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东市 >> 互助土族自治县 >> 林川乡

林川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正式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4年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并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原称互助北山林场,于1959年建场,经过40余年的经营,天然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植被完整,林相整齐。1992年11月由原林业部批准建立了青海省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2100——4308米,最高点为南山饿座岭(4308米)。一般山峰相对高差在1000米左右,公园总面积112794.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3%。,森林总蓄积量为420万立方米,是青海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森林资源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981种,野生动物近200种.由于气候、海拔和地理位置的缘故,天然林区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带谱清晰,针叶林、阔叶林与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共同构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是青海境内自然生态体系最完好的区域之一,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山体成为干旱区的绿岛、湿岛、凉岛和水岛。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互助土族风情游览区

互助土族风情游览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该县还有佑宁寺、五峰寺、玛藏观(即白马寺)、北山林区等景观,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慕名到此观光浏览。   提示:所谓土族,据当地人讲并非真正的土族,要看真正的土族需再向北走40公里进山,可在路边拦截身着民族服装人的车,与其一起下车进村看表演,可欣赏到民族歌舞,轮子秋等,也可品尝到具有当地风味的午餐,总共50元/人。    交通 前往西宁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可乘西宁长途汽车站的中巴,15分一班,票价4.80元,行程1小时30分,如包夏利车去的话,往返80元/车。     青海西宁

佑宁寺

佑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佑宁寺  佑宁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乡境内,距西宁50公里,是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号称“湟水北岸诸寺之母”。该寺由三世0授记,四世0和四世班禅指派西藏第七世嘉色-在当地土、蒙古、藏族头人协助下,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修建,海拔2500多米,占地面积6公顷,有殿堂7座。因地处郭隆地区,故又称“郭隆寺”。清代康熙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包括大小经堂、僧舍等2000多个院落,寺僧达7700多人。设显宗、时轮、密宗、医明四个学院,成为青海湟水以北地区最大寺院,其属寺达49个,故有“湟北诸寺之母”的美称。雍正二年(1724年)该寺因参与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清军烧毁。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下诏修复,并赐额“佑宁寺”。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气势恢宏,寺与山层层叠叠,浑然一体。寺前一佛塔高耸入云,入寺便是大经堂,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个殿堂,它们镶嵌在陡峭的山崖上,造型奇特,蔚为壮观。远远望去,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郁郁葱葱,寺院点缀在山间,甚是美观。山岭、古树、殿堂交相辉映,更增添了寺院的庄严、肃穆和恬静的气氛。佑宁寺建筑风格融土、藏、蒙古、汉族艺术为一体,可谓多种民族艺术的结晶。殿堂中的雕塑、绘画作品,艺术价值较高。沿着石阶缓缓而上,犹如置身于云雾之中,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历史上佑宁寺学风浓厚,名僧辈出,享誉中外。该寺三世章嘉?若贝多杰,三世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三世松巴?益希班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学者,由于名僧辈出,该寺声誉极高,现在被土族人民奉为圣地。佑宁寺原有大小20多位-,其中土观、章嘉、松布、却藏、王佛等五大囊-,清代封为呼图克图,尤其章嘉-是青海驻京呼图克图首领,封为大国师,与0、班禅和哲布尊丹巴并称为“黄教四圣”。佑宁寺在历史上学经风气很浓,涌现出大批海内外有声誉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认为佛学研究胜地。尤其是第三世章嘉、土观、松布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对藏传佛教、历史、医学、藏学、历算等渚多方面研究造诣极深,是我国佛教界、青海历史上的名人。历史上佑宁寺的影响曾一度超过了塔尔寺。“文革”浩劫中,这座名寺被焚为灰烬。现对大小经堂等建筑进行了修复,但其规模远不及以往,至于文物几乎荡然无存。但因它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国内外游人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佑宁寺东北方向2公里处是天门寺。该寺因石峰和松柏遮掩下人们不易看到,当爬上陡坡过一石洞门,天门寺突然出现在眼前。据说是佑宁寺寺主嘉色-初建郭隆寺时,寺僧讲修佛法的地方。这里石灰岩造型地貌千奇百怪,流传众多有关佛教神话传说故事,如寺前面矗立的18座小山峰,据说是嘉色-从西藏带来的十八罗汉。佑宁寺周围山体雄伟壮观,林木茂密,山下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居住着民风纯朴的土族同胞,使宗教寺院,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土乡风情融为一体,是青海省内一处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最佳旅游季节: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腊月举行四次较大规模的法会,届时热闹非凡。

南门峡

  南门峡  从互助县城威远镇北行约十公里,便是土乡旅游胜地南门峡。峡谷自南往北,盘曲蜿蜒,层峦叠嶂,峡内山青水秀,林茂花繁。  南门峡口,两山对峙,东为黑洞山,像一条苍龙自东向西,迤逦而来;西为平顶山,像一只卧虎,弓身耸耳,拔地而起。一座高数十米的拱形渡槽,如一道彩虹,横跨两山之间,形成南门峡的大门,蔚为壮观。  穿过渡槽,可见右侧峭壁摩天,危岩欲堕,高百仞处,石崖前突,有一园孔,直通蓝天,浮云从上口飘过,悬崖似在晃动,令人头晕目眩,此即有名的“石天门  ”。  相传很久以前,南门峡内有妖龙作怪,残害生灵,玉帝派二郎杨戬  下凡降伏。一场恶战妖龙从东山顶腾空而逃,二郎弯弓劲射,箭穿峰巅,形成一孔,即今日的石天门。从此西望,在西面山腰间,有一巨石耸立,此即二郎的拴马桩。  过小桥,经大转湾,东西两岭交错,见鹰哥嘴插天蔽日,似山穷水尽。复前行,再峰回路转,别有天地。两旁的山岭碧绿鲜亮,重重叠叠地向高处延伸,直至贴近蓝天,锁住白云。  在河东岸的山崖下,有三块巨石,成品字形排列,这就是二郎架锅造饭的遗址,名“抵锅石”。其后的山间有一石槽,叫“烟洞槽”。不远处的峭壁上有一小圆洞,相传为二郎降伏妖龙后存放甲盔的地方,名叫“二郎甲盔”。动人的神话,寄托了人们千百年来憎恨-,向往正义朴实情感。  由此北望,便是南门峡水库大坝。登上坝顶,见高峡平湖,碧波万顷,画舫点点,水鸟声声,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使人心醉神驰。伫立坝肩,放眼四望,南门峡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东南为油坊沟,山高坡陡,松林茂密;北为却藏滩,宽阔平坦,阡陌纵横,青稞碧绿,油菜金黄。却藏寺和七塔峡遥遥在望。向西浏览,大小紫桦沟和大小老虎沟依稀可辩。  南门峡,是一处心灵与自然最易贴近的地方,到南门峡来吧,来看看这里的水光山色,来听听这里的泉吟鸟唱......畅开心扉享受自然的清幽和宁谧,深深吸上一口新鲜而纯净的空气,再细细品味人世间的荣辱浮华,你总会领略到一点人生的真谛。

五峰寺

五峰寺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寺  五峰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距省会西宁45公里。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称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是互助县4Α级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  五峰寺现有建筑均系1978年后陆续修建的,有菩萨殿、无量庙、八卦亭、玉皇庙、三清宫、黑虎洞、澄华泉西牌楼、六角亭、香公楼等,于1986年5月27日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寺翠峰青恋、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十分优美,山间泉水汩汩流淌,四季不断,澄澄清亮,碧蓝如玉。夏季这里百花争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五峰寺举行传统朝山庙会,土、汉、藏、回等族民众登山对歌。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前来游览、赛歌,从清晨到傍晚,游客与香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消夏踏青的旅游胜地。

北山公园

  北山公园位于西宁市北山,园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北山公园分三层,底层为烈士陵园,建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阳江战所牺牲的同志。周围绿树成荫,庄严肃穆。第二层为瑞禾石和瑞禾亭,瑞禾石有宋、明摩岩石刻6题。  第三层为石塔,始建于南宋保佑年间,是九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花岗岩石塔,塔身各层设明暗窗,塔高18.52米,塔旁有巨石,形如葫芦。它是阳江市的著名人的文艺景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西宁

南门峡湿地公园

南门峡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南门峡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在祁连山南麓,大阪山雪山脚下,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支流谎水水系,系黄河源头之一。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嵌接地带,具有两大高原的自然特点,地势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目前还保持着独特的原始风貌,自然风光绚丽,植被保存相对完整,是野生动植物和各种鸟类良好的栖息场所,树种以祁连园柏、青海云杉和沙棘为主。每年5月份进入旅游的黄金季节,公园内雪山峡谷,河流蜿蜒,草长莺飞,鱼游河底,沙棘、油菜花开,青稞吐穗,清香扑鼻,蜜蜂、蝴蝶闻香而至,游人、水鸟纷至沓来。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三大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为992.94公顷,其中河流湿地面积786.76公顷,沼泽湿地面积87.68公顷,人工湿地面积118.50公顷。  南门峡镇  南门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辖却藏寺、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尕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村委会。原属大通县隆旺乡,1954年划归互助县,1958年与丰稔乡合并为却藏寺乡后并入五峰公社,1959年分设南门峡公社,1983年改设南门峡乡…… 详细++

汪家庄汉墓

汪家庄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  介 绍 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   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海西宁

互助县古城

互助县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景区集农业观光、土族歌舞、土族服饰、土族花儿、轮子秋、土族婚俗等为一体,是土族民俗文化较集中典型的民族文化村。景区主要以土族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土族民俗风情已成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土族有自己的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盘绣工艺举世独有。土族有自己的节日—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身着盛装,跳“安召舞”、转“轮子秋”、赛马、唱花儿等。此外,土族民居、婚丧嫁娶习俗独具特色,土族婚礼十分有趣,整个婚礼在歌舞中进行。还有土族服饰,配以七彩颜色,艳丽无比。  

浪士当风景区

  浪士当风景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为祁连风光带核心景区,距省会西宁110公里,距兰州市22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青海首个自驾车营地,旅游区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海拔2100——4308米,森林蓄积量为428.86万立方米。  经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测试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到3300—30000之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氧吧。景区座落于巍峨挺拔的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衔接区域,景观自然体系完整,茂密森林。  

互助鼓楼

  鼓楼  鼓楼位于互助县威远镇十字街中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共分三层,是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木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物高大雄伟,飞檐翅楚,画栋雕梁。四角悬挂风铃,脊上饰以琉璃走兽,蔚为壮观,现已成为互助县的古老象征。  1989年进行了整体修缮、描绘和油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土乡大地上,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了20多倍,显示了土乡人民在建筑业上的卓越智慧。

南门峡水库

南门峡水库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门峡水库  南门峡水库位于互助县威远镇以北15公里处,距青海省会西宁55公里。水库于1973年开工兴建,1985年建成,蓄水1800万立方米;库区周围风景优美,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每到盛夏时,库区内游艇穿梭,水鸟翔集,鱼儿跳跃;前来这里度假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主要景点有石天门、二郎栓马桩、啸天犬铁索槽、二郎神抵锅石、二郎甲盔等,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石天门是二郎神用箭射击妖龙时,箭簇穿东山巅而形成。里面有一石柱为二神郎栓马桩。铁索槽是啸天犬在追随负伤妖龙时,被脖子上的铁索拉出的深沟。抵锅石是二郎神及梅山七兄弟安营扎寨、野炊时放锅之处。近有一石壁,壁上有一缝隙,则是二郎神降妖后存放盔甲之处,如今称“二郎甲盔”。所有这些美丽的传说,形象逼真,令人浮想连翩,乐而忘返,是消夏踏青旅游的绝好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互助县五峰山

  互助县五峰山  五峰山位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峰乡,距西宁市40公里,海拔280O米,因五峰耸立形如举掌而得名。山上布满松树、杨树等乔木和大批灌木。春夏之间,满山青翠,秋深以后,色彩斑调,令人赏心悦目。山腰有洞穴三处,中有小道相通。洞下有澄花泉。泉水自山腰沿石壁跌落,形成瀑布,为五峰山一大景观。山上有五峰寺.是远近知名的寺院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花儿会”,漫山遍野,歌海人潮,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土族建筑

  土族建筑  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土族地区一些古建筑,如佑宁寺、互助县城钟鼓楼、五峰寺等,都凝聚着土、藏、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尤其是佑宁寺,是一座由许多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绵延数里,雄伟壮观,吸收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河州砖雕”艺术的成就。在装饰上,精工细作,木刻浮雕,层层叠叠,丰富多彩。泥塑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

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距县城威远镇78km,距省会西宁市110km,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20km,威北、青岗公路贯穿园区,园内旅游支线与主干公路相通,交通便利。1992年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风景区。  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距县城威远镇78km,距省会西宁市110km,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20km,威北、青岗公路贯穿园区,园内旅游支线与主干公路相通,交通便利。1992年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风景区。  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2100-4308m;园区气候属高原寒温性气候,年降水量483.4mm,年蒸发量1408.4mm;园区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上元古界结晶灰岩、粉砂质灰岩、石英岩;奥陶系火山角砾岩夹变砂岩、结晶灰岩、硅质岩;白垩系粗砂岩、砾岩、泥质砂岩等。  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主要由岩溶、冰川、丹霞、峡谷等地质遗迹组成,融泉、河、瀑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这些地质遗迹姿态奇美,景色丰富,形状如塔,似箭、似峰、似柱、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特别是岩溶地质遗迹,是青海唯一、国内少有的高海拔(3400-3700m),岩溶地质遗迹,极其珍贵。  岩溶地质遗迹:主要分布于扎龙沟、浪士当沟上游,以石林、峰林、溶洞、泉和瀑的形式出现,在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代沉积的巨厚石灰岩,经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多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多样的岩溶地质遗迹。  丹霞地质遗迹:分布于大通河加塘一带,组成地层岩性为白垩纪砂岩、砾岩等,构成丹霞地貌的基础,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后期经流水沿裂隙或软弱结构面冲刷,侵蚀,在风化、剥蚀和重力作用下,形成了石窝、石柱、方山、石崖等丹霞地貌景观。  冰川地质遗迹:分布于俄座岭,发育在海拔3860m以上,主要以冰斗、角峰、刃脊、冰蚀湖的形式出现。  地质景点   扎龙沟:北山扎龙沟,地处民门公路八十八公里处的南沟,隶属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扎龙恰似一个巨大的鹿角,其间沟壑纵横、林木茂密,风景秀丽。黑色的扎曲公路沿扎龙河向南而东折,直通山谷。登高远望,宛如黑、白两条缠绕的蛇,蜿蜒爬行于高峡之间。一路阡陌纵横,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悬挂经幡的藏家小院镶嵌其间,宛如仙境一般,给人一种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感。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却各有妙趣横生之处。当高原珊珊来迟的春天亲吻扎龙的时候,山下已是春光明媚,绿海荡漾,景色宜人的晚春季节了,而山上依旧晚留着初春的新意经过严冬煎熬的小杜鹃,舒展绿油油的叶子,枝头满是茂密的紫色杜鹃花朵,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杆。小杜鹃丛中夹杂一丛一簌的大杜鹃,盘根错节,枝枝相连,叶叶交通,枝头挂满碗口大小的花朵,白的雪白,红的粉红,紫的发乌。满山遍野成了花的海洋,宛如仙境一般美妙之极。若不是亲临此景你会误认为是那位油画大师挥笔抒情,浓墨重彩的杰作呢。阵阵轻风吹过满山涌动着花的波涛,一缕缕清香从花海的波谷与波峰间溢出,弥漫整个山野,并与飘浮的空气和天际相融,深深地渗透到大山的深处,就连刚出泉眼的水中也散发着清冽的馨香。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著名的“小三峡景区”,由卡索峡、青岗峡、下河峡组成。卡索峡峡谷两侧绝壁千仞、危岩凌空,抬头望去天成一线,也叫“一线天”;青岗峡两岸青翠碧绿,松柏参天,松涛声伴着水涛声,人称“青岗听涛”;下河峡山峰形体如剑似笔,直插云霄。向西看,有三座山峰并排而列,好像一个搁笔的笔架,当地人也把它们叫“笔架山”。  俄座岭:最为神奇的是,在北山主峰俄座岭下海拔3800多米的山顶草地上,有着一大一小呈阶梯状分布的两个湖泊,当地百姓称其“圣母天池”。一年四季,上面小天池的水恒温恒量地流向下面的大天池,丰枯不变。在这山岭没有足够积雪的地方,在面积不足以吸收流量水的山顶草地上,何以有如此多的水蓄积为天池,常年满盈并且源源不断地往山下流淌呢?如果是冰雪融水,它需要大面积深厚度的冰雪作为来源;如果是雨水,它需要大片的草林面积为其补给;如果是森林涵养水,那么森林必须在它的上部;如果是地下水,则不大会从山顶上涌现出来。“圣母天池”的这么多水究竟从何而来?这是包括很多国内外专家都没有能解开的千古之谜。  浪士当沟:是北山国家公园的主要景区,集森林,奇峰,飞瀑,寺院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寺—天堂寺,座落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与青海互助北山藏区相连地大通河北岸。此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海拔2200米,气候宜人,是甘青罕见地风景区之一,俗称“天祝的江南”。乘车穿过仙米林场抵达有“花海”门源县。  湖勒天池:地处高山之颠、风光无限,呈现千奇百怪的擎天柱、母子拜佛、唐僧取经等造型地貌。大通河谷地,峡谷幽深,两岸陡峭,险峰耸峙,谷底河水清澈见底,浪花飞溅,特别是称为“小三峡”的卡素峡、青岗峡、下河峡地势尤为险峻,两侧怪石嶙峋,直立的石崖上松柏参天,苍鹰翔于蓝天,把人们的视野局限在“一线天”之间。郎士当沟、扎隆沟、石隆沟、药水沟、那芝沟大都长10-50公里,沟底较宽阔,长满杨树、桦树,一股股清泉流水叮咚作响,两侧山麓森林密布。药水沟内有药泉水,当地群众视为圣泉,传说有108个泉眼,能治108种疾病。  北山扎龙沟,地处民门公路八十八公里处的南沟,隶属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扎龙恰似一个巨大的鹿角,其间沟壑纵横、林木茂密,风景秀丽。黑色的扎曲公路沿扎龙河向南而东折,直通山谷。登高远望,宛如黑、白两条缠绕的蛇,蜿蜒爬行于高峡之间。一路阡陌纵横,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悬挂经幡的藏家小院镶嵌其间,宛如仙境一般,给人一种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感。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却各有妙趣横生之处。  当高原珊珊来迟的春天亲吻扎龙的时候,山下已是春光明媚,绿海荡漾,景色宜人的晚春季节了,而山上依旧晚留着初春的新意经过严冬煎熬的小杜鹃,舒展绿油油的叶子,枝头满是茂密的紫色杜鹃花朵,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杆。小杜鹃丛中夹杂一丛一簌的大杜鹃,盘根错节,枝枝相连,叶叶交通,枝头挂满碗口大小的花朵,白的雪白,红的粉红,紫的发乌。满山遍野成了花的海洋,宛如仙境一般美妙之极。若不是亲临此景你会误认为是那位油画大师挥笔抒情,浓墨重彩的杰作呢。阵阵轻风吹过满山涌动着花的波涛,一缕缕清香从花海的波谷与波峰间溢出,弥漫整个山野,并与飘浮的空气和天际相融,深深地渗透到大山的深处,就连刚出泉眼的水中也散发着清冽的馨香。

林川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许家村

----

林川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