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三门峡 >> 陕州区

陕州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南部窑店林场境内,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距离市区28公里,车程40分钟属国家3A级旅游区(点)。景区总面积为3800公顷,最高峰海拔1884以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500多种,动物20余种,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梦回甘山老袁】  自然风景具有奇、秀、艳、幽、静特色,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风景十分秀丽。主要景点有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正在开发的项目有:甘山别墅山庄、甘山会议中心、甘山民族民俗游乐场、甘山植物园、甘山养鹿场、射击场、人工湖、甘山滑雪场。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是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巍巍甘山(又名干山、常蒸山)矗立于崤山南麓、南瞰伏牛。西临秦岭,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区面积12万亩,植物近三千种,珍禽异兽百余种,漫山遍野奇山异峰,奇树异草,林木茂密,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潺潺,风景旖丽,秀色可人。  甘山历经沧桑,人文文化丰富,庙宇遍布,典故传说优美动人。神秘莫测的崔氏洞,古树参天的望乡台,高耸入云的铁瓦庙,万刃如削的舍身崖,传之神奇的拉钟槽,挺拔突兀的马武寨,五彩缤纷的蝴蝶谷,景色秀丽的锦鸡岭等等,真是:洞、碑、庙、殿华宝地,峰、崖、寨、岭神仙境。“四面有山皆花香,一年无时不鸟鸣。”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多达1500多种的植物种类中,最年长的要数“千年槲树”,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500年树龄的河南巨杨,获河南小叶杨树之冠称号,最有趣的是掏空的树洞内可容4人打牌,既遮阳又挡风。园内的金钱豹、羚羊、梅花鹿等110多种野生动物,不仅为美丽的甘山维持了生态平衡,而且也增添了勃勃生机。  甘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誉为“森林沐浴,天然氧吧”。春夏时节的甘山满眼望去都是绿,尤其是在盛夏季节,它的温度比市区温度低70C左右。这对久居繁杂热闹的城市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40分钟的车程即可避暑纳凉。  甘山最美的季节要数金秋,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甘山满山满坡都是红叶,可谓层林尽染,如晚霞、如彩虹、似流丹,似多彩画卷。隆冬季节的甘山银装素裹,更是妖娆。  游甘山最佳的去处,是多达156种的蝶类繁衍生息的安乐家园——蝴蝶谷。如果雨水充沛,每年的6至8月,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谷内翩翩起舞,每日里都演驿动人的“蝶恋花”。  2004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建了民族村,每天展演展示来自云南的傣族、爱尼族、瑶族、佤族,缅甸的长颈族、黑齿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孔雀舞、标牛舞等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甘山84座峰,峰峦叠嶂。主峰甘露峰和玉翠峰、罗汉峰、聚仙峰、光武峰等峰耸姿雄威,气势磅礴。站立峰顶,举目眺望,万千景色尽收眼底,三门峡市、九曲黄河依稀可见,令人心旷神怡。  甘山四季景色十分诱人。春天万木吐绿,百花竞放,蜂飞蝶舞,莺啼鸟啭;夏天茫茫-,白云蓝天,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秋天万紫千红,层林尽染,丹枫流霞,云海苍山;冬季林披银甲,悬崖冰挂,银装素裹,分外妖饶。  甘山滑雪场位于素有“天鹅之城”美誉的三门峡市甘山森林公园水上休闲度假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三门峡市区仅半小时车程。滑雪场依山傍水、林木环绕,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我省唯一一家森林滑雪场。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滑雪、嬉雪带来的快感,还可以乘坐观光游览车,尽赏风景区内的美丽自然风光,观赏天鹅的美丽舞姿,体验北国风光、踏雪寻梅的乐趣。  甘山滑雪场于2005年7月开始筹建,是一家集滑雪、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四季旅游运动休闲场所。滑雪场内高空观光缆车,滑雪拖牵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安全可靠。目前整个滑雪场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用面积达15万平方米。滑雪场内拥有初级滑雪道2万平方米、中级滑雪道4万平方米、高级滑雪道3万平方米,场内还建有6000平方米的滑雪练习区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同时,滑雪场内开展有雪地飞碟、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狗拉雪橇及夏季滑草、滑水、新西兰悠波球等多种娱乐项目。  滑雪场内还设有餐厅、宾馆等休息场所,为游客朋友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整个甘山滑雪场内所有配套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配置,不仅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高山运动休闲场所,更是豫、陕、晋黄金三角地带的休闲场所后起之秀!  现已升级为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地址: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  类型:植物园森林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98-2826144;0398-3512406  官方网站:http://www.ganshanly.com/  开放时间:  8:00-17:00,11月-次年4月不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虢国贵旅墓葬群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展、梁姬墓出土文物展、虢国车马坑展几个专题展馆组成。  虢国贵族墓葬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在-物部门钻探的14万平方米内,共有各种贵族墓葬142座。 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车马坑12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50余座。在已发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国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车马坑2座。 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17000多件。其0土的大型青铜礼器200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虢国贵族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虢国贵族墓地出土文物在1990年、1994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 1956年发现至今,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被评为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2年8月虢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8月又荣获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  虢国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东西周相交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虢宝撷英一一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发生地。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造型,梦幻般的陈列设计,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神秘的上古国君陵墓,全新的服务理念,高雅的参观氛围,成为观光休闲、品尝历史文化大餐的极佳胜地。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庙上村地坑窑院

庙上村地坑窑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上村地坑窑院    河南陕县地方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中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陕县地坑院,目前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河南陕县境内仍有一百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今天的地坑院更多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历史痕迹,保留在当地的其他许多民俗民风之间,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许多国内外游人更是对黄河岸边这一奇异的民间建筑文化风俗叹为观止。   地坑院与原始先民的穴居传统渊源极深。地坑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一度是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特别在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尤为集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穴居”地坑院的人已日见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但在三门峡境内,地坑院仍散落在黄土丘陵地区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3道塬(黄土地区呈台状的特殊地貌)上,还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地下村落,仍然存留着几十户以地坑院生活的人家。   地坑院,顾名思义,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门洞正对的窑洞是长辈居住的正窑即主窑,左右为侧窑,按功用分为厨窑、牲口窑、茅厕窑、门洞窑等,依主窑所处东西南北位置朝向不同,地坑宅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四种。   窑洞里大都用土坯垒成火炕,冬天烧火做饭取暖用。家家户户的地坑院里都栽有桐树、梨树,很多院里还种有花,春夏秋季都有鲜花盛开,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院子里还有一个6米左右的渗井,主要用来积蓄雨水。 有一些地坑院的四周砌有30至40厘米高的拦马墙(又名女儿墙),一方面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入院里,一方面考虑儿童和夜里出行人的安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农忙时,窑顶还是他们打晒粮食的场地,厨窑的顶部开有直径约15厘米的小孔,直接将晒好的粮食灌入窑内,很节省劳力。   地坑院被国内外游人称为“建筑奇迹”,是中国北方的 “地下四合院”。 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窑洞。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原来居住在地坑院中的人们陆续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盖房起楼。90年代中期,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许多村子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开始填埋地坑院,地坑院的数量在迅速减少。

兀氏旧宅

兀氏旧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   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先立木质框架,后进行墙体修建,框架与墙体相互独立,亦即“墙倒屋不塌”的建筑风格。原来的门厅共有相通的5间约150平方米,现在被他们用土墙分割,堆放家什杂物。站在一堆杂物中抬头看去,只见屋顶的椽、檩、梁等呈深红色,看上去稳重润泽。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横梁上的那些木雕彩绘,雕工的繁冗细腻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莲花造型的彩绘,或粉或绿或黄或白,至今看上去依然艳丽夺目。   门厅与正房南北相对,正房原为5间,现存3间,如今已废弃。正房前面是东西对称的厢房各4间,这就是西院的内院,外院与内院由一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隔开,为二门楼。二门楼也算是兀家大院建筑艺术的精彩之笔,上面的木雕作品极尽繁复精雅之能事,只是经多年风化,现已有些摇摇欲坠。西院的正房、厢房、耳房全部是两层0式房屋,房内铺设的楼板至今仍能承载重物,屋前都有廊檐,屋的高度依次降低,屋顶及过廊的拐角处镶嵌有不同的木质彩色图案纹饰。

空厢寺

空厢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空厢寺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厢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厢寺"。  遗憾的是空厢寺在清末民初连遭战火洗劫,毁坏严重。现存的主要遗迹有:达摩灵塔一座,石碑十块。其中最有意义的石碑有两块,一是南朝达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所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二是达摩造像碑,此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所立,碑的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碑右上侧刻了四句偈语:"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确概括了达摩大师的生平。  空厢寺在近现代虽没有白马寺那么驰名,也没有少林寺那样辉煌,但作为达摩初祖的葬地,它在我国佛教界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不断有印度、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僧人前来朝拜,进香拜佛的群众也与日俱增,香火不绝。  

天井窖院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天井式窑洞俗称“地坑院”,是在平地挖一个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距井口3至4米,打有红薯窖,可储藏红薯,因井水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红薯保存得非常新鲜而持久。院中间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50公分左右,供存渗雨水之用。  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过去,村民对修建窑院十分重视,建前必请阴阳先生察看,根据宅基地的地势、面积,按易经八卦决定修建那种形式的院落。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摄氏度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天井窑洞的建造原因:  因邻近黄河,每到冬天这里又常常北风凛冽,寒冷无比。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寻到了一种更好的居住途径,就是在平地上往下挖一四方块的井,然后在下面的井壁四侧各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掏挖窑洞,形成居住院落。这样,上面再大的风也刮不到下面来,这个天井窑院便成了人们温馨安逸的家了。  地址: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空相寺

空相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厢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  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厢寺”。  遗憾的是空厢寺在清末民初连遭战火洗劫,毁坏严重。现存的主要遗迹有:达摩灵塔一座,石碑十块。其中最有意义的石碑有两块,一是南朝达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所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二是达摩造像碑,此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  538年)所立,碑的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碑右上侧刻了四句偈语:“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确概括了达摩大师的生平。现在,空厢寺正在修复之中,不久即与大家见而。      景点位置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李村乡  

甘山滑雪场

  甘山滑雪场是河南惟一的一家森林滑雪场。整个森林滑雪场依山傍水,林木环绕,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沿线的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著名旅游景点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与山顶的滑雪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游客朋友不仅可以体验到滑雪、嬉雪带来的终极乐趣,还可揽胜访古,尽赏如画风景,体验北国风光、踏雪寻梅的乐趣,更可登上观光缆车,看天鹅翩翩起舞,慨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  甘山滑雪场:位于景区水上休闲度假区,面积有15万平方米,建有600米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400米初级道,6000平方米的训练场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开展有雪地飞碟、雪地自行车、狗拉雪撬等嬉雪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消费层的游客到此滑雪、赏雪、嬉雪。  进入冬季,这里满目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千山万壑,银装素裹,琼枝玉叶,晶莹剔透,美丽的雾松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河南恒中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的总面积达120000平方米的大型滑雪场,其中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600米,嬉雪区10000平方米,训练场5000平方米,并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医疗服务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现代化滑雪场的基本框架,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消费层的游客到此游玩,成为河南最具魅力的群众性娱乐运动项目,具有新奇、刺激、健康、环保之特点,成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又一旅游亮点。  门票  门票  2(小时):平日120元/人节假日150元/人  3(小时):平日150元/人节假日190元/人  4(小时):平日170元/人节假日220元/人  全天:平日210元/人节假日260元/人  景点位置  河南省三门峡市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交通  乘车路线:  滑雪场专线车(车费30元)发车地址,黄河路百货楼东旺德福广场,周二,周四早上九点发车,周末早上九点,下午一点各一班。  自驾路线:  1、郑州方向:连霍高速——洛阳——三门峡东下高速——三门峡高铁南站——向南26公里即到。  2、西安方向:连霍高速——渭南——三门峡西下高速——三门峡高铁南站——向南26公里即到。  3、山西方向:大运高速(向南)——运三高速(向南)——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向南6公里)——三门峡南站——向南26公里即到。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8年4月2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彭德怀、秘书长习仲勋及有关部委领导20余人和河南、山西、陕西省委领导一起,视察了大营高级农业社。  197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19周年之际,大营村民群众捐资并自己动手兴建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一厅两跨中5边3开间,分中央瞻厅和东西展厅。中厅正中置放周总理半身石膏像一尊;东展厅陈列总理视察时30余幅照片和部分总理使用过的实物原件;西展厅为总理生平资料、文字说明等62幅图照。  纪念馆建成至今,先后接待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军人、学生和群众40万人次。  1993年被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教委命名为“三门峡市中小学德育基地”;1997年被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文化局、旅游局联合命名为“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禹王路街道大营村  邮编:472143  网址:http://dyc.smx.gov.cn/  开放时间:上午9:00—17:00(16:00停止入场)  节假日照常开放  公共交通:陇海铁路三门峡西站,陕县1路公交车, 三门峡市5路公交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总占地4107亩。公司一期占地1800亩,项目规划为“一镇四区”,即温泉小镇、商务会议度假区、高阳山主题公园区、民俗文化广场区和温泉文化旅游区。先期开发的温泉养生中心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功能区设有造浪池、温泉漂流河、无边泳池、矿泥浴、矿砂浴、石板房、木桶浴、美容太空舱、巨兽碗滑道、彩虹滑道、演艺舞台、自助餐厅、综合休闲,还有近68个特色温泉泡池及24个VIP套房。由史诗级水秀“天耀陕州”360°全立体实景演出、玩水殿堂梦幻水世界和饮浴皆宜的世界顶级文化养生温泉三大主题板块构成,是一处集水秀表演、水上乐园、温泉养生于一体的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  地址:三门峡市神泉路与陕州大道交叉口陕州人民医院东(温塘云泉路南段)  类型:温泉度假村  电话: 0398-3836666  官方网站:http://gyspring.com/index.html  开放时间:  9:00-23:00(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当天公告为准)

温塘摩崖造像

温塘摩崖造像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塘摩崖造像位于河南陕县温塘村南山阴的石壁上,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现有造像36尊,龛6处。  第一龛高1.75米,顶呈火焰状,内雕有一佛二菩萨的立像,有莲梗相连。佛高1.35米,头部有火焰状饰。菩萨高1.20米,足下皆踩有莲花台,雕像面部基本完整,龛外两侧凿有供养人像,并有唐雍州高陵县尉成克沟、唐果州相如县令王希昶的题壁刻石。  往西一龛为高2.25米的大龛,顶部形状同第一龛,内雕菩萨立像,造形优美,其头顶花冠正中雕有一座佛龛内涂有赤、绿、青颜色,龛下石壁题有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陕虢观察防御转运使皇甫温的题记。  下部东侧一龛右方是唐大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承务郎陕州博士骑都尉徐义节撰文,郭元亨书的“温汤古寺铭并序”。  据造像风格和题铭文字看,此几处石窟开凿时间不一,有洛阳龙门石窟的风格。  但据大周长安二年的题铭,称之谓“温汤古寺”。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县安国寺

陕县安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  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九年石碑各一通,一为"重修安国寺记";一为"重修钟楼碑记"。中殿与后殿之间有清乾隆元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一通。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重修瑞云山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雪花谷漂流

  店子乡位于陕县东南部,伏牛山麓下,这里重峦叠嶂,青山绿水,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峡谷漂流提供了独特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三门峡雪花谷旅游开发公司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自然优势,在这里开发了雪花谷漂流旅游项目,其8公里的超长漂流距离,110多米的落差,沿途3峡18潭的别致风景,给漂流创造了刺激性、惊险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中原峡谷第一漂”。  据了解,雪花谷漂流景区购置有800只橡皮筏,一次可承揽1600人同时开漂,预计2009年5月至9月中旬接待漂流游客8万人次,在旺季日均接待规模在3000人次左右。与景区相配套的项目还有“雪花谷野外训练基地”和“射箭场”。到漂流地的交通也极其方便,游客到三门峡站下高速,转三(三门峡)洛(洛宁)公路可到达景区。   

夏后皋墓

夏后皋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夏后皋墓位于陕县东南雁翎关关口北,三(门峡)洛(宁)公路东侧的高埠之上,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其墓呈圆丘形,高约1.5米,周长约30米。古树苍苍,草木茂盛,庄严肃穆。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蜡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即指此地。夏后皋是夏代帝王孔甲之子,公元前1785年登基,在位11年。相传暴君夏桀就是他的孙子。夏的活动范围多在豫西晋南一带,至皋时数迁都邑,统治基础已不稳固。当时部落间战争十分频繁,皋极有可能在转战途中死去葬此。仍年代,郭沫若、夏鼐曾来此考察夏文化。距夏后皋墓不远处有唐绣岭官遗址,“绣岭横云”为古陕州八景之一。   

雁翎关

  雁翎关位于陕县东南菜园乡与宫前乡交界处,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雁翎关春秋时称南陵,北魏至唐又称西崤。其附近诸山,据《水经注》记载有千崤、盘崤之称。崤、雁二字声同韵近,疑雁翎关本名崤陵关,因群众讹传,称其为雁翎关。  雁翎关为分陕扼秦的咽喉,宽度约200余米,最窄处宽约30米。关口海拔851米。两侧悬崖峭壁峻拔陡峭,地势颇为雄险。  雁翎关口东南响屏山为两崤诸山之首。风和日丽之时登临峰顶,东望洛阳川朦胧如烟,西眺西岳华山依稀可见。洛河、黄河似玉带缠绕南北。落霞晚照,辉映崤山诸峰,如波涛汹涌,极为壮观。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地址: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  电话:0398-3266666  官方网站:http://www.szdky.cn/  开放时间:  日场:8:30-18:30,夜场:19:00-22:00  门票:60元

陕州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大营镇 姚懿碑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原店镇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西张村镇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观音堂镇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张汴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张湾乡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庙上村地坑窑院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七里古槐
菜园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张茅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王家后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硖石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西李村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宫前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店子乡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兀氏旧宅 空厢寺 天井窖院 空相寺 甘山滑雪场 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 温塘摩崖造像 陕县安国寺 雪花谷漂流 夏后皋墓 雁翎关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陕州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