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葡萄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火洲闻名遐尔的“清凉世界”-----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最宽处方可达2千米,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0、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  酸甜可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做“中国绿珍珠”。设在葡萄沟与吐鲁番市间的果酒厂,引进了国内一流的葡萄酒酿造、贮存、灌装的生产流水线和葡萄、哈蜜瓜、桑椹罐头和浓缩汁软包装生产流水线,及一个可容纳数千吨瓜果的大型冷藏库。这里生产的吐鲁番全汁葡萄酒畅销全国。在葡萄沟深处,专为中外旅游者修建了一处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葡萄游乐园,这里浓荫蔽日,铺绿叠翠,泉流溪涌,曲径通幽,甜蜜的葡萄,醉人的歌舞,令人心旷神怡。  

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相邻。吐鲁番历史悠久、美丽神奇,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自明代起称吐鲁番,清朝统一新疆后设吐鲁番直隶厅。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面积15738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2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1%。    吐鲁番地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特点,盛产葡萄、西瓜等果品,是闻名遐迩的“葡萄城”。其中吐鲁番无核白葡萄闻名国内外,用它晾制的葡萄干以含糖高、维生素C高、色泽碧绿的特点,在世界葡萄干品种里堪称珍品。    吐鲁番除了有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仅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四个。沐浴了两千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的高昌、交河、故城,历经沧桑风彩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壁画,藏有千年古尸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结构独特的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那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别具风味的“巴扎”风情,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以及距今2400万年前举世无双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宝地和融“火洲”、“风洲”、“沙洲”、“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吐鲁番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70多处,至近代包括原始遗址、故城遗址、古墓群、石窟寺、烽燧驿站、岩画等等,其中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准确数字已难统计,许多已流散海外,保存在德国、日本、俄国、英国、印度、朝鲜、美国等国家的博物馆里,这些文物中以代表丝绸之路的文物丝绸织品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古文书最为著名。    新疆独具特色的坎儿井,在吐鲁番尤为突出,有1100条之多,总长5000多公里。这是一种极特殊的灌溉系统。为减少蒸发量,当地人采用了这种地下引水方式,钻到井下,看涓涓水流在暗渠中缓缓而行。据说,最长的坎儿井有8公里,出土通风用的直井多达三百眼,相当艰巨!所以说,坎儿井是吐鲁番,其实也是新疆的生命了。有意思的是,坎儿井刚好分布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包括伊朗、土库曼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几乎可以肯定,它与丝路有关。至于这坎儿井技术源自何方,西方?中原?本地?众说不一,估计吐鲁番可能性最大。    吐鲁番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城市。它融合了古代的文明与现代的风采,以其妩媚而粗犷,质朴而热情的独特个性与魅力,令游者流连忘返,终生怀念。

库木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库木塔格沙漠    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库木塔格沙漠  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携带着大量沙砾,最后在库木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而成,南面的觉罗塔格山也促成了这两种方向的风力减弱和风沙的沉积。因为环境艰苦、道路险远,库木塔格沙漠在唐代被称为“大患鬼魅碛”,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坎儿井游乐园

坎儿井游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处312国道南侧2公里处,是一座为中外旅客提供吃、住、游、乐、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定点单位。  由于坎儿井水是天山雪水溶化后渗入地下,无污染的天然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常饮能使人美丽、长寿。坎儿井开挖在地下,不易蒸发,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坎儿井水质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吐鲁番坎儿井乐园于1993年5月16日正式向国内外游人开放,占地面积7亩,区内流水淙淙,林木参天,景色迷人。悠长的葡萄走廊、平展如毯的草坪、风格别具的坎儿井研究中心展览厅、民族风味餐厅、客房一应俱全,使人爽心悦目,胜似世外桃源。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该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二层大楼,古朴浑厚。整个展览部分分为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陈列厅、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陈列厅三个部分。  其中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是最具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展厅。这里展出的11具干尸,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时期的古尸,主要出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葬群和苏巴什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  巨犀化石陈列厅内的巨犀化石是吐鲁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具巨犀骨架化石。   新疆吐鲁番

火焰山风光

火焰山风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书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  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相传《西游记》中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白垩和第三纪的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山体雄深曲折,布满道道冲沟。  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火热的夏季在阳光强烈照射下,红色山体热浪滚滚,红色烟云蒸腾缭绕,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民俗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  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建议就近到西郊的坎儿井民俗园去参观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下工程。拍照提醒  坎儿井乐园里面的路是顺着走的,不可以走回头路,因此要拍照就马上拍,错过可就追悔莫及了。   

艾丁湖

艾丁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艾丁湖位于吐鲁番市南50公里的恰特卡勒乡境内,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该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四十年代时,湖面曾达到152平方公里),海拔低于海平面154米,均不到0.8米。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因为它的形状酷似月亮,故名。艾丁湖是中国最低的湖泊。  艾丁湖水,主要来自西部喀拉乌成山42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阿拉沟河和北部博格达山南坡183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白杨沟河、大河沿沟河、塔尔朗沟河等7条河流,以及盆地北缘涌出的天山雪水潜流。亿万年前,艾丁湖曾是个近5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碧波鳞鳞,湖光山色,美丽诱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面积骤减,湖盆四周已变成寸草不生的盐清沼泽地。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是2.49亿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产物。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  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因为艾丁湖急剧缩小,已近干涸,变成大盐沼了。湖心是晶莹洁白的盐晶。夏季仅靠冰雪融化水流入湖内,夏秋却强烈蒸发干涸,湖水矿化度亦极高。人们很容易被这里的“海市蜃楼”所迷惑。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的环境至为古朴、苍凉。为开发艾丁湖的盐和芒硝资源,1959年新建了七泉湖化工厂。该厂生产的精制盐、无水硫酸钠等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

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

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吐鲁番市南9公里。包括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红柳沙山风情园、砍儿井观赏园和砍儿井休闲厅、沙漠动植物展览馆、新疆民居风情园五个游览区。   植物园占地500余亩,收录了500余种沙漠植物。园内设有荒漠植物引种繁育区、沙漠植物分类标本园、柽柳专类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荒漠野生观赏植物园等8大园区;红柳沙山是集沙疗保健、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景区,是对沙漠植物园旅游景区的丰富和发展,即弘扬了人类治沙精神又体现了沙漠植物文化;被誉为绿洲生命家的原始古老坎儿井竖井在景区内随处可见,游客可以在近距离的通过坎儿井竖井参观最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古老坎儿井。   景区内的吐鲁番沙漠生态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基地,是世界上最低、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沙漠植物王国。  开放时间: 10:00-18:00  门票价格: 20元  联系方式: 0995-867871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市南9公里。  最佳时间: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是全国最热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全年平均气温为14℃。对于游客来说,七、八、九月份是旅游吐鲁番的最佳季节,因为此时正是各种瓜果成熟的时候。  投诉电话: 0995-8520171,吐鲁番市旅游投诉电话  交通指南: 市内交通:吐鲁番客运站有中巴直达景区。  

大漠土艺馆

大漠土艺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大漠土艺馆以“丝路古堡”、“哈拉和卓”、“铁扇公主”、“唐僧讲经”、“弥勒佛”、“观音堂”等大型雕塑迎接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这片景区由20个景点组成,内容相当丰富,上自古老的神话传说,下至民族习俗、乡土风物,均有概括的表现。它以历史名人伟业、维吾尔民间传说和吐鲁番的奇闻轶事为线索,通过宗教、民俗、乐舞、珍藏等4个泥土艺术造型,生动形象、全面立体地展示了西域重镇吐鲁番的历史画卷。   火焰山大漠土艺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又临近312国道,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园区内高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古色古香,别具风味。走进高达10多米由土砖坯砌成的图案精美的拱门,迎面是由3座穹窿顶建筑组成的万佛宫,中心正厅有坐佛一尊,10米高的彩绘大佛雄伟壮观,气派不凡,是依据焉耆出土的雕塑精品红衣佛放大塑造的,是新疆第一大坐佛。   左右两厅的壁画,一个以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为内容,一个以吐鲁番本地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壁画为蓝本,精选复原绘出,特别是高昌回鹘王、王后及供养人像,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新疆吐鲁番

吐峪沟

吐峪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吐峪沟,位于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吐峪沟千佛洞:从胜金口沿火焰山南麓东行15公里,便到了吐峪沟千佛洞。这里共有94个洞窟,现存45个,沟东 21个,沟西24个。    吐峪沟大峡谷是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今天,大家看见的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便是有力的见证。已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地。 景观  吐峪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区,古称为丁谷。该景区一直以险、峻、奇、幽而著称。它主要由峡谷风光、千佛洞、麻扎和古村落四部分组成。  (1)吐峪沟大峡谷风光。    该峡谷北起312国道旁的苏贝希村(新疆三大古文化——遗址苏贝希文化遗址就坐落在大峡谷北沟口),南至古老的麻扎村口,全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大峡谷中有火焰山的最高峰,海拔831.7米。大峡谷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   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沿路步行就可以欣赏到神奇壮美的峡谷风光,其山峰之险、山体之奇、山岩之雄、山色之美、涧水之秀、珍果之甜,为世间其他峡谷所少有。  (2)吐峪沟千佛洞。    位于峡谷中段,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是1957年自治区首批公布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南北朝时期,吐峪沟石窟是高昌王国最高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之一。到了唐代,吐峪沟大峡谷两岸的佛教洞窟有了进一步发展,凝聚在每个洞窟中的佛教壁画艺术,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当年的吐峪沟乃人间仙境。《西州图经》有如下描述:“在吐峪沟中有随山势展布的重重寺院,它们背依危峰,下临清溪,四周绿树掩映,佛寺、禅院密集,佛乐飘飘、烟火不断、游僧云集,人行沟谷深处,难见日月”。   吐峪沟千佛洞开凿以来的1700多年中,先后历经了人为破坏和自然塌损两阶段。现有洞窟94个,有编号46窟,仅有8窟残存壁画。那些幸存下来的石窟壁画,至今仍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风采,吸引了当今世界各地研究佛教历史、佛教艺术的专家学者们的目光,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史、佛教美术史、古建筑史的历史依据和实物资料,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吐峪沟千佛洞古称“丁谷寺”,是吐鲁番地区建窟较早、保存早期壁画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现在晋、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家族称王时(公元443~ 450年),是吐峪沟佛教最繁荣的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人为的破坏,吐峪沟壁画90%吡以上已经毁圮无存。如今只有8个洞窟还残留少量有回鹘文题记的壁画。其中1、2、3、4号窟,佛坐胡床,为全国所仅见。这里还出土过一些佛经残卷。  (3)吐峪沟霍加木麻扎。    是游客进入南谷口见到的第一个著名的古代宗教遗迹,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据说已有1300多年历史。  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被埋在山洞里,即现在的吐峪沟麻扎。   据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著作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耳其、印度等国的穆斯林到这里旅游。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南北疆、宁夏、青海、甘肃、土耳其、港澳台等地旅游的穆斯林信徒来此朝拜,是新疆境内较为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兴衰、伊斯兰教盛行的重要历史见证之地。  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据勒柯克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耳其、印度的穆斯林到这里朝圣。现在每年前来朝觐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德国、土耳其等地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4)吐峪沟古村落。    是位于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人们常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使用古老的维吾尔语交际,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依然是古典的驴车代步。   在这里生活的老人、青年、儿童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在古老的村落中,居民们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一些建筑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相融合的印记。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 交通指南  如果包车前往吐峪沟可能停留时间较短 ,另外的途径就是乘坐吐鲁番和鄯善之间的长途车在吐峪沟下车即可。  如果游玩第一天太累可在吐鲁番市住下,那里有2个加气站。第二天再到吐峪沟。 美食推荐  吐鲁番的饮食和乌鲁木齐几乎一样,从汉族北方的面食到粤菜、川菜,从地方维吾尔风味小吃到伊斯兰清真食品一应俱全。如果问到过吐鲁番的人最喜欢吃的、印响最深的食物什么,他们的答案恐怕只能是葡萄及其他水果,在那里你常常可以将葡萄或其他水果作为主食,一路走一路吃,这种“水果宴”是吐鲁番独具的特色。 此外,丝路绿洲宾馆内的清真餐厅味道也很不错,具有当地特色,价格适中。推荐炒烤肉、炒牙签肉、拔丝哈密瓜。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雅儿乃孜沟30米高的悬崖平台上。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地形狭长,作西北-东南走向,长1760米,最宽处30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都集中在故城的东南部,占故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河水冲砌。台地周缘形成了高达几十米的断崖,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故城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交河故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经历了2300年风风雨雨,依旧巍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交河故城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

维吾尔古村

维吾尔古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维吾尔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

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柳中城就坐落在鲁克沁镇。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柳中城自古以来,曾以柳色而闻名,以致有“绿柳城廓”之称,曾有“城廓日日柳年年,火焰山下杨柳春”的诗句歌吟柳色。   鲁克沁汉代为柳城,唐为柳中县。公元前一世纪,西汉王朝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时,曾一度在此屯田。公元123年,东汉西域长史府设置于此,西域长史班勇曾率五百兵士进驻柳城屯垦戍边。  柳中城在历史上所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东大门,是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现在城墙周围还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在内城正西,有清代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郡王府遗迹,大约建于1758年,当地人称王爷台。台长五十七米,宽四十米,高二十米,全是用黄粘土夯筑而成。  鲁克沁镇是吐鲁番木卡姆的发源地,吐鲁番木卡姆指的就是鲁克沁木卡姆,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高昌乐以远时期。鲁克沁木卡姆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乐律、乐调、结构形式等方面与己出版发行的《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均有差异,因此,1996年经专家对鲁克沁木卡姆的挖掘整理,出版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吐鲁番木卡姆》一书。鲁克沁木卡姆最显著的特色是“无鼓不歌,无鼓不舞,鼓变乐变,乐变舞变”。  鲁克沁木卡姆,以丰富优美的旋律、深邃生动的唱词、载歌载舞的热烈气氛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2000年,以表演鲁克沁木卡姆而闻名的吐尔逊·司马义等四位木卡姆大师,应邀赴英国皇家剧院演出,独特的乐器、流畅的音乐、精湛的演技,受到伊丽沙白女王的高度好评。  今天,新疆第一个木卡姆艺术传承中心建在了鲁克沁镇,古老的鲁克沁继续传承和演绎着她独具魅力的音符,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坎儿井

坎儿井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米3/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吐鲁番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高昌区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 火焰山风光 吐鲁番博物馆 坎儿井民俗园 库木塔格沙漠 坎儿井游乐园 大漠土艺馆 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 艾丁湖 交河故城 维吾尔古村 吐鲁番郡王府 坎儿井 苏公塔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鄯善县 吐峪沟 吐峪沟石窟 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沙山公园 洋海墓群 吐峪沟麻扎村 库姆塔格沙漠 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 火焰山景区 鄯善影视文化旅游区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 坎儿井民俗园 吐鲁番博物馆 坎儿井游乐园 火焰山风光
托克逊县 白杨河魔鬼城 托克逊雅丹地貌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盘吉尔怪石林 大墩烽燧 盘吉尔石林 克尔碱旅游区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游乐园 火焰山风光 吐鲁番博物馆 吐峪沟 大漠土艺馆

吐鲁番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