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东噶皮央石窟 | 东噶皮央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走向神圣的阿里高原中国西藏的西部,有一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辽阔高原,它的海拔高度达4400米,总面积约占西藏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仅仅为每平方公里0.16人,境内纵横分布着上千公里的“无人区”,成为本来就充满着神秘感的西藏高原上最富有吸引力的一方秘境——这就是著名的阿里高原。 如果打开地图,可以在中国版图的最西边,找到今天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它的地理座标为北纬32°5,东经80°0’相距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1800公里。迄今为止,从拉萨到阿里还没有开通空中航线,如果从拉萨出发,利用目前在西藏陆路交通中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最快也要4、5天时间才能到达狮泉河镇。所以,即使在西藏当地人中,去过阿里的人也为数很少。 但是,阿里在西藏,甚至在南亚一带的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块看起来十分荒瘠的高原上,有着无数的自然之谜、历史之谜引人入胜。 阿里的北面,有著名的昆仑山,在《山海经》中,这里是众神所居之墟,《西游记》中店僧取经途经的“火焰山”,据说也就是现在的昆仑山系中的烽火山;阿里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屹立着5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成为传说中的5位仙女下凡,在民间传为佳话。然而,在阿里的众山之中最为神秘的还是冈底斯山,它横贯在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其主峰冈仁布切坐落在阿里高原的普兰县境内,海拔高度6714米,被南亚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民族视为共同的“神山”,每年都要吸引成千上万名佛教、印度教、耆那教、本教的信徒们前来朝拜。 神山之外还有“神水”、“神湖”。阿里地区的4条大河,从冈底斯山四方流下,再从不同的方向流入印度洋。人们用4种动物马、狮、象、孔雀来命名这4条河流,将它们视为神水。神水也注入到冈仁布切附近的玛旁雍错湖,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有人认为就是《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西天瑶池”,佛教徒们认为它是佛主赐给人间的甘露,可以清洗人们心灵上的“五毒”,所以也成为与“神山”相齐名的“神湖”。 除了神山、神水、神湖等自然景观形成的灵幻传奇之说,阿里地区还有许多至今尚未解开历史之谜更是令人神往,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宗教圣地,吸引着无数的宗教信徒和探险家、旅行家不畏艰险,踏上探秘之路。 |
狮泉河 | 狮泉河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为冰缘地带,下游流入荒漠区。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仅在50-80毫米之间。沿岸以宽谷地形为主,有沼泽和温泉分布。 温泉多为火成岩裂隙中涌出的潜水,不但补给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温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冻。由于地处干旱区,狮泉河水系不甚发育,平均径流深仅为25毫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气候干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
扎西曲林寺 | 扎西曲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革吉县最大的白教寺庙——扎西曲林寺,在阿里地区之革吉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的盐湖乡。 扎西曲林寺于1894年由革吉如曲旺资助,次仓巴·贡噶扎西仁钦始建,信奉噶举派。主要建筑有杜康(面积12柱)、贡康、次久康、嘎举拉康、觉沃康、孜森琼等,规模较大。寺内主供药师佛、十一面观音、文殊菩萨、金刚持泥塑像。药师佛亦称“大医王佛”相容呈如来相,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药钵,其两侧为二胁侍:左边日光遍照菩萨,右为月光遍照菩萨。据《药师经》记载: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因此其身金色,蓝色肉髻。十一面观音菩萨系“六观音”之一,有十一种面相,分为五层,第一层脸有三面,主尊是面容和、蔼的慈悲相,白色,右边脸是蓝色,左边脸是红色;第二层脸有三面,主尊呈悲哀相,黄白色,右边脸是明黄色,左边脸红黄色;第三层脸亦有三面,主尊呈微笑相,红白色,右边脸是绿色,左边脸是紫色;第四层是单面,呈大怒明王像,头发是青色的;第五层有一瘭阿弥陀佛像(称“顶严”),金色,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为观音的本来面目。文殊菩萨藏语称“坚贝央”,左手持青莲花,坐在白莲座上,在藏传佛教中很受尊崇,相貌禅和柔善,身呈金色。在西藏佛教中,宗喀巴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金刚持即金刚手菩萨,其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表示金刚部菩萨摧毁魔敌之坚毅智力。密宗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佛讲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是释迦牟尼佛的秘密化身,所以又叫“秘密主”,藏语称“恰那多杰”。在壁画和唐卡中,金刚持还有双身的,拥抱着明妃“孙那利”菩萨。此外,还供有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米拉日巴等塑像,甚为精美。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 |
森格藏布 | 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为冰缘地带,下游流入荒漠区。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仅在50-80毫米之间。沿岸以宽谷地形为主,有沼泽和温泉分布。 温泉多为火成岩裂隙中涌出的潜水,不但补给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温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冻。由于地处干旱区,狮泉河水系不甚发育,平均径流深仅为25毫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气候干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 |
扎仓茶卡盐湖 | 扎仓茶卡盐湖是全国著名的硼镁矿基地,同时还是藏北最大的盐湖。盐湖位于阿龙干累山北麓、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区、黑阿公路北侧,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由3个湖泊组成。湖水深0.15至1.20米,pH值7.51~7.99,矿化度290.200~340.580克/升,属硫酸镁型盐湖。扎仓茶卡盐湖四周第四季湖相地层广泛分布,发育了三级阶地,属荒漠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年降水量稀少。湖中含有丰富的石膏、芒硝、食盐、钾芒硝等矿产资源。 |
昂龙岗日峰 | 昂龙岗日峰亦称“阿棱山、“昂龙”,意为“鹅谷雪山”。在阿里革吉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海拔6596米。终年积雪,有冰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等牲畜。山间有野牦牛、野驴、盘羊、藏羚羊、哈熊等奇兽。 |
阿里盐湖 | 门票 15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 |
阿里暗夜公园 | 阿里暗夜公园 阿里暗夜保护区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和外围区。保护区内的户外照明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防止和控制光污染,使优质的夜空资源像其他遗产一样得到保护。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美丽的夜空,阿里地区政府部门在保护区外缘建设了暗夜公园和天文广场。公园位于狮泉河镇以南约25公里处,海拔4200米,包括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在北京天文台支持下,公园安装6台800毫米天文望远镜,其中折射镜4台,反射镜2台,这对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属于顶级的观测设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阿里窑洞 | 古格王朝时期,阿里的窑洞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民居建筑而存在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许多窑洞确实是当时民居建筑。如在札布让以南约90公里的达巴遗址B区就是一个大的居民区。“山体朝南的一面从上至下开凿有5层以上的窑洞,总数有200多眼,密如蜂巢。我们对其中的一些窑洞作了勘探,它们的形状有单室、双室以及三室以上不同式样。洞内用土胚砌出灶台、壁炉、仓池等,洞窟的壁上开凿出灯龛和壁龛,不少洞窟的壁上都遗有一层厚厚的黑色烟炱,表明这里曾经长期居住过。”另外,在札布让和皮央遗址的洞窟中曾发掘出农作物遗骸,其种类有小米、青稞、稷、油菜、芜菁等,这些农作物至今仍是阿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种属。在札布让遗址中还发现了铁锄、铁犁、铁镰、木锨等农业生产工具;皮央遗址的洞窟0土了石砧、石臼等粮食加工用具。这充分说明,这些窑洞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的民居。 古格王朝时期的这些特殊的民居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在选址上,窑洞大多建在台地的山腰地段或十分险要的地段,如在多香遗址,众多的民居窑洞就建在山腰上,山脚下的台地和山坡上才是众多的佛教建筑;达巴遗址的民居则同众多碉堡,防卫墙等建筑均建在两座山脊上,地势十分险要。事实上,民居建筑本身就成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完全融入其中。居民平时放牧和耕作,并为统治阶级当差;战时则参加战斗,时刻保护着统治阶级的安全。 古格窑洞民居的另一防御性能主要表现在:窑洞建筑排列紧凑、集中,便于快速传达信息和人员集结,这本身就是对敌人的一种威慑。没有绝对的把握,任何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仅在古格的东嘎遗址、皮央遗址2处,窑洞就有千座,假如以每一窑洞平均容纳5人计算,当时住在这里的居民便有4000人以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扎加寺 | 扎加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加寺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革吉镇,创建于1797年,距县城95千米,拉康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占地面积3600万平方米,海拔4770米,方位:北纬31°53.292‘,东经81°13.355’,僧尼编制8人,现有僧尼8人。扎加寺全称“扎加传承丹杰林”。-第十四甲子初,因邦巴本多吉占堆和妻子索南措姆家庭不和。后索南措姆一心向佛,决心在邦巴部落建一座寺庙。经西藏地方政府同意,1797年,在第十四世噶玛巴提确多杰主持下,修建扎加寺。扎加寺的历代住持均由楚布寺派遣,任期3~4年,新住持上任时,楚布寺随同住持派一名僧官、管家及4名僧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冈仁波齐 | 冈仁波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关,峰上空常是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从冈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时,各教派认为他们的神都与这座山峰有着联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整个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之山。 祖师辛绕米沃且从天而降时,便落在此山巅,在印度教中,它是"凯拉斯",是"湿婆的天堂"。多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0,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 冈仁波齐峰遗留下的胜迹不胜枚举,是众教心中的圣地。 提示: 1、交通:从南面而来-唯一方式是找便车,一程一程的推进;北面-主要乘来往狮泉河的货车,距离330公里,车程一天半,收费约50-80元。 注:车辆如果不进大金的话,便要在大金以南7公里处的巴噶检查站下车,再徒步到大金住宿。 2、住宿:冈底斯宾馆,收费60元,存放行李每天10元,自带帐篷的话,可以和宾馆商量,把帐篷搭在宾馆的院里(外面是不许搭建的),也要交钱,按人算,每人15-20元,但比较机动。大金宾馆:与冈底斯宾馆同价;晚上自设发电机供电。另外可在周围的帐篷菜馆打听住宿,一般每床20元,最好也在同一家内喝茶、吃饭,可向店主购买菜和食品,错用炉火,自己动手加工。 注:两店对外国游客收费较高,同一床位收50-100元,两间旅店都不设食堂。周围还有汉式菜馆,但价格偏高。大金宾馆背后有一家山东水饺店,味道和价格都还不错。水饺店对面的阿里高原茶馆,甜茶味道还行。转山前喝些甜茶,也是补充能量的好办法。 3、转山(需时三天):转山必须带自己的食物,建议带即食面、香肠及朱古力,大金的干粮补给欠佳,最好在狮泉河或拉孜以前购买,饮用水则以净水丸或净水器"提炼";山上可供住宿的寺庙,也都提供热水和被铺。 转山前应把没用而笨重的行李存放旅店,否则因负荷过重引至体力透支,在高山上会造成危险的后果。两间旅店门口每天清晨都有好些背夫等生意,一天收费60元,价格一定要谈清楚,先跟挑夫说清楚是按照天数来算,以防有的背夫半路撂挑子。 沿途基本上都是沿着洒谷前行,河水非常干净,考虑到天气变化遇到下雨之类的问题,最好准备净水药片,水很冰凉,因此要次最好只喝一口,防止途中胃部着凉。在大金要留意自己的身体善,对转山一定要量力而为。要注意防止感冒。带上足够的长用药,感冒冲剂每天都喝。 山路都很明显,但第一天入住的寺庙,由于距离小路200米远,要避免出错,离开入口"溪流与小桥"交汇处时,不妨过桥沿河西边走。整段山路介于海拔4,600-5,700米之间,第一天上路,会觉得比较辛苦,尤其下午山路逐渐倾斜,令人倍感气促。 第二天的难度更大,一开始的山路倾斜度颇大,上山的路,是全段最辛苦的部分,抵达这山口的玛尼堆时,待呼吸稍为顺畅后,不妨多拍些照片,因为这里就是整段远足路程的最高点了,神山冈仁波齐峰就在西边不远处。 过了玛尼堆开始下山,到河谷后,路已变得很平坦,这时周围的河川风貌,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经过前两天的艰辛,第三天只是6公里平路,一般带导游的包车,都会在出口收费站接人,不然,要再走3公里才返回大金。 第一天(26公里约10小时):大金往西行→5公里→入口(这里的竖旗澌场竖立了一柱20米高的风唸经)→6公里→河边(河对岸山坡的寺庙可供住宿)→15公里→庙(住宿) 第二天(22公里约8小时):庙→4公里→葬场→4→山坳玛尼堆(海拔5,700米)→4公里→河边→10公里→庙(住宿) 第三天(9公里约5小时):庙→6公里→出口收费站→3公里→大金。 注:山上天气变幻莫测,气温差异颇大,上山前应先了解天气情况。 4、门票:转山是要收门票的,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1年的时候价格已由2000年的10元涨到100元,而2002年是-的马年,转山的人会比平时多出许多,门票也许会再涨不少。 5、转山时间:没有时间限制。但每年的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涅槃之日,此日的神山入口将举办玛尼旗更换仪式。藏传佛教认为此日转山功德高过平日,因此,这一天也将格外热闹。 6、其他:在大金及转山途中,人员混杂,饮食最好用自己的金属餐盒。同时,转山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应随身准备垃圾袋。 门票 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联票200元,如进塔钦或转山需买票,圣湖如进入景点区域也需买票。路过不用买。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最佳季节:5月--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冈仁波齐峰 |
神山圣湖景区 | 神山圣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神山圣湖位于冈仁波齐雪峰附近,发育了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们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萨特莱杰河和恒河的上源。印度教和藏传佛教徒都视其为“神山”。在神山以南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有一面积412平方公里、海拔4587米的高源淡水湖泊。天晴时湖水蔚蓝,雪峰倒映其中,景色奇美。藏文史料记载此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印度都笔藏传佛教徒称其为“圣湖”。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 |
班公湖 | 班公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班公湖海拔4242米,是高原上的内陆湖,大部分位于我国西藏阿里日土县,小部分在克什米尔地区境内。这的奇特之处在于: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位于我国境内的湖水水色碧绿,水质好,物产丰美,盛产味美的高原鲤科裂腹裸鱼。 班公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它东西长155公里,南北窄,最宽处有15公里,最窄处只有40米,水深57米,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湖上分布着大小岛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湖岸四周有早期文明遗迹。 位于中印边境的班公错是著名的“天鹅湖”,湖心的鸟岛汇聚了无数高原上特有的珍禽。“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从狮泉河向北130千米是日土县城,班仅湖就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千米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班公错位于高山之间的槽谷内,水深50米。湖区面积604平方千米,长150千米,宽度多在2-5千米间,最窄处只有5米。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湖的独特处在于: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碧绿;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 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军舰只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几乎无人居住。湖中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受高原环境影响,生长缓慢,但味道十分鲜美。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也可以上鸟岛看成片的鸟窝、鸟蛋,观赏海鸥和斑头雁。需要提醒的是,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特别提示 1、湖边有客栈和饭馆,码头的游船也属于这家,若天气好,也可以选择在湖边搭帐篷;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2、从班公错登船可以绕着鸟岛游览,出于对环境的保护,游人是不允许登岛游览的。 3、湖畔餐馆多以湖中特产的西藏裂腹鱼为噱头,虽然味美,但出于对物种的保护,不建议食用。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地址:阿里地区日土县东北部 类型: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游船8:00-16: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乘坐游船费用80元 适宜游玩季节:5-7月 |
扎西岗寺 | 扎西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扎西岗寺在噶尔县境内,位于扎西岗乡所在的一个小山丘上。由拉达-达仓瓦创建。17世纪改宗格鲁派,属色拉寺吉扎仓分寺,由托林寺法台掌管。“文革”时被毁,1985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措康、普那贡康、嘎居康等大小扎仓4个及茶馆等附属建筑,主供“觉沃”三尊佛像、大小噶当佛塔212座、各类唐卡1008幅等。现有-4人和管理人员2名。 |
东嘎皮央 | 东嘎皮央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千米。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
古如江寺 | 古如江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古如江寺,在阿里地区之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门土区的门色乡。寺庙依山傍水,环境幽静。 古如江寺是阿里地区境仙惟一的一座本教寺庙,坐落在象雄琼钦崩巴山麓,朗钦藏布河源3条支流在其附近相汇。 这里最著名的古象雄遗址是: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三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十八王国(即象雄十八部)的城堡之首象雄琼隆银城遗址,本教始祖辛饶弥沃就诞生于这一带,是本教的发源地。 辛饶·弥沃是本教的鼻祖,系古象雄的王子,父王名杰本妥噶尔,母后名尧希杰协玛。曾纳妃,生8子。据藏文文献记载:辛饶·弥沃在各种原始本教的基础上改变了某些仪式中杀生祭祀等劣习而始创了雍仲本教,其一生主要在象雄传道授业,门徒如云;他不仅将原始本教分为恰辛、朗辛、斯辛、楚辛4个分支的象雄传播,而且还谙熟医术并传给其子不杰布楚西;他精习工巧明,并传给噶尔玛利雪。晚年将其法位传给穆曲定珠,享年82岁。 这里还有西-史最早的修行洞——雍仲仁钦洞,是本教大师占巴南喀大师的修行洞,距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1936年本教大师琼钦-·晋美朗嘎多杰在该修行洞的基础上修建了古如江寺。 古如江寺主要建筑由卡洞拉康、祖拉康(有立柱24根)、藏康(有立柱5根)、噶丹居拉康(有立柱6根)等单元组成。 寺内主要供奉占巴南喀大师石塑像、佛母祥玛金铜像、敦巴赤祖嘉瓦和唐玛美真铜质像、琼钦仁波切泥塑像以及本教始祖善业唐卡12幅;此外,还供奉有佛塔、法器和《本教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是鼻祖辛饶弥沃的遗训及其释疏)等经典。该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国家拨款重建,现在喇嘛10人。上任住持“革龙”单增旺扎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藏医专字,也是阿里地区藏医院的奠基人之一,2007年圆寂。 古如江寺距直达布日仅10公里。直达布日有噶举派著名寺院“直达布日寺”和象征十万空行母宫的紫色岩石,颇为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