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王万祥 (1644~1703) 清康乾间著名军事将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万祥】(1644—1703年)字瑞宇,号铁山,会宁关川里一甲(今白银市会宁县汉家岔乡)人。清康乾间著名军事将领。幼丧父母,赖郭姓亲戚抚养,从郭姓。康熙元年(1662年)十八岁的王万祥被时任游击官的王进宝招募入伍,从此跟随王进宝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屡立战功,逐升守备、游击、参将、副将。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西宁总兵王进宝奉命攻打被三藩判将赵士升据守的西北重镇兰州城。赵士升为阻清军,烧毁了黄河浮桥。面对滚滚黄河和坚固的金城关,清军一时受阻不前。王万祥给王进宝献计说:赵士升意在固守待援,得兰州必先取临洮。获准。遂带军星夜冒雪驰袭临洮城。万祥身先士卒,领数十勇士奋力登上城一缺口,守城敌军以箭矢、石块相击,危急关头,万祥举刀高呼:退已无路,唯有猛进,方可生还!军士振奋,力战夺城。临洮下,又挥师向东,接连攻取安定(今定西市)、金县(今榆中),并返回兰州参加总攻。宁夏熊虎兵变,万祥诈退,设伏与途,变兵追至,伏兵突起,万祥中箭,手拔血涌,仍力战,又中一矢,战愈勇,敌溃。克通渭时,进宝以百姓随叛而欲屠城,万祥谏止。攻汉中时,万祥断敌粮道,敌退八角原,旋被击溃。攻武关(今陕西凤县东)时,擒叛将刘哈性;与王用予分兵合进取两当。阎王砭一役,王用予陷于重围,万祥驰援解围,伤右腿,回固原疗伤。王进宝上 书请准回复万祥王姓。清廷以万祥每战必捷,屡立大功,授定海总兵,后调兴化{今福建莆田北}总兵。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光复,万祥赴台镇守。二十四年,大开海禁,台湾海峡货船往来,一派繁荣。万祥军纪严明,保护商旅,布德施威,海域升平,“澎湖天堑,永不扬波”。万祥晋升福建陆路提督,统辖八郡。在任十七年,边隅大治,百姓乐业。闽人特立生祠,春秋享祭。授太子太保。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病逝于福建任所。赐祭葬,谥号“庄敏”,康熙帝御书祭文敕碑。 【附:《康熙皇帝御敕碑文》】“惟国家绥靖疆圉,爰籍师武臣力,以建威销萌,况乎地当滨海,任寄元戎,有能内辑军民,外宁岛屿,则必始终有加礼焉。匪惟勤施是答,抑亦激劝宜宏。 尔王万祥生长边陲,夙娴武略,当秦陇用兵之日,行间效力有年,迭奏肤功,累迁阃职,用是总戎闽峤,以奖成劳。自台湾甫入版图,惟海外尤资弹压。命移节钺,保障东番。尔能宣布德威,抚绥边徼,澎湖天堑,永不扬波,凤岭深箐,咸无伏蟒。朕心嘉赖,特授尔陆路提督,统辖八郡。益勤校练之方,弥厉干城之气,方期报政,忽奏考终,惨结旌旄,悲缠部伍,爰赐赠官之巨典,特加官保之崇阶,考行易名,谥曰敏壮。 呜呼!始立功于西土,终树绩于南溟,战舰戎车,并登显伐,山陬海潸,亦悉壮猷!允宜勒诸贞珉,永光泉壤,卑熊罴之士,知所鼓励焉。康熙四十二年七月立。”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燕京啤酒"分享。] |
曹铭 (1362~139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曹铭】(1362—1395)明陕西会宁(今白银市会宁县)人。明洪武年间都察院右都御史。洪武18年(1385年)乙丑科进士,初任人行司司正,19年,调兵部给事中。以直言敢谏升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23年(1390年),再升少詹事。时逢山东大旱,曹铭受太祖派遣往山东赈灾,巡行过德州时,查知狱中在押40多名“谋逆不轨”的待决犯人。曹铭立即调阅案卷,提审案犯,实地查访,得知乃当地灾民结伙抢夺当地富户孟姓囤积粮食所致。曹铭据实向朝廷急奏本章,朝廷批文三法司“据实会审发放”,免除了一场冤狱错案。事后德州百姓感戴,夹道远送出境。不久,曹铭调都察院任职。洪武25年(1392年)沅陵知县张杰为当地大户诬告,被判为死刑待决。张妻携子女进京告御状,到都察院公堂击鼓鸣冤。左右督察御史詹薇、袁泰闻知,下令锦衣卫将张妻逮捕。时曹铭在座,据理力争,又令人传张妻到堂询问事实经过。曹铭还亲临沅陵调查案情,据实表奏。太祖命曹铭会同三法司重审,核实张杰确属诬陷,改判冤狱,还张杰清白,并官复原职。27年9月,曹铭任都察院右都御史,28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斌报奏真州18名官吏谋反大案,欲叛其妻儿子女皆当连坐斩首。曹铭以为“父母妻女并不知情,人人连坐,无奈太过”。时太祖对谋反事件深恶痛绝,准了吴斌所奏。曹铭直言抗争,结果惹怒了太祖皇帝,以“犯颜抗旨,语属狂悖”为由治罪,是年9月,斩曹铭于午门。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十一局"分享。] |
栗在庭 (1540~157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栗在庭】(1540—1579)字应凤,陕西会宁(今白银市会宁县城)人。明万历年间布政使。隆庆2年(156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三名进士。初授中书舍人,不久升任吏、户两部给事中。时有兵部左侍郎拉帮结派,植党营私,栗在庭不畏权势,上 书弹劾;又有漕运总督拟将运粮改征收银帑,欲饱私囊,在庭复上 书力劾,谏言仍可运粮不可改折,穆宗采纳。后调任山东佥事,继任湖广左参议。万历14年(1586年)擢升山东参政,复升山东右布政使,万历20年(1592年)调任山西参政,后提按察使。在山东、山西任职期间,他廉洁自持,体察民情,筹资整修黄河石堤,加固河防,减少水患,并复查积案,减轻疏弊,清匪安民。任职三年后又调任河南布政使,赴任途中因病回故里疗养。养病期间,建议地方官员重农桑、减杂税,并协助知县高拱辰第一次编纂《会宁县志》。万历25年(1597年)在庭病逝家中,享年57岁。逝后葬于会宁县城郊东山,墓前原竖石碑数通,石人石马多尊,现已无存。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大山的飞鸟"分享。] |
焦景竑 (1678~174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焦景竑】(1678—1744年)字希园,会宁县偏南里(今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乡焦家河行政村)人。清康乾时期军事将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武举人,中举后即任巩昌营千总,出兵察汗乌素,建功升宁夏镇右营守备。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岳钟琪率部征讨青海,景竑随宁夏镇总兵出兵多巴口,护送军粮至花海子(今甘肃玉门市北),擒获叛军头目丹津渾台,招抚三十三家台吉(少数民族官爵),升甘州提标营游击。时随宁夏镇总兵进军西藏,在藏七年,多立功绩。雍正八年(1730年),升陕西延安营参将、副将衔,赏戴花翎,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赴新疆征讨噶尔丹策零,驻防哈密。雍正十年,因军事失利和受岳钟琪案牵连而仕途不爽。乾隆元年(1736年),署潼关副将,五年,署理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州)总兵,六年,补授湖南保庆府副将,旋调任广东左翼总兵,八年,再调任福建海坛镇总兵。次年病逝。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逆天雪"分享。] |
吴思权 (178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思权】(1782—?)字一平,会宁县人。清嘉道年间知府。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15名进士,即授内阁中书。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任杭州府同知,二十五年(1845年)调任温州府同知。在内阁中书任中,批校了30多部策议文献、史书典章,道光帝诏见3次;在杭州任中,正值鸦片战争爆发,海疆不宁,他力主战备,训练乡勇,铸造土炮,设水栅,派巡船,严密防范,抵御外侮。时杭州居民多居木房,易遭火灾,他倡导民众捐资置办灭火水龙,并自捐钱资助;在温州任中,时有私船-套购米粮倒卖,思权出榜昭示合理粮价,以防谷贱伤农,违者查办。思权一生勤学博览,著作颇丰。有《时势策》《洗心亭记》《木兰秋鉨赋》《养蜂说》《平一日记》等。在京城时,与朝鲜学士南雨村等结诗社,吟诗赋,并为朝鲜相国韩镇户的诗集作序。思权擅长书法,曾为朝鲜使臣书写条幅。病卒任中,归葬故里。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快乐地主"分享。] |
柳迈祖 (1763~183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柳迈祖】(1763—1837年)字宜斋,会宁县城东关人。清嘉道年间知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解元,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二甲第26名进士。历任平番县训导,长安县教谕,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员外郎,刑部郎中。后调任湖南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市)知府。在任中勤理政事,居官简约,庭讼纠纷必躬亲查核。据《湖南通志》载:“迈祖巡政去武岗州,有民间留言一富户谋反,某夜,街上散有百余张无名黑帖,以言此事。知州某信以为真,迈祖审阅后认为:富户怎肯无故造反?此必仇人诬陷,可再详加查究,暂缓惩办。后果查得诬告者。嘉庆初,迈祖居丧在家,时社会不宁,波及会宁县城,人心惶恐,迈祖出资组织民众守卫城池,遂得保全。迈祖擅长书法,爱作诗词,著有《振绪诗文集》。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于宝庆府任上,民间建“遗爱祠”祭祀。后移柩归葬故里。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知不知足?"分享。] |
张济川 (1870~194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济川(1870-1940),字子舟,号云舫,又号南皋。甘肃省会宁县城北大街张家巷人。 清同治九年(1870)生,出身教育世家。 光绪六年(1880),入枝阳书院读书。初学诗文,既而博涉经史,后专攻《汉书》、方志、谱牒学。因勤奋好学,岁、科试成绩居诸生之冠,受师长所器重。 光绪十四年(1888)中秀才,弱冠食饩(享受国家补贴)。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举人,诰授文林郞、四川候补盐场大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弃官归里,任会宁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更名为高等小学校)教师、校长。自此始,在会宁任教20多年,主教国文。 民国二年(1913),任会宁县临时议会副议长。 1923年,应县知事饶蔚祥之邀,担任《会宁县志》首席。从此开始长达18年的修志工作。 1925-1926年,任会宁县劝学所所长、教育局长等教职。 1929年,会宁大旱,主赈济,亲百姓,负责修筑溪河护岸。国民军过境,强拆文昌庙后殿作烧材,其被打伤头部,仍据理力争,保护历史文物。 1930年,因兵、匪扰城,会宁调换三任县长,时任篆辑的张济川,不畏-,坚守岗位,继续修志,使会宁县志当年脱稿。 1937年,县长范得民督县纂志,张济川任总纂。此次修志按甘肃通志局目录,将1930年所修县志12门改为16门,新增民族、民政、军政、交通、金石、记事、拾遗等门,下限延至民国19377年,成《会宁县志正编》2册,12卷,约8万字;《会宁县志续编》6册,16卷、约17万字。因时局动荡,无法付印,仅留手抄本存世。 张济川毕生笔耕不辍,著作有《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大德望曹老先生千古懿行序》、《会宁寨子范氏家谱序》等数十篇家谱序。且善赋诗填词,与好友王兆麟、柳可庄诸先生唱和,抒发感情,期盼太平盛世,六十寿辰时作自题诗云:“驹光虚度六十春,暑往寒来气候同。关心治乱无多士,放眼乾坤有几人?”1940年病逝,享年70岁。葬县城东山。 (甘肃《会宁县志》) [以上内容由"舒舒姐姐"分享。] |
康节 (1771~184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康节】(1771—1841年)字邵亭,会宁县人,祖籍陕西武功县。先祖因职任落籍会宁。清嘉道年间知府。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中解元,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6名进士。历任陕西洵阳(今陕西旬阳)、白水、韩城县知县,耀州(今陕西耀县)知州,河南荥阳知县。在任官声颇佳,后因年老体衰辞官归里,荥阳百姓为其立《去思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病逝,葬今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盖家岔。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绿蔓"分享。] |
贠建民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贠建民,男,汉族,1963年4月生,甘肃会宁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生态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 1979.09—1983.07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学习 1983.07—1985.07会宁县农业局、杨崖集乡政府干部 1985.07—1988.07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生态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8.07—1989.09甘肃省畜牧厅干部 1989.09—1994.04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4.04—1995.09甘肃省计划委员会重点建设处主任科员 1995.09—1996.11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主任科员 1996.11—2000.04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 2000.04—2001.05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2001.05—2001.07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 2001.07—2001.12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兼省经济动员办公室副主任 2001.12—2003.03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 2003.03—2008.03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其间:2003.03—2003.06甘肃省委党校第30期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6.07—2006.12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专业学习) 2008.03—2011.07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11.07—2014.10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4.10—2015.02庆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5.02—2016.11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6.11—2018.01庆阳市委书记 2018.01—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甘肃省委委员。 [以上内容由"美女人別碰"分享。] |
林野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野 (1964~) 甘肃会宁人。1989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社会学系。任《敦煌》诗刊主编,《甘肃理论学刊》主编,副编审。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纸船》、《灯》、《黑的白》,散文集《大河魂》(合作)、《轻叩家园》。发表散文、诗歌及文艺评论600多篇。作品曾多次被转载、选入文集、译介国外。诗歌《水的回忆》获《诗刊》社与山西省文联等七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新田园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系列散文《乡村寓言》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敦煌文艺奖,评论《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流变与趋向》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以上内容由"wushengwushi"分享。] |
苏震亚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苏震亚 (1955~) 笔名苏醒、夏雨。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自修大学本科学历。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民办、公办教师,党委宣传干事。现为甘肃省白银市文联《白银文学》主编,副编审、文学创作二级。白银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望远方》、《抒情方式》、《20世纪苏震亚抒情长诗选》,报告文学集《透明的窗口》、《走向辉煌》,共出版文学作品六部。散文《八月的情怀》获1995年甘肃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全省大型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这一片苏醒的热土》获1997年第三届甘肃省政府敦煌文艺奖、2002年《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中篇报告文学《含笑的铜像》2007年获《中国作家》第三届金秋之旅笔会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苹果"分享。] |
田学斌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田学斌 (1963~) 笔名国风。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1989年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甘肃省水泵厂团委书记,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中央办公厅副处长、处长、调研室副局长、局长,在清华大学从事兼职博士后研究。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集《腾飞的希望》、《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散论《探索中的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科技·社会》、《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述评》、《影响现代经济的三大因素》,专著《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分析》,散文《丝路春秋》等。《探索中的中国农村经济》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影响现代经济的三大因素》被评为北方十五省、市、区哲学、社科优秀图书等。 [以上内容由"天上云淡,人间风轻"分享。] |
刘翰华 (1779~185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翰华(1779-1851),字焕亭,号实斋、春晖居士,会宁县城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拔贡,朝考一等授七品小京官分工部学习,叙升工部主事、擢御史、工部员外郎,以年资积升工科给事中,仕至刑科掌印给事中,詹事府少詹事,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精于书法,擅楷、行书,尤长王、赵,创建山陕会馆撰书碑记。 [以上内容由"tiantian99"分享。] |
张世珍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世珍,男,汉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会宁人,民盟盟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马来西亚皇太子大学动物病理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研究员。 1981.09—1985.07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学习 1985.07—1988.07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07—2000.12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干部、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基础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7.03—2000.03马来西亚皇太子大学动物病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0.12—2002.01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科研开发管理处处长 2002.01—2005.01兰州市副市长(其间:2004.04—2004.09挂职任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2005.01—2007.06民盟甘肃省副主委、兰州市副市长 2007.06—2007.12民盟甘肃省主委,兰州市副市长(正厅级) 2007.12—2008.01民盟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兰州市副市长(正厅级) 2008.01—2008.03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兰州市副市长 2008.03—2018.01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 2018.01—甘肃省政府副省长,民盟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以上内容由"lw416"分享。] |
柳渊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柳渊】(生卒不详)字时庵,白银市会宁县城东关人,柳迈祖第7子。清道咸年间知府。道光23年(1843年)癸卯中举人,次年中甲辰科第3甲第24名进士。官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迁员外郎,升任郎中,后调任江西袁州知府、筠州太守、瑞州知府(即今江西省宜春、九江市一带)。柳渊任中勤理狱讼,衙无积案,居官清廉,颇有父风。工书法,尤以正楷、行草见长。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cq_ly"分享。] |
和恺 (1798~185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和恺】(1798—1859年)白银市会宁县城北关人。清嘉道年间书法家。嘉庆24年(1819年)巳卯优贡生。和恺天子聪颖,勤奋好学,精于书法。中年家贫,赴京卖字,帧幅可得银数两。后受聘为八旗教习(清朝皇族子弟的老师),因执教严谨,训导有方,赢得了弟子和家长的俄青睐,并赞称“西北僻壤出此良师,亦堪称钟灵毓秀之地也!”咸丰9年(1859年)病逝。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qqqq"分享。] |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纪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 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 |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坐落在会宁县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于2006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和现代化多媒体展示为一体的纪念性展馆。纪念馆以“红军长征胜利”为主题,真实再现红军三大主力静宁会宁会师的英雄史诗。 1935年9月至10月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先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5月至7月底,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红15军团(由红25军、红26军整编而成)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发动西征,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和地方武装都得到发展。同时,对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甘肃的指示,8月至9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发起岷洮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创建了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至此,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形成了南北呼应。会师进而打通国际路线的有利态势。在此期间,蒋介石急调胡宗南第1军北上,毛炳文部第37军、王均部第3军、孙震部第41军、马步芳部新编第2军、第25师、第49师、第51师、第104师,以及东北军、西北军、川军各一部围堵红二、四方面军,第35师、第11军、东北军骑兵向陕甘宁边境南部推进,企图阻止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根据敌情的变化,中共中央为了阻止和打击胡宗南西进,保证实施打通国际路线的宁夏战役计划,决定提前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师。9月13日,中央军委提出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其目的在于红四方面军北上抢占以界石铺为中心的西兰大道中段及其附近地区,不让胡宗南部占领该区域,阻滞其西进。红一方面军红15军团骑兵团组成特别支队,于10月2日一举攻占西兰大道的重镇会宁县城,歼敌400多人。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两个团在政委王宏坤的率领下,率先到达会宁,与红15军团第73师胜利会合,揭开了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序幕。8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到达会宁青江驿、静宁界石铺地区,与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会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红军总部和第4军、第31军抵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杨勇和所属部队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0日傍晚,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1师、第2师,红15军团第73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五六百人,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朱德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政府《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与此同时,红二方面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渡过渭河,越过西兰公路,急速向会宁挺进。15日至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第2军、第32军陆续由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谷头岔一带休整;陈伯钧、王震率第6军到达会宁县东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第9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向会宁县东部的老君坡一带前进,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政委肖华率领的红5团和师政治部宣传队及后勤人员的热烈欢迎,两支部队的代表在老君庙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红2师把从陕甘宁根据地运来的大批物资送给红二方面军的指战员,表示热情慰问。22日,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时属甘肃静宁县,今属宁夏西吉县)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靖远打拉池,与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红15军团司令部会合,朱德、张国焘同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等领导人会面,开始执行新的作战计划。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达到了党和军队的空前统一,是革命大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会师,预示着西北成为中国共产党团聚和领导全国抗日力量的中心,为即将来临的全民族抗战做了准备。 在会师前夕,为阻击敌人,保证会师,红军先后在会宁境内进行了六次大的战斗,1800多名红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慢牛坡、大墩梁战斗十分激烈,在大墩梁战斗中,红四方面军第5军副军长罗南辉及88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慢牛坡战斗中,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师长柴洪宇及1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会师期间,组建了以冯青选为主席、张武汉为副主席的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城关区苏维埃政府)和5个抗日农民协会。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扩红建政、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会宁人民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会宁人口约为6万多人,红军会师期间,人民群众不仅为数万红军将士的休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还筹集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渡河造船所需的木料。1936年9月的《红色中华报》深情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红堡子一富户捐献粮食达二百石。全县大约为红军提供肉食品生猪、羊只达2889头(只),布匹衣物6380件(匹),此外还有大批的银元。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 |
石祖娘娘庙 | 石祖娘娘庙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祖娘娘山在会宁县太平店镇石娘娘山(亦称蟠龙山)峰顶。远远望去恰似一顶皇冠镶嵌在蟠龙山上。该庙占地390亩,建筑占地30亩,主题建筑包括“石祖娘娘大殿”、“百子圣宫”两个大殿和“天坛”、“黄天楼”、“山门”五个部分,另外还包括碑台等附带建筑。整个庙宇寺观依山修建,大殿、黄楼、碑亭、门楼、天桥、圣阁、仙池、石洞,楼台,重重叠叠,美轮美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谈到石祖娘娘庙,人们总会津津乐道有关石娘娘的美丽传说。 传说在清代,有个青江驿人去四川当麦客赶麦场,回来的路上到一个破庙里投宿,由于困乏也没有看清是什么神位就倒在供桌前睡着了,睡梦中,见一美丽仙姑朝自己走来,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并央求麦客把她送到甘肃青江驿的盘龙山,惊醒之后仔细观察,原来庙里供奉的石雕神像乃是石祖娘娘,于是这位青江驿人便将石像抬到自己的独轮车上,开始了艰难的归程,走啊走,晓行夜宿,栉风沐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石像推到了青江驿的杜家辽屲,这时载石像的车子重得再也推不动了,麦客便放下来,由于连日的奔波辛劳,这位青江驿人疲乏得睡了过去,睡梦中依稀听见石娘娘说他的脚下有一墩狗尿稍草,草中有给他的盘缠,一觉惊醒,好生纳闷,再看看自己的脚下,果然长着一墩狗尿稍草,他在草下试着挖了几铲子,果然看见一个瓷瓦罐,打开罐口,里面满满的一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阿弥陀佛,这位青江驿人一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怀揣着银子三步并作两步朝自己家里跑去,早已把石像丢在脑后,天色已晚,可怜石像神仙孤零零地躺在杜家阳屲山上。 第二天早上有个放羊娃去杜家阳屲放羊,来到山顶后无意中发现有一尊石像躺在山顶,小孩子顽皮,就滚着石像玩耍,玩啊玩,直至把石像滚下了山。 后来这个孩子发现,他明明是把石像滚下山的,可是隔了一夜,这一石像又在山上,他将这一情况转告大人,大人们也颇为奇怪,就警告自家的娃娃再不敢往下滚那个石像了。 再说当地有位姓贾的掌柜,有天晚上梦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女子,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石祖娘娘说要借他的耕牛用一下,如果答应,可以保证几辈子的富贵荣华,掌柜很高兴的说那就用去吧,第二天贾掌柜醒来时果然发现自家的耕牛个个浑身冒汗,牛槽里的草料全是一层层的长虫节节,再看杜家辽屲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是椽檩成堆,砖瓦满地,贾掌柜好生奇怪,他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他就牵头给石娘娘修了庙宇,这便是后来的石娘娘庙的由来。庙宇修起来了,从此贾掌柜一家五谷丰盛,牛羊满地,人丁兴旺,代代不衰。 据县志记载,石祖娘娘庙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扩建,改革开放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发展至今已是会宁庙宇寺观建筑里比较大也比较独特的建筑群之一。 |
大沟烈士陵园 | 大沟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沟烈士陵园位于会宁县大沟乡韩岔村堡子社东山脚下,陵园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约2400平方米。陵园东埋有烈士墓7座,园正中有1985年会宁县人民政府立的水泥碑一通,上 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解放初期,伪会宁县常备自卫大队长王匪五田,勾结地方反动势力,成立-组织,妄图武装-,颠覆我人民政权,甘肃军区警卫团某连,于1950年11月奉命剿匪,全歼顽抗敌匪。战斗中王金锁、胡吉祥、樊学荣、刘长有、吴尚山、冯焕、周立水等七人,光荣牺牲,特立此碑,以资纪念。”据会宁志载:当时有11名指战员牺牲,其中4名烈士遗骨搬回原籍,故此陵园内有7座烈士墓。陵园西南约50米处,为王五田堡子。当年战士攻打王五田堡子时牺牲。现园内松柏掩映,庄严肃穆,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瞻仰凭吊、旅游观光之胜地。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设计,原-副主席-题写园名。景园巧妙的利用桃花山的山形地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修建了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2处景点,突出以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微缩景点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以景观反映史实,使参观者既可满足瞻仰革命遗迹之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览胜之乐趣。达到寓教于乐、励志育人之目的。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瑞金路 开放时间: 8:30-17:30。 |
铁木山 | 铁木山 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位于县城西北70公里的头寨镇境内,309国道沿山而过,有“旱塬秀峰”之誉。主峰海拔2404米,为境内最高峰,山顶有天然次生林,状似罩盖,孤峰独秀,景色奇特。自元代开始筑庙塑像,现为方圆百里的佛、道教活动中心,属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铁木山砖照壁位于山场大殿右侧山腰,高2.5米,宽2米。正面浮雕八仙过海图,刻功精细,形象逼真,保存完整。1988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木山盛产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品位高,口感纯,储量大,被民间称为“神水”。 |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梁的阴面,多为墓葬区。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梁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郭蛤蟆城遗址 | 郭蛤蟆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郭-城遗址 郭-城遗址位于甘肃会宁县郭城驿新堡子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称会州城,金代贞祐初年,迁会州州于此,称新会州。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元帅郭-孤城抗元三年,城破举家0,死节于此。后人念其忠烈,称其城为“郭-城”。城垣内一外二,壕堑三道,夯土筑成,内城南墙残长360米,北城墙残长172米,东城墙残长44米,并有瓮城,西半部已被祖厉河冲毁。1982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将该城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城驿镇 郭城驿镇位于会宁县北部,东接土高山乡,西接头寨镇,南靠河畔镇,北临靖远县大芦乡,素有会宁重镇,会宁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329平方公里。郭城驿镇现辖11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镇区居民人口达1.2万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223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2370元。镇区位于郭城驿镇中部靖天路与郭谗公路交汇处,具有较…… 详细++ |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 |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以西西岩山梁顶。整个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90米,分布面积约9000平方米。1936年10月3日,国民党驻定西新军一军十一旅旅长刘宝堂部和红一军团在此发生激烈的狙击战。山顶现有一土堡,堡内有三眼箍窑,当时的指挥部就设在堡内。遗址东北侧,现保留有当年红军挖的土壕,残长约6米,残宽2-4米,残深约80厘米。现该旧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
会宁汉代墓葬群 | 会宁汉代墓葬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汉代墓葬群分布于柴家门乡寨子至四十里铺西山腰,共分寨子汉墓群、北二十里铺墓群、张家湾墓群,现存大墓冢34座,皆为圆丘形封土堆。遗址内可见汉代瓦片、绳纹板瓦、灰陶罐残片、残砖等汉代遗物,曾出土有陶灶、陶鸡等,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汉代墓葬区,对研究汉代会宁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丧葬习俗等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1978年,该遗址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会宁红军会师楼 | 会宁红军会师楼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会师楼在会宁县城,旧会宁城城垣已不完整,现仅存城西门(西津门)及南北城墙各47米,西津门建于城门底座上,有城楼两层,为清代所建,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于此,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胜利结束,会宁城楼因此被称为会师楼。 |
老人沟遗址 | 老人沟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人沟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镇荔峡村。遗址分布面积约3.6平方千米,包含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存,前后延续2000多年。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彩陶壶、细绳纹素陶片,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片、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彩陶片和素陶残片以及齐家文化彩陶罐、素陶罐、磨制石斧、玉璧等器物和窑址、窑饼,暴露有灰坑、白灰地面、烧窑等遗迹。遗址分界线大致以村中的万家河为界,西岸以齐家文化为主,东岸以马家窑文化为主。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家沟镇 丁家沟乡位于县城南部,南接安定区和通渭县,东面与中川乡毗邻,西、北靠会师镇。全乡10个村,88个村民小组,4410户,20864人,农村劳动力10988人。距会宁县城21公里,境内多为南北走向沟梁,属华岭山系二阴山区,是一个农业大乡。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32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399.2万元,第二产业达到651万元,第三产业达到1203.8万元;固……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宁城遗址 | 西宁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城遗址 西宁城遗址位于翟家所张堡东,北宋崇宁五(1106年)泾原路经略使章咨筑,称甘泉堡。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此置西宁县,改称西宁城。元初会州州治迁于此。东中西三城相连,现存城墙底宽17.4米,高17米,东西长740米,南北宽500米,城北倚山,南临祖河。有东西两门。2003年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 |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由王家堡子、刘家堡子及宋家堡子构成。旧址中心王家堡子呈内外两堡回字形,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内堡始建于明代,长35 米,宽30 米;外堡修建于清代,长80 米,宽70米。红堡子村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更是红一方面军一部迎接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一个重要阵地。这里不仅建立过“西北抗日农协会”,同时,还击溃了会宁会师前敌从靖远方面增援会宁的国民党军,胜利地迎接了会师前后的红四方面军一部,成为一、二、四方面军静(宁)会(宁)地区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旧址上建有白银会州博物馆,设有展览,常年开放。 郭城驿镇 郭城驿镇位于会宁县北部,东接土高山乡,西接头寨镇,南靠河畔镇,北临靖远县大芦乡,素有会宁重镇,会宁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329平方公里。郭城驿镇现辖11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镇区居民人口达1.2万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223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2370元。镇区位于郭城驿镇中部靖天路与郭谗公路交汇处,具有较……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马明心教堂 | 马明心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明心教堂 马明心教堂位于头寨镇马家堡村,郭馋公路和309国道交汇于此处。教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传教遗址,是全国各地穆斯林敬仰和崇拜的圣地之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窠立台遗址 | 窠立台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窠立台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坪岔村窠立台社。遗址呈不规则状,分布面积50万平方米,散见彩陶及素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该遗址曾出土葫芦柳叶纹彩陶罐等物,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头寨子镇 头寨子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全镇总流域面积473平方公里,是会宁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辖15个村,98个村民小组、6513户、30486人,其中农业户6107户、29870人,有回族农民123户、562人。耕地总面积10.608万亩,其中水地3.004万亩。头寨镇是集黄灌区、苦水灌区、旱山塬区一体的农业大镇,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砂地西瓜、香水梨、洋芋为最……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党家岘村 |
---- |
新民村 |
---- |
梁家河村 |
---- |
毛家坪村 |
---- |
吕堡村 |
---- |
上秀村 |
---- |
庙儿岔村 |
---- |
杨家湾村 |
---- |
砖井村 |
---- |
大寨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