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那曲市 >> 班戈县 >> 门当乡

门当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色林错

  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透明度7-8,矿化度18.3-18.8克/升。每到夏季,湖中小岛上就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候鸟。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湖体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22.8公里,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  截至2014年6月,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比纳木错多出36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处超过33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据科学家考证,色林错面积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吴如错、恰规错、孜桂错、越恰错。  色林错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保护黑颈鹤及繁殖区生态系统的申扎湿地自然保护区。湖中有山,山又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湖面蓝绿的色彩让蔚蓝的天空也相形失色。相传格萨尔王征战魔王阿炯,阿炯战败,口渴难忍,恳求让他死后能喝上足够的水。格萨尔王砍下了阿炯的头,把它扔进了色林错让其继续喝水,从此湖水纵有几条大河的汇入而永远不满。  传说,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所有的禽兽,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在一个雷雨过后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终于找到了  色林,色林怎么是大师的对手呢?于是在莲花生大师的紧追下,色林逃到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错”,意为“色林魔鬼湖”。这就是西藏仅有的两个“鬼湖”的故事。  色林错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等。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  1985年,色林错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湖也正面临着旱化、矿化、湖面退缩的现状。国家在开发和建设中十分注意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例如在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错一侧堆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把湖与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开。  色林错是个湖泊的王国,在它的周围有23个卫星湖,如同翡翠项链般缭绕,据说几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整体的巨大湖面。在这众多的卫星湖中,错鄂湖鸟岛成了候鸟的第二根据地。每年的春夏季,都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不远千里从地中海飞过来,场面极为壮观。这里的棕头鸥其实跟在班公湖见的品种一样,都是修长的红腿,尖尖的红嘴,除翅膀和尾巴白中带灰外,浑身洁白的羽毛,性情温和,不太惧怕人。

羌塘草原

  羌塘草原,是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又被称之为藏北草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羌塘草原犹如雪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里是牦牛与羊群的天堂,周围的山脉提供给草原丰厚的水源和沃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三宝:野花,金菇与虫草。夏季野花开满大地,带给羌塘草原多彩的景观;雨后闪耀在草地里的黄金色蘑菇则为人们带来新鲜与美味;而虫草这一高原珍宝则带给人们健康与长寿。  乘着火车沿青藏铁路走,到了当雄县附近就可以看到广阔的羌塘草原。而无边无际的羌塘草原,仿佛是一座牦牛与羊群的天堂,在这里,随处都可以看见自由自在吃草的牦牛和羊群。而羌塘草原周围的山脉,则给草原提供给了丰富的水源和沃土。  羌塘草原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茫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尤其到了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五颜六色的帐篷如同珍珠一样洒落在草原上。赛马节是羌塘草原最盛大的节日,最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而此时此刻,整个羌塘草原的骁勇与剽悍完完全全地展现在白云和蓝天之下,让您忍不住也要歌之舞之,唱之颂之。  羌塘草原上的风光无限好,尤其是每天的日出日落,更是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不少摄影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拍照,为西藏旅游宣传做出了不少贡献。  地址:那曲市尼玛县603县道东150米  类型:自然保护区草原地质地貌  游玩时间:建议4小时  

色林错

  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透明度7-8,矿化度18.3-18.8克/升。每到夏季,湖中小岛上就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候鸟。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湖体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22.8公里,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  截至2014年6月,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比纳木错多出36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处超过33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据科学家考证,色林错面积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吴如错、恰规错、孜桂错、越恰错。  色林错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保护黑颈鹤及繁殖区生态系统的申扎湿地自然保护区。湖中有山,山又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湖面蓝绿的色彩让蔚蓝的天空也相形失色。相传格萨尔王征战魔王阿炯,阿炯战败,口渴难忍,恳求让他死后能喝上足够的水。格萨尔王砍下了阿炯的头,把它扔进了色林错让其继续喝水,从此湖水纵有几条大河的汇入而永远不满。  传说,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所有的禽兽,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在一个雷雨过后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终于找到了  色林,色林怎么是大师的对手呢?于是在莲花生大师的紧追下,色林逃到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错”,意为“色林魔鬼湖”。这就是西藏仅有的两个“鬼湖”的故事。  色林错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等。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  1985年,色林错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湖也正面临着旱化、矿化、湖面退缩的现状。国家在开发和建设中十分注意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例如在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错一侧堆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把湖与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开。  色林错是个湖泊的王国,在它的周围有23个卫星湖,如同翡翠项链般缭绕,据说几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整体的巨大湖面。在这众多的卫星湖中,错鄂湖鸟岛成了候鸟的第二根据地。每年的春夏季,都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不远千里从地中海飞过来,场面极为壮观。这里的棕头鸥其实跟在班公湖见的品种一样,都是修长的红腿,尖尖的红嘴,除翅膀和尾巴白中带灰外,浑身洁白的羽毛,性情温和,不太惧怕人。

神湖纳木错

  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湖面海拔为4718米,长70公里,宽30公里,被尊崇为"圣湖"、"天湖"。它象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万里羌塘草原上,以其瑰丽迷人的湖光山色和美丽的传说,陶醉了众多的游人和朝圣者。纳木错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清晨,湖面霭霭茫茫,周围群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清风拂面,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挥素巾注视头着来人,这时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牧场一片浅绿,山体红黑间杂,峰顶白雪皑皑,主峰如一个威武战士守护着纳木湖。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面乌云盖天,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傍晚,湖水被夕阳的余浑照得霞光闪烁,真是迷人。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岛上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壮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  纳木错是第三世纪未和第四世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纳木错,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认为是胜乐金刚的道场,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扩法神-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羊年僧谷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一次就感到心满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这一活动,每到-羊年的四月十五达到高潮,届时僧俗去集,先后历时数月。

念青唐古拉冰川

  念青唐古拉冰川  念青唐古拉冰川在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位于念青唐古拉山。  冰川面积7536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49.43亿立方米。主脊南坡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面积172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冰川进退幅度大,侵蚀力、搬运力都很强,现代雪线起伏于海拔4500-5700米,冰川上游一般都有宽广的粒雪盆和冰斗、角峰、刃脊等冰蚀地形。  冰雪经常崩落,冰川活动旺盛。第四纪冰朗时规模宏大,超过现代冰川5-10倍。

孜日贡巴寺

孜日贡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孜日贡巴寺  孜日贡巴寺在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当地意为“牛额头白点寺”,亦称“孜日棍巴”、“孜日寺”,为牧区一小寺庙。寺内藏有佛像和各类佛经。

雅许琼果泉

  雅许琼果泉  雅许琼果泉亦称“雅许穷果”,意为“秃沟泉”。在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泉周围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系绵羊。

扎君寺

扎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君寺  扎君寺意为“普通僧人寺”,汉文曾译“扎军棍巴”。在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主体建筑由经堂、佛殿、僧舍等组成,主供释迦牟尼等塑像。寺庙附近有天然牧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色林错(色林堆错)

  色林错(SilingCo)西藏自治区第2大湖。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藏北高原断陷盆地,由第三纪拗陷而成,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22.8公里,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面积16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  530米,最大水深超过33米。流域面积4.553万平方公里。古色林错面积曾达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吴如错、恰规错、孜桂错、越恰错。湖周湖相台地和湖积平原广泛分布。湖积平原上砂砾堤发育,南岸最明显,多达几十条,最长者可达40公里。湖泊形态不规则,西侧多半岛和峡湾。湖区为半干旱草原地带,年均温-3~-0.6℃,最热月均温9.4℃。年降水量约290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夏季多冰雹。湖周山地海拔5  100米以下发育了紫花针茅草原;4  600米以下湖积平原上发育了固沙草和白草草原;山麓分布有羽状针茅和藏沙蒿草原;草原带以上特别是山地阳坡,有由小蒿草和羊茅组成的高山草甸或高山草原化草甸。色林错湖区是传统的牧区,主要放养牦牛、绵羊。湖内产短尾高原鱼。      用时参考  3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  

门当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门当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