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邓缵先纪念园 | 邓缵先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邓缵先先生是新时期援疆精神的先行者、实践者,谱写了新疆地方史中重要的一页!宜格设计院历时一年完成纪念园的设计、施工及布展工作。园区以清代衙门建筑风格为视角,从一位知事的“工作、生活、信念、责任”四个层面进行构架,复原了当年县知府建筑的风貌。同时,也昭示了一种长存的精神。 邓缵先 邓缵先(1875年-?),号芑州,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人。13岁中秀才,博学经史,尤工诗词。任过本县议长。民国初年,他赴京参加县政人才考试,派任新疆叶城县县长。任职期间,教民造水车,灌溉农田,促进了边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位十余年,政绩甚丰,民多拥戴。后在回族-中丧生。 邓缵先生前著述甚多,曾在赴任途中赋诗一首,诗曰:“迢迢骑马过长安,满目饥民不忍看。十里路连…… 详细++ 邓缵先 邓缵先(1875年-?),号芑州,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人。13岁中秀才,博学经史,尤工诗词。任过本县议长。民国初年,他赴京参加县政人才考试,派任新疆叶城县县长。任职期间,教民造水车,灌溉农田,促进了边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位十余年,政绩甚丰,民多拥戴。后在回族-中丧生。 邓缵先生前著述甚多,曾在赴任途中赋诗一首,诗曰:“迢迢骑马过长安,满目饥民不忍看。十里路连…… 详细++ |
核桃七仙园景区 | 核桃七仙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叶城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古树资源丰富,位于萨依巴格乡17村的7株核桃树群是喀什地区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核桃树群,故称为“核桃七仙”。这七棵核桃仙树分别被命名为:“福、禄、寿、喜、和、安、康”,素有“中国核桃王”的美称。 七仙树传说:相传华夏先民发祥地在昆仑山。这里当时气候恶劣、干旱少雨、大地寸草不生、百姓饥饿、病疫流行。玉皇大帝为了体恤人间的黎民百姓,命仙界掌管人间百姓的七位大仙:福、禄、寿、喜、和、安、康化身为七棵核桃仙树,坐落人间以解百姓疾苦。七棵核桃树上的核桃采摘不竭,吃后神清气爽、面色红润、百病尽消,而且长命百岁。相传,人们有何难事,在七棵树下祈福,也非常灵验。 |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景区 |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新藏线219国道柯克亚乡普萨村左拐34公里处,距叶城县111公里。沿途风光迷人险峻,景区风景优美怡人,壮美的山石、茂密的林地、幽深的峡谷、舒缓的草甸,是休闲避暑、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目前,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已初具接待能力。 |
锡提亚谜城景区 | 锡提亚谜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锡提亚谜城位于新疆省叶城县洛克乡,2011年初,受叶城县政府委托对锡提亚古城景点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4月,宜格院就古城景点从设计到施工,以及运营策划全程进行实施打造。设计师现场指导,通过为时9个月的时间成功完成了锡提亚古城建设的一期内容。 通过宜格院的全力塑造,使这座沉没数千年的锡提亚古城终于再次从沙土中露出它的魁影。艺术地复原了千年前具有波斯风韵的生土建筑群,并通过周密策划使游客穿越时空,感悟跨世之谜,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仿古城与原遗址相临,是传承与演绎的高度结合体,是新疆首座生土建筑仿古复原的生态建筑群,是南疆丝路文化旅游的重要驿站之座,更是古代西域文明的经典展示之城。 锡提亚的建成深受地方领导和各地游客的的赞许,央视新闻网、新疆电视台、喀什地区等诸多媒体都给予了高度报道与评价。 |
叶城烈士陵园 | 叶城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南线、东线和西线,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62年10月20日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219国道的康西瓦,在前线部队的英勇善战和后勤军民的团结支援下,西线战斗于当年11月就取得了胜利。 为了永久纪念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委和新疆军区决定,于1965年10月由叶城县和南疆军区协-建叶城烈士陵园,并投入使用。 1995年4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12月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投入28万元用于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园内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2008年申请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立项。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 2009年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先后多次来到叶城县调研,实地查看了烈士陵园的现状,对烈士陵园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上报民政部。 2009年4月,项目正式立项审批,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开展。 2010年4月动工,2011年完工。 叶城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郊六公里处,经过改扩建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风景秀丽、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建筑别致、气势宏伟的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为78亩,门前是315国道。陵园正门向南,上方刻着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个金字,两边题有“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对联。 门内是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正门正中距离50米处耸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周长19.62米、碑高10.20米(表示1962年10月20日),呈方塔形,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刻着“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烈士纪念碑后是纪念馆,正门是8根大圆柱,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两边题有“先烈精神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的诗句。 纪念馆两侧是气势磅礴的汉白玉石雕纪念墙,正面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卫国戍边,抵抗入侵的场景,背面雕刻叶城烈士陵园简介和英雄的姓名。 纪念墙两边是纪念廊。 纪念馆后是英雄墓区,前排安葬着三位国家级烈士和八位自治区级烈士,整个烈士墓区占地面积为八千五百平方米,安葬着烈士四十八名,为革命牺牲的六十七名,不幸殉职和病故军人五十九名,因公牺牲三十五名,共计二百一十一名。其中立一等功七名,贰等功一名,叁等功贰名。党员四十一名,团员三十六名。团级职务三名,正营级五名,连级十一名,排级三名,其他均为班级和战士。其中有三名国防部于一九六三年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烈士,分别是:罗光燮、司马义买买提、王忠殿。在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埋葬着七十九名烈士。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于2009年4月正式立项审批,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60万元,由国家投资460万元,自治区配套1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廊,大门、烈士墓、纪念墙以及附属工程。叶城县委、县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烈士陵园的建设,县委、政府及地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坦克团、武装部、二十九团、十八医院、油库、阿里留守处、综合库等驻叶部队的支持。 叶城烈士陵园是全疆唯一的具有国防性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驻叶部队、驻叶单位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反对民族0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每逢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期间,有成千上万人前往烈士陵园悼念、瞻仰,接受国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叶城烈士陵园已成为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长期接待国内外热爱和平人士。叶城烈士陵园在褒扬革命先烈,向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宗朗灵泉景区 | 宗朗灵泉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宗朗灵泉 叶城县宗朗灵泉旅游开发区距离叶城县县城40公里,坐落在万亩自然草场上,这里泉水遍地,林木茂密,绿草如茵,马兰花竞相绽放,是人们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 旅游区有高达140余米的石崖,崖下清泉飞流,注入直径约10米的圆形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都有求子、辟邪、治病、医伤的善男信女前来饮用崖下泉水,以求饮用泉水后能够赐福免灾。 崖下4株百年古柳,盘根错节,树身数次卧倒,数次又腾空而起,宛如一条长龙,给灵泉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好似走进了神奇的神话世界。 站在崖顶眺望万亩天然草场,令人心旷神怡,无限的愁思都会在瞬间消失,万亩草场可供旅游人骑马,骑马飞奔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中,游人的心神可得到尽情的释放。崖下泉水蓄积起了6亩鱼塘,游人可在这里垂钓或游泳,闲暇之余约上三五个好友,在飞泉、古柳下小酌一番,更是不尽的惬意。 |
棋盘千佛洞 | 棋盘千佛洞 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一个山谷里有一处千佛洞,就是叶城县棋盘乡西边的干佛洞。棋盘千佛洞开凿的准确年代难以判断。据专家从洞窟的形制、残存的壁画,参照洞窟附近出土的陶器推测,可能是西辽时代的遗迹,距今约七八百年。 当地称这个千佛洞为“卡里嘎玛”,意思是黑洞子,也叫姑娘洞。相传古代有一国王,生了一个姑娘,算命先生说她红颜薄命,必须躲到山洞里才能避灾。于是,国王在这里凿了十几个洞子,粉饰彩绘,让姑娘住在上面的洞内,国王和大臣、卫士们住在下层的洞子里。后来,姑娘被一只藏在葡萄里的野蜂蜇死了。因此,这些洞子就被叫做姑娘洞。 棋盘千佛洞因被山上垮下的土石掩埋,现在可以看到的仅10个。所有的洞子都是单窟,大小不等,最小的2米见方,最大的长4.4米,宽3.9米。洞内所存遗迹遗物极少。在大窟的右壁仅见到一个佛龛,窟内中部有一佛座,但无佛像。在最上的两个洞中还残存着一些零星的佛教壁画,地上也有一些剥落下来的壁画残片。据此仅能判断它是一座千佛洞。此外,在洞窟的山顶和右面,还挖出过汉文和阿拉伯文铜钱、单耳罐、双耳红陶罐、石磨盘等。 |
乔戈里峰 |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 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度,北纬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 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 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山,海拔8068米;加舒尔布鲁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气候,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度,最大风速可达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0。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趁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这段路要翻过海拔 4800米的阿格勒达板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通过。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50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曰勒。拉切捷利和阿。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一侧沿东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记录,费时将近100天。 1976年和1977年,中国登山协会曾两次组队进入乔戈里峰北侧进行路线侦察。1982年8月4曰,曰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沿北山脊登顶。之后,又有意大利、曰本横滨山岳协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从中国一侧成功地征服了乔戈里峰。 |
加满清真寺 | 加满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加满清真寺 加满清真寺位于叶城县内,占地约4000平方米,初建于叶尔羌赛义德王朝(公元1540年),经1883年、1953年两次维修扩建始有当今之规模。清真寺平时可容纳千余人礼拜,节日寺内外有上万人礼拜。该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之宏伟,工艺之精湛集维吾尔建筑风格为一体,在喀什地区颇具影响力。 |
叶城宗朗国家湿地公园 | 叶城宗朗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叶城宗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总面积1350.63公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