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凤翔灵山景区 | 凤翔灵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灵山景区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西的灵鹫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遇见灵鹫鸟而得名灵山。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和0亭为灵山八景。是以挖掘和整合灵山“祈福文化、天象文化、佛文化、先秦文化、民俗村寨文化和山水文化”为内涵,以“灵性崇拜、山水休闲、佛文化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以佛文化体验为主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风景名胜区。景区划分为“民俗文化体验、佛文化观光、山水休闲度假”三个大功能区,十一个片区(民俗体验区、入口区、灵山商业区、东坡山体景观区、寺院区、佛像瞻仰区、天象文化区、水体景观区、禅院度假区、滨水娱乐区、滨水度假区)。景区建设计划在 2020 年之前分远中近三个阶段将灵山打造成“西北第一佛山”。 景区地址: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 电话:0917-7212930 |
凤翔东湖 | 凤翔东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凤翔东湖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县城东关。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任凤翔签书判官时修建,已经有近千年历史,集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因苏轼之缘,与杭州西湖并称“姊妹湖”。 东湖占地近2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8万平方米,形成内、外湖。湖内亭、台、楼、阁、桥、堂、轩、榭等古建筑别具一格、精巧雅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莲池碧翠、水光潋滟,宛若人间仙境。湖两岸柳树成荫、松柏常青、鲜花点缀,自然风光十分独特。东湖集历史、文物、科学、艺术、风景、旅游于一体,堪称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优秀代表,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景区地址:宝鸡市凤翔县城东关 电话:0917-7212948 |
凤翔石佛寺 | 凤翔石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糜杆桥镇,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寺庙座北向南,占地四十多亩,布局得当,结构合理,气势雄浑,造形美观。这里背山朝阳,环境清静,气侯宜人,风景优美。立身寺院大门口,放眼向南,眺望鸟瞰,秦岭群峰绵延不断,雍州城貌尽收眼底。宝灵公路就从寺院大门口经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交通便利,车水马龙。 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据考证千佛寺属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昔日的寺院殿宇林立,香火鼎盛,弥阴蔽日,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闻名遐迩,在关中一带享有盛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卧虎之态,蛇山、龟山、虎山、牛山、骆驼山一脉相连,每处胜景都有传奇般的故事,相传远古时期五龙聚海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由于历史战乱,曾多次焚毁,四次重建,文革中惨遭破坏,原貌已荡然无存,成了一片废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佛教复兴,人心所向,1982年居士月凤兰受成众愿,放弃县城舒适小康之家,依然担负起重建石佛寺的重任。在她的带领下,以及众居士的大力支持下,经数年努力,1986年石佛寺殿,地藏殿,观音殿陆续落成。1999年又筹划建大雄宝殿,历经四年的不懈努力,于2002年落成。2003年再次筹划建修大悲殿,经过三年艰辛劳动,大悲殿于2006年建成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法会。寺院先后增建了僧房、 餐堂、客堂、教务楼等二十余间,现总资产达300余万元,占地面积48亩,已初具规模,并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的石佛寺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旅游观光者前来朝贺,叩拜上香。 健步登上大门外台阶,石佛寺当门是千手观音头道殿。千手观音大幅塑像居中巍然于头道殿内莲花-之上,内有三十二印分塑東西两廂,传说是千手观音的三十二个化身;个个凌空雕塑,伟岸耸立,千奇百怪,相貌特异,彩饰华丽,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居寺庙正中,是最大的一座正殿,紧临千手观音殿之后为二道殿。它又分前殿和后殿两部分。进入大雄宝殿,前殿居中三尊金色大佛像——释加牟尼,阿弥陀佛,东侧文殊菩萨,西侧菩贤真人;个个面容慈善,神色祥和,体胖福态,笑口常开。大雄宝殿两廂,立体雕塑着十八罗汉。他们身着不同的仙衣飘带,手执各种法器兵刃;或怒,或笑,或气,或恼,或喊,或叫;神态各异,表情不一。 转步进入后殿,更加奇异壮观,观世音菩萨手托净瓶,中插柳枝,笑颜直开,慈祥可爱。她身后影壁上,有五十三尊大大小小的天人神仙,密密麻麻,散布其上。 |
先秦陵园博物馆 | 先秦陵园博物馆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先秦陵园博物馆,原名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位于凤翔县南指挥镇,被誉为“东方倒金字塔”,墓主为秦景公,系春秋晚期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穆公四世孙——秦景公的墓葬。2007年9月18日,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收归国有,并更名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先秦陵园博物馆面积达36平方公里,它的发掘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发掘的“五个之最”:是中国迄今发掘出的最大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大墓0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景区地址: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镇 电话:0917-7585520 |
凤翔县博物馆 | 凤翔县博物馆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西段,与著名古迹秦穆公墓相毗邻,是全民所有制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凤翔县文化旅游局。1959年曾成立凤翔县博物馆,1962年撤销,之后全县文物业务归县文化馆管理。1982年7月成立凤翔县雍城文管所,办公地点在东湖园林内。1984年5月,成立凤翔县博物馆,与雍城文管所两个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在县城文化路建成新馆,200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保管条件一流,档卡完备,率先实现宝鸡市县级博物馆文物库房规范化管理。博物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体建筑887平方米,为二层全框架仿古建筑,内设文物库房、陈列室、资料室、技术室和办公部门。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4000件,其中一、二、三级藏品1088件。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和近现代,各时代历史文物,民俗和革命文物都门类齐全。以质地而言,有金、银、铜、铁、陶、玉、石、木质、纸帛、骨器等,品种多样,形制各异。尤以独具地域特色的春秋战国时期秦都雍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最为有名。代表性文物有雍城遗址出土的各种纹饰精美的瓦当、秦国宫殿建筑上使用的大批青铜建筑构件、战国射宴纹铜壶、春秋时期凤鸟衔环薰炉等,明代天启皇帝的圣旨、黎元洪书写的对条等,均为珍贵的文物精品。近年来,先后有100多件次文物赴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摩纳哥等国家展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该馆基本陈列为“秦人寻根——雍城史迹展”。陈列展览面积144平方米,分为遗址、窖藏、墓葬三个部分,通过建筑材料、礼器、车马器、生产工具、陪葬器等文物全面展示了秦国在雍城建都294年期间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及雍城在秦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该馆的另一个重要参观景点为闻名遐迩的秦穆公墓。秦穆公墓位于博物馆西院,占地5200多平方米,坟丘为高约3米的正方形封土台,面积2400平方米。坟丘上松柏翠绿,其西门竖有清代陕西巡抚毕玩题写的《秦穆公墓》石碑及其他时期名人贤士题碑。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文化路西段 乘车线路:凤翔县乘出租或步行至文化路可达 |
宝玉山 | 宝玉山坐落于昆仑山脉支系千山北麓麟凤交界的羊引关,距凤翔县城北30公里,凤灵公路左翼。据山上汉白玉石碑记载,建于唐·高宗元年。庙宇分中会、南会、北会,占地数百亩。每逢农历正月初九、三月三、七月七便有陕西、四川、甘肃、宁夏等省的几十个县的信男善女前来朝拜、游览,香火不断。特别是七月庙会更是热闹非凡。这里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山庄。 相传庙内大堂供奉的九天圣母,是封神榜中云肖阵亡后随老君南下投胎于四川峨眉县杨员外家,由于生母早亡,兄嫂-,整日以牧羊、纺线为生,芳龄二八为了-真身,经过八九七十二次磨难,翻越九九八十一座山,涉过百条河,历程千余里,路途中经包丞府、大槐社脚夫相助才到宝玉山-,肉身洞脱去真身。随之供奉的有元始老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药王等。山庄有庙、殿、棚、楼、亭、阁、台、洞一百多间。 宝玉山座东向西,南东北三面岗峦环绕、状如葫芦。葫芦口南面山峰蜿蜒绵长,一起一伏犹如九条龙缠绕;北面山峰前昂后卧似一头白虎盘踞山门一侧。幽深的峡谷乔木参天,茂树浓荫,山奇水澈,羊肠小道交错于涓涓溪水之旁,奇花异草遍地,百鸟枝鸣唱,给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宝玉山自然风景区欢迎游客光临,另有八景为您一饱眼福;分水岭眼观西蜀;墨玉碑对照山林;肉身洞内藏金容;八卦池祈祷甘霖;玉皇阁百鸟朝凤;烧香台雾气连天;左看九龙出林畔;右观白虎卧山边。 |
笙箫园 | 笙箫园位于凤翔县东关,总规划面积300余亩,建成面积140余亩。是依托塔寺河地形、地貌特点,围绕萧史弄玉的神奇爱情故事新建的一座城市主题公园。 公园以塔寺桥为界,分为南北两园,北园是笙园,南园是萧园。笙园建有石门、中心广场、主体雕塑及游园,有依原塔寺河整修成的月亮湖,有依地势新建的4道人造瀑布,有连通笙园、凤仪岛及火星庙的龙凤桥,湖心有用河底160余年的沉积物堆砌的凤仪岛,岛上建有清风亭,湖东岸有当地居民借以消灾祈福的火星庙,萧园建有萧氏曾居住过的太华山明星岩。 公园主题雕塑《吹箫引凤》高8米,青铜铸造,聪颖美丽的弄玉姑娘端坐箫台吹箫,悠扬的箫声引来了一只吉祥如意的凤凰在她身边翩翩起舞。基座上的六幅浮雕反映了箫史弄玉甜蜜的爱情生活片段,主体雕塑、浮雕以及散落在公园各处的石刻小品,再现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古雍城大地的一段历史佳话和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对这一神奇故事的歌咏传颂。公园的建设表达了凤翔人民对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彰显了凤翔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该笙箫园属开放性公园,我们热忱欢迎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到达方式:乘西安至凤翔大巴,在县城下车即到 联系电话:0917——7212523 |
城墙遗址公园 | 城墙遗址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城墙遗址公园是依托县城新区明唐城墙遗址地形地貌特点,而精心规划建设的一座城市主题公园,公园位于县城新区,占地190亩,设计为半径320米的四分之一个圆,总体分为滨河景观游览区、城墙遗址游览区、娱乐游憩服务区和水榭舞台观赏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和入口广场、城墙雄姿、护城河水系、演艺广场、栖凤湖、树阵兵营、假山幽径、长廊故景等八大景点。该公园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历时18个月。共移动土方25万立方,栽植乔木26种4000多棵、灌木12种6万多株,种植草皮2万平方米,铺装园路广场15000平方米,修筑堤坝6000立方米,建设辅助用房600平方米,安装灯具120盏,埋设各种管线8000米,安装水幕电影设施一套,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500万元。公园建设采取了乔灌与花卉相结合,名贵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绿化景观与水系相结合,游园与历史文化设施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植物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性、地域历史文化性和功能人文性等特点,是我县继东湖公园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主题文化公园。我们将热忱欢迎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到达方式:乘西安至凤翔大巴,在县城下车即到 联系电话:0917——7212523 |
灵山净慧寺 | 灵山净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净慧寺位于凤翔县城西15公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灵山陲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南瞻终南之秀峰,北顾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岩石峻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处凤、宝、千三县之交。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中名景: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0亭共称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方圆200公里信众前来参禅拜佛。 净慧寺居灵山之巅。建于公元781年(唐德宗二年),庙貌巍然,雕梁画栋,建筑辉煌,佛像庄严,为十方常住。历经宋、元、明、清苍桑之变,毁而重修。分接引、睡佛、铁佛、五佛等四院。殿内佛像全身端严,菩萨罗汉雕塑美观,金刚力士千姿百态,各表法仪。灵山之巅建有观音殿,飞檐斗角,精巧玲珑。 净慧寺从1992年批准开放以来,常住僧俗20多人,四方信众络绎不绝,佛教气氛日益隆盛,净慧寺交通便利、历史久远、环境优美,为宝鸡地区乃至陕西省的重要宗教旅游胜地。 |
秦雍城遗址 | 秦雍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 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 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局很有规律,陵区按其布局可以分为13座陵园,发掘证明,秦人在春秋前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陵园规划体系和陵园设计指导思想。中字形墓是最高等级的墓葬,其余贵族墓则为甲字形、刀把形。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为秦公1号大墓,这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见最大的木椁墓。 1号大墓的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墓道长240.6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墓室的中央是主椁室,椁室的顶部有三层椁木,四壁和底部各有两层椁木,如同一个长方体形的木屋。主椁室的中央有方木叠砌的南北向隔墙,分成前后椁室,前椁室象征秦公生前的宫殿,是议事的场所;后椁室象征寝殿,是饮食起居的场所。后椁室的西南部有一个放置陪葬器物的侧室,被盗严重。在墓室里发掘出土的金、玉、铜、铁、骨、陶、漆、木质等各种文物600余件,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的金啄木鸟,镌刻双龙的金带钩,精美华贵的白玉戈、玉璋,透雕蟠螭纹的玉佩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马俑造型的马头玉雕十分相似,这些都反映了秦国早期精湛的工艺和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 在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67件大型的铜质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用途铸成,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是安装在宫殿枋木转角处、壁柱或门窗上的构件,再现了雍城宫殿建筑无与伦比的豪华气派。 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崛起和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国家文物局) |
苏文忠公祠 | 苏文忠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苏文忠公祠坐落在凤翔东湖北区,创建于明代,之后皆有修茸。祠内陈设苏轼雕像和诗文绘画等文物,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展示出苏轼在凤翔政绩文事。 |
大海子民俗村 | 尹家务乡大海子村地处凤翔县城西南15公里处,北望灵山净慧寺,东邻秦公一号大墓,南接古陈仓,西与宝鸡二电厂毗邻。全共有4个村民小组,460户、1900多人口,该村宰羊业起源于上纪六十年代,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村里的女子宰羊队远近闻名。从2003年以来,乡、村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引导部分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窑洞,发展屠宰、加工、餐饮为一体的羊肉民俗餐饮业,经过五年运作,大海子民俗村的雏形已经形成,从几户的星星之火己燎原全村的120多户、年可宰羊9万余只,发展从业资格接待户26户, 业人员达270余人,日均接待来客700人以上,发展势头喜人,年经济收入达1500万以上。民俗村的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业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秦穆公墓 | 秦穆公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翔城以赢秦彰,东湖名因苏轼传。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兼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在民间广为流传,遂使其蒙上了浓重的历史 氛围,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关于他的事迹在《东周列国志》、《诗经·秦风》等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海内外游人都为能到秦都雍城探幽访古,参观秦穆公墓这一著名历史胜迹,凭吊先贤古人,增长历史见识大开眼界而为快。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凤翔雍城湖国家湿地公园 | 凤翔雍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陕西凤翔雍城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陕西省凤翔县,总面积1597.0公顷。 雍城湖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凤翔县城东南5公里的东风水库,凤翔古称雍城,因此得名。雍城湖省级水利风景区原名为东风水库,建于1971年,总库容1550万立方米,最大水域面积近3000亩,2006年国家投资进行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旅游开发等功能的中型水库 。 近年来景区共栽植各类树木和花卉3万余株,形成了近40亩的坝后花木景观区、30亩雍城南城墙绿化区和湖心岛绿化区。在大坝北端建成集游玩吃住、垂钓于一体的餐饮小区,有接待用房2层30余间,游艇3艘,并油化和新建了环湖公路网,美化亮化了景区管理处。投资5700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可达6000吨,有效地解决了湖内水质污染问题,使水体质量明显改善,雍城湖内鸭鸥飞鸣、鹤鹭竟翔,美不胜收,令人留恋往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六营民俗村 | 凤翔县六营村现有人口两千多名,五百多户,全村自古有制作泥塑、刺绣、草编、剪纸等手工艺的传统。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盛于汉唐及元末明初,流传民间上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手工艺。改革开放以来,六营泥塑从旧时的乡村泥耍货一下子变成了赠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及比利时首相等世界文化名人的尊贵礼品,并远销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台弯湾、香港、澳门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荣获首届中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金奖、首届中国吉祥文化艺术节金奖,和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银奖等三十多项大奖。产品泥塑马泥塑羊被国家邮政总局连续两年在全国上万件作品中,分别选为2002年马年和2003年羊年邮票主图案,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尚属首例。2003年恒源祥集团斥资一千五百多万同全国50多家媒体联合征集中国羊年吉祥物,在全国数千件作品中凤翔县六营村彩绘泥塑“发财羊”被选准,2004年第八届中国戏剧艺术节的吉祥物在全国数以百计的作品中又一次选准了凤翔县六营村的彩绘泥塑“喜洋洋”。 我村艺人胡新明从1978年开始在祖传传统彩绘泥塑的基础上,创作泥塑新品种150多个,30多个规格,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全国各地的学徒共计120多名,其中学徒卫红芝、周禄堂.等数十名在全国多项工艺美术大展中获奖。带动帮扶了六十多户五百多村民从事泥塑手工艺的专业加工和生产。使凤翔六营彩绘泥塑摘掉了几十年来品种老化、单一死板、和面临灭绝失传的老帽子。经过3年多180多次实验研制成功了摔不烂胡氏泥塑,解决了数百年来凤翔泥塑极易破损运不出去的老大难问题。对传统泥模具生产制作效率底、成本高、周期短、容易使设计产品变型走样等缺陷进行了改革。用现代石膏模具代替了泥模具,使泥塑生产周期比原来缩短80多倍、效率提高60多倍、并能使产品的设计造型得到有效准确高质量的生产和下传。其本人也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讲学。再加上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金土地、热情广场、致富经、生活、搜寻天下、乡村大世界、历程、小崔说事、4套国际频道、凤凰卫视、广东卫视大江北望、东南卫视、重庆、西安、北京等三十多家电视台电台和中外上百家新闻媒体的专题报导和宣传,使凤翔县六营村彩绘泥塑名扬海内外。随着凤翔县六营村彩绘泥塑的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及西部打开发的大好形势,六营村的彩绘泥塑产品供不应求,制作加工户由原来的两三户七八个人一下子发展到现在300多户1200多人的生产队伍,泥塑产品由五年前的全村全年生产总数不足3千件发展到现在的全村单月生产3万多件,年生产泥塑产品近40万件,泥塑收入由原来五年前全村全年合计收入不到1.6万元上升到现在近680多万元,来村里参观游览和购买休闲的国内外游客由五年前全年800多人次发展到现在全年1.8万多人次。其中接待国外客商1500多人次,除此之外在六营泥塑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风翔的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牛皮灯影、罩金漆器、剪纸、刺绣、草编、中国结、布艺、陶塑等和礼品包装生产及相关产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从业人数达1500多人、增加收入530多万元,以六营泥塑为代表的凤翔民间手工艺品成了远近闻名的争相购买的艺术珍品和时尚文化而供不应求,来往客商络绎不绝。 就现状看,整合全村所有泥塑产出也不过15到20万件产品,距国内外市场所需的100多万件产品相差很大,因此由我村艺人胡新明自筹资金筹建 “西府民俗艺博园”。西府民俗艺博园可在六营村三组现有80多户泥塑制作户的基础上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230万元,可建成古村寨型的多种西北民俗建筑风格的田园式农户型村落,集泥塑生产、包装加工、餐饮住宿、民俗娱乐、对外展出,产品批发零售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集团公司。艺博园从事以六营泥塑为主,包括草编、漆器、木版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社火脸谱、布艺、木旋、土布纺织、土方造纸、陶塑等众多民俗手工艺的收藏、展览、表演、教学、及规模化生产。六营民俗艺博园的建成,可是六营泥塑工艺品的产量达到年度100万件,实现收入1000万元,利税600万元,餐饮住宿,零售收入140万元,利税60万元,其它手工艺极相关的包装工艺等一系列副带产品收入可达400万元,利税120万元,共计收入超过1540多万元,实现利税780多万元,可安置劳动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增收1000多万元。 21世纪,民俗旅游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2001年宝鸡市旅游局把六营村列为市旅游景点和拾大旅游产品定点生产村。2004年四月凤翔县人民政府授予六营村为民俗村,同年八月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六营村“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村”,2005年10月,胡新明泥塑工作室被扬凌国际一村一 品博览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元月六营泥塑民俗村被凤翔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规划为凤翔县六大产业园区之一“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同年5月六营村彩绘泥塑和小里村木版年画双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数位艺人也被评为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师。随着六营泥塑民俗村的形成及六营泥塑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包装和运作,六营泥塑民俗产业园前景广阔,潜力无穷,具有非常长远的可持续开发价值,并将必然成为我省独一无二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文化村,力争成为国家级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及民俗文化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开元山庄生态景区 | 凤翔县开元生态农业旅游山庄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北千山凤灵公路18公里处,山庄景区面积70平方公里,山庄接待区面积160亩,。这里以自然风景优美,山绿、天蓝、水青、气候凉爽湿润,交通便利而闻名。周西北侯和姜子牙所建灵台古道——210省道穿插而过,韦家河横贯其中。 山庄以群力水库为依托,充分利用山区的青山绿水资源和景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区”“古刹石佛寺”“双碑子”“五龙聚海”“群力水库”“千年古白松”“难舍寺”“宝玉山”等20余处人文古迹风景点(区),游览全程需2日。 您来开元山庄,不但可游览沿途的名胜风景,人文古迹,而且山庄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使您感觉进入一个天然氧吧,还可以进行果园观光、自采、品尝野菜、鲜鱼、土鸡,与家人、朋友共同垂钓、游玩、娱乐,尽情的放松自己。 凤翔开元生态农业旅游山庄接待中心已初具规模,具有日接待200人来山庄果园观光、自采、池塘垂钓、游玩、餐饮的能力。2005年山庄共接待游客6000人次,2006年山庄共接待游客9000人次,2007年山庄共接待游客13000人次,2008年山庄共接待游客21000人次。山庄已建设成“农业产品好,自然景观美,生态环境优,文化底蕴深,旅游项目丰,接待设施齐,服务质量高”的极具北方农业特色的乡村农业旅游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