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黄帝陵 | 黄帝陵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 桥山东麓有轩辕庙,庙内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龛内有用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院东碑廊内树历代古碑50余幢,多是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与重修碑记。庙内有古柏13株,有高18米的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黄帝手植柏”和群柏之奇的“汉武帝挂甲柏”,院内还有“黄帝脚印”和“夸父追日石”等景观。孙中山、毛泽东、蒋中正及当代国家领导人-、李鹏的题文碑刻分布于院内及碑亭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2000年清明节,由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及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在庙内落成揭彩,为庙院增添新的景观。 1990年4月,-同志来黄陵视察期间,明确指出黄帝陵必须立即整修扩建,使之与其本身内涵价值相适应。1992年8月,大规模的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清明节竣工。新建的庙前广场、山门、印池、轩辕桥等掩映在绿树红花、湖光山色之间,使黄帝陵更显庄严、肃穆、古朴、典雅。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50 咨询电话: 0911-5212742 邮编: 727300 景区地址: 延安市黄陵县东关庙前区179号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 |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陵县城西南部40公里的桥山林区,沮河(古称姬水)上游,总面积4358.5公顷。最高海拔1547米,年平均温度9.4℃。公园境内森林茂密葱郁、环境清雅宜人,地貌奇特典型,气候湿润;以黄帝文化为主脉的人文景观资源源远流长,令世人瞩目。公园成立于2002年,2005年经陕西省林业厅批复,建为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由陕西紫来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2年元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百药沟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药谷”,中草药资源丰富,相传是黄帝播种百谷草木的地方,谷内有中草药200余种,据说药王孙思邈经常在此采集草药,扶救苍生。谷内的“降龙峡”传说是轩辕黄帝出生的地方。“万卷书”又称“内经石”,是当年黄帝与岐伯谈医论道编写落书的地方。十里松廊、蝴蝶谷等自然景观奇特诡异,神奇壮观。“秦直道”从公园西部穿境而过,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在景区南谷有千年古刹、紫峨寺遗址,其大雄宝殿中轴线正好在“本初子午线”上,属于皇家寺院。寺内有开凿于北魏年间的石窟,其佛像造型逼真,唐代“朝阳公主”曾来此降香。临近紫峨寺的孟家台、杨家庄、水担坪、烧锅院等北宋杨家屯兵练军遗址与公园景区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到公园游玩,既可欣赏自然风光,观赏珍稀动植物,又可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尽情饱览治途文物古迹。 按照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景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子午岭桥山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黄帝养生文化,打造世界知晓、国内标杆的中华养生源头景区。把桥山自然生态资源与轩辕养生文化相结合,建成国内首个以黄帝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旅游区,陕北最具吸引力户外森林生态养生度假地;国家级养生文化生态示范区。 门票价格: 旺季:100淡季:50 咨询电话: 0911-5402671 邮编: 727307 景区地址: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腰坪社区 |
万安禅院石窟 | 万安禅院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禅院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双龙乡峪村西。 万安禅院石窟,又名双龙石窟、石空寺。始凿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政和五年(1115年)完工。明清两代有所增凿扩建。仅有1座大型洞窟,保存大小造像千余尊,造像游记、题记、题刻十余方。 石窟依山开凿,坐西朝东,单窟,窟平面呈“T”形。窟口处凿有三开间仿木构窟檐,通面阔5.04米。明间阔2.02米。八角形檐柱,檐间刻出四铺作斗拱、素枋等。宝装覆莲柱础。窟平面呈“凸”字形,分甬道、窟室。甬道长3.75米,宽2.75米,高3米。窟室面宽9.2米,进深8.4米,高约5.3米。中央佛坛上有接顶屏壁。坛上供三世佛,左右壁高浮雕三尊立佛和一尊药师佛,高2.55-3.15米。前、后壁及屏壁浮雕五百罗汉、一百徒众,千手千眼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西方三圣、十方立佛等,共有造像千余尊。甬道两壁雕有日光、月光菩萨及涅槃图等。窟内外还有宋、明、清题刻碑记。 千佛洞石窟虽然规模不大,但雕刻精细,题材丰富,而且有明确的开凿纪年,是研究陕西宋代佛教造像的重要资料。2006年万安禅院石窟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黄陵千佛寺石窟 | 黄陵千佛寺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千佛寺石窟又称万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 此窟为单室窟,窟口处凿石为三开间雕石作仿木构窟檐,明间宽2.02米,通宽5.04米。檐柱为八角形,为宝装覆莲住础。柱头之间以阑额相连,施四铺斗拱,栌斗出单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处宋崇宁年间下(1102年~1106年)游人题记。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 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这是宋代的仿建筑雕凿,极为壮丽。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观音菩萨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两弟子。窟项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 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雕像比例协调,刀法流畅,质感强烈,尤其是头、手、足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雕塑艺术珍品。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飞天像。一飞天右手托钵,一飞天左手托钵,均乘如意云朵。据窟内题刻记载,该窟开凿于宋代绍圣年间,距今已千年,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现为茂林修木环围,夏秋之际,树荫婆娑,清凉无限,一派“禅房花木深”的超凡境界。石窟下临黄畛公路,每日有从县城发出的中巴车辆,便于观光旅游。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峪村西 乘车线路:黄陵县乘开往双龙镇的中巴车,到双龙镇后换乘小巴车前往。 |
祭祀大殿 | 祭祀大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轩辕殿位于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功能性设施都建在隐蔽处,环境得以净化。殿院周围绿化工程独具匠心,用四季常青的成林侧柏为背景配以玉兰、丁香、连翘、迎春,强调春季景观,突出了清明时节桥山峨峨,沮水泱泱,翠柏参天。殿区融入桥山山林之中,庄严神圣,殿区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而是凭借山川地貌与植被构成的大环境,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目前全国最雄伟、壮观的仿汉花岗岩建筑,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36 根圆形石柱(高3.8 米)围合成40米X40米的才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屋顶中央有直径14 米的圆形天光。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隐喻传统约“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祖国大地。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圆地方”的理念。黄帝石刻像伫立在殿内上方。 轩辕黄帝石画像整体结构由底座、轩辕黄帝石画像、碑文、碑顶等部分组成,全部采用福建花岗岩石材,通高7.6米,总重220 吨,像高3.9 米,宽3.3米,重12 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蒋逸公、蔺胞钢设计) 整个祭祀大院(殿)工程,既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古建风格,又有现代建筑技术和国内先进的闭路电视监控、红外线报警、扩声背景音乐、泛光照明等现代自动化监控系统。气势宏伟、庄严、古朴、肃穆,是炎黄子孙祭祖的一“圣殿”。 地址:轩辕殿广场北端 |
港澳回归纪念碑 | 港澳回归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诚心亭北面东西两侧,东边为浙西钱塘人程寿筠所题石碑“轩辕庙”与“文明之祖”;西边为香港回归纪念碑。此碑古朴典雅,庄重美观,碑高3.5米,宽1米,由碑头、碑身、碑座和台座四部分组成,始立于1998年4月5日。1997年7月1日,被英国占领长达150多年的东方明珠——香港,顺利回归伟大祖国的怀抱。为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日子,香港各界人士立碑告慰先祖,昭示后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特地题写了“香港回归纪念碑”几个遒劲大字,立碑纪念。石碑背面,刻有香港著名书画家梁溪方(一名方召麟)女士书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铭一篇,热情洋溢地记述了立碑缘由、目的,真切感人地表达了香港同胞及海外侨胞欣慰无比的欢乐之情,豪情万丈地昭示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扬眉吐气的光明前景。 澳门回归纪念碑立于香港回归纪念碑南侧,形制相近。1999年12月20日,被葡萄牙占领400年的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在普天同庆之际,澳门同胞共议建碑勒石告慰始祖轩辕,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澳门回归纪念碑”几个大字。碑石背面的碑铭,记述了澳门的位置、被葡占领的历史和中国已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事实,热情称颂了共和国三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睿智英明,并交待了立碑缘由和目的。该碑立于2000年4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揭碑。马万祺发表了热情漾溢的讲话,并向黄帝陵赠匾:“功盖华夏,恩泽濠江”,作为澳门各界对黄帝陵的献礼。 地址:诚心亭北面东西两侧 |
黄陵紫峨寺 | 黄陵紫峨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紫峨寺位于黄陵县腰坪乡潮塔村西北五华里,紫峨寺与轩辕黄帝陵遥相呼应,为黄陵县正在开发建设的景点。紫峨寺是佛教圣地,创建于北魏时期,兴盛于唐宋,毁灭于清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朝阳洞,以及悬空寺。 唐宋年间佛教兴盛,大雄宝殿也按照皇家寺院的标准进行过多次修葺。大雄宝殿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其地理位置绝佳,坐落于中国的本初子午线上。据古北问记载大雄宝殿。殿阁辉飞,规模宏大。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这三进寺院以及附属建筑,是一座具有与相当规模的寺院。 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该处存石窟七个,分布在长约250米的石崖壁,最大窟60平方米,其余窟20—30平方米不等。各窟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弟子,共有石雕佛造像16尊,均残。石窟开凿于金贞佑四年(1216)、明永乐二十年(1422)、成化四年(1468)、正德十年(1515)均有重修,并有明宣德泥塑像“五世佛”三尊,高1.7米至2.1米。 |
黄帝手植柏 | 黄帝手植柏,高19米,下围11米,为轩辕黄帝亲手栽植,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柏树后,认为唯有黄帝手植柏最粗壮、最古老。1998年12月9日,“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它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世人誉之为“世界柏树之冠”。当地谚语这样描绘它的粗壮“七搂八乍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就是说,七个人手拉着手合抱不拢树干,还剩八乍多。“黄帝手植柏”沐浴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至今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地址:黄陵县轩辕庙院内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
万佛寺沙地植物园 | 万佛寺沙地植物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万佛寺位于城北5公里红石峡两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面积5800余亩,是红石峡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沙地植物园。始创于1980年,乃榆林县为治理荒沙而开辟的沙生植物试验基地。目前。有世界上160多种沙生植物在这里生长,草木繁盛,野兔和野鸡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出没其中。游人至此,既可领略大沙漠的自然风光,而且亦可增加不少有关沙生植物的科学知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人文初祖”大殿 | 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立。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浮雕像,是以东汉武梁祠的画像石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浮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陕西富平墨玉,高3.6米,宽3.3米,重11吨,浮雕轩辕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 无华。神龛四周的图案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神龛与轩辕黄帝浮雕像都是香港同胞湛兆霖、程万琦二先生于1987年清明节专程前来祭陵时,捐款8万人民币制作的。殿内两壁原有壁画,绘轩辕黄帝一生的功德,供奉黄帝坐像,两侧有风后、力牧等大臣侍立,文革后曾立黄帝牌位。现大殿神龛周围放置有花篮。神龛前供桌上有祭器、祭品等。殿外左右及背后有砖砌花墙。大殿前月台宽21.1米,进深10.84米,置有香炉、香案。月台前有台阶通道三处,中间台阶正中即“二龙戏珠”浮雕。正殿前柱子上,书有一幅楹联:“祖功泽百世,宗德润千秋”。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