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市 >> 托克逊县

托克逊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白杨河魔鬼城

  白杨河魔鬼城东南距托克逊县城28公里,有公路直通。是达坂城风口吹来的大风顺白杨河谷留下的杰作。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城"内城堡、殿堂、人物、禽兽宛然,每当风起,似鬼哭狼嚎,因名魔鬼城。更兼两岸红崖陡峭,崖下河水奔涌,构成天然绝景。  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乌尔禾风城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玩观之,你会赞叹它的壮观、雄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到风城之中,你会感觉它非凡的恐怖。四周被众多奇形怪状的土丘所包围,高的有四层楼般高,土丘侧壁陡立,从侧壁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积的原理,脚下全都是干裂的黄土,黄土上面寸草不生,四周一片死寂,如果只身一人来这里,你需要用手使劲的撕自己的脸,否则便不会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即使不刮大风的夜里,也会让人因为害怕而颤栗。  白杨河魔鬼城已成为休闲度假、科普考察、观光旅游和野外探险、分时度假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

托克逊雅丹地貌

  介 绍 雅丹,指的是一种风蚀地貌。托克逊雅丹的主体,是由沉积于宽阔河谷的黄土丘的特殊造型组成绵延伸展的各种形态的“建筑群”。雅丹地貌形成后,风力与流水的作用仍在不断地交错进行,继续“雕塑”着种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呈现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景象。    托克逊雅丹地貌造型别致,有的像飞龙腾跃,气势雄伟;有的像城堡,壁垒森严;有的像城郭,固若金汤;有的像楼群,拔地柱天;有的像佛塔寺庙,肃穆幽静;还有的像浪涛汹涌,涌向天际;有的如同万艘船舰,鼓帆远航……每当大风吹起时,土丘之间发出呜呜声响,如鬼哭狼嚎,阴森恐怖,素有东疆“魔鬼城”之称。交 通 托克逊雅丹地貌不像新疆其他几处雅丹地貌那样地处偏远,远离城市,在314国道边就能看到,甚至坐火车经过也能一睹它的尊容。    新疆吐鲁番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为文化旅游景点。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55公里处,是国家AAA级景区。在十几、二十公里长的柯尔加依沟的山丘石壁或坠落的土黄色砂岩上,分布着数十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古代岩画。  岩画有放牧、狩猎和引水灌溉等图案,以动物为主,有鹿、骆驼、豹、虎、狼、狗,最多的是大角羊。画中得人物或行或立,或射箭或骑骆驼,他们头戴大皮帽,脚穿长腰靴,腰部束带,雄姿勃发。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线条流畅,稀疏均匀,布局合理,凿刻技艺高超,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生活放牧的情景,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

盘吉尔怪石林

  介 绍 盘吉尔怪石林位于托克逊盘吉尔塔克山脊与山坡,东南距托克逊县城55公里,有公路可通至附近。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奇特的峰林地貌。山岩或似羚羊翘首、天马行空,或似猛兽鬼怪,面目狰狞,或似云朵变幻,壮观有趣。岩石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颜色以青灰色、褐红色多见。

大墩烽燧

  大墩烽燧位于吐鲁番--托克逊公路旁,东北距吐鲁番市22公里。其北部为阔图坦尔古城,周围为盐碱化草甸。大墩烽燧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吐鲁番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全疆少数保存完整的建筑遗址之一。  台基呈方形,下宽上窄,残高约7米,长宽各约10米,此台一层土一层红柳、梧桐木夯筑而成,地表无遗物。  大墩烽燧遗址为专家研究古代墩烽燧的历史具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盘吉尔石林

  位于托克逊盘吉尔塔克山脊与山坡,东南距托克逊县城55公里,有公路可通至附近。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奇特的峰林地貌。山岩或似羚羊翘首、天马行空,或似猛兽鬼怪,面目狰狞,或似云朵变幻,壮观有趣。岩石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颜色以青灰色、褐红色多见。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旅游区位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境内,是一处以地景旅游资源为主的风景旅游区,距托克逊县城28公里,距吐鲁番市120公里,距乌鲁木齐162公里。其中克尔碱岩画,位于克尔碱境内,东南距镇政府5公里。  岩画散布在克尔碱沟两岸,东岸岩画雕刻于零星散布的砂岩上,现存100多幅,主要内容为羊群和物质牧羊人,约3~4处。西岸岩画为岩画主体,分为两处:其一岩画有21幅,面积为28.05平方米,主要内容为人、鹿、狗、骆驼、羊和狩猎及放牧等场面,还出现了猛虎追逐鹿于前,狩猎者搭弓射箭驰于后的图案。  其二是克尔碱水系图,在一块面积为42平方米的巨石上,刻有一幅水系图。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38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段石刻河流长为3~5米,深达7~8米厘米。水系图下游,还刻有大量猎人骑马狩猎和各种草原动物食草饮水以及奔跑的生动图案。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和水系图均属于公元前6~7世纪车师人的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介 绍 岩画散布在克尔碱沟两岸,东岸岩画雕刻于零星散布的砂岩上,现存100多幅,主要内容为羊群和物质牧羊人,约3~4处。西岸岩画为岩画主体,分为两处:其一岩画有21幅,面积为28.05平方米,主要内容为人、鹿、狗、骆驼、羊和狩猎及放牧等场面,还出现了猛虎追逐鹿于前,狩猎者搭弓射箭驰于后的图案。   其二是克尔碱水系图,在一块面积为42平方米的巨石上,刻有一幅水系图。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38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段石刻河流长为3~5米,深达7~8米厘米。水系图下游,还刻有大量猎人骑马狩猎和各种草原动物食草饮水以及奔跑的生动图案。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和水系图均属于公元前6~7世纪车师人的遗存。交 通 托克逊县地处新疆中部,是连接南疆、北疆、东疆的交通要道和枢纽,有兰新铁路、312、314国道穿过县境,旅游区内有一座三级火车站(托克逊火车站),且各景点之间由一条乡镇级公路相联。    新疆吐鲁番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葡萄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火洲闻名遐尔的“清凉世界”-----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最宽处方可达2千米,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0、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  酸甜可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做“中国绿珍珠”。设在葡萄沟与吐鲁番市间的果酒厂,引进了国内一流的葡萄酒酿造、贮存、灌装的生产流水线和葡萄、哈蜜瓜、桑椹罐头和浓缩汁软包装生产流水线,及一个可容纳数千吨瓜果的大型冷藏库。这里生产的吐鲁番全汁葡萄酒畅销全国。在葡萄沟深处,专为中外旅游者修建了一处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葡萄游乐园,这里浓荫蔽日,铺绿叠翠,泉流溪涌,曲径通幽,甜蜜的葡萄,醉人的歌舞,令人心旷神怡。  

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相邻。吐鲁番历史悠久、美丽神奇,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自明代起称吐鲁番,清朝统一新疆后设吐鲁番直隶厅。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面积15738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2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1%。    吐鲁番地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特点,盛产葡萄、西瓜等果品,是闻名遐迩的“葡萄城”。其中吐鲁番无核白葡萄闻名国内外,用它晾制的葡萄干以含糖高、维生素C高、色泽碧绿的特点,在世界葡萄干品种里堪称珍品。    吐鲁番除了有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仅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四个。沐浴了两千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的高昌、交河、故城,历经沧桑风彩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壁画,藏有千年古尸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结构独特的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那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别具风味的“巴扎”风情,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以及距今2400万年前举世无双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宝地和融“火洲”、“风洲”、“沙洲”、“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吐鲁番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70多处,至近代包括原始遗址、故城遗址、古墓群、石窟寺、烽燧驿站、岩画等等,其中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准确数字已难统计,许多已流散海外,保存在德国、日本、俄国、英国、印度、朝鲜、美国等国家的博物馆里,这些文物中以代表丝绸之路的文物丝绸织品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古文书最为著名。    新疆独具特色的坎儿井,在吐鲁番尤为突出,有1100条之多,总长5000多公里。这是一种极特殊的灌溉系统。为减少蒸发量,当地人采用了这种地下引水方式,钻到井下,看涓涓水流在暗渠中缓缓而行。据说,最长的坎儿井有8公里,出土通风用的直井多达三百眼,相当艰巨!所以说,坎儿井是吐鲁番,其实也是新疆的生命了。有意思的是,坎儿井刚好分布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包括伊朗、土库曼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几乎可以肯定,它与丝路有关。至于这坎儿井技术源自何方,西方?中原?本地?众说不一,估计吐鲁番可能性最大。    吐鲁番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城市。它融合了古代的文明与现代的风采,以其妩媚而粗犷,质朴而热情的独特个性与魅力,令游者流连忘返,终生怀念。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民俗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  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建议就近到西郊的坎儿井民俗园去参观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下工程。拍照提醒  坎儿井乐园里面的路是顺着走的,不可以走回头路,因此要拍照就马上拍,错过可就追悔莫及了。   

坎儿井游乐园

坎儿井游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处312国道南侧2公里处,是一座为中外旅客提供吃、住、游、乐、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定点单位。  由于坎儿井水是天山雪水溶化后渗入地下,无污染的天然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常饮能使人美丽、长寿。坎儿井开挖在地下,不易蒸发,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坎儿井水质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吐鲁番坎儿井乐园于1993年5月16日正式向国内外游人开放,占地面积7亩,区内流水淙淙,林木参天,景色迷人。悠长的葡萄走廊、平展如毯的草坪、风格别具的坎儿井研究中心展览厅、民族风味餐厅、客房一应俱全,使人爽心悦目,胜似世外桃源。  

火焰山风光

火焰山风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书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  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相传《西游记》中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白垩和第三纪的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山体雄深曲折,布满道道冲沟。  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火热的夏季在阳光强烈照射下,红色山体热浪滚滚,红色烟云蒸腾缭绕,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该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二层大楼,古朴浑厚。整个展览部分分为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陈列厅、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陈列厅三个部分。  其中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是最具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展厅。这里展出的11具干尸,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时期的古尸,主要出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葬群和苏巴什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  巨犀化石陈列厅内的巨犀化石是吐鲁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具巨犀骨架化石。   新疆吐鲁番

吐峪沟

吐峪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吐峪沟,位于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吐峪沟千佛洞:从胜金口沿火焰山南麓东行15公里,便到了吐峪沟千佛洞。这里共有94个洞窟,现存45个,沟东 21个,沟西24个。    吐峪沟大峡谷是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今天,大家看见的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便是有力的见证。已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地。 景观  吐峪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区,古称为丁谷。该景区一直以险、峻、奇、幽而著称。它主要由峡谷风光、千佛洞、麻扎和古村落四部分组成。  (1)吐峪沟大峡谷风光。    该峡谷北起312国道旁的苏贝希村(新疆三大古文化——遗址苏贝希文化遗址就坐落在大峡谷北沟口),南至古老的麻扎村口,全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大峡谷中有火焰山的最高峰,海拔831.7米。大峡谷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   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沿路步行就可以欣赏到神奇壮美的峡谷风光,其山峰之险、山体之奇、山岩之雄、山色之美、涧水之秀、珍果之甜,为世间其他峡谷所少有。  (2)吐峪沟千佛洞。    位于峡谷中段,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是1957年自治区首批公布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南北朝时期,吐峪沟石窟是高昌王国最高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之一。到了唐代,吐峪沟大峡谷两岸的佛教洞窟有了进一步发展,凝聚在每个洞窟中的佛教壁画艺术,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当年的吐峪沟乃人间仙境。《西州图经》有如下描述:“在吐峪沟中有随山势展布的重重寺院,它们背依危峰,下临清溪,四周绿树掩映,佛寺、禅院密集,佛乐飘飘、烟火不断、游僧云集,人行沟谷深处,难见日月”。   吐峪沟千佛洞开凿以来的1700多年中,先后历经了人为破坏和自然塌损两阶段。现有洞窟94个,有编号46窟,仅有8窟残存壁画。那些幸存下来的石窟壁画,至今仍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风采,吸引了当今世界各地研究佛教历史、佛教艺术的专家学者们的目光,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史、佛教美术史、古建筑史的历史依据和实物资料,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吐峪沟千佛洞古称“丁谷寺”,是吐鲁番地区建窟较早、保存早期壁画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现在晋、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家族称王时(公元443~ 450年),是吐峪沟佛教最繁荣的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人为的破坏,吐峪沟壁画90%吡以上已经毁圮无存。如今只有8个洞窟还残留少量有回鹘文题记的壁画。其中1、2、3、4号窟,佛坐胡床,为全国所仅见。这里还出土过一些佛经残卷。  (3)吐峪沟霍加木麻扎。    是游客进入南谷口见到的第一个著名的古代宗教遗迹,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据说已有1300多年历史。  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被埋在山洞里,即现在的吐峪沟麻扎。   据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著作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耳其、印度等国的穆斯林到这里旅游。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南北疆、宁夏、青海、甘肃、土耳其、港澳台等地旅游的穆斯林信徒来此朝拜,是新疆境内较为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兴衰、伊斯兰教盛行的重要历史见证之地。  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据勒柯克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耳其、印度的穆斯林到这里朝圣。现在每年前来朝觐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德国、土耳其等地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4)吐峪沟古村落。    是位于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人们常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使用古老的维吾尔语交际,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依然是古典的驴车代步。   在这里生活的老人、青年、儿童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在古老的村落中,居民们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一些建筑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相融合的印记。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 交通指南  如果包车前往吐峪沟可能停留时间较短 ,另外的途径就是乘坐吐鲁番和鄯善之间的长途车在吐峪沟下车即可。  如果游玩第一天太累可在吐鲁番市住下,那里有2个加气站。第二天再到吐峪沟。 美食推荐  吐鲁番的饮食和乌鲁木齐几乎一样,从汉族北方的面食到粤菜、川菜,从地方维吾尔风味小吃到伊斯兰清真食品一应俱全。如果问到过吐鲁番的人最喜欢吃的、印响最深的食物什么,他们的答案恐怕只能是葡萄及其他水果,在那里你常常可以将葡萄或其他水果作为主食,一路走一路吃,这种“水果宴”是吐鲁番独具的特色。 此外,丝路绿洲宾馆内的清真餐厅味道也很不错,具有当地特色,价格适中。推荐炒烤肉、炒牙签肉、拔丝哈密瓜。

大漠土艺馆

大漠土艺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大漠土艺馆以“丝路古堡”、“哈拉和卓”、“铁扇公主”、“唐僧讲经”、“弥勒佛”、“观音堂”等大型雕塑迎接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这片景区由20个景点组成,内容相当丰富,上自古老的神话传说,下至民族习俗、乡土风物,均有概括的表现。它以历史名人伟业、维吾尔民间传说和吐鲁番的奇闻轶事为线索,通过宗教、民俗、乐舞、珍藏等4个泥土艺术造型,生动形象、全面立体地展示了西域重镇吐鲁番的历史画卷。   火焰山大漠土艺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又临近312国道,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园区内高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古色古香,别具风味。走进高达10多米由土砖坯砌成的图案精美的拱门,迎面是由3座穹窿顶建筑组成的万佛宫,中心正厅有坐佛一尊,10米高的彩绘大佛雄伟壮观,气派不凡,是依据焉耆出土的雕塑精品红衣佛放大塑造的,是新疆第一大坐佛。   左右两厅的壁画,一个以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为内容,一个以吐鲁番本地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壁画为蓝本,精选复原绘出,特别是高昌回鹘王、王后及供养人像,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新疆吐鲁番

托克逊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托克逊镇 铁木尔·达瓦买提 维吾尔族 哈斯莫夫·托乎提 (1923~2011) 米吉提·库尔班 (1934~2008)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库米什镇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库加依镇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阿乐惠镇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伊拉湖镇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夏乡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郭勒布依乡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博斯坦乡 铁木尔·达瓦买提 维吾尔族 哈斯莫夫·托乎提 (1923~2011) 米吉提·库尔班 (1934~2008)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托克逊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