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子长县 >> 南沟岔镇

南沟岔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钟山石窟博物馆

钟山石窟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长县原名安定。边区政府成立前,其县治一直在安定镇。钟山石窟就位于距安定故城10里的钟山南麓,秀延河畔。距县城15公里。钟山石窟,又名石富寺、万佛岩、普济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安定八景之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石窟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宫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5部分。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  过秀延河石桥,迎面为石窟牌坊。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北面刻联“开方便门,登欢喜地”,横额“鹫岭飞来”。南面刻联“自汉自唐数千载相传胜境,为神为佛亿万年永固皇图”,横额“三教圣人”。上有佛、道、儒先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造像。  牌坊后寺院山门为巨型块石修砌的拱形门洞,门楣镌刻“石宫寺”三字。过山门,跨数十级台阶,就到“万佛岩”,即钟山石窟。窟顶有“洞天福地”四个苍劲工整的楷书摩崖题刻。万佛岩已发现大小石窟7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排为主窟,始建于宋代,距今900余年,历代题咏甚多。清《延安府志》载:“凿石为宫,佛像万余,备极工巧”。明代御史胡文璧诗:“万佛岩头访旧宫,洞天深处碧玲珑。山坡积雨苔纹绿,塞地先秋霜叶红。”明诗还有“夕阳一望山无数,万佛岩前绿树低”、“霁雪山程远,寒云石洞深”,清诗有“万佛岩前百尺楼,群峰屏绕水环流”。《子长县志》称:“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刻工精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佛像排错落有致,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具极高的历史、科学、艺研究价值。”  主窟呈长方形,平顶八卦藻井,大殿东西宽16.4米,南深9.5米,高5.5米。正中坛基上有三组大型立体石雕,造14尊,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3尊像均通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连一体。坛基前有乘青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牟尼结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左手附膝,右臂上屈作手印。身著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袒胸赤足,下著大裙,螺大耳,眼微下视,形象庄重。左右分立迦叶和阿难两弟子。迦叶双手合十,瘦骨嶙峋,面部棱角分明,胸前肋骨清晰,表了其历尽艰辛的苦行生涯。阿难则双手合十作祈祷状,面貌英俊,温顺文静,一副聪明睿智的形象。  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协侍菩萨。还有三尊观音菩萨像,一尊立像,高1.2米,两尊坐像,通高1.62米,均头戴高冠,披缨络宝石,宽颈圈,袒胸赤足,下着裙,彩带飘舞,刻工细腻。坛基前后两排共有8根顶天立地的方形石柱,每根石柱周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佛像和造像龛。石窟四壁密如星地均雕满佛像,数以万计,形态生动,各具千秋,多以佛故事为主。  窟内雕刻以佛为主,到明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精雕了道教的老子、关帝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造像补雕其上,史称“三教圣人”,是中国释、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钟山石窟,气势恢宏,艺术精湛,其造型不仅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对造像的心情、性格等内心世界作了细致、微妙的刻画,富有生活气息,民族特色浓郁,历史特征鲜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我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是人们研究宋、明、清宗教史、民俗、艺术的重要形象资料。特别是泥金彩绘保留上千年,色泽经久不衰,鲜亮如初,在当今仍是一个科学之谜。所有雕像都是就地雕刻而成,与石窟浑然一体,是石窟艺术“拓雕”技艺的实证。窟群内的万尊石雕造像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萧寺宫位于石窟西侧80米处,俗称小寺宫。现存正殿、中殿。正殿有清代3尊石佛像,中殿有10尊阎君石雕像。  钟山石窟寺塔,又名普同塔,矗立于石窟上方山坡,六边形、五级,始建于明,清代多次修茸。  惠善大和尚浮图塔,位于石窟西400米处,六边实心石塔,五级。  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位于石窟东250米处,塔高3.30米,九级,几乎每层都有图文石刻。  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万多人次。1990年,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为此题词:“陕北第一石窟”,称赞其“敢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

子长烈士纪念馆

子长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子长烈士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城瓦窑堡北面齐家湾坪上,是我国兴建较早的纪念馆之一。国务院1989年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子长是西北人民革命和西北工农红军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纪念他对党、对人民的伟大功勋和卓越贡献,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3年拨小米500石兴建了子长陵。1947年,蒋胡匪军疯狂侵犯边区时,烧杀抢劫,将陵园毁为废墟,广大人民对这一血腥罪行,莫不切齿痛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之英灵,极为重视,将子长烈士陵园改为子长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分墓区和纪念区两部分。墓区建有吊唁厅,东西两侧有四柱走廊,厅内墓室安放着谢子长烈士的柏木棺材,正厅摆放着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和社会各团体敬献的花圈和纪念物。  纪念馆主轴线上矗立着谢子长烈士的花岗岩雕像,总高6米。雕像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总高9米。塔身携刻着民族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两侧辅轴线上各建八角厅一座。亭内竖着党政军领导人和党政机关题写的石刻碑十六通。八角亭前是陈列室,陈列以谢子长革命活动为主线,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  纪念馆自兴建以来,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重视。纪念馆以庄严肃穆的建筑,松柏葱郁的园林艺术和林立的碑刻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谒陵群众和国际友人。已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课堂。   

瓦窑堡会议旧址

瓦窑堡会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瓦窑堡。  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7月,这里一直是中国0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前夕,著名的瓦窑堡会议(0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1935年12月下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国际关系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毛泽东在瓦窑堡城内河下河滩田家院窑洞中主持召开了0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规定了中国0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0在继遵义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治路线转变的一个关键会议。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决议精神,在瓦窑堡城内天主堂召开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地阐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根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瓦窑堡会议会址是一排面向东南的砖窑洞,共有五孔,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毛泽东在会议期间的住室,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的会议室,第四、第五孔也是会议室。除此之外,瓦窑堡革命旧址还有毛泽东旧居、-旧居、-驻地旧址等。(国家文物局)  

子长龙虎山风景区

  龙虎山风景区是子长县委、县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魅力子长新名片”而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市政建设项目。景区位于县城西部,东起青云山,途径寨则山,西至七楞山,全长2100米,宽800米,占地2520亩。景区2004年开工建设,采取财政投资、社会筹资、干群共建的方式,经过6年多的开发建设,完成投资4800多万元,栽植各类名优花草树木40多种5万多株,修建环山柏油路3.8公里,铺设人行道4.2公里,建成休闲广场5处,安装景灯1万多盏,初步建成山门、将军纪念园、仙女亭、凌云阁、宝阁瑶池、七级瀑布等景点20多处。目前,景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夜景迷人,基本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爱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群众休闲健身于晨光之中,怡情漫步于山体之间。  按照景区总体规划,下一步,在完善现有景点的基础上,拟再建休闲茶舍(馆)、儿童游乐园、黄土高原植物生态园等,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把龙虎山景区打造成为陕北乃至全省一流的山体公园。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谢子长陵园

谢子长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谢子长陵园,位于陕西子长县城东北祁家湾。始建于1942年,1947年国民党军占据瓦窑堡后被毁。1952年重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定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坐北向南,占地1.2万平方米。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  谢子长,名德元,字子长,子长(旧称安定)县李家岔镇枣树坪人,为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最早创始人之一。生于1897年1月,1922年在山西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县民团,任团总。翌年赴京津,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返归陕北后,开展兵运和农运工作,群众称其为“谢青天”。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共直接领导的第三次起义,打响了陕北和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次年,又参加领导了渭华起义。1931年,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揭开了陕甘宁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1932年,任陕甘边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陕甘游击队总指挥。1934年,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兼任总指挥,7月攻人安定县城,营救出被捕党员和群众200余人。后兼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取得井武塌、张家圪台数战的胜利。8月强攻清涧河口,胸部中弹,带伤指挥,直至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5年,在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联席会上,被推选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后伤势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于安定县灯盏湾,时年39岁。同年5月,为纪念谢子长将军,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改烈士家乡为子长县。  子长陵园,呈四方形,前后两院。大门内矗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通高11米,塔身三面刻有子长县300位烈士英名。塔后东西两侧分列两座展室。东西两亭的碑上镌刻着许多名人题词。正中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的谢子长将军大理石像,总高6米,烈士肩披大氅,身着戎装,发式中分,右腿前迈,呈动态,表现了烈士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央大碑亭内立有三通毛泽东手迹石碑,分别书写:“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和毛泽东1939年撰写的《谢子长烈士事略》石刻碑。墓堂踞于后院,墓堂南壁正中横书“谢子长同志之墓”和谢子长同志生平事迹简介,正壁悬挂谢子长画像,堂内庄严肃穆,门厅左右碑廊内竖立着邓小平、-、陈云、杨尚昆、李鹏等20多位领导人题写的花岗岩石刻碑。2005年又敬塑谢子长将军铜像一尊,高1米,昂首挺胸,目光坚毅,神采英武。  “陕北游击队,老谢总指挥。”这旬著名的陕北民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对谢子长将军的热爱与怀念。谢子长将军永垂不朽。  谢子长 (1897~1935)  谢子长(1897~1935) 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今子长县李家岔乡枣树坪人,为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26、27军创始人之一。早年在西安陕西省立一中、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民国11年(1922)秋,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民国13年(1924)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翌年3月奔赴京津,与陕西旅京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及北平中共组织…… 详细++  谢子长 (1897~1935)  谢子长(1897~1935) 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今子长县李家岔乡枣树坪人,为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26、27军创始人之一。早年在西安陕西省立一中、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民国11年(1922)秋,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民国13年(1924)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翌年3月奔赴京津,与陕西旅京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及北平中共组织…… 详细++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大学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同志出席祝贺并发表了讲话。毛泽东兼任红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红大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校务部主任周昆,教务部主任何涤宙,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莫文骅任学校党总支部书记。红大分设高级科(一科)、上级科(二科)、普通科(三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马列主义、军事战略学、哲学、政治经济学、世界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时事问题等,学校成立时,有学员238人。  6月21日,国民党八十六师张云衢团向瓦窑堡发起突然袭击。红大师生和守城红军一起,迅速反击,顽强作战,终于将来犯之敌赶出了瓦窑堡,保证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撤离。随后,红大也随中央机关迁移,于7月初到达保定。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子长高柏山

  高柏山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石家湾,海拔1527米。清道光《安定县志》载:"高柏山,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 山有古柏,故名。"该山南北长而东西窄,南至石嘴村,北至曹家洼村,纵贯十余里,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是大理河与淮宁河之源头交接处,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有趣的是该山还呈现出"龙凤吉祥"的自然景观。1990年,子长县政府确定高柏山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起曹家洼村,南至石嘴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2009年9月以来,子长县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0公里的上山道路,铺设了饮水工程,栽植了1000多亩松柏,目前免费向游人开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观光。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瓦窑堡周恩来旧居

  周恩来同志在和毛泽东同志指挥进行了直罗镇战役后,于1935年12月8日抵达瓦窑堡,在这里居住。1936年6月21日,周恩来随中共中央党政军机关离开瓦窑堡,经安塞,前往保定。  周恩来同志在此居住期间,主持军委后方办事处工作和担任中央局书记,主持后方工作。周恩来出席了瓦窑堡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并多次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在此期间,周恩来还部署了红军东征准备工作,并前往山西东征前线,出席了中央政治局晋西会议,周恩来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亲赴延安,与张学良将军进行了抗日救国会谈。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5年11月3日在甘泉下寺湾宣布成立。军委机关于11月7日进驻瓦窑堡后,即设于此处。  军委下设总政治部、参谋部、供给部、兵站部、动员武装部和军委后方办事处。军委机关在瓦窑堡期间,先后指挥进行了红军东征战役,部署了西征战役,巩固扩大了西北根据地,扩充了红军,壮大了武装力量。  1936年6月21日,军委机关随中共中央机关离开瓦窑堡,向保安方向迁移。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彭德怀 (1898~1974)  彭德怀 (1898-19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彭德怀 (1898~1974)  彭德怀 (1898-19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彭德怀 (1898~1974)  彭德怀 (1898-19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彭德怀 (1898~1974)  彭德怀 (1898-19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瓦窑堡毛主席旧居

瓦窑堡毛主席旧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东征红军回师陕北,并参加了中央政治局交口会议和太相寺会议后,于1936年5月21日返回瓦窑堡,即在这里居住。6月21日率中共中央党政军机关离开瓦窑堡,经安塞,前往保定。  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期间,多次出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精心部署了红军主力西征战役。并且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兼任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同志还出席了红大开学典礼,发表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信息来源:子长旅游局

石宫寺

石宫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子长县安定镇北钟山南麓。是石崖上的一座石窟。高9.5米,深10米,宽16.9米,内有八根方形石柱承托窟顶。共雕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八柱间及窟壁全部雕刻着佛本生故事,各具形态,栩栩如生。佛坛上的三尊主佛均高2.3米,佛头上方的窟顶各凿有斗八形藻井,绘有莲花蔓草图案。窟内石刻造像,全部彩装,金碧辉煌。是一批比较典型的宋代石刻造像群。从窟壁题刻看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建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塞县文化文物馆现为三馆合一(即:安塞县文化馆、安塞县文管所、安塞县博物馆),有职工12名,有业务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馆内设民间剪纸、现代民间绘画、文物三个展厅及一个接待室。  安定镇  安定镇位于子长县西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 15 公里;全镇 3659 户 18200 人,辖 28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总土地面积 211.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 2 .9 万亩。 99 年始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以来,累计退耕面积 9.3 万亩,人均 5.1 亩。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镇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水源充沛。子靖……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沟岔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沟岔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