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 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建,公元1326年三层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顶落成。至此,查杰玛大殿全部竣工。 现今类乌齐寺有僧侣共300多人。 现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为主要建筑,它是长方形,建筑面积为3334、64平方米,高为48、15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三层,仅底层就有180要柱,整个建筑融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 ,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殿内还珍藏着许多文物,如: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具一套;格萨尔王三十六将中江蓬、朝通的两把宝刀以及副将新巴、大将德玛、囊俄的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观赏价值的佛像和唐卡。 现类乌齐寺每年还要定期举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吟诵经典,祈神驱邪,发放布施。因此,类乌齐寺不仅具有气势辉宏的建筑,也具有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与科研价值。 |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他们遗留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除了实用的需要以外,还看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的萌芽,遗址0土的玉器和海贝是卡若居民与各个地区的民族相互交换而来的。说明尽管西藏和其它地区之间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但并不能断绝本地居民和其它民族的正常交往。 通过发掘,初步认为: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原始村落,村落布局有一定规模。卡右遗址位于澜沧江畔,为川、滇、藏三地的枢纽,又是古代南北民族的交通要道之一,就目前材料可知,卡若遗址的文化北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南与云南境内的龙川江流域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
卓玛郎措湖 | 卓玛郎措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卓玛郎措湖 卓玛郎措湖藏语意为度姆女神湖,距县城20多公里,是昌都地区较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素有“蓝湖”之称。卓玛郎措湖周围有大小21个湖,自然形成度姆21赞。湖周围环境景色优美,水草茂盛,是一片天然的牧场,与卓玛郎措湖相得益彰,是一个迷人的旅游景点。 |
八冻措湖 | 八冻措湖藏语意为海螺湖,距县城88公里,位于洛隆县腊久乡八美山顶,是本县最大的湖泊,湖面长约7公里,宽约1.5公里,湖水呈乳白色,故有“白湖”之称。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