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阿里 >> 札达县 >> 曲松乡

曲松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皮央东嘎石窟遗址

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西藏阿里东嘎石窟遗址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以北30余公里的东噶村,海拔为4100米左右。西藏古格时代的宗教艺术遗存较多。主要有,古格王国遗址的白庙和红庙中的壁画、札达托林寺壁画、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壁画、札达喀则聂拉康石窟壁画等。有关考古资料介绍,东嘎石窟是西藏西部后弘期早期佛教文化复兴期的主要艺术遗存之一,是现存古代谷歌王国石窟群中规模最大一处,是目前所发现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石窟群、也是西藏西部保存较完好、内容较丰富的石窟壁画之一。  东嘎石窟壁画里除了常见的佛像、菩萨、护法神、曼陀罗等图像外,是苦力的动物、植物和几何装饰文案,颇具有特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石窟壁画也做了完整的描述和广泛的研究。从艺术图像学的角度来看,东噶石窟壁画中的“力士”形象方面,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收集、分类、剖析,其艺术风格也少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东嘎石窟壁画中力士形象主要集中在东嘎石窟第1去第1号窟,历史中种类丰富,早想多样。  东嘎石窟第1去第1号窟的洞窟门开在南壁,由东南西北四壁和东窟顶的藻井组成,东南西北四壁里的壁画大部分是曼陀罗、佛传故事、众多小佛像组合排列、双身尊像、供养礼佛、僧俗听法等内容。该石窟的藻井是“斗四套斗”的形象,共有九层,主要有莲花图案、各种佛塔、单个动物图像、对兽、日月连珠二方连续图案、抽象几何纹样、树叶几何纹样、有红、褐、橙、蓝、白五色组合而成的垂帘彩带、各种姿态的小佛排列组合、各式各样的力士等丰富多彩的图案。

东嘎皮央

东嘎皮央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千米。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托林寺

托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交通位于扎达县北,徒步即可到达,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米。   托林寺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所在地托林镇,距离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250公里左右,是著名的佛教古寺。它由古格王子意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托林”意译为飞翔,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托林寺原本规模较大,有3座大殿、10座小殿,虽然其周围僧舍已尽为民居,但在存留的城埂间仍可窥见当年的雄伟。寺院现存殿宇还有白殿和果康,果康内保存有一千年鹿角,相传为古格故妃之坐骑遗留,为稀世珍品;另外,各殿顶部保留有大量的象形土纹,成为考古、文字学家的考察研究的园地。  据记载,当时西藏战事频繁,佛教衰落。益西沃为弘扬佛法修建该寺,并迎请仁青桑布、达摩波罗等著名佛教大师来此著书说法,对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后,益西沃想请孟加拉高僧阿底峡来阿里传教。为筹集聘金,益西沃四处征战,搜刮黄金,当他率兵到噶洛国去掠夺时,战败被俘,噶洛国国王声称要用益西沃等身重量黄金才能赎回。益西沃拒绝被赎,并嘱咐其子孙将黄金省下来迎请阿底峡。阿底峡听说后深受感动,决定进藏弘扬佛法。  公元1036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及其24名弟子来阿里讲学,他在托林寺居住长达6年,他在这里讲习佛法、精修理论,最终写成了《菩提道灯论》等许多著作。6年里传经授法,推动了阿里地区佛教的发展。据载,阿底峡来到阿里入住托林寺,于是托林寺名声大作,地位陡升,吸引了前后藏数以万计的学僧。1076年,宗教界在托林寺举行纪念阿底峡圆寂0会,西藏以及西康地区的僧侣们万里跋涉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0会”,并由此推波助澜,形成一场佛教复兴运动。  地址:西藏自治区札达县象泉河畔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如果不进入大殿可不用买票。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文物局称,历时3年多的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已全面完工。位于阿里地区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纪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  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该遗址是研究西-史和公元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扎达土林

  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阿里札达土林大峡谷,位于西藏与印度交界的地方。壮美的土林地貌,是大自然沧海桑田亿万年变幻后的奇迹。方圆五百里的札达土林被茫茫雪山包围,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  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达县。沿途是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一路海拔直下,翻过冈底斯余脉的阿伊拉山,就进入了环绕扎达的土林地貌。  看点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  扎达县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风光区。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车行进其间,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然而,在距今约1100年前,同样的余晖中,伫立着的却是强盛一时的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从现存的残颓遗址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场面的巨大,远非眼前这般光景可比。  餐饮/住宿/购物武装部招待所,散铺30元/人,被铺及厕所清洁程度可以接受,服务也热情,唯一麻烦的是女厕所在招待所外面;扎达宾馆:散铺25元/人。  到扎达一般从狮泉河出发,包车往返需2000-3000元,行车约12小时。如果从神山北上,又或离开扎达后继续南行,可考虑在距离狮泉河136公里的那木加(或叫那不如)下车,再前往扎达。然而往扎达的便车并不多,可能要在这里的旅店住宿,那里的旅店只不过是由一群臧民在荒滩上搭建的几间土屋组成。   西藏阿里

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曲龙遗址位于朗钦藏布北岸、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在吐蕃统一时期的7世纪中叶修建,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东岱的政治中心。遗址名称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山顶(鸟头)与两边山坡(两翼)建有城堡,山顶为地方神宫殿(藏语称颇章),两边为王宫,是国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绛曲沃时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鹏心脏)还修建了新密派寺庙。13世纪后半叶的元初时期,第八代王泽巴赞之子拜卧赞在此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后作为达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纪的清代改为格鲁派寺庙,后整体搬迁至曲龙村西南侧小丘陵。

麦龙沟遗址

麦龙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从西藏札达县出发,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在土林中盘旋而上;走完一条干沟,穿过一片荒原,眼前出现了数十座土林遗址和佛塔墙。同行的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告诉我们:麦龙沟遗址到了。据说对这片遗址还没有人来得及搞清它的历史,就已风化殆尽,只留下墙基的痕迹和几座经过风吹雨淋已化为土堆的佛塔,多像人静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一样,它只好“来于尘土,归于尘土”了。  有人把札达县誉为“土林环抱的地方”,这话一点不假。从县城到达巴边防连,这种景象一直断断续续地伴随着我们,本以为快到边界它会渐渐消失,没想到到了达巴,它又集中起来,成为一组千姿百态的景象,丝毫不亚于古格王国的恢弘气势。  达巴边防连和达巴乡近在咫尺,这里海拔4100多米,闪亮的喜马拉雅山的光辉极目可见,在宏伟土林的辉映下,小小的达巴乡政府和边防连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翻过很多的历史资料,但对达巴遗址的介绍可谓微乎其微,只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份极不完整的资料记载了这样寥寥几句话:“在达巴区西面的小山顶上,有一处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寺院遗址,称扎什伦布工巴,寺前有3座白塔,上有金顶;据当年的管家讲,寺中有阿底峡像,其地还有从印度飞来铜佛的古老传闻。”  历史走得越久远,这个昔日小王国的神秘色彩就越浓。我们发扬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于是便零零星星听到、看到了一些值得笔记和思索的东西:达巴原是个约有4000左右人口的小王国,当时属古格王国管辖,兴起于10世纪,灭亡于17世纪,其兴衰基本与古格同步。沿着那唯一的通道爬上山顶,山顶上有一堵寺院残墙,是那种既原始又很厚的土墙,断断续续跨越两个山头,还有一些零散的羊骨头、石锅、嘛呢石、盔甲碎片……    

象泉河

  老的象泉河是札达的母亲河,她用那甘甜的乳汁孕育了札达的生命。象泉河发源于岗仁波齐神山脚下,由大小18条河流汇集而成,全长450公里。她带着神山的灵气,抱着厚重的历史画卷,日夜不息地奔流,涛涛向西,跨过土林,横穿喜马拉雅山脉,流入大海。  札达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象雄——“大鹏之地”。古老的象雄文化,是藏族文化的起源之一。位于札达县东南部的穹隆村,仍残留着代表象雄文明的穹隆银寨遗址。随近的加尼玛市场是与印度、尼泊尔贸易的最古老交易场所。  西藏阿里境内的象泉河以其源头的山谷形似象鼻而得名,藏语称为“朗钦藏布”,它发源于噶尔县门土乡,往西经札达县流出国境进入印度,在印度境内的一段称之为萨特累季河(又译为苏特累季河),在巴基斯坦境内同奇纳布河汇合成潘杰纳得河后注入印度河,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全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汉文史书称其为“羊同”、“女国”等)、古格王国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这一流域与南亚、中亚紧相毗邻,因此也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个十字路口,历来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以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开始在这一区域内进行考古调查,但在5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学者才重新进入到这一区域开展考古工作,相继取得了佛教时期的古格故城考古、托林寺考古、皮央·东嘎石窟寺考古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考古新成果。      地址:阿里地区  类型:河流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

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扎达土林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为远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历千万年地质变迁而成。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的土林内满是高低错落的“林木”,形态各异,并有早期人类洞窟遗址。  扎达土林面积达数百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更使他玲珑剔透出神入化。  远远望去,满眼的金碧辉煌;在高原-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近前观瞧,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道不尽天工巧夺。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或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诚-,天工万象,无可尽数。  交通:  到扎达一般从狮泉河出发,包车往返需2000—3000元左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25公里进入狮泉河谷,便抵达阿里扎达县,行车约12小时。如果从神山北上,或离开扎达后继续南行,可考虑在距离狮泉河136公里的那木加(或叫那不如)下车,再前往扎达。然而往扎达的便车并不多,可能要在这里的旅店住宿,所谓旅店只不过是由荒滩上搭建的几间土屋组成。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无需门票,但要带上边防证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境内(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  

阿里草原

  阿里草原位于阿里地区东北部。旅客乘汽车行驶在措勤、改则、革吉、噶尔(狮泉河)、日土旅游线上,可以看到阿里东北一大片辽阔的牧区,这里有旷野、冰川、湖泊和群山,与蓝天、白云交融,分不清哪里是地哪里是天。在阿里高原长途旅行,虽然叫艰苦但并不单调枯燥。正午时刻,太阳离高原最近,远远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草原上的蜃气,辨不清那里是山还是蜃楼,分不清千禽在飞翔,还是万兽在蠕动。阿里东北草原是野生动物天然乐园,这里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盘羊、野熊、猞猁以及黑颈鹤、班头雁等。如遇藏羚羊迁徙、0、分娩、育羔的季节则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羚羊,在觅食、戏斗,场面非常壮观。如果有兴亲眼看到雄性野牦牛为争配偶而进行格斗的场面,你才会真正领略野性的牛劲!   

古格故都遗址干尸洞

古格故都遗址干尸洞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古格故都遗址的北面约600米远,有一处神秘的“干尸洞”,洞口在离地面3米高处,入口仅可以容纳一人,里面据说有三室洞窟,层层散乱堆放着几十具尸体,骨骼、腐尸和破衣烂布都散发着阵阵恶臭。  地址: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古格王国遗址北面约600米远  类型:洞穴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象泉河谷

  托林寺后门便是象泉河——阿里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它一路向西,流入印度,千百年来先后孕育了强盛的象雄王国和古格王国。落日照着静静的河水,金黄灿烂,如梦似幻。余辉渐黯,天空杂糅出七彩霞光,绚丽无匹。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托林寺附近  

香孜

  香孜乡是阿里地区很偏的地方,在去底雅乡的路上。很少有人涉足。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桑丹达吉寺

桑丹达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桑丹达吉寺在札达县境内,位于香孜乡江当村北约5公里处。系一窑洞式殿堂,面阔7.4米,洞高2米。洞内壁画完整,绘有冈底斯神山的守护神加巴米林、四臂0神、二臂0神、释迦牟尼佛传、金刚佛母、米拉日巴及传记、无量寿佛等。该寺是托林寺的属寺,也是意底寺的子寺,为札达县西北部边境地带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曲松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曲松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