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邢台地震纪念碑 | 邢台地震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1966年3月8日,在隆尧县东部的白家寨一带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后,-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并到达灾情最为严重的白家寨视察慰问。 1987年2月底邢台地震20周年之际,邢台地震纪念碑在隆尧县城东侧竣工。国家主席-为邢台地震纪念碑题了字。 邢台地震纪念碑场地占地16.8亩,南北长16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地区房产公司设计,隆尧县建筑公司施工,历经5个月的时间竣工。 邢台地震纪念碑坐落在场地的南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筒体,由两种颜色的泰山红花岗岩板面,呈方形锥体,耸立在宽30米、长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筑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象片着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碑的正面刻有-主席题的“邢台地震纪念碑”7个镏金在字。碑的背面刻有-总理来灾区慰问期间提出的救灾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16个醒目的大字。 碑座高1.4米,8.2米见方,四周镶嵌草白玉石。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和背面刻有《蒙难》、《救援》、《重建》三组线雕。 平台的正前方为10米宽台阶,分为两段,第一段三级,第二段八级,象征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其余三面各有12级台阶,象征着四面八方的支援。 邢台地震纪念碑前鲜花争奇斗艳,松柏郁郁葱葱;碑后建有地震资料陈列馆,碑馆之间为人工湖,建有桥亭,穿湖而过。 邢台地震纪念碑的落成,是对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怀念和告慰,是对这场自然灾 害的真实纪录,给后人考察研究地震规律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5.12大地震哀悼期间,白家寨中学五、六年级在纪念碑前进行哀悼,讲话以及捐款活动。 |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6年9月12日在隆尧县城奠基动工,占地面积777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1987年3月8日国务院、全国政协、国家地震局、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地区行署在邢台地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从此向社会开放。2006年3月在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尧县政府共同投资重修,隶属隆尧县政府,由隆尧县地震局负责具体管理。内设馆长一人、讲解员一人、管理员二人,经费来源于县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资金。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分中大厅、东西侧厅和东西耳厅。馆名“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鎏金大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所题,中大厅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在白家寨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时的全身青铜塑像,塑像高2.06米,标志着2006年重塑;塑像底座高1.04米,底座和塑像全高为3.10米,标志着3月10日到白家寨慰问;周总理塑像背景是在极震区崛起的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隆尧东方食品城;大厅东侧为当年地震灾区群众自发传颂、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歌曲;大厅西侧是著名画家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国画;大厅顶部有56盏灯环绕着四个同心圆,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坚强不屈,一定能够战胜不管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任何困难和敌人,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东西侧厅和东耳厅设置“邢台地震资料陈列展”,展览以大型原始照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相关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有:邢台蒙难、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震研究和邢襄巨变六部分;陈列实物有:周总理3月9日晚听取汇报时座的沙发、3月10日慰问灾民讲话时踏着的救灾木箱、喝水用的粗瓷大碗和部分地震观测简易仪器。集中再现了1966年3月邢台发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毁灭性大地震的灾情,开国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中央慰问团团长曾山等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风范,人民子弟兵的军民鱼水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各民族大团结精神;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路探索,中国特色地震预报从这里崛起的实际场面。同时展示了震后40年来,邢台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昔日震灾区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个崭新的邢台正展翅腾飞。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前方,矗立着邢台地震纪念碑,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干挂泰山红花岗岩石面,高19.66米,标志着邢台大地震发生于1966年,纪念碑平台高1.5米,面积为1200平方米,装饰汉白玉护栏,平台正面台阶分为两阶,第一阶三级、第二阶八级,寓意发生大-是3月8日,碑的两侧仿“人”字突边,象征震区人民“人定胜天、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纪念碑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刻着周恩来总理制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方针的鎏金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及背面刻有三幅汉白玉线雕,分别为“蒙难”、“救援”和“重建”。 向社会开放20年来,接待国内外前来瞻仰、参观学习和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120万人,1996年3月25日,李鹏总理为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题词:“加强防震减灾,保护人民安全”。2006年6月18日,国家副主席-莅临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瞻仰、视察,给予亲切嘱托和鼓励,并签名留念。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不仅成为对外活动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还被命名为邢台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
宣务山石窟 | 宣务山石窟,坐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古建筑。千佛殿为窟之主体建筑。据《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这里曾有隋、唐、宋诸代的石刻、雕像、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物。 碑碣:石窟曾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称“没影碑”;宋碑两幢,碑文刻有“大邢州尧山县隆胜寺”等字样。此外还有清乾隆间碑碣,内载“宣务山昔尧帝时尝登此山望洪水”。 摩崖(即直接在壁上文雕像)造像众多,造型优美,别具风格。在千佛殿石室内外壁上刻有739龛,大部是一佛二菩萨,最大龛高0.8米,宽0.97米,并有刻经三处。 此外还有“准提塔”、“妙法莲华”经刻等古迹,笔法工整秀劲,皆出一手。这些制作精细、生动别致的艺术雕刻,充分再现了古代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才能,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很有参圪价值,可惜这些丰富的宣务山文物,遭“0”十年浩劫后,已荡然无存。 地址:隆尧县宣务山 |
隆尧唐祖陵 | 隆尧唐祖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唐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唐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隆尧唐祖陵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两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物。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历时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 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是护陵行宫,属皇家级著名寺院,规模雄伟宏大,坐落于唐祖陵东(现赵孟村西)500米处,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现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一通,高4.3米,宽1.1米,刻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县尉杨晋撰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实物证据,是隆尧县历史价值最大的碑刻。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是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也是河北省唯一一组唐代帝陵级石刻,。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石狮曾先后遭遇1926年被外国人买下,中途被追回;“文革”中险被砸毁,因及时埋掉而幸免的两大劫难而幸存至今,倍显珍贵。 2006年隆尧唐祖陵作为唐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庄镇 位于县之南端,镇政府驻地魏家庄在县城南偏西7.8公里,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委员会。南与任县接镶,北与柏舍乡相连,东与莲子镇乡相接,西与北楼乡为邻。1953年设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由城关析出设魏家庄人民公社,1984年废社为乡,1987年改乡为镇。 魏家庄所属行政村:魏家庄、郭贾、李贾、孟贾、王贯庄、…… 详细++ |
柏人城遗址 | 柏人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人城在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 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平均厚度为15.1米,最高处为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此城原有9个城门,靠水的北面1门,南2门,东西各3门。城墙犹如山峦起伏,登临气势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览平畴的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志壮气豪。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作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完成如些浩大工程,这在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也不起的壮举。 战国时期,柏人城已发展成为北方赵国的一个比较繁荣昌盛的军事重镇,这里遗有商周时期的陶窑和大量陶器。城四周有众多战国及汉代古墓,从墓葬中不挖掘出不少陶罐铜镜,铜带勾、青铜剑、铁剑以及战国时期的错金铜带勾玉璧、玛瑙饰件等。近年,在柏人城址还发现了战国时流行的铜质“刀币”,刀币上铸有“白(通柏)人”字样。据专家考证,当时赵国只有邯郸和柏人两个地方铸铜钱。这是战国时柏人城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 地址:隆尧县双碑乡 双碑乡 双碑乡位于河北省隆尧县西部,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38655亩,人口28400人,辖17个行政村。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6公里,北邻连接京九的祁南公路,南接通往山西的隆昔线,交通网路西通八达,运输条件十分便利。该乡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524毫米,日平均光照7.6小时,全年无霜期195天。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 详细++ |
前南峪 | 前南峪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分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十大景区。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180 多处。 进入园区门口的抗大纪念馆、纪念碑、抗大旧址,2001 年被0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5 年被国家列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大培养出少将以上军官240余名;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这里是-、彭德怀、-、-、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森林覆盖 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植被覆盖率达94.6 % ,林木覆盖率90.7 % ,主要树种50 多种。95 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林业专家省为“太行山 前南峪(10张)最绿的地方”。万邦珍果园内万亩板栗漫山遍野,新疆薄皮核桃、没过凯特杏、没过红提葡萄、澳洲秋红油桃、大杏仁、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以及杜仲、树莓、北海道黄杨和千株玫瑰等在此安家落户。在这里您可亲口品尝异国他乡的果实,亲身体会在绿色海洋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景点陈列 抗大陈列馆、纪念碑和大型浮雕像矗立在景区入口处:笔架山、练胆峡、斧劈峰、七星阁、文昌阁、泽后亭等景点点缀于茫茫-之中;万邦珍果内已有美国红提葡萄、澳洲秋红油桃和乌克兰樱桃等品种安家落户;万株唐代板栗树和西洋参、杜仲、丹参、金银花等数十种保健药用植物枝繁叶茂,独成奇景;还有14亿年前的植物化石、古长城、志高厣、温泉寺等古迹。景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七月平均气温24度,是人们消夏避暑、回归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前南峪旅游区 由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帏题名的“前南峪生态旅游区”系全国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它位于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北距云梦山23公里,南距峡谷群25公里,东距白云山7公里,西邻九龙峡7公里,处于邢台县主要景区的中心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80多处,共分为十大景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等。景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七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是一处集旅游观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科学考察和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分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十大景区。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180 多处。 抗大观瞻区 抗大观瞻区是前南峪景区的灵魂。来到前南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伟的抗大纪念馆、巍峨耸立的抗大纪念碑和生动逼真的抗大学员的群体塑像。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这里,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抗大纪念馆陈列着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置身抗大纪念馆内,观赏着件件珍贵的文物,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营养会潜移默化地洗涤着人们的灵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会自然而然地浸染着人们的心灵。这里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军委副主席-亲笔题写的“国防教育基地”的匾牌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 生态观光区 生态观光区是前南峪景区的精髓。漫步在绿树掩映、鲜花芬芳的林荫小道上,板栗树千姿百态、枝虬叶肥;苹果园,春天鲜花惹人醉,秋季果实枝满头;还有那迷人的红果树、茁壮的橡子树以及叫上名、叫不上名的奇花野草,构成一幅幅和谐、优美的动人画卷,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沉醉在大自然的梦里,忘却了尘世的一切忧愁、烦恼,熨平了一颗颗或激动、或浮躁的不安心灵。前南峪的植被覆盖率已达94.7%,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林业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万邦珍果园是前南峪景区的点睛之笔。用常青小柏树栽植而成的再造秀美山川六个大字,浓缩着前南峪人民战天斗地的昂扬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不止脚步。站在泽后亭下,放眼远望,工程浩大的层层梯田不由你不对人定胜天的前南峪人肃然起敬;展现在眼前的一片片异国他乡的奇花珍果,美国的凯特杏、红提葡萄、乌克兰的大樱桃、澳大利亚的秋红油桃源区、欧洲的榛子区、西洋参园区令人大开眼界,使人不由发出不出前南峪、便可列国游的慨叹。果实成熟时节,信手采摘品尝,六国的风味,别样的享受。 化山揽胜区 穿过一条槐荫小道,我们就到了炼胆峡,炼胆峡是通往坐化山揽胜区的所经之路,峡内曲折险峻,盘绕向上直通云天,是游客攀岩、炼胆,手脚并用攀向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必经之地。通过步步登高的198步台阶和蜿蜒曲折的18道弯,再沿道而上108米,就到了坐化山上的静心台和文昌阁。 坐化山山势险峻奇特,海拔1024米,登上山顶,一身的疲惫顿被一览众山小的惊奇一扫而光,但见笔架山、斧劈峰、军寨山、太子峰、流钱山、大寨山等群山竟秀拜服脚下,令人回味无穷,豪气万丈。坐化山上密植800亩松林浴场,恰似一个庞大的氧气供应站,给人们常年提供着用之不尽的清新空气。穿梭流动在绿色海洋中的气流,含有大量的负离子,置身于松林之中,携几缕凉爽的清风,吸几口新鲜的空气,使人顿觉神清气爽。松林浴场不但有健身作用,而且这里的松涛啸月、松涛观景、松涛闻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有关坐化山的来历,更加优美动听。传说文曲星是北斗星第四星,武曲星是北斗星第六星,他俩均是掌管天下黎民百姓文武功名的神仙。在没入仙班之前,他俩结伴云游来到太行山一片森林小憩,发现此地地貌景观雄奇险峻、祥云缭绕、气象万千,顿觉万翠盈胸心旷神怡。于是,他俩商议在此地隐居修行。文曲星掷笔化成笔架山、武曲星挥斧劈出斧劈峰,然后他俩就地打坐,经过10多年的修行,得道成仙,其肉身居然变成了通天拔地、气势宏伟险峻的坐化峰。坐化峰上的文昌阁,相传文昌帝掌管人间的生死爵禄,是古今文人墨客供奉的地方。 浆水镇 邢台县辖镇。1953年建浆水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1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2.4万。通公路。辖浆水、营房台、栗树坪、八里丈、坡子峪、水门、寨上、寨沟、河东、安庄、南口、大寨、前南峪、后南峪、下店、冯家沟、宋家峪、川林、吕家庄、马兰、安上、珍珠套、潮子、坪上、贾庄、清沙坪、滑子、翟沟、翟沟门、前…… 详细++万邦珍果园抗大纪念碑文昌庙军寨山前南峪七星潭化山松林佛头山洗砚池斧劈峰化石谷凯特杏林抗大总校旧址秋红桃林连心河叠瀑丹青湖纱帽山化山瀑布古树名木景观练胆峡苹果林将军林青年林邢台笔架山坐化山大樱桃林 |
邢台天梯山 | 邢台天梯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天梯山简介 天梯山游览区位于邢台市西东牛庄,距市中心2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7路公交车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山势突兀,雄浑险峻,千余级石阶直上云霄;山腰有远古洞群,洞连洞、洞套洞,曲折回环,幽深莫测;洞中遍布石花石瀑石钟乳,肖人肖兽,千奇百怪,目不暇接;山脚哟暗和金水洞,泛舟洞中,灯影浆声,如入仙境。游人登临绝顶长寿峰,但见群山环拱,村庄历历,田畴锦绣,川口湖烟波浩淼,令人心旷神怡。景区西部,冷风洞天下绝伦,宝剑峡壁如刀削,黑龙潭清冷沉绿,另有一番野趣。特别难得的是,这里是抗金名将牛皋的家乡。牛大将军曾在这里依山凭险,率众抗金。至今山腰间遗迹尚存。另外还有众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世代流传。总之,这里54景景景美,36洞洞洞奇。在这里可登山、可戏水、可垂钓、可泛舟、可考古、可科研、是邢台不可多得的一处西郊公园。 |
内丘扁鹊庙 | 内丘扁鹊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鹊王庙,俗称神头庙,又名扁鹊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1982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内丘扁鹊庙,始建年代久远。据《魏书·地形志》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 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周显健中安-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清康熙七年(166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不可胜记”。据庙内现藏碑刻记载: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华四出”;复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修缮后,“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巍然可观”;金明昌元年(1190年),内丘县令赵实率众监修后画檐雕梁,所以称之“其庙自古以来未有似今完备者哉”。逾数十载,又一场劫难火焚,荡然无存。大蒙古国国朝龙兴癸未岁(1223年),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 元提点太医颜天翼纠材募工,重修之,后经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历六年(1587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1621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等修缮。从以上历代重修碑文中可了解到:扁鹊庙的每次修葺、重建、修缮大都是由官方牵头来完成的。 建筑特点 扁鹊庙群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由扁鹊殿、后土殷、玉皇殿、三霄殿、百子殿、药王庙、山门、献殿、回生桥、桥楼、碑楼、三清楼阁、道士院等2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总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是北方典型的道教庙群。屋顶类型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卷棚顶等。 由这些屋顶类型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说明古代工匠们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庙群形制的特点:四周群山环绕,诸殿坐落其中,庙前河水涓涓,地势逐渐加高,依山随势建筑,轴线对称分布,景致独具特色,实属风水宝地。总体建筑以天(玉皇)、地(后土)、人(扁鹊)三才者布局,其中三大殿为整个庙群的主体,配殿建筑与主体建筑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格局,乃一方胜地。古时,帝臣官宦、文人骚客、隐人居士、善男信女,莅此揽胜观光,朝山祭圣。又为这里留下了众多得诗碣、碑文、石刻等文物古迹。扁鹊殿为该庙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属大式建筑,是祭祀扁鹊之处所。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通高11。1米,面阔七间,长21。78米,进深三间,宽9。94米,占地面积426平方米。系单檐布瓦九脊歇山顶,柱网布局采用减柱、移柱并用,扩大殿内空间。四周斗拱44攒,单材12。5、足材18厘米,为五铺作双下昂里抄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六椽前后对搭牵用四柱,彻上露明造,无施叉手,托脚、各节点均施攀间拱及驼墩支垫,经修缮后仍保留元代的建筑风格。 据明万历六年《重修鹊山庙记》碑载:“……是故由周而来,历二干载矣,人之骏奔,而俎豆者……”。说明祭祀扁鹊的活动久远。既然有祭祀活动,那么最起码要有祭祀的场所,所以祭祀的场所也可能是一座不成型的小庙,也许原庙的建筑开始较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其崇敬程度的升级,其庙逐渐变大。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来看:西汉以前以高台建筑为主,主要建筑是宫殿、都城及礼制建筑;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直至消失,木结构建筑兴起,主要建筑出现寺庙等建筑。可见原来的小庙只不过是现存建筑的雏形,扁鹊殿的成型建筑年代在汉或早于汉。为何建筑年代如此久远,可现存的建筑竟为元代建筑风格呢?该殿千余年来,风剥雨蚀,饱经沧桑,在历史上曾毁于兵燹、或人为的破坏等,保存至今实为不易。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人们对扁鹊其人、其庙的追崇、钦佩程度,也充分体现出该殿的名望和价值。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元朝初年,其殿现存的大木构件也多为元代。在1997年落架大修清理该殿基础时,竟发现原基址比现存的基础要大一圈,四周各外沿1米左右。说明现存大殿是元初在火焚后的废墟上重建的。可证实在元代前该殿四周确带房廊,这样正好和历代碑文记载相吻合。 整个庙群是以扁鹊殿为起点,增设了具有道教色彩的庙宇,形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道教庙群。可惜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仅存无几。 近年来,通过多种集资渠道,对现存的扁鹊殿、后土前殿、后土总司殿、药王庙、广生殿、山门、回生桥、玉皇殿等古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保持原貌,修旧如旧。各种建筑和谐相融,与历代官吏,名人题写的诗碣、碑文及九龙石柏、扁鹊墓地等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也折射出自建庙至历代修庙的沧桑历史。 全国各地扁鹊庙有之,唯属内丘扁鹊庙创建年代最早,影响最大。改革开放以来,来此观光旅游,朝拜医祖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近年美国友人、日本学者、新加坡道教协会、中华医学会、北京、济南、邯郸、太原、安阳等地的人们都慕名前来,踏赴寻旧访古之路,瞻仰扁鹊神容、玲听美丽传说、饱览鹊山胜景、追寻神医足迹、探索有关医术,……,真可谓:“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庙貌四方钦”。扁鹊庙 |
丰乐园 | 丰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丰乐园位于邢台市临城县东部,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占地面积3000多亩。 东距107国道3公里,西距县城6公里,南临省道南郝线,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发展 邢台丰乐园始建于1998年,该园是市交通局响应国家“扶贫攻坚,绿化荒山”口号,而实施的“万亩荒山”开发工程的一部分。为了解决养路工再就业问题,全国劳动模范、时任市交通局副局长兼公路处处长范永丰同志抓住了国家“扶贫攻坚、绿化荒山”的机遇,提出进军太行,开发荒山的构想。在临城、内邱、邢台县等地承包荒山一万亩,建起“一区两基地”即扶贫开发荒山试验区、交通职工转岗分流基地和交通职工旅游、疗养、娱乐基地,并把临城荒山基地作为开发实验区。 景区现况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丰乐园已由昔日杂草丛生,砾石乱卧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荫满山、瓜果飘香、湖光山影、景色迷人的花果山。丰乐园共栽种冬枣、中华寿桃、美国凯特杏、金太阳杏、黑、红宝石李子、薄皮核桃等名优稀特果树45万株,形成5大系列38个品种,可供游人在不同季节采摘。还建有人工湖12座、狩猎场1座、鹿苑1座、宾馆1座、别墅3处,成为一处集旅游观光、果品采摘、休闲疗养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主要景点 该园区主要景点有:狩猎场、鹿苑、结义坡、鸟鸣涧、临风阁、杏林、桃园、特种养殖场、云通寺、金秋乐园等20多处。 景区荣誉 2005年10月25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
邢台峡谷群 | 邢台峡谷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峡谷群是国家4A级风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地质公园,景区位于邢台市西70公里处,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长1000米以上的达8条,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观。主要景观有鬼门天堑、卧峡晴虹、云崖撒珠、飞瀑泻玉、瑶池妆台、龙宫玉珠、济公观海、三山销翠等。邢台峡谷群是以石英砂岩峡谷景观为主体,辅以山崖、瀑布、人文风情等景观的峡谷群型旅游区,其所具备的垄断性石英砂岩峡谷群和典型性的嶂石岩砂岩地貌特点,在太行山区乃至全国山岳型旅游区中独树一帜,不可多得。 邢台峡谷群是国家4A级风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地质公园。位于邢台县西南路罗镇贺家坪村,与山西的和顺县相望,距邢台市区65公里。景区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达到千米的有8条之多,它既有北方山岳的雄伟气势,又具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峡群有三奇:一 邢台峡谷群 奇谷低狭深;二奇峡岸壁立;三奇成群出现,并有连绵十余里的清潭飞瀑及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峡谷群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五大特点,成为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奇峡群目前可游览的峡谷共五条,分别为长嘴峡、流水峡、黄巢峡、竹会峡和老人峡。主要景观有50多处,如:神鹰石、龙潭飞瀑、白云人家、黄巢殿、跑马栈道、神井、一线天、擎天柱、双驼峰、五指山、情人峰、观-、双龟戏石、龙首崖、悬棺、云崖撒珠、雄师出山、小石林、兴隆寺、猿人头、双狮岩、浮雕、卧峡晴虹、济公观海等。峡谷群夏季暑期凉爽,七月平均气温24℃,有多种乔木,灌木和野生动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奇峡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唐末黄巢义军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此建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仍在此留有遗址。 峡谷群景区的水上垂钓、帐篷营地、篝火晚会、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游项目,会使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近百家的农家小院让您尽情体验山村生活。 峡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峡。谷底狭深、峡岸壁立、成群出现,构成了太行奇观;二是峻峰 邢台峡谷群 。周围山峰都是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上下错落,形成了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三是飞瀑。黄巢岩下有一奇特而又壮观的瀑布,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由悬崖顶一深潭中翻腾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钻入一石瓮,泉水在瓮中回旋而出,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飞溅而上。站在瀑布之下,水声、风声骤起,一股清风寒沁人入五脏,令人备感舒畅.黄巢峡 黄巢峡主峡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长达4000余米,峡深200余米,两壁对峙千仞,峡宽几米,最窄处只十几厘米。抬头爷视,云崖倾扑,大有瞬间合拢之势,故称“一线天”。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黄巢峡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此外,这里还有八路军总的兵工厂、服装厂、造纸厂旧址。 |
邢台大峡谷 | 邢台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大峡谷群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邢台县西南路罗镇贺家坪村,与山西的和顺县相望,距邢台市区65公里。景区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达到千米的有8条之多,主峡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长达4000余米,峡深200余米,两壁对峙千仞,峡宽几米,最窄处只十几厘米。抬头俯视,云崖倾扑,大有瞬间合拢之势,故称“一线天”。邢台大峡谷既有北方山岳的雄伟气势,又具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峡群有三奇:一奇谷低狭深;二奇峡岸壁立;三奇成群出现,并有连绵十余里的清潭飞瀑及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峡谷群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五大特点,成为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奇峡群当前可游览的峡谷共五条,分别为长嘴峡、流水峡、黄巢峡、竹会峡和老人峡。主要景观有50多处,如:神鹰石、龙潭飞瀑、白云人家、黄巢殿、跑马栈道、神井、一线天、擎天柱、双驼峰、五指山、情人峰、观-、双龟戏石、龙首崖、悬棺、云崖撒珠、雄师出山、小石林、兴隆寺、猿人头、双狮岩、浮雕、卧峡晴虹、济公观海等。峡谷群夏季暑期凉爽,七月平均气温24℃,有多种乔木,灌木和野生动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奇峡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唐末黄巢义军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邢台大峡谷邢台大峡谷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此建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仍在此留有遗址。 峡谷群景区的水上垂钓、帐篷营地、篝火晚会、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游项目,会使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近百家的农家小院让您尽情体验山村生活。 峡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峡。谷底狭深、峡岸壁立、成群出现,构成了太行奇观;二是峻峰。周围山峰都是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上下错落,形成了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三是飞瀑。黄巢岩下有一奇特而又壮观的瀑布,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由悬崖顶一深潭中翻腾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钻入一石瓮,泉水在瓮中回旋而出,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飞溅而上。站在瀑布之下,水声、风声骤起,一股清风寒沁人入五脏,令人备感舒畅。 主要峡谷邢台峡谷群当前可游览的峡谷共五条,分别为长嘴峡、流水峡、黄巢峡、竹会峡和老人峡。 长嘴峡 景区的第一条峡谷“长嘴峡”,俗称“一线天”,也叫贺坪峡,因前面的村名而得名。峡长800米,宽20米,两壁高70余米。谷底奇石遍布,溪水长流,地势十分奇险。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 长嘴峡中段有水库遗址,峡谷凹陷下去的山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1958年,在建水库大坝时我国采用前苏联专家的定向爆破技术炸成的,炸下一堆乱石后,苏联专家就不管了,在当时技术落后,资金困难,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人们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水库修了起来,并在壁上写下了“气死老龙王,愁死穿山甲”的豪言壮语,后来在1963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被冲毁,所以很遗憾,如今只能看到水库的遗址,按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起一座拦水大坝,到时游客能乘船进入景区。 老人峡 老人峡因峡谷山势平缓,非常适合老年人行走而得名。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次生林,进入林中树木遮天蔽日,凉爽异常,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地方。顺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继续往前走,就是景区三奇中的一奇:老龙潭瀑布。流水峡的千万年流水冲刷出数不清的太行年轮,在王帽峰下形成了深不可测的石瓮水潭。山泉水奔流至此,从石瓮中回旋喷流而去,形成眼前的瀑布,在这里观赏,会有一种凉风袭人,似入仙境的感觉。瀑布落差30余米,似一道白练从半山腰飞腾飘落,被风一吹,似千万朵玉兰,落到潭里,立刻化成一缕水雾。每逢雨季,水大瀑急,势如千军万马。瀑布下端的水潭叫“老龙潭”,是由瀑布冲成的,深6米,水质清澈。待到严冬,瀑布结冰,由于流水的冲击,常常形成中间空外面结冰的巨大冰柱,远看像白色的冰山,近观却又散发着蓝光,令人叹为观止。 岩石风化崩塌残留下来的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壁,宽大平滑,恰似一个大屏幕,因此称它“天然大屏幕”,这个资源也会被利用起来,将来将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幅《黄巢布阵图》。 流水峡 流水峡长3000米,宽20米,高70米。峡中清水长流,鸟语花香,曲曲弯弯的陡壁上有众多的石崖、石龙、蜂窝状石洞,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在地质学上,这些大峡谷有一个名词叫“节理”,俗称“裂缝”,也就是在地壳的抬升过程中,这些裂缝经过数万年乃至亿年流水强烈下切,久而久之,形成此峡谷。此峡比较宽阔,溪水常年不断,峡道弯曲,水随山转,是龙门川的水源,景区将在上游建个大水库,定时放水,进行水上漂流。 在流水峡中断上山的路上,从这里一路上去,便是形似帝王之盔的“王帽峰”,其寓意是黄巢有王者之气。在老龙潭瀑布所见到的“天然大屏幕”便在此山下。山上的风景十分优美,登山远眺可以看到来时的路线。大家可以看到沿途山壁的凹陷处有许多小立棍,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寓意是:支支山,不腰酸。 一路上的景观多与一个名叫“黄巢”的传奇人物有关,黄巢原籍是山东省菏泽县,他是一个私盐贩子的儿子,也许由于出身卑贱,谁也没有记下他生于何年何月,黄巢自幼习武,上过私塾,读过经史,可谓文武双全,据说他青年时期曾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因相貌丑陋而数次不能金榜题名,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这些经历,使黄巢对唐末朝政的强烈不满,于是和一些落榜举人揭竿而起。他曾借菊咏志,写下著名的《冲天》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霜降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苍门寺方丈卞律,二人相交甚厚,卞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更精通易经八卦,二人常以棋谈兵,后来卞律被黄巢拜为军师。当时黄巢所占地盘便在此处。他在战前的“祭刀”仪式上,不幸将好友卞律误杀,后来黄巢回到家乡,同那里的赵义军、王仙芝和兵,南征北战,终于把唐朝****,做了“大齐”皇帝,但是,由于其指导思想不对,战略方针有误,加之内部搞0,没过多久便被赶出长安,最后败于山东泰安县,战死虎狼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就因他的失败而告终。 黄巢峡 过了金水桥,上去便是黄巢殿。它始建于唐末,清朝曾三次重修,毁于文革时期,只给我们留下一处遗址。当时的黄巢殿正面供的是如来佛祖,两边分别是普贤和文殊两位菩萨,在殿的门口一侧还供着水龙王,就是小白龙。它专管着佛爷身后的那口神井。如今你看到人们仍在供着水龙王,凡在此求雨的,只要带上贺家坪村南大院的人,十有八九都会灵验,那是在很早以前,南大院有位姓王的姑娘来庙里烧香,她手抚摸着小白龙的头说:“你要是个真人,我就嫁给你。”谁知回家后就暴病而死。姑娘当晚给母亲托了一个梦,说自己和小白龙已经成亲了。第二天一早母亲急忙将这个梦告诉家里人,于是南大院把丧事变成喜事办,认下了这段姻缘。自此,逢天旱时,方圆百里的人都去找南大院的人,请他们去求雨,据说每次都会天随人愿。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人们渴望和平安定,渴望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黄巢峡是景区的精髓,景色最为迷人。峡长4000米,一般宽1到2米,最窄处只有十几厘米,壁高150米,这里红岩绝壁,险峰对峙,黄巢曾在此聚兵起义,抬头仰望,青天一线,俯视脚下,水流不断,相隔不远便有一道瀑布,溪水清澈见底,清凉透骨。峡道里相隔不远,就有一石卡“喉”,每卡一处便是一道瀑布,每道瀑布下面都有一个大小不同的小石潭,深则几米,浅则1米。每逢雨季,瀑布成群,非常壮观,那时别说人走,就是猿猴也难以攀爬,真是“峡道难,难于上青天”。 竹会峡 峡长3000米,平均宽约10到20米,高70余米,植被覆盖率高,有大面积原始次生林,有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每至阳春三月,山桃花、山杏花开遍山野,这里山花烂漫,绿叶相间,恰似世外桃源,同时这里也是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地,有人参、当归、何首乌、柴胡、黄连等上百种中草药。 走过这道弯,对面看去的那座山,像一个巨大的手掌,叫做“佛手山”,而站在天河梁再看这座山则像一个巨轮,因此又称它“太行巨轮”。还可以看到左上方有块巨石,像微微打开的书在那平放着一样,叫做“天书”,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物,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竹会峡因何而得名,当前无法考证。当地人原来把这块地方叫“小竹苇”。相传,很早时,这里住着几户姓杨的人家,在峡谷后的开阔地种了许多竹子和芦苇,此地因此而得名,后来人们叫成了竹会岭。另一传说:当年黄巢起义时,与朱温在此会师,因而得名。此峡中的岩石也属石英砂岩,峡道弯曲,峰回路转。再往前走,可以走出天界,到达三天门。每逢雨天,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犹如鬼门天堑,令人生畏。 继续前行,就会看到左边一块大石稳稳地立在那里,你向左看,一个圆圆的壳儿,小小的、圆溜溜的脑袋,那是一只害羞的乌龟正驮着大石迎接游客。继续往前走,再看它,它就把头缩进壳里去了。站在这个位置向对面观赏,前面好像龙头一样,蜿蜒过来的路像龙身一样,此段叫做“龙首崖”。对面崖壁上的两个豁口,平时有少量溪水落下,山雨来临时,就会成为两幅气势磅礴的瀑布左右相并,很是壮观。 奇峡群景区的水上垂钓、帐蓬营地、篝火晚会、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游项目、会使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近百家的农家小院让您尽情体验山村生活。我们这里的特产有楸子、柿子和板栗,待到你秋季来时,一定是硕果累累。 国家地质公园 邢台峡谷群地质公园是属自然景观,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六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自然的综合体,纯属天然赋存的,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形地带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不同地貌,邢台 地质公园岩石类型齐全,地貌多样。景观奇特的花岗岩类型、丹霞类型、岩溶山水类型都在地质公园中找到。 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峡谷群、云梦山、九龙峡及天梯山4个园区,总面积271平方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作用造就了公园内气势恢弘的峡谷地貌。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引人入胜的地貌景观与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地质公园的建立,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普及科学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峡谷群的岩石大多是红色,在地质学上称作石英砂岩,这里14亿年前是一个浅海环境,红色石英砂沉积后,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这种岩层,后经燕山造山运动,山体形成褶皱,又经千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形成今天奇峡群奇特的地势地貌。主要景观有50多处,如:神鹰石、龙潭飞瀑、白云人家、黄巢殿、跑马栈道、神井、一线天、擎天柱、双驼峰、五指山、情人峰、观-、双龟戏石、龙首崖、悬棺、云崖撒珠、雄狮出山、小石林、兴隆寺、猿人头、双狮岩、浮雕、卧峡睛虹、济公观海等。奇峡群景区是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被评为AAAA级景点。云梦山景区 |
天河山 | 天河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河山---中国爱情山,位于邢台市,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天河山位于邢台市西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总面积30平方公里,距邢台市65公里,交通便利,沿途风光优美。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这里群瀑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这里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云顶草原”。天河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区、河北省地质公园。 天河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区、河北省地质公园。景区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天河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孔夫子曾游学至此,“夫子岩”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主要根据地之一。129师医院,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等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特别是天河山一带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经多位专家考证,这里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2005年,天河山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2006年,天河山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这里是千里太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主要景点有:汉阙大门、荷香园、迎宾大坝、天河湖、天河山庄、爱情广场、鸳鸯池、凌波胡、碟仙谷、凌雪湖、九天银河、天门、碧莲池(壶穴)、睡莲池、情人谷、牛郎庄、仙人峰、鹊桥、月老峰、圣母庙、夫子岩、云顶草原、天下第一牝、太行猕猴园等数十处。另外,中华古代情爱文化博物馆也已向游人开放。 天河山拥有北方最大的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和华北落差最大的峡谷漂流项目。天河山的漂流因落差大,水流急,惊险刺激,被誉为“中国情侣第一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杨亮才先生观天河山有感:“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故落邢台。”牛郎织女魅力的爱情故事,也许只能发生在这唐诗宋词般绝美的仙境之中。 白岸乡 邢台县辖乡。1961年建白岸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60.7公里。面积124.9平方公里,人口1万。邢左公路过境。辖白岸、大西庄、小西庄、清泉、王山铺、高名水、朱文坪、白岸口、水鱼、西孟家庄、贾道湾、麦条沟、前坪、西口、西就水、南就水、黄家台、许家村、前大峪、后大峪、芝麻峪、尚家庄等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玉米、小麦,盛产红薯、板栗、核…… 详细++ |
邢台九龙峡 | 邢台九龙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九龙峡简介 邢台龙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1日,是经邢台县工商行政局、县旅游局正式批准的集旅游建设、农副产品营销和天然中药材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公司。公司下设“四部一室”,即景区开发部、对外招商部、市场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和综合办公室,拥有员工161人,固定资产20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目前主要承担对龙峡自然风光旅游 区的开发建设和“浆水龙宫”牌系列干鲜果品的加工销售。 公司遵从自然,放眼未来,综合开发,业绩显著。经过近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已投资600多万元,将邢台九龙峡自然风光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山水瀑布、峡谷群落、原始森林、高原风光、民族风情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被誉为“燕赵第一奇景”。公司在开发建设景区的同时,立足山区盛产板栗、核桃、?{子等干鲜果品和天然中药材的实际,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浆水龙宫”牌干鲜果品、绿色杂粮等系列土特产品,品质优良享誉国内外。 公司现已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设了办事机构,并同300多家旅行社和干鲜果品营销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至诚至信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诚招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合作开发,携手前程! |
邢台云梦山 | 邢台云梦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云梦山简介 云梦山主峰1300多米,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5%,林中有珍稀动物百余种。进入景区,恍如进入一只大肚茶壶,只见四面山势峭拔,赤壁翠崖,头顶一片圆天,神秘莫测,故称“壶天仙境”。云梦山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最奇之处在于它的九潭十八瀑,您可以游览龙吟峡、镇蛟石、栖鹰飞瀑、五禅洞、上壶天、下壶天、白龙溪、附丹崖、温翠坡、绕桧柏、挤幽涧、流蛟瀑、龙吟瀑、晒波瀑、神仙道、红碾盘、神仙脚印、讲经洞等。 |
邢台崆山白云洞 | 邢台崆山白云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邢台崆山白云洞简介 崆山白云洞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东距县城6公里,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庄市86公里。沿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乘车去崆山白云洞旅游十分便利。 邢台崆山白云洞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现已探明的有4个较大洞厅,总面积4000平方米。第一洞厅宽敞宏大,有山有水,一片人间和平景象;第二洞厅垂帘悬幕,富丽堂皇,犹如天堂;第三洞厅怪石林立,阴森恐怖,颇似想象中的地府。第四洞厅树枝珠串、水潭密布,很像龙宫。洞内岩溶造型齐全,单位面积景观密集,风景形态瑰丽多彩,原始本底保存完好。四个洞厅景观各异,各有特色。整个封闭空间都充满了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帘花等碳酸盐造型,其中网状卷曲的“节外生枝”、“线型石管”、形态奇丽的牛肺状“彩色石幔”、石帘、晶莹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在国内其它溶洞中是极其罕见的。洞内的拟人物拟景物多达109处。景观的体量大小不一,大体量的有石柱、石幕、石瀑布、石平台等。最大的石柱周长达4.3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最大的石幕宽达8米,而最小的景观石针,直径仅有几毫米。还有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鹦鹉石、雄狮等。整个溶洞景观给人以形态美、线条美、空间美等多种艺术享受,堪称岩溶造型“博物馆”和“地下迷宫”。 崆山白云洞现已成为一个集山、水、洞为一体,旅游服务功能齐全的风景名胜区,每年到这里来参观游览的中外游客达几十万人次 |
邢台开元寺 | 邢台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开元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北路中段。 开元寺为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我国历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元代皇家寺院。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 开元寺占地45亩,坐北朝南,气势宏伟。该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殿阁,主要为明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虽历经千年沧桑,保存仍基本完好,不少遗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开元寺现存主要殿阁四座,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气宇轩昂,巍峨壮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其中天王殿,除了众所周知的佛像外,四壁皆为历代名人所题诗词。相传“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当年拜访该寺住持、有道高僧万安长老时,就曾留下草书题壁诗。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 释迦牟尼殿(三殿)为整个开元寺建筑精华所在。此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巍峨壮观,结构精巧,风格独具。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观音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滚龙石柱,除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雕龙石柱外,几乎无与匹敌。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围2.5米,雕艺精湛,线条流畅。柱上游龙或盘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视,且龙首龙体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强烈,俨然真龙游跃腾舞,造型生动,风格粗犷,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龙柱两侧的石板雕花,工艺精巧,手法细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规模宏大,别具风格。现存殿宇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寺内还遗留金代巨型铁钟一个。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它是研究我国古天文学发展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 寺内西侧有经幢二座,一为唐代建造的“道德经幢”,石质,通高七米,呈六面形,分为三截,共十八面,上刻有老子《道德经》。据《邢台县志》载,经幢文字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为国内仅存的三座同类经幢之一,极具历史价值,另一座建於後梁乾化年间(911一915年)的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刻《陀罗尼经》一部,并题有“印度副使李逢书”等字样,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宝塔一座,名曰“园照塔”,现已不存。 2006年邢台开元寺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