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喀什噶尔老城景区 | 喀什噶尔老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喀什噶尔老城景区位于喀什市中心,总面积3.6平方公里,景区涵盖老城核心区、艾提尕尔清真寺、高台民居等18个游览参观点,其中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高低错落,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喀什老城景区位于喀什市城北的高崖上,以江库尔干巷和布拉克贝希巷为主线,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住着2094户1万多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喀什老城景区,是两千年多前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疏勒国的国都所在地,这里留下了很多厚重历史文化遗存,有自治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主要由老城街巷、维吾尔民居、九龙泉等,是集维吾尔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这里曾经是1200多年前喀喇汗王朝的王宫遗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喀喇汗王朝的皇亲和贵族后代。游客可以通过家访维吾尔族居民,亲口品尝纯正的民族餐饮;亲眼目睹维吾尔民居的生活习俗和手工制作;亲手触摸各类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等。 |
艾提尕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 | 艾提尕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艾提尕民族文化旅游风景区位于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境内,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集古代建筑、文物、集市、手工艺品展示和民俗文化为一体,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评审,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南疆三地州唯一一个国家级4A景区。艾提尕民族文化旅游风景区主要依托于艾提尕清真寺及其周围的老城区潜在的旅游资源,景区主要包括艾提尕黄金首饰一条街、民俗产品一条街、艾提尕清真寺、艾提尕广场、观光塔、喀什噶尔民俗馆。 景区介绍 艾提尕清真寺最初修建于公元1442年,是全新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艾提尕尔”的维吾尔语意是“最高等级的清真寺”,也就自然成为节日聚会的场所。其最初只是小型的清真寺,1538年扩建成为“加满清真寺”。十八世纪后期,一位名叫祖丽菲亚的妇人,和一位名叫古丽热娜的妇人,先后将自己所有财产捐献给这座清真寺,使之最终于1798年得名“艾提尕尔”。 艾提尕清真寺揉合了当地独有的地方和民族色彩而形成的建筑艺术,已经成为喀什的代表建筑。艾提尕清真寺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中、西亚建筑艺术与维吾尔族传统方法以及中原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全寺由门楼、讲经堂、礼拜殿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高大的寺门两侧,耸立着18米高的召唤塔,召唤塔、短墙和门楼相连构成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 穆斯林群众每天都要做五次礼拜,清晨为第一次,第二次在中午,第三次在下午,第四次在黄昏,第五次在晚上11点左右进行,这五次礼拜中,艾提尕清真寺平均每次人数可达2000人左右,如果到了主麻日(每周五),来这里做礼拜的人数可达1万人左右。 艾提尕黄金首饰一条街目前是喀什市最大的黄金首饰交易市场。 在民俗产品一条街,可以目睹很多历史文物和特色产品,还可以亲自参与加工制作,是喀什穆斯林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景区周围聚居了喀什市90%以上的少数民族,喀什噶尔民俗馆以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从民居建筑、婚丧礼俗、劳动生活、民间工艺、民族歌舞等方面向游客展示了“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古老的传统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清真寺外的艾提尕广场是喀什穆斯林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过改扩建的艾提尕广场,既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如今已经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抗震疏散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登上观光塔可以俯瞰景区的概貌,还可以远距离欣赏喀什老城区特有民居。 |
红海湾水上乐园旅游景区 | 红海湾水上乐园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海湾水上乐园旅游景区 |
新疆石头城 | 新疆石头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石头城位于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汉代时,这一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统一西域后,这里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28年,清庭在此建立薄犁厅,对旧城保进行了维修和增补。 地址:塔什库尔干县城 电话:0998-5735100 |
刀郎画乡景区 | 刀郎画乡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刀郎画乡景区。刀郎画乡位于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地处县城以南7公里处,刀郎画乡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核心区500余亩。 刀郎画乡按照“一街、两区、一新村”总体规划布局进行建设,主要有刀郎特色文化旅游一条街,刀郎农民画展览、创作、游客绘画体验区,刀郎歌舞表演、特色餐饮等民俗文化感受区。内部的重点区域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纪念馆、农民画展厅(农民画展区、葫芦画手工艺品展区、民族乐器展区、农民画创作体验区、农民画及工艺品销售区)、民族餐饮区、刀郎画乡风情园、农民画家村、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大本营、步行街、“帕普孜”活动场地(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类似于曲棍球)、“萨哈迪”活动场地(类似于荡秋千)及歌舞表演广场。 刀郎农民画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发展于二十世纪中叶,兴盛于新世纪。这些世代不离农耕的刀郎人,在农闲时拿起简易的绘画工具,勾勒出一幅幅质朴的绘画作品,主要特征是画面鲜艳,色调鲜明,造型夸张,自由奔放,纯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简单通俗,美观大方等,并且以其独特的创作作风和艺术魅力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注目。 截止目前,我县刀郎农民画之家达到107家,刀郎农民画创作骨干300余名。生活在麦盖提大家庭里的“刀郎人”极富生活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将“刀郎农民画”推向了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享誉国内外画坛,并步入了全国农民画的先进行列,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注目。 |
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 | 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达瓦昆坐落在布力曼库木沙漠中,原是沙漠中的一个自然湖泊,经过人工开挖后,湖面达1500多亩(100公顷),湖两岸已建成独具特色的欧式风情别墅和极具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毡房、民族是餐厅、旅游纪念品店、风情园。 大漠景区:布力曼库木沙漠,东与玛勒库沙漠交界,南连色斯克库沙漠,西接库克沙漠,北至再库勒荒漠。沙漠中,沙丘起伏,宛如大海波涛,显出沙漠特有的优美曲线。在这片坦荡的大漠中,骑着骆驼看日出或日落别具情趣。 千年柳树王景点:此地长一颗巨大的柳树,树冠覆盖面积达1.2亩,高达20米,树围达7米,传说,此树已活1000余年,在当地流传着这棵树是一位维吾尔族诗人的手杖幻化而成的优美传说。此树被自治区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原始胡杨林景点:这是一片生长在大漠边缘的原始胡杨林。在该县自然生态保护单位长期的努力下,这里没有受到人为的破换,保持了自然原始风貌。林中有大量的自然野生红柳、梭梭等植物和野兔、狐狸、鸟类等动物。 阿洪鲁库木麻扎景点:沿着原始胡杨林景点前行不远处的沙漠里,有一座14世纪传教士阿洪鲁库木的麻扎,并有许多古墓群,虔诚的教民年年来此膜拜、祈福,据称心诚者十分灵验。此处方圆数百公里的沙漠里,生长着许多上百年的古老的胡杨树,其中最著名的“胡杨王”,树围8米以上,需5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据说此树已生长了1800年,是“胡杨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传说的见证。 地址:岳普湖县铁力木乡 电话:0998-6825699 |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景区 |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来特毛拉山山岗上,这里环境清幽,林木葱翠,气候宜人。现在的陵墓是1985年重修的。陵墓东侧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兰教的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祷之用。陵墓北侧有一文物陈列室,陈列室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绍等有关书籍与材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们称之为神泉圣水。泉边有一古杨树,树干苍老遒劲,枝繁叶茂,被人们视为一大奇观。马赫穆德·喀什噶里(1008-1105年)是公元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词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现在这部巨著已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其父穆罕默德本侯赛因是喀喇汗王朝的皇族,为巴尔恩韩城的首领,精通伊斯兰经籍和突厥文化。其母布维拉比亚知识渊博,为其子的成才作出了毕生的努力。马哈茂德曾在喀喇汗王朝都城喀什噶尔,就学于麦德莱赛哈米底耶学校和麦德莱赛沙吉耶学院,受过系统的高等宗教和文化教育。1058年,因其父在宫廷事变中遇难,他外出流浪了14年。曾游历过布哈拉、撒马尔罕、内沙布尔等伊斯兰文化名城,向各地学者求教,并实地考察了中亚突厥语系各部落的语言、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大量资料;同时深入学习伊斯兰教史和伊斯兰哲学。他精通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且在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和民俗学等多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 |
锡提亚谜城景区 | 锡提亚谜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锡提亚谜城位于新疆省叶城县洛克乡,2011年初,受叶城县政府委托对锡提亚古城景点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4月,宜格院就古城景点从设计到施工,以及运营策划全程进行实施打造。设计师现场指导,通过为时9个月的时间成功完成了锡提亚古城建设的一期内容。 通过宜格院的全力塑造,使这座沉没数千年的锡提亚古城终于再次从沙土中露出它的魁影。艺术地复原了千年前具有波斯风韵的生土建筑群,并通过周密策划使游客穿越时空,感悟跨世之谜,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仿古城与原遗址相临,是传承与演绎的高度结合体,是新疆首座生土建筑仿古复原的生态建筑群,是南疆丝路文化旅游的重要驿站之座,更是古代西域文明的经典展示之城。 锡提亚的建成深受地方领导和各地游客的的赞许,央视新闻网、新疆电视台、喀什地区等诸多媒体都给予了高度报道与评价。 |
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 | 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位于莎车县依盖尔其镇9村,距离莎车县城18公里,地处喀什地区北部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四县的中心。 度假村围绕依盖尔其水库开发建设,该水库是新中国在新疆修建最早的平原水库,有50年的历史,库区总面积21.98平方公里,水库现最大库容为0.45亿立方米,死库容0.1亿立方米,最大水深4米。水库四周被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所环绕,沙海、水域交相辉映,自然风景十分优美。水库与木卡姆大师阿曼尼沙罕的故乡——卡热苏乡紧邻,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尤其是十二木卡姆包含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近年来,依盖尔其水库经过喀什叶河旅游公司的开发,已形成了集餐饮娱乐、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 |
刀郎乡里景区 | 刀郎乡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刀郎乡里景区。刀郎乡里位于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跃进村,距麦盖提县城6公里。刀郎乡里是“刀郎麦西热甫”“刀郎木卡姆”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现存国家级刀郎艺人2人,自治区、地区级刀郎艺人8人。“刀郎乡里”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地域艺术魅力不仅在国内备受世人青睐,在日本、法国等国也引起震动。 刀郎乡里景区共分八个功能体验区:刀郎民俗文化展示区、刀郎文化展示长廊、刀郎民俗表演区、刀郎原生态居住区、公共服务区、果园古院落区、餐饮住宿区和商贸区。 刀郎乡里景区以挖掘提升刀郎文化为支点,整合刀郎麦西热甫欣赏、刀郎木卡姆欣赏、刀郎民俗欣赏、民俗体验、农事体验、农居体验,互动穿插有机安排在景点内。 其具备浓郁的南疆绿洲、叶尔羌河、维吾尔、刀郎等文化元素与地域符号特征,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通过地域文化要素的有机植入,使刀郎乡里民居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绿洲景观空间之中;通过原生态绿洲乡村景观打造,尽量淡化城市化痕迹,使其更具乡土气息,更具地域特色,更贴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向世人展示刀郎民俗文化,让世人体验刀郎民俗风情,充分享受刀郎文化所带来的快乐。 |
叶城烈士陵园 | 叶城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南线、东线和西线,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62年10月20日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219国道的康西瓦,在前线部队的英勇善战和后勤军民的团结支援下,西线战斗于当年11月就取得了胜利。 为了永久纪念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委和新疆军区决定,于1965年10月由叶城县和南疆军区协-建叶城烈士陵园,并投入使用。 1995年4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12月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投入28万元用于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园内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2008年申请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立项。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 2009年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先后多次来到叶城县调研,实地查看了烈士陵园的现状,对烈士陵园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上报民政部。 2009年4月,项目正式立项审批,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开展。 2010年4月动工,2011年完工。 叶城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郊六公里处,经过改扩建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风景秀丽、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建筑别致、气势宏伟的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为78亩,门前是315国道。陵园正门向南,上方刻着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个金字,两边题有“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对联。 门内是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正门正中距离50米处耸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周长19.62米、碑高10.20米(表示1962年10月20日),呈方塔形,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刻着“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烈士纪念碑后是纪念馆,正门是8根大圆柱,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两边题有“先烈精神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的诗句。 纪念馆两侧是气势磅礴的汉白玉石雕纪念墙,正面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卫国戍边,抵抗入侵的场景,背面雕刻叶城烈士陵园简介和英雄的姓名。 纪念墙两边是纪念廊。 纪念馆后是英雄墓区,前排安葬着三位国家级烈士和八位自治区级烈士,整个烈士墓区占地面积为八千五百平方米,安葬着烈士四十八名,为革命牺牲的六十七名,不幸殉职和病故军人五十九名,因公牺牲三十五名,共计二百一十一名。其中立一等功七名,贰等功一名,叁等功贰名。党员四十一名,团员三十六名。团级职务三名,正营级五名,连级十一名,排级三名,其他均为班级和战士。其中有三名国防部于一九六三年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烈士,分别是:罗光燮、司马义买买提、王忠殿。在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埋葬着七十九名烈士。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于2009年4月正式立项审批,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60万元,由国家投资460万元,自治区配套1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廊,大门、烈士墓、纪念墙以及附属工程。叶城县委、县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烈士陵园的建设,县委、政府及地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坦克团、武装部、二十九团、十八医院、油库、阿里留守处、综合库等驻叶部队的支持。 叶城烈士陵园是全疆唯一的具有国防性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驻叶部队、驻叶单位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反对民族0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每逢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期间,有成千上万人前往烈士陵园悼念、瞻仰,接受国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叶城烈士陵园已成为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长期接待国内外热爱和平人士。叶城烈士陵园在褒扬革命先烈,向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景区 |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新藏线219国道柯克亚乡普萨村左拐34公里处,距叶城县111公里。沿途风光迷人险峻,景区风景优美怡人,壮美的山石、茂密的林地、幽深的峡谷、舒缓的草甸,是休闲避暑、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目前,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已初具接待能力。 |
叶尔羌汗国王陵 | 叶尔羌汗国王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该王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陵内共葬有苏来坦·赛义德汗、阿布杜热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迈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们的子孙及著名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 叶尔羌汗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叶尔羌汗国苏、乌什),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1514年建国到1680年亡,凡166年,历11代汗的统治。境内居民为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居民从事农、牧业。逊尼派为国教。 王陵由三部分组成,西边是“阿勒屯鲁克清真寺”,东边是“阿勒屯水池”,中间是“阿勒屯麻扎”,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阿勒屯麻扎”又分为几个单独部分。埋葬汗王和他们的宗教信徒的墓地,由砖墙和木栅栏围起来,筑有琉璃砖装饰的大门,大门内是全用砖砌成的一排排坟墓,墙和坟墓外面,是用各种纹样图案的石膏花和有各种铬文的花砖装饰。前方插着各种彩旗。居室单另修建,整个麻扎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叶尔羌汗国王陵的修建堪称维吾尔建筑史中的经典之作,不仅为现今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研究维吾尔族殡葬礼仪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阿勒屯麻扎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06年5月,叶尔羌汗国王陵作为明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刀郎文化广场 | 刀郎文化广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刀郎文化广场。刀郎文化广场地处县城中心,占地100多亩,于2003年始建,同年10月1日落成,不仅是全县各族群众政治、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活动之场所,而且是全县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3年打造的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场以历史、文化、艺术雕塑,中西合璧的廊柱、亭廊建筑小品,庄严肃穆的汉白玉国旗台、华表和栏杆,椭圆形水池与典雅的拱桥等有形建筑,通过对称布置的草坪花卉、园林植物,各色图案的花岗岩和广场砖地面,现代科技的变频同步音乐喷泉,现状别致的灯具及其他景观的烘托,重点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的人文精神,以及新-特的民俗风情和麦盖提县刀郎文化之乡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