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商丘 >> 民权县

民权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李馆地道战遗址

李馆地道战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发生在河北平原的地道战妇孺皆知。然而,在豫鲁交界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发生的地道战却鲜为人知。因为抗日武装力量利用地道作战,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梦魇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当地0武装力量还利用李馆地道成功转移了-、魏凤楼等军事将领。  9月6日,本报“商丘边界行”第四阶段采访团驱车赶到本次活动第44站——民权县北关镇。因路况条件限制,采访团又步行约2公里来到了李馆地道遗址处。这处遗址在1986年就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道本来有25公里长,现在开发的只有110多米。已经义务在这里看管了17年的赵松武老汉打开了房子的大门,外间是学生们在清明节时送来的花圈,还有附近美术学校根据老人们的记忆画的杨朝起烈士的画像。地道口就在瓦房的里间,本来应该是一个锅台,后来又在锅台前修了一个进口,以方便大家参观。  走进地道,一米多的高度不容人直起身子。地道内阴暗潮湿,里面的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依然完好。  瓦房北边就是杨朝起烈士的墓地,他就是当年领导这片地方0武装力量的游击队长,当时14岁的赵松武就是跟着他打仗的。因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伪军少于500人就不敢来这里,然而在敌人的一次偷袭中,杨朝起腹中7弹,光荣牺牲,年仅34岁。现在,杨朝起烈士留下的血衣和挖地道用的铲子、簸箕等工具已经转存在商丘市博物馆。当时因为有这支力量长期存在,敌人不敢轻易来袭,-、魏凤楼等当年新四军的将领在从太行山根据地转向豫皖苏根据地时,就是通过这条秘密通道,通过了敌人的-。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从民权县旅游局局长调到北关镇任镇长的张剑峰早就在找机会开发李馆地道遗址,而且很有信心把相距很近的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和李馆地道一道开发成旅游景点。   地址:民权县城东北34公里处的北关镇旧李馆村  门票  免费   

吴岗遗址

吴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尹店乡吴岗村南,高出地面1米多,长宽各500米。文化层堆积达4米以上。在此采集到的商文化陶器有鬲、深腹罐、大口瓶等。商文化层下为龙山文化层,发现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遗址现状有灰坑、窑址、房基面、瓮棺墓葬。1974年当地群众在遗址西北角1米处发现一口铁锅,敛口大腹,沿腹处有6个棚翅,为宋代遗物。锅下扣有一带流长把铜勺,重2.6公斤。另有一双系白瓷扁壶,两面腹部绘有花草及花纹。该遗址于1963年被定不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民权县尹店乡吴岗村南  

商丘白云寺

民权白云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上。民权、睢县、杞县三县结合部。坐落于尹店乡白云寺村。  白云禅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始叫观音堂,又名白衣庵。唐开元十四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散去,故改名为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在1300多年的历史上,历经兵火战乱,社会变革,磨难重重,但香火始终未断,经受了毁坏、再建、再毁坏、再复建的曲折历程。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复建、扩建、规模恢弘。特别是清顺治皇帝出家,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从此,白云禅寺名声大振。当时又有31世方丈佛定-主持寺务工作,该寺得以迅猛发展,是白云禅寺空前发展的鼎盛阶段。寺院占地达到了546亩,庙地700余亩,建筑5000多间,僧众达1250人,-为皇家寺院。是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四大古刹之一。  建国后,白云禅寺受到政府和多方呵护,尽管如此,文革期间仍受到了冲击。围墙被扒掉,猪、羊、鸡、鸭乱跑,房倒屋塌,污水熏天。几座大殿已被粮店、学校、土产门市部、副食品商店等单位占领。各种佛塑像、珍贵文物被破坏已尽,昔日盛况已荡然无存。时局稳定后,上级及时派来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务工作。印法大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四处奔波,历尽寒暑,募化筹资,投资千余万元,对整个寺院进行了整修。几个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焕发了生机。整修后的寺院异彩纷呈,闪闪夺目。  白云禅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一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养心殿,后左侧是禅堂,禅堂左右是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禅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阴的一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位于白云禅寺内后侧有一个精致的小院落,这里是印法老和尚清修的地方。小院门里那个闪门,两边刻有两条龙,这个闪门从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才能有福分从这扇门下通过,所以这个闪门已经有几百年没人从这里出入了。印法大师现住这里,他住的床就是顺治皇帝出家白云禅寺时所住的床。这些都是皇家寺院的重要见证物。  大雄宝殿背后墙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寘”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白云禅寺还有很多珍贵稀少的历史文物,如“铁锅槐”、“经幢”、“佛公灵塔”、“照泉”、康熙亲笔“當、堂、常、赏”碑、“井0木”、鲁班帮建“藏经楼”、“韦陀托钵化缘”等等。现有缅甸雪化玉佛60余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绝伦,堪称国宝。该寺是豫东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的佛乐是佛教寺院的一绝,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享誉国外。建国十周年庆典时,该寺的佛乐赴京进行表演,受到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赢得广泛赞誉。其乐器主要有:笙、管、笛、筹,其中“筹”较为罕见。似笛别箫,兼有笛声之悠扬,箫声之委婉。当时吹箫好手释隆江,距10米远就能吹灭燃烧的蜡烛。他带队参加县、省、京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二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们的节目。后隆江调开封相国寺,被聘为乐师。聆听他老人所吹奏的佛乐有腾云驾雾、飘入仙境之快感。被誉为“世界之绝唱,佛家之仙乐”。曾被德国制成了光盘。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禅寺被国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印法老和尚进院住持佛法,中兴白云,不畏艰难,曾三赴缅甸,五去泰国请玉佛,修寮房,为寺院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傅作义的伯母傅凤英(-军长太太)捐款30万美元支持印法老和尚请进大量玉佛(60尊),其中一尊两吨多重,3.2米长的雪花卧佛,价值百万美元,是国内最大的卧佛。其光彩绝伦,雕工精细,形态动人,是稀世珍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年古刹白云禅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占据了五岳之一的嵩山,白马寺占据了九朝古都洛阳,相国寺占据了七朝古都开封,只有白云禅寺位于平淡无奇的小乡村里。一千多年来,袅袅香火升,悠悠钟声扬,不仅香火始终未断,且日渐旺盛,这一切为这座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今的白云禅寺已初步恢复了当年的繁荣景象。每天都举行庄重的佛事,钟鼓之声响彻天际,经声佛乐经久不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寺院,必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佛公灵塔经幢(又名多宝塔)  寺内东北五十米处有座“佛灵公塔”。砖石结构。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雕工精细、潇洒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塔是为纪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对白云禅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来到荒废已久的白云禅寺。进寺以后,他云游四方,讲经说法,南邻江汉,北至幽燕。远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当时的归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广,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资助修建白云禅寺。当时朝廷信奉佛教,里里有佛寺,户户有观音,中国佛教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白云禅寺最辉煌的时期。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七十五岁的佛定和尚在最后一次南游江淮以后回到白云禅寺。这年八月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后圆寂。佛定圆寂后,河南布政使牟钦元亲自为他写了塔铭。这就是佛定的灵塔。佛定圆寂后就归葬在这里。后被世人尊称“三大神僧”。号之“南济公、北圆通、中佛定”。  康熙对佛定大和尚十分敬重。他第二次到白云禅寺想父子见面团圆,但没想到父亲外出朝山云游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主持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當、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  白云禅寺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经幢(又称多宝塔),高四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这座多宝塔是康熙年间南阳一位姓彭的居士捐款修建。顺治皇帝圆寂后就归葬在其下面。为什么叫“多宝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每个里面一尊佛像,其下面当中是心经,下面是僧人鼓乐图,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宝,多宝塔因此而得名。多宝塔后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舒情偈:“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代,脱去龙袍换袈裟……”。这就引出康熙寻父等一系列故事来。  顺治出家康熙寻父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长大后得到江南美女董小宛,甚是宠爱。但皇后对一汉家女子得宠极为不满。她背着顺治,把董小宛乱棍打死,沉尸河底。皇后这一举动严重刺伤了顺治的心,于是他脱去龙袍,隐姓埋名,愤而出家当了和尚。这就引起了康熙在其母亲的指使下,三下白云禅寺寻父的历史故事。  当时,康熙确不知父亲在哪里当了和尚,曾多次派人寻找。自己也曾多次微服私访过多处寺院,但仍不见父亲的踪影,这成了康熙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顺治皇帝从皇宫逃出后,先是在五台山当和尚,后因崇拜-佛定大和尚,不顾一切,从五台山直奔白云禅寺。佛定大和尚想尽一切办法渡化他,保护他的安全。有一天康熙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到白云禅寺,先是拜访了方丈佛定大和尚,并亲手为1200多名僧人打斋供众,以便能见到父亲的面容,但他怎么也没有发现与父亲容貌特征相吻合的人。因康熙8岁登基时,父亲已出家了,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问佛定方丈,“僧人可否全部到齐”,佛定说:“还有一烧火的僧人”,康熙急切的说“我前来供众,岂能漏掉一人,快去叫他来”,两鬓斑白的僧厨来后,康熙叫老僧抬起头来,康熙两眼闪出异样的光芒,快步走向前去,激动地问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老僧回答“贫道八×”,康熙激动的心立即沉了下来。老僧反问了康熙一句“京城的苗可好”,康熙不知所云,便告别方丈老和尚,满腹惆怅的离开了白云寺回京了。康熙到京把寻父的经历告诉了母亲,当说到老僧名字“八×”时,聪明过人的母亲说“那不是父亲的‘父’字吗”?!“苗乃我的乳名,你怎能知晓”。  康熙辞别母亲后,二下白云禅寺,到后找那位老僧,可佛定方丈说“那老僧已外出云游,如今不知去向”。康熙未见到老僧,尽管有些失望,但受到佛定和尚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倾心交谈,得到了思想安慰。康熙对白云寺舍粥济贫,对佛定的情深义厚、知识的渊博深为钦佩,所以对佛定承诺“若找到父亲,一定要对寺院大大奖赏”。康熙走后,佛定对康熙已见到父亲的事,诺言不兑现很恼火,决心讨回人情债。  佛定方丈有一弟子叫释行兴,俗名郭玉明,聪慧过人,知识渊博。他进京赶考时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永不回家”,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来到白云禅寺,拜佛定为师,法号“行兴”。行兴写有一手好书法,且与康熙是师兄弟,关系密切。佛定大师派他到京城门口卖字画,以见到康欣讨回皇帝老子欠寺院的人情债。一天,见到了康熙,康熙怜惜他咋沦落到这种地步。行兴说,我因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师傅准备把我填到化尸窑烧死,真巧遇到了你,康熙说:“师傅这样对你惩罚太重,我同你一起回白云寺在师傅面前给师兄请情”。二人一起回到皇宫,做了去寺院的准备。在这短时间里,从北京到白云寺专门开辟了一条邮路,每隔30华里设立一个驿站,派专人快马加鞭传递着插有鸡毛的信件,昼夜之间来回不停,使双方的信息相互沟通。其速度相当于今天的“特快专递”。当听说皇帝要大驾光临寺院时,白云禅寺的僧侣们个个欣喜异常,准备以最隆重的接待方式迎接皇帝的到来。康熙四十九年,皇帝一改过去两下白云禅寺微服私访的做法。明文昭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视,驻跸白云禅寺,犒劳老方丈,赏赐众僧人”。出行那天,康熙亲自带领12家王爷送行兴和尚,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引来过往州县的百姓沿路观看。三下白云禅寺一是表现皇帝的爱父之举;二是让百姓知晓了顺治皇帝出家的白云禅寺,让白云禅寺顿时享誉全国;三是康熙还了人情债;四是第三次出行康熙皇帝总算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康熙皇帝与佛定方丈礼事完毕后,向寺院赐了顺治执政时用的满付銮驾,还赐了8柜藏经、铜云牌、翡翠如意钩、御扇等珍贵物品,并命礼部尚书马奇写了“庄严清净”四个大字,加盖了康熙御印,制成滚龙金匾,悬挂在寺院山门之上。康熙传下圣旨,钦定河南府台归德知州,赐金赠物修复扩建白云禅寺。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圣旨,白云禅寺不仅名声大振,享誉全国,地位提高,而且为复建、扩建寺院奠定了物资经济基础。所以寺院得到了飞跃发展。康熙年间白云禅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546亩,建房5000多间,僧人增至1250人,加上流动僧人共有2600余人。  顺治皇帝圆寂于该寺后,雍正、乾隆等也多次到白云禅寺祭奠、看望他们的祖辈。从此,白云禅寺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中国画虎第一村——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豫、鲁两省接合部,东距文哲大师庄子故居遗址15公里,西距南朝文学家江淹故里2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377亩,1366人,其中有800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村民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仅北关镇就达1500多人。  北关镇  民权县辖镇。1958年建北关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6.6万。民(权)荷(泽)公路过境。辖北关东、北关西、北关南、北关北、金庄、潘庄、石井、张道口、马楼、丁道口、翟庄、堤角、许庄、冯梨园、尹楼、王小楼、李庄、郭庄、鹿庄、相府营、代庄、王公庄、任庄、李馆东、李馆西、官庄、四海营、刘店、南北庄、…… 详细++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民权黄河故道是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槽。公园位于民权县境内,北至西张庄,西至马庄,南至王庄,东至吴屯大坝。

葵丘会盟台

  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也记载: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师古日:“葵丘在陈留外黄县东。”陈留:春秋时郑地也,为陈所侵,故日陈留,战国时魏惠王都大梁,即其地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陈留县,属三川郡,治所在今开封陈留镇。  汉武帝元狩中分河南郡置陈留郡,逮至兴平中,董卓-天下,魏武乃自此兴兵倡义。若以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论,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其后,郡治屡有变更,但均未出今开封市境。隋初废。1957年并入开封县。外黄:秦置县,唐废。《元和郡县志》卷七载:“外黄故城,(雍丘)县东六十里。”雍丘即今河南杞县。杞县城东30里,属民权县境。二、外黄即戴城古代史籍中多次提及外黄,外黄就是戴城。《春秋·隐公十年》杜预注:“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民国《考城县志》说:“(考城)周日戴,春秋日戴,战国日外黄。”外黄与戴之间有承袭关系。  葵丘会盟台  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17.5公里,林七乡小王庄村东,黄河故道北岸。春秋鲁僖公九年{公元651年},齐桓公始霸,会诸侯于葵丘,史称葵丘之会。据《春秋-僖公九年》载:“夏,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夏秋两次葵丘之会,旨在诸侯结盟修好共图太平盛世。葵丘会盟约定五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于国事。”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要位置。今存盟台遗址,台高2米。立石碑一通,-“葵丘会盟台遗址”。1995年,政府拨款扩建,有亭台、门楼、围墙等,占地1500平方米。葵丘会盟台,三面环水林木苍翠,“盟台夕照”向为旧考城八景之一。   

庄周故里

庄周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人称“逍遥之祖”。商丘民权县人。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周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善于行文措辞,揣摩事物的情态,语言汪洋恣肆,随心而发,他的文章想象奇幻,富于浪漫,文辞富丽,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故里位于商丘市民权县顺和乡青莲寺村,景点有庄子胡同、庄子井等。  景区地址: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   

芒砀山

芒砀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芒砀山旅游区是一处集山水观光、文化品赏、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国家AAAAA级景区。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连霍高速与济祁高速穿区而过,郑徐高铁永城北站距离景区仅3.5公里。  芒砀山旅游区面积为14平方公里,群峰争秀,风光旖旎,历史厚重,文化神秘。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西汉王陵墓群、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景区、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王陵、孔夫子避雨处等景点。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交相生辉。  走进芒砀山,探寻天下第一石室王陵,欣赏"敦煌前的敦煌",研磨石碑上神像的奥秘,领略大汉文明的厚重博大。  走进芒砀山,步入汉家小院,着汉服、习汉礼、赏汉舞、食汉宴,重回汉唐,体验汉民族流失的风情。  走进芒砀山,游青山绿水,观汉阙连绵,听汉乐悠扬,赏天下奇观,大汉之源芒砀山欢迎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芒砀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在此斩断白蛇,举起义旗而成帝业;汉文帝刘恒在此建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曹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得金宝万斤;张飞兵败,逃至芒砀山筑寨练兵;高适、李白、杜甫、祝枝山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李黑楼,长眠于芒砀山麓。山以人名,人以山显,其山溢彩盈韵,其人名灿史章。  众多的历史名人给芒砀山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有孔子演礼的文圣园,有堪称天下奇观的汉高祖斩蛇碑灵光幻影,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王陵,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写了碑文。规模宏大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被专家学者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规模是北京十三陵定陵的两倍之多,其0土的金缕玉衣曾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出土的四神吉祥图彩绘壁画,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另有歌风台、赤帝峰、御龙泉、芒山书院等景点,芒砀山真可谓处处皆瑰宝,山山有风韵,吸引无数有识之士徜徉其间,流连忘返。龙腾盛世,歌吟华年。自古至今,吟咏芒砀山的诗词歌赋如珠盘落玉,瀑堕深潭;如群星耀耀,沧浪潺潺。近年来描绘芒砀山的绘画作品和拍摄芒砀山的摄影作品也如朵朵奇葩,绽放在各报纸、杂志、网站。  芒砀山汉文化景区目前对外开放的共四大景区:保安山王陵景区、汉兴源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王陵景区。在建中的景区有刘邦文化主题公园、汉文化博物馆、文圣园景区。  地址: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从古至今素有“仙女峰”之美称,旅游区群峰争秀、风光旖旎,更因为聚集了孔子、刘邦、陈胜等众多历史名人传说,凸显文化的神秘。  亮点: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汉梁王墓群、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景区、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墓、夫子崖等景点。其中,西汉王陵内出土有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通票100元(包含芒砀山汉文化景区目前对外开放的全部6处景点)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景区    信息来源:芒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芒砀山 芒砀山   信息来源:芒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

睢县北湖景区

睢县北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北湖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东距商丘市60公里,西距河南省省会郑州160公里,南距永(永城)登(登封)高速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和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12公里。景区内均有较好的公路相通,民(民权)太(太康)公路从北湖景区中部纵穿,郑(郑州)永(永城)公路从北湖景区南部横贯全景区。北湖景区范围为:东起睢县振兴大街,西至环城西路,北接北环公路,南依睢州大道,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北湖景区由睢县东湖、西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等共同组成,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  北湖景区属于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河湖,北湖是宋、元时期黄河经常泛滥的洪水冲灌形成的内陆湖,是睢县城市防洪的主要水利工程,也是整个睢县县域水系建设的重要节点。据史料记载,宋、元以来,黄河水患连年,睢县深受其害,元史就有“河决睢州者十七”的记载。当时由于睢州城有护城墙,城内往往幸免其害。但是每次大水过后,城外淤积抬高,城内逐渐降低。明崇祯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3月,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会同罗汝才、袁时中等三支起义军百万人马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李自成打算在开封建都,便效法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军事战略“欲倾大树,先剪重枝”,派人拆除了睢州城墙。由于当时黄河五年三泛,黄水每泛,城门关闭,水在城外淤积大量泥沙,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内低、城外高的地貌。加上1642年9月,李自成在进攻开封时,明军和义军双方都出于以水代兵的目的,扒开了黄河(明代黄河距睢州仅15公里),黄河水狂泻南奔,淹没了睢州城,成为一个湖泊。所以现在的北湖“水下是城,城上是湖”,湖面呈现出十分规则的长方形,这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中是非常罕见的。据统计,睢县北湖是东起微山湖,西到西安,沿陇海线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睢县北湖水质洁净,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3.9米,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湖内游船如梭,岛如青螺,杨柳依依,鱼鸟翔集,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素有“豫东明珠”之美誉。北湖景区于2000年6月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原水城”,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12月22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已纳入河南省“0一线”大旅游大开发战略之中。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打造“中原生态文化名城”这一工作主线,投资近2亿元,改造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了景区内硬件设施。新建了北湖公园、湖滨广场、铁人广场、凤凰湖广场、甘菊湖广场等休闲场所,全面整修了环湖道路,实施了北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万米文化长廊,先后启动打造了襄园景点、凤凰湖、甘菊湖和恒山湖湿地公园,景区规模逐步壮大,配套基础设施设施日趋完善。  北湖景区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景区内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有襄园、宋襄公望母台、襄公桥、甘菊泉、桃花洞、苏轼留墨处、汤斌读书处等。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北湖景区牌坊、北湖公园游乐中心、文化长廊、水幕电影、铁人三项赛雕塑、铁人广场、荷花苑、锦鲤池、垂钓苑、驼岗、甘菊湖、凤凰湖湖、恒山湖等。  北湖景区内水上娱乐设施比较完善,国家体委曾于1994、1995、1996年连续三次在此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现为河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2007年7月份又成功举办了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使北湖在人们的心中增强了更加美好的记忆;2008年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2009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009年“中国北湖首届旅游文化节”等均在此成功举办。并被授予“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铁人三项运动专用赛场”。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情系中原水城”文艺演出、“睢酒之夜”宋祖英演唱会也在北湖湖畔举行。所以,睢县北湖景区是人们旅游、度假、科研、垂钓的理想首选佳地。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国家水利风景区。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这段神奇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商丘古城。说起美丽的商丘古城,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商丘”“睢阳”“宋国”“南京”“归德府”这些商丘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名称,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悠久辉煌的历史。商丘古城,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是陇海和京九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撂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巍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像建在水中一样,这种内城、城湖、城廓三位一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全国独一无二,整个古城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商丘古城旅游区内的景点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古迹胜景多达百余处,主要包括古城景区、南湖景区和火文化景区三大部分。早在一万年前燧人氏在这里钻木取火;阏伯在这里观星计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曾在这里讲学授徒;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的千年皂角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居地之一,帝喾高辛氏之后裔数千年来繁衍生息,已多达千余姓氏,遍布海内外。商丘可以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里不仅是造字鼻祖仓颉的故园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更是孔子的祖藉和庄子的诞生地,孕育过儒道两家文化。被誉为明末四大才子之首的侯方域就出生在古城内,他与江淮名伎李香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早已为人所熟知,侯方域才华出众,但一生坎坷,奔波游离,人三十为壮,而侯方域35岁时还未能仕进,当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几遭杀身,悔恨万千,遂建壮悔堂,其意是,壮年悔恨。壮悔堂的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通体显现出前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如果您来到商丘古城而不到古城湖看一看,真是一大遗憾,八千亩的水面无比壮观,美丽的护城湖像一条玉带绕城四周,长达10余华里,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春夏之交,岸边垂柳临风,湖面波光粼粼,水鸟欢唱,蒲苇摇曳,荷花飘香,倘若驾一叶小舟,仰观古城风貌,俯察水中游鱼,谈古论今,定会触景生情,无比惬意。  在美丽的城湖正南方矗立着一座巍巍壮观的祠堂——张巡祠,张巡祠是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血战睢阳而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建筑。至今站在大殿前依然可以想象到当年张巡等英烈为保守睢阳而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战争场面,虽最后城破失守但他们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千余年来张巡等英烈一直受到海内外人民的无限崇拜和敬仰,文人墨客也多有吟咏,文天祥的一首“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的诗句更是传颂千古。  在美丽的南湖景区还有一景是不可不看的,那就是八关斋。八关斋是因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晚年在我们商丘有感于八关斋会写下的《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而闻名。《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为八棱石幢,共983字,其字体结构严谨,端庄雄健,被历代书法家誉为颜真卿楷书中的精品和神品。  我们古城三大景区之一的火文化景区更引人入胜,阏伯台、燧皇陵、开元寺等,也向你讲述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  古城有说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故事,古城是中原文化的财富,它与华夏文明血脉相连,古城的一砖一瓦,一阶一柱,似乎都因这历史光环的笼罩而显得不同寻常。面对商丘这座古城,如果您只是一位匆匆的过客,怎能够感到它千百年来孕育生命的律动,怎能听到它千百年来藏在心灵中的声音呢?如果你想和神秘的古城对话,和千古不朽的商丘人物对话,聆听它苍老的低吟,那么,在这里真诚的邀请您到我们商丘古城来旅游观光,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商丘人民时刻欢迎您的到来!      地址:商丘市睢阳区归德古城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4-5小时  电话:0370-3310695;0370-3313605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冬季:8:00-17:00  门票  免门票,侯方域故居门票20元

商丘古文化旅游区

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境内,以商丘古城为依托,在12.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归德府城墙”和“宋国故城遗址”。商丘古城现为中国保存完好古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简介  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境内,以商丘古城为依托,在12.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归德府城墙”和“宋国故城遗址”。省级重点文物单位有“侯氏故居”、“八关斋”、“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中原局扩大会议秘书处旧址”及“大成殿”、“明伦堂”、“张巡祠”、“应天书院”、“文雅台”、“天主教堂”、“阏伯台”、“燧皇陵”等众多名胜古迹。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归德府城墙  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城墙周长3.6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商丘古城现为中国保存完好古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概述  商丘是火的发源地,是先商文明和商文化的发祥地。商丘古城由城池、城湖、城郭组成的明代“归德府城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厚重的文化内涵、凝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原大地上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2006年以来,睢阳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照国家创4A级景区标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开展创4A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在商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睢阳区迅速成立创建4A级景区指挥部,全面开展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的创4A工作。各单位目标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高质量完成创4A级景区指挥部分配的各项任务。今年5月初,市委书记刘满仓亲自到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就创4A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副市长王清选、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也多次到景区检查指导工作,就创4A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为创4A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民动员,大力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古城人民充分认识到创4A级旅游区工作对于古城旅游区当前功能的完善和今后长远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创4A的成功势必能带动整个睢阳区乃至商丘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丘人热情、淳朴、勤劳,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义务员。近年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人民广播电台纷纷推出“商丘采风”、“商丘揽胜”等专题栏目,制作风光片《走近古城》、《聆听商丘》、《商丘投资指南》等音像制品,并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宣传。2006年3月13日,《人民政协报》第7版专版对商丘古城进行了全面介绍。商丘多次举行大型研讨会,邀请全国历史界、考古界、天文界、旅游界等著名专家,为商丘把脉,为商丘定位,为商丘出谋划策。2005年召开了“中国·商丘商文化研讨会”、2006年召开了首届“中国·商丘火文化研讨会”,2006年11月举办了“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全面介绍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介绍、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简介、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概况  景区气候  商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24-14.50度之间。一年四季均可游览。所以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两季。

燧皇陵

燧皇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园,是上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园,位于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据《归德府志》、《韩非子》、《左传》、《三皇五帝时代》等典籍记载:“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据专家考证,燧人氏为天下第一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燧人氏立方牙、观天象,确立了中华第一姓——“风姓”,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历法,确立了商丘为天地之中,在商丘建立了中华第一都。由于他贡献巨大,被后人尊为“天皇”,位列“三皇”之首。  燧皇陵历经多次修复、扩建,占地440多亩,皇陵墓冢呈方锥型,长、宽各82米,高13.9米,前面延伸有神道,两侧有龙凤麒麟等石像生,周围有松柏葱郁环绕。陵前高台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6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祭拜。陵园内绿草成茵,繁花似锦。燧人氏墓冢高大,经历代重修,燧皇陵已形成一个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的陵园,长达5000米的围墙和墙瓦古色古香,陵门三楹,十分壮观。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  商丘是火的诞生地,历史上多次在此取火,1992年4月12日,国际旅游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点火仪式在这里举行;1992年9月18日,河南省七运会在此取火;2003年12月19日,“信用河南圣火”在此点燃;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与北京、南京并列为全国十运会三个取火点之一,2005年7月15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国际乒坛名将邓亚萍、全国劳动模范,永煤集团总经理陈雪枫在此共同点燃了“华夏文明之火”。  景区地址:商丘市平原南路166号      用时参考  1~2小时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6.3公里燧皇陵

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陈官庄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陈官庄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座落于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始建于1963年,占地约200亩。1974年陵园进行了第一次改扩建,投资800万元,先后建了24.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720平方米的淮海战役纪念馆、500平方米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和1万平方米的烈士墓地。从2007年到2012年,陵园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投资8000万元,陆续建设了烈士公墓(包括600平方米的烈士遗骨地宫、10.5米高的标志碑、200米长的烈士名录墙,12位著名烈士雕像)、9160平方米的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730平方米的纪念碑碑廊(东侧碑廊内安装着340平方米《淮海大战》花岗岩浮雕,西侧碑廊安装着320平方米《军事家和开国上将》的汉白玉浮雕)、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青铜群雕等。陵园是享誉苏鲁豫皖周边地区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每年有15万人前来参观。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民政部定为红色旅游单位。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5月,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址:商丘市永城市陈官庄乡004乡道旁,311国道北侧  类型:陵园/墓地纪念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官方网站:http://www.hhcgz.com/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交通  驾车路线:沿济祁高速公路行驶,从永城/G311/淮北出口离开稍向右转上匝道行驶,左转进入G311行驶,左前方转弯行驶,即可。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当时有邑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将军赵直的支持下,聚徒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楚丘人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就其地筑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使应天府书院扬名的另一位人物就是那个吟出“应天府书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北宋景德三年(1006),宋州(今商丘)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北宋陪都、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到北宋商丘已为全国第二大都市。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随着范仲淹等资深名人的加入,商丘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并且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创办原因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应天府书院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历史沿革后晋始创  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0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  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后来他的学生戚同文继续办学,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就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学舍赵直为其筑室聚徒。  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书院鸟瞰图  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  北宋盛世  宋真宗时,追念宋太祖应天顺时,开创宋朝,1005年将其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名应天府。1008年,当地人曹诚“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杨悫)之庐”,在其旧址建筑院舍150间,藏书1500卷,并愿以学舍入官,并请令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院,以曹诚为助教,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  学化书院  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经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加以扩展。范仲淹曾受教于此,及后曾在书院任教,盛极一时,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  应天府的办学模式,令当地书院风气大盛。李觏先在南城创办了盱江书院,求学人数曾达1000多人;杜子野在宜黄兴办鹿冈书院,曾巩在临川办起了兴鲁书院,并亲自制订校规并任教,还聘请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教授生徒。  靖康国难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应天府书院毁于战乱。同时也因南宋偏安,就读于书院的文人、士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向南移,在南宋理学大盛日时,应天府书院已不如白鹿洞书院,未能扮演文化传承角色。  几番废立  明朝嘉靖十年(1531),御史蔡瑷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而沿用旧名,重建书院,但万历七年(1579),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应天书院遂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归德知府重建“范文正公讲院”又名“文正书院”于归德府东,以纪念范仲淹掌教应天府学,讲学育士。他效法范仲淹的精神,亲自执书讲学,一时培育了许多人才。明代中后期睢阳没于黄河,城址北迁,原讲院故址以无存。-  顺治十五年(1658),符应琦重修讲堂,集诸士而课之。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陈锡格又重修应天府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国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因此,书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  再焕生机  2003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应天书院在宋代原址附近进行修复,并被列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点旅游工程项目,景区规划占地121.6亩,总建筑面积4116.8平方米,道路占地2523.4平方米。工程委托河南大学古建筑研究院设计,整个书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牌楼、大门及东西侧门,前讲堂及东西侧门、明伦堂及东西配房、藏书楼及东西侧门,馔堂、教官宅、崇圣殿、东西偏房、魁星楼及东西廊房。2004年2月应天书院修复工程开始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底主体工程崇圣殿竣工,2006年应天书院的大门、围墙、道路等工程完成。2007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2009年8月应天书院二期工程开建,主要是讲堂等复原工程。应天书院修建全部完成后,将展现北宋时期的文化、教育、科学、知识等内容,增加游客对北宋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丰富商丘古城旅游区古文化建筑观光游和学术学习游的内涵,增强古城旅游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专家和文化学者的吸引力,提升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品位和影响力。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  

民权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绿洲街道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民权高新区(南华街道)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人和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龙塘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北关镇 中国画虎第一村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程庄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王庄寨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孙六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白云寺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王桥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庄子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双塔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野岗镇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伯党回族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花园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林七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胡集回族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褚庙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老颜集乡 李馆地道战遗址 吴岗遗址 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葵丘会盟台 庄周故里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庄周墓 李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双塔 江淹墓 李馆地道旧址

民权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