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武胜白坪—飞龙旅游区 | 武胜白坪—飞龙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武胜天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成渝经济区东北腹心地带,地处县域东北部,广遂高速、省道304线穿境而过,距武胜县城4公里,半小时车程可达广安、南充、遂宁、合川、潼南五个大中城市,一小时可达重庆,两小时可达成都。 度假区覆盖白坪乡、飞龙镇、三溪镇3个乡镇连片29个行政村,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突出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分布花样年华、橙海阳光、丝情画意、四季花海、开心农场、金色大地六大景区,及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下坝记忆、甜橙新村、柑桔博览园、竹丝画帘文化村、剪纸艺术文化村、河尔口庄园、航空基地、荷塘月色、李家老院、胜天渡槽等景点,定位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
广安宝箴塞民俗文化村 | 广安宝箴塞民俗文化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安宝箴塞民俗文化村简介 宝箴塞位于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依山而建,闽南团城建筑风格,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设计精巧,重叠有序,古色古香,独具特色。占地26000多平方米,8个天井,108道门,塞墙高6.5米,宽0.4至1.5米,长560米。宝箴塞始建于清朝宣统辛亥(1911年)秋至今已有93年历史。前后分二期工程修建,先建正塞,然后建尾塞,历时40多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塞内房屋属穿木结构,板壁,椽顶,雕刻、绘画着各种花、鸟、龙、凤、云彩等图案。存8个天井,108道门。正塞和尾塞之间建成有戏楼、戏台,设计精致,是当时塞内休闲娱乐的中心。左右各建厨房一处,并设有奇花异草的后花园,还有自然泉水井、消防池、饭堂、仓储、厕所等,生活娱乐设施十分完备。左侧立有一块石牌,书法流畅,镌刻精细,挺拔遒劲。碑文较详细的记载了该塞的建筑始末,是考证此塞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段家大院(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是宝箴塞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范围:北至宝箴塞山体北界及段家大院山体北界;南至宝箴塞山体南界及段家大院外古井处田埂;东至碉楼东侧石墙遗存处;西至宝箴塞山体西侧山体边界。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宝箴塞北面山谷和山体北界;南至段家大院南边耕地外界,与各山体交界处;东至水渠和宝箴塞景区入口牌楼处;西至宝箴塞西边耕地与山体交界处。 宝箴塞镇 宝箴塞镇位于武胜县西南部,原为农林乡,全乡幅员面积2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5万亩,辖16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67人。2004年,因辖区内方家沟村有远近闻名的清末古寨宝箴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宝箴塞乡。该乡距县城22公里,西接遂宁市蓬溪县,南与重庆市合川区相连,省道S304穿境而过,距兰渝铁路武胜客运站2.5公里,交通便利…… 详细++ |
翠湖旅游景区 | 翠湖,原名响水滩水库,位于城北8公里。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次年8月大坝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万平方米。后县委、县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1983年将水库兴建为旅游风景区,因山青水秀,翠色可人而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书写。有翠湖八景之说,即:玉带长堤、平湖岚光、芳园秋月、溢流飞瀑、银光倒影、龟山揽胜、龙华夕照、金城烟云。 关于响水滩的来历,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有一力大艺精的石匠周世劲,见田地久旱,决心闯龙宫为民求雨,当他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时,身子累坏了,这时落人一个洞中,最后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来到龙宫,龙王被其精神感动,送他一只金铃,什么时候要雨只要将金铃摇动即可,从此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主活。 他死后,人们在他坟前安了一个石盒子,把全铃放在石盒中,后一个自私的人私自取雨惹怒龙王。龙王又收回金铃,但就在放铃的下面涌出一股溪流,流水经过石滩凭发出轰鸣的响声,人们就把这个滩取名响水滩。 大坝的衔右侧,是大书发家赵蕴玉写的"望湖楼",望湖楼共有三层,层层皆可看风景,举目眺望,四周山峦重叠,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楼下大坝,白色的栏杆整齐排列在大坝两侧,如同镶嵌在石坝上的玉带,望湖楼有诗可证:玉带横锁千山水,琼搂纵托九霄霞"。 楼前的雌雄石狮,引人驻足观看、尤其是雄狮口合珠宝,欲吞非吞,憨态可掬大坝的左侧是白允叔题写的"沁园芳"楼,由丹柱、碧瓦等组成,雕龙飞舞,古色古香,十分幽静,门里外有杨超等书法家的手笔,有苏试的诗句:"水光潋滟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有"浅渚漫游看花笑,芳园闲坐待月来"等诗联。坐在石凳上轻看湖水和快艇穿越,别有一番情趣。 坐上木船,又可到翠湖的另一个景点,那就是龙华山,这里有许多优美的传说,传为最广的说是龙华山和山后的玉凤山是兄妹,哥龙华为保护百姓和庄稼的安全,用身体抵挡滔滔大浪,最后被水淹死,妹妹玉凤伤痛不已,也倒在大地上死去,而耸立成两座山。 据说龙华山上的树木从不怕干旱,年年都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很是让人喜爱。 龙华山上育一阁叫龙华阁,阁前有一棵黄桷树,大约有500多年历史了,因其历史久远而惹人逗留,真左边有一小亭,名曰"悠然亭",亭内设有石凳、石桌,亭前的对联"隔水修竹绿,依山小亭红"把小亭的雅致,写得形态逼真。 走进龙华阁大门,李半黎写的蕴玉怀珠"四个大字映人眼帘,左墙是宽2米、长6米的"杨八姐游春图"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右墙则是"屈子行吟图",说的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在楚国被逐,忧心国事,可惜年代久远,其画开始脱落。 龙华阁内有许多对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君诗各吟桃李柳,我画独写竹松梅"。"山居深处,密林阁隐容吾静;鸟遇幽时,修竹闭亭伴游客"。 翠湖,原名响水滩水库,位于城北8公里。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次年8月大坝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万平方米。后县委、县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1983年将水库兴建为旅游风景区,因山青水秀,翠色可人而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书写。有翠湖八景之说,即:玉带长堤、平湖岚光、芳园秋月、溢流飞瀑、银光倒影、龟山揽胜、龙华夕照、金城烟云。 关于响水滩的来历,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有一力大艺精的石匠周世劲,见田地久旱,决心闯龙宫为民求雨,当他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时,身子累坏了,这时落人一个洞中,最后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来到龙宫,龙王被其精神感动,送他一只金铃,什么时候要雨只要将金铃摇动即可,从此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主活。 他死后,人们在他坟前安了一个石盒子,把全铃放在石盒中,后一个自私的人私自取雨惹怒龙王。龙王又收回金铃,但就在放铃的下面涌出一股溪流,流水经过石滩凭发出轰鸣的响声,人们就把这个滩取名响水滩。 大坝的衔右侧,是大书发家赵蕴玉写的"望湖楼",望湖楼共有三层,层层皆可看风景,举目眺望,四周山峦重叠,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楼下大坝,白色的栏杆整齐排列在大坝两侧,如同镶嵌在石坝上的玉带,望湖楼有诗可证:玉带横锁千山水,琼搂纵托九霄霞"。 楼前的雌雄石狮,引人驻足观看、尤其是雄狮口合珠宝,欲吞非吞,憨态可掬大坝的左侧是白允叔题写的"沁园芳"楼,由丹柱、碧瓦等组成,雕龙飞舞,古色古香,十分幽静,门里外有杨超等书法家的手笔,有苏试的诗句:"水光潋滟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有"浅渚漫游看花笑,芳园闲坐待月来"等诗联。坐在石凳上轻看湖水和快艇穿越,别有一番情趣。 坐上木船,又可到翠湖的另一个景点,那就是龙华山,这里有许多优美的传说,传为最广的说是龙华山和山后的玉凤山是兄妹,哥龙华为保护百姓和庄稼的安全,用身体抵挡滔滔大浪,最后被水淹死,妹妹玉凤伤痛不已,也倒在大地上死去,而耸立成两座山。 据说龙华山上的树木从不怕干旱,年年都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很是让人喜爱。 龙华山上育一阁叫龙华阁,阁前有一棵黄桷树,大约有500多年历史了,因其历史久远而惹人逗留,真左边有一小亭,名曰"悠然亭",亭内设有石凳、石桌,亭前的对联"隔水修竹绿,依山小亭红"把小亭的雅致,写得形态逼真。 走进龙华阁大门,李半黎写的蕴玉怀珠"四个大字映人眼帘,左墙是宽2米、长6米的"杨八姐游春图"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右墙则是"屈子行吟图",说的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在楚国被逐,忧心国事,可惜年代久远,其画开始脱落。 龙华阁内有许多对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君诗各吟桃李柳,我画独写竹松梅"。"山居深处,密林阁隐容吾静;鸟遇幽时,修竹闭亭伴游客"。 阁内还有"天外天"、"爽心亭"等等,其联"瞻望长空,回望云山笼胜景;纵观旷野,一泓湖水润良畴","亭前湖光无限好,园外山色占春多",可以佐证其幽静、淡泊。 游完龙华阁,可来到翠湖另一景点尖山寺。走过一排长廊,便是著名便是雕刻大师刘开渠书写的"归去来"亭,内外有两联"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央","尽兴且归去,探幽可重来",写得妙趣横生。 走过几十步台阶,是楚图南书写的"银风塔",站在这里,可观翠湖八景:玉带长堤、芳园秋月、银风倒影、龙华晚照、平湖岚光、溢流飞瀑龟山揽胜、金城烟云。旁边雕刻有一个硕大得草书"虎"字,其意有六种德高望重、共建文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山流水、画中有画、画中有诗、天伦之乐、万事如意,可谓匠心独运。 银凤塔共有三层,层层旨有观看水色湖光的窗口,站在窗口,让微风拂击容颜,一份惬意会骤然而至,有联曰:"登楼入境外,览胜天然中。"其境之幽,其意之美尽在其中。 景区建有多处集餐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四方的游人可玩在翠湖,吃在翠湖,住在翠湖,乐而忘归。 |
太极湖水利风景区 | 太极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武胜太极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广安市武胜县,依托东西关水电站工程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景区资源独特丰富,景区内有嘉陵江武河曲带,河曲曲流颈长38.8公里,河曲振幅带3.0-7.8公里,河曲带波长4.8公里,弯曲系数2.99,其弯曲程度仅次于美国雪兰多河和科特迪瓦白帮大马河,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形成了独特的嘉陵江人居空间河曲文化特质。 太极湖由东西关水电站拦河筑坝后蓄水成湖,因其嘉陵江盘曲而成阴阳太极图形得名,整个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近年来,武胜县科学编制了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加强景区管理,有序开发建设景区,已建成太极文化广场、太极岛森林公园等旅游设施,具备游客接待能力,去年顺利通过省级水利风景区审批。考评组在深入太极文化广场、太极岛、太极湖滨湖路农家乐、滨湖路长廊、太极湖等地现场实地查看,观看太极湖景区专题片,听取县政府创建情况汇报后认为,太极湖水利风景区水利资源、景观条件好,武胜县委县政府重视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希望武胜对照创建标准,加强机构设置,做好水利规划纲要,打造水文化,弘扬水科普,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太极湖位于四川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嘉陵江挟秦陇风雪一路奔腾,入武胜县境,沿东关沱、西关沱,左环右绕,盘曲而成阴阳太极图形;修建东西关电站,拦河筑坝,蓄水成湖,旅游胜景太极湖由此而成。 太极湖之特点全在于水,一是水面辽阔,烟波浩淼,碧水连天;二是水质清净,明洁可人,极少污染。此外,两岸景点林立,十里松林,青黛蓊郁;石锤石鼓,传说动人。汉初古城遗迹,锁定一段历史;湖面沙燕闹春,引来万般风情。巍巍大坝犹如长龙卧波,人造船闸恰似鬼斧神工。狮子山,太极岛,云蒸霞蔚;神童峰,逼真传神。太极湖实为旅游度假之胜地。 武胜地处川渝结合部,系重庆、达川、南充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成都、南充、广安、重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主要节点之一。国道212线横贯景区,公路四通八达:距小平故居40公里,距罗瑞卿、张澜、《三国志》作者陈寿故里南充40公里,距合川钓鱼城60公里,距北温泉、缙云山风景区的距离100公里,距遂宁灵泉寺、广德寺100公里,尤其是南合高速公路的修建,使景区与国际大都会重庆的距离缩短为100公里,1个小时可直达重庆。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轮船可由重庆直达太极湖风景区。 |
胜天渡槽 | 胜天渡槽,又名“三溪渡槽”。位于武胜县东北约17公里处的三溪镇。三溪渡槽系武胜县五十年代兴建蓄水5200万立方米的五排水水库右渠之咽喉枢纽,修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胜天渡槽跨沟越谷,绵延数里,宛如长虹,形若游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实乃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道奇观。 五排水库右干渠原设计方案中没有胜天渡槽,渠道基本沿山脚山腰地段进行,要跨越三个溪河,经过若干个塌方滑坡地段,不仅建设难度大,而且为今后灌溉管理留下诸多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勘测,提出了3个方案,后由相关技术人员、当地群众比较分析、反复论证,最后决定改沿山明渠为三溪渡槽。 渡槽始建於1972年,被誉为“就地取材、土法施工之典范”。因当地有着天然的优质沙岩,且量大易采,适合于就地取材,故整个渡槽均由一块块条形方石垒砌而成。当时正值‘文革’后期,资金、物质、技术都十分匮乏,整个工程全由人工进行。在探礅基虚实时,人们只有用钢钎冲探,听其声音,观其浆色,判断基岩软硬和完整程度;对于桥的石拱圈建造,则依托架模浆砌而成。 胜天渡槽由南向北延伸,为拱式渡槽,胜天渡槽主体工程由10座石拱跨越渡槽涉九沟十岭一河,横贯三溪场镇。槽身及支承结构均为一块块条形方石垒砌而成,全长4060米、槽宽3.4米、槽深1.8米。主拱153跨、拱肩附拱270个,最大拱跨20米,单拱最高34.5米,最长拱段达600米。石拱跨度分别为10米、15米、20米三种情况,这样的跨度设计既可将拱架模具用后移作建造其他桥拱使用,省去放样制模工作,还能节省材料。;远看如巨龙横亘在广袤之原野,槽下桥拱有如道道彩虹镶嵌在天地之间,又像弯弯银钩悬挂於远空,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水流量6立方米/秒。渡槽设有胜天水闸、胜天水洞及泄洪渠,渠长15公里。 在两个大拱之间,另架4道小拱,小拱里又凿出一孔构成拱中之拱。这不但减轻了槽身及各拱施加给桥礅的压力,而且节省石料,更使渡槽形式优美,外形更为奇丽壮观。渡槽槽身横断面为矩形,宽2.2米,深1.8米,输水流量可达5.4m3/秒。槽身石墙为水莲拱槽,远观如一条条起伏均匀的曲线,近看则如轮轮水波向槽中荡开。每隔10米有一钢筋水泥粘成的槽链,牢牢抓住拱槽两边的石墙,这样,槽身不仅起到了纵向横梁的作用,而且形式富有变化,更减轻了渡槽自身的重量。 胜天渡槽采用当地强度均在400kg/cm3的天然优质砂岩拱砌而成,不仅设计奇特,雄伟壮观,而且结构极其坚固。自建成以来,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在三溪大地上,它接受过唐山、松潘大地震的洗礼,更遭遇过罕见的汶川大地震的摇撼。然而,它纹丝不动,傲然藐视着一次次来自地心深处的摧毁。现今保存完好,在绵延数千米的主体工程中,没有一道裂痕,更没有一处褶皱和破损;即使在酸雨腐蚀严重的今天,那些植根于渡槽上的岩石也未见风化,反而在它坚硬的“躯体”上铺满了青色的苔藓。可见当年的建造者们在石料选择,桥基挖掘,拱礅防推,拱圈复位等工序中是何等精益求精。 胜天渡槽创造性运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设计和制造原理,整个工程则是在边施工边设计中完成。该工程开挖土石方14.3万立方米,砌石4万余立方,投劳21万个,耗资250万元。1977年,《中国报导》第五期,曾以重要篇幅刊发了三溪渡槽全景照片和相关报导,省内外数万人前往三溪学习考察。 三溪胜天渡槽是我国六七十年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大杰作和典型代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是毛泽东提出的“人定胜天”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灌溉作用,更代表着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意志;见证着那一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为研究特殊时代整个民族的生存状况、精神风貌、思想意识、价值走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夕阳西下,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渡槽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一道一道桥拱横跨在广阔的田野上,有时与天空中的彩虹辉映成趣。那巍然屹立的渡槽仿如一座闪烁着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的丰碑,引领着人们永记那个时代,永记那些为修建渡槽而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紧密团结,奋力拼搏,虽苦尤乐的人们,永记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之魂。 现在胜天渡槽部分灌溉渠道年久失修,灌溉功能逐年萎缩,不少农村泵站设备陈旧老化,存在水渠淤堵严重、局部干渠垮塌、渗漏等问题。 |
东西关钓鱼城 | 东西关钓鱼城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烈面镇高峰村位于东西关水库库区,太极湖岸,嘉陵江流经该村5个村民小组,沿江岸线长3公里,鱼类资源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发展沿江休闲垂钓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村紧邻江边,加上沿江休闲垂钓产业,能更好地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促进该村群众脱贫奔小康。 东西关钓鱼城,拥有标准化钓鱼池和嘉陵江畔的美景,是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
大洪湖 | 大洪湖位于邻水县东南,长达12公里,宽1.5-3公里,水面近30平方公里,总库容3.68亿立方米,因湖中岛屿密布,湖湾港汊迷离,故有"千岛洪湖"之称,景色十分迷人。凭高远望,烟波浩淼的湖面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岛屿,与炊烟袅袅的农舍和丰茂的禾稼构成一副硕大无比的水墨画卷,雄伟中寓秀丽,浩荡中寄温柔。放舟其间,万顷波光熠熠生辉,湖水映出迭翠的青山,碧波托出远去的船影,双浆扬起粼粼的涟漪,渔歌伴着悠悠的雁阵。日出日落,满天云霞映入湖中,天地间一片立体的红色苍茫,一片立体的红色空旷。微雨之中,烟霞氤氳于湖面,低飞的水鸟、萋萋的芳草以及凝影的碧水,俱幻化成无边无际的空濛。庞大的水体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湖中栖息着苍鹭、大雁、鱼鹰等多种水鸟,它们或俯冲觅食,或腾空列阵,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情趣。尤其是苍鹭,凌空展翅一米有余,在晚霞的背景中一展"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大洪湖又是全省著名的渔业基地,盛产鲤鱼、鲫鱼、青鳙、鳊鱼、鲶鱼、甲鱼等20余种鱼类,年产成鱼50万公斤。岛边垂钓,现剖现杀,丢进沸水仍在活蹦乱跳,其味甚是新鲜。品着美酒吃着鲜鱼,凝视波光浪影,其乐胜过豪华大宴。湖之西岸,临湖是成群汉墓,相传明建文皇帝传经布道的无粮寺虽斑驳而犹在,濡染着大洪湖古老而凝重的历史。湖之东岸,耸峙着长达数十公里的明月山,峰峦竞秀,苍翠满目。集山水与历史文化于一体之优势,来此考察的专家预言大洪湖有不可估量的旅游开发价值。 洪湖湖水清澈,岛屿萦回,风光秀美,引人入胜。岛上水草丰茂,湖周树竹苍翠,春季花香鸟语,金秋柑桔满枝。雨过天晴,雾气氲氤,湖中河叉百余,水湾迷离,群雁结阵,渔舟出没,一派水乡泽国景象。东岸明月山-茫茫,气候荫凉,实为避署胜地。景区内有“植物活化石”桫椤群落分布。大洪湖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久享盛名的“鱼米之乡”。拟在邻水县黎家乡大洪湖库区修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游泳场、垂钓场、水上乐园、旅游宾馆及生态度假别墅群、人行环湖步道、码头等。 |
永寿寺 | 永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寿寺位于武胜县华封乡嘉陵江西岸,与县城沿口镇隔江相望,有嘉陵江公路大桥相连,车可直达寺前,走100级石梯到达永寿寺。 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1009年),续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内有鼎新大雄宝殿和左有法堂。殿三间,单檐歇山式,宽11.06米,进深八架橼13米。梁架结构用减柱法,因而殿堂宽敞,殿顶装天花板,上有彩绘花卉,藻井12幅。殿内泥塑佛像均颇精致,大佛三躯和阿难、迦叶,左右两旁十八罗汉、文殊、普贤。大佛后尚有千手观音一躯,作坐状。殿壁上有彩绘佛像,其寺毁于"0"中,今仅存全址。 现在,永寿寺已全面恢复昔日的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殿内的观音大士端庄美丽,似是历尽沧桑,饱含忧患,以智慧双眼凝视世界。十八罗汉形态各异,亦庄亦谐,倍感受亲切。大殿有透明雕花石香炉,精巧绝伦,大佛、迦叶、阿难、文殊、普贤等栩栩如生,威严肃穆,游后留连忘返。 |
沿口古镇 | 沿口古镇始建于宋代,现多为明清建筑,曾为县治所在地。据武胜县县志记载,沿口古镇最初系蒙古大军在征讨合川钓鱼城时修建的屯兵点,处于军事上的考虑,故选择了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还给这里取了个名字叫武胜,意为“以武取胜”,武胜县名也由此而得。 古镇昔日之繁华,源自于地处嘉陵江畔的便捷水路交通,千里嘉陵江流经古镇时止主了奔腾的咆哮,形成了水流平缓的千余米江段,是理想的天赐良港,过往商船无不在此停泊,把秦陇药材、湘鄂棉纱、内江白糖、本地杂粮等物资上抵南充、阆中、广元,下至合川、重庆,成为川东、川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著名水码头。建国后武胜将县城迁于此,古镇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古镇更是繁华。由于古镇地势较低,多次遭遇嘉陵江洪水入侵,从上个世 沿口镇 武胜县辖镇,县府驻地。明万历七年(1579)始建沿口镇,1913年置乡,1953年复置镇,1956年改城关镇,1981年复沿口镇,1987年沿口乡并入,1992年秦山、中滩、旧县3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面积75.7平方公里,人口7.6万。省道岳(池)兴(隆)公路和武(胜)罗(渡)公路在此交会。嘉陵江水运可达南充、重庆。辖武中、团堡岭、白鹤观、唐家山、两路口、…… 详细++ |
水杉山庄 | 水杉山庄占地7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集旅游、娱乐、住宿、会议接待功能于一体群山环抱,春天满山翠绿,野花开放;夏天日平均气温步超过25度,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满山枫叶红;冬天雪花飘飞,一派北国风光。 水杉山庄里的座座小木楼、小竹楼舒适典雅,林阴下的小茶园幽静清心,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赐与乐趣。进入山庄,犹如置身天然氧吧和自然空调中,无污染、无噪声、无病毒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水杉山庄周围群山环抱,珍稀植物繁多,有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木--水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个白夹竹变异品种,以及薇菜、蕨菜、蘑菇等绿色山野食品。 |
清平陈家寨民居 | 清平陈家寨民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平陈家寨民居(武胜县) 陈家寨民居,位于武胜县清平镇陈家寨村8组,始建于清中期,续建于清晚期,总占地面积近11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00余间。省古建筑专家称之为保存完整、规模巨大、典型的“走马转角楼”, 系川东地区独特的代表性建筑,在整个四川地区实属罕见。2012年7月被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20米,向南外延20米,向西外延10米,向北外延至寨墙遗址。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
7002井 | 7002井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7002井,位于武胜县万善镇。井体及其闸阀、机座、泥浆池、污水池等建筑物保存完好,它是研究地层、地震以及油气资源的重要参照井,在我国石油钻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选址,1971年8月10日,7002井正式开钻。1976年2月27日,在攻克高温、高压等诸多技术难题下,7002井成功钻深至6011米,成为我国第一口成功完钻6000米以上的超深井。 万善镇 武胜县辖镇。清属德清里,1913年置万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2.1万。国道212线贯穿境内。辖旗井、羊城、伏虎、金乐、大沟、新建、白玉、龙塘、大碑、安堂、降龙、永福12个村委会和万善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蚕、生…… 详细++ |
印山公园 | 印山公园位于嘉陵江东岸的武胜县沿口镇,占地近400亩。依山面水,因势就形,兴园林,建亭阁,铺长廊,种花草,锁0,留鸟音。原址座落于武胜县中心镇内。该公园于民国15年(1926年)由县知事徐舒倡修,在军政要人和社会贤达士绅积极支持下,仅一年零两个月便告竣工。该公园建成后,在当时的川北地区可谓首屈一指,被誉为川北名园。 沿口镇 武胜县辖镇,县府驻地。明万历七年(1579)始建沿口镇,1913年置乡,1953年复置镇,1956年改城关镇,1981年复沿口镇,1987年沿口乡并入,1992年秦山、中滩、旧县3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面积75.7平方公里,人口7.6万。省道岳(池)兴(隆)公路和武(胜)罗(渡)公路在此交会。嘉陵江水运可达南充、重庆。辖武中、团堡岭、白鹤观、唐家山、两路口、…… 详细++ |
武胜生桥景区 | 天生桥景区位于胜利镇,正推进“写生天堂,户外乐园”、360度大地景观等景点建设。景区内有中国第一砂岩型天生桥“穿岩曦月”,长500余米,跨度62米,拱高15米,穹顶厚3米,桥面宽4至8米,洞穿岩壁,前后相对,形如半月,是方山地貌向峰林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景观。 |
雪花啤酒风情街 | 位于武胜县城仁和小区,风情街全长450米,宽18米,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共有特色餐饮店100余家,可容纳2000人同时消费。被四川省商务厅评为四川省特色商业街。 |
武胜石佛寺摩崖造像 | 武胜石佛寺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摩崖造像位于武胜县华封镇桃园村,分布在一长约7米、高4米的岩石上,共有造像尊,西、南两面布局,南壁造像为接引佛(阿弥陀佛),西壁造像为水月观音经变像。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时,其规模与内容,令专家组叹为观止。如今与附近的桃园洞石窟造像一并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