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克孜勒苏州 >> 阿图什市 >> 阿扎克乡

阿扎克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赛福鼎·艾则孜 (1915~2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赛福鼎·艾则孜(1915-2003)维吾尔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政治活动家。新疆阿图什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1月24日6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出生于一个著名的爱国实业者家庭。青少年时代曾在父亲创办的新型文化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5年,他为追求真理,赴苏联留学,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熏陶,奠定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  1937年,赛福鼎同志毕业回国后,被军阀盛世才视为“激进青年”,流放到边境塔城。但他依然积极向群众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组织群众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宣传抗日爱国思想,被推荐为塔城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副会长。反动势力对他十分仇视,在塔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将他逮捕。在狱中,他英勇不屈,在群众的-抗议-下被释放。  1944年,赛福鼎同志参加了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爆发的“三区革命”,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5年,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等职。三区各地游击队统编为民族军后,他负责组织创建了喀什团并兼任团长,率部多次进行战斗。为确保“三区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参与创建了三区“革命青年组织”,并担任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民革命党,他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兼任宣传部部长。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著为指导,使人民革命党在“三区革命”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三区革命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在新疆牵制了近十万国民党军队”,“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三区革命”的迅猛发展,迫使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10月开始与三区革命临时政府进行和平谈判,赛福鼎同志是谈判代表团成员。《和平条款》签订后,成立了新疆省民主联合政府,他出任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民主选举监督组组长。国民党的腐败和-两面派的嘴脸,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为此,他参与研究制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计划,并于1946年11月,与中国共产-表取得了联系,正式提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请求。1947年8月,新疆成立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人民革命党编入该同盟,他当选为该同盟副主席兼宣传部部长和《前进报》总编。后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代主席、主席。  1949年9月,赛福鼎同志作为新疆特邀代表团团长,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作了大会发言,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并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0月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介绍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情况。他郑重地指出:“新疆过去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是,将来也永远不会改变。”他严肃庄重的态度,对帝国主义和民族0势力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上0出去的企图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对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10月15日,赛福鼎同志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他的申请。同年12月27日,赛福鼎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疆维吾尔族最早的共产党员。  赛福鼎同志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返回新疆途中,会同正在指挥部队进军新疆的彭德怀同志,就配合解放军开展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建立人民政权和党的地方组织等重要事宜制定了计划和方案。返疆后,他积极动员新疆各族群众,筹集了大批粮食、物资,有力地支援了进疆部队。在稳定局势、实现新疆和平解放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卓越贡献。1949年12月,他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1950年初,赛福鼎同志随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参加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拟定和签字仪式。他在谈判中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好评。  1950年12月,赛福鼎同志与王震同志历尽艰辛,到准噶尔盆地等荒原为军垦部队选址,为驻疆部队的建设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1年,赛福鼎同志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民族部部长、-部部长,新疆省干部学校校长。1952年7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四书记。同年9月,任新疆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在新疆的土地改革中,他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深入南疆喀什地区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经验,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1953年1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第三书记。他积极参与领导新疆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新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迅速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赛福鼎·艾则孜 1954年9月,赛福鼎同志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12月,任新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55年2月新疆省政协成立,他任主席。  赛福鼎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积极参与领导在新疆筹建民族自治县、自治州和成立自治区的工作,坚决抵制和打击“新-立”的反动思潮。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他任主席,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自治区党委第三书记。同年,当选为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中国人大代表团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7年,赛福鼎同志陪同毛泽东主席第二次出访苏联。1958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顾全大局,从受灾较轻的新疆调运大批粮食支援甘肃、河南等地灾区,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赛福鼎同志向中央建议,在中央党校开办了新疆班,并向苏联派出了留学生,为新疆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他倡议成立了飞行学校,为新疆培养了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1962年,赛福鼎同志按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平息新疆边境地区发生的“伊、塔事件”、稳定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赞扬。  “文革”期间,赛福鼎同志受到错误批判,蒙受不白之冤,但他仍坚信党,坚信人民。1968年后,他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代理主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新疆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1978年2月以后,赛福鼎同志到中央工作,任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新中国宪法的制定和完善,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3年3月,他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团结各界,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为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长期担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巴(巴基斯坦)和中埃(埃及)友好协会会长,为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宣传我党的对外政策,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和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赛福鼎同志酷爱文化艺术,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维吾尔族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他对濒临失传的维吾尔族艺术经典作品《十二木卡姆》,积极抢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发表了《论维吾尔木卡姆》等专著和文章。在兼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期间,在他的建议和领导下,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各民族文字出版,并将十分珍贵的《玄奘传》等古维吾尔文献影印出版。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多部作品曾在全国获奖,有的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他还倡导创建了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任名誉会长。  赛福鼎同志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8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赛福鼎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不懈追求真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始终无限忠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与三代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之间有着十分诚挚的革命友谊,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他在病重期间,仍然十分关心党的建设,关心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赛福鼎同志始终高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旗帜,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为民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直接参与了中国民族工作大政方针的研究和制定。他坚决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坚决反对民族0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及其各种破坏活动,与民族0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积极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决抵制利用宗教反对政府、从事0破坏活动的图谋。他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维吾尔族人民的骄傲,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同志曾高度评价:“赛老在反对民族0主义的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立场。”  赛福鼎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谦逊克己,节操高尚。他坚持党的干部路线,遵循“任人唯贤”、“五湖四海”的干部选用原则,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具有高度的党性原则,视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坚持真理,敢于直言,作风民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开拓,善于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大力提倡和鼎力支持办学兴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致力于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体察民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他一心为公,勤政廉洁,作风朴实,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赛福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赛福鼎同志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苏图克·博格拉汗》,长篇纪实小说《天山雄鹰》,自传体小说《生命之歌》,历史歌剧剧本《阿曼尼莎罕》,小说散文集《神仙老人》、《光辉的岁月》等。部分作品选入教课书。  [以上内容由"luko999"分享。]

阿布都肉苏里·吾买尔 维吾尔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阿布都肉苏里·吾买尔 (1941~)  笔名阿·吾买尔。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新疆人民出版社维文、室主任,编审。40年来过的图书达300多种。其中有作品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九省、自治区少数民族图书一等奖和二等奖等。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希望的花朵》、《河与泉》、《心灵之爱》、《希望的蓓蕾》,小说集《苹果》、《市场价格》,评论集《烈士们的心愿》,编译《中外著名文学家论文学》,译著《冰心儿童散文选》、《土耳其民间寓言选》(土耳其文译)等。作品曾获庆祝建国30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新疆作协新时代优秀作品奖、自治区优秀翻译作品奖。1992年获全国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以上内容由"小魔女"分享。]

托胡提·巴克 维吾尔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托胡提·巴克 (1922~)  笔名阿尔图什。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早年求学于迪化省立师范。历任排字工、见习、科员、秘书、、讲师,《新疆日报》、民办《真理报》,中共中央民委翻译,北京民族出版社编译,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译。译审。中国译协理事,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理事,自治区政协委员,现任新疆译协名誉会长。1944年开始撰写、翻译杂文。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作有《子夜》、《新儿女英雄传》、《铜墙铁壁》、《暴风骤雨》、《蹉跎岁月》、《春蚕》等数十部文学及影视作品,并选译鲁迅著作八卷,著作有《鲁迅作品在新疆》、《鲁迅论翻译》、《翻译经验漫谈》等多部文集。先后获自治区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奖、汗腾格里文学奖、自治区首届天山文艺奖等多项奖。  [以上内容由"13828537737"分享。]

库尔班·巴拉提 维吾尔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库尔班·巴拉提 (1946~)  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1962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新疆日报社记者、,新疆新华印刷二厂干部,新疆人民出版社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文学,副编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的人间》、《青山碧野》,长诗集《白头巾的神女》、《雪花》,《库尔班·巴拉提作品选》(五卷),译著《果园》、《普希金童话诗》、《莱蒙托夫长诗选》、《艾青诗选》等。《白头巾的神女》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大会长诗奖,《红玫瑰》和《闪耀在亚洲天空上的明亮的星》分获1980、1982年新疆长诗创作奖,译著《光的赞歌》获新疆1984年译作奖。  [以上内容由"好亮天"分享。]

曼拜特·吐尔地 柯尔克孜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曼拜特·吐尔地 (1965~)  柯尔克孜族。新疆阿图什人。1988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历任新疆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授。全国青联第八、九、十届委员,新疆自治区政协第八届委员,全国《玛纳斯》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作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心》,论文集《不要忘了自己》,专著《柯尔克孜文学史》(柯文,汉文)、《玛纳斯的多众变体与说唱艺术》,发表论文和评论80余篇。作品分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秀奖、新疆第四届社科成果三等奖、首届天山文艺奖等。  [以上内容由"kofxujun"分享。]

奥依塔克风景区

奥依塔克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奥依塔克风景区位于克州首府阿图什市一百二十七公里、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西南方向22公里处,海拔2820米,这里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耳目一新,“奥依塔克”柯尔克孜语意为“山涧洼地”,森林的景观与公格尔九别峰相映衬,尤其是每年夏季松涛滚滚,芳草萋萋,山花烂漫,听着山雀、百灵的歌唱,迎着轻轻吹来的凉风好不泌人心脾。  地址: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奥依塔克村  电话:0908-5726328

阿图什天门

阿图什天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阿图什天门位于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西天山南脉,AAA级景区,距阿图什市75公里。最近被美国《探险》杂志确定为全球25条最线探险线路之一。据史料记载:1932年美国记者夏合拉格欧在当地维吾尔向导乌斯曼阿洪的陪同下曾到过此地。1947年英国探险家希普顿曾游猎于此。  “天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约500余米,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无法丈量的厚度让人惊奇,是游人和探险者梦寐以求的乐园。这里不仅雄奇、险峻,更有它的幽深、宁静和神秘。天门右壁上有石穴,像蜂巢,讲话、敲击石块都有回音。天门石壁表面似一张千奇百怪的壁画,但因距离较高,看不清是人工雕凿还是大自然的杰作,有待探索者进一步考证。  站在石门口抬头而望,碧蓝的天空飘动着朵朵白云,透过白云苍狗、瞬息万变的云雾,人们似乎看到了云雾缥缈之中的天上宫阙。凉风习习,吹动着衣角,闭目暇想,似乎是已经站在云端了,只要一抬脚,一挥袖,便可乘风驾云,飞上天宫。透过门洞,极目远望,眼前群山、一排排、一行行,层峦叠障,似乎都在脚下了,古老的喀什噶尔绿洲,似乎是一片绿色的茫茫海洋。  天门竖立在天山与昆仑山的交界之处,背靠昆仑山,面向天山而开,这就是说,跨过这道天门的门槛,就从天山跨入昆仑山了,也可以说是登上天了,因为昆仑山是最高的离天最近的。想来,远古时期三山五岳之门徒大概就是跨过这座天门,登上昆仑山朝觐上天的使者黄帝,因为黄帝之宫就在昆仑山,登上了昆仑山上,就是登上天了,古来如此,因为天尊的玉虚宫(或称玉虚洞)就在昆仑山上。

阿图什市阳光绿洲生态园景区

阿图什市阳光绿洲生态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阿图什阳光绿洲生态园位于阿图什市阿扎克乡,距离阿图什市区7公里,AA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农家乐。  阳光绿洲生态园占地面积15公顷。2013—2015年阿图什市对木纳格葡萄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开发建设,现在的木纳格葡萄科技示范园是集休闲、观光、渡假、采摘品尝、歌舞表演、餐饮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1994年阿图什木纳格葡萄被评为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葡萄学术会上评为“优质鲜食葡萄”;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评“葡萄类国家金质奖”;2000年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颁发“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奖”;2006年新疆特色农产品上海交易会获“最佳畅销产品奖”。 阿图什市是目前全国单一鲜食葡萄品种木纳格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县市。

怪柳林

怪柳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怪柳林位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西北方,距阿图什市120公里,是一片近千年的古柳林,已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AAA级旅游景区。  怪柳林占地120亩,柳树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傲然矗立,像威风凛凛的勇士;有的婀娜多姿,像仙女起舞;有的倒伏于地,像雄狮蓄势待发;有的如蛟龙入海掀波推浪;有的如鳄鱼当道,守护山林;有的如身披铠甲的武士,待命出击。树龄最长的是一棵四人合抱的巨柳,树龄近千年,树身已经干枯,惟树冠依然罩着一头翠绿。经科学测定,这片柳树林距今至少有800年的历史。清澈的泉水从柳树根部溢出,淙淙流向远方,水质甘甜,饮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炎热的夏季这里清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阿图什大峡谷

  阿图什大峡谷位于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距阿图什市38公里。阿图什大峡谷原名“加依帕其木”,是维吾尔语,“加依”意为住人的地方,“帕其木”是当年一位很有名望的维吾尔妇女的名字,她是喀拉汗王朝的第三代汗王苏里堂·沙土克的忠实信徒,追随沙土克作战失败后逃难到此处,后来死在加依葬在加依,为了纪念她就用她的名字作了地名。传说阿图什大峡谷是沙土克转败为胜,夺取政权的关键一战。  峡谷内的景物很多都与沙土克的传说有关。美丽神奇的大峡谷长约6公里,谷深2.5公里,宽3—5米不等,系天然形成,呈南北走向。大峡谷依山傍水,有大山的原始纯真,有泉水的清澈如银。这里山深谷幽、怪石突兀、天蓝水碧、泉水清澈、空气清新。涓涓细流,积为一个个水潭,潭中鱼群漫游,潭畔灰鹤翱翔。游人身临其境便会感受到艳阳山间照,清泉石上流,雪鱼浅底游,奇山水中映的奇妙美景。峡谷之中,山涧小溪九弯十八转,矿泉资源极为丰富,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山区牧民良好的饮水资源。景区内还有百余年的大柳树、桑树等,柳树枝杆庞大,上可卧人,还有专门为爱好活水垂钓者提供的休闲场所和避暑、修身养性之地。  进入大峡谷,在西北的一片平坦的土地上,绿荫掩映之中,有两间低矮的小土屋,破旧的土屋究竟作何而用,说法不一,有种种神秘的传说,实难确认。屋前有三棵古老的柳树,盘根错节,互相盘绕着横卧于地,据说此树已有千年之久。树旁有一清泉,细细的清流,淙淙流向远方。泉水之北,有一合抱的参天古桑,桑树下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似切去一半的西瓜,且平面上略带红色,恰似瓜瓤。这柳、这桑、这石瓜,都有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再沿着小溪逆流向前而行,在西面山坡的背阴处,又有一肯泉水从崖壁流出,泉眼的直径约5—6厘米,清澈的泉水一年四季从不干枯。在这一泉水的对面,有一凹进山崖的水坑,方圆约一米左右,泉水从坑底汩汩溢出,当地人称“库斯勒哈那”,意为沐浴的地方,也有人在这儿脱鞋洗脚,光脚向峡谷深处而行。  再往前行,山谷越来越窄,有些地方仅能一人侧身而过,过了这个谷口,眼前豁然开朗,一块不规则的巨石卧在沟底,细细清流从巨石上流过,将巨石冲刷得明净而光亮。越过大石,稍往前行,抬头仰望,群峰林立,山势陡峭,如斧劈刀削,天空又变成一条细缝,太阳撒下了一丝丝细细的微光。就在地面的乱石堆中,有一巨大的槽形条石,恰似人工凿刻的石槽,旁边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石柱,似一个栓马桩。  绕过石槽,匍匐而行,在西边山崖下有一洞穴,方圆3米有余,成半圆形,高约3米。洞顶有三股泉水缓缓滴下,如同三条细细的雨丝,中间略大,两边略小。一人站在洞中,中间的泉水刚好滴在头上,两边泉水正好滴在肩头上,这又是一个天然的沐浴的淋浴地。  爬过几个巨石,地势渐渐升高,两旁是寸草不生的峭立的石壁,山沟变得更加窄小,有些地方是仅容一人爬过去的夹缝,然而钻过孔道,眼前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大片开阔地,且开阔地的乱石之中,点缀着棵棵野山杨树和丛丛绿草,真是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似乎是点阅千军万马的大校场和点将台,似乎又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宫殿。这个藏龙卧虎的秘境,既有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奥秘,又有人类历史的动人传奇,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去揭秘。阿图什大峡谷

博古孜河

  博古孜河  博古孜河发源于天山南脉海拔4525米的散达勒山南麓。由河源到山口河长102千米,全长流向,穿越阿图什市北部群山,进入吐古买提地,经阿湖宽谷,一支向东南注入托克拉克水库后再从七盘水磨山口泻出,流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一支继续南流,出博孜塔格山口,向东南转向进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注入托喀依水库。每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秒,历年实测最大流量47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43亿立方米。纵坡18.2‰。主要水源为地下水补给,补给量达50%,流量较稳定。主要灌区为阿湖谷地、博孜塔格山前平原及供应阿图什市城镇用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博古孜河原头雪山上的不尽活水,孕育了博古孜河两岸的片片草地和绿洲。  博古孜河水流比较平缓,但在狂怒之时也有惊人骇世之举,1944年6月12日夜,河水猛涨,当时的阿图什县城顷刻之间成为一片汪洋,县政府的房屋在洪水中倾倒,就连县府的大印也被洪水冲走。  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在博古孜河上修建了3座中型水库和一条防洪大堤,这几大水利工程不仅是造福阿图什绿洲的生命工程,而且成为阿图什旅游的最佳人工景点,特别是博古孜河防洪大堤,绵延近10公里的钢混结构的河堤和高高垒起的铁丝网堤防,似一条巨龙,甚是壮观。河堤内一片片茂密的柳树林中绿枝婆娑,飘然舞动,林荫郁蔽,流水清清,是消暑度夏的好去处。

喀拉铁克山

  喀拉铁克山  阿图什境内有大小山峰134座,遍布全境,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22座。其中最著名的为喀拉铁克山。  喀拉铁克山为南天山一线的分支,呈东北—西南走向,西与迈丹塔格相连,东伸入乌什、柯坪县境内,东北横贯阿图什北部,是与阿合奇交界的界山。  喀拉铁克山是阿图什北部的天然屏障,这道绵延百余公里,结结实实的天然屏障,首先挡住的是来自北方的呼啸寒风,使阿图什免遭冰雪风寒的袭击,得以有风和日丽、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从而能够为享誉天山南北的瓜果之乡,得以有丰饶的五谷、甜蜜的瓜果和迷人的花香。这是喀拉铁克山造福阿图什人的第一功劳,真称得上布泽千秋了。喀拉铁克山横贯东西,抵住了北方刮来的寒风,营造了山南山北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永远难以改变的生态环境,也形成了草原文化与绿洲文化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  喀拉铁克山不仅是景色壮观的旅游胜地,其山间海贝化石带也具重要的地质考察研究的价值,而埋藏于山中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是投资开发者的最佳选择,其铅锌矿、铜矿已开采多年,仍有丰富的储量,天然气也已开采并供应自治州和喀什市场。  喀拉铁克山,群峰林立,怪石满山,是南天山的旅游胜地。需自备车辆,任意驱驶,方可获其大山深处遨游之真切感受。或身背行囊,漫步峡谷,攀山涉水,方可游出乐趣,游出滋味。

新疆三仙洞

  当地人称为脱库孜吾吉拉佛窟。位于阿图什市西20多公里的阿图什乡塔库提村恰克玛克河岸边的悬崖峭壁上,三洞并排,离地面大约有20多米高。每个洞穿高2米多,宽1米多,洞口均呈长方形,宛如门框。洞内均分前、后两室,前室长宽约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坐佛,惜已残毁;西侧的石窟,石质外露,壁上凿痕纵横,空无一物;唯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沿壁四周画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尊,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中间的莲子历历可数,藻井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背后绘有菩提树叶,这种服饰,仅在壁画中可见。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型十分优美。佛像上身袒露,石手托物置于腰际,左手自然下垂。其服饰与众不同,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这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很有研究价值。据初步考证,此洞窟很可能是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后,我国最西部保留下来的最早一个个佛教洞窟艺术遗迹,距今至少有1800年左右的历史,这对于研究石窟艺术和我国佛教东传的历史,具有十分重的价值。   

苏丹.沙图克麻扎

  新疆克孜勒苏苏丹.沙图克麻扎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郊两公里松塔克乡买谢提村,是公元10--13世纪我国西域一个地方政权------“桃花石喀拉汗王朝”的古墓群。墓前的清真寺便是苏丹.沙图克.波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洗礼的地方,该建筑物早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880多年,也比喀什香妃墓早680多年。苏丹.沙图克麻扎前的清真寺,是奥古尔恰克为纳斯尔王子修建的,也是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和发动教民向奥古尔恰克王宫进攻的地方,礼拜寺几经倒塌和修葺,仍保留了当年的特色。礼拜寺为一平项式建筑,由一排排整齐的雕花木柱,支撑着白色的密肋木顶棚,虽无漆梁画栋,飞檐交错,迥廊曲径,但那白色的八棱木柱上,精雕细刻的维吾尔民族图案和平屋檐上那米黄色的砖面上镌刻着一排排对称的花纹图案以及雪白的砖墩,却给人以庄严、肃穆、壮丽、朴实的感觉。宽敞的长方形大厅,洁净明亮,光线充足,低矮的砖墩木栏围墙,文静大方,礴墩上的图案清晰、美观、协调,引人人胜。这座新疆最古老的清真寺,千年不衰,每逢伊斯兰宗教节日,前来礼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哈拉峻巴格苏盖提古柳林

  哈拉峻巴格苏盖提古柳林  巴格苏盖提古柳林位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西北方,距阿图什市130公里,是一片近千年的古柳林,已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  巴格苏盖提古柳林占地120亩,柳树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傲然矗立,像威风凛凛的勇士;有的婀娜多姿,像仙女起舞;有的倒伏于地,像雄狮蓄势待发;有的如蛟龙入海掀波推浪;有的如鳄鱼当道,守护山林;有的如身披铠甲的武士,待命出击。树龄最长的是一棵四人合抱的巨柳,树龄近千年,树身已经干枯,惟树冠依然罩着一头翠绿。经科学测定,这片柳树林距今至少有800年的历史。清澈的泉水从柳树根部溢出,淙淙流向远方,水质甘甜,饮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炎热的夏季这里清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哈拉峻怪石林

  哈拉峻怪石林  在阿图什哈拉峻盆地的北部,进入喀拉铁克山有一条长长的峡谷,峡谷两岸的大理石山体经过多年的风雨削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岩石雕凿成千姿百态的怪石山。山体犬牙交错,奇岩危耸,怪石嶙峋。进入山谷,仿佛进入了一个雕塑艺术林立的巨大宫殿,形态各异的怪石,犹如艺术家精心雕刻的艺术珍品,形象逼真,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产生无限幻梦。但如遇天气突变,置身其中,又仿佛进入了一座童话般的魔鬼城,狂风袭来,山鸣谷响,呼啸之声惊天动地,令人毛骨悚然。

阿孜汗无花果园

  阿孜汗无花果园  阿孜汗无花果园位于松他克乡阿孜汗村,距离市中心1公里,无花果维语称“安居尔”,又名“人参果”。原产于西亚,经唐代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称“阿驿”或“府珍”,民间又称“无花果”,果树为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为圆形,早期呈绿色,成熟期为淡黄色,一年三熟,有夏果和秋果之分,分别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9月上旬上市,该果含折光糖14-19%,味甘芳香,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享誉盛名慕名而来。

宋喀拉汗王朝王廷遗址

宋喀拉汗王朝王廷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喀拉汗王朝王廷遗址位于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沙克村,距市区10公里,是公元2-3世纪我国汉代疏勒国的古遗址和10-13世纪宋代喀拉汗王朝王廷遗址,这里傲然屹立的汉代古塔和烽火台;已经倾圮的宋代喀拉汗王朝王廷的断壁残垣;元代蒙古人的寺庙和佛塔残迹;依稀可辨的清代碉堡和哨所遗址,漫步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如同走进了我国西间历史博物馆,将为游人留下许多的感慨和遐想

销尔库勒

  销尔库勒  销尔库勒盐湖水面面积50平方公里,分上下盐湖,上盐湖多为芒硝,湖中偶可见片片绿色植物,湖边生长着稀落的胡杨,有神奇的柳树,其根部泉水涌流,水质甘甜;盐湖面积相结较大,平均水深1.2米。该景点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农家特色,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苏里唐麻扎

  苏里唐麻扎  苏里唐麻扎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郊两公里松塔克乡买谢提村,全称为“苏里唐·萨图克·波格拉汗麻扎”,是公元老派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初我国新疆南部及中亚一带的一个突厥伊斯兰王朝——“桃花石喀拉汗王朝”的古墓群。

阿湖水库

  阿湖水库  阿湖水库位于阿图什市阿湖乡,布谷孜河上游出山口处,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拦河中型水库,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可进行垂钓、游泳等活动,还有极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餐饮。

阿扎克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阿扎克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