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阿里 >> 噶尔县 >> 左左乡

左左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神山圣湖景区

神山圣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神山圣湖位于冈仁波齐雪峰附近,发育了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们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萨特莱杰河和恒河的上源。印度教和藏传佛教徒都视其为“神山”。在神山以南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有一面积412平方公里、海拔4587米的高源淡水湖泊。天晴时湖水蔚蓝,雪峰倒映其中,景色奇美。藏文史料记载此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印度都笔藏传佛教徒称其为“圣湖”。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  

穹窿银城

穹窿银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  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3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西绕米袄诞生于公元前16017年。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西绕米袄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穹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  古象雄王国都城  穹窿银城,是西藏传说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琼隆银城”及故如甲木墓地进行了测绘和试掘。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苯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弥沃佛祖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弥沃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象雄文化  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古象雄文明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苯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  就连很多-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可能愈远。”

直达布日寺

直达布日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直达布日寺,在阿里的地区这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门土区,距岗仁波钦神山60公里。  直达布日寺由宁玛派高僧多扎-·曲尼桑布始建。按照宁玛0(宁玛派的根本教法,亦称“大圆胜会”。旧密说心性自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照为化身,三身一切功德任运圆满,即是诸法真实理趋,故名“0”)之说法,此地是地下八政之一,系金刚亥母宫。后由不丹噶举派掌管,改宗噶举派。1947年被哈萨克人毁后又由此迪-益西班丹重修,并任住持;随后该寺又成为普兰谢佩林寺的分寺,但仍奉噶举派。寺内主供莲花生大师(梵文名“帕达玛萨瓦拉”,亦称“乌金大师”,8世纪时印度僧人)、无量光佛塑像及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空行母益西措杰(莲花生之夫人)、多吉帕姆(胜乐金刚之明妃)8岁时的脚印等。寺内有莲花生、果仓哇、多吉帕姆的三处修行地。寺前有一温泉,泉周围形成大理石般的泉华地貌,香客们在这里可捡到叫做“岗提”的石灰石,据说可以驱病消灾。寺庙周围有许多风化的石林,象征大黑天、天鹏鸟(此岩石底下有白土称“琼萨”,对污水、污土之病有特效)、胜乐父母、药王宫、古如八尊等。  直达布日寺西面河流对岸有一紫色岩石象征十万空行母宫,其下方平地为空行母舞台,江畔的红白相间的岩石为空行密道,相邻的黄色、蓝色岩石分别象征财神和狮面空行母宫。江边岩石山采取有一0神殿,殿内岩洞是果仓哇的修行洞,后-门,规定一般凡人不得入内,其内供有四壁大黑天(藏语称“贡布”,梵文称“玛哈嘎拉”。古印度把他视为军神或战神)。佛教密宗认为他是大日如来降服恶魔时所呈现的忿怒形,为众0神之首,系噶举派的主要供奉神)、多吉帕姆泥塑像及果仓哇从圣湖中迎请的一块矿石,极为殊胜。  直达布日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政府拔款重建。现有2名-和2名管理人员。   

古如江寺

古如江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古如江寺,在阿里地区之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门土区的门色乡。寺庙依山傍水,环境幽静。  古如江寺是阿里地区境仙惟一的一座本教寺庙,坐落在象雄琼钦崩巴山麓,朗钦藏布河源3条支流在其附近相汇。  这里最著名的古象雄遗址是: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三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十八王国(即象雄十八部)的城堡之首象雄琼隆银城遗址,本教始祖辛饶弥沃就诞生于这一带,是本教的发源地。  辛饶·弥沃是本教的鼻祖,系古象雄的王子,父王名杰本妥噶尔,母后名尧希杰协玛。曾纳妃,生8子。据藏文文献记载:辛饶·弥沃在各种原始本教的基础上改变了某些仪式中杀生祭祀等劣习而始创了雍仲本教,其一生主要在象雄传道授业,门徒如云;他不仅将原始本教分为恰辛、朗辛、斯辛、楚辛4个分支的象雄传播,而且还谙熟医术并传给其子不杰布楚西;他精习工巧明,并传给噶尔玛利雪。晚年将其法位传给穆曲定珠,享年82岁。  这里还有西-史最早的修行洞——雍仲仁钦洞,是本教大师占巴南喀大师的修行洞,距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1936年本教大师琼钦-·晋美朗嘎多杰在该修行洞的基础上修建了古如江寺。  古如江寺主要建筑由卡洞拉康、祖拉康(有立柱24根)、藏康(有立柱5根)、噶丹居拉康(有立柱6根)等单元组成。  寺内主要供奉占巴南喀大师石塑像、佛母祥玛金铜像、敦巴赤祖嘉瓦和唐玛美真铜质像、琼钦仁波切泥塑像以及本教始祖善业唐卡12幅;此外,还供奉有佛塔、法器和《本教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是鼻祖辛饶弥沃的遗训及其释疏)等经典。该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国家拨款重建,现在喇嘛10人。上任住持“革龙”单增旺扎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藏医专字,也是阿里地区藏医院的奠基人之一,2007年圆寂。  古如江寺距直达布日仅10公里。直达布日有噶举派著名寺院“直达布日寺”和象征十万空行母宫的紫色岩石,颇为神奇。

扎西岗寺

扎西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扎西岗寺在噶尔县境内,位于扎西岗乡所在的一个小山丘上。由拉达-达仓瓦创建。17世纪改宗格鲁派,属色拉寺吉扎仓分寺,由托林寺法台掌管。“文革”时被毁,1985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措康、普那贡康、嘎居康等大小扎仓4个及茶馆等附属建筑,主供“觉沃”三尊佛像、大小噶当佛塔212座、各类唐卡1008幅等。现有-4人和管理人员2名。   

郭拉则松峰

  郭拉则松峰位于噶尔县与札达县交界处,位于噶尔县驻地西南。意为“门山三峰”,亦称“古拉则松峰”。海拔6112米。常年积雪。山麓为优良的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黄牛及藏系绵羊。   

纳查山

  纳查山亦称“那摩扎”,意为“黑花山”。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马等牲畜。   

噶尔蓝天宾馆

  噶尔蓝天宾馆算当地条件较好的宾馆。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噶尔县北京中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加木村生态度假村拥有800亩面积宽广的红柳林,周围还有上千亩的人工草地,加木河水从旁边流过,天然水库碧波荡漾,自然环境积极优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那木如

  那木如村是噶尔县一个自然村、相邻索麦村、噶尔新乡村,环境幽美,友好好客,茂林成荫。村里还有个温泉,可以泡一泡消除旅途的疲劳。  那木如村属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辖行政村。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中北部,昆莎乡南部,北邻索麦村、那木如村。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  那木如村是藏族居住村。  景点位置  扎达县东北边的老路到219国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扎达布日寺

扎达布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达布日寺。寺庙位于门士镇象泉河畔。  听说神山圣湖是众信徒朝拜的胜地,它仿佛一个鸡蛋,而扎达布日寺就相当于蛋黄,因此到神山朝拜必须要到这里朝拜。主寺佛堂不是很大,离佛堂很近的佛塔群的规模和寺前的玛尼墙的规模不相上下,于是佛寺、塔群、玛尼墙三圣鼎立,各领-。  地址: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镇象泉河畔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噶尔藏布

  噶尔藏布亦称“噶尔曲”、“噶尔塘曲”,意为“营盘江”。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源于冈底斯山南坡、革吉县境内,为森格藏布的最大支流。河长196公里,流域面积6060平方公里。流域内为噶尔县的主要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及山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夏格巴林寺

夏格巴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夏格巴林寺位于阿里噶尔县境内。“夏格巴”藏语意为“赎罪”。据说夏格巴林寺是甘丹策旺结束戎马生涯的时候,为自己修的忏悔寺。因拉达克人入侵,阿里古格王国逐渐消亡。后五世0-请蒙古僧将甘丹策旺率领500名蒙古骑兵、2000名三大寺僧兵赴阿里作战,将拉达克人全部逐出,甘丹策旺遂成为第一任噶尔本(总督)。成为第一任阿里噶尔本(总督)。阿里首府过去就在噶尔县。该寺曾为阿里地区最大的寺院,有僧侣300多人,房屋250间,最大的祖拉康(即大经堂)有315根柱子。归拉萨哲蚌寺管辖,属格鲁派寺院。同时该寺还是以前普兰宗政府的冬季驻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温泉湖温泉

  温泉湖温泉是西藏西部第三个朝圣景点。据说曾有一个僧人在此-成佛,朝圣者们来到这儿为了希望洗去罪恶。这里的寺庙中有许多佛雕,西藏的朝圣者相信,小径的南面可以看到山边的河流,而温泉则位于小径东尽头,河流旁。去温泉湖温泉可以随团,自己租用吉普车,也可以到门士镇南9公里处(查多冈日以西65公里)搭车。门士没有住宿,所以建议从查多冈日或其他地方出发。旅游提示:来普兰,一般在门士落脚,大部分游客便会在温泉泡免费温泉浴。门士以东50公里处便是神山,转山者进山后可在寺庙住宿,20元/人。来圣湖转湖者,也可在四周寺庙借宿。      门票  无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左左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左左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