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资阳 >> 安岳县 >> 自治乡

自治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圆觉洞

圆觉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金花村云居山上,距县城东南1公里,省道206线直达景区。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北宋,因有北宋时期开凿石洞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是集石刻文化、自然景观、科普教育、游客接待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  云居山顶,岩石环绕,主要景点有陈抟墓、秦九韶纪念馆、圆觉洞石刻、教中寺、-寺古建筑等。圆觉洞石刻造像集中于西山峭壁之南、北岩,造像区域长186米,现有摩崖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3躯,碑刻题记25处,唐代浮图1座。圆觉洞摩崖造像题材主要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释道同龛像。石刻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薄衣贴体,裙带飞扬,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  景区内石刻艺术扣人心弦,北岩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迦牟尼为主,其特点是开大窟造大像。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分别刻造于三大龛中。三像高均在7米左右,面目俊俏,体姿放逸,比例协调,装饰繁华。正中为阿弥陀佛(图三),满头螺髻,身披袈裟,手着法指,神态威严,大有佛法无边,威德慑众的佛教鼻祖风度。左为观音菩萨,头戴花冠,身披璎珞,左手提净瓶,右手拈柳枝,赤足踏莲花,大有悲天悯人之态。右为莲花手观音(图四),面容慈祥,神态自如,大有唯我独具慧光普照一切之感。打破了中国早期石窟造像中佛、菩萨一律端庄、严肃,正襟危坐的造像仪轨,使他们走出了虚幻的殿堂,佛和菩萨世俗化、人性化,把石刻艺术推向了顶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  三大龛的左右壁上的石刻飞天(图六),凭借临风飞舞的彩带,营造出“轻盈慢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北岩的天尊龛内,主像天尊气宇轩昂,具有修真度世之范,丰厚高贵,颇显教主之仪,这是研究盛唐道教珍贵的实物。  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  “毗沙门天王”(图七)、“地狱经变龛”(图八)、“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薄衣似帛,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明王龛,千手观音龛,地藏菩萨、十王变龛、罗汉龛、北方毗沙门天王龛等,帔巾凸起高出体表,甲片鱼鳞片片可数。这种精致细腻的雕刻手法,是中国民间雕塑民族化的成功表现。景区内绿树环绕其间,自然、人文景观赏心悦目。唐代的舍利塔,古朴庄重。宋代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纪念馆建造宏伟,气势雄浑。  圆觉洞景区一年四季均可旅游,景区内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是游览、观光、度假的绝佳境地。目前,圆觉洞景区的食宿、交通、通讯都极为方便,是安岳旅游的必去之处。  所在市州:资阳市  地址:安岳县岳阳镇  门票:20元/人  营业时间:8:00—19:30  联系电话:028—24527255  旅游投诉电话:028—24520973传真:028-24536626  邮政编码:642350圆觉洞 圆觉洞 圆觉洞   岳阳镇  系县城所在地,毗邻鸳大镇、石桥铺镇、城北乡、思贤乡、岳源乡、城西乡等。全镇幅员面积7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85个村民小组;13个社区,157个独立居民小组。总户数46925户,总人口120581人,其中农业人口39676人,城镇人口80905人,有耕地1673公顷,其中田1077.7公顷,土595.3公顷。 【自然环境与资源】属浅丘地貌,地…… 详细++

孔雀洞

孔雀洞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安岳县乐阳镇南55公里的双龙街附近孔雀山。原有清建寺庙,现仅存部分房舍。  寺后岩壁间,凿有大小佛像10龛,现存摩崖造像70余躯。其中宋代孔雀明王造像龛高4.7米,宽4.3米,深2.7米。正中雕刻立体全身孔雀,高2.3米,羽翼丰满,形象逼真。孔雀背驮八叶莲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萨,头戴宝冠,身穿白轻衣,左手执开莲,右手握雀羽,雕工精细,秀丽大方。左右臂间有两组孔雀明王经变像。正壁上方两侧刻10礼佛人,眉清目秀,文静雅致,双手合十,呈虔诚礼佛之态。整个龛窟造型巧妙,布局合理,雕技精湛。  洞后半山有唐代“报国寺”遗址,其中建于公元1570年的转轮经藏塔共刻有佛经名144部,极其珍贵。孔雀洞

安岳石窟

安岳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扩并后单位),由原III-50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后并入的VI-并50安岳石窟组成,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四川省安岳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余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园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题材多为佛教和道教造像。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具有淳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  安岳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  安岳石窟  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称号。目前该县拥有各类石窟造像保护单位70处,其中国家级石窟类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禅寺、塔坡,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级文物保护点60处。而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又有众多石窟寺被重新发现。正是四川省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安岳石窟-开凿历史  圆觉洞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1千米云居山上。开凿于唐、五代、北宋,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尊,主要造像有北崖的释迦佛、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和南崖造像中的毗沙门天王、十六罗汉、地藏与十王变、佛道合龛造像等。  安岳石窟-千佛寨  位于安岳县岳阳镇西北2.5千米的大云山上。始于唐、五代、两宋,延至明、清,现存窟龛105个,造像3061尊。唐、宋石刻中的药师经变图、西方三圣、一佛四菩萨、八菩萨、弥勒佛、释迦说法等龛窟尤为精致。  安岳石窟-华严洞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6千米的石羊镇华严村箱盖山上。现存2大窟,造像159尊。华严洞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初年,窟内雕华严三圣和十大菩萨。  .  安岳石窟-大般若洞  开凿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三教”同窟造像。孔雀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7千米的双龙街乡孔雀村,开凿于南宋。现存窟龛9个,造像75尊,经目塔1座。其中孔雀明王窟内的孔雀明王、天王、金刚诸像雕刻精湛。  安岳石窟-茗山寺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60千米的鼎新乡民乐村虎头山上。开凿于北宋,现存窟龛20个,造像63尊。造像形体高大,有毗卢佛、文殊、观音、大势至菩萨等造像题材。  安岳石窟-玄妙观  位于安岳县城北20千米的鸳大镇玄妙村集圣山。开凿于唐开元六年至天宝七年(718~748年)。现存窟龛79个,造像1293尊。以道教龛像为主,其次是佛道合龛。  1.卧佛院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石窟分布范围向东延伸300米;向南延伸15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至遂宁县界;向上延伸至月亮坡顶;向下延伸至跑马滩河面,面积60,939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2.圆觉洞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北以北侧停车场北界由西向东沿思贤的老大路往北的云居山脚为界,至云居山坡嘴;东沿云居山山脚高程为360米的等高线自北向南;南沿火葬场范围围岩脚至安内公路;西以安内公路东侧边界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北以云居山北侧第一重山脊为界向东至匡家湾;东沿匡家湾南侧山脊至刘家沟;南沿刘家沟南侧山脊向西至安内公路;西以距安内公路东侧便捷约200米边界的山脚为界。  3.千佛寨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800米至岳阳镇到城西乡道,向南外延150米至乡道,向北外延200至山崖,向西外延600米至森林公园管理所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4.玄妙观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25米,向南外延40米,向西外延27米,向北外延14米。面积6,66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5.华严洞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四周外缘为基线向东外延110米,向南外延150米,向西外延300米,向北外延130米;共计58亩。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50米。  6.茗山寺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虎头山、塔坡两坡范围内,四周至坡岩檐。面积约1.7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0米。  7.孔雀洞摩崖造像(报国寺经目塔)  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3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西外延250米,向北外延3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千佛寨

千佛寨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寨第24号西方三圣窟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造像区竟长达705米。据《安岳县志》记载,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从石刻题记看,有“开元”、“天宝”,最晚题记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历时600余载。现在的主要造像多为盛唐时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时代作品。南北两岩除佛像外,还有摩崖浮图7座,唐碑3块,历代题记26处。浮图最高的达4.6米,最小的0.8米;最大的龛窟宽6.4米,高6米,深3.3米。摩崖造像高3-6米的有14尊,1-2米的有250尊,其中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高达6.2米。南岩多为唐代造像,其面部丰盈,高鼻垂耳,袒胸露肌,衣纹疏深,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古朴典雅。尤以56号龛的净瓶观音更具典型的盛唐石刻风韵。另外,盛唐密宗  造像药师琉璃佛也属少见的石刻艺术珍品。北岩有一龛保存完好的《药师经变相》,药师佛系唐代密宗造像题材。药师佛端坐于束腰圆莲宝座,头部上端刻有华盖,身侧有菩提树,左右分刻八大菩萨和九横死,十二大愿,还雕刻有病死、受王法死和被虎、豹、蛇咬死等场面,是其它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千佛寨还刻有众多的菩萨、罗汉、金刚、力士、0神、飞天、供养人以及各种“经变”故事造像,充分表现出天上、人间、地狱的苦乐悲欢,内容十分丰富,雕刻技艺精美。   

安岳八庙卧佛院

安岳八庙卧佛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3号窟),她也叫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唐代作品。因地处安岳、乐至、遂宁三县交界处,比较偏僻,所以以前看到和了解的人比较少,直到1982年省、地、县有关部门来这里普查,才发现这里躺着一个国宝。这里依山傍水,翠竹掩影,景色幽雅。卧佛象悬睡着的巨人横卧在一块高约20米的沙岩中,背北面南,呈全身,全长23.4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堪称我国古代全身石刻卧佛之首。它背北面南,头东足西,左侧而卧,两手齐腿,自然平放,面部丰盈,神态安祥,双目微闭,似睡非睡。卧佛形体修长,身着袈裟,袒胸露肌,头蓄螺髻,耳戴圆形绽花环,头枕扁形荷叶枕,维妙维肖地展现出释迦牟尼“涅磐”时超脱一切的意境。  卧佛头顶后方,立一半身守卫力士,高1.9米,上身-,左手握拳,环眼而视,洞察四周。卧佛的足踝处挺立3米高的0力士,右手攥拳,左手五指大张,横眉怒目,威严逼人。卧佛上方刻有释迦牟尼说法图及“天龙八部”等,图中20余尊菩萨、弟子、鬼王、力士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既烘托出他们恭听佛法、护卫佛法的严肃场面,又把释迦牟尼最后解说涅磐经时,诸弟子八部众悲泣、嚎哭、愁楚、凝重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体像卧佛腰前坐着弟子阿难,头脚处各立一尊力士,充分显示出她在涅磐变中的突出位置。左右力士均为密迹金刚力士,密迹金刚力士见佛灭度悲痛欲绝,据《佛入涅磐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说:力士爱恋释迦的足如优钵罗花,于是抱住佛的脚不放。上层(卧佛右臂上)分两排,各站着菩萨、阿罗汉、力士等10尊高约2米左右的刻像;中间禅坐说法的释迦牟尼法身像。  释迦牟尼弟子像  卧佛左右前排侍立弟子像9尊(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婆离、罗罗),与佛前阿难合称释迦佛的十大弟子。  天龙八部之像  后排为天龙八部之像,即八部众: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迦,天龙八部多为妖魔鬼怪,受佛教化而修成0神。双手握大蟒蛇的是天龙八部之摩罗迦像,传说中的蛇神,呈忿怒状,形象夸张。图中后排左一为菩萨像。下层(卧佛左臂下)刻有数尊姿态各异的小像,其排列好似缀连成篇的连环画,为五代、宋时作品。刻有华严三圣和十二圆觉菩萨像等。这尊唐代卧佛主体像长达23.4米,营造颇具新意,非常典型,而且是左侧卧佛,很多人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南岩有83个唐代造像龛窟,造像内容大多反映唐代的社会生活。其中34号窟高1.5米,内刻观音、地藏、日光、月光4尊菩萨和立佛等,均高1.5米,属罕见之作。  藏经洞(石刻佛经)  卧佛沟另一著名文物是藏经洞,最具规模和价值。卧佛沟南北两岩约800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有55个藏经龛窟, 其中已具雏形或竣工的43窟,空经洞1个。已刻-至今保存完好的15窟, 佛经刻字面积152平方米,现存清晰可辨的共20余种70余部300余卷40万字,共有刻于唐代的佛经-龛窟16个。字为阴刻,见方1至2厘米大小,方格直行镌刻在每一窟内的左中右三方窟壁上。  安岳卧佛院刊刻佛经是全国罕见的,专家盛赞安岳卧佛院石经是国之瑰宝。-刊刻在洞窟的正面和两侧,有《佛说报父母恩重经》等20多部,其中《檀三藏经》是现存佛经中的绝版。从46号窟左壁释静泰撰写的“经论目序”中得知,“一切经论目序”来自“大唐东京(洛阳) 大敬爱寺”。主要经目有《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佛名经》、《大般涅磐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檀三藏经》、《妙法莲花经》等,是我国宝贵的石刻经库。而且,经目中的《般若波罗密心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等是玄奘译经班子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的版本。刻经题记现存有“开元十五年”、“十七年”、“二十三年”等。其中,“开元十一年”、“开元二十一年卧佛院僧玄应书”等字迹尚比较清晰。据此可以肯定,卧佛及石刻佛经为盛唐时期的杰作。虽然卧佛寺院早已荡然无存,但从石刻造像及石刻佛经的规模,也可推测出当时卧佛院的辉煌和古普州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  

秦九韶纪念馆

秦九韶纪念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  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秦九韶字道古.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生;约景定二年(1261年)卒于梅州(今广东梅县).数学。  秦九韶祖籍鲁郡(今河南范县),其父秦季槱,字宏父,绍熙四年(1193)进士,后任巴州(今四川巴中)守.嘉定十二年(1219)三月,兴元(今陕西汉中)军士张福、莫简等发动兵变,入川后攻取利州(今广元)、阆州(今阆中)、果州(今南充)、遂宁(今遂宁)、普州(今安岳)等地.在哗变军队进占巴州时,秦季槱弃城逃走,携全家辗转抵达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在临安,秦季槱曾任工部郎中和秘书少监等官职.宝庆元年(1225)六月,被任命为潼川知府,返回四川.  秦九韶自幼生活在家乡,18岁时曾“在乡里为义兵首”,后随父亲移居京部.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处处留心,好学不倦.其父任职工部郎中和秘书少监期间,正是他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时候.工部郎中掌管营建,而秘书省则掌管图书,其下属机构设有太史局,因此,他有机会阅读大量典籍,并拜访天文历法和建筑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天文历法和土木工程问题,甚至可以深入工地,了解施工情况.他又曾向“隐君子”学习数学.他还向著名词人李刘学习骈俪诗词,达到较高水平.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秦九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青年学者,时人说他“性极机巧,星象、音律、算术,以至营造等事,无不精究”,“游戏、毬、马、弓、剑,莫不能知.”  1225年,秦九韶随父亲至潼川,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县尉.数年后,李刘曾邀请他到南宋国史院校勘书籍文献,但未成行.端平三年(1236)元兵攻入四川,嘉陵江流域战乱频仍,秦九韶不得不经常参与军事活动.他后来在《数书九章》序中写道:“际时狄患,历岁遥塞,不自意全于矢石间,尝险罹忧,荏苒十祀,心槁气落”,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动荡的生活.由于元兵进逼和溃卒-,潼川已难以安居,于是他再度出川东下,先后担任过蕲州(今湖北蕲春)通判及和州(今安徽和县)守,最后定居湖州(今浙江吴兴).秦九韶在任和州守期间,利用职权贩盐,强行卖给百姓,从中牟利.定居湖州后,所建住宅“极其宏敞”,“后为列屋,以处秀姬、管弦”.据载,他在湖州生活奢华,“用度无算”.  淳祐四年(1244)八月,秦九韶以通直郎为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通判,十一月因母丧离任,回湖州守孝.在此期间,他专心致志研究数学,于淳祐七年(1247)九月完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由于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成就,他曾受到皇帝召见,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呈有奏稿和“数学大略”(即《数书九章》).  宝祐二年(1254),秦九韶回到建康,改任沿江制置使参议,不久去职.此后,他极力攀附和贿赂当朝权贵贾似道,得于宝祐六年(1258)任琼州守,但三个月后被免职.同时代的刘克庄说秦九韶“到郡(琼州)仅百日许,郡人莫不厌其贪暴,作卒哭歌以快其去”,周密亦说他“至郡数月,罢归,所携甚富”.看来,由于他在琼州的贪暴,百姓极为不满.秦九韶从琼州回到湖州后,投靠吴潜,得到吴潜赏识,两人关系甚密.吴潜曾相继在开庆元年(1259)拟任以司农寺丞,景定元年(1260)拟任以知临江军(今江西清江),都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作罢.在这段时间里,秦九韶热衷于谋求官职,追逐功名利禄,在科学上没有显著成绩.在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中,吴潜被罢官贬谪,秦九韶也受到牵连.约在景定二年(1261),他被贬至梅州做地方官,“在梅治政不辍”,不久便死于任所.  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  安岳修建的秦九韶纪念馆,恢宏壮观,雄伟气派。  秦九韶 (1208~1268)  秦九韶(1208—1268),字道古,四川普州(今安岳)人,嘉定元年(1208)春诞生在普州,绍定二年(1229)十月,秦九韶擢郪县县尉,绍定四年(1231)八月,秦九韶参与魏了翁平抑泸州蛮夷,葺其城楼橹雉堞,绍定五年(1232)八月乙丑进士,绍定六年,秦九韶在魏了翁带领吴潜等督视潼川府路、成都府路时认识吴潜,魏了翁和吴潜同秦九韶去拜望病中的许奕。端平三年(…… 详细++  秦九韶 (1208~1268)  秦九韶(1208—1268),字道古,四川普州(今安岳)人,嘉定元年(1208)春诞生在普州,绍定二年(1229)十月,秦九韶擢郪县县尉,绍定四年(1231)八月,秦九韶参与魏了翁平抑泸州蛮夷,葺其城楼橹雉堞,绍定五年(1232)八月乙丑进士,绍定六年,秦九韶在魏了翁带领吴潜等督视潼川府路、成都府路时认识吴潜,魏了翁和吴潜同秦九韶去拜望病中的许奕。端平三年(…… 详细++

木门寺

木门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门寺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古建筑群。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寺。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八庙乡石鼓片区的清凉山麓,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寺前立有石坊,-“东普禅林”。石亭内葬明代高僧无际禅师尸骨(公元1380-1446年)。无际禅师俗姓莫氏,讳了悟,法号无际,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  无际禅师亭背北面南,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成“介”字形,高12米,长7.8米,宽6.8米。亭的柱、枋、檐、脊、斗拱、熬头、房瓦、滴水、椽子等均为石制,但从外观看却和木制毕真无异,真可谓天工开物。石亭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面宽6.8米,进深5.65米,通高10米,檐高3.6米,四周以斗拱撑托,空隙间以镂空雕卷叶花装饰。脊上雕饰仙人、异兽,亭顶雕刻待放的莲蕾,象征着佛家的圣洁。亭内正中立五级八角石塔一座,高4.7米,须弥座塔基。这便是无际禅师圆寂的石塔,内葬禅师立棺一具。塔身光滑如镜,正面阴刻无际禅师坐像。塔顶部呈穹窿状,中心雕团花图案,内壁四周四角雕卷草斗拱12朵,每朵卷草上面圆雕禅师弟子像一尊,身披袈裟,神态各异,皆面向禅师墓塔,个个面部表情悲戚凝重。  为充分显示塔亭的无比煊赫庄重、珍贵典雅,又建一木质结构的大殿将塔亭覆盖。此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共5间,每间宽13.7米,进深11米,通高12米,檐高5.5米。梁  -“雍正九年”题记。檐下饰有柱头铺作及铺间斗拱。门额饰“二龙抢宝”图案,楷书“无际禅师塔亭”6字,门前有石阶三级。大殿宏伟壮丽,雄踞清凉山麓,殿中修亭,亭中建塔,巧夺天工,绝无仅有。殿内尚有两块高3.4米,宽1.2米,厚0.2米的大石碑分立左右,一为《道林无际禅师语录记》碑,一为《西蜀东普无际禅师塔铭》碑,刻记木门寺兴建及无际禅师生平事迹,甚详。  木门寺这种仿木结构的石建筑,为世所罕见,是现代建筑学者和雕刻艺术家研究、鉴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木门寺后还保存了一座“大雄殿”。此殿依山而立,古朴壮丽,雕工精美。它和清凉山麓那一片葱茏炽盛的森林相映生辉,把木门寺装点得更加古朴幽静,令人陶醉。木门寺与卧佛院又相距甚近,是一个探幽揽胜的好去处。    木门寺

安岳华严洞

安岳华严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距石羊镇6公里,安岳县城东50公里,重庆市大足县30余公里。  华严洞建造于宋代,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华严洞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内有宋代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  大洞为华严洞,因内刻“华严三圣”而得名。洞高6.2米,宽11.1米,深11.3米,窟正面呈矩形。华严洞造像,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题材达39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殿堂似的石窟灿烂辉煌,气韵生动,在中国石窟造像中独树一帜,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造像分布于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华严三圣”雕像(图二),左右并排高4.1米的“十大菩萨”坐像(图七),洞壁刻满“经变”故事图景。  造像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姿态优美,比例均匀,穿戴华丽,非常贴近生活和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十大菩萨,古匠师们着力对面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出了众菩萨外表的俊俏和内心的慈善;线面结合的镌刻手法,使形体更加优美、楚楚动人。加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镂空饰花宝冠,珠光宝气,粒粒可数的珠串璎珞,行云流水似的帔巾、衣褶,更加衬托出气质的高雅,身份的华贵。连环画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求法图”极具特色,所刻善财童子参拜的众多大德无一雷同。大德们所在环境中的楼台亭阁精巧玲珑,宝塔宫阙气势雄伟,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云霞雾霭,袅袅舒卷。“剪云补衣”、“众妙香国”、“化城七宝”等众多求法场景跃然壁间。这些世俗化、民族化、地方化、生活化的说教作品,无不使人叹为观止。华严洞窟口两边所刻下山狮、准提佛母、摩利支天,面相凶恶,与慈悲的佛、菩萨及多变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独特的对比造像手法,使窟中造像全都活了起来,显得十分生动,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大般若洞”(图十三)石窟高4.7米,宽、深各约5米,洞额刻有洞名。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属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了你就是活神仙”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之谜。  华严洞景区一年四季均可旅游,景区内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是游览、观光、度假的绝佳境地。目前,华严洞景区的食宿、交通、通讯都极为方便,是安岳旅游的必去之处。  所在市州:资阳市  地址:安岳县石羊镇  门票:12元/人  营业时间:8:00—19:30  联系电话:028—24139637  旅游投诉电话:028—24520973传真:028-24536626  邮政编码:642350安岳华严洞 安岳华严洞 安岳华严洞   石羊镇  石羊镇位于东经105.37″,北纬29.56″,距县城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2061.6公顷,其中田1391.2公顷,土670.4公顷。辖22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组,总户数15699户,总人口50644人,其中农业人口43267人。 【自然资源】地处浅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 详细++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院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北40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地处安岳、安居交界处。  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经年代始于唐开元十一年(723)以前,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从宋代起逐渐衰退。由盛唐高僧玄应及以后的僧俗共同营造。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存留着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等数十处。摩崖造像以佛教禅宗为主,间有密宗造像,题材多达57种。  造像中的人物、器物、动物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情态万千,神态自然,是中国中期石刻艺术鼎盛时期作品中的佼佼者。景点有:释迦说法图、涅槃经变(卧化)、三身佛、弥勒佛、千佛、千手观音、经幢、石刻佛经等。卧佛院石刻造像尤以构图奇特,立意新颖,雕工精绝的“释迦牟尼涅槃图”(卧化佛)(图一)闻名于世,为我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卧佛造像,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堪与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弥勒坐佛媲美,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整个造像依山取势、精心设计、大胆创新,由三组造像构成,占整个崖面300余平方米。上面一组造像是释加牟尼涅槃前的说法图,中间一组为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卧佛造像。卧佛面南背北,侧身横卧于岩壁间,全长21.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曲眉丰颐,坦胸露肌,形态端庄。头东脚西,左胁而卧,与佛经“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相悖,更显独到神秘之势。下边一组造像为佛经变故事。卧佛院有15窟,字数达40余万字的石刻佛经。-为从右至左直行阴刻楷书或行书,字迹工整,雕工精湛,是典型的唐代书法。其刻工和书法被公认为举世双绝。-主要有:《佛名经》、《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檀三藏经》、《金光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70余部、300余卷、品,当推中国之冠。刻经对于研究佛教典籍、校正佛经版本,提供了珍贵的原始依据。其中,第73号经窟所刻的《檀三藏经》,是中国藏经中的绝版;第46号经窟所刻唐代著名高僧静泰撰写的《一切经论目序》,是中国石刻佛经中唯一留存的孤本,被方家称为“普天下仅此一刻”。  卧佛院景区石刻造像和刻经,是研究我国唐、五代和北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是闻名中外的川中旅游胜地。  所在市州:资阳市  地址:安岳县八庙乡  门票:12元/人  营业时间:8:00—19:30  旅游投诉电话:028—24520973传真:028-24536626  邮政编码:642350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

安岳文庙

  民国时,文庙曾被军阀部队占用,后为安岳县简易师范学校校址。解放后曾作粮仓。1977年将崇圣祠拆走,戟门外两碑亭和三洞拱桥改建为灯光球场,万仞宫墙、蔚起人文石坊、棂星门、泮池犹在,文庙的主体建筑虽然多次维修,但其基本格局仍保存完好,是全省少数几个工艺精湛、气势巍峨的明代古建筑群。

安岳玄妙观

安岳玄妙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鸳大镇白羊山麓。距安岳县城20公里,鸳大镇5公里。玄妙观开创于唐代,是集农业生态景观与文物保护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玄妙观是我国道教造像胜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状的平顶巨石周围,前后各长约10米,左右长约6米,高约5米,顶平。四面立壁凿为造像龛、大小龛窟达79个,石刻造像1293尊,全为唐代的精美雕刻。主要造像有老君释迦并坐、真人、十二时神、金刚力士、九头鸟、观音、势至等。  玄妙观以道教造像为主的摩崖造像,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不论雕刻的道教造像还是佛教造像,均生动优美,仪态万千,错落有致,十分和谐。在79个造像龛窟中,有12个佛、道联合造像龛。有的正中为道教老君,两边刻佛、菩萨站像;有的龛正中为释迦牟尼和太上老君坐像,左边则是佛教菩萨,右边系道教金仙。这为历史上佛、道互相联合、渗透、借鉴,提供了确切的佐证,是反映我国晋以后道教与佛教相互渗透、借鉴与联合这一现象的代表性实物。布满各龛壁的观、阁、楼、台、斗拱、法器、乐器、服饰等都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特别是众多的道教金刚力士像(图一),高大与真人相近,踞脚扭腰,富于写实,形态极为生动、威严。仙女、伎乐姿态优美、惟妙惟肖,是研究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贵材料。  玄庙观现存唐碑四通,一块系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同邑人李玄撰刻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另一块唐碑高2.4米,宽1.27米碑题为"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碑文前半部刻道教创始概况及教义传说,后半部记述从大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凿龛造像至大唐天宝七载(公元748年)丙子八月已亥二日庚子功毕的过程。现存镌刻年代题记4处,历代游人题刻5则。  玄妙观在造像布局上独具匠心,打破了宗教造像仪轨的束缚,针对仅一独立巨石的特定环境,充分利用一定空间、空隙,因地制宜地刻出不同形象的神像和龙、狮、青牛、神鸟等各种动物,镌刻错落有致,十分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显示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时代之久远,属全国罕见,闪耀着我国古代艺术宝库的光辉。  所在市州:资阳市  地址:安岳县鸳大镇  营业时间:8:00—19:30  旅游投诉电话:028—24520973传真:028-24536626  邮政编码:642350安岳玄妙观   鸳大镇  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10公里,毗邻来凤乡、城西乡、岳阳镇、乐至龙溪乡。全镇幅员面积46.97平方公里,年末耕地1495公顷,其中田615公顷。辖17个行政村,175个村民小组,1个独立居民小组,总户数8878户,总人口23085人,非农业人口964人。 【自然环境与资源】属典型中丘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为350~51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 详细++

茗山寺

茗山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该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的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该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观景、求知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虎头山脉层恋叠翠,群山拱衬,独虎头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视诸峰。山上古道壁立,环山佛像林列。现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尊,共13窟,圆雕石像31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造像50余尊,碑刻19通,题记4处。造像数目虽不很多,但规模十分宏大,皆雕刻于顶峰绝壁,雄伟壮观,艺术精湛,是极有价值的摩崖石刻精品。  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佛与东岳大帝合窟(图一)、毗卢佛(图二)、观音、大势至(图三)、文殊(图四)、十二0神将(图五)等。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则多呲牙咧嘴,杀气腾腾。乾隆四十六年碑文云:“炼金丹,修舍利,道不离夫仁义。东青牛,西白马,理本原于至城。所谓自作自受,晓于前而扬于后也。”此段文意最能说明此区“三教合一”之风。  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图四)高5至8米。观音菩萨左手前伸,平托纱巾;大势至菩萨左手内曲置于胸前,五指并拢平托厚厚经卷。文殊师利菩萨,左手托书外伸达1.5米,书和手重量超千斤,仅以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撑,千年不毁,是古代匠师巧妙运用力学的佳作,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后岩壁上的0神龛内造像呈半圆形,集中雕塑均高1.8米的十二个0神(图五),皆甲胄鲜明,其手或提九仗剑,或执便托杵;其头或昂扬猛呼,或怒目扭颈;有的剖腹见心,有的捏拳定神,虎视眈眈,威猛剽悍,真心睃寻法场,虔诚拱卫佛士。茗山寺南山头上有一转0塔。四方五层。各层皆有圆龛佛像,第一层四面皆刻卷曲发像。有题刻“佛日增辉,0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茗山寺景区一年四季均可旅游,景区内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是游览、观光、度假的绝佳境地。目前,茗山寺景区的食宿、交通、通讯都极为方便,是安岳旅游的必去之处。  所在市州:资阳市  地址:安岳县顶新乡  营业时间:8:00—19:30  旅游投诉电话:028—24520973传真:028-24536626  邮政编码:642350茗山寺 茗山寺 茗山寺   顶新乡  安岳县辖乡。1929年设鼎新场,1932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顶新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撤乡,1995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30.4平方公里,人口1.6万。通公路。辖中心、成凤、民乐、猫坝、天成、青松、黑山银岩、朝门、三洞、碉楼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姜、桐油、白蜡、棕片。古迹有名山寺和古建筑朱家经堂等。.…… 详细++

桂荷半岛

  “桂荷半岛”位于安岳县城南1公里处的龙潭村,小地名“响水滩”。因三面环水,形如半岛,桂花、荷花布景,故名“桂荷半岛”。岛内房屋造型独特,奇花异草,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环境优美。是餐饮、娱乐的休闲场所。  游客乘坐至城南乡的公交车1元或出租车即到,距千佛寨国家级森林公园1公里。园内占地面积6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15亩。已建成山、水、亭、池、曲径小道,园内有大量的桂花、荷叶、桃花、梅花,集数十种可食用的鲜花和野菜,供游人观赏和食用。内设有观花、钓鱼、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同时可供200余人用餐。餐饮主要以中草药、野菜、鲜花、红苕、桂花酒为主。  有从业人员50人,年总收入80余万元,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设施齐全,对客服务标准准。2006年被市旅游局评定为“AAA乡村旅游景区”,2011年被四川省评定为省四星级农家乐。  地址:安岳县岳阳镇龙潭村  联系人:康旭  联系电话:13882972340

金水岸生态园林景区

  金水岸生态园林景区位于安岳县城北3公里处的红双村。乘坐3路公交车即可到。是一家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会议、休闲的大型生态园林酒店。  由内江鸿琛建设集团投资建设。该集团总资产3.87亿元,现有员工568人,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金水岸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属集团下的餐饮文化公司,具有丰富的酒店建设、经营管理经验,占地总面积200余亩,水域面积8亩,游泳池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绿地面积80亩,生态果林100余亩,道路广场5亩。有从业人员100余人,年总收入200余万元,可容纳150人同时就餐,提供70个床位。餐饮特色:鲜椒鸡、飘香芝麻兔、脆皮坛子肉、酸汤鲫鱼等。现正积极创建资阳市AAAA乡村旅游景区。  联系人:文边(总经理)13649010811

无际禅师亭

  无际禅师亭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长7.8米,宽6.8米,高10米有余。坐北朝南,外观如"介"字形。亭盖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脊上饰有人物异兽,亭顶雕待放莲苞,皆别具匠心。亭内:立五级八方石塔一座,上刻云纹、花草,无际禅师即葬于其中。亭顶为穹窿状,中心雕团花图案,内檐四周施云纹斗拱十六朵,除四朵转角铺作外,每面各置三朵,眼壁刻缕空云卷花,每朵上刻一菩萨,象征无际禅师的十二弟子(现存十一尊),菩萨身披袈裟,神态各异,皆面向石塔,从而突出主体。为显赫珍重,整个无际禅师亭又为三叠木结构的斗拱大寺殿所覆盖。大殿雄伟轩昂,形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的布局。寺殿左方约2米处,还各有明碑一块,记木门寺兴沿及无际禅师事略。寺后有大雄殿,依山而建,气势巍峨。  

毗卢洞摩崖造像

毗卢洞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又称“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其容貌温雅、神态倜傥,有很浓的世俗风味,是全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  这一造像被人们称为美神,成为安岳石刻的代表。这样姿势的佛像,只在山西平遥县以彩塑闻名全国的双林寺看到过,在那里叫自在观音。如此不同而类似的艺术匠心,实在太难得了。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个造像设计奇绝。身体不是全部浮雕,右手臂、荷叶、莲花、五指和巾带,都用的镂空雕技。坐的莲台和足踏的莲蕊间都镂刻出大量空间,以肩搭的披巾连接,减轻了巨石重量,又给人以和谐美感。最令游人叫绝的是身躯侧坐和翘起右脚,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宗教仪轨,加上注重自然采光,游人不论从那个角度都能获得同样的审美效果。  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心、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0金刚。来到洞里,大有阵阵寒气袭来之感,令你对佛法的神圣肃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卢洞的“十炼图”就像一幅幅讲经说法的连环画,柳本尊“十炼修行图”,造像图文并茂,中部造像形象铺陈柳本尊炼心、炼阴等内容。两侧又有神态威武、执斧仗剑的天王和护卫金刚,是研究四川密教和柳本尊生平的宝贵史料。  保护范围:北至:现入口以北30米,边界沿车行小路和下山步行山路外延20米,西至:石刻赋存崖体顶部以西120米,范围包含毗卢洞赋存小山整体,南至:院落围墙以南25米,东至:院落围墙以东65米(坡地陡坎以东20米)。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现入口以北360米,边界为现上山车行道路及丘陵山脚沿线,西至:石刻赋存崖体顶部以西220米,边界为丘陵山顶,南至:院墙以南320米,边界为丘陵山顶,东至:安大公路道路以东25米。    石羊镇  石羊镇位于东经105.37″,北纬29.56″,距县城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2061.6公顷,其中田1391.2公顷,土670.4公顷。辖22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组,总户数15699户,总人口50644人,其中农业人口43267人。 【自然资源】地处浅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 详细++

自治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自治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