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商丘 >> 民权县 >> 白云寺镇

白云寺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李馆地道战遗址

李馆地道战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发生在河北平原的地道战妇孺皆知。然而,在豫鲁交界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发生的地道战却鲜为人知。因为抗日武装力量利用地道作战,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梦魇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当地0武装力量还利用李馆地道成功转移了-、魏凤楼等军事将领。  9月6日,本报“商丘边界行”第四阶段采访团驱车赶到本次活动第44站——民权县北关镇。因路况条件限制,采访团又步行约2公里来到了李馆地道遗址处。这处遗址在1986年就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道本来有25公里长,现在开发的只有110多米。已经义务在这里看管了17年的赵松武老汉打开了房子的大门,外间是学生们在清明节时送来的花圈,还有附近美术学校根据老人们的记忆画的杨朝起烈士的画像。地道口就在瓦房的里间,本来应该是一个锅台,后来又在锅台前修了一个进口,以方便大家参观。  走进地道,一米多的高度不容人直起身子。地道内阴暗潮湿,里面的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依然完好。  瓦房北边就是杨朝起烈士的墓地,他就是当年领导这片地方0武装力量的游击队长,当时14岁的赵松武就是跟着他打仗的。因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伪军少于500人就不敢来这里,然而在敌人的一次偷袭中,杨朝起腹中7弹,光荣牺牲,年仅34岁。现在,杨朝起烈士留下的血衣和挖地道用的铲子、簸箕等工具已经转存在商丘市博物馆。当时因为有这支力量长期存在,敌人不敢轻易来袭,-、魏凤楼等当年新四军的将领在从太行山根据地转向豫皖苏根据地时,就是通过这条秘密通道,通过了敌人的-。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从民权县旅游局局长调到北关镇任镇长的张剑峰早就在找机会开发李馆地道遗址,而且很有信心把相距很近的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和李馆地道一道开发成旅游景点。   地址:民权县城东北34公里处的北关镇旧李馆村  门票  免费   

吴岗遗址

吴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尹店乡吴岗村南,高出地面1米多,长宽各500米。文化层堆积达4米以上。在此采集到的商文化陶器有鬲、深腹罐、大口瓶等。商文化层下为龙山文化层,发现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遗址现状有灰坑、窑址、房基面、瓮棺墓葬。1974年当地群众在遗址西北角1米处发现一口铁锅,敛口大腹,沿腹处有6个棚翅,为宋代遗物。锅下扣有一带流长把铜勺,重2.6公斤。另有一双系白瓷扁壶,两面腹部绘有花草及花纹。该遗址于1963年被定不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民权县尹店乡吴岗村南  

商丘白云寺

民权白云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上。民权、睢县、杞县三县结合部。坐落于尹店乡白云寺村。  白云禅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始叫观音堂,又名白衣庵。唐开元十四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散去,故改名为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在1300多年的历史上,历经兵火战乱,社会变革,磨难重重,但香火始终未断,经受了毁坏、再建、再毁坏、再复建的曲折历程。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复建、扩建、规模恢弘。特别是清顺治皇帝出家,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从此,白云禅寺名声大振。当时又有31世方丈佛定-主持寺务工作,该寺得以迅猛发展,是白云禅寺空前发展的鼎盛阶段。寺院占地达到了546亩,庙地700余亩,建筑5000多间,僧众达1250人,-为皇家寺院。是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四大古刹之一。  建国后,白云禅寺受到政府和多方呵护,尽管如此,文革期间仍受到了冲击。围墙被扒掉,猪、羊、鸡、鸭乱跑,房倒屋塌,污水熏天。几座大殿已被粮店、学校、土产门市部、副食品商店等单位占领。各种佛塑像、珍贵文物被破坏已尽,昔日盛况已荡然无存。时局稳定后,上级及时派来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务工作。印法大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四处奔波,历尽寒暑,募化筹资,投资千余万元,对整个寺院进行了整修。几个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焕发了生机。整修后的寺院异彩纷呈,闪闪夺目。  白云禅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一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养心殿,后左侧是禅堂,禅堂左右是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禅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阴的一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位于白云禅寺内后侧有一个精致的小院落,这里是印法老和尚清修的地方。小院门里那个闪门,两边刻有两条龙,这个闪门从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才能有福分从这扇门下通过,所以这个闪门已经有几百年没人从这里出入了。印法大师现住这里,他住的床就是顺治皇帝出家白云禅寺时所住的床。这些都是皇家寺院的重要见证物。  大雄宝殿背后墙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寘”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白云禅寺还有很多珍贵稀少的历史文物,如“铁锅槐”、“经幢”、“佛公灵塔”、“照泉”、康熙亲笔“當、堂、常、赏”碑、“井0木”、鲁班帮建“藏经楼”、“韦陀托钵化缘”等等。现有缅甸雪化玉佛60余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绝伦,堪称国宝。该寺是豫东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的佛乐是佛教寺院的一绝,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享誉国外。建国十周年庆典时,该寺的佛乐赴京进行表演,受到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赢得广泛赞誉。其乐器主要有:笙、管、笛、筹,其中“筹”较为罕见。似笛别箫,兼有笛声之悠扬,箫声之委婉。当时吹箫好手释隆江,距10米远就能吹灭燃烧的蜡烛。他带队参加县、省、京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二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们的节目。后隆江调开封相国寺,被聘为乐师。聆听他老人所吹奏的佛乐有腾云驾雾、飘入仙境之快感。被誉为“世界之绝唱,佛家之仙乐”。曾被德国制成了光盘。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禅寺被国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印法老和尚进院住持佛法,中兴白云,不畏艰难,曾三赴缅甸,五去泰国请玉佛,修寮房,为寺院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傅作义的伯母傅凤英(-军长太太)捐款30万美元支持印法老和尚请进大量玉佛(60尊),其中一尊两吨多重,3.2米长的雪花卧佛,价值百万美元,是国内最大的卧佛。其光彩绝伦,雕工精细,形态动人,是稀世珍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年古刹白云禅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占据了五岳之一的嵩山,白马寺占据了九朝古都洛阳,相国寺占据了七朝古都开封,只有白云禅寺位于平淡无奇的小乡村里。一千多年来,袅袅香火升,悠悠钟声扬,不仅香火始终未断,且日渐旺盛,这一切为这座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今的白云禅寺已初步恢复了当年的繁荣景象。每天都举行庄重的佛事,钟鼓之声响彻天际,经声佛乐经久不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寺院,必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佛公灵塔经幢(又名多宝塔)  寺内东北五十米处有座“佛灵公塔”。砖石结构。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雕工精细、潇洒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塔是为纪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对白云禅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来到荒废已久的白云禅寺。进寺以后,他云游四方,讲经说法,南邻江汉,北至幽燕。远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当时的归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广,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资助修建白云禅寺。当时朝廷信奉佛教,里里有佛寺,户户有观音,中国佛教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白云禅寺最辉煌的时期。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七十五岁的佛定和尚在最后一次南游江淮以后回到白云禅寺。这年八月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后圆寂。佛定圆寂后,河南布政使牟钦元亲自为他写了塔铭。这就是佛定的灵塔。佛定圆寂后就归葬在这里。后被世人尊称“三大神僧”。号之“南济公、北圆通、中佛定”。  康熙对佛定大和尚十分敬重。他第二次到白云禅寺想父子见面团圆,但没想到父亲外出朝山云游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主持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當、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  白云禅寺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经幢(又称多宝塔),高四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这座多宝塔是康熙年间南阳一位姓彭的居士捐款修建。顺治皇帝圆寂后就归葬在其下面。为什么叫“多宝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每个里面一尊佛像,其下面当中是心经,下面是僧人鼓乐图,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宝,多宝塔因此而得名。多宝塔后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舒情偈:“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代,脱去龙袍换袈裟……”。这就引出康熙寻父等一系列故事来。  顺治出家康熙寻父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长大后得到江南美女董小宛,甚是宠爱。但皇后对一汉家女子得宠极为不满。她背着顺治,把董小宛乱棍打死,沉尸河底。皇后这一举动严重刺伤了顺治的心,于是他脱去龙袍,隐姓埋名,愤而出家当了和尚。这就引起了康熙在其母亲的指使下,三下白云禅寺寻父的历史故事。  当时,康熙确不知父亲在哪里当了和尚,曾多次派人寻找。自己也曾多次微服私访过多处寺院,但仍不见父亲的踪影,这成了康熙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顺治皇帝从皇宫逃出后,先是在五台山当和尚,后因崇拜-佛定大和尚,不顾一切,从五台山直奔白云禅寺。佛定大和尚想尽一切办法渡化他,保护他的安全。有一天康熙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到白云禅寺,先是拜访了方丈佛定大和尚,并亲手为1200多名僧人打斋供众,以便能见到父亲的面容,但他怎么也没有发现与父亲容貌特征相吻合的人。因康熙8岁登基时,父亲已出家了,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问佛定方丈,“僧人可否全部到齐”,佛定说:“还有一烧火的僧人”,康熙急切的说“我前来供众,岂能漏掉一人,快去叫他来”,两鬓斑白的僧厨来后,康熙叫老僧抬起头来,康熙两眼闪出异样的光芒,快步走向前去,激动地问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老僧回答“贫道八×”,康熙激动的心立即沉了下来。老僧反问了康熙一句“京城的苗可好”,康熙不知所云,便告别方丈老和尚,满腹惆怅的离开了白云寺回京了。康熙到京把寻父的经历告诉了母亲,当说到老僧名字“八×”时,聪明过人的母亲说“那不是父亲的‘父’字吗”?!“苗乃我的乳名,你怎能知晓”。  康熙辞别母亲后,二下白云禅寺,到后找那位老僧,可佛定方丈说“那老僧已外出云游,如今不知去向”。康熙未见到老僧,尽管有些失望,但受到佛定和尚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倾心交谈,得到了思想安慰。康熙对白云寺舍粥济贫,对佛定的情深义厚、知识的渊博深为钦佩,所以对佛定承诺“若找到父亲,一定要对寺院大大奖赏”。康熙走后,佛定对康熙已见到父亲的事,诺言不兑现很恼火,决心讨回人情债。  佛定方丈有一弟子叫释行兴,俗名郭玉明,聪慧过人,知识渊博。他进京赶考时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永不回家”,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来到白云禅寺,拜佛定为师,法号“行兴”。行兴写有一手好书法,且与康熙是师兄弟,关系密切。佛定大师派他到京城门口卖字画,以见到康欣讨回皇帝老子欠寺院的人情债。一天,见到了康熙,康熙怜惜他咋沦落到这种地步。行兴说,我因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师傅准备把我填到化尸窑烧死,真巧遇到了你,康熙说:“师傅这样对你惩罚太重,我同你一起回白云寺在师傅面前给师兄请情”。二人一起回到皇宫,做了去寺院的准备。在这短时间里,从北京到白云寺专门开辟了一条邮路,每隔30华里设立一个驿站,派专人快马加鞭传递着插有鸡毛的信件,昼夜之间来回不停,使双方的信息相互沟通。其速度相当于今天的“特快专递”。当听说皇帝要大驾光临寺院时,白云禅寺的僧侣们个个欣喜异常,准备以最隆重的接待方式迎接皇帝的到来。康熙四十九年,皇帝一改过去两下白云禅寺微服私访的做法。明文昭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视,驻跸白云禅寺,犒劳老方丈,赏赐众僧人”。出行那天,康熙亲自带领12家王爷送行兴和尚,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引来过往州县的百姓沿路观看。三下白云禅寺一是表现皇帝的爱父之举;二是让百姓知晓了顺治皇帝出家的白云禅寺,让白云禅寺顿时享誉全国;三是康熙还了人情债;四是第三次出行康熙皇帝总算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康熙皇帝与佛定方丈礼事完毕后,向寺院赐了顺治执政时用的满付銮驾,还赐了8柜藏经、铜云牌、翡翠如意钩、御扇等珍贵物品,并命礼部尚书马奇写了“庄严清净”四个大字,加盖了康熙御印,制成滚龙金匾,悬挂在寺院山门之上。康熙传下圣旨,钦定河南府台归德知州,赐金赠物修复扩建白云禅寺。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圣旨,白云禅寺不仅名声大振,享誉全国,地位提高,而且为复建、扩建寺院奠定了物资经济基础。所以寺院得到了飞跃发展。康熙年间白云禅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546亩,建房5000多间,僧人增至1250人,加上流动僧人共有2600余人。  顺治皇帝圆寂于该寺后,雍正、乾隆等也多次到白云禅寺祭奠、看望他们的祖辈。从此,白云禅寺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商丘白云寺

中国画虎第一村

  中国画虎第一村——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豫、鲁两省接合部,东距文哲大师庄子故居遗址15公里,西距南朝文学家江淹故里2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377亩,1366人,其中有800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村民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仅北关镇就达1500多人。  北关镇  民权县辖镇。1958年建北关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6.6万。民(权)荷(泽)公路过境。辖北关东、北关西、北关南、北关北、金庄、潘庄、石井、张道口、马楼、丁道口、翟庄、堤角、许庄、冯梨园、尹楼、王小楼、李庄、郭庄、鹿庄、相府营、代庄、王公庄、任庄、李馆东、李馆西、官庄、四海营、刘店、南北庄、…… 详细++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民权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城,包括林七水库(秋水湖)、吴屯水库(龙泽湖)、任庄水库三座中型水库,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01.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4平方公里。三座中型水库是景区的核心元素,发挥着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库区水面宽阔,水质良好,碧波荡漾,令人流连忘返。景区四季景色各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磅礴壮观的泄洪景观融为一体,也处处彰显着水利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治水精神。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民权黄河故道是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槽。公园位于民权县境内,北至西张庄,西至马庄,南至王庄,东至吴屯大坝。  湿地公园面积2,304h㎡;湿地类型:人工、河流;所在地:民权。

葵丘会盟台

  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也记载: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师古日:“葵丘在陈留外黄县东。”陈留:春秋时郑地也,为陈所侵,故日陈留,战国时魏惠王都大梁,即其地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陈留县,属三川郡,治所在今开封陈留镇。  汉武帝元狩中分河南郡置陈留郡,逮至兴平中,董卓-天下,魏武乃自此兴兵倡义。若以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论,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其后,郡治屡有变更,但均未出今开封市境。隋初废。1957年并入开封县。外黄:秦置县,唐废。《元和郡县志》卷七载:“外黄故城,(雍丘)县东六十里。”雍丘即今河南杞县。杞县城东30里,属民权县境。二、外黄即戴城古代史籍中多次提及外黄,外黄就是戴城。《春秋·隐公十年》杜预注:“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民国《考城县志》说:“(考城)周日戴,春秋日戴,战国日外黄。”外黄与戴之间有承袭关系。  葵丘会盟台  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17.5公里,林七乡小王庄村东,黄河故道北岸。春秋鲁僖公九年{公元651年},齐桓公始霸,会诸侯于葵丘,史称葵丘之会。据《春秋-僖公九年》载:“夏,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夏秋两次葵丘之会,旨在诸侯结盟修好共图太平盛世。葵丘会盟约定五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于国事。”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要位置。今存盟台遗址,台高2米。立石碑一通,-“葵丘会盟台遗址”。1995年,政府拨款扩建,有亭台、门楼、围墙等,占地1500平方米。葵丘会盟台,三面环水林木苍翠,“盟台夕照”向为旧考城八景之一。   

庄周故里

庄周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人称“逍遥之祖”。商丘民权县人。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周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善于行文措辞,揣摩事物的情态,语言汪洋恣肆,随心而发,他的文章想象奇幻,富于浪漫,文辞富丽,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故里位于商丘市民权县顺和乡青莲寺村,景点有庄子胡同、庄子井等。  景区地址: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境内,包含庄子文化馆、庄子故居和庄周陵园三部分。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地处黄河故道民权县境内,东邻京九、陇海黄金十字架商丘,西靠七朝古都开封,北接“牡丹之乡”菏泽,南望中原重镇周口,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横贯全境,距省会郑州1个多小时车程。庄子文化旅游景区第一部分庄子文化馆,以庄子文化展示为主题,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21203平方米,主体五层,采取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风格独特,是一座集群众文化、图书阅览、文博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第二部分庄子故居位于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现有庄子胡同一条,庄子井及井亭一座。庄子胡同是庄子迎宾送友、晨咏暮诵、徜洋去来之所在。内有庄子井,旧砌尚存,其壁坚若石,光润如玉,泉清而味甘,相传为庄周炼丹取水之处。第三部分庄周陵园位于庄子故居庄子镇青莲寺村南5公里处,即唐庄村东侧。庄子墓为圆形土冢墓,高9米,周长88米。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庄子墓,并立石碑一通,碑高1.8米、宽0.67米,阴刻“庄周之墓”。石碑背面刻有上自州县官员、下至黎民百姓达326名立碑人姓名。牌坊、碑林、祭台、东西厢房、门楼、旅游厕所和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青松翠柏、小桥流水等景观美化了庄周陵园。世界庄严(庄氏、严氏)宗亲总会等多次来此拜谒。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地处黄河故道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东邻京商丘,西靠开封,北接菏泽,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横贯全境,距省会郑州1个多小时车程。  2016年1月,以庄子文化为主题的商丘市民权县庄子文化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民权白云寺

民权白云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上。民权、睢县、杞县三县结合部。坐落于尹店乡白云寺村。  白云禅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始叫观音堂,又名白衣庵。唐开元十四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散去,故改名为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在1300多年的历史上,历经兵火战乱,社会变革,磨难重重,但香火始终未断,经受了毁坏、再建、再毁坏、再复建的曲折历程。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复建、扩建、规模恢弘。特别是清顺治皇帝出家,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从此,白云禅寺名声大振。当时又有31世方丈佛定-主持寺务工作,该寺得以迅猛发展,是白云禅寺空前发展的鼎盛阶段。寺院占地达到了546亩,庙地700余亩,建筑5000多间,僧众达1250人,-为皇家寺院。是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四大古刹之一。  建国后,白云禅寺受到政府和多方呵护,尽管如此,文革期间仍受到了冲击。围墙被扒掉,猪、羊、鸡、鸭乱跑,房倒屋塌,污水熏天。几座大殿已被粮店、学校、土产门市部、副食品商店等单位占领。各种佛塑像、珍贵文物被破坏已尽,昔日盛况已荡然无存。时局稳定后,上级及时派来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务工作。印法大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四处奔波,历尽寒暑,募化筹资,投资千余万元,对整个寺院进行了整修。几个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焕发了生机。整修后的寺院异彩纷呈,闪闪夺目。  白云禅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一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养心殿,后左侧是禅堂,禅堂左右是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禅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阴的一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位于白云禅寺内后侧有一个精致的小院落,这里是印法老和尚清修的地方。小院门里那个闪门,两边刻有两条龙,这个闪门从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才能有福分从这扇门下通过,所以这个闪门已经有几百年没人从这里出入了。印法大师现住这里,他住的床就是顺治皇帝出家白云禅寺时所住的床。这些都是皇家寺院的重要见证物。  大雄宝殿背后墙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寘”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白云禅寺还有很多珍贵稀少的历史文物,如“铁锅槐”、“经幢”、“佛公灵塔”、“照泉”、康熙亲笔“當、堂、常、赏”碑、“井0木”、鲁班帮建“藏经楼”、“韦陀托钵化缘”等等。现有缅甸雪化玉佛60余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绝伦,堪称国宝。该寺是豫东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的佛乐是佛教寺院的一绝,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享誉国外。建国十周年庆典时,该寺的佛乐赴京进行表演,受到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赢得广泛赞誉。其乐器主要有:笙、管、笛、筹,其中“筹”较为罕见。似笛别箫,兼有笛声之悠扬,箫声之委婉。当时吹箫好手释隆江,距10米远就能吹灭燃烧的蜡烛。他带队参加县、省、京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二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们的节目。后隆江调开封相国寺,被聘为乐师。聆听他老人所吹奏的佛乐有腾云驾雾、飘入仙境之快感。被誉为“世界之绝唱,佛家之仙乐”。曾被德国制成了光盘。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禅寺被国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印法老和尚进院住持佛法,中兴白云,不畏艰难,曾三赴缅甸,五去泰国请玉佛,修寮房,为寺院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傅作义的伯母傅凤英(-军长太太)捐款30万美元支持印法老和尚请进大量玉佛(60尊),其中一尊两吨多重,3.2米长的雪花卧佛,价值百万美元,是国内最大的卧佛。其光彩绝伦,雕工精细,形态动人,是稀世珍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年古刹白云禅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占据了五岳之一的嵩山,白马寺占据了九朝古都洛阳,相国寺占据了七朝古都开封,只有白云禅寺位于平淡无奇的小乡村里。一千多年来,袅袅香火升,悠悠钟声扬,不仅香火始终未断,且日渐旺盛,这一切为这座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今的白云禅寺已初步恢复了当年的繁荣景象。每天都举行庄重的佛事,钟鼓之声响彻天际,经声佛乐经久不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寺院,必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佛公灵塔经幢(又名多宝塔)  寺内东北五十米处有座“佛灵公塔”。砖石结构。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雕工精细、潇洒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塔是为纪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对白云禅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来到荒废已久的白云禅寺。进寺以后,他云游四方,讲经说法,南邻江汉,北至幽燕。远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当时的归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广,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资助修建白云禅寺。当时朝廷信奉佛教,里里有佛寺,户户有观音,中国佛教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白云禅寺最辉煌的时期。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七十五岁的佛定和尚在最后一次南游江淮以后回到白云禅寺。这年八月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后圆寂。佛定圆寂后,河南布政使牟钦元亲自为他写了塔铭。这就是佛定的灵塔。佛定圆寂后就归葬在这里。后被世人尊称“三大神僧”。号之“南济公、北圆通、中佛定”。  康熙对佛定大和尚十分敬重。他第二次到白云禅寺想父子见面团圆,但没想到父亲外出朝山云游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主持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當、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  白云禅寺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经幢(又称多宝塔),高四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这座多宝塔是康熙年间南阳一位姓彭的居士捐款修建。顺治皇帝圆寂后就归葬在其下面。为什么叫“多宝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每个里面一尊佛像,其下面当中是心经,下面是僧人鼓乐图,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宝,多宝塔因此而得名。多宝塔后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舒情偈:“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代,脱去龙袍换袈裟……”。这就引出康熙寻父等一系列故事来。  顺治出家康熙寻父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长大后得到江南美女董小宛,甚是宠爱。但皇后对一汉家女子得宠极为不满。她背着顺治,把董小宛乱棍打死,沉尸河底。皇后这一举动严重刺伤了顺治的心,于是他脱去龙袍,隐姓埋名,愤而出家当了和尚。这就引起了康熙在其母亲的指使下,三下白云禅寺寻父的历史故事。  当时,康熙确不知父亲在哪里当了和尚,曾多次派人寻找。自己也曾多次微服私访过多处寺院,但仍不见父亲的踪影,这成了康熙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顺治皇帝从皇宫逃出后,先是在五台山当和尚,后因崇拜-佛定大和尚,不顾一切,从五台山直奔白云禅寺。佛定大和尚想尽一切办法渡化他,保护他的安全。有一天康熙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到白云禅寺,先是拜访了方丈佛定大和尚,并亲手为1200多名僧人打斋供众,以便能见到父亲的面容,但他怎么也没有发现与父亲容貌特征相吻合的人。因康熙8岁登基时,父亲已出家了,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问佛定方丈,“僧人可否全部到齐”,佛定说:“还有一烧火的僧人”,康熙急切的说“我前来供众,岂能漏掉一人,快去叫他来”,两鬓斑白的僧厨来后,康熙叫老僧抬起头来,康熙两眼闪出异样的光芒,快步走向前去,激动地问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老僧回答“贫道八×”,康熙激动的心立即沉了下来。老僧反问了康熙一句“京城的苗可好”,康熙不知所云,便告别方丈老和尚,满腹惆怅的离开了白云寺回京了。康熙到京把寻父的经历告诉了母亲,当说到老僧名字“八×”时,聪明过人的母亲说“那不是父亲的‘父’字吗”?!“苗乃我的乳名,你怎能知晓”。  康熙辞别母亲后,二下白云禅寺,到后找那位老僧,可佛定方丈说“那老僧已外出云游,如今不知去向”。康熙未见到老僧,尽管有些失望,但受到佛定和尚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倾心交谈,得到了思想安慰。康熙对白云寺舍粥济贫,对佛定的情深义厚、知识的渊博深为钦佩,所以对佛定承诺“若找到父亲,一定要对寺院大大奖赏”。康熙走后,佛定对康熙已见到父亲的事,诺言不兑现很恼火,决心讨回人情债。  佛定方丈有一弟子叫释行兴,俗名郭玉明,聪慧过人,知识渊博。他进京赶考时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永不回家”,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来到白云禅寺,拜佛定为师,法号“行兴”。行兴写有一手好书法,且与康熙是师兄弟,关系密切。佛定大师派他到京城门口卖字画,以见到康欣讨回皇帝老子欠寺院的人情债。一天,见到了康熙,康熙怜惜他咋沦落到这种地步。行兴说,我因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师傅准备把我填到化尸窑烧死,真巧遇到了你,康熙说:“师傅这样对你惩罚太重,我同你一起回白云寺在师傅面前给师兄请情”。二人一起回到皇宫,做了去寺院的准备。在这短时间里,从北京到白云寺专门开辟了一条邮路,每隔30华里设立一个驿站,派专人快马加鞭传递着插有鸡毛的信件,昼夜之间来回不停,使双方的信息相互沟通。其速度相当于今天的“特快专递”。当听说皇帝要大驾光临寺院时,白云禅寺的僧侣们个个欣喜异常,准备以最隆重的接待方式迎接皇帝的到来。康熙四十九年,皇帝一改过去两下白云禅寺微服私访的做法。明文昭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视,驻跸白云禅寺,犒劳老方丈,赏赐众僧人”。出行那天,康熙亲自带领12家王爷送行兴和尚,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引来过往州县的百姓沿路观看。三下白云禅寺一是表现皇帝的爱父之举;二是让百姓知晓了顺治皇帝出家的白云禅寺,让白云禅寺顿时享誉全国;三是康熙还了人情债;四是第三次出行康熙皇帝总算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康熙皇帝与佛定方丈礼事完毕后,向寺院赐了顺治执政时用的满付銮驾,还赐了8柜藏经、铜云牌、翡翠如意钩、御扇等珍贵物品,并命礼部尚书马奇写了“庄严清净”四个大字,加盖了康熙御印,制成滚龙金匾,悬挂在寺院山门之上。康熙传下圣旨,钦定河南府台归德知州,赐金赠物修复扩建白云禅寺。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圣旨,白云禅寺不仅名声大振,享誉全国,地位提高,而且为复建、扩建寺院奠定了物资经济基础。所以寺院得到了飞跃发展。康熙年间白云禅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546亩,建房5000多间,僧人增至1250人,加上流动僧人共有2600余人。  顺治皇帝圆寂于该寺后,雍正、乾隆等也多次到白云禅寺祭奠、看望他们的祖辈。从此,白云禅寺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商丘白云寺

庄周墓

庄周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庄周墓位于民权县城东偏北约25公里唐庄村东。墓地有石碑1通,高约2米,宽约0.75米。碑上部为圭形顶,下有长方形碑座。碑身正中楷书“庄周之墓”四个大字。原墓冢被平掉,新近又封起一个园锥形的墓冢,高约1,8米,周长5米左右。庄子为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

李岗遗址

李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李岗遗址,这处遗址叠加了自龙山文化时期起始,包含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内的数个文化层。因遗址蜿蜒逶迤,形状若龙,当地俗称龙行岗。  对李岗遗址的考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考古工作者多次到此进行调查,并先后将遗址定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河南二队与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专家再次来到李岗一带,此次考古勘查发掘的目的是了解豫东原始社会末期和商代早期文化的有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处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址(《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到1986年,李岗遗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有: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类,泥质陶多于夹砂陶,以灰陶为大宗,黑陶较少,另有极少量红陶、褐陶和棕色陶。纹饰以方格纹为主,其次是篮纹、绳纹,还有少量弦纹、附加堆纹、鸡冠耳等,素面和磨光陶也占相当比例。方格纹、绳纹多饰于夹砂陶上,篮纹主要饰于泥质陶上。制法多为轮制,个别器物手制。器形主要有深腹罐、大口罐、泥质小罐、高领瓮、盆、碗、豆、鼎、甑、甗、鬹等。轮制陶器的制作流行,说明当时在此居住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制陶技艺和有了较高的生活水平。  除了考古时发掘的器物外,李岗村民在土岗北部取土时,还曾挖出石刀、石铲、石镰、石斧、陶纺轮残片等,另有幼鹿角、马牙、兽骨等化石(1995年版《民权县志·文物》)。石刀(即石爪镰)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主要收割工具,形状多为长方形,主要用来割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民权牛牧岗遗址

民权牛牧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牛牧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城西20公里牛牧岗村北。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原遗址建有“云古寺”。1938年被口本侵略军拆掉。现地面下0.8米有该寺的砖墙基,表面有碎砖瓦片、瓷片和古代陶片。西部有3个和尚冢,北坡上挖了一个长方形深坑,挖乱了文化层,发现有仰韶文化的黑白色彩陶片,还出土有龙山文化的绳纹、方格纹、篮纹陶片。在断崖东边暴露出一个残灰坑,呈梯形,上窄下宽,出土有素面磨光陶片,细绳纹陶片,红色夹砂陶片和一些残蚌器。断崖北有的土质较黑、发现有一件可复原的圈足盘和商代铜镞、小孩头盖骨、烧上块、木炭屑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民权双塔

  民权双塔位于民权县双塔乡总成寺旧址上,为左右并列的两座密檐砖塔。西塔是宋代建造,平面六角形,高10级,虽采用了朴素简洁的手法,但外形仍然秀丽而稳定。东塔是明代重建,大致与西侧宋塔相似。双塔前立有明代重修总成寺双塔碑,由碑文可知,双塔建于宋天圣以前(1023年)。而东侧的塔,则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在原地基上仿照宋塔形制重建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江淹墓

江淹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淹墓位于民权北关集西6公里岳村西。墓前原有明成化年间重修的江文通墓碑一通,现墓碑已残,唯“醴陵侯”三字依稀可辨。江淹(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人,据现存《江氏族谱》所载,江淹为当地江集村江氏的第十七世祖。他一生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在中国历史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个直言敢谏,不避权贵的政治家。他的诗赋有《别赋》、《恨赋》为后人所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馆地道旧址

李馆地道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馆地道旧址位于民权县城北34公里黄河故道北滩李馆村。周围河堤纵横交错,东、北、西与山东曹县为邻,素有鲁西南大门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馆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大打人民战争,创造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和遗址。地道开挖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为党员秘密的挖个人藏身洞,后挖联户地道,以李馆村为中心,南过大堤通任庄、李庄、尹庄、前后相府营5个自然村。东南顺大堤达汤水口,北联山东曹县塔湾等10余村,纵横长达约25公里,构成一道看不见的地下长城。这些地道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李馆村现存地道30余米,洞口已加固,并盖有三间保护房。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白云寺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杨城村

----

李庄村

----

湾子村

----

杨楼村

----

黄岗村

----

樊砦村

----

高公寺村

----

新兴村

----

尹东村

----

娄岗村

----

青行村

----

孟庄村

----

闪砦村

----

张砦村

----

白庙村

----

尹北村

----

尹南村

----

尹西村

----

裴砦村

----

李岗村

----

苍头村

----

吴西村

----

吴东村

----

俭厂村

----

苏庄村

----

胡坑村

----

王庄村

----

彭庄村

----

王寺砦村

----

小浑子村

----

马头村

----

白云村

----

石南村

----

石北村

----

范砦村

----

平庄村

----

柏木岗村

----

徐庄村

----

任岗村

----

白云寺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