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玉树州 >> 玉树市 >> 结古镇

结古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结古寺

结古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玉树结古镇东结古山上,藏语称“结古顿珠楞”意为“结古义成洲”为萨迦派在青海省内的主寺,主要建筑有:经堂2座,僧舍220间,主体建筑“都文舟嘉措”可容纳100所哇诵经。讲经院、大昭殿、弥勒殿、嘉那和文保-院都各具特色。这里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嘛尼堆由刻有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的嘛呢石垒成,译为汉语“啊!莲座上圣佛!噢!”有的嘛尼石还刻有-或佛像,无数“嘛尼石”排一起构成一列经石墙。目前已有2.6亿块嘛尼石,形成了一座嘛尼石城。石墙、门巷皆挂印有-、佛像的彩色经帆,石城中央竖立一红色神塔。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代表。  寺院依山而建,殿堂僧舍错落。历史上一直是玉树北部地区萨迦派主寺,1937年-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此。嘉那佛是该寺最大-,与内地关系非常密切,故称“嘉那朱古”(汉族-之意),嘉那佛独创了称为“多顶求卓”的100多种舞蹈,从而使玉树成为歌舞之乡。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隆宝滩自然保护区

  介 绍 隆宝滩位于青海省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南约80公里的地方,两面高山耸峙,平行延伸,中间有一块长10公里,宽3公里的沟谷地带,上面裸露着湖泊残迹,砾石垒垒,实际是高山草甸类型的沼泽地。拔海四千尺以上,气候寒冷,即使五、六月里下小雨也经常夹雪,有时天色晴明,突然会冰雹雨雪骤至,使人感到难以适应。   但这独特奇异地理环境,却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是世界鸟类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有世界珍禽研究所至今未能猎获的高原珍禽黑颈鹤,还有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十余种禽鸟。   保护区为东西长约25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海拔大都在5000~5500米,盆地底部海拔4100~4200米,年均温-4℃,7月份气温9.3℃,1月份气温-11.1℃,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降水电量73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通天河支流益曲在区内穿过形成五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颀洁净。   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境内水草丰美,人参、蕨麻遍地。在溪流、湖泊沼地内鱼、蛙等两栖爬行动物、水生浮游动植物大中繁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当地藏族群众将黑颈鹤等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每年3~4月份,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等十多种侯鸟从云贵高原飞到这里本息、筑巢、产卵、繁育后代。  交 通 从结古镇出发沿着公路向西北方向,大约60千米就到了玉树县的结隆乡。从杂涅镇向西南方向很快就可以进入隆宝滩自然保护区,距离玉树县城共约70公里,包北京2020吉普前往,往返约需要300元。    青海玉树州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结古镇

  结古镇位于青海省南部,通天河南岸峡谷地带。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玉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14国道通达,距青海省会西宁818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为青海通往川、藏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自古以来是连接西藏、四川及内地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重镇。在历史上唐朝与吐蕃在文化及贸易上的交流,宗教传播,使者来往,都是必经之地。公元1300多上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都经过了结古,并流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解放前结古是青海、四川、西藏三地间的重要贸易集散地。每年从西雅州发出的9万驮茶叶,到结古后,再从结古分别发往西藏拉萨和青海南部各藏区。还有从印度经过拉萨进口的英、德、印等国的货物,也从结古发往西宁、青南藏区、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区。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商场和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旅游纪念品。如藏刀和唐卡、藏传佛教0神面具等工艺品。结古还是藏区最大的虫草和藏獒交易市场。结古中心广场是结古的标志性建筑。宽广而整洁的广场中央屹立着高24米的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铜铸巨像。结古赛马场在镇西3公里的扎西科开阔草滩,每年的7月25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当地传统习俗的-。在为时7天的-里进行着各种马术竞技表演和民间歌舞、宗教舞蹈以及文体活动。帐篷城、康巴歌舞、康巴服饰,民族马术为-的四大奇观。结古居民99%是康巴藏族,在衣食住行以及语言(音)、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较大特点。驰名中外外的康巴歌舞,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神秘、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构成了康巴藏文化的神奇景观。前来境内结古寺和禅古寺拜谒的远近善男信女们,更是让结古声名远扬。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勒巴沟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巴塘乡,214国道通达,距结古镇20公里。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勒巴沟”藏语意为“美丽的沟”沟内的自然风光恰似一幅-性的立方体画卷:山巅雪凝冰峰,山腰苍松古柏,奇岩怪石、薄雾轻纱,谷底潺潺流水、茵茵芳草。从上至下,层次分明、赏心悦目。勒巴沟又是嘛尼的世界,沟口有唐代石刻朝佛图,沟内漫山遍野都是雕有佛像、佛经的嘛尼石。被称为“佛像沟”、“佛经沟”。勒巴沟内刻有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和-的嘛尼石俯首皆是,随处可见。有的昭示在天日之下,有的浸没于溪流之中,有的掩藏在草丛林荫之间,还有的高映于悬崖峭壁之上,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石-化景观。沟内的嘛尼石难以数计,大大小小的山石上雕刻着浓缩了佛教全部教义的藏文和梵文“六字真言”,每个字都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神秘无比。嘛尼石垒成的宝塔巍然耸立,从塔身扯向四面八方的绳子上,缀饰着写有-的彩幡,在微风中飘舞。勒巴沟的岩画有数十处,雕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线条流畅、十分精美,岩画图案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侍女、瑞兽等个体形象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散发出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具有唐代汉族佛教雕像艺术的风格,是藏汉石刻合璧生辉的精彩篇章。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新寨嘛呢石经城

  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东新寨村,214国道通达,距结古镇3公里。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新寨嘛呢石经城,俗称嘉那嘛呢堆。海拔3600多米。嘉那嘛呢石经城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又名嘉那-)创建。据有关史料记载,嘉那-是康巴人,他曾修行在峨眉山和五台山,后周游并朝拜藏区各圣地。200多年前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嘛呢石,遂以此为缘住在该村,同僧俗群众一起刻凿嘛呢石度过了一生。解放初期,嘛呢石堆形成了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00米、高3米的规模宏大的嘛呢石经城,并建有佛堂及佛塔、大经轮堂等建筑。嘛呢及-石有25亿块左右。嘛呢在佛经中解释为观音菩萨六字真经,六字代表解度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殊胜功德。常育此咒或轩经则可利乐众生,功德无量。因此,每当正月十五日,都有许多人来此转经朝科教朝拜。世人对当地群众在几百年时间持续不断、坚忍不拔地凿刻嘛呢石经的精神和所达到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现嘛呢石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有20多亿块嘛呢石、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10个大转经筒、300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石经城的佛堂内还供奉着创建石经城的第一世嘉那-塑像和自显嘛呢石块。嘉那嘛呢石刻-数量之多、雕刻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巴塘-台

  介 绍 巴塘-台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20多公里的文成公主庙的东南山坡上,占地约10亩,主要建筑有大小佛塔数座、小经堂,“转经轮”堂、“更仁”佛堂、施尸台以及供僧俗群众闭关诵经用的几十间房屋。   巴塘-台是公元1100年由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选定的康区最大的殊胜-台之一,据说是一块佛经中所描述的“地有八辨莲花相,天有九顶宝幢相”的风水宝地。在-台中央地下有“十相自在”伏藏及上中下三个坛城等瑞相。因此,是千百年来,巴塘、结古等远近四方信众进行-的理想之地。    青海玉树州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泞吉湖

  介 绍 泞吉湖位于离玉树县结古镇约60公里的玉树县上拉秀乡境内,海拔4200米左右,湖面9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有30米左右。湖水矿化度较高,属咸水湖,湖中盛产高原裸鲤鱼。每逢春夏季节,斑头雁、鱼鸥、赤麻鸭、大天鹅、黑颈鹤等鸟类在此孵卵育雏。   泞吉湖清澈透碧,犹如一面美丽的明境镶嵌在青山深入,牛羊、帐逢环抱四周,景色十分诱人。传说,每逢-十五夜晚,从湖中传来奇妙的乐器声响。当地百姓把此湖奉为度母菩萨的圣湖,于每年七八月份教举行祭祀活动。    青海玉树州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当卡寺

当卡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当卡寺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风大队所属扎增大赛山腰间,海拔3600米,属噶玛噶举派寺院。该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特别是1981年后,寺院恢复快、发展大,经堂等建筑远远超过了解放前的规模,依山而建的寺院显得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寺内现有80柱大经堂1座、20柱小经堂1座,还建有佛像、怙主殿、讲经院和100多间僧舍。此外,寺内还有释迦牟尼佛像、莲花生大师像、蒂洛巴、纳若巴、玛巴和米拉日巴等噶举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玛等0神像。-每年11月23日至30日的“祖婆0神”供养法会和6月1日至10日的初十供轮法会都在这里举行。    青海玉树州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成公主庙座落在白纳沟(又称柏沟)口不远的地方。庙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傍临清流见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对灌木滴翠、绿草丰茂、鸟语花香的巴塘山,中间一简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由于白纳沟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  越过小溪,踏进石壁锁道、岩石嵌门的寺庙,里面是一个白粉刷墙,卵石铺地的小院,庙门旁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简略地记载修筑文成公主庙的原由和大体时间,其中写道:“为了祝愿万民众生,赤迭祖赞父子幸福平安,祝愿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时的容貌和体形,依岩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庙。”院内左侧是手持刀、身披盔甲,体魄雄壮,面目威严的武将;右侧是身着戎装,头戴禅帽的骑虎壮士;影壁小墙上面有飘飘欲飞的骑鹤仙子。小院正面,紧靠岩壁的是三层高的土筑石砌的藏式平顶建筑。这是这座庙宇唯一的建筑--公主庙堂。庙堂虽说不大,但站在狭小的天井里仰望,庙堂却显得雄伟高大,颇为壮观。公主庙堂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别具一格。庙堂外表共分三层,内部实为一堂,底层是双开的大门,第二层是巨大的双扇藏式窗户,第三层又开一排六扇藏式窗户。这两层窗户平时不能开启,完全是一种独出心裁的装饰。庙宇的窗北和墙壁全部刷成褐红色,天晴日丽时,远望庙宇,红光闪闪,犹如赤霞一片。庙宇顶部的石罅里,一颗老态龙钟的古柏树,挺立在岩崖之上,仿佛是盖在庙宇上的一把保护伞。  推开庙门,进入堂内,是三间高敞幽深的殿堂,堂前有两根巨大的方柱直撑庙顶,另有两根巨柱,支樘着正面浮雕佛像下的莲花宝座,初来乍到的人们,见如此高大的届堂,竟由两要方柱支撑,觉得十分稀奇,其实另有几根方柱嵌在庙堂的墙壁内看不见罢了。  在庙堂正上方的岩壁上,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两只背向伏卧的雪狮驮着,呈莲花宝座状。宝座又由两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撑。莲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约7.3米的主佛像,佛像头戴朝冠,两耳佩有垂至两腮的金环,身着唐代盛装,双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双腿盘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双目正视,显得神态端庄稳重,性情娴静慈祥。主佛像头顶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头顶后部嵌有象征“光明普照、佛慧无量”的五彩光环。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四尊高约4米的待者,佛像立在小莲花座上。这八尊待者佛像,个个手持宝物,有的手拿莲花,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手捧牡丹,有的手托宝瓶,有的手端如意宝食碗,有的手握七星上方剑,姿态各异,表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主佛与待佛之间,排列对称协调、整齐有序,尊卑分明,生动地表现了古代那种主仆之间、师徒之间鲜明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关系,但也不过分降低佛门弟子的身份。整组浮雕佛像,依山就势,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构图新颖;人物造刑大方、体态丰满、容貌秀美,形神兼备,立体感很强,加之堂内光线暗淡,香烟袅袅,猛看上去,给人一种飘飘欲落之感。佛像两边,从上至下雕有三尺宽的藏式花边图案,与佛像群浑为一体,整个浮雕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此外,庙堂内东西墙壁上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路过白纳沟时,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如何隆欢迎的动人情景。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山神砍树清道,龙王现世迎驾。  

藏娘佛塔

藏娘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藏娘佛塔位于通天河南岸玉树县仲达乡歇格村桑周寺,距乡约40公里。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权衡制度也收录在《大藏经●丹珠尔》)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  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大藏经●丹珠尔》外,藏汉许多史书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红史》、《汉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统记》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记述。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还保存和收藏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原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帝师八思巴亲临庙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擦擦”),有孟德嘉纳大师用过的僧衣、靴子,以及为数众多的文物。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藏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藏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藏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藏娘艺术为生。藏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俗称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贝达社境内,距州府结古镇20千米处。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是由文成公主选址,在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左右开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  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350平方米。内容有大日如来佛八大菩萨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颂”、“祝辞”、“具摩崖简志”、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章冈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石刻。  勒巴沟摩崖位于玉树县巴塘乡勒巴社勒巴沟内。摩崖始刻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左右,天宝元年(742年)竣工。由古秀泽玛、吾娜桑嘎、恰冈和泽琼沟四处石刻组成,大部分为线刻,石刻面积330平方米。主要内容有著名的古秀泽玛《公主礼佛图》、《三转0图》摩崖线刻、吾娜桑嘎《佛诞生图》摩崖线刻及古藏文刻经、为纪念赤代祖丹与金城公主喜得王子特地刻凿的勒巴沟恰冈大日如来佛(浮雕)以及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尤其是《公主礼佛图》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富有感召力的事迹,在此勒石铭记,永世传颂。这在全国仅此一处,弥足珍贵。  2006年5月,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

  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位于结古镇外3公里处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相传嘉纳嘛呢石经城由藏传佛教高僧嘉纳-所创建。   据传嘉纳-曾修行于峨眉山和五台山,后周游并朝拜藏区各圣地。嘉纳-精通汉语,服饰略似和尚,故被称为“嘉那朱古”(汉-)。嘉纳-还多才多艺,独创了100多种舞蹈,玉树地区著名的卓舞即源于此(今年欣赏了卓舞表演,动作舒缓,体会到康巴汉子侠骨柔情的一面,感动到落泪!)。   200多年前嘉纳-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嘛呢石(今年在囊谦第一次看到乃加神山上自显的六字真言,神奇!),遂以此为缘定居在该村东面山坡上,同僧俗民众一起刻凿堆放嘛呢石度过一生。(今年车行经过眺望了当年嘉纳-的故居,但相当破败,可惜啊!)    随着历年添加,嘉纳嘛呢石经城的体积越来越大,至1955年,嘛呢石已达约25亿块,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之称。嘉纳嘛呢石经城中建有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十个大转经筒、三百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佛堂内还供奉着创建嘉纳嘛呢石经城的第一世嘉纳-塑像和自显嘛呢石块。   嘉纳嘛呢石经城嘛呢石刻-数量之多、雕刻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世人对当地僧俗民众几百年间持续不断、坚忍不拔地凿刻嘛呢石经的精神和所达到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结古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果青村

----

结古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