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雅安 >> 荥经县 >> 民建彝族乡

民建彝族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龙苍沟叠翠溪景区

龙苍沟叠翠溪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苍沟在荥经县东南30公里处,总面积7573.8公顷。山势柔和舒缓,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圆润舒展的曲线。公园内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水系,形成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景观,尤以天生桥瀑布最为有名。冬季鸳鸯瀑布银幔玉帘,如童话世界。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完整,植物景观丰富。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人工林、珙桐林、杜鹃林、孤立林和枯木景观。共有木本植物77科216属450种,可利用真菌资源14种,特别是长羊肚菌、四川灵芝、天麻、木耳等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茂密的森林中有脊椎动物7目18科40余种,常见的有獐、林麝、野猪、小熊猫、岩羊、草兔、红腹角雉、锦鸡等,并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保护动物出现。云行雾绕和雪景是主要的天象景观。冬季的冰瀑、冰潭、雪树冰花也自成一景。公园四周峰峦千叠,远眺瓦屋横亘,可观荥经全貌。太湖寺、严道古城遗址、开善寺、红军遗迹等人文景观与森林公园交相晖映。   

荥经云峰寺

荥经云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荥经城东南4公里处,占地80余亩。相传,女娲从太湖取石补天,不慎坠落一颗于寺内,人称“太湖飞来石”,故又称“太湖寺”。  雅安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寺内千年的桢楠、银杏、古杉参天,荫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是浏览观光度假胜地。  云峰寺 云峰寺  具有古刹大气的云峰寺,一九五四年列为西康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沧海桑田,云峰寺经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缮,九重十八殿终已重辉。晨钟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缭绕,香火薪传。每逢会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织。  3历史编辑云峰寺始建于唐,兴盛了600多年,到元朝初年,由于四川居民坚决抵抗元军入侵,元始祖忽必烈对川人切齿痛恨,入川后大加焚烧杀戮,造成云峰寺被焚,僧俗-。到了明朝,战乱渐息,云峰寺内为数不多的贫僧八方化缘,开始修复寺庙。寺庙扩建工程有过两次热潮,一次是明朝中叶,另一次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第二次修复扩建共持续了一百一十多年,扩建规模特别宏大,声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云峰寺有名的“摇亭碑动”记载了此次修复扩建情况。纵观云峰寺上千年的历史,正可谓“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云峰寺尽管经过十年-的破坏,但在荥 荥经县云峰寺  荥经县云峰寺(9张)经人心中仍有着无法抹灭的情结。1990年,云峰寺(当时称太湖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不断修复完善。2001年,内江圣水寺方丈,全国著名高僧释清德大和尚出任云峰寺住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重建云峰寺,经过三年时间,相继募集资金600余万,重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殿、西方三圣殿、念佛堂、禅堂、戒堂、佛塔等一系列工程。到2004年,云峰寺已成为全雅安市规模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基本恢复了历史上的九重十八殿的规模,形成完善的佛教禅宗丛林,明符其实的“西蜀名刹”。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云峰寺的发展除了在极少的时间内受兵祸中断衰退,大多数时间都香火旺盛,它的生存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可以说一部云峰寺的历史就折射了荥经数千年的历史。至今,云峰寺在整个川西佛教界和荥经的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整个荥经历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云峰寺正月初九和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已成为荥经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上诸多名士、文人墨客也在此留有足迹,名士黄云鹄、画家张大千、红军将领罗炳辉、-、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均曾至此。特别是全国著名高僧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后,使云峰寺在全省佛教界也名声大振。2002年云峰寺成功举办了佛教盛大的水陆法会,2004年又隆重举行了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盛大庆典,且是雅安市近百年来佛教界首任方丈,这进一步提升云峰寺在佛教界的影响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在清德大和尚的主持下,云峰寺将达到千百年来之大成。  4现状编辑云峰寺是一个以宗教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地,距荥经县城4公里,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该景区由宗教文化区、农业生态区、自然生态观光区、三部分构成。  宗教文化区为占地百余亩千年古刹云峰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占地百多亩偌大的寺院,全部掩映在森森的古楠、银杏树中,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氛围。原山门对联的上联"十余里入山不深每登堂参拜顿觉红尘隔断",传递了人们到此的心理感受。云峰寺原名"太湖石云峰寺"。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北靠马耳山(古称云峰山),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岗,旁临九龙溪泉,面对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庙正好坐落在这恰似座椅的风水宝 地上。古刹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天王、弥勒、金刚、毗卢、大雄、观音六大主殿,加上文殊、普贤、地藏、龙神、牛王、猪仙、玉清、上清等十几座小殿,俗称"九重十八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磅礴轩昂,气势恢宏。据传清乾隆皇帝赐匾特许该寺和尚开斋不吃素,为古刹平添神秘色彩。随着岁月变迁,至今遗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大殿按中轴南北纵列,逐殿高升。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极富盛唐遗韵。木刻浮雕,精雕细琢。儒佛道合一的建筑特色,另有一番品味。三重大殿均有佛像,形象栩栩如生,历来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络绎不绝。2001年聘请全国知名高僧清德大和尚,按宗教政策在寺内主持佛事活动,并大兴土木,力求重现昔日殿堂之辉煌。同年7月,为尊重历史,保护古文化,太湖寺管委会及主持提出将太湖寺恢复为云峰寺。云峰寺又是辟支佛道场的中心。从县城开善寺至云峰寺,再延伸至瓦山,沿途狮子坪、雷动坪、光相寺等数十座庙宇就是辟支道场。辟支文化的源远流长,为古刹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举行庙会,各地香客云集云峰寺,一派繁荣景象。  2011年12月,云峰寺住持上智下灯法师大善法缘,经许元居士的帮助从缅甸仰光恭迎佛陀脑舍利、血舍利、阿难尊者舍利、罗睺罗尊者舍利,龙军尊者舍利,优波离尊者舍利、十力迦叶比丘舍利、阿耨楼驮尊者舍利、尸婆罗尊者舍利、乔陈如比丘舍利、马胜比丘舍利、阿那律尊者舍利、摩诃男比丘舍利、小贤比丘舍利、目犍连尊者舍利、舍利弗尊者舍利、五百罗汉等诸圣者舍利,永久供俸于雅安云峰禅院。  5旅游景观编辑寺前左侧有形态玲珑奇特的石头,高丈余,拔地而起。相传女娲从太湖边炼石补天,不慎失落一石于云峰寺中,因此把这块石头叫做"太湖飞来石"。寺庙也因此而命名为"太湖石云峰寺",简称太湖寺,后更名云峰寺。此奇石天生剔透玲珑,远观近赏,各有异趣,真是奇景天成。更奇的是四周竟寻不见类似质地之石,难怪有人推测它是天外陨石。对它的来历,原弥勒殿楹联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既然弥勒佛也道不出原由,这千古之谜还是让人去遐想吧。  古刹气势恢弘,环境清幽。登临此处,顿觉绝尘寡欲,似乎化入了浩渺无际、幻化万端的大自然。有"三奇、三绝"。三奇为:古楠、神水、太湖石;三绝为: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寺庙及其周围生长着桢楠、银杏等名贵林木。这些珍稀古树以桢楠为主,树干粗壮,高耸入云。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是西南地区罕见的珍稀古桢楠植物群落,为古刹增添了不少亮色。  农业生态观光区是指寺庙至马耳山之间的区域,这里成片种植了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每到春季,满山果树花开,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把这带秀美的山野装扮得格外动人。而当果实缀满枝头的时节,你又可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自然生态观光区是指马耳山区域,海拔2628米。马耳山因山峰象一对竖立的马耳而得名。马耳山有深槽,称马耳槽。槽中有洞,叫朝霞洞,内有钟乳石,支路甚多,其洞幽深奇险。民间传说洞中曾居住一位仙女。山上林木葱茏,有成群的野猴栖息林间,为山林旷野增添了不少灵气。"马耳朝霞"是该景区著名的景观。晨曦初露,远眺马耳双峰,旭日喷薄,红霞万朵,金光迸放,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荥经县博物馆

荥经县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荥经县博物馆(ying jing xian bo wu guan)  YINGJINGXIAN COUNTY MUSEUM  中国历史类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1984年正式成立,初名“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青华街道颛顼文化广场。2010年3月,由“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更名为“荥经县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1F0A5877_dh.jpg  2016年新馆建成,现荥经县博物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库房450平方米,展厅3630平方米。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青华街。建筑面积4540平方米,建筑布局开敞自由,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展开,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秦汉建筑符号和风格为载体,凸显荥经悠久的历史文化。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藏品种类丰富,馆藏文物5200余件/套,包括石器、青铜器、陶瓷器、竹木漆器、玺印等门类,其中以巴蜀印章最具特色。“巴蜀印章”有别于传统印章,其特点是没有文字,只有图文、符号,都是铜铸,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个别为“山”形或月牙形。其图形至今也不知其意,无法解读,只好称之为“巴蜀图语”。  荥经县博物馆常设展览以专题陈列形式展出,各展区的时代风格、氛围与现代展陈理念和手段结合,各展厅过度自然,不仅具艺术性、历史性还具有文化性和统一性。现长期开放以下展览:金石重器·严道拾遗:主要展览新石器时代石器、严道古城遗址、战国陶器、青铜器及巴蜀印章、严道封泥;秦汉古韵·千秋万岁:主要展览木槨墓、崖墓、土坑船棺墓、砖室墓、“王邦”漆器、汉铜陶器、邓通钱等;丝路茶马·古道传奇:通过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展览,可近距离参观“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为观众学习研究提供便利;非遗文化:以荥经砂器为主,两千多年来,沧海桑田流转,但荥经砂器的烧制技艺却经世代坚守原汁原味地存留了下来。这种技艺,以厚重的历史做基础,以手手相传的继承做媒介,以简约古朴的理念做文化,镌刻进每个人的灵魂。荥经民间竹号、周记棒棒鸡制作技艺、荥经挞挞面、荥经椒盐饼子、荥经豌豆凉粉等,通过展板、场景还原、多媒体等元素,让观众全方位的了解荥经。  荥经县博物馆是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坚持贯彻“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不断改进创新,树立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密切观众与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出新的展览形式。

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于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现仅存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为14.55米,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完好。檐下施七踩斗栱,阑额饰深浮雕,精巧细腻,线条流畅。开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建筑特征,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保护范围:现建筑围墙内占地范围,即北40米临街,东3米、南3米两面与县电力公司(开善寺电站)为邻,西60米至民房。面积1,778.8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延伸至若水广场,向西延伸至姜家大院,向南延伸至小坪山,向北延伸至人民路。  

牛背山

  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站在山上,四周雪山连绵,云海奔涌,东看峨眉,西仰贡嘎,北望二郎山,川内的名山如盆景尽收眼底。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泸定县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站在牛背山顶环顾四周,看脚下云海、云瀑,时而如丝般柔滑,时而如潮水般汹涌,其壮观的云瀑更是无以能比,民间已有“牛背归来不看云”的赞叹;看四周群山环绕层次分明,有雪山、佛光、彩虹、霞光相伴。在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而美丽的景色,有金色的群峰,有云海的飘渺;有炫丽的霞光,有连绵的群山,有满山的杜鹃,让人感到自己已经步入了仙境。

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

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地处四川省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地貌区划中属峨嵋中山区,地貌位置属龙门山地褶皱带的南端,大相邻的东段余脉的北侧。四周高山环绕,境内坡岭纵横。地质构造以三迭纪以前较古老的岩层为主,如峨嵋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砂岩等。园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森林土。园内主要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三大水系,山溪、小河长流不断,出境后汇入黄沙河与黑石河,最后汇入经河。  公园森林环境优美,植物种类繁多,风景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植被区划上属盆地西部中山植树被地区,大相岭东北部植被小区。其垂直带谱完整、层次分明,共有木本植物77科216属450种。还有野生动物98种,其中鸟纲9目15科45种;哺乳纲6目21科32种;爬行纲2目6科13种;两栖纲2目5科8种。森林分布错落有致,凝彩滴翠,姿态万千,或高大挺拔,或虬枝盘悬,或娇艳妩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旷神怡。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适应游人观赏。阳春,万木复苏,争吐新,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苍茫欲滴,蝶鸟鸣,凉爽宜人;金秋,红叶火,色彩斑烂,秋高气爽,景色旖旎;严冬,银装素裹,玉树冰花。  公园自然山水柔美秀丽,四周高山环绕,境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给人柔和舒缓之美。但小地形复杂多变,众多小山丘构成迷宫地貌,境内溪流纵横,溪依山流,山依溪转,夹岸山崖因溪水而染秀色,溪流碧水因山石蜿蜒而变化多姿,峰、岭、堡、谷、川、洞与溪流、跌水、瀑布共同构成一幅秀的自然山水画。    杜鹃山原始森林公园

茶马古道-清代公兴茶号旧址

茶马古道-清代公兴茶号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兴茶号旧址位于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187号。海拨高程765.7m,经度102°50"28.3",纬度29°47"39.8"。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占地面积2026平方米。传统四合院围合,三进院落,一、二进院修建于明代晚期,三进院及别院修建于清代早期。荥经姜家制茶历史悠久,姜家在明朝中期从乐山洪雅迁居荥经后,以“华兴号”“公兴号”(后改为“裕兴号”,意为“裕国兴家”)招牌与康藏做茶马生意,创立了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兴茶号也成了“裕兴号”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四合院中的天井就是晒茶的晒坝,天井四周房屋依次是踏茶、沤堆、炕茶、拣茶、冲泡、编包(包装)的地方。成品堆放有专门仓库。生产的茶在西藏及广大藏族地区,一直享有很高的信誉。  姜家大院三进院落,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轴线两边,分别为左右对称的三进院落。整体建筑前半部分为明代晚期,后半部分为清代早期建筑,建筑整体呈长方形。门窗雕刻戏剧人物和故事,包括花草,动物等图案,并且在图案上覆盖金箔,雕刻工艺精致细腻,造型准确生动。  历史价值  荥经茶马古道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兼有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丰富内涵。它是一商贸之路,经济命脉,无论是以茶易马、以物易物,内地与藏区由此相交通;它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之路,古道上从荥经运送的不仅是茶叶布匹日用品,还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藏地运出的也不仅是药材畜产等土特产品,也输出了和睦相处的愿望。  艺术价值  清代公兴茶号旧址建于清,保存完好。其建筑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门、窗、屋脊、柱墩、抬墩和耍墩方面,雕工精细、内涵丰富,从各个镂雕与浮雕反映了当年房屋主人的追求与理想,反映了荥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思想,也反映了我国忠孝礼仪、福、禄、寿、禧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该民居为研究明代木结构穿斗式建筑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至民居,向南外延至小平山,向西外延至刘家大院,向北外延至民主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至学校,向南至堰渠,向西至刘家大院外100米,向北至民主路外100米。  

何君尊楗阁刻石

何君尊楗阁刻石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何君尊楗阁刻石》位于荥经县城西十四公里(108国道2440公里)的烈士乡冯家村钻山洞荥河南岸陡峭崖壁上。刻石镌于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呈伞状向前伸出约2米,形如屋顶,有效地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刻文:“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字迹清晰完整,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约13厘米。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何君尊楗阁刻石》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记录,全文记载与刻石完全相同。洪氏记:“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洪氏《碑氏》:“其文7行,字数不等,或六字或九字。宋代晏袤评《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奇劲,古意有余,与《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今《何君碑》不传。”《字源》证此碑在雅州。《墨宝》记:“此碑出于绍兴辛未年(公元1151年)在荥经县,以适邛笮之路也。”清代冯晏海《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该碑盛赞有余。据民国十七年版《荥经县志》载:“荥经举人汪元藻《重修何君阁道碑跋》:原刻石失传久矣,原碑在明季为巡按吴某取去。他本人请在成都知名书法家沈鹤子据《金石索》临摹刻碑立于原荥经中学内。近代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据沈氏临本双钩图录,后之编录碑刻者已误传为汉隶真迹。《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佐证了宋代史书的记载,纠正了后期碑刻志书的误记。  《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为“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同时也为“牦牛道”荥经段路线找到了实物证据,推翻了以往史学界的不实记载。

石佛寺摩崖造像

石佛寺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摩崖造像坐南向北,面积约120平方米。造像位于寺庙内两座高4.4米、宽10米的天然岩石上,雕刻面积约44平方米。造像共67龛,243尊。雕刻内容为佛家和道家的代表尊神。佛家主要为:佛福、菩萨、菩萨众弟子、比丘、金刚力士。道家主要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1号龛为敞口平顶龛,龛刻内容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龛高2.64,宽1.73,深0.8米。该造像始于唐至明清各代均有补凿,主龛凿于唐贞元六十一年(公元795年),为典型的唐代造像,为研究唐代雕刻工艺和技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历史价值  石佛寺摩崖造像最早刻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宋代、明代、清代的增凿,形成现在的规模,并且保存较为完好,佛像及题记文字记录了韦皋抗击吐蕃等重要的历史事情为我们研究荥经“茶马古道”、严道古城历史和西南民族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石佛寺摩崖造像雕刻于唐、宋、明、清共四个朝代,虽然规模不大但造型精美、雕刻精湛、形象深动、比例适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佛寺管理用房为迁建清代建筑,主体结构稳定,建筑比例适当,施工技术较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石佛寺摩崖造像主龛雕刻于唐代,后经宋代、明代、清代的増刻,石刻内容丰富,佛像和题记蕴含着荥经地区重要历史和石刻工艺水准,为我们研究“辟支佛”和小乘佛教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唐代以后四个朝代石刻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石佛寺管理用房原为清代民居建筑,建筑风格朴实,迁建时主体结构未作大的变动,为我们研究荥经清代民间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石佛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经历了几次增凿,时间跨度达几百年,宛如石刻工艺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荥经的历史文化和佛教历史,成为构成荥经历史文化古城的基石之一,同时石佛寺也是周边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茶马古道-新添站

茶马古道-新添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新添站位于雅安市荥经县新添乡新添村,新添段茶马古道由驿站和驿道两部分组成,驿站位于场街中部,古道东西走向,现残存古道长约300米。新添场原有多处驿站,现存较好驿站有两处,分别为兴盛店和中和店。  新添站兴盛店驿站坐东向西,建筑占地面积约为720平方米,临街面(西立面)面阔约10.20米,整个驿站通长约为48.50米,东立面面阔约为21.40米。驿站为川西风格穿逗悬山木结构建筑,驿站为二进院落布局,共三个天井(分别为一进天井、二井天井、栓马房天井)。中和店为两进四合院布局,穿斗式排架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67平方米。  历史价值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古代驿站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也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新添站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兴衰,新添站建筑本体蕴含着雅安地区穿逗悬山木结构民居的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历史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新添站整体布局科学严谨,造型美观大方,左右厢房基本对称,现存木质格窗比例匀称,其现存竹编夹泥墙表面印刻雕花尤为精美,二进天井木制镂空吊瓜雕刻做工精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新添站房屋主体保存较好,为我们研究雅安地区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形制、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茶马古道-重修大相岭桥路碑

茶马古道-重修大相岭桥路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荥经县)  是清朝时四川总督巴岳特锡良撰书的隶书巨碑。  保护范围:碑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望渔古镇

  望渔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35公里周公河的上游,分老街和新街,老街建于明末清初,因茶马古道在此设驿站而形成场镇,主要建筑坐落在突兀于山腰的一块巨石之上,因巨石如一只守望着周公河游鱼的猫而得名。老街为一条狭长的一字形长街,全长120米,一条青石板路纵贯全街面,街道两侧全部为木结构青瓦房和吊脚楼,因地形限制,整体形态呈狭长形,建筑由长街串连而成,老街以前有钱庄、客栈、衙门、当铺等,现在都成了民居,老街背后有一所中心小学,不过,为适应旅游,老街也有一家很小的旅社,在那里可凭栏眺望美丽的周公河,河里栖息着名贵的雅鱼。望鱼镇地处深山,规模较小,像其它古镇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生活悠闲,与世无争,显得宁静而安祥,没有了当年茶马古道驿站的热闹更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器。这淳朴的民风和古朴的老街成为了望鱼古镇的一大亮点。   

严道城址

严道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道城址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荥河南岸台地上,进出大相岭道口。古城为秦汉时严道县治,城呈正方形,占地约17万平方米,西北面布子城,城墙遗迹尚存,墙高约3米,泥土木板夯筑。城东南、西南有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春秋至汉代古墓群,1974年以来已发掘约30座,出土大量文物,以秦汉墓中的漆器最为珍贵,木胎,多彩绘,器上有朱书“王邦”、烙印“成亭”“番阳馆”字样。  2006年,严道城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严道城址   保护范围:西至陡坎,其余各方以城墙为基线外延100米。面积约27.97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西外延50米至荥河,向东、南、北外延100米。  2.何君尊楗刻阁刻石  保护范围:北至荥河,西外延400米至烈士乡加水站,东外延600米至民建乡顺河村,南外延10米至108国道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雅安杜鹃山

  雅安杜鹃山简介 荥经县杜鹃山原始森林公园(泡草湾)距县城30公里,拥有原始森林9628公顷,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3℃,是我省保护最好、典型物种最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珙桐花开鸽飞舞,春来杜鹃映山红,熊猫戏竹金鸡鸣,休闲度假好去处”。景区以原始森林为特色,整个景区均被高大的怪树奇枝覆盖,有大小沟壑河流近百条,形成数百个天然池潭、瀑布,这里四季分明各相争艳,春天满山遍野红、黄、紫、白的杜鹃花,在树叶抽梢的映衬下,显示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夏天,各种树木生长旺盛,只见一片碧绿的-遮荫蔽日,凉爽致及,秋天,万绿丛中又出现片片红枫,似-灯塔使人向往,冬天,白雪为森林披上一层白纱,玉树银花,使人进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    四川雅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民建彝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民建彝族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