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片马抗英纪念馆 | 片马抗英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是祖国边疆的重要边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二类边贸口岸即片马镇所在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时又是边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纪初抗击英国殖民侵略的主战场。为纪念片马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的胜利,见证历史,宏扬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 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建成十多年来,对促进片马口岸的开放,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片马镇位于泸水县的西部,是省级片马口岸的所在地,泸水沿边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南、北三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为327.55平方公里。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修建在片马镇政府所在地片马至坡西“丁”字路口的左上方。仿茶山人住宅样式建筑的纪念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三面青山环抱,其保护面积为二万余平方米。 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是我县乃至我州境内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对广大干部、部队官兵、群众及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展示祖国西南边陲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景观较好的场所。 自古以来,片马就是祖国西南的边防要塞,也是我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马在诏代就是南诏的西域属地,元代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的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永昌军民府的“茶山长官司”,清代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管辖。十九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在把印度沦为殖民地后,为了实现打通印缅,穿插藏地,连接长江流域之势力范围的野心,全然不顾光绪二十年(1984年)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上旬(1990年2月13日)率兵一千余人入侵原属我茨竹、派赖、滚马等地。 沿途强索供应,大肆烧杀抢掠。清土守备左孝臣、土千总杨体荣率众英勇抗击。正月十四日,英军又突然发起进攻,左孝臣、杨体荣率领土练五百多人,奋勇抗敌,浴血奋战到第二天下午,终因寡不敌众,我方各族军民伤亡一百三十七人,左孝臣亦身中八弹,战死在甘稗地,为国捐躯。这里英军以武力侵略我茶山等地之始,也是我各民族抗英斗争的序幕。英军入侵我茶山等地的暴行发生后,清朝-无能,英侵略军更加肆意妄为,于宣统二年冬(1910年12月3日)悍然由殖民地密支那出兵两千余人,马队千余匹,在郝滋上校亲自统率和费罗上校指挥下,于1911年1月4日经昔董再次进据片马。 为了保家卫国,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片马地区的景颇、傈僳、彝、怒、独龙、汉、白,各族人民组成了四百多人的抗英队伍,并与泸水各土司派出的“民团”一百多人汇合,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民族自卫队,他们用土枪、土炮、弩弓、长矛、大刀、滚木、擂石作原始武器,在岗房、古浪等地巧妙地伏击敌人,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只把英军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仓惶逃遁,使英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锐气大减,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在古浪的一次伏击战中,神箭手褚来四还用毒箭射死一名英军指挥官,更是使敌人闻风丧胆。后终因寡不敌众,抗英队伍-搞撤入深山密林中隐蔽。在危急关头,勒墨夺扒派神箭手褚来四到怒江告急求援,而褚来四这位勇敢的傈僳汉子,不顾生命危险,冒雪翻山,终将英军武装强占片马的消息传到了怒江和内地。随后不久,他又率领怒江土司民团“弩弓队”四百多人,突破雪山-,攻进片马,与勒墨夺扒带领的片马抗英队伍会合。 1985年春,正值怒江各族人民喜迎新春之际,原0中央总书记-同志来到怒江视察工作,总书记高度评价和赞扬了片马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2月16日8时,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同年,省委和中央批准了州委、州政府关于修建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的报告,并为之拨出了专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州县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总投资150多万元的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1989年6月4日,在响彻云霄的礼炮声中落成了。 纪念馆成立多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要求,用“领导当楷模、基层树形象、机关作表率”的宗旨和业务理论文物知识,加强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践行了文物工作者的准则。故累计,接待国外来宾1380多人次,学生、复退军人8939人次,干部职工16843人次,真正做到了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作用。 片马镇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 详细++ |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驼峰航线”的一段重要空中走廊,怒江大峡谷和“石月亮”是驼峰飞行员十分熟悉的地面导航标志。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为止,中美空运大队飞越驼峰8万架次、空运物资80多万吨,保障了缅北战场抗战物资的需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中美两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美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名。坠落在怒江州境内的飞机27架,其中战斗机7架,运输机17架,3架机种不详。坠落在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山脉的C-53运输机,是目前遗留在地面上最完整的飞机残骸。 1943年3月11日,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中国航空公司C-53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气压、强气流而不幸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坠落。1996年6月C-53坠机残骸被缅甸猎人发现,同年11月17日缅方通知了中方,中方十分重视,泸水县人民政府派人员守护坠机残骸达540天,怒族青年曲天成为守护坠机残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1998年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怒江州、泸水县经过多方努力,3月30日将C-53坠机残骸分割成三部分运送到泸水县片马抗英纪念馆暂时保存。怒江州人民政府在C-53坠机址设立了纪念标志。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筹资建立以C-53坠机残骸为主体的纪念馆,同时成立了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及资金筹措工作。2004年7月6日,中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破土动工,主体工程展馆于2005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3300㎡,建筑面积1209㎡,同时,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为充实丰富纪念馆展览内容,给参观人员提供更多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多年来,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到缅甸、昆明及怒江境内进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一些坠机残骸。C-53坠机残骸不仅是记录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中美两国人民爱好和平、同仇敌忾、抵御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上了一份厚礼。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国内目前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并辅之以详实图片资料全面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这段惨烈历史的展览馆。驾驶中航C—53运输机的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期(1919年出生,1942年参加“驼峰”航运,1943年3月11日执行驼峰航运任务时,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不幸坠机而失踪)。2004年4月11日在民间征集到的C—53坠机组人员遗物。 1996年6月缅甸猎人在海拔3325米,距中缅边境线中国一侧137米处原始丛林中发现的C—53坠机残骸。 守护坠机的怒族青年曲天成(1974年出生,1996年11月自愿参加守护坠机队伍,1998年2月28日,在一场大雪中不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1996年11月21日至1998年5月27日守护坠机的武警战士。 搬运C—53坠机残骸(1998年3月至5月27日从坠机点搬运到片马镇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存放,图为搬运途中)。 1997年11月27日,泸水县片马镇小学的孩子们,用坠机旁摘下的53片大树杜鹃叶拼成飞机模型,制成长5.3米的横幅作为礼品送给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 1998年2月19日,中美双方把中国?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怀念驼峰飞行勇士的特殊礼品,在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盛大的交接仪式后,在展览大厅内作为珍品长期保存。 1998年5月28日,怒江州人民政府在坠机原址竖立的“中航C—53坠机址纪念标”。 景点位置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马镇片马村 |
瓦拉亚窟芭蕉河 | 芭蕉河景区是瓦拉亚窟景区的组成部份,位于怒江泸水县大兴地与称杆乡交界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六库位于泸水县六库镇,居住着傈僳、怒、独龙、白、彝、汉等10多种民族,是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各族群众闭结友爱,和睦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在沿江两岸。怒江是国家“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三江”中的一江、1998年被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怒江大峡谷——人类文化公园”优先发展项目。怒江峡谷,以其雄、险、奇、秀、幽而著称,其地型地貌独特,垂直景观及原始森林高差殊异,生物群落多样、峡谷神秘莫测、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地质博物馆”,瓦拉亚窟芭蕉河流域生态旅游区正好在这些自然风光之中。 “瓦拉亚窟”为傈僳语,意为“蝙蝠溶洞”,3个天然洞口将多个大型溶洞连接成溶洞群。其中3个天然洞口中,有2个分布在芭蕉河景区,可与瓦拉亚窟溶洞相通相连。 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面积为1650亩,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紧靠怒江边,交通十分便利,路途不远,距自治州州府六库38公里,瓦(窟贡(山公路133千米处的公路边,是进入福贡、贡山两县和西藏的必经之地。 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与滔滔江水仅一路之隔,背靠雄奇险峻的高黎贡山,河谷纵深,芭蕉河畔,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古树野花争奇斗艳,溪流蜿蜒,河岸和半山腰更具有它独特的特大型溶洞地下景观景点的配置、这些自然资源,正是挖掘开发发展旅游的良好自然基础,瓦拉亚窟芭蕉河在怒江两岸,至今流传着很多美丽神奇的传说,其一是在很远的年代,居住在瓦拉亚窟芭蕉河的“摆农”,即傣族人所崇奉的佛界神仙,跟随着他们的子氏搬走了,把这神仙居住之地交给了古祥的蝙蝠来栖居,带走了茂密的芭焦林,附近居民清早起来发现八角林的突然消失,留给了芭蕉河两岸的是古树野花、珍贵的花草,鸟语花香,半山腰溶洞内蝙蝠成群,这就是瓦拉亚窟芭蕉河河的由来。 芭蕉河景区继瓦拉亚窟景区之后,沪水县矿业公司于2001年1月起着手开发以来,利用芭蕉河山险、水秀,环境幽静、河床开阔、河滩平整等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保护,初步修通了景区内1.03公里公路及其相应的人行道,建起了吃住等设施,可向游客提供吃住游玩服务,芭蕉河溶洞待开发,由二个主洞多个支洞组成,洞内景观景点之庞大,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洞洞相连,分股分岔,重重迭迭,景观景点之多,更是独特奇异;美不胜收,两迭宫三迭宫殿、神气之极,使人流连忘返,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开发完毕后,将达到果木成林,绿树成荫,万木茂盛,洞内洞外风景秀丽,集休闲、度假、娱乐、商贸、科考、旅游探险为一体的风景区。 |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 |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纪念碑高20米,碑体由三把剑和三面盾组成,象征汉、傈僳族、怒族团结抗英的事迹。1986年,英国并吞缅甸以后,企图打通缅甸北上四川、西藏和中国内地的走廊。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利用清政府的-和订约使臣对片马地形与历史的无知,先以欺诈手段在条约中制造混乱,以武力威胁清政府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挑起各种事端,并于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910年12月26日),英军2000余人武装欺占了片马。 在片马危机之中,当地各族民众在各寨头人带领下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联合了一只由傈僳族、怒族、景颇族茶山人和独龙族组成的100多人队伍,身披蓑衣,手拿弩弓、毒箭、长刀、长矛和少量的-,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没地伏击侵略者,给英国侵略者造成很大的伤亡,迫使撤回古浪。这支队伍被当地的民众称之为“蓑衣兵”。 消息从保山传到昆明、北京,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云贵总督和清政府向英国提出严重抗议,并命泸水各土司组织民团前往片马抗英。怒江两岸的各民族青壮年农民举起弩弓、大刀组成了400多人的抗英“弩弓队”,并与“蓑衣兵”汇合,采用夜袭、投毒、断水的方法袭击敌人,迫使英国政府在同年4月向中国政府照会,承认片马、古浪、岗房是中国领土。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爱国将领李根源率兵进驻怒江,挫败了英国侵略者进犯怒江的企图。 1960年,中缅两国政府签定了边界条约,片马正式回归祖国。1985年,-同志巡视怒江片马时,高度评价片马各族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无畏精神,建议修建纪念碑,并为纪念碑题了字:“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 片马镇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 详细++ |
片马口岸 | 片马口岸 片马是怒江州唯一的省级开放口岸,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 片马位于泸水县西部,南、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距缅甸克钦邦首府支那仅200公里。片马边境旅游区内,茂密的原始森林令人神往,田园山水如诗如画,垂直性立体气候的植被分布特征显著。本世纪初,这里曾发生过各民族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的“片马事件”。 泸水县 片马边境旅游区游览内容多,景观独特,其景观主要有:片马抗英纪念碑(馆)、风雪丫口、神秘的听命湖、驼峰航线飞机残骸、边境田园风光等。从泸水县城前往片马的途中,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姚家坪山庄。周围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是怒江峡谷的避暑胜地。 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片马口岸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参观驼峰航线53号飞机残骸,可从六库乘车到片马再返回,全程180公里。 片马镇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 详细++ |
双纳瓦底老虎跳峡谷 | 出六库向北50公里处,怒江突然变得狂放不羁。从双纳瓦底峡谷开始,怒江两岸变得越来越狭窄,"形成峡谷。两岸岩石由变质大理石和片磨岩组成,从江面到岸顶高差达1500米,直立如刀削斧劈一般。两岸距离最近处只有10米。江水在此变得湍急无比,拍击着两岸和江心的礁石,发出排空闷雷之声。水流冲击岩石,撞得粉碎,就像堆起了层层白雪。一股股乳白色的雾气从江底升腾,使峡谷的底部变得模糊蒙胧。 当地傈僳族称此峡为"腊玛登培",意为老虎跳峡谷。在关于它的传说中,包含了远古狩猎民族的遗踪。据说,当年这里是虎氏民族祖先居住的地区。他们左挎长刀,有背弩弓,个个是打猎的好手。往往有被追赶的野兽走投无路,拼死从这里跳过怒江虎氏族猎手面对滔滔江水毫不畏惧,也运足力气,一步从江东高高跃起,就跨到了西最后将猎物捕获。从此,这个地方也就有了老虎跳峡的名字。 老虎跳峡谷以险峻称到处奇峰怪石林立,高者耸立入云,低者伏卧江中。怪石各具形态,有神奇的"米斯"山,有憨猛的神熊峰,有令人生畏的鹰嘴崖等。而几块大石组成的望谷峰立于江岸,当游人站在石上向江中观望时,排天巨浪就好像直冲你扑来,令人感到刺激而又振奋。这里一年四季凉风习习,三伏天进峡谷,顿觉进入一个清凉世界。 |
怒江听命湖 | 位于泸水县片马东北部,距离高黎贡山风雪丫口600米的地方。海拔约3540米,从泸水县出发到听命湖,要攀越陡峭的山谷,穿过茫茫-和高山灌木林,道路崎岖。 听命湖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四周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在四周栖息游荡,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灰腹角子雉、山驴、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里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岸边金黄的树叶,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宁静。 听命湖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迷人湖。其实,这都是湖区上空弥漫着饱和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缘故。过去,凡遇到大旱之年,山下的百姓就准备好祭祀品和雨具,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人们摆好祭品,搭好雨棚,然后载歌载舞,瞬息,听命湖上空便乌云翻腾,风雨随之而来。 |
怒江六库大桥 | 怒江六库大桥是国家交通部对怒江的扶贫工程,建成于1990年12月,总投资11, 701, 996.00元,全长337.52米,桥面宽11米,主跨154米,是一座横跨怒江的变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桥梁,居全国同类型桥梁之冠。怒江大桥旁边还有两座桥,一座是“向阳桥”,建于1966年,1970年元旦正式通车,是一座钢索柔性汽车吊桥,全长136米,桥面宽4米。向阳桥以前是连通江两岸的主要桥梁,1993年后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现在仅限行人通行。向阳桥两头的塔桥上现在还留着红漆刷上的毛主席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横批是“毛主席万岁”,下面是“向阳桥”的名字,是不是有很浓的“文革”味道!在怒江引用这句诗有个错误,看看大家能否找出来!!对,怒江上的桥梁都是“一桥飞架东西,而非南北”。另一座桥叫“重阳桥”,是一座悬索桥,建于1995年,这座桥仅限行人通行,桥面的承载一般一次不得超过40人。怒江无处不飞桥,怒江是桥的博物馆,逆江而上,你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溜索、水泥桥、人马吊桥、藤篾桥等70余座桥梁,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 六库镇 六库镇地处怒江州府所在地,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它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接鲁掌镇,南连上江乡。全镇总面积375.94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8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10毫米,年平均气温19℃,属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立体性气候,山势总体呈“凹”字型,东西高、中间低,形成高山寒冷,半山温凉,沿江地带…… 详细++ |
腊玛窟 | 腊玛窟 腊玛窟位于泸水县老窝乡北部56公里处,全区共有6个坝子,坝子之间山山相连,坝坝相通,面积约30平方千米。 "腊玛"意为老虎,腊玛窟是老虎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到处透着古朴和神秘、如梦如幻,随时都有发现和惊喜。景点有高山草甸、花海、溪流、云海、奇石、动物观赏。腊玛窟以其独特的景观,向观光者展示着她纯生态婀娜。置身其中,到处是绿色的海洋、鲜花的世界、云雾的故乡、动物的天堂。仿佛来到了仙境,令人留连忘返,完全融进这大自然的造化之中。 景区内翠竹绵延浩如烟海,构成一幅气势雄伟、景色奇特的天然竹林美景。全年四季均可观竹: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有数千亩竹海“空气维生素”吸吮区。景区内高山草甸在四季里到处是一片春天的景色,红色、白色、粉色、紫色、黄色野花在一年中相继开放,走进草甸里,仿佛进入了仙境,张扬地展示着草甸植物种类的丰富。景区内还有地貌、岩洞、森林、动物等景观。 |
驼峰航线飞机残骸 | 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参观驼峰航线飞机残骸可从六库乘车到片马,全程180公里。 |
阴阳山瀑布 | 阴阳山瀑布 泸水县瀑布中以距六库24公里的阴阳山瀑布最为壮观,它位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两瀑布组成,阴山瀑布常年照不到阳光,于极高处的峰间无穷尽漫汇而下,落差达180多米。阳山瀑布落差达255米,宽5米,水流从瀑布顶向远方“镖出”后猛烈跌落,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着,余音几千里外都能听到。阴山、阳山瀑布从起点海拔2300米到2000米处汇合,水流湍急,态势极为壮观,是省内落差最大的瀑布,两瀑布相距不到200米,流出不远两溪合为一体,注入怒江,因而享有“千古情侣”之誉。瀑布下的悬崖,奇峰陡峭、四周是葱绿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尤其是经大雪覆盖后的大树杜鹃,形状千奇百怪,到花开季节,满山又象一个大花篮,不管季节如何变(瀑布的水始终晶莹透澈)。 |
腊玛登 | 腊玛登 沿着怒江上游往北走距六库50公里,怒江逐渐显露它壮观的气势。距六库50公里的地方,峡谷陡然变窄,两岸峰峦耸峙,峭壁如削,峡长10公里,最狭窄处仅10米。江中怪石林立,湍急的水流猛烈的撞击在碓石上,发出震耳的轰鸣。傈僳语称这里为“腊玛登”,意思是老虎跳。峡谷北端有隔界河,南端有都堵洛河从群山中奔涌而出,激流翻滚着雪白的浪花,把雪峰清碧透彻的雪水汇入了怒江滚滚浊流,为老虎跳峡谷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据说在民国年间抓壮丁时,壮丁还从老虎跳的江东跳到江西呢! |
六库镇 | 六库镇 六库有老六库、新六库之分,老六库是过去土司衙门所在的地方。老六库离怒江约两公里,平地不足一平方公里。这里草木葱茏,翠竹掩映,村舍点点,别有一番山寨风光的景色。 六库实际上就是泸水县的县城所在地,是进出贡山、福贡县的必经之地,一般在这里停留一晚就行了,没有什么旅游景点,晚餐时,可以附近的山上的餐厅用餐,感觉极好。 地址: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 六库镇 六库镇地处怒江州府所在地,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它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接鲁掌镇,南连上江乡。全镇总面积375.94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8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10毫米,年平均气温19℃,属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立体性气候,山势总体呈“凹”字型,东西高、中间低,形成高山寒冷,半山温凉,沿江地带…… 详细++ |
腊跨洛 | 洛距六库50公里,海拔为1150米,峡长10公里,最窄处为10米,落差为20米。傈僳语称为“腊跨洛”,即老虎跳峡谷之意。 峡谷两岸峰峦重叠,峭壁如削,江中怪石林立,水流湍急,震耳欲聋。 此处被视为傈僳族的虎氏族发源地,有着种种传说。据说在民国年间抓壮丁时,壮丁还从江东跳到江西。 |
片马风景名胜区 | 片马风景名胜区 位于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六库区域北侧,西与缅甸接壤,东抵怒江西岸,总面积23910公顷。做为世界遗产申报地怒江流域的对外开放展示景区,集中了包括“滴水岩瀑布、跃进桥温泉群、老窝山峡谷、片马原始森林植被、小江山水风光”等多种景观类型,是怒江流域景观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 片马镇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 详细++ |
凳埂澡塘 | 凳埂澡塘距六库12公里,海拔1000米。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泸水县鲁掌镇登埂举行“澡塘会”,进行对歌、射弩、上刀山、下火海、洗温泉浴等活动。 六库镇 六库镇地处怒江州府所在地,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它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接鲁掌镇,南连上江乡。全镇总面积375.94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8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10毫米,年平均气温19℃,属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立体性气候,山势总体呈“凹”字型,东西高、中间低,形成高山寒冷,半山温凉,沿江地带……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