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冈仁波齐 | 冈仁波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关,峰上空常是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从冈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时,各教派认为他们的神都与这座山峰有着联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整个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之山。 祖师辛绕米沃且从天而降时,便落在此山巅,在印度教中,它是"凯拉斯",是"湿婆的天堂"。多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0,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 冈仁波齐峰遗留下的胜迹不胜枚举,是众教心中的圣地。 提示: 1、交通:从南面而来-唯一方式是找便车,一程一程的推进;北面-主要乘来往狮泉河的货车,距离330公里,车程一天半,收费约50-80元。 注:车辆如果不进大金的话,便要在大金以南7公里处的巴噶检查站下车,再徒步到大金住宿。 2、住宿:冈底斯宾馆,收费60元,存放行李每天10元,自带帐篷的话,可以和宾馆商量,把帐篷搭在宾馆的院里(外面是不许搭建的),也要交钱,按人算,每人15-20元,但比较机动。大金宾馆:与冈底斯宾馆同价;晚上自设发电机供电。另外可在周围的帐篷菜馆打听住宿,一般每床20元,最好也在同一家内喝茶、吃饭,可向店主购买菜和食品,错用炉火,自己动手加工。 注:两店对外国游客收费较高,同一床位收50-100元,两间旅店都不设食堂。周围还有汉式菜馆,但价格偏高。大金宾馆背后有一家山东水饺店,味道和价格都还不错。水饺店对面的阿里高原茶馆,甜茶味道还行。转山前喝些甜茶,也是补充能量的好办法。 3、转山(需时三天):转山必须带自己的食物,建议带即食面、香肠及朱古力,大金的干粮补给欠佳,最好在狮泉河或拉孜以前购买,饮用水则以净水丸或净水器"提炼";山上可供住宿的寺庙,也都提供热水和被铺。 转山前应把没用而笨重的行李存放旅店,否则因负荷过重引至体力透支,在高山上会造成危险的后果。两间旅店门口每天清晨都有好些背夫等生意,一天收费60元,价格一定要谈清楚,先跟挑夫说清楚是按照天数来算,以防有的背夫半路撂挑子。 沿途基本上都是沿着洒谷前行,河水非常干净,考虑到天气变化遇到下雨之类的问题,最好准备净水药片,水很冰凉,因此要次最好只喝一口,防止途中胃部着凉。在大金要留意自己的身体善,对转山一定要量力而为。要注意防止感冒。带上足够的长用药,感冒冲剂每天都喝。 山路都很明显,但第一天入住的寺庙,由于距离小路200米远,要避免出错,离开入口"溪流与小桥"交汇处时,不妨过桥沿河西边走。整段山路介于海拔4,600-5,700米之间,第一天上路,会觉得比较辛苦,尤其下午山路逐渐倾斜,令人倍感气促。 第二天的难度更大,一开始的山路倾斜度颇大,上山的路,是全段最辛苦的部分,抵达这山口的玛尼堆时,待呼吸稍为顺畅后,不妨多拍些照片,因为这里就是整段远足路程的最高点了,神山冈仁波齐峰就在西边不远处。 过了玛尼堆开始下山,到河谷后,路已变得很平坦,这时周围的河川风貌,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经过前两天的艰辛,第三天只是6公里平路,一般带导游的包车,都会在出口收费站接人,不然,要再走3公里才返回大金。 第一天(26公里约10小时):大金往西行→5公里→入口(这里的竖旗澌场竖立了一柱20米高的风唸经)→6公里→河边(河对岸山坡的寺庙可供住宿)→15公里→庙(住宿) 第二天(22公里约8小时):庙→4公里→葬场→4→山坳玛尼堆(海拔5,700米)→4公里→河边→10公里→庙(住宿) 第三天(9公里约5小时):庙→6公里→出口收费站→3公里→大金。 注:山上天气变幻莫测,气温差异颇大,上山前应先了解天气情况。 4、门票:转山是要收门票的,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1年的时候价格已由2000年的10元涨到100元,而2002年是-的马年,转山的人会比平时多出许多,门票也许会再涨不少。 5、转山时间:没有时间限制。但每年的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涅槃之日,此日的神山入口将举办玛尼旗更换仪式。藏传佛教认为此日转山功德高过平日,因此,这一天也将格外热闹。 6、其他:在大金及转山途中,人员混杂,饮食最好用自己的金属餐盒。同时,转山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应随身准备垃圾袋。 门票 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联票200元,如进塔钦或转山需买票,圣湖如进入景点区域也需买票。路过不用买。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最佳季节:5月--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冈仁波齐峰 |
神山圣湖景区 | 神山圣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神山圣湖位于冈仁波齐雪峰附近,发育了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们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萨特莱杰河和恒河的上源。印度教和藏传佛教徒都视其为“神山”。在神山以南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有一面积412平方公里、海拔4587米的高源淡水湖泊。天晴时湖水蔚蓝,雪峰倒映其中,景色奇美。藏文史料记载此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印度都笔藏传佛教徒称其为“圣湖”。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 |
扎日南木错 | 扎日南木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扎日南木错位于措勤县磁石乡格玛村北部,距县城向东约25公里。该湖属于阿里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三大湖泊。湖面面积为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流域面积有16430平方公里。关于扎日南木错的形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这个地方过去是一个很大的牧民部落,全部落的牧民都从一个小小的水井取水,这里的喇嘛嘱咐部落的百姓每次取水一定不能忘了盖上井盖。有一次,村里的一个老人赶着羊去农区做盐粮交易。返回来时,他的妻子在取水时看到老人回家非常高兴,前去迎接他。妻子陪着丈夫回到家后才想起忘了盖井盖,等她回去时看到有一条大大的金鱼在水中翻腾,并大声地怒吼:“如果没有四座大山压住我,我扎日南木错就要跳到天上去。”此时不时有水溢出来,淹没了部落的草地。有个老人和孩子在山上放牧,看到这一情景,非常害怕,就往扎日南木错南部的山上跑。老头跑到山上还不敢回头看,他对小孩说:“你看看,水中是否落下一条白虹来?如果有白虹落下那就是莲花生降世了,那就好了,井水就不会溢出来。”果然,莲花生大师骑着虹落到井上将水压了下去,这个遗迹在扎日南木错湖南岸还能看到。从此以后,扎日南木错湖南岸四周各升起一座山,分别是:东边的黑铁铁围山,南边的红土红铜山,西边的仙谷褐石山,北边的白色水晶山。扎日南木错周边的特殊地貌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措勤”这一词也是来源于这个大湖,因为在藏语中措勤的意思就是大湖。 |
穹窿银城 | 穹窿银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 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3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西绕米袄诞生于公元前16017年。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西绕米袄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穹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 古象雄王国都城 穹窿银城,是西藏传说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琼隆银城”及故如甲木墓地进行了测绘和试掘。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苯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弥沃佛祖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弥沃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象雄文化 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古象雄文明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苯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 就连很多-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可能愈远。” |
皮央东嘎石窟遗址 | 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西藏阿里东嘎石窟遗址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以北30余公里的东噶村,海拔为4100米左右。西藏古格时代的宗教艺术遗存较多。主要有,古格王国遗址的白庙和红庙中的壁画、札达托林寺壁画、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壁画、札达喀则聂拉康石窟壁画等。有关考古资料介绍,东嘎石窟是西藏西部后弘期早期佛教文化复兴期的主要艺术遗存之一,是现存古代谷歌王国石窟群中规模最大一处,是目前所发现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石窟群、也是西藏西部保存较完好、内容较丰富的石窟壁画之一。 东嘎石窟壁画里除了常见的佛像、菩萨、护法神、曼陀罗等图像外,是苦力的动物、植物和几何装饰文案,颇具有特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石窟壁画也做了完整的描述和广泛的研究。从艺术图像学的角度来看,东噶石窟壁画中的“力士”形象方面,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收集、分类、剖析,其艺术风格也少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东嘎石窟壁画中力士形象主要集中在东嘎石窟第1去第1号窟,历史中种类丰富,早想多样。 东嘎石窟第1去第1号窟的洞窟门开在南壁,由东南西北四壁和东窟顶的藻井组成,东南西北四壁里的壁画大部分是曼陀罗、佛传故事、众多小佛像组合排列、双身尊像、供养礼佛、僧俗听法等内容。该石窟的藻井是“斗四套斗”的形象,共有九层,主要有莲花图案、各种佛塔、单个动物图像、对兽、日月连珠二方连续图案、抽象几何纹样、树叶几何纹样、有红、褐、橙、蓝、白五色组合而成的垂帘彩带、各种姿态的小佛排列组合、各式各样的力士等丰富多彩的图案。 |
直达布日寺 | 直达布日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直达布日寺,在阿里的地区这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门土区,距岗仁波钦神山60公里。 直达布日寺由宁玛派高僧多扎-·曲尼桑布始建。按照宁玛0(宁玛派的根本教法,亦称“大圆胜会”。旧密说心性自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照为化身,三身一切功德任运圆满,即是诸法真实理趋,故名“0”)之说法,此地是地下八政之一,系金刚亥母宫。后由不丹噶举派掌管,改宗噶举派。1947年被哈萨克人毁后又由此迪-益西班丹重修,并任住持;随后该寺又成为普兰谢佩林寺的分寺,但仍奉噶举派。寺内主供莲花生大师(梵文名“帕达玛萨瓦拉”,亦称“乌金大师”,8世纪时印度僧人)、无量光佛塑像及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空行母益西措杰(莲花生之夫人)、多吉帕姆(胜乐金刚之明妃)8岁时的脚印等。寺内有莲花生、果仓哇、多吉帕姆的三处修行地。寺前有一温泉,泉周围形成大理石般的泉华地貌,香客们在这里可捡到叫做“岗提”的石灰石,据说可以驱病消灾。寺庙周围有许多风化的石林,象征大黑天、天鹏鸟(此岩石底下有白土称“琼萨”,对污水、污土之病有特效)、胜乐父母、药王宫、古如八尊等。 直达布日寺西面河流对岸有一紫色岩石象征十万空行母宫,其下方平地为空行母舞台,江畔的红白相间的岩石为空行密道,相邻的黄色、蓝色岩石分别象征财神和狮面空行母宫。江边岩石山采取有一0神殿,殿内岩洞是果仓哇的修行洞,后-门,规定一般凡人不得入内,其内供有四壁大黑天(藏语称“贡布”,梵文称“玛哈嘎拉”。古印度把他视为军神或战神)。佛教密宗认为他是大日如来降服恶魔时所呈现的忿怒形,为众0神之首,系噶举派的主要供奉神)、多吉帕姆泥塑像及果仓哇从圣湖中迎请的一块矿石,极为殊胜。 直达布日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政府拔款重建。现有2名-和2名管理人员。 |
古如江寺 | 古如江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古如江寺,在阿里地区之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门土区的门色乡。寺庙依山傍水,环境幽静。 古如江寺是阿里地区境仙惟一的一座本教寺庙,坐落在象雄琼钦崩巴山麓,朗钦藏布河源3条支流在其附近相汇。 这里最著名的古象雄遗址是: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三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十八王国(即象雄十八部)的城堡之首象雄琼隆银城遗址,本教始祖辛饶弥沃就诞生于这一带,是本教的发源地。 辛饶·弥沃是本教的鼻祖,系古象雄的王子,父王名杰本妥噶尔,母后名尧希杰协玛。曾纳妃,生8子。据藏文文献记载:辛饶·弥沃在各种原始本教的基础上改变了某些仪式中杀生祭祀等劣习而始创了雍仲本教,其一生主要在象雄传道授业,门徒如云;他不仅将原始本教分为恰辛、朗辛、斯辛、楚辛4个分支的象雄传播,而且还谙熟医术并传给其子不杰布楚西;他精习工巧明,并传给噶尔玛利雪。晚年将其法位传给穆曲定珠,享年82岁。 这里还有西-史最早的修行洞——雍仲仁钦洞,是本教大师占巴南喀大师的修行洞,距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1936年本教大师琼钦-·晋美朗嘎多杰在该修行洞的基础上修建了古如江寺。 古如江寺主要建筑由卡洞拉康、祖拉康(有立柱24根)、藏康(有立柱5根)、噶丹居拉康(有立柱6根)等单元组成。 寺内主要供奉占巴南喀大师石塑像、佛母祥玛金铜像、敦巴赤祖嘉瓦和唐玛美真铜质像、琼钦仁波切泥塑像以及本教始祖善业唐卡12幅;此外,还供奉有佛塔、法器和《本教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是鼻祖辛饶弥沃的遗训及其释疏)等经典。该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国家拨款重建,现在喇嘛10人。上任住持“革龙”单增旺扎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藏医专字,也是阿里地区藏医院的奠基人之一,2007年圆寂。 古如江寺距直达布日仅10公里。直达布日有噶举派著名寺院“直达布日寺”和象征十万空行母宫的紫色岩石,颇为神奇。 |
扎西岗寺 | 扎西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扎西岗寺在噶尔县境内,位于扎西岗乡所在的一个小山丘上。由拉达-达仓瓦创建。17世纪改宗格鲁派,属色拉寺吉扎仓分寺,由托林寺法台掌管。“文革”时被毁,1985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措康、普那贡康、嘎居康等大小扎仓4个及茶馆等附属建筑,主供“觉沃”三尊佛像、大小噶当佛塔212座、各类唐卡1008幅等。现有-4人和管理人员2名。 |
东嘎皮央 | 东嘎皮央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千米。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
托林寺 | 托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交通位于扎达县北,徒步即可到达,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米。 托林寺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所在地托林镇,距离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250公里左右,是著名的佛教古寺。它由古格王子意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托林”意译为飞翔,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托林寺原本规模较大,有3座大殿、10座小殿,虽然其周围僧舍已尽为民居,但在存留的城埂间仍可窥见当年的雄伟。寺院现存殿宇还有白殿和果康,果康内保存有一千年鹿角,相传为古格故妃之坐骑遗留,为稀世珍品;另外,各殿顶部保留有大量的象形土纹,成为考古、文字学家的考察研究的园地。 据记载,当时西藏战事频繁,佛教衰落。益西沃为弘扬佛法修建该寺,并迎请仁青桑布、达摩波罗等著名佛教大师来此著书说法,对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后,益西沃想请孟加拉高僧阿底峡来阿里传教。为筹集聘金,益西沃四处征战,搜刮黄金,当他率兵到噶洛国去掠夺时,战败被俘,噶洛国国王声称要用益西沃等身重量黄金才能赎回。益西沃拒绝被赎,并嘱咐其子孙将黄金省下来迎请阿底峡。阿底峡听说后深受感动,决定进藏弘扬佛法。 公元1036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及其24名弟子来阿里讲学,他在托林寺居住长达6年,他在这里讲习佛法、精修理论,最终写成了《菩提道灯论》等许多著作。6年里传经授法,推动了阿里地区佛教的发展。据载,阿底峡来到阿里入住托林寺,于是托林寺名声大作,地位陡升,吸引了前后藏数以万计的学僧。1076年,宗教界在托林寺举行纪念阿底峡圆寂0会,西藏以及西康地区的僧侣们万里跋涉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0会”,并由此推波助澜,形成一场佛教复兴运动。 地址:西藏自治区札达县象泉河畔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如果不进入大殿可不用买票。 |
科迦寺(科伽寺) | 科迦寺(科伽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科迦,系藏语“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译师仁钦桑布创建。科迦村以寺为中心建造,呈东西向布局。据记载,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 科迦寺是普兰县大寺,历史悠久,在当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区札达、噶尔等县及境外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文革”期间,寺院文物、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建筑被毁,殿内塑像、壁画受损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古建筑陆续进行维修,修复了玛尼拉康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科迦寺作为公元996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迦寺主要建筑为觉康和百柱殿,两殿呈“L”形布置。觉康位于寺南部,面朝北;百柱殿位于寺西部,面朝东。两殿前有空间不大的广场,广场中部有水井、高大的塔钦和香炉,广场四周的墙壁上建墙廊,置玛尼筒,是该寺进行宗教活动、民间庆典活动的聚集地。寺庙建筑周围还有转经道。 科迦寺是著名的千年佛寺,和托林寺(扎达县)、那玛寺(克什米尔)同为大宗师仁青桑布主持修建的。据说三个寺院为同一天修建,同一天开光,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六月四日,在普兰县最南端的科迦寺举办该寺大师的佛事活动。科迦寺和托林寺是齐名的千年古寺,由于其在阿里和邻近的尼泊尔佛教界的影响,每年的这个时候,前来参加佛事活动的僧侣和群众不下千人。每当此时,寺中收藏的历代唐卡将挂于寺中,为佛事活动增添价值。 科迦寺依地势建造,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南北高山环抱。整个寺庙殿宇巍峨,各种大小经堂僧舍、舍利塔等相互映衬。寺庙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建造工艺精良,可惜已有部分损毁;寺内原收藏大藏经100余卷,只剩下6卷真品;殿内壁画保存完好,风格鲜明独特,均为百年珍品。 传说当时在此地来了7名身强力壮的印度云游僧,从事佛事活动,行前特给国王留下7大包银子,惊奇的国王请教大师如何处置,大师称此乃财神“瞻巴拉”赐予的非凡妙果,不能占为己有,应行善积德,作为造福于众生的供品精心服侍。国王依照神意和大师指教,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相继在噶尔栋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上下宫堡和色康大经堂,暂时把7名印度游僧留下的银子统统供于其中。不久国王取出7大包银子带到地处中尼边界的“谢噶尔仓林”,请尼泊尔工匠制造一尊世间罕见的文殊菩萨像。造完后他又请仁钦桑布大师加持开光,在运往噶尔栋的途中,忽然听到文殊菩萨开金口说道:“吾依附于此地,扎根于此地”。这时国王喜出望外,就在此地修建了科迦寺。 地址:西藏自治区普兰县普兰镇科加村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班公湖 | 班公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班公湖海拔4242米,是高原上的内陆湖,大部分位于我国西藏阿里日土县,小部分在克什米尔地区境内。这的奇特之处在于: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位于我国境内的湖水水色碧绿,水质好,物产丰美,盛产味美的高原鲤科裂腹裸鱼。 班公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它东西长155公里,南北窄,最宽处有15公里,最窄处只有40米,水深57米,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湖上分布着大小岛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湖岸四周有早期文明遗迹。 位于中印边境的班公错是著名的“天鹅湖”,湖心的鸟岛汇聚了无数高原上特有的珍禽。“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从狮泉河向北130千米是日土县城,班仅湖就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千米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班公错位于高山之间的槽谷内,水深50米。湖区面积604平方千米,长150千米,宽度多在2-5千米间,最窄处只有5米。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湖的独特处在于: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碧绿;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 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军舰只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几乎无人居住。湖中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受高原环境影响,生长缓慢,但味道十分鲜美。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也可以上鸟岛看成片的鸟窝、鸟蛋,观赏海鸥和斑头雁。需要提醒的是,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特别提示 1、湖边有客栈和饭馆,码头的游船也属于这家,若天气好,也可以选择在湖边搭帐篷;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2、从班公错登船可以绕着鸟岛游览,出于对环境的保护,游人是不允许登岛游览的。 3、湖畔餐馆多以湖中特产的西藏裂腹鱼为噱头,虽然味美,但出于对物种的保护,不建议食用。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地址:阿里地区日土县东北部 类型: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游船8:00-16: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乘坐游船费用80元 适宜游玩季节:5-7月 |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 |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文物局称,历时3年多的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已全面完工。位于阿里地区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纪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 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该遗址是研究西-史和公元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
玛旁雍错 |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 玛旁雍错最早名为“玛垂”,或“玛垂错”,是雍仲本教中广财龙王的名字。佛教经典说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龙王,起初他们总是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显神通,收服了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从此“玛垂错”也易名为“玛旁雍错”,有时写作“玛法木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 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去往玛旁雍错无班车,只能自行包车前往。 或者乘坐去往普兰县的班车,在霍尔乡下车后,在乡里搭乘去往既乌寺的便车抵达。 门票 150.0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合游玩季节:6月至10月最佳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普兰县岗底斯山脚下 |
普兰“国际市场” | 阿里对外的经贸活动主要集中在普兰县的唐嘎国际市场。普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南部,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它紧邻印度、尼泊尔,有着414公里长的边境线,21条边界自然通道,是西藏的西南门户。普兰县分新旧两城,两城之间距离约2公里, 阿里四大河流之一的孔雀河婉如一条玉带从县城旁流过,县城海拔3900米,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由于这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贸活动由来已久,普兰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每年夏、冬季,印度、尼泊尔等地商人在普兰“国际市场”逗留做生意,更使得普兰具“国际性”色彩。 通向唐嘎市场有两座吊桥,在靠近旧城的桥头区,也自然形成了一个市场,称为“桥头市场”,主要是内地小商小贩和少部分尼泊尔边民在这里经商。唐嘎市场主要是印度、尼泊尔商人和极少数当地藏民的经商场所。一个市场在河东,一个市场在河西,之间相距约3公里,形成了国内、国际市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连的商业格局。据记载,普兰县民间边境贸易已有50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市场”,这里成了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唐嘎国际市场设立在孔雀河西北面的一个叫达拉喀山的山坡上,山脚下有许多洞穴,据说这里曾是数百年来到此经商的印度、尼泊尔边民的住所。由于尼泊尔边民更多的缘故,这里被民间戏称作"尼泊尔大厦"。现在除少数洞穴仍有边民居住外,绝大多数已被废弃。望着这烟熏火燎的沙石洞穴,可以想象昔日热闹的边贸景象。 据记载,普兰民间边境贸易已有500年的历史。印度、尼泊尔商户主要经营布匹、呢子、床单、红糖、法国香水、印度香水、头油、化妆品、首饰等商品。有的印商、尼商还用红糖、百货换取当地群众的羊毛等物品。在普兰既能看到印度、尼泊尔极其有钱的朝圣人,也能看到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尼泊尔背夫。衣着艳丽的尼泊尔姑娘堪称普兰一道亮丽的风景。 鼎鼎有名的普兰国际市场,在孔雀河的南岸,你可千万不要用你所想像中的“国际市场”的眼光来看这个“国际市场”,这里二三十亩地上有六七十间奇特的土屋,有的只有墙没有顶,少数几间蒙有白色帆布,是租用者自带的屋顶。这里生意人有印度人、尼泊尔人和-,商品主要是-常用的日用品、化妆品、装饰品等,也有羊绒等大宗商品。适合汉人用的东西不多,大家还是买了些,有尼泊尔咖喱粉、藏红花、印度沙丽、尼泊尔火柴、小装饰品等。 走进小屋,里面光线很暗,屋里无一例外的都熏着印度香,戴着鼻饰的女人盘坐在地毯上,眼睛漆黑而迷人。这里的法国香水很便宜,到这的外地人,大都会买上几瓶。 另外,普兰产木碗,都用手工慢慢磨成,一般7~8元1个。国际市场涉及中、印、尼,其实只是交换一些生活曰常用品,可能是最名不符实的国际化市场。 |
扎达土林 | 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阿里札达土林大峡谷,位于西藏与印度交界的地方。壮美的土林地貌,是大自然沧海桑田亿万年变幻后的奇迹。方圆五百里的札达土林被茫茫雪山包围,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 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达县。沿途是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一路海拔直下,翻过冈底斯余脉的阿伊拉山,就进入了环绕扎达的土林地貌。 看点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 扎达县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风光区。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车行进其间,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然而,在距今约1100年前,同样的余晖中,伫立着的却是强盛一时的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从现存的残颓遗址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场面的巨大,远非眼前这般光景可比。 餐饮/住宿/购物武装部招待所,散铺30元/人,被铺及厕所清洁程度可以接受,服务也热情,唯一麻烦的是女厕所在招待所外面;扎达宾馆:散铺25元/人。 到扎达一般从狮泉河出发,包车往返需2000-3000元,行车约12小时。如果从神山北上,又或离开扎达后继续南行,可考虑在距离狮泉河136公里的那木加(或叫那不如)下车,再前往扎达。然而往扎达的便车并不多,可能要在这里的旅店住宿,那里的旅店只不过是由一群臧民在荒滩上搭建的几间土屋组成。 西藏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