茶送水,铺床叠被,揉腰捶腿,稍有伺候不周,不是打便是骂,有时还要罚跪搓板。仅比莲小君大八岁的爱莲君,因与小君有着同样的经历,对这个小弟子的处境十分同情。她让小君和自己同住一室,睡在一张床上,经常通宵达旦向小君传授演唱技艺。爱莲君无论在本地还是到外地演出,都把小君带在身边,并让小君给自己演“里子”活(主要配角),使小君耳濡目染,有了较多实践机会,掌握了爱派艺术的真谛。爱莲君积劳成疾,在临终时刻,莲小君一直守在身旁,含泪为师梳头、穿衣,眼看着爱莲君含恨离开人世。 爱莲君辞世之后,莲小君作为爱派正宗传人,始终牢记着师父的教诲“要唱好戏,做好人”,很快在舞台上崛起,17岁时开始挑梁当主演,其正宗的爱派韵味,颇得观众赏识。解放以后,她参加了天津市评剧团,她主演的现代戏《红珊瑚》、《啼笑因缘》、《一双绣花鞋》;古装戏《孔雀东南飞》、《陈三与五娘》、《于公案》、《李香莲卖画》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不仅对爱派高弦低唱、行腔婉转纤巧的特点,掌握得十分熟练,而且突破了爱派技巧性高,一般演员难以驾驭的特性,致力于化难为易,去粗取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继承爱派艺术精髓的同时,还对师傅唱腔中因腔害字“倒字”现象,进行了净化与纠正,强化了腔由字生,字正腔圆。 代表剧目 爱莲君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蜜蜂记》、《烧骨记》、《庚娘传》、《三赶韩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国乐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 [以上内容由"冰点"分享。] |
李铁夫 (1901~193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另名云岗,1901年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源。1919年4月,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署的通缉,从朝鲜来到上海,在《新大韩新闻社》当。1920年秘密赴日本就学,192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重返朝鲜任《东亚日报》记者。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转年春天他被选为朝共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再次到上海,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任北平反帝同盟党团书记,1932年8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省委机关遭破坏,5月他被国民党警察逮捕押往南京监狱。同年7月经营救出狱到达北方,党组织派他到天津从事党的工作。为了便于掩护,组织决定由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公开身份是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张秀岩同他组织“家庭”。年底,他们结了婚。因为他说中国话发音不准,便充为福建人,对外公开姓杨,住在英租界小白楼朱家胡同(今解放北路与曲阜道交口处)一家裁缝铺的楼上。为了生活,张秀岩担负起家庭重担,在国民党天津市统税局内找了公开的职业,以微薄收入维持两人的生活。 时值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时期,中共河北省委在中央代表推动下,不顾条件,盲目发动武装-,一味要求采取行动,公开搞飞行-,致使党组织和群众斗争屡遭破坏和损失,很多党员被捕牺牲。李铁夫对此痛心万分,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精神,从1933年底到转年初,他在党的北方刊物《火线》上-文章,公开提出在白区党的工作不能蛮干,要利用合法形式,积蓄力量,请求省委及时纠正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这些意见虽得到众多同志及领导的支持,但却被推行“左”倾路线者扣上“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的帽子。从1934年5月,除开展批判斗争外,还撤了李铁夫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断了党的联系,爱人张秀岩也被株连。这种“无情打击”和“残酷斗争”整整持续了一年多。 李铁夫夫妇被切断党的联系后,没有灰心,坚持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当时,他们组织领导着“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抗日救亡团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还创办《天津妇女》、《华北烽火》和《民众抗日救国报》,报道有关红军长征消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联系着工人、学生、职员、妇女及一些上层人士。每当他们把群众组织起来时,省委便派人来接过去。他们不失望,再继续开辟新领域,建立新关系。一直到1936年,河北省委派人一次次接过他们组织起来的群众,又一次次切断他们和群众的联系。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铁夫通过联系的青年学生,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一二·一八”大-。-队伍通过海光寺日本兵营时,他与学生们手挽手走在最前头。-后不久,他指导法商学院党员、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在天津学联里建立党团组织,加强党对学运的领导。 1936年3月初,天津市委重建。张秀岩担任市委的妇女部长。同年春天,刘少奇受中央委派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纠正“左”倾错误。5月,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天津多次发生海河浮尸。李铁夫及时向市委书记林枫建议,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图消灭中国的阴谋,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按照刘少奇的部署,市委决定组织广大爱国学生再次举行-。在-前夕,李铁夫亲自去法商学院、北洋工学院找党员和民先骨干具体安排。根据市委的筹划,天津“五·二八”大-获得成功。同年夏天,刘少奇代表北方局充分肯定了李铁夫的见解和他在恶劣环境下所从事的党的工作,决定恢复李铁夫与党的联系,并任命他为河北省委委员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同时任命张秀岩为市委副秘书长。 李铁夫主持市委工作后,充分利用大好形势,发展党员和基层支部工作。他具体帮助法商学院、南开大学筹建起党支部。此外,还建起“民众救国会”、“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天津学联也改为“学生救国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各界救国会”,把教育界、新闻界、银行业及民族工商业的一些知名人士都争取过来。 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又活跃起来。 由于李铁夫深入群众,工作抓得紧,天津党和民先组织都有明显的发展。 到1936年底,党员由不足10人发展到400余人, 民先队员达700人。为了加强全市的学生工作,市委还专门成立了学生区委会。 为了开展工人运动,除注意在一些工厂企业中建立基层组织外,还在工人较多的塘沽建立了党的区委。市委还组织广大群众有效地反对日货0。 1937年春天,李铁夫作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和天津市委书记、白区工作代表,赴延安参加党中央召开的-表会议。他在会上的两次发言都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会后,党中央考虑他长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身染肺病,留他在陕甘宁西北局工作。不幸,他突患伤寒,医治无效,于1937年7月10日逝世,终年36岁。延安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新中华报》刊登了他的传略,遗体安葬在延安的清凉山上。 几十年过去了,李铁夫、张秀岩夫妇,坚持党性、坚持原则、重视实际、深入群众,同“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动人事迹,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都永远留在天津人民的心中。 [以上内容由"飞驰"分享。] |
张娜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运动员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娜,1980年4月出生在天津市,排球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先发自由人,技术非常全面。 个人简历: 毕业于天津市塘沽区新港第一小学,塘沽区第五中学,天津市体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5年10月进入天津女排队,教练赵雪琪;1999年入选国家青年队,教练蔡斌;2001年入选国家队,教练陈忠和。 张娜一传成功率高达90%,自入选国家队以来,一直是队中主力,同时又是上届国家队最好的自由人,有“不死鸟”之称。 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副校长。 辉煌战绩 2001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3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 2003年 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3年 女排世界杯赛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在俱乐部中她拿到了该拿到的荣誉。 2008年 北京奥运会季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退役 [以上内容由"襄樊李煜"分享。] |
王世镗 (1868~193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世镗(1868~1933) 字鲁生,出生于天津,幼时就读于大梁书院,17岁时为文,即能溶铸经史,擅长辞章,学业出众,民国元年6月,奉赴定远厅任知事,勘查出城南河心高于城池,一旦洪水暴涨,下游淤塞,必遭水患。遂组织民众加高城南河堤,在王卸任后的第三年(民国4年)竣工。新任知事竖碑于龙王庙,仍请王撰书碑文,其内容简洁,三言四句:“深填滩,低凿堰,遇湾削角,逢正抽心”,堪称治河格言。民国3年、5年,王在褒城西乡主政,6年复任镇巴县知事。 王世镗童年时喜欢临摹龙门石刻,称其风格古拙博大,辗转到陕南后,游褒斜、观石门、抚摩崖。从文字学研究入手,上溯篆隶,八分,行草,递嬗的源流,必摹神追,池水为墨,尝谓解散隶体,趋事赴功,章先于草,平生致力于严章今辩,常本此旨,为改定坊之草诀歌,纠正前人的谬误,于1917年将自书的《增改草诀歌》在镇巴县刻石,因石粗工拙,正文脱至百五十字,拓二十余本就放弃了。于1924年另辑一百衲本,兼收章今,名曰《稿决集字》,由汉中道尹阮员豫主持,程履端等人筹集资金,选采石料,觅匠刻石,并邀汉中书法名流沙品三、张士如、岳渊亭等九人,用楷、行、隶三体为之注释。刻石成后,王请嵌于汉中宝峰山道院壁上。自此引有拓本流传于世。1932年王居汉中时,有卓君庸者,得到一本初刻的《增改草诀歌》拓本,隐去作者姓名,诡称明人所书,印售高价。王一时有口难辨。后来,卓氏伪托盗印之作,为王的侄婿周伯敏所得,以进于其舅,南京国民政府-长于右任。于见到拓印《草诀》本,诧为古人,爱不释手,即致书问侯,知道王为周伯敏叔岳,隐居汉中,认为“今世仍有奇才,埋没穷山,实国人之羞”,很快电邀王世镗赴南京,尽出其所藏,供王研讨。王纵观了出土的汉、晋竹木简牍的书法,融会笔端,名动金陵,慕名而来的求字者应接不暇。其中为于左任书《于母太夫人行述》融汇章今,酣畅淋漓,堪称生平力作,当时即以影印本流行海内,于右任称赞王世镗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王到南京后,埋头碑贴,奋力作收,积劳成疾,兼之水土不服,于翌年11月4日病逝,葬于南京牛首山与清道人墓邻。于右任曾作挽王世镗诗四首。其一、四首为: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亦自甘。草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牛首睛云掩帝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香港出版的《书谱》杂志1985年第六期将王世镗的书法作了专辑发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他的《稿决集字》出版发行。 [以上内容由"格物致知"分享。] |
杨志刚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志刚为著名相声演员,已经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群众脉搏的优秀作品。 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白全福,学习相声表演艺术,后从事喜剧、曲艺编导工作。从艺以来,杨志刚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群众脉搏的优秀作品500余个,并著有《红枫叶作品集》(一套三册)。其中,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相声《路子野》、《巧谋利》、《酒后吐真言》以及小品《桃红柳绿》、《抢镜头》、《恩爱变奏曲》等作品,在全国艺术活动中屡次获奖。杨志刚创造的相声及小品,反映了数十年来天津地域发展历程,记录下各个时期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传达了人们的强烈爱憎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在辛勤创作之余,杨志刚组织并辅导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话剧团演出,积极培养后辈新人,他带领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话剧团搞创作,曾荣获天津市“八五”立功先进集体称号,并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曾任天津红桥文化馆馆长。教授郭德纲相声艺术,长达七年之久。2006年,杨志刚因郭德纲诽谤一事与其对簿公堂,自此师徒缘尽。 收徒 2009年12月19日,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志刚从艺56周年的日子,也是他70岁的生日。而这一天更大的喜事就是他新收了7位徒弟。此次杨志刚收的7位徒弟为辛玉成、王德生、王京普、萧振华、武如礼、张文祥、彭玉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霆、田立禾、李伯祥、魏文华、刘俊杰,著名快板书艺术家张志宽,著名相声理论家薛宝琨,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郑天庸,众多相声演员以及白全福先生的儿子等曲艺界知名人士悉数到场祝贺。 [以上内容由"闲事莫管"分享。] |
胡中惠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中惠,郭德纲的第一任妻子,与郭德纲离婚后,远走日本。 胡中惠是一名业余演员,在参加天津红桥文化馆举办的相声学员班时,认识了郭德纲,当时郭德纲是文化馆的专业演员。这对情窦初开的男女一见钟情,爱的狂热让他们相识仅仅半年就走进了婚姻。 仓促结婚,为日后情感破裂埋下了伏笔。当生活从新婚的热情回归到柴米油盐的琐碎,双方身上不可容忍的缺点便暴露无遗,尤其是1996年儿子郭麒麟出生后,抚育孩子的艰辛和经济负担让这对夫妻的婚姻如履薄冰。勉强维持几年后,胡中惠于郭麒麟4岁那年与郭德纲离婚,远赴日本。儿子则由郭德纲父母照顾。 [以上内容由"碎雨"分享。] |
齐新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齐新女,1963年5月出生,天津人,汉族。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天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 1981年至1989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八年制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2000年历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至2004年历任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至2005年任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教学部主管。2005年至今任天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政协常委,红桥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天津市青联委员。 [以上内容由"伤心人"分享。] |
裴鸿烈 (1939~200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裴鸿烈(1939-2003) 生前系天津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医院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共产党员。1939年生,1962年毕业于天津红桥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天津第二结核病院、天津市结核病院、天津市第三医院及天津市肺科医院,曾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及天津职工医学院进修、学习。谦逊好学、治学严谨,勤奋工作,恪尽职守。以影像学、窥镜学诊断呼吸科疾病,以及介入放射学治疗呼吸病均有丰富的经验。精通间质型肺疾患、哮喘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人工器官、介入放射学,以及细胞因子的研究具有较高水平。 2003年4月,在“非典”始发的危急时刻,裴鸿烈同志从二线冲上了一线,在救治“非典”患者时不幸被感染,抢救无效,于5月5日凌晨以身殉职,享年64岁。他是天津市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以上内容由"zzzlll"分享。] |
刘火 (1913~200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火1,男,回族。1913年生,天津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曾在河北民军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在河南辉县中央别动队十一支部和河北民军政治处组织组工作。历任河北民训处冀西游击队政治部编委会主任,河北临城太行一专署秘书,河南涉县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五专署秘书、教育科科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秘书,太行区干部赴延安学习领队,延安中央党校二部一支部书记、二部和校部秘书科科长,撤离延安行军大队政委,西柏坡中央工委秘书科长,中直香山行政处教育科科长。1950年1月起历任中直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宣传部部长、秘书长、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国家建委政治部副主任,天津市红桥区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天津市5届政协委员,中央办公厅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委员、副书记。1980年任中直临时党委委员、常委、书记和中直党委委员、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5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以上内容由"亮晶晶"分享。] |
谭歆柔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谭歆柔,1986年9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毕业于天津哈哈影视艺术学校,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2000年谭歆柔担任布丁果果”演唱组合成员 。2004年参演都市轻喜剧《粉领一族》 。2005年12月推出个人单曲《这个冬天来看你》 。2007年参演军事题材的主旋律剧《绝密押运》 。2009年参演安徽卫视自制情感剧《娘家的故事》 。2011年6月参演的情涩片《男得有爱》公映 。2014年参演的动作电影《特工艾米拉》上映 。2016年出演的古装传奇剧《女医明妃传》播出 。 [以上内容由"微 蓝"分享。] |
张运河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57年10月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天津致公画院常务副院长。 本人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曾师从津门名家赵松涛、梁崎,潜心绘画三十余载,常年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写生,擅长山水、花鸟画,天津电视台曾在《中国 天津》时段制作专题片进行详细报道,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 代表作品: [以上内容由"襄阳夫子"分享。] |
地区 | 景点 |
---|---|
佳园东里社区 |
---- |
佳园南里社区 |
---- |
佳园北里社区 |
---- |
浩达公寓社区 |
---- |
益春里社区 |
---- |
碧春园社区 |
---- |
碧春园第二社区 |
---- |
孟春里社区 |
---- |
新佳园东里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