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豫西大峡谷 | 豫西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豫、秦、晋三省结合部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峡谷呈东西走向,象一条由西向东延展的飘带,由大大小小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每当汛期来临,潭上飞珠溅玉,雾气腾腾,声响如雷,气势磅礴;风和日丽时节,瀑布则如白练悬空皎美绝伦。 豫西是指河南省内、省会郑州以西地区包括洛阳、三门峡、平顶山三个城市,即洛、虢、鹰三市。 西接陕西,东靠中原,北依太行,南邻黄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豫西地处晋豫大峡谷以南,南阳盆地以北,以平原为主。东经111°08’—133°45’,北纬33°08’—35°05'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梦回豫西:老袁】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豫、陕、晋三省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结合部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卢氏是一个具有2116年历史的古县,属我国河洛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相传,秦末博士卢敖避战乱于熊耳,炼丹治病,扑灭瘟疫。死后百姓立庙祀之。至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即以其姓氏命为县名。 豫西大峡谷呈东西走向,象一条由西向东延展的飘带,总长度30余公里,宽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两侧山峰最高海拔1372米.最低620米。狭长而深邃的峡谷河流滩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每当汛期来临,潭上飞珠溅玉,雾气腾腾,声响如雷,气势磅礴;风和日丽时节,瀑布则如白练悬空皎美绝伦。漫步风景区,只见青山如黛、幽谷叠翠、银练飞泻、野花丛生,宛如一幅山水画卷,给人以极好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享受。峡谷内几处悬崖绝壁势如刀削,两旁植被丰茂,满谷苍翠,石峰形态各异,峰峰相连如画卷,畅游期间移步换景,别具风韵。每逢云蒸雾绕之时,山峰宛如空中楼阁,点缀于缥缈云海之间。 主要景观 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峡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风景照(2)(17张)豫西大峡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长3公里,全程约90分钟,双人漂流船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虽有惊但无险,堪称中原第一勇士漂,峡谷内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挥桨击水,穿流于翠岭幽谷之间,尽享峡谷漂流热情。 漂流的最大特色——暗河漂流,到豫西大峡谷漂流穿越“飞龙洞”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进去时伸手不见五指、一片漆黑,出来时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有位记者说得好,通过这飞龙洞给一种入死出生的感觉。 大淙潭瀑布 大淙潭瀑布落差40余米,宽约5米,只看一泓溪水从悬崖绝壁上飞流直下,飞珠溅玉,似一条飞舞的白练,又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它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声音恢宏,远听如雷,近听如鼓,雄伟壮观,气象万千。 瀑布下有一个大深潭,潭中鱼龟虾蟹众多,潭碧水澈,风景迷人。 挡箭石和挡箭崖 据说,王莽曾派兵在这里追上刘秀,追兵即乱箭齐发,欲置刘秀于死地。他见这里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后,才免一死。追兵的乱箭纷纷射向巨石和石后的崖壁,将巨石和崖壁射了无数的小孔。仔细看整个石头上布满了无数的小孔。 濯足池 濯足池:相传刘秀曾在此洗脚而得名。潭上有一把石椅,自然生成,十分逼真。后面有靠背,两边还有扶手,据说此潭洗浴可祛病强身,定能保你身心健康,长命百岁。 挡箭石和挡箭崖:据说,王莽曾派兵在这里追上刘秀,追兵即乱箭齐发,欲置刘秀于死地。他见这里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后,才免一死。追兵的乱箭纷纷射向巨石和石后的崖壁,将巨石和崖壁射了无数的小孔。仔细看整个石头上布满了无数的小孔。 天狗望月 天狗望月:山上那两块大石头,像像两只小狗,他们一个正面,一个侧面,活龙活现的,真是奇妙! 潭中井 潭中井:顾名思义,潭中有井,此井位居小潭中,天然生成,深2米有余,极似一口深井,实属奇特。 饮马槽 饮马槽:这一段溪水像一个水槽,旁边的岸石像一匹匹骏马,马头潜入溪水,马身在岸,溪水有升有降。水位高低不同,似被群马齐饮所致,你看,这里有一只马头,那儿也有一只,正俯于溪中饮水。 三叠峡谷 三叠峡谷:珍珠潭与上游的贞女潭、玉渊潭合称为三叠峡谷,三瀑叠绕,群潭相连,巧夺天工。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赶到这个地方,已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焦,刘秀便俯身喝水,将饮之时,河槽忽然,低落下去,又俯身欲饮,河槽又低落下去,这时,遇见一位名叫泉鸠的姑娘,见刘秀喝水困难,便用双手掬起——捧水递上去,刘秀这才喝到水。泉鸠姑娘手起,河槽又落下去,三次低落形成了三个瀑布深潭。此一遇,刘秀和泉鸠姑娘一见钟情,刘秀东去后,泉鸠姑娘长年在潭边守候。 弧光潭 弧光潭:又叫瓦翁潭,因酷似两个瓦片相对故名,传说为泉鸠在此守候刘秀时用的生活用品。 龙浴潭 龙浴潭:相传光武帝刘秀的沐浴之处。走到此处,溪水潺潺,林木丛郁,两岸崖壁色彩斑斓,中间一长石酷似巨龙,由上而下卧入溪水,龙嘴浸入潭面。 卧龙溪 卧龙溪晾旨崖:据说西汉末年,刘秀出宫之时,曾带有先皇秘旨一道,大意为“大宗封潭,龙呈四祥,磨砺艰险,大功告成”,久不能悟。到了此地,得知有大淙潭且是大淙羽化成仙的地方。便悟得今后定能雄霸天下,万分欣喜,又见溪流清澈,顿觉口渴,便弯身去掬水喝,不料,圣旨跌入潭中,忙命人将圣旨捞出放在石崖上晾晒,谁知干后,字迹全无,圣旨背面龙纹已浸入石崖。正在这时一游龙路过此地,刘秀便命它飞入溪中,守护圣旨,至今石崖上色彩斑斓,好似龙纹一般,所以后人称这里为“卧龙溪”“晾旨崖”。 剪子潭 剪子潭:早些时候,这个水潭很像剪子的形状,所以叫剪子潭。水潭右边石壁下方还有一个剪子的纹样。 沸水潭 沸水潭:又叫锅滚潭,此处水流湍急,潭深数米,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逃到此地,人困马乏,将土们饥渴难耐,刘秀见这刘秀个峡谷山势险峻,便吩咐士兵拾柴,生火,做饭。一大锅水刚烧至沸,忽闻哨兵来报,追兵将至,将士们慌成一团,人乱马嘶,将一大锅开水踢翻,此后形成一潭,水浪犹如沸水一般,瀑下潭内有一深坳,如烧火灶。因而当地百姓称之为锅滚潭。 刘秀湖 刘秀湖:这个人工湖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深达8米,请大家注意安全。在不久的将来,湖上游还要修建湖心曲桥,栽植莲花等,我们的景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夕阳西下,碧波荡漾,我们就会联想到范仲淹的诗句“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湖上泛舟,也别有情趣。 门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景区门票:RMB60元/张 【二】漂流门票:RMB168元/张 【三】漂流套票:RMB228元/张 滑索20元;攀崖30元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东汉村 景区服务热线:0398--7107999 免费咨询电话:400-659-3939 E-mail:yxdxg@126.com 官道口镇 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地处河南省卢氏县、灵宝市、洛宁县三市县交界,位距卢氏县城东北37公里,209国道和郑卢公路(省道)交汇贯通,系卢氏出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的“北大门”。 总面积:230平方千米,人口:21995人(2005年)。2006年,辖官道口村、岭南村、秋凉河村、百家房村、江槽村、永渡村、寨上村、耿家庄村、金家沟村、耿家村、庄科村、新坪村…… 详细++ |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虢国公园) |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虢国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它北依黄河,南展厅 望崤山,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贵族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是西周时期—个重要的姬姓封国,开国之君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回原分封在宝鸡附近地区,西周晚期,东迁到三门峡—带、建都上阳(今市区李家窑附近),公元前655年,被晋国采用“假虞灭虢”之计所灭。虢茧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来.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己发掘的260多座墓葬0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和虢仲两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观之—。2001年4月,虢国墓地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场馆规模 虢国博物馆总占地近15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文物博物馆。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2年8月虢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8月又荣获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 虢国博物馆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虢宝撷英一一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梁姬风韵展厅 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发生地。 虢国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造型,梦幻般的陈列设计,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神秘的上古国君陵墓,全新的服务理念,高雅的参观氛围,成为观光休闲、品尝历史文化大餐的极佳胜地。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 虢国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东西周相交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虢宝撷英一一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发生地。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造型,梦幻般的陈列设计,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神秘的上古国君陵墓,全新的服务理念,高雅的参观氛围,成为观光休闲、品尝历史文化大餐的极佳胜地。 开馆时间:全年开放 如遇重大活动或特殊情况,开放时间另行通知,请注意网站公告。 开放时间早9:00——17:30 (17:00停止售票) 地址:中国河南三门峡市六峰北路 电话:0398--29557602955688-8008 传真:0398--2955760 门票: 50元/人(墓地和车马馆通票) |
函谷关 | 函谷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 门票 门票70人民币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 |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内, 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4张)现有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6150亩,水面、滩涂2700亩,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 景区位于市区的生态区,东起金昌立交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规划面积590公顷,是在陕州故城遗址及青龙、苍龙两条涧河治理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天鹅湖景区的规划建设目的是使三门峡市拥有了一个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水面和5万亩林地的城市生态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园区吸引数万只白天鹅来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 景区荣誉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白天鹅特色资源为品牌,以虢山岛为中心,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已逐步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流连;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普等功能日益凸显。 2007年02月,公园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又名天鹅湖景区。 2011年,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 特别提示 每年10月-次年3月,会有许多天鹅来此越冬,这段时间到天鹅湖旅游是最好的,尤其是冬天,满湖都是天鹅,非常壮观。人工湖湖堤路观鸟木平台、“天鹅湖”置石及天鹅湖防浪墙、苍龙湖南岸是观赏天鹅的最佳位置,具体观赏信息可关注景区官网。 地址:三门峡市湖滨区 类型:湖泊湿地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98-2821788 官方网站:http://www.smxteh.com/ 开放时间: 6:00-22: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北21公里黄河岸边,地处豫晋两省五县交界处。省级地质公园,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从谷底到崖壁全成红褐色。1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峡正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见证,现在峡谷还能看到当年海洋波浪冲刷留下的石印。峡谷呈“V”字形,长8公里,宽2——30米,海拨落差200——600米;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气温恒定,四季如春。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千层崖、钟乳石、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以及由黑虎潭、黄龙瀑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观;还有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另有黄河漂流、黄河游船、滑索、高空飞车、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黄河丹峡,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初春,两岸山花烂熳、五彩斑斓,既可登船泛舟,远眺桃花夹岸;又能击水搏浪,近观春水微澜。盛夏,谷内清凉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飞石跃瀑,体验热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养性。秋天,满山枫叶似火、野果飘香,既可登高望远,涉猎缤纷秋色;又能置身密林,品尝天然野味。隆冬,大地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既可山野探雪,静观四季轮回;又能独钓寒江,品读诗意人生。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月18日正式挂牌。2014至2015年底,黄河丹峡以5A提升为契入点,先后投资5亿余元,高标准打造了神仙峡和韶山峡景区生态栈道、特色游步道、旅游公路及有关游览服务设施,深入开发黄河游,进一步扩大了景区内涵,“一河三峡”的建设布局初具规模。景区综合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神仙峡游步道建设、滨河路景观大道改造完成,购置了旅游观光车和大巴车30辆,景区接待能力很强。黄河丹峡景区旅游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15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也是河南成功入选的16个旅游项目之一。 地址: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境内 类型:峡谷地质地貌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虢国贵旅墓葬群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展、梁姬墓出土文物展、虢国车马坑展几个专题展馆组成。 虢国贵族墓葬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在-物部门钻探的14万平方米内,共有各种贵族墓葬142座。 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车马坑12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50余座。在已发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国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车马坑2座。 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17000多件。其0土的大型青铜礼器200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虢国贵族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虢国贵族墓地出土文物在1990年、1994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 1956年发现至今,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被评为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2年8月虢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8月又荣获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 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 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 虢国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东西周相交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虢宝撷英一一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发生地。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造型,梦幻般的陈列设计,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神秘的上古国君陵墓,全新的服务理念,高雅的参观氛围,成为观光休闲、品尝历史文化大餐的极佳胜地。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南部窑店林场境内,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距离市区28公里,车程40分钟属国家3A级旅游区(点)。景区总面积为3800公顷,最高峰海拔1884以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500多种,动物20余种,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梦回甘山老袁】 自然风景具有奇、秀、艳、幽、静特色,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风景十分秀丽。主要景点有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正在开发的项目有:甘山别墅山庄、甘山会议中心、甘山民族民俗游乐场、甘山植物园、甘山养鹿场、射击场、人工湖、甘山滑雪场。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是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巍巍甘山(又名干山、常蒸山)矗立于崤山南麓、南瞰伏牛。西临秦岭,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区面积12万亩,植物近三千种,珍禽异兽百余种,漫山遍野奇山异峰,奇树异草,林木茂密,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潺潺,风景旖丽,秀色可人。 甘山历经沧桑,人文文化丰富,庙宇遍布,典故传说优美动人。神秘莫测的崔氏洞,古树参天的望乡台,高耸入云的铁瓦庙,万刃如削的舍身崖,传之神奇的拉钟槽,挺拔突兀的马武寨,五彩缤纷的蝴蝶谷,景色秀丽的锦鸡岭等等,真是:洞、碑、庙、殿华宝地,峰、崖、寨、岭神仙境。“四面有山皆花香,一年无时不鸟鸣。”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多达1500多种的植物种类中,最年长的要数“千年槲树”,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500年树龄的河南巨杨,获河南小叶杨树之冠称号,最有趣的是掏空的树洞内可容4人打牌,既遮阳又挡风。园内的金钱豹、羚羊、梅花鹿等110多种野生动物,不仅为美丽的甘山维持了生态平衡,而且也增添了勃勃生机。 甘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誉为“森林沐浴,天然氧吧”。春夏时节的甘山满眼望去都是绿,尤其是在盛夏季节,它的温度比市区温度低70C左右。这对久居繁杂热闹的城市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40分钟的车程即可避暑纳凉。 甘山最美的季节要数金秋,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甘山满山满坡都是红叶,可谓层林尽染,如晚霞、如彩虹、似流丹,似多彩画卷。隆冬季节的甘山银装素裹,更是妖娆。 游甘山最佳的去处,是多达156种的蝶类繁衍生息的安乐家园——蝴蝶谷。如果雨水充沛,每年的6至8月,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谷内翩翩起舞,每日里都演驿动人的“蝶恋花”。 2004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建了民族村,每天展演展示来自云南的傣族、爱尼族、瑶族、佤族,缅甸的长颈族、黑齿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孔雀舞、标牛舞等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甘山84座峰,峰峦叠嶂。主峰甘露峰和玉翠峰、罗汉峰、聚仙峰、光武峰等峰耸姿雄威,气势磅礴。站立峰顶,举目眺望,万千景色尽收眼底,三门峡市、九曲黄河依稀可见,令人心旷神怡。 甘山四季景色十分诱人。春天万木吐绿,百花竞放,蜂飞蝶舞,莺啼鸟啭;夏天茫茫-,白云蓝天,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秋天万紫千红,层林尽染,丹枫流霞,云海苍山;冬季林披银甲,悬崖冰挂,银装素裹,分外妖饶。 甘山滑雪场位于素有“天鹅之城”美誉的三门峡市甘山森林公园水上休闲度假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三门峡市区仅半小时车程。滑雪场依山傍水、林木环绕,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我省唯一一家森林滑雪场。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滑雪、嬉雪带来的快感,还可以乘坐观光游览车,尽赏风景区内的美丽自然风光,观赏天鹅的美丽舞姿,体验北国风光、踏雪寻梅的乐趣。 甘山滑雪场于2005年7月开始筹建,是一家集滑雪、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四季旅游运动休闲场所。滑雪场内高空观光缆车,滑雪拖牵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安全可靠。目前整个滑雪场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用面积达15万平方米。滑雪场内拥有初级滑雪道2万平方米、中级滑雪道4万平方米、高级滑雪道3万平方米,场内还建有6000平方米的滑雪练习区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同时,滑雪场内开展有雪地飞碟、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狗拉雪橇及夏季滑草、滑水、新西兰悠波球等多种娱乐项目。 滑雪场内还设有餐厅、宾馆等休息场所,为游客朋友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整个甘山滑雪场内所有配套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配置,不仅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高山运动休闲场所,更是豫、陕、晋黄金三角地带的休闲场所后起之秀! 现已升级为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地址: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 类型:植物园森林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98-2826144;0398-3512406 官方网站:http://www.ganshanly.com/ 开放时间: 8:00-17:00,11月-次年4月不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
灵宝娘娘山风景区 | 灵宝娘娘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岭山脉的最东端,位于灵宝市西南10公里处的焦村镇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娘娘山自然风光优美,与函谷关,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灵宝市的“品”字型黄河旅游热线。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相传汉时,山下有李姓二女,年及婚嫁,母欲择配,终不允,母曰:妇人以夫为家,未有终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遂逃至山巅,后偕其母羽化而去,常呼风唤雨,广降甘霖,造福百姓,因而又名夫家山。千百年来,有关娘娘山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使娘娘山成为豫西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山顶娘娘庙,黄天墓、捞儿撵等景观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故事,为娘娘山披了神秘面纱。 娘娘山共分6大景区29个景点,其中,“秦岭雪橇”,属古灵宝二十景之一。娘娘山之险在靠近主峰顶的马鞍桥段,登山者脚踏宽不盈尺的石槛,下临千仞深谷,加之耳旁山风呼啸,其险不亚于黄山之鲫鱼背,华山的擦耳崖。娘娘山山体完整,山脊狭窄峻峭,尖峭的山峰突兀屹立,时见笔直山柱、石墙横空出世,高耸云间。在风口附近海拔1136米处,有一巨石形千年乌龟,龟盖、0浑然天成,整齐完美,龟体、0向着向着主峰娘娘庙,称之为“金龟朝圣”。独立的西峰,有风吹巨大的花岗岩体形成了石猴观天、先龟负重、巨龙腾空等各种地貌造形,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极富美感。娘娘山峡谷地貌发育独特,河谷多呈V型,幽谷清泉,茂林繁花,如临仙境,著名的山泉就有小龙潭、马刨泉、黑龙潭、白龙潭等十余处。 娘娘山之雄在于登临1556.12米的主峰峰颠,极目东眺,灵宝市高楼林立,人车如流;南望平湖,气象万千,窄口水库宛如一块碧玉镶嵌于群山之间;西伫雪壁,花岗岩森严壁垒,形成蔚为半观的飞流石瀑;北瞰果海,弘农古塬郁郁葱葱,更有0黄花,漫山遍野,加之6万亩的松柏林,青黄相肌,层次分明,令人有心旷神怡、阅尽沧桑、陶然忘我的全新感受。 门票 门票35人民币 景点位置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南上村 |
三门峡大坝 | 三门峡大坝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部,距市区14公里,从市区乘旅游专线车可达。是一处依托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而建成的风景名胜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水库观光游憩类人文景观。其中,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它是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而于1957年4月开工兴建,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 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两侧的山体蜿蜒起伏。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黄河展览馆、大禹公园、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水晶宫、炼丹炉、黄河古栈道等。 中流砥柱,屹立在三门峡大坝下方激流之中。自古以来就被世人传颂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相传这块石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古时的三门峡谷,石岛、暗礁犬牙错落;悬崖绝壁,森然耸立。过往的船工们要想将船顺利撑过三门峡谷,必须要在船过三门时朝砥柱石直驶过去,在船与石几乎将要相撞的一刹那间,石前的回水就会将船轻轻拨划,从而使船工们获得九死一生的成功。中流砥柱石作为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千百年来,无论是遭遇-的侵袭,还是经受惊涛骇浪的冲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这里,水涨它也涨,永远淹不没冲不垮。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士,对它推崇备至,并为它吟诗作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对这里的雄伟壮观赞叹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剑劈三门的丰功伟绩,欣然令笔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地址:三门峡市沿河路 类型:湖泊河流古迹水利工程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98-2992070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
小秦岭保护区 | 小秦岭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河西林场)位于灵宝市西部,总面积15160公顷,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蓄积量85.9万立方米。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2010年7月,三门峡市编委批准设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留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牌子,机构规格正处级。2012年10月,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现有正式职工323人,内设6个职能科室,下设10个二级机构。目前建设有鸟类环志站、动植物标本馆、生态监测站、科考中心等,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保护区周边与2省3县8个乡镇为邻,其中直接相连的有豫灵、故县、阳平、朱阳四个乡镇,133个行政村,1128个村民小组。周边社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主要经济来源以粮食、经济林为主,经济林近年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仅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余亩,其它还有大枣、葡萄等,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基底的控制,并受秦岭古海槽和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和黄河水面的影响,在气候上形成了一些鲜明特点:秋冬季多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末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保护区地层属太古界太华群,岩石为岩浆岩类,如石墨石云变粒岩、石英片岩花岗岩、磷质石、石英石等。土壤为薄层酸性岩褐土、薄层酸性岩粗骨棕壤,PH值为6.2-7.0,表层为腐殖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质地轻,土层厚度不一。保护区海拔780~1100m分布着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1100m以上分布着棕壤与棕壤性土,老鸦岔垴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该区属于黄河水系。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境流来,沿灵宝市北边缘东流,保护区的河流均流入黄河。发源于小秦岭的河流主要有沙河、阳平河、枣香河、十二里河和双桥河。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共计有134科710属1997种及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29科701属1986种。 本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银杏和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区植物11种,包括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水曲柳、香果树、连香树、杜仲、榉树、野大豆、天麻、中华结缕草、华山新麦草。另外分布于本区的特有种还有灵宝杜鹃、灵宝翠雀等。 据调查,保护区内昆虫有15目153科1060种, 两栖动物有2目5科11种, 鸟类有16目39科156种,兽类有6目20科51种和亚种。 分布于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19种, 其中Ⅰ级保护鸟类2种,即金雕、黑鹳;Ⅱ级保护鸟类17种,包括鹰科的鸢、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大鵟、普通鵟和鹊鹞,隼科的红脚隼、红隼,雉科的勺鸡、红腹锦鸡,鸱鸮科的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有7种, 其中Ⅰ级保护动物2种,即豹和林麝;Ⅱ级保护动物5种,即金猫、豺、黄喉貂、鬣羚和斑羚,金猫和斑羚同时被列入易危物种名录。大鲵为爬行类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保护完整,具有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其地处我国黄河上中游国家天然林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东端。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自然地理条件独特。本区大的气候环境基本保持了比较湿润、温暖的条件,因而保留了许多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中国特有、残遗属种众多,它们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裔,使本区植物区系在起源上具有一定的古老性。根据Albert C. Smith对原始被子植物的研究,本区有原始被子植物16科46属112种,也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另外本区有中国特有属30个,单种属50个,如青檀、领春木、蕺菜、山白树、鸡麻、刺楸、棣棠、猬实、香果树、山拐枣、翼蓼等都是分类上孤立、系统发育上相对原始的古老种类。本区保留有不少的第三纪以前的古残遗植物种群,除蕨类植物外,还有银杏、连香树、三尖杉、水青树、领春木等;起源于第三纪的植物区系种类众多,如各种栎类、栗、桦、榆、榉、槭、构等乔木树种,荆条、黄栌、酸枣等灌木。 本区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清晰,植物替代明显。 自低向高依次分布有山杨林、白桦林、棘皮桦林、亮叶桦林、红桦林、坚桦林;栎类则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槲栎林、锐齿栎林、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松柏类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山松林、秦岭冷杉林、高山柏林。因此,该区是研究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分布的理想场所。 |
鼎湖湾风景区 | 鼎湖湾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国家2A级景区,国家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文东村北,连霍高速公路灵西出口西行2公里,310国道文东村站即达。距三门峡市约70公里。是一处以水波芦苇荡为主的湿地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有着黄河第一荡——西部白洋淀的称号。 该景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拥有我国北方少有的黄河湿地景观的万亩芦苇荡,湖中芦兰丛生,水道纵横,自然形成一所水中迷宫。这里地下泉水肥涌,水下鱼虾成群,野生禽类长年生存在草丛中。植被区系具有三方交会、南北混杂的过渡特点。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鼎湖流水清且闲”的诗句。明代诗人彭刚则写下“鼎湖烟树接孤城”的诗篇;唐代诗人姚合在此写下《题河上亭》“亭亭河上亭,鱼踯水禽鸣。九曲何时尽,千峰今日清。晨光秋更远,暑气夏常轻。杯里移墙影,琴中有浪声。岸沙连砌静,渔火入窗明。来此多沉醉,神高无宿醒”。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0科160余种及变种,盛产苹果、大枣、花生、棉花、闵莲等。野生动物有36科140余种,其中白天鹅、白冠鸡、黑鱼、大闸蟹、灰鹭等具有保护价值。有景点16余处,著名的有观景亭、鼎湖滑道、荷花观赏池、游船码头,鱼民小区、鼎湖渔村、钓鱼台、卧龙潭、四爷泉、黄河晚度、半崖春燕、鸵鸟养殖场等。 万亩芦苇荡:约5.7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泊芦苇荡。每年的4月份开始泛青,5至10月是最为茂盛季节。芦苇高度约3-4米,12月份开始枯萎。其中夹杂有马兰,马兰出苔颜色呈棕红色,可作保健枕芯用。 荷花观赏池:共有两个。荷花颜色以白色为主,另外还有黄、红、绿等颜色。每到夏天,荷花池中荷花争艳,荷叶茂盛,每年可产莲藕50余吨,是全国有名的九孔莲生产基地。 鼎湖湾湖面:约6.4平方公里,有大小天鹅、丹顶鹤、灰鹤、鸳鸯、鸿雁、白冠鸡、大雁、野鸭等候鸟及珍禽常在这里栖息,游客在此可观赏“鱼鹰常在水中立,白鹭成行天上飞”的自然景观。 地址:河南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郑西高铁灵宝西站向北300米 门票: 20元/人 开放时间: 07:00-21:00 |
清风山 | 清风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清风山位于河口村北,东西走向,绵延60余里。景区南至常窑水库,北与渑池仁村接壤,东临二仙凹,西以千秋梁沟村为界,面积20平方公里。游览该景区,可由310国道乘车,向北经河口村直达常窑水库大坝,水库位于涧河支流之一的晋水(燕沟河)上游。洛三高速公路许沟特大桥如一架彩虹从半途凌空跨越,清风山北面山顶相传为古驿道,上有约40亩大小的一块平整之处,传说是秦王点将台,点将台东北角有长2.5米,宽、高各1米的秦王上马石一块,上有长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巨型脚印一只。点将台西南坡下20米,有相距4米的泉水两眼,传为秦王战马口渴时奋蹄踏出,百姓名之为马刨泉。站在点将台向北眺望,渑池仁村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色尽收眼底,木兰山连绵东去,与青要山际会于茫茫烟雾之中。点将台以南,自东向西是亢家山、宋家山、屈家山3座山峦。宋家山南有一小山峰,因山体赤红,东坡寸草不生,相传夏夜偶有放光奇观,得名神蜡峰。宋家山与屈家山环抱处形成一幽谷,传说当年王莽追赶刘秀时,曾在该山谷中休息,谷中有一酷似座椅的大石,传说为刘秀小憩之所,山谷也因之得名座子沟。沟中野生林与人工林共生,满山叠翠,山杏、山桃之类野果丛生。置身其中,偶闻蝉鸣鹊噪,时见雉飞兔跑,花香扑面,生趣盎然。宋家、屈家二山对峙处,突兀生出一怪石,形似蜘蛛,与东西两山形成二龙戏珠的天然景观。东面龙头所在山峦,南北相距约20米有一对泉水涌出,宛如一对龙眼,因之得名龙眼泉。蜘蛛石向南有一山涧与常窑水库相连,游客可从此处往返座子沟与水库之间。水库大坝西面有一平顶小山耸立,称木兰寨,山寨石基尚存,相传为花木兰山寨。清风山中还有山神庙、奶奶庙、雷爷庙,景区大小景点共有19处。常窑水库的水上乐园,座子沟中的度假村、靶场,秦王台上的跑马场等,可为游客提供划船、垂钓、游泳、射击、骑马等休闲娱乐项目。 |
仰韶大峡谷 | 仰韶大峡谷位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峡谷全长50余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各类自然人文景观500余处。已初步探明仙峡、神龟峡、龙虎峡、金灯峡、卧羊峡、悬棺谷6个景区。仰韶大峡谷以险、奇、幽、雄为特点,备受游客青睐。仙峡绝崖对峙,苔藓满石,瀑流飞溅,险峻无比;神龟峡潭泉相连,奇石妙生,群峰竞秀,秀美如画;龙虎峡古木遍布,洞庵迭现,曲径通幽,苑如仙境;金灯峡峰回水转,奇峰陡立,气势恢宏,壮美如歌。大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潭瀑大观,奇石宝库。其资源类型多样,组合完美,为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玩法 爬山、玩水、看瀑布、摄影、看珍惜地貌、休闲、品尝美食、享受绿色、登高、赏花 行知提示 1.门票: 68元/人 2.当地人称金灯河大峡谷。 3.车辆行进将至石井时,有一岔路是向龙潭沟,路边有路牌,提醒司机注意记清该路口 行知牛派: 最适合行知流里的行知牛:独行牛、星星牛、少侠牛。 地址: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南岭村247省道旁 类型:峡谷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400-668-0398;0398-4912008;0398-4912006 官方网站:http://www.ysdxg.com/ 开放时间: 7:30-19:00。 门票信息: 景区大门票:68元,悬棺谷门票:15元。60-69岁的老人(含60岁)持本人身份证或者优待证、身高1.2-1.4米的儿童、在校学生持本人有效学生证半价34元;70岁以上老人(含70岁)持本人身份证或者优待证、现役军人凭本人军官证士兵证、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持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者、持国导证者免票。保险5元。 仰韶大峡谷 |
贠家大院 |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房后东侧为书房,书房三门间,书房后为二门,二门为砖雕圆门,二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上房为五间,主院通长140米,偏院,每偏院均宽15米,厅房各三间,偏院、门房、上房均已拆除,偏院通长均140米。该大院对于研究清代大型组群建筑有重要价值。 走进贠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雕,大门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雄狮高大威猛,威风凛凛。雌狮秀气温和,仁慈可爱,大大的嘴巴微微开启,两眼高高凸起,眼珠似乎还在转动,石狮子见到了几多繁华,几多衰败,是非成败转头空。正房那粗壮的柱子下面的青石底座,最下方是方形,最上方是圆形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和花蕾,祥云缭绕,圆点围绕,寓意“富贵吉祥,团团圆圆”。石雕的底座足以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沉稳之气。后院的门墩上,方块的石头上雕刻着一只兔子,耳朵长长的,双目机警,后腿弯曲,活灵活现。另外一个门墩上雕刻着一只麒麟,雄壮威武,双目炯炯有神,头顶的毛发卷曲,寓意“麒麟送子”,子孙万代,后生可畏。 砖雕的图案更是精美绝伦。高高的大门楼已经残缺不全,在一块普普通通的青砖上,雕刻了精美图案,砖棱处雕有竹竿,直立挺拔,砖面上雕刻着牡丹花朵,花瓣硕大,花蕊饱满,纹路清晰,寓意“花开富贵”,厚重而纯朴。走进院子,迎面就是正方形的照壁墙,十分精美,四周都是“万字不到头儿”的图案,寓意“万代传承”。四个角的雕刻着三角形的图案,都是祥云的底座,左上角的上面是一个盛开的花朵,花开四瓣,花蕊就是一个饱满的圆圆的铜钱,寓意“四季发财”。右上角雕刻着祥云托举着的向日葵图案,层层叠叠,中心的果实饱满,寓意“蒸蒸日上”。左右下角皆为祥云图案,圆润浑厚。照壁墙的正中央是一幅圆形的图案,荷花盛开,荷叶在水中亭亭玉立,寓意“清正廉洁”。 走进第二个院落,面前一个圆拱门,是青砖造型的,最上方是精致大门楼,雕刻着隶书的四个大字“与物为春”,出自于《庄子·德充符》篇,表达了“物我相宜无逆”的思想,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启发了中国艺术精神。地上放着砖雕的一只大公鸡,尖尖的嘴巴张开,正在打鸣,鸡冠子高高耸立,眼睛圆睁,鸡毛呈现出祥云图案,尾巴高高翘起,寓意“雄鸡一唱天下白”“大吉大利”。 整座大院都在一种祥瑞的氛围中,雕刻技艺精湛,寓意吉祥,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寄托着主人的美好愿望。这种古民居,是凝冻的历史,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环境配饰,均是那个时代的无声的讲述。 贠家大院的一石、一砖、一木都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正如庄子之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庙上村地坑窑院 | 庙上村地坑窑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上村地坑窑院 河南陕县地方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中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陕县地坑院,目前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河南陕县境内仍有一百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今天的地坑院更多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历史痕迹,保留在当地的其他许多民俗民风之间,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许多国内外游人更是对黄河岸边这一奇异的民间建筑文化风俗叹为观止。 地坑院与原始先民的穴居传统渊源极深。地坑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一度是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特别在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尤为集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穴居”地坑院的人已日见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但在三门峡境内,地坑院仍散落在黄土丘陵地区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3道塬(黄土地区呈台状的特殊地貌)上,还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地下村落,仍然存留着几十户以地坑院生活的人家。 地坑院,顾名思义,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门洞正对的窑洞是长辈居住的正窑即主窑,左右为侧窑,按功用分为厨窑、牲口窑、茅厕窑、门洞窑等,依主窑所处东西南北位置朝向不同,地坑宅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四种。 窑洞里大都用土坯垒成火炕,冬天烧火做饭取暖用。家家户户的地坑院里都栽有桐树、梨树,很多院里还种有花,春夏秋季都有鲜花盛开,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院子里还有一个6米左右的渗井,主要用来积蓄雨水。 有一些地坑院的四周砌有30至40厘米高的拦马墙(又名女儿墙),一方面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入院里,一方面考虑儿童和夜里出行人的安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农忙时,窑顶还是他们打晒粮食的场地,厨窑的顶部开有直径约15厘米的小孔,直接将晒好的粮食灌入窑内,很节省劳力。 地坑院被国内外游人称为“建筑奇迹”,是中国北方的 “地下四合院”。 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窑洞。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原来居住在地坑院中的人们陆续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盖房起楼。90年代中期,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许多村子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开始填埋地坑院,地坑院的数量在迅速减少。 |
秦赵会盟台 | 秦赵会盟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秦赵会盟台 会盟台在渑池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三角台地上,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相传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友好”会见的故地,故称它为“古秦赵会盟台”,其地理座标是北纬34。45,。东经111。45,。 秦、赵渑池之会的过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赵的情况下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赵国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上,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 在漫长的岁月里,会盟史实,被赞为“以弱强胜”的范例,传诸于世。此台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据民国十七年版《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4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崇桢未年毁于兵;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装饰一新,后又遭损毁。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议修建,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动用建立陆军休养院经费,历经四年落成。经过这次重修,在原洛潼公路左侧标立了“古秦赵会盟处”的石坊。由石坊至台麓约200米,台呈梯形立体。高约7.4米,斜面约70度,周围筑有短墙,其间槐柏交错。台的四面各砌有37级直达顶部的石阶,台顶面积约20平方米,立有四棱锥形碑塔一通,高2米,每面宽38公分,东西镌刻的是薄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6个大字,其余三面分别为章士钊所书本人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阕,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台记》。 古秦赵会盟台以它丰富的历史内容,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文士的吟诵,并以“盟台夕照”自然景观列为渑池八景之首。“文革”中,因“四旧”的罪名遭到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全被拆除,顶部的石碑虽仍残存,但亦伤痕累累,不少字迹难以辩认,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为颂先贤,励后人,保护古迹,集资重建亭台,1986年5月1日落成剪彩,恢复原貌巍然壮观,供游人瞻仰凭吊。 1978年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