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称多拉布民俗村 | 称多拉布民俗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拉布民俗村气候相对温和,依山傍水的自然风景区,这里有景致怡人的人工园林,别致古朴的民宅村落;以原生态歌舞“巴吾巴毛”为代表的风格洒脱的民族歌舞和富有悠远的历史、闻名遐迩的拉布寺更以它精髓的宗教文化让人遐思万千、叹为观止;以“杨树之母”。著成的拉布寺园林,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本信息: 景区地址:拉布乡拉司通村 邮政编码:815100 电话:0976-8865198 开放时间:3月15日至10月15日24小时 停车场信息:拉布广场 地理位置:北纬32°53′30〞-34°47′10〞,东经96°21′24。〞 季节特色:气候温和,冬季白雪皑皑,夏季绿意葱葱植被茂盛 提示服务:平均气温1.8℃ 常设旅游活动:拉布寺美朗(法会) 交通信息: 交通资讯:拉布寺距结古镇85公里 自驾车指南:自结古镇往三江源纪念碑向西进入 |
玛多黄河源旅游区 | 玛多黄河源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原先还有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由于环境污染,加上人为的破坏,现已消失)。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另外,扎陵湖和东边与它相距不远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 交通可在西宁包吉普车前往,费用1000~1200元。 |
结古寺 | 结古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玉树结古镇东结古山上,藏语称“结古顿珠楞”意为“结古义成洲”为萨迦派在青海省内的主寺,主要建筑有:经堂2座,僧舍220间,主体建筑“都文舟嘉措”可容纳100所哇诵经。讲经院、大昭殿、弥勒殿、嘉那和文保-院都各具特色。这里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嘛尼堆由刻有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的嘛呢石垒成,译为汉语“啊!莲座上圣佛!噢!”有的嘛尼石还刻有-或佛像,无数“嘛尼石”排一起构成一列经石墙。目前已有2.6亿块嘛尼石,形成了一座嘛尼石城。石墙、门巷皆挂印有-、佛像的彩色经帆,石城中央竖立一红色神塔。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代表。 寺院依山而建,殿堂僧舍错落。历史上一直是玉树北部地区萨迦派主寺,1937年-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此。嘉那佛是该寺最大-,与内地关系非常密切,故称“嘉那朱古”(汉族-之意),嘉那佛独创了称为“多顶求卓”的100多种舞蹈,从而使玉树成为歌舞之乡。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
年保玉则山 | 年保玉则山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年保玉则山长达40多千米,宽约25千米,由众多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主峰的海拔是5369米,谷深沟险,怪石嶙峋。 年保玉则冰川发达,冰雪融水,形成了许多的湖泊,据说年保玉则有山峰3600个,湖泊360个,湖中还有无鳞鱼,与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的鱼属于同一种。 风景 年保玉则的秀,在于它的千般姿态,万般造型。晴天里,青黛的山峦隽秀潜咏,像一只只捧起蓝天白云的手臂,坚强而有力;像石候蹲伏在悬崖峭壁上,望天嬉戏;像白色神牛(拉耶尕吾),静卧于苍穹中;像红色神虎(加什达玛吾),呼啸欲出;像盼夫凯旋的妻子,遥望着远方,深情而羞涩;更像格萨尔王身披战袍征战于疆场,勇猛骁悍……“谁教倚天剑,削出绝崖峰?”任凭你展开想像的翅膀,你会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一方神奇的山水。阴天里,年保玉则云飘雾绕,像大画家挥舞的神手笔,或浓或淡,泼洒出一幅幅写意的水墨,诗意盎然,音韵飘荡;忽儿云海翻卷,飘来朵朵雪花,山峦石峰几经雪花标点,便幻化成朵朵白莲,圣洁的令人遐想联翩;忽而云开雾散,月明星灿,花朵含笑摇曳,鱼儿嬉戏于碧波绿水之间,山鹰在高空吟唱,岩羊在山间欢舞,微风习习,空气清新,使人流连忘返。走近年保玉则,只见众多卵石搭成了山谷溪水间的石桥,每一块卵石的顶部都凝结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住在深阁人未知”,年保玉则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块未被现代文明濡染的净土,这里的一切仍就保持着千万年前的洪荒与古朴。 瀑布 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落英湖瀑布,层层叠叠,宛如交织在危崖绝壁中的纱裙;涓涓细流,汇集成弹奏着缠绵悱恻、美妙动人乐章的水帘,一泻而下,虽没有“尼亚加拉大瀑布”雷霆万均的气势,却也有着“黄果树瀑布”般的雄浑壮美。这里的湖光,倒映着峰峦叠翠、万种花朵,分不清是山有了水而青翠,还是水有了山才美丽,山上有泽,泽中有山,湖湖相通,河河相连,使人油然而生胜似“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慨。这里的雪线以上分布着除南北极和喜玛拉雅山之外少有的现代冰川及地夷平面下发育的冰斗悬冰川,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山下绿草如茵,山顶雪岭泛银,相映成趣。极目望去,象从天宫深处流淌出的银河,悬挂于山涧天际,它皱折的冰凌,仿佛是一部记录着千万年以来地质变化的史书,教人去细细研读。 水源 这里有品味极高——富含硅、硒、锌等20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泉水,纯净甘甜,沁人心脾;有出露于美丽隽秀,银装素裹的雪峰下云腾雾绕的温泉,水温60度左右,含有多种矿物质,对风湿病、皮肤病疗效显著,加上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便也成了最理想的药浴温泉。 珍禽异兽 这里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多达二十几种。麝、马鹿、白唇鹿、棕熊、水獭、旱獭、雪豹、猞猁、岩羊、黄羊、雪鸡、黑颈鹤、丹顶鹤……等常出没于林海雪地中,野鸭、斑头鸥、秃鹫常戏嬉于蓝天碧水间,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人兽共存的优美画卷;这里又是植物的王国,野生植物多达450种,冬虫夏草、川贝、佛手参、雪莲、红景天等因其药用价值高,地道纯正而驰名中外;圆柏、高原密枝柳、高山杜鹃……傲霜斗雪,展示着风雪世界里与严酷自然抗争的生命与顽强。在格桑花、密枝杜鹃花竞相开放的五月里,大山四周的牧人们,携家带口,来到神山脚下,煨桑祈福。这一天,你能看到世界上最为独特的骑牦牛比赛和抱沙袋比赛区以及绵延数里的帐房城,你能体味到成百上千盛装青年男女跳“锅庄舞”所迸发出的和谐、优雅、雄壮与豪迈;你能聆听到缠绵婉转、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拉伊”(意即情歌),你能闻到牛粪火烧沸的奶茶及牛羊肉手抓特殊的馨香,你能感触雪山脚下藏民族被山风吹拂的古铜色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热情、朴实与爽朗。 年保玉则是诗人永远的素材,是大自然赐与人类静谧幽美的永恒画卷,是背水姑娘一路的歌喉,是藏民族心中祈福赐祥、永远转动的经幡…… 主要景点 年保玉则主峰 年保玉则,主峰海拔5369米,属5000米级的技术型山峰。位于青海省久治县索呼日麻乡、白玉乡境内,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由无数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长40公里,宽25公里,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之景,相传系果洛藏族之发祥地。 仙女湖 仙女湖为从年保玉则景区正门进入顺栈道走看到的第一座湖,公路已延伸至仙女湖景区。仙女湖水清澈见底,能十分清楚地看见水下的高原湖泊鱼。每日晨昏浓雾围绕,优雅静谧,-们常将马瑙、银币和风马等抛洒在湖中,祈求吉祥如意。仙女湖东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内,传说这是年保山神小女儿与猎人成婚处,因此,石块下筑有一煨桑池台,四周经幡飘动,香火不断。从景区门口到仙女湖租马区4km,车子可开入。 文措湖 文措湖位于年保玉则景区的西南方向,分为上文措湖和下文措湖,上文措湖靠东,下文措湖靠西一些。徒步从西入口南北反穿可沿着西久公路在白玉乡隆格寺钉子路口处向东行13km,即到达文措两湖。一般从正门进入,不做2日以上徒步打算的游客不会到达文措湖边,具体行程可参见“行程推荐”。文措湖的山体形如电影“指环王”中魔界的山形,不加任何人为的雕凿,四周野生动物和湖中的鱼类种类众多。在下文措湖西岸,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温泉,每日清晨,雾气茫茫,似云海仙境。 交通信息 年保玉则景区没有公共交通,一般前来游玩的都是从西宁、兰州等地包车而来。 1.西宁夏季包小车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一般都是走7日的大环线,即西宁-青海湖-达日-年宝玉则-阿坝-郎木寺-拉卜楞寺,返回西宁或兰州。 2.从年保玉则附近的大武镇(果洛州玛沁县)包车前来,可以一日往返,约400元左右。 |
群果扎西 | 群果扎西 群果扎西,藏语意即吉祥的水头。澜沧江的发源地就在这里。它包容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海拔5200多米的杂纳荣草原。草原四周群山上的许多小溪像倒悬在天际的珍珠项链,顺着冲激而成的冰槽汩汩而下,向着草原中部的群果扎西滩流去。 杂曲河之源群果扎西滩,地形复杂,沼泽遍野,但牧草却异常肥美,早就是珍禽异兽的欢聚之地:成群的野马毫无畏惧地追逐驰骋,结队的黄羊翘着白尾嬉戏耍斗,凶暴的恶狼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习性,狡猾的沙狐直瞅着大兽捕获的猎物,笨拙的狗熊自由自在地游逛……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那些优雅美丽的白天鹅,婀娜多姿的黑颈鹤,以及翱翔如的斑头雁。它们有的扯着嗓子震天价鸣叫,有的在湛蓝的空中默默地飞翔,有的独立巢边为“孩子们”站岗放哨,春天,它们从南方飞来,在湖中岛打窝坐巢,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入冬,它们携儿带女,一路欢歌,去到江南水乡寻找安乐窝。就这样周而复始,行程几万里,不知在这里繁殖了多少代,更不知在这里栖息了多少个世纪。据说,这里的鸟类至少有20多种,一万余只,简直就是一个鸟的世界。 林区位于杂白河西岸,故名“江西林场”。置身于此,不觉高原的苍凉,倒有几分江南的风韵。林苑似的自然景色,使游人流连。但重任在身的杂曲河却不能久留,它只得恋恋不舍地绕过林区北侧,缓慢地向东部峰谷间流去。忽然,在这深山峡谷,它又失去了平静和安宁,滔滔急流,飞起千层浪花,就是鱼儿见状也吓得截头缩尾,这就是澜沧江上著名的“鱼愁涧”。杂曲河穿过“鱼愁涧”再折向南行,便到了“一线天”和“山崖泉”,这里是杂曲河在青海境内的最后一个“驿站”。 在“一线天”,可以看到两座陡峭的高山耸入云端,假如躺在杂曲河岸仰视,天变成了一条细细的线,山顶古老的苍松大有刺破青天之威势,恰似杂曲河的保护神。而“山崖泉”呢?万丈峭壁上,有个碗口大的泉眼,似银链,象哈达,直挂山腰,形成很多小瀑布,泻入杂曲河。当阳光照耀时,那飞溅在山崖上的水花,就象万点星光,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它为即将离去的杂曲河,注入了最后一份青南高原上洁净的山泉水。 杂曲河,冲出平缓的滩,淌入茸茸的山,闯进自然形成的川,哺育着两岸万千生灵,日夜兼程,奔流不息,朝着西藏昌都泻去,在昌都南与它的伙伴儿吉曲河相汇合,朝着更远更远的地方奔去。 |
隆宝滩自然保护区 | 介 绍 隆宝滩位于青海省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南约80公里的地方,两面高山耸峙,平行延伸,中间有一块长10公里,宽3公里的沟谷地带,上面裸露着湖泊残迹,砾石垒垒,实际是高山草甸类型的沼泽地。拔海四千尺以上,气候寒冷,即使五、六月里下小雨也经常夹雪,有时天色晴明,突然会冰雹雨雪骤至,使人感到难以适应。 但这独特奇异地理环境,却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是世界鸟类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有世界珍禽研究所至今未能猎获的高原珍禽黑颈鹤,还有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十余种禽鸟。 保护区为东西长约25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海拔大都在5000~5500米,盆地底部海拔4100~4200米,年均温-4℃,7月份气温9.3℃,1月份气温-11.1℃,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降水电量73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通天河支流益曲在区内穿过形成五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颀洁净。 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境内水草丰美,人参、蕨麻遍地。在溪流、湖泊沼地内鱼、蛙等两栖爬行动物、水生浮游动植物大中繁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当地藏族群众将黑颈鹤等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每年3~4月份,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等十多种侯鸟从云贵高原飞到这里本息、筑巢、产卵、繁育后代。 交 通 从结古镇出发沿着公路向西北方向,大约60千米就到了玉树县的结隆乡。从杂涅镇向西南方向很快就可以进入隆宝滩自然保护区,距离玉树县城共约70公里,包北京2020吉普前往,往返约需要300元。 青海玉树州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
文成公主庙 | 文成公主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成公主庙座落在白纳沟(又称柏沟)口不远的地方。庙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傍临清流见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对灌木滴翠、绿草丰茂、鸟语花香的巴塘山,中间一简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由于白纳沟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 越过小溪,踏进石壁锁道、岩石嵌门的寺庙,里面是一个白粉刷墙,卵石铺地的小院,庙门旁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简略地记载修筑文成公主庙的原由和大体时间,其中写道:“为了祝愿万民众生,赤迭祖赞父子幸福平安,祝愿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时的容貌和体形,依岩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庙。”院内左侧是手持刀、身披盔甲,体魄雄壮,面目威严的武将;右侧是身着戎装,头戴禅帽的骑虎壮士;影壁小墙上面有飘飘欲飞的骑鹤仙子。小院正面,紧靠岩壁的是三层高的土筑石砌的藏式平顶建筑。这是这座庙宇唯一的建筑--公主庙堂。庙堂虽说不大,但站在狭小的天井里仰望,庙堂却显得雄伟高大,颇为壮观。公主庙堂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别具一格。庙堂外表共分三层,内部实为一堂,底层是双开的大门,第二层是巨大的双扇藏式窗户,第三层又开一排六扇藏式窗户。这两层窗户平时不能开启,完全是一种独出心裁的装饰。庙宇的窗北和墙壁全部刷成褐红色,天晴日丽时,远望庙宇,红光闪闪,犹如赤霞一片。庙宇顶部的石罅里,一颗老态龙钟的古柏树,挺立在岩崖之上,仿佛是盖在庙宇上的一把保护伞。 推开庙门,进入堂内,是三间高敞幽深的殿堂,堂前有两根巨大的方柱直撑庙顶,另有两根巨柱,支樘着正面浮雕佛像下的莲花宝座,初来乍到的人们,见如此高大的届堂,竟由两要方柱支撑,觉得十分稀奇,其实另有几根方柱嵌在庙堂的墙壁内看不见罢了。 在庙堂正上方的岩壁上,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两只背向伏卧的雪狮驮着,呈莲花宝座状。宝座又由两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撑。莲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约7.3米的主佛像,佛像头戴朝冠,两耳佩有垂至两腮的金环,身着唐代盛装,双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双腿盘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双目正视,显得神态端庄稳重,性情娴静慈祥。主佛像头顶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头顶后部嵌有象征“光明普照、佛慧无量”的五彩光环。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四尊高约4米的待者,佛像立在小莲花座上。这八尊待者佛像,个个手持宝物,有的手拿莲花,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手捧牡丹,有的手托宝瓶,有的手端如意宝食碗,有的手握七星上方剑,姿态各异,表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主佛与待佛之间,排列对称协调、整齐有序,尊卑分明,生动地表现了古代那种主仆之间、师徒之间鲜明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关系,但也不过分降低佛门弟子的身份。整组浮雕佛像,依山就势,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构图新颖;人物造刑大方、体态丰满、容貌秀美,形神兼备,立体感很强,加之堂内光线暗淡,香烟袅袅,猛看上去,给人一种飘飘欲落之感。佛像两边,从上至下雕有三尺宽的藏式花边图案,与佛像群浑为一体,整个浮雕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此外,庙堂内东西墙壁上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路过白纳沟时,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如何隆欢迎的动人情景。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山神砍树清道,龙王现世迎驾。 |
拉布寺 | 拉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拉布寺 拉布寺是玉树地区的格鲁派大寺之一。早期,这里是一座萨迦派小寺。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弟子代玛堪钦元登巴奉师命来今称多县地区建寺,见拉司通学群沟口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便选定寺址,在当地拉布头人尼玛本的协助下,于永乐十六年(1419)改建原有萨迦派小寺,新建经堂1座,僧舍6 间,聚僧10人,形成拉布寺。寺院初建,即受到宗喀巴和明王朝的支持。据传,宗喀巴曾赐赠自己的头发、衣饰等作为泥塑佛像的装藏物,并赐度母像1尊,明廷曾赐给0像1尊和禅杖等法器。寺院建成后,代玛堪钦积极活动于附近各地,扩大影响,很快将今玉树县原属直页喝芋孤刚噪皿苛测irRR可pMi 于寺,使之改宗格鲁派。代玛堪钦晚年又到今海西州的都:和四川石渠县一带活动,进一步发展势力。约在清道光年j 该寺-吉热多杰人京觐见清朝皇帝,得到丰厚赐赠,被、拉布族百户,管理当地一切政教事务。清同治三年(1864 清朝敕赐小金匾!块。同治十二年(is7s ),通过西宁办;臣锡英又赐‘“普济寺”匾额。至此,拉布寺进入全盛时期,辖子寺18座,除嘎拉寺和让娘寺外,尚有本县的邦布寺、;寺、卡纳寺、休马寺,玉树县境内的刚拉寺、龙喜寺,都j 的仁乃寺(亦名切贡寺),四川石渠县的石渠寺、嘎伊寺。热寺、邦尼寺、本萨寺、木改寺、巴达寺、群科寺等。该三筑宏伟,居玉树各寺之首,对此,《玉树调查记》已有详,述;据1955年调查资料,当时全寺有大小殿堂21座,僧舍院,寺僧550人,大小-15人,全寺共有牛7910头,骡马匹,土地1600筒,商业资本共白洋4000块、人民币26万元。中,主要则产集中于该寺三大-,仅三大-有牛3000j 骡马180匹,土地590筒,大小院落11处100余间,佛堂8j 资金26万元。该寺于1981年6月8日批准开放,现有经爱座,僧舍70间,寺僧54人(内-:人),由土登公保任;会主任。1986年3月该寺被省政协、省委-部、省绿化霎会、省宗教局等评为宗教界种草种树先进寺院。 |
藏娘佛塔 | 藏娘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藏娘佛塔位于通天河南岸玉树县仲达乡歇格村桑周寺,距乡约40公里。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权衡制度也收录在《大藏经●丹珠尔》)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 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大藏经●丹珠尔》外,藏汉许多史书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红史》、《汉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统记》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记述。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还保存和收藏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原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帝师八思巴亲临庙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擦擦”),有孟德嘉纳大师用过的僧衣、靴子,以及为数众多的文物。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藏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藏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藏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藏娘艺术为生。藏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
可可西里地区 | 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系南侧支脉。蒙古语意为“青(或绿)色的山梁”。北西-南东走向,长300余公里,宽20-30公里。断块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地貌表现为宽浅底山,山坡平缓,相对高度500-700米,最高峰岗扎日东峰海拔6136米。海拔5600米山地夷平面上,发育有零星的平顶冰川,青新交界处的山峰汇集众多冰川,最大冰川面积1000平方公里,为道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发源地。年均气温低于-8℃度,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属高寒荒漠气候。植物稀少,种类贫乏,有成群野牦牛、野驴、石羊,长角羊等蹄生动物出没。 可可西里湖位于治多县西北部,可可西里山与马兰山之间断陷盆地东段。半咸水湖,内流湖,岸边有盐碱结皮。湖水面积302.2平方公里,湖水深度为25米,湖水体积为75.5亿立方米,湖以山名命名,东西长39.4公里,南北宽14.7公里,湖水面300平方公里,水深一般30米,湖面海拔4878米。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矿化度13.41克/升,密度1.008,ph值8.8,水色浅绿.汇入面积1125平方公里,以冰雪融水补给,西北部冰川融水形成的连水河从湖西端注入源于西南面汉台山的冷水河从湖西南注入;北面兴军山,东西黑石山,南面可可西里山均有溪流以潜流形式汇入该湖。湖岸多为砂土带,植物覆盖度低,是高原野生动物出没之所。 |
结古镇 | 结古镇位于青海省南部,通天河南岸峡谷地带。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玉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14国道通达,距青海省会西宁818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为青海通往川、藏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自古以来是连接西藏、四川及内地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重镇。在历史上唐朝与吐蕃在文化及贸易上的交流,宗教传播,使者来往,都是必经之地。公元1300多上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都经过了结古,并流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解放前结古是青海、四川、西藏三地间的重要贸易集散地。每年从西雅州发出的9万驮茶叶,到结古后,再从结古分别发往西藏拉萨和青海南部各藏区。还有从印度经过拉萨进口的英、德、印等国的货物,也从结古发往西宁、青南藏区、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区。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商场和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旅游纪念品。如藏刀和唐卡、藏传佛教0神面具等工艺品。结古还是藏区最大的虫草和藏獒交易市场。结古中心广场是结古的标志性建筑。宽广而整洁的广场中央屹立着高24米的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铜铸巨像。结古赛马场在镇西3公里的扎西科开阔草滩,每年的7月25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当地传统习俗的-。在为时7天的-里进行着各种马术竞技表演和民间歌舞、宗教舞蹈以及文体活动。帐篷城、康巴歌舞、康巴服饰,民族马术为-的四大奇观。结古居民99%是康巴藏族,在衣食住行以及语言(音)、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较大特点。驰名中外外的康巴歌舞,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神秘、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构成了康巴藏文化的神奇景观。前来境内结古寺和禅古寺拜谒的远近善男信女们,更是让结古声名远扬。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
勒巴沟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巴塘乡,214国道通达,距结古镇20公里。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勒巴沟”藏语意为“美丽的沟”沟内的自然风光恰似一幅-性的立方体画卷:山巅雪凝冰峰,山腰苍松古柏,奇岩怪石、薄雾轻纱,谷底潺潺流水、茵茵芳草。从上至下,层次分明、赏心悦目。勒巴沟又是嘛尼的世界,沟口有唐代石刻朝佛图,沟内漫山遍野都是雕有佛像、佛经的嘛尼石。被称为“佛像沟”、“佛经沟”。勒巴沟内刻有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和-的嘛尼石俯首皆是,随处可见。有的昭示在天日之下,有的浸没于溪流之中,有的掩藏在草丛林荫之间,还有的高映于悬崖峭壁之上,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石-化景观。沟内的嘛尼石难以数计,大大小小的山石上雕刻着浓缩了佛教全部教义的藏文和梵文“六字真言”,每个字都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神秘无比。嘛尼石垒成的宝塔巍然耸立,从塔身扯向四面八方的绳子上,缀饰着写有-的彩幡,在微风中飘舞。勒巴沟的岩画有数十处,雕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线条流畅、十分精美,岩画图案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侍女、瑞兽等个体形象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散发出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具有唐代汉族佛教雕像艺术的风格,是藏汉石刻合璧生辉的精彩篇章。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 |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曲、尕水、吉尼赛三乡交界达那山腰。 达那寺,藏语全称为“达那僧格南宗”,汉译为马耳狮子天堡。因为坐落处有一岩山,形状酷似马的耳朵得名。达那寺大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那时是苯教寺院,在南宋时期改奉叶巴噶举派,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帕竹噶举创始人帕摩竹巴的高徒桑吉叶巴·意西泽巴创建。达那寺现在属于噶举派寺院,俗称白教。噶举派是所有藏传佛教中派系传承发展最多的一派,有四大派八小派之称。而达那寺是八小派中现今唯一一座叶巴噶举寺院。 达那寺现存石木结构的经堂一座,高22米,占地44平方米,二层,藏平顶式帕摩竹巴灵塔殿一座及叶巴殿、僧舍等建筑。经堂里供奉着高9米的英雄格萨尔王及其部将的塑像,以及他们用过的战刀、盔甲和衣物等,还陈列着数万卷藏族早期的经卷和极其珍贵的其它文物。 在离那达寺不远的达那山岩洞中,建有《格萨尔王传》中岭国三十员大将的灵塔,塔形均为噶丹式(一种藏式塔)。灵塔群造型雄伟,保存如此良好的早期藏式灵塔群不仅在青藏地区独此一处,乃至全国也是极为罕见,该塔群是青藏地区藏式灵塔中布局最大的一种“群组式灵塔”,在建筑形式上保留了唐代晚期藏式灵塔营造风格及建筑艺术,不仅传承了印度佛塔的基本规格,又是一种别具风格的古老藏族宗教建筑艺术和藏传佛教建筑艺术。 2006年5月,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作为宋、元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 | 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位于结古镇外3公里处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相传嘉纳嘛呢石经城由藏传佛教高僧嘉纳-所创建。 据传嘉纳-曾修行于峨眉山和五台山,后周游并朝拜藏区各圣地。嘉纳-精通汉语,服饰略似和尚,故被称为“嘉那朱古”(汉-)。嘉纳-还多才多艺,独创了100多种舞蹈,玉树地区著名的卓舞即源于此(今年欣赏了卓舞表演,动作舒缓,体会到康巴汉子侠骨柔情的一面,感动到落泪!)。 200多年前嘉纳-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嘛呢石(今年在囊谦第一次看到乃加神山上自显的六字真言,神奇!),遂以此为缘定居在该村东面山坡上,同僧俗民众一起刻凿堆放嘛呢石度过一生。(今年车行经过眺望了当年嘉纳-的故居,但相当破败,可惜啊!) 随着历年添加,嘉纳嘛呢石经城的体积越来越大,至1955年,嘛呢石已达约25亿块,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之称。嘉纳嘛呢石经城中建有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十个大转经筒、三百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佛堂内还供奉着创建嘉纳嘛呢石经城的第一世嘉纳-塑像和自显嘛呢石块。 嘉纳嘛呢石经城嘛呢石刻-数量之多、雕刻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世人对当地僧俗民众几百年间持续不断、坚忍不拔地凿刻嘛呢石经的精神和所达到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
勒巴沟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巴塘乡,214国道通达,距结古镇20公里。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勒巴沟”藏语意为“美丽的沟”沟内的自然风光恰似一幅-性的立方体画卷:山巅雪凝冰峰,山腰苍松古柏,奇岩怪石、薄雾轻纱,谷底潺潺流水、茵茵芳草。从上至下,层次分明、赏心悦目。勒巴沟又是嘛尼的世界,沟口有唐代石刻朝佛图,沟内漫山遍野都是雕有佛像、佛经的嘛尼石。被称为“佛像沟”、“佛经沟”。勒巴沟内刻有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和-的嘛尼石俯首皆是,随处可见。有的昭示在天日之下,有的浸没于溪流之中,有的掩藏在草丛林荫之间,还有的高映于悬崖峭壁之上,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石-化景观。沟内的嘛尼石难以数计,大大小小的山石上雕刻着浓缩了佛教全部教义的藏文和梵文“六字真言”,每个字都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神秘无比。嘛尼石垒成的宝塔巍然耸立,从塔身扯向四面八方的绳子上,缀饰着写有-的彩幡,在微风中飘舞。勒巴沟的岩画有数十处,雕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线条流畅、十分精美,岩画图案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侍女、瑞兽等个体形象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散发出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具有唐代汉族佛教雕像艺术的风格,是藏汉石刻合璧生辉的精彩篇章。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 结古镇 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详细++ |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将臧娘周围的苯教仁真敖赛寺、巴钦班觉寺、巴格达宗寺合三为一,在臧娘佛塔脚下创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数十座。现存有大、小经堂及0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墙面涂有竖向黑白相间条带,这显然是萨迎派寺院的象征物。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的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朝皇帝封为国师的巴思八亲临寺院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千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创建人孟德嘉纳大师的僧衣、靴子、-及经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师的颂文,官府文件等文献资料;有数千件历代宗教法器、供器、佛像,还有为数极多的历代石刻佛、0、人物像及嘛呢石等;佛塔回廊墙面上有宋代壁画50多平方米,至今仍鲜艳夺目。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臧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臧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臧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臧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臧娘艺术为生。臧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2001年6月,臧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俗称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贝达社境内,距州府结古镇20千米处。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是由文成公主选址,在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左右开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 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350平方米。内容有大日如来佛八大菩萨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颂”、“祝辞”、“具摩崖简志”、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章冈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石刻。 勒巴沟摩崖位于玉树县巴塘乡勒巴社勒巴沟内。摩崖始刻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左右,天宝元年(742年)竣工。由古秀泽玛、吾娜桑嘎、恰冈和泽琼沟四处石刻组成,大部分为线刻,石刻面积330平方米。主要内容有著名的古秀泽玛《公主礼佛图》、《三转0图》摩崖线刻、吾娜桑嘎《佛诞生图》摩崖线刻及古藏文刻经、为纪念赤代祖丹与金城公主喜得王子特地刻凿的勒巴沟恰冈大日如来佛(浮雕)以及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尤其是《公主礼佛图》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富有感召力的事迹,在此勒石铭记,永世传颂。这在全国仅此一处,弥足珍贵。 2006年5月,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