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大理州 >> 祥云县 >> 祥城镇

祥城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杨洲鹤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洲鹤,字号不详,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人。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中武举乡试,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据《明实录》记载:嘉靖二年四月,会试天下武举取30人,赐宴于中军都督府。从而知道嘉靖二年为武举会试年。  又据《云南通志》记载:杨洲鹤,云南县人,会魁,官参将。云南县志认为杨洲鹤戊午科武举。经考证杨洲鹤中壬午乡试,会魁当以癸未为是,因此县志记载有误。  另据《云南县志》记载,杨洲鹤官永滕(一作胜)参将。邑武进士。经济有为,任永滕参将得尸解之术,由官蝉蜕而去。  云南武科自嘉靖朝开始。而扬洲鹤又为云南第一个武进士、武状元,也是终明一朝云南省仅有的一个武状元。嘉靖朝四十五年共开十五科武举,而云南全境有年份可考的武进士仅有3人,从嘉靖二年始至崇祯十三年终,全云南也不过只有47名武进士。是地域歧视,还是文化差异?今人很难断言。好在嘉靖皇帝一登基就十分重视武举,亲自制定武举乡试、会试日期及考试官人数,并规定派翰林-充当考试官。  嘉靖皇帝还诏令各省应武举者,由地方巡抚于十月考试。南北两京武学则由兵部选取,考试合格者为武举人,俱送兵部参加次年四月会试。会试由翰林二员为考试官,给事中、部曹四员为同考试官。会试皆分三场进行,考试日期定在当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而且起送、考验、监视、张榜全都仿效文举,只在规模上比文举要小很多。嘉靖初年还规定了武举中式的标准和任职,即武举中式骑射四矢以上,步射二矢以上,不分等第升属职二级。应该说从嘉靖朝开始,武举才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以上内容由"香香玲珑"分享。]

白以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白以龙,力学家 1940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祥云,籍贯浙江镇海。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从事0、固体和非线性力学研究。阐明了热塑剪切变形局部化的准则、演化和结构针对冲击载荷下材料的破坏建立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提出了损伤演化诱致突变和跨尺度敏感性等概念。 代表作有AdiabaticShearLocalization(withDodd),《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与夏蒙芬,韩闻生,柯孚久合作)。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et911"分享。]

王复生 (1896~193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1919年5月,王复生积极参加领导了五四反帝-。1920年,李大钊支持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是发起人之一。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又加入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劳动组会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  1922年春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任教。他改革教学内容,向学生推介《先驱》《新青年》等革命刊物。“二七”惨案消息传到华县,他发动师生召开大会。在县城--,声讨军阀罪行。同年冬,他到赤水会见王尚德,研究成立了进步社团赤社(亦称青年励志社),促使陕东革命力量走向联合。1923年暑假,王回北大复学。1925年夏又奉派来陕,在绥德省立四师任教,参与陕北早期青年团和中共组织的创建活动,次年春返回北京。  1926年夏,国民党中央派王到云南工作。他和杨青田主持召开国民党党员大会,宣布成立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王为负责人,参与领导“倒唐”斗争,促使滇系军阀唐继尧迅速垮台。1927年初,和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一起组织成立了云南省农民协会。  大革命失败后,王被中共组织派往东北,在永吉、滨江、龙江、瑷珲(今黑河市爱辉区)等地,进行反对国民党新军阀和抗日救国斗争。1936年6月在齐齐哈尔被日军逮捕,同年8月15日惨遭杀害。  [以上内容由"暗涌"分享。]

王馨廷 (1908~1924) 革命先驱“王氏三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以上内容由"太空人"分享。]

吕克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吕克昌 (1953~)  笔名吕梁。云南祥云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1993年又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班。1969年赴陆良县插队。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曲靖卷烟厂厂办秘书,曲靖市文联、创联室主任、秘书长。现任曲靖市作协副主席,曲靖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界石》、《沉江》,散文集《与你无缘》,长篇小说《城市没有季节》,短篇小说《小九九》、《黑石头》、《搂着肩走过大街》、《乡情》,中篇小说《教办主任》、《过江龙》、《死界》、《梁子》等。  [以上内容由"fe606"分享。]

朱启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启(1942- )上将 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朱启,1942年5月出生,云南祥云人,196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入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1990年晋升少将军衔。1990年6月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1994年任第14集团军军长。   1996年晋升中将军衔。1996年1月任成都军区参谋长,1998年4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2002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2004年6月年晋升上将军衔。  [以上内容由"可可"分享。]

杨文清 (1889~195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文清,字镜涵,1889年生,云南祥云下江场邑人。早年到昆明考入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北平考入农商部农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回滇执教于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同时在省实业厅兼职。1916年任甲种农业学校校长。1930年后任云南公路总局会办。1939年云南省公路管理局局长。国民党云南省政府建设厅、民政厅厅长,云南省政府代理主席。1949年12月协助卢汉起义撰写《云南起义通电》,宣布云南起义。1950年3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交通厅厅长。1950年10月14日病逝于昆明。  [以上内容由"海帆"分享。]

祥云水目山

祥云水目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水目山,离祥云县志25公里。这里属于马街乡,海拔2070米。  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开堂之日,六诏的首领都来祝贺。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千人,尼姑八百”。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往如禅师、非相行禅师街头在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清初有名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水目山寺分为上、中、下三庵,现仅存的下庵,为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门、塔院、前院、西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边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下庵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数十亩。  庵内有唐朝种植的月季花两株、松柏4株。大雄宝殿有明朝成化年间造的铜钟、木鼓。寺内外有古碑10多块。在上庵、中庵遗址旁,各有唐朝种植的山茶一株。上庵的红茶花,高12.6米,胸径0.42米;中庵的白茶花,树高7.5米,胸径0.38米。这两株茶花的花朵,都是九蕊十八瓣,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水目寺塔建于大理国时期,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这座塔原是云南有名的“寺抱塔”,在塔的四周,原建有八角环形殿宇,把塔围住,塔尖从殿顶伸出,很是独特。现在塔殿已毁,仅留下塔基上的48个柱石墩座。水目寺塔高18.16米,四方形,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从第七级起,塔身逐次向上收缩。塔刹由铜鼓莲花托葫芦体组成。塔身第一级东面,有封闭式塔门一道,南面壁上有彩色佛教绘画23幅。塔建于穿梭朝嘉定七年,也就是大理国天开十年(1214年)。  水目山北岗有一片塔林,又称和尚坟。塔林分西北片和东北片,塔林作梯状排列,墓塔共61座,是水目寺历代僧人的入寂之地,其数量和规模为全国罕见。墓塔高3至6米,塔身为纺锤形或四方形。纺锤形的是砖塔,是大理国时所建。四方形塔有砖、石两种,为明、清时代所建。塔基分四方形和六方形两种,基座及塔盘砖上有云纹、莲花纹、人物、动物浮雕图案。塔刹有相轮、爷月、宝珠等形状。塔基外有石级通入塔内,塔内有墓室,用来放置陶制骨灰罐。罐面用朱砂写上佛语及圆寂僧人的姓名及法号。  水目山有“铁树开花、枯井取木、风洞游仙、木狗守场”等传说。铁树开花,指的是寺中的铁树曾突然开放。枯井取木,是下庵后边的这口枯井,传说在建寺时木料不够,普济庆光禅师作法,从远处借来木料,从枯井中取出。风洞游仙,是说一得道高僧,经常从一山洞中钻到山外游玩。木狗守场,是传说一高僧制作了一木狗,用来守田庄的打场,木狗能像真狗一样活动。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境内  类型:森林山寺庙文化旅游区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72-3354086  官方网站:http://www.shuimushan.com/  开放时间:  8:00-18:00  

祥云青海湖

祥云青海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祥云青海湖  在祥云县城东南,有一个自然湖泊,旧称“青龙海”。据《云南县志》记载:“在县之东南青龙海,水光如镜,秋月涵之,更觉澄湛。”这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属高原盆地湖泊。据地质考察,大约在两百万年前,这里是宽阔的渊谷。当苍山断陷形成洱海时,祥云盆地东南角的地壳随之崩裂,岩浆喷腾,堆积而成现在的“象山”山群,堵塞了盆地水路,在祥云县沙龙区的青海营、沙龙、芮家营、白石岩四乡之间形成了青海湖。青海湖历经数万年的泥沙淤积,现在的海拔为l966米,全长3公里,宽1.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深3米,蓄水量约7000万立方,可灌面积7500亩,宜养鱼,1960年经人工修整成为一小型蓄水灌溉工程,湖水经板桥峡谷汇入金沙江。青海湖”因湖水终年清澈,故而得名。  青海湖深浅均匀,是水生动、植物的“乐园”。这里特产莲藕、苇,盛产鲫鱼、鲤鱼、青鱼、白链、草鱼、大虾,是发展水生动植物的良好基地。青海湖四周山峦巍巍,湖畔竹修林茂,湖中水波粼粼草美鱼肥,为祥云县风景区之一,自古就有“青海月痕”之美称。昔人有诗曰:“日出东山上,水光色宛然;春江花月夜,风雅宜人逛。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320国道旁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水目寺塔

水目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  此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  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塔西有水目寺,现存大殿、中殿、厢房等,规模宏大。现保存明代铜钟及较多碑刻,寺右尚僧塔50余座,形成壮观的塔林。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3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  第二层东西面设佛龛,内置石刻佛像。第三层东西面设券洞,与塔心相通,其上交替至16层。塔刹宝盖为八角形,角挂风铎。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水目山寺分为上、中、下三庵,现仅存的下庵,为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门、塔院、前院、西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边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下庵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数十亩。  水目寺塔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9米,塔身下砌台基两层,下层台基为方形,边长15.2米,高1.15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第二层台基呈八角形,边长2.2米,高1.2米,上为砖砌双重莲花基座。塔身第一级较高,东西方封闭式塔门。第二层以上逐级递减,叠涩式塔檐,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铜质葫芦顶形。塔身第一级南壁绘有佛教题材壁画23幅,画幅高2.38米,宽2.63米,画面虽已剥蚀不清,但尚可隐约分辨是23组佛教题材造像组成。  在塔的方形台基上分别排列有48个石柱础,柱础的排列为四周檐柱20棵,内侧金柱20棵,而塔身四角各有角柱2棵,计8棵。说明在塔的底部曾经建过双重廊庑,也就是俗称的“寺抱塔”。即在塔的四周,原建有八角环形殿宇,把塔围住,塔尖从殿顶伸出,很是独特。现塔殿已毁,仅留下塔基上的48个石柱础。  水目山北岗有一片罕见的墓塔林,占地17500平方米,有墓塔72座,为云南目前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塔林,在全国塔林中也名列前茅。水目山塔林为研究滇西地区的佛教禅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塔林始建于宋嘉定四年(1211年),规模大小不等,造型风格各异。塔身为纺锤型,塔顶呈宝珠型,整座墓塔呈宝塔型,基座为六方形或四方形须弥座,上有卷云纹、莲花纹及人与兽的图案雕刻。基座底下均设有墓室,四壁有台架龛洞用以置放历代僧尼的骨灰罐,其中最大的墓室可置放200多个。所有墓塔从上到下全用沙石砌成,并沿山岗成梯级排列,错落有致,掩映在莽莽苍苍的松林中。远远看去,塔林和松林交相辉映,影影绰绰,另有一番景象。  2006年水目寺塔作为唐至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  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四个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之一。  王复生 (1896~1936)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1919年5月,王复生积极参加领导了五四反帝-。……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复生 (1896~1936)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1919年5月,王复生积极参加领导了五四反帝-。……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天峰山

  天峰山  天峰山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在祥云城以东普淜乡境内,毗连楚雄州南华县、姚安县以及大理州的弥渡县,是四县彝族的聚居区。主峰海拔2570米,地势险峻,在群峦中一峰突耸,成“金字塔”结构,群山成拱献之势。  峰顶有以老君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胜地。自明朝以来,山中陆续建造得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士主庙、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功德坊、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经历代整修与维护,大多保存完好,工艺颇多不凡,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正堂供祀太上老君;下层为长方形的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右有石雕功德坊,功德坊全部为石结构,由石柱、石墙、石梁、石拱门组成,高9米,坊中碑数块,记载老君殿的由来和历史,对研究道教在祥云的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它的三天门也全用石块雕刻而成。  电话:0872-3382030  地址:大理州祥云县城内

天华山

  天华山  天华山又名南华山,史称“南华胜迹”,位于马街乡棕棚村。史料记载:天华山在城南五十里,双峰对峙,悬崖峻峭,有石龙倒挂,悬崖滴玉,三庵古洞,东西石楼诸胜,明御吏李素隐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议春秋心诀》。  天华山道观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龙倒挂,宛如神龙从天而降,崖壁上镌刻有“云洱无双地,匡州第一山”十个大字。天华山风景区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观音洞、灶君洞、玉皇阁、罗汉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阁、王母阁)、悬崖滴玉、东西石楼8大胜景和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四大奇观组成。  天华山最具特色景观为“石龙倒挂”,在上庵后绝壁上有两条钟乳石,一大一小形似两条石龙倒挂。每天正月初九庙会时举行隆重的石龙挂彩仪式,挂彩之人徒手附岩攀壁,将红彩挂于龙头,惊险叫绝,扣人心弦。是祥云主要风景名胜之一。

梨园村

  梨园村位于茈碧湖九气台温泉休疗区茈碧湖景区北,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面环山,环境幽静,整个村庄掩映在8000多棵百年古梨树林中,在4月份梨花开时、一片雪白,银装素裹,行走在林荫道上,阵阵的花香。你也许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园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花期过时,村里景色由白变绿,成片绿油油的,到了秋季,又由绿变黄,金黄色的梨挂在树上,让人垂涎欲滴。游人可以悠然自得的独坐在当地白族民居的小客栈里喝茶,或是行走在村间小道,均是十分惬意的事。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旁  类型: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游玩时间: 建议3-5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洱海卫城)  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历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风格。由于明朝军屯制度影响,洱海卫城的整个城池无不留下了军事防御的烙印。  城的正中有钟鼓楼,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墙厚约六丈,高约四丈,四街尽头有城门洞和高大的城搂。城外有护城河,设计科学、严谨,柳树成荫。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没澜沧兵备道于县城,统辖滇中、滇西九卫所,既是当时的军事指中心,也是云南三大汉文化古城之一。  地址:大理州祥云县

清华洞

  介绍:  清华洞位于祥云县城南3千米的清华山,昆畹公路的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大溶洞,洞宽80余米,高30余米,深数百米,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中右侧顶穹正中,有一道亮光通向山顶,被称为“碟大天”石孔。  有关石孔,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当年孙悟空赶鲤鱼精进清华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顶戳了一个窟窿,透出一道光柱,这便是“碟大天”的由来。    云南大理

禾甸万寿寺

禾甸万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禾甸万寿寺  在祥云县禾甸乡新泽村西北万寿山上,山因寺得名。寺由南诏酋长杨实隆之后杨惠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后历有修建。大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檐廊装修古朴典雅,为清康熙年间的遗存,两厢是传统民居木构建筑。万寿寺地处丛林之中,院中花木茂盛,每逢正月初一万寿寺香会,远近香客盈门。1983年公布为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九鼎山

  九鼎山  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位于祥云县城北10公里的象鼻乡、祥城镇交界处。九鼎寺宇初创于明洪武年间,经正德、嘉靖两度维修,清、民国两代又进行扩建,现寺宇包括土主庙、妙胜阁、华严阁、三教阁、弥陀阁、碧霞庵、古佛洞、毗卢阁、玉峰阁、千花台等殿阁。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并峙,也称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别为禁足、狮吼、揽霞、招鹤、峨眉、侍仙、中秀、递云、经台。洞有碧霞洞、观音洞、朝阳洞、弥陀洞、隐貌洞、羊毛洞等。九鼎寺前有九鼎山双塔,塔寺相映构成奇观妙景。登九鼎山顶,祥云坝子一览无余。每年农历2月初8为九鼎山“太子会”游客众多,历代游人不绝,是祥云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祥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祥城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