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才旦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才旦 (1953~) 藏族。青海平安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系藏文专业。历任青海果洛州民族师范学校教师,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进修学员,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长、学报主编。青海省作协理事,青海省海南州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主编,藏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部落王》,中篇小说《疯狂的虫草》、《走通塔的日拉荒后》、《猎人的儿子》、《荒原狼》、《走出草原》、《高高的多瓦山》、《从草原来到北京》等60余部,短篇小说《猎魂》、《嗜罪》、《圣水源》、《负重的草原》等百余篇,共计600余万字。作品获青海省建国40周年优秀创作奖,-金盾文学奖及第四届《啄木鸟》文学奖等多项奖励。 [以上内容由"王老"分享。] |
桑结加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桑结加,1942年11月生,青海平安人,藏族,研究生学历,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参加工作。 履历1963年9月至1975年5月任青海人民出版社部、翻译、部党支部书记兼藏文编译组副组长(其间:1965年6月至1966年8月和1970年7月至1971年7月借调到中央民族出版社藏文编译室工作)。 1975年5月至1981年4月任青海省文化局出版处处长、省出版局出版发行处处长。 1981年4月至1983年12月任青海省出版局副局长、省文化厅副厅长。 1983年12月至1987年10月任青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其间: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 1987年10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青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1988年5月,起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 2001年1月,青海省政协主席。 2003年1月,青海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2007年2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以上内容由"谈谈乡愁"分享。] |
马英兰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英兰,女,回族,1946年6月出生,青海省平安县人,中共党员,原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经济委员会干部。198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72年,马英兰带领几个家庭妇女,靠着几台报废的织机,织出了弹力袜,许多人根本不相信产品质量,马英兰就推着产品满街转,恰逢一个市级会议在天山大厦召开,她和伙伴们毫不畏惧,拉着架子车来到大厦,在会议休息室售起尼龙袜来。 企业推行招标承包租赁,马英兰以一万元的家产作抵押,租赁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朝阳针织厂。为了使小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信誉,她牢牢地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花色品种,二是产品质量。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她规定四名工艺设计人员每月每人拿出四个新花色品种供厂方选用。同时规定产品额的1.5‰奖给产品的设计人。这种设计与销售挂钩的办法,有效地调动了设计人员的才智,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在全国同行业竞争中,针织厂的两件展品双双获得“优秀设计奖”。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打开了销路,而且许多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以上内容由"美国"分享。] |
伊丹才让 (1933~200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伊丹才让 (1933~2004) 藏族。青海平安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系舞蹈音乐专业。历任民族公学干事,西北民族学院教员,甘肃省民族歌舞团演员、编导、舞蹈队长、合唱队长、创研室主任,甘肃省民研会秘书长,甘肃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金色的骏马》(合集)、《雪山集》、《雪韵集》,诗选集《雪域的太阳》,民歌集《藏族婚礼歌》,文集《-吼》。歌舞剧剧本《拉卜楞节日》(合作)被评为全国专业歌舞优秀节目,诗歌《捧送阳光的人》、《母亲心授的歌》分获全国第一、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组诗《山海奏鸣曲》获五省区藏族文学一等奖,诗集《雪狮集》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诗集奖,《雪域集》获甘肃省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长篇抒情诗《生命沉浮的韵律》等在全国和省区获奖20余次。 [以上内容由"郁闷的土豆"分享。] |
峡群寺森林公园 | 峡群寺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峡群寺森林公园 峡群寺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及景区。位于青海省平安县西南部脑山地区,拉脊山脉北麓,109国道南25公里处]西宁机场30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55公里。是集森林与寺院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峡群寺森林公园总面积3558公顷。1996年2月,经青海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包括峡群林场辖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夏宗寺 |
夏宗寺 | 夏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夏宗寺 夏宗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削发为僧并拜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四世-若比多杰为师学经的地方。相传,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有汉僧法显等人赴印度求经。曾途径夏宗寺一带居留活动过。宋代夏宗静房得到扩建。为研究藏传佛教在青海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也为广大旅游者和宗教信徒创造了朝觐游览的广阔天地。 景区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六月六”花儿会。十嘛故居祁家川七百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结果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自从1644年清王朝统治以来,回族人成了这条山沟的主要居民民。只有还能使人想起这里的早期居民藏族祁家部落。第十四世0-拉木登珠就出生在祁家川的当采村。十四世赖-于公元1935年7月6日(农,星期际合作社日)丑时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40年,西藏地方政权认定青海省湟中县(平安县)祁家川当采村的藏族农民祁却才仁和妻子德吉才仁5岁的儿子拉木登珠为第十三世0-的转世灵童。第十四世0-全家人移居拉萨并成为西藏一个显赫的家族以后,他的家族拆掉了原来的小房子,盖起了这所当地风格的建筑。1956年以后,这里的前院成了一个小学,叫当采小学。但是这里的藏族居民。除了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外,已经很难看出他们和当地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了。 |
洪水泉清真寺 | 洪水泉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水泉清真寺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安县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距西宁市30多公里,该寺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及建筑艺术而闻名遐迩,是目前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游景点。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后经5次扩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间扩修工程形成现在规模。 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整个寺院由照壁、山门、唤醒楼、碑楼(被毁)、礼拜殿及学房等组成。其建筑均按照中国古典汉藏寺遍形制而建,设计奇特,在建筑量融合族的建筑艺术,尤以砖雕、木雕图案最为优美,所雕图案大部分为“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猎跃蝶舞”、“吉祥八宝、“万蝠图”等及大量南方景色。同时打破了清真寺中不能出现有眼睛的动物图案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具有我哺育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寺院坐西朝东,布局精巧,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及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
西海南园 | 座落在平安县境内的湟水南岸,是一座占地面积为700多亩的游园。正门是一座壮观、古朴的牌楼,-“南园”二字,从此盘旋而上,登到山头,便可看到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包含中西式建筑30多座,亭台楼阁,形状各异。 山头上有卧虎亭、引凤亭、惠临亭、瞻乐亭,两个山头之间有一小桥,名日“鹊桥”,据说游人中的情侣都愿走过此桥,讨个吉利。蟠龙亭龙口喷泉,泉珠泻下,犹如一条瀑布。园内有一“憩园”,小巧别致,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有座西式长廊,中心有一座直径5米的莲花池,池内一座红色鲤鱼雕塑,口中喷出水柱10多米高。 |
峡群林场 | 峡群林场 峡群林场是平安县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区,林向整齐,具有成片的天然云杉、山杨纯林,少量的云桦混交林及人工青杨林。绿意盎然的白杨、零星点缀的红花、青青的草地及涓涓细流,清新自然。各种乔木高大挺拔,林地清新湿润,散发色的色白色形倚丽的茶瘭子、果红似火的天山花楸等灌木镶嵌于林间,构成了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区内有众多珍禽异兽,如狍鹿、猞猁、獐子、野狐、野兔、野鸡、梅花鹿等;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如蕨菜、蘑菇、鹿蕨菜、石花菜等;药用植物有大黄、黄芪、党生、秦艽等。旅游区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气候凉爽,是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的深山仙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红崖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