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富县

富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  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0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  石泓寺石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宽10.4米,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坛其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跌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首。石柱四壁均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数目达3305尊,主要造像均妆彩。窟内所见题记有唐贞元年(785年)、二年(786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7号窟,平面呈梯形,内坛基上有佛像20尊,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纹图案,另有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此窟为明、清时开凿。石泓寺石窟年代之久、规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细远近闻名。明嘉靖延安知府刘汝作诗赞曰:“飞阁撑云贱,清泉绕茂林”,“丹崖双绿水,梵室倚苍峰”。  窟两壁开二龛,共造像三尊,龛旁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造像题记三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金刚力士像。5号窟,平面呈长方形,窟内结构与2、3号窟基本相同,西边与第6号窟相通,内有隋大业二年(606年)、唐景龙年间(707年~709)、唐贞元二年(786年)造像题记。6号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为主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直道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秦将军蒙恬监修。工程十分浩大。堑山堙谷,全长1800里。直道南起林光宫(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直道沿子午岭北上,在我县境内南段接黄陵县双龙乡三面窑村,途径我县八面窑、槐树庄、白马驿、大麦秸沟、和尚塬、鲁桩坪到志丹、富县、甘泉三县交界处的墩梁,在富县境内全长105公里。  位于张家湾镇杨家湾村车路梁处9公里路段,是沿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路段,此段道路平整、笔直,修筑过程中逢山劈山,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在崇山峻岭中斩下一道道横行凹痕。修筑时如《史记》所载:“斩山湮谷千八百里”。费尽人力物力。富县境内直道至今清晰可辨。平均宽度近50米,最宽处可容40路方阵大军齐头并进。比著名的古罗马大道宽出数倍。铁甲骑兵从云阳林光宫出发,三昼夜可达阴山脚下,使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卒不敢弯弓而抱怨”。秦直道可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是国内三大线状文物遗址之一。  秦直道的修通,使直道和长城相互依托,构成了一条即能直接阻挡匈奴南下牧马,又能为前线输送军需后备和武力的防御整体。和平时作为商贸流通信息传递,战争时运送兵马的“高速公路”。以后各代在不同程度上也利用过这条古道路。  汉武帝出巡就是沿着秦直道而北上的;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也是沿着秦直道走向塞外的;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当年率军沿着秦直道南下长安,一举攻克长安城;唐高祖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沿直道北上,至直罗一带大破薛仁杲部;宋与西夏战争中,子午岭上秦直道曾被交战双方所利用;明代,秦直道部分段曾被商贾利用。  在革命战争时代,秦直道富县至旬邑马栏一段,曾是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碾转由关中赴延安的必经之路。时至今日,一些简易公路仍用了秦直道的部分路基,辟作通途。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2年)。祖籍湖北襄阳。祖上迁居河南巩县南瑶湾村。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也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早年他南游吴、越,北游齐、鲁,过着“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西入长安,求官不遂。困居十年,四十四岁时,才勉强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杜甫携妻带女避难到鄜州羌村(今富县岔口乡大申号村)。这个“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的偏僻小山村成为诗人及全家寓居之地。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为肃宗。杜甫在羌村听到此消息,决定北赴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获,押送长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移驾凤翔。郭子仪率兵进至长安附近,这时杜甫才摆脱叛军的监视,潜出长安投奔肃宗。这位备尝人间辛苦的大诗人,并没有得到肃宗的重视,仅仅授给他一个八品小官--左拾遗。同年八月,杜甫因上疏谏劝肃宗罢免宰相房琯一事,触怒肃宗。被肃宗诏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力救,方获免,放还鄜州羌村省亲。他回到家中后,悲喜交集,写下了广为流传的《羌村三首》。十月唐军收复长安,十一月杜甫携家人离开羌村迁往长安,开始了相对平稳的生活。  杜甫羌村旧居据《鄜州志》记载为杜公窑。距羌村四里处有一块巨石,刻有“少陵旧游”四个大字。为明御史中丞王邦俊所题。清道光《鄜州志》录存任于宁一首题为《羌村》五言律诗:“寂寞羌村路,少陵不复游。客来山欲暮,人去水休流。遗咏残碑在,录幽太洞留。悠悠无限意,俯仰已千秋。”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视查富县时,写下《杜工部遗居羌村》诗一首:“沧落洛水毁鄜城,沟通于今尚纵横。落上诗魂千古在,我来何处访羌村?”对杜甫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直罗烈士陵园

直罗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直罗镇战役,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后,亲自决策部署和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进行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直罗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四年春,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五十三公里,占地面积六十亩,以栽植松柏为主。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高21米),纪念馆一栋(建筑面积719.6平方米),纪念亭七个,接待室七间,唐代宝塔一座(柏山寺塔)。安葬有中共中央委员、红一军团四师政委黄甦、红二团团长李英华和聂荣臻同志的警卫员孙启峰以及十二名小战士等325名有名烈士,无名烈士630名。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时任中央总书记的-为直罗烈士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  直罗战役是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北后,立足未稳,陕北红军“肃反”扩大化,局势动荡不稳的情况下,针对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展开的。直罗战役的胜利为红军积蓄和发展新的战斗力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赢得了时间,进一步巩固和开拓了革命根据地。直罗战役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因此,直罗战役无愧于毛泽东“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的评价。  直罗烈士陵园于1987年8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延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被富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1年,申报该陵园晋升国家级烈士陵园;201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太和山

  富县太和山久负盛名,原名凤凰山,发源于白云山山脉,自北向南蜿蜒数仟里伸展到富县城北。太和山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山之左右两侧,极对称的伸出两座侧峰,犹如两条苍龙,与挺拔浑圆的太和山山峰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山下五条河流、五条道路在山前穿梭而过,形成五水、五路相交之势,富县古称“五交城”,即得名于此。更有趣的是,站在山顶俯瞰,周围东山、西山、柏山、骆驼山四座山的山峰不但低而且皆面朝太和山,形成四山朝拜的景象。山脚下缓缓流过的洛河,在沙粱和县城之间绘出一副逼真的太极八卦图。游人观此殊景,无不心旷神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太和山道观是古老的道教文化活动场所,始建于何时至今已无考。据当地健在的年长者介绍,文革前山上共存有石碑三十通,他们曾见过隋朝立的石碑,可见最晚为隋朝,此后历经战乱,几兴几毁,目前可资佐证的仅有明之天启、清之康乾三次重脩之碑记。清光绪二十五年富县城内宋高娲(人称宋神仙,据传宋高娲在采铜川受“黄袍道人”点化,传其无字真言,预事如神,无不应验。)劝善化缘,重脩太和山,然时隔不久又逢战火。文革期间,-破“四旧”,太和山首当其冲,被彻底破坏,仅存玉皇楼残迹依稀可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宗教界人士王喜梅等不顾年老体弱,奔走呼号,四处乞缘,重开脩山之业。1995年后又信士杨宝儒、高生明、王延峰等相继加入,发宏愿,投巨资,工程进展神速,到1998年太和山已初具规糢,道士们每日诵经读课,昼夜不辍,远望香烟袅袅,近听锺鼓相闻,一派盛世祥和景象。同年经县政府同意,成立了太和山道教管理委员会,并批准其为宗教活动场所。   开放时间:早上8:30——下午17:30  门票价格:30元/人次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富县文物旅游局  联系电话:0911—32177780911—3215071  交通方式:该景区位于富县县城附近,公交和县内出租均可到达。   

鄜州博物馆

  富县鄜州博物馆位于富县人民广场,是与县文物旅游局馆局合一的事业单位。2002年开始筹备兴建,2004年9月29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鄜州博物馆占地面积550平方米,为四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112平方米,其中陈列占238平方米,藏品库房占134平方米,办公用房占300平方米。  鄜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09件,其中一级藏品3件,二级藏品5件,三级藏品88组101件。代表性藏品有唐宝室寺铜钟、元代彩绘砂石自在观音、宋代武士石立像等。尤以宝室寺铜钟最为著名。该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629年),高1.55米,钮高15.5厘米,腰围4.20米,口径1.5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斤)。铜钟原为宝室寺梵钟,后移作报警用。它不但以诞生最早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古钟,而且造型精美、图案生动、隽丽逼真、铸工匀称、钟声雄浑深沉,无论铸造工艺和图案装饰,均充分反映了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是研究唐初佛教、书法、绘画以及铸造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鄜州博物馆基本陈列“高塬名州历史文化展”面积130平方米,分为高塬名州、唐风宋韵、塔影钟声、诗圣遗珍4个单元,主要通过宗教石刻造像石器、瓷器、青铜器等馆藏文物,展现了古代富县的历史文化面貌和文化特色。  除基本陈列外,自2004年开馆以来,还先后举办了“忠林陕北乡土艺术展”、“富县摄影展”、“书法展”等临时陈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人民广场  乘车线路:富县乘出租或步行至人民广场可达

东村会议旧址

东村会议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村会议旧址原为一天主教堂,建于1934年,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坐东面西,三面环谷。在距教堂南侧30米处的沟畔有三孔土窑洞,是当年毛泽东指挥直罗战役时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10月11日,直罗战役之前,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在东村福严院塔(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直罗镇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就是在这座旧址里形成的。主席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于11月30日在教堂内主持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主席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对陕甘革0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富县塔

富县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富县城西北500米左右的西山坡上。塔身为砖结构,面向正东。平面呈四边四角,每边长8米多,直径8.5米,塔高32.8米,分为十层。塔内有方形小室直通顶层,原筑有木梯可以攀登。塔外每层均辟有门,第四层东门两侧还饰有窗户。第一、二层转角及补间两处均饰一朵斗拱,为把头绞项(即一斗三升)、第二层大斗斗口出要头,作批竹昂状。第三层饰一大斗也作批竹昂状要头。第四、五层仅各饰一大斗,上承檐枋。第六层以上无斗。据此推断,富县塔为唐代建筑。塔下台地上有清代《重修准提庵碑记》一块,-,在此“俯视山水,豁然在目。啸风吟风,披襟选胜......”。这里是欣赏山水风景的好地方

八卦寺塔群

八卦寺塔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八卦寺塔群位于富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北一里许的一平台地上,相传原有八塔,故称八卦寺。原寺院已毁,现存砖塔三座,从北向南为序,北塔现存九层,平面呈八边八角,残高9.7米。塔身每层以砖叠涩收檐,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体实心。中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呈四边四角形,八层,高约9米,无塔刹,塔实心。南塔为砖砌八角八边形,现存八层,无塔刹,通高约9.8米,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每层转角处和中间均饰斗拱,塔体实心。

宝室寺铜钟

宝室寺铜钟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室寺铜钟,国家一级文物。原为古鄜州(现名富县)宝室寺梵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诞生最早而享誉天下第一古钟的美称。铜钟高1.55米,腰围4.20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公斤)。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几何纹和葵文组成的宽带条纹把钟体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三面各铸一飞天。中部每面铸一朱雀。底部三面,两面各铸一青龙,另一面铸有318字的阴刻正书铭文一方。

福严院塔

福严院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柏山寺宝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柏山寺塔位予富县城西北50公里处的直罗镇柏山之上,属宋代建筑,塔为十一级八边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通离43.2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每层檐下部有砖雕繁密的斗拱。各层外壁从下至上逐层收敛,并在各层外壁敲窗龛,塔龛内均置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的罗汉、天王圆雕造像。塔壁嵌有施主题刻二十其方,整个塔体造型别致,外视秀丽挺拔,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罗镇战役旧址

  直罗镇战役旧址位于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军进攻,妄图11月20日,敌一○九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我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至寨子山,我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增援,均被我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我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一○六师六一七团。  23日晚,寨子山残敌待援无望,仓皇出逃,师长牛元峰于逃跑途中被击毙,其余残敌全部被歼。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共计62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0弹药。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黄帝陵

黄帝陵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  桥山东麓有轩辕庙,庙内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龛内有用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院东碑廊内树历代古碑50余幢,多是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与重修碑记。庙内有古柏13株,有高18米的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黄帝手植柏”和群柏之奇的“汉武帝挂甲柏”,院内还有“黄帝脚印”和“夸父追日石”等景观。孙中山、毛泽东、蒋中正及当代国家领导人-、李鹏的题文碑刻分布于院内及碑亭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2000年清明节,由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及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在庙内落成揭彩,为庙院增添新的景观。  1990年4月,-同志来黄陵视察期间,明确指出黄帝陵必须立即整修扩建,使之与其本身内涵价值相适应。1992年8月,大规模的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清明节竣工。新建的庙前广场、山门、印池、轩辕桥等掩映在绿树红花、湖光山色之间,使黄帝陵更显庄严、肃穆、古朴、典雅。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50 咨询电话: 0911-5212742  邮编: 727300 景区地址: 延安市黄陵县东关庙前区179号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王家坪,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3月起免费开放。  馆藏文物31130件,其中一级文物l34件,二级文物2236件,是全国革命类博物馆藏品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藏品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棉纺、石刻、铁器、手稿、文件、书报杂志、货币、邮票、-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刘志丹用过的砚台、皮带、大衣、马鞍;谢子长的眼镜、手枪;红二十七军三团政委李赤然用过的公文包;毛泽东赠张明科的手枪;“小米加步枪”的文物组合;边区参议会议员证;边区政府红色大印;李鼎铭的金属私章和使用的狼皮褥子;中央医院的出诊箱、魏一斋用过的听诊器;延安时期气象观测设备;干部学校的各种印章、教材、笔记、校旗;边区军民食用的豆钱钱、米糠、野菜,学习用的桦树皮、马兰纸、自制的桦树皮饭盒;新华化学厂生产的肥皂;兵工厂制造的武器;边区银行印钞票的油滚、石板、印刷机及印刷纸币、光华商品代价卷;大生产运动中颁发的奖状、奖章、纪念证和宣传材料;毛泽东等人的手稿及著作早期版本、题词手迹;“四八”烈士遗物;延安时期出版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边区群众报》等等。其中有许多文物弥足珍贵,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实事求是”石刻:这是l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的题词。镌刻在四块二尺见方的方石上,原嵌于中央党校礼堂正门上方。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时,把礼堂全部毁坏。由于党校师生事先将石刻从墙壁上取出,埋人地下,石刻幸免于难。建国后,延安师范学校在党校原址上劳动时挖出了石刻,交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石日晷:延安自然科学院使用过的计时器,采用当地粗沙石制成,长77厘米。宽41.5厘米,厚l9厘米,呈长方形,石块上画一半圆,圆心竖一短棍,棍影随太阳升落不断移动,对应于石块所刻l.12钟点。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时,埋于地下,1953年出土,交纪念馆保存。炕桌:长51厘米,宽37.5厘米,高31.5厘米,黑漆斑驳。l936年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东征红军驻进清涧县袁家沟,当晚宿于农民白育才家中,毛泽东在此桌上办公。次日,陕北大雪。2月7日,毛泽东伏案疾书,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作诗的“书桌”就是这张小炕桌。毛泽东离开后,房东一直将之作为传家宝,精心保护ol972年被纪念馆从袁家沟征回展出。黄呢大衣:刘志丹烈士遗物。刘志丹在从事兵运工作时,得到这件大衣。后来送给高维嵩,刘志丹牺牲后,高维嵩把它交给母亲保存,l953年,他赠送给纪念馆。小青马:毛泽东的座骑标本。鞍辔齐全,栩栩如生。西北局从三边草地选购回延安,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在南门外体育场试骑后决定留为毛泽东的座骑。转战陕北途中,它是毛泽东的主要代步工具。一次,在部队未发现敌情的情况下,它机警地把毛泽东驮在山崖隐蔽处,躲过了国民党飞机的侦察。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小青马作为军功马被送到北京动物园饲养。随着岁数的增大,毛色渐白,成了一匹白马,1962年衰老而终,马皮被制成标本。l964年8月,运回延安。据说,它临终前,头向中南海方向长嘶三声,似同主人告别。  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照片特别能引起人们兴趣。那就是新华社副社长石少华拍摄的《毛泽东在延安和两个小八路亲切谈话》照片。1964年,毛泽东在北京设便宴招待石少华,谈到他的摄影作品,特别问道:“你知道那两个小八路是谁吗?他们现在做什么?”照片中个子高的小八路是张学思的通讯员安定宝,中间个矮的那位叫刘长贵,山西寿阳人,l937年参加红军,次年末到延安。1955年转业到辽宁海城丝绸厂,任武装部长,l993年因卡车撞倒电缆不幸被击中而逝世。1939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参加“抗大”3周年纪念大会。上午8时许,毛泽东从乘坐的一辆浅灰色轿车上下来。安定宝和刘长贵跑上前去。毛泽东亲切地问:“小同志,你们多大啦?”刘长贵抢答:“我十四,他十五。”毛泽东又问:“你们这么小,为什么参加革命啊?”两个小八路同声回答:“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问:“你们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知道,你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不对,我不叫毛主席,叫毛泽东。”当得知两个小八路都没念过书时,他就在手心上教他们写“毛泽东”3个字。当时在场的新华社记者石少华便拍下了这一历史场面,成为反映延安生活的经典作品。  纪念馆广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平坦开阔,环境幽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园艺花坛四季常青。最为醒目的是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通高8.15米,基座上锈刻着-总书记子书的“毛泽东在延安”。铜像名为“-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日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  纪念馆门前的王家坪大桥系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一跨大桥,全长205米,美丽高大的红色主拱圈,宛如一道钢铁长虹,横跨两岸,是全省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一座,同纪念馆庄严的氛围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绮丽景观,大桥是延河上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桥梁。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每位来延参观、考察、旅游者必到之处。l989年,-总书记参观纪念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该馆举办的《陕甘宁边区货币和邮票专题展览》。正如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该馆参观时所言:“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6年4月,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1.4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8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咨询电话: 0911-8213666  邮编: 716000   景区地址: 延安市王家坪圣地路1号延安革命遗址杨家岭

富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茶坊街道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羊泉镇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张村驿镇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张家湾镇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直罗镇 柏山寺塔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牛武镇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寺仙镇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福严院塔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北道德乡 福严院塔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遗址(富县段)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 直罗烈士陵园 太和山 鄜州博物馆 东村会议旧址 富县塔 八卦寺塔群 宝室寺铜钟 柏山寺塔 柏山寺宝塔 直罗镇战役旧址

富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