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

昌都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盐井旅游景区

盐井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是沟通西藏和中原的古代主道之一——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盐井位于芒康县与云南德钦县接壤的地方,包括上、下盐井、曲孜卡、木许四个乡,海拔较低,约2500米。澜沧江畔井里的卤盐水,为盐井的盐田提供了大量的盐巴,使这里出现了家家户户屋顶铺了一层白雪似的晒盐奇观。除了盐外,更罕有的要数在上盐井的西藏唯一一座天主教堂。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陕西西路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从梯子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  盐井是块风水宝地,盐井村就驻扎在山神的怀里,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是国道  214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盐井的铁链木桥自“茶马古道”开通至今,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解放以前,那里集聚着很多来自云南德钦、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马帮群,交易各种物资,主要有藏族的盐、羊毛、羊皮、绒毛、青稞等东西和汉族带来的茶叶、哈达、瓷碗、布匹、红糖、白砂糖、粉丝、大米等商品。运货的途中经常会遇到-物资的情况,因此在“茶马古道”的路上最好的防备措施便是马帮群一起上路。白天上路,到了夜晚有些人睡觉,有些人值班。最多的马帮群有700多匹马和70多个人。他们之间非常讲信用,也特别团结,同甘共苦地穿越茶马古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  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的销路:  盐的销路比较广,主要分五大销路区:  1、云南省的中甸、德钦等地;  2、四川省的巴塘、理塘、甘孜等地;  3、林芝、拉萨等地;  4、左贡到整个昌都地区;  5、整个芒康县。  盐田之争:  “羌”是现在的纳西族。当时羌巴人把留下的很厚的石墙土墙叫羌宗,至今还可见古建筑物的遗迹。盐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前,盐比金子还要昂贵,所以盐井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盐井曾经发生过多次争夺盐田的战争。目前盐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东西两岸。在当时澜沧江东岸的盐井百姓要向巴塘有个名叫巴桃花王(桃花盛开的时候巴桃花王来收税,为此而得名)的贵族家交税,这给当地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盐井百姓的生活本来就过得十分困难,无法承担额外的上交任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们下定决心要消灭巴桃花王,在预先都已经商量好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趁巴桃花王来收税之机,杀死了巴桃花王,为了不让个人承担罪责,每家每户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个刀痕。盐井所有的百姓都自愿共同来承担责任。巴桃花王死了,百姓们请来巴贡寺的寺主土瓦-到巴塘解决此事。巴塘方面决定分两场比赛来解决这次的杀人事件:一、比力气;二、比马背上功夫。土瓦-法力高强,两个比赛都赢了对方。按照当时的惯例,被杀人的头、耳朵、眼睛等值多少钱,要给被杀人的家庭作赔偿。在给巴桃花王的头、耳朵、眼睛等作价后,百姓们一次0了赔偿费,从此摆脱了交税的厄运。  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镇纳西民族乡  类型:民俗村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90.0元  

多拉神山

多拉神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导 游  多拉神山位于八宿县白马镇以东63公里的川藏公路旁,交通极为方便。这座神山规模不算很大,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内圈。  介 绍   徒步转中圈一圈约需4小时,沿途可观赏-台和各类石刻艺术。登上主峰,则可鸟瞰整个多拉山的美景。而从内圈转一圈不超过2小时,这是多拉神山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参观点,途中可朝拜并欣赏以莲花生大师为主的各类佛像、佛塔、六字真言及藏文祈祷经。  多拉神山的神秘之处在于满山遍野的石灰岩上刻满了佛像和六字真言。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风化现象极为严重,故早已失去了人工雕凿的印痕,这就使不少人相信这些佛像和六字真言是自然形成的。

美玉草原

美玉草原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美玉草原一望无垠,夏季碧草如茵,野花遍地,牛肥马壮,羊儿成群,黄羊(俗称白0)追逐玩耍,野兔、高原旱獭(俗称雪猪)掘穴而居、随处可见;盘羊、狗熊、雪豹、人熊、狼、獐子、鹿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分布其间。  云白风青,鸟而成群结队展翅而过(主要栖息于卡扎村的湿地上),开曲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点缀其间的湖泊湿地(在日雪村境内,共有4  面),像一面面镜子在阳光的普照下,波光粼粼,闪闪发光,温泉(在日雪村境内,就有7  眼),水温恒定,常年保持在60-70  ℃之间,色黄,蒸气腾腾,据说有极佳的康疗效果。这些给草原平添了诸多的梦幻色彩,  在该乡吾比村境内有一坐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神山的山峰,名曰察玉志嘎多吉,是梅里雪山的最后一道门关,其峰集奇、险、美于一身。

然乌湖

然乌湖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周围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之一。  然乌湖是典型的由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的四周景色各不相同。清新如镜的然乌湖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湖向西蜿蜒十余公里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来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  然乌湖本身也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巨大古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发生大崩塌,巨大的垮山堆石堵塞帕隆藏布形成今天的然乌湖,至今可见巨大的甭积岩块堵塞在湖口谷地。然乌湖被评为国家2A级景点。  地址: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  类型: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交通:318国道从湖边通过,可由八宿县城包车前往,也可从波密县城扎木镇或者八宿县城白马镇搭车前往然乌湖 然乌湖 然乌湖

旧密禅寺

旧密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旧密禅寺  旧密禅地,在昌都地区之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巴夏北面山坡处,县城距地区驻地105公里。  旧密禅寺,由欧坚班觉于1693年(-之水鸡年)创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欧坚班觉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时性格刚强,与继母不和而离家出走,拜达夏岭巴和迪钦曲杰岭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为师,成为他们的贤达弟子。据传,达夏仁布钦临终时对欧班觉说道:“巴夏祖人居住过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狮金库宝地,曾由朗嘉匝松和赤列多吉大师掘出过许多伏藏,……所以你欧坚班觉在该地建一座寺庙就能成大事。”后欧坚班觉遵照大师遗嘱来到白狮金洲库宝地创建了该寺。他于-十二绕迥之火鸡年圆寂。据说该寺共传承十三世,分别为:  第一世-欧坚班觉,旧密禅寺的创建人;  第二世-益西旺波(1719~?);  第三世-贡嘎嘉措(1724~?),曾应德格法王平措丹巴之邀,在赴四川德格途中因飞渡长江而闻名,后-为平措丹巴之首席-,并且得到国师封号,赐予佛经大宝和法钹。在返回西藏途中,以帽子承接了土地神降下的暴冰,使其帽子旋转后坠于地,人们称他“贡嘎土度”,后该帽成为寺中最珍贵的供品。  第四世-赤列多吉(1766~?),任旧密禅寺住持期间,创建了杰钦寺而得到摄政、达扎吉促贡德林重用,敕封为欧坚朗卡林寺伏藏-名号及称呼的门牌;  第五世-:仁钦卓敦嘉措(1775~?);  第六世-仁钦桑丹旺钦(1825~?),曾被西藏地方政府和清王朝予封号证书;  第七世-扎巴旺秋(1830~?);  第八世-次旺仁钦(1878~?);  第九世-仁钦次贡(1879~?);  第十世-丹达(1885~?);  第十一世-白觉(1888~?);  第十二世-崔赤南杰(1903~?);  第十三世-赤列嘉措(1921~?),任该寺住持期间,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一百多人。  旧密禅寺坐西朝东,其-殿面积16柱,殿内主尊为莲花生及达贡仁布钦大师镀金铜塑像,供有三世-贡嘎嘉措和千手千眼观音、白度母、绿度母、马头明王、金刚亥母、桑杰多吉-等泥塑像;还供有两尺高的白觉-镀金铜质灵塔和银质灵塔,悬挂有各种唐卡一百多幅;经书架藏有文歧怙主经书全套、达夏仁布钦大师佛经42卷;此外还藏有银制唢呐、法钹、长号、神鼓等法器。殿内遍绘壁画,主要内容为千佛像和观音全传、无量光佛的极乐世界等,技艺精湛。  -殿前面为庭院。东面有二层楼房:底层有伙房,面积4柱;有仓库、修行室、法器房和0依怙神殿。二层主要为-居室;东面为佛殿,面积2柱,殿内供有十六罗汉泥塑像,墙上绘有莲花生传记等壁画;其旁边还有仓库、僧舍和茶厨。-殿西面原建有10座佛塔和僧舍,“文革”期间被毁。  旧密禅寺珍藏的文物有:六臂观音线刻像,高32厘米,下刻有“六字真言”3行;旧密禅寺守护神普巴辍卧线刻像,高64厘米,呈忿怒相,两眼冒火,双手持法器,一足踏人一足伸直,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此外,不有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白度母、绿度母等造像和石刻-,甚为精细。  旧密禅寺主要的宗教活动有:-1月举行长寿仪轨,时间7天;2月益西罗布修行日期间举行跳神,时间2天,并进行8天修行;3月17日~19日过长寿泉水3天;4月“萨嘎达瓦”禁食斋20天,该月25日开始举行密咒修护论3天;5月10日举行会供论;10月举行静猛舍7天;11月举行“波珠”7天;12月举行“波珠”7天,12月为益唐丹增之修行日7天,举行各种恭敬活动。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来古冰川包括美西、亚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该冰川群中亚隆冰川最为壮观。“亚隆冰川”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千米的岗日嘎布湖;气候上,地处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冷空气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有利于冰川的发育,属于海洋性冰川。  来古冰川一名来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一一来古村,来古在藏语的意思就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第一眼看见来古冰川就犹如眼前突然出现一美女一阵惊艳。  来古冰川比起海螺沟冰川、明永冰川、绒布冰川更为充满雪山灵气。在原始的冰湖上,巨大的冰川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走进来古冰川,犹如回到远古的冰河时代,将世俗的尘矣洗尽,让灵魂得到净化。  西藏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在青藏高原东南伯舒拉岭的腹部,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的然乌湖就在它身边,这条因冰川而出名的来古村距川藏公路只有20多公里,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6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是中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沿然乌湖边而行的简易村道,到来古村就算走到底了,70多户人家的来古村至今还保持着最为原汁原味半农半牧型的藏族村庄风采。村子里的房子相对比较分散,细分为沙土那、拉那格、曲娥、然母等几个更小的村庄和定居点,最远的相距两三公里,小村之间分布着块块田垅。  来古村是一个纯藏族的村子,有年轻人会讲汉语,村里不少人家里已有摩托车,有些人家家里还有个小小的发电机。每家每户都备纯正有酥油茶和青稞糍粑及风干牛肉,甚至有一两家还会为你炒一两个简单的川菜。  身在来古村,你可以同时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因为所有这些冰川都围绕着来古村,所以它们被人们统称为来古冰川。其中生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雄壮,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它在宏伟之中再添上几分美丽,在其它的冰川很难看得到。  地址:昌都地区八宿县来古村  类型:地质地貌山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891-6650808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然乌镇  八宿县辖乡。1960年置然乌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0公里。面积1912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瓦、然乌、然那、仲巴、康沙、来古、卡堆、麦巴、雅卡、阿日、雅则、达巴12个村委会。属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黄牛、山羊、绵羊。主要旅游景点有然乌湖、来古冰川。.…… 详细++

盐井天主教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  214  线旁,占地面积  6000  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  1865  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  1865  年至  1949  年历经  17  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群众中已有信教的人,  1865  年从贡格-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据说那时候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很多地方是未开垦之地,  至  此这  两  位神父在上盐井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这也成了二位神父传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后来又盖起了非常壮观的西式教堂(当时用英文传教),从此教徒们慢慢聚集在上盐井落户,教堂也随之逐步扩大,但在文革期间教堂原貌被毁。传教士们不仅在灾难之中度过难关恢复了教堂,而且还解决了群众住房等问题,让群众安居乐业,  使  他们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内涵。经过岁月的蹉跎,盐井不仅在传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与巴黎教会区域的教士取得了联系  。  因当时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芦霍、巴塘等都有了属于巴黎教会的传教区,也有他们的同道,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人员和物质上的帮助,后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三省一区(藏区一带)所有的教堂  融合为  一个教区,教区设立在巴塘,后  因  多种原因教区搬到康定,教区专门设立藏文学校,让传教士上学学习藏文,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藏族同胞传教。上盐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龙,他的成绩最显著,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书,而且设立了夜校,聘请本地的老师为信徒授课,让他们认字,自己翻译藏文经书,他的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信徒的素质,而且增加了信徒的数量,从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  大  ,信徒越来越多,天主教在盐井蓬勃的发展起来了。在当  时  也经历了  不少的  磨难和波折。从  1905  年开始就跟佛教发生了争端,先是部分信徒死于佛教徒手中,后来虽然再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但是一直受到刚达寺全体僧尼和信徒的欺辱,盐井的神父和信徒都敢怒不敢言,特别是最后一位外国神父,瑞士的杜神父在盐井传教期间双方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40  年左右刚达寺的僧尼第一次把杜神父驱逐出境,但在部分人士的协调下,杜神父再次回到盐井,可是仍一直改变不了受佛教徒敌视的局面,这样熬过了两年的时间,  1949  年佛教教徒第二次把杜神父驱逐出境,杜神父带着一位叫多西的教徒前往拉萨诉情,结果在路上死于刚达寺四位武装-的枪口下,这样便结束了外国传教士在盐井传教的  历  程。  而今上盐井村  80%  的群众  (  近  600  人  )  都信奉天主教,并有一名当地的藏族神父,名叫鲁仁弟。每周礼拜,念译成藏文的《圣经》。现在天主教的建筑风格兼藏汉之长,并保留了一部分西洋风格。信徒的名字一般都由神父取名,名字和欧洲人相似。人死后  (  自杀的除外  )  按天主教的仪轨进行土葬。信徒的生活方式、习俗都与当地藏民族相同,且有部分家庭既有信天主教的教徒,也有信藏传佛教的教徒  (  一家有两种信仰  )  。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业拉山也叫“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标高4658米。从4120米的邦达镇过了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翻过九十九道拐可以看到怒江大峡谷。再下去是怒江桥,穿过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  川藏线上,自从通麦天险通车后,有的驴友认为川藏线上就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了,实际错了,川藏线上最大的危险是高海拔行车,怒江72拐是之一。  很多驴友,到了怒江72拐的时候,都要摄影留念,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性的提示,红字很显眼;  位于昌都邦达到八宿区间,出邦达镇20公里就到达72拐,72拐是业拉山最高点海拔4700米。  很多骑行的驴友,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时速一定要把握好了,提前检查一下刹车,时速不要过快;  开车的,就更不用多讲了,你就保持不到40km/h的速度,慢慢走吧;  特别是雨天的时候,很多司机驾车走七十二道拐,是数着路边翻倒的车,战战兢兢地走过的。  这里何止72拐,何止99道弯,一般走这条路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这条路,有一些特色,不要紧张,也不要开快,慢慢走,就是最好的安全;  这条路有几个特点:  一是坡度极陡,极速上坡,急速下坡;  这就有很多车,不知道怎么开了,一般都是挂低档,往前慢慢走,手动挡车有些路段也就是3挡滑行;  陡峭的路段就有40多公里路程,还是小心为宜;  二是弯多且多为发卡弯;  拐弯的时候,车拐弯有转弯半径,开的车速越快,转弯半径越大,特别是下雨天;  这也是为什么冬天下雪就封山封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  三是来往车辆拐弯处大多不鸣笛;  悄悄的开车,是在这里最大的一个弊端,要多鸣笛,然他车知道你的存在,就是安全;  特别是一些弯度都是接近360度的,哈哈;  四是拐弯处视野不开阔,盲区较多;  接近360度的拐弯,对面来车是根本无法发现的,然而上坡的车都是加速阶段,多鸣笛,多按喇叭;  在这里温馨的提示一下:  一是这里出了事故,都是大事故,因为不是沟沟坎坎,就是悬崖峭壁;  骑摩托,骑自行车的驴友,更是要注意慢一点,一慢解千愁,只有慢点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安全;  二是下雨天,就要注意一些了,急速下坡多用机械制动;  下雨视线不好,而且急刹车会甩尾,甩到哪里去,谁知道,对不对?  三是海拔高,急速爬高海拔,急速下降的海拔,人的适应性需要调整;  有高反的,要提前采取措施,该吃点药,就吃点,该用氧气,就用点,预防为主;  四是极易堵车,最长的时候堵过三天,据说方便面都卖到50元一碗。  准备好矿泉水,热水杯,吃的东西,万一堵车,不是可以很好的度过每一天,这里晚上很冷很冷,特别是海拔高的地方;  另外,不建议夜晚走这条路,危险系数翻倍增加;来源:网络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昌都邦达到八宿区间  

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配器简约清越,以该寺独有的宗教舞蹈为形式的昌都藏戏在整个西藏自成一派。该寺-跳的“卓”舞更是一绝。拍照提示:要想拍摄两江环抱寺庙和周围鳞次栉比的僧房和藏式民房组成的壮观景色,需要到昌都镇对面的达玛拉大山的山腰,可以在乘车路过时停下拍摄,那里可以很容易就选到好的角度。  交通如果你不想坐出租车上去的话,就要从昌都镇老区昌庆街对面那个广场的一角,沿一坡度极陡的盘山公路往上爬,好在路不是很长,大概十来分钟就可以走到寺庙大门口。出租车价钱为5元。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昌都镇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部分大殿在下午四点后关门。  门票信息:  去该寺参观,现在还不用买门票。  

邦达草原

  邦达草原位处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的邦达草原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因位处西藏东部,降水稍多于西藏中西部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较好,这里是西藏境内较为优良的天然草场,畜牧业比较发达。  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  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秋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为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有时回首望去,在一片辽阔沉寂的白色旷野中,马帮商队仅只是一串小黑点,它们像一队蚂蚁一样缓缓移动,似乎在将比他们自身重得多的东西搬运回自己的家里去。那巨大的雪原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更突显出马帮们敢于闯荡冒险的胆魄和毅力。  独特优裕的草原环境也使邦达成为许多重要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区,诸如贝母、人参果、大黄、大叶秦艽和红景天等,其中最知名的是冬虫夏草,十分名贵。  这里曾是过去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现在已开辟了贯通西藏与川、滇、青等邻省的川藏、川滇等公路,1995年又在此高原上建立了邦达机场,开辟了昌都至成都的空中航线。机场海拔4330米,是世界上最高、跑道最长的机场。邦达机场的建成,大大缩短了昌都至成都的行程与时间。以往从昌都至成都的公路长达1200公里左右,须翻越五、六座大雪山,跨过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与大渡河等大河深谷,起码要三、四天的时间。如今不到2小时的空中航程就能轻易翻过横断山脉来往于邦达与成都之间,极大地加强了昌都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昌都地区社会的发展。  门票  无  景点位置  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  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建,公元1326年三层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顶落成。至此,查杰玛大殿全部竣工。  现今类乌齐寺有僧侣共300多人。 现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为主要建筑,它是长方形,建筑面积为3334、64平方米,高为48、15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三层,仅底层就有180要柱,整个建筑融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  ,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殿内还珍藏着许多文物,如: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具一套;格萨尔王三十六将中江蓬、朝通的两把宝刀以及副将新巴、大将德玛、囊俄的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观赏价值的佛像和唐卡。  现类乌齐寺每年还要定期举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吟诵经典,祈神驱邪,发放布施。因此,类乌齐寺不仅具有气势辉宏的建筑,也具有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与科研价值。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  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建,公元1326年三层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顶落成。至此,查杰玛大殿全部竣工。  现今类乌齐寺有僧侣共300多人。现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为主要建筑,它是长方形,建筑面积为3334、64平方米,高为48、15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三层,仅底层就有180要柱,整个建筑融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  ,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殿内还珍藏着许多文物,如: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具一套;格萨尔王三十六将中江蓬、朝通的两把宝刀以及副将新巴、大将德玛、囊俄的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观赏价值的佛像和唐卡。  现类乌齐寺每年还要定期举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吟诵经典,祈神驱邪,发放布施。因此,类乌齐寺不仅具有气势辉宏的建筑,也具有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与科研价值。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类乌齐镇  

三色湖

  三色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边坝县边坝镇境内,距县城近50公里。从县城驱车,途经连片的沙棘林,穿过藏东风格独具的村庄,就可以到达海拔4200米左右的三色湖群。白湖藏语称“错嘎”,湖色灰白,绿树倒映湖面,鱼儿跳跃湖上。黑湖藏语称“错那”,三湖中面积最大,远看似墨,群山环抱,深不可测。黑湖与白湖有溪相连,宛如母子。黄湖藏语称“错斯”,三湖中面积最小,太阳光下,水色金黄,雨雾连天,湖土同色。  三湖相距皆不远,同为一个湖群,却分为三种色彩。三色湖的成因目前说法有三种,但皆未定论。一说是因为水深各异,故色彩不同;二说是因为湖边岩石矿物质的不同,造成湖色不同;三说是湖底水生植物不同,故影响了湖的颜色。三色湖群绿树环抱,皆有飞瀑直入湖中,奇在飞瀑虽清,但入湖则变色。黑湖有溪与白湖相连,但黑湖之水入白湖则由黑变白,令人称奇。  三湖中的鱼群多且大,湖边的牧民们因为宗教信仰,从不食鱼,故湖中鱼儿经常跃出湖面,与人相乐。更令人称奇的是,白湖的鱼儿,人们在湖边投食,鱼群便纷纷集聚抢食;而黑湖的鱼在湖中游,不管人们如何投以美食,自在依旧,从不抢吃,怡然自得其乐。三色湖景四季亦不同。4、5月到湖边,杜鹃花开,满山遍野,野鸭、黑天鹅,湖面齐飞,声鸣湖上,群山回应。而且,到三色湖旅游,你若幸运还可能遇到成群的盘羊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  传说中三色湖为格萨尔王的三个骁勇善战的将军,湖水不竭,将军不亡。每年-6月15日、16日两天,各地的信教群众常常要远涉千里,绕湖转经祈福。除了欣赏三色湖的奇景外,在三色湖区还可以一览百年前边坝宗的旧址,古城残垣,凭吊古今,发思古之忧,慨今日之变。      景点位置  西藏昌都边坝县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他们遗留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除了实用的需要以外,还看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的萌芽,遗址0土的玉器和海贝是卡若居民与各个地区的民族相互交换而来的。说明尽管西藏和其它地区之间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但并不能断绝本地居民和其它民族的正常交往。  通过发掘,初步认为: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原始村落,村落布局有一定规模。卡右遗址位于澜沧江畔,为川、滇、藏三地的枢纽,又是古代南北民族的交通要道之一,就目前材料可知,卡若遗址的文化北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南与云南境内的龙川江流域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地区行政地(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处,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江面约60米,海拔3225米;东北紧邻214国道,西南500米处为今卡若村,南依扎日山,北接子隆拉山。卡若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两次发掘。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年代距今约5550-4100年。卡若遗址已经发掘的1800平方米有面积内,建筑遗存十分密集,上下重叠,左右相并。其类型也比较复杂,有房屋、烧灶、圆型台面、道路、石墙、圆石台、石围圈和灰坑等。卡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内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根据房基剖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圜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遗址内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其次为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中早期红陶较多,晚期灰陶较多。该遗址是西藏高原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遗址,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其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  卡若遗址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和西南边疆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卡若遗址是迄今西藏高原保存最好、最系统、年代最正确、遗物和遗迹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和探究高原史前时期人类文明及其所处环境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交通要从昌都搭便车或包出租车,出租车大约收费100元。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县卡若村  

昌都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卡若区 强巴林寺 邦达草原 卡若遗址 谷布神山 大脚印奇观 噶玛寺 查杰玛大殿 朱葛山 小恩达遗址 邦达镇 朱角山 昌都烈士陵园 达玛山 画匠之乡噶玛乡 盐井旅游景区
江达县 果普白宗神山 波罗吉荣大峡谷 果布白宗山 吉祥瓦拉寺 郎绕神山 埃拉山 金沙江十八军渡口 “普水”石刻 生钦朗扎山 波罗古泽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然乌湖 美玉草原 多拉神山 旧密禅寺
贡觉县 相皮乡乡石棺墓 巨型六字真言 贡觉通夏寺 贡觉拉妥国家湿地公园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然乌湖 多拉神山 美玉草原 旧密禅寺 来古冰川 盐井天主教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强巴林寺 邦达草原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类乌齐县 旧密禅寺 类乌齐寺 卡玛多塔林 伊日温泉 乃旦寺 德曲颇章神山 玉曲河 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 乃堂寺 崩勒溶洞 “益吉”神山 长毛岭野鹿驯旅游区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美玉草原 然乌湖
丁青县 美玉草原 玛尼石堆 布托湖 丁青孜珠寺 布加雪山 布托二神湖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然乌湖 多拉神山 旧密禅寺 来古冰川 盐井天主教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强巴林寺 邦达草原
察雅县 仁达摩崖造像 仁达摩崖石刻 年拉山 角克寺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恩达温泉瀑布 烟多寺 德玛雪山 遍知佛殿 仓曲嘛呢卓珠 萨嘎日初宝塔林 尼萨普巴溶洞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美玉草原 多拉神山
八宿县 多拉神山 然乌湖 来古冰川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同卡寺 仁措湖 八宿嘎学岩画 怒江沟72拐 德庆颇章神山 来古村 瓦村 安久拉山 然乌镇 同尼村 八宿县 然乌溶洞
左贡县 东坝景区 东达山 帕巴拉神湖景区 东坝野生葡萄园 美丽雪山 田妥三大寺庙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多拉神山 美玉草原 然乌湖 旧密禅寺 来古冰川 盐井天主教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强巴林寺
芒康县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盐井天主教 觉巴山 竹卡大桥 尼果自然保护区 维色寺 莽措湖自然风景区 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卡澜沧江 拉乌山 吉斯寺 达美拥雪山 宗巴拉山 红拉山生态旅游区 芒康县
洛隆县 类乌齐寺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卓玛郎措湖 八冻措湖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美玉草原 多拉神山 然乌湖 旧密禅寺 来古冰川 盐井天主教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强巴林寺 邦达草原 类乌齐寺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边坝县 三色湖 边坝炯拉错国家湿地公园 边坝寺 丹达山神庙 盐井旅游景区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然乌湖 美玉草原 多拉神山 旧密禅寺 来古冰川 盐井天主教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强巴林寺 邦达草原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昌都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