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平桥区 >> 查山乡

查山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白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中山铺人 。1942年春,与孪生兄弟叶楠(陈佐华)一同考入潢川中学(今潢川高中)初中部,课外大量阅  读文学作品,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宣传干事、教育干事、师俱乐部主任职务。1952年曾在贺龙身边工作,此后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在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当钳工。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在武汉军区文化部工作。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溪水,泪水》(译有英文版)、《哀莫大于心未死》、《流水无归程》、《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的歌》、《白桦的诗》、《我在爱和被爱时的歌》、《白桦十四行抒情诗》,长诗《鹰群》、《孔雀》,话剧剧本集《白桦剧作选》(内含《红杜鹃,紫杜娟》、《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远古的钟声与今日的回响》(内含《吴王金戈越王剑》、《槐花曲》、《走不出的深山》)、《一个秃头帝国的兴亡》(译有英文版本),《孪生兄弟电影剧本选》,散文集《我想问那月亮》、《悲情之旅》,短篇小说集《边疆的声音》、《猎人的姑娘》,中短篇小说集《白桦小说选》(译有法文版)、《白桦的中篇小说》、《沙漠里的狼》,随笔集《混合痛苦和愉悦的岁月》,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苦恋》(又名《太阳和人》)、《孔雀公主》都已拍摄成电影,演讲集《白桦流血的心》等。  根据白桦的《梅香正浓》改写的《梅香正浓》,先已选入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里。  [以上内容由"鸵鸟"分享。]

震雷山风景区

  使震雷山风景区更完美,是近年来,平桥区各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心愿和务力方向。2004年以来,以区委书记王荣红、区长张明春为首的党委、政府,把开发利用震雷山风景区放到了迅速发展平桥经济重中之重的位置。成立了以副书记杨良新为首的晨雷山风景区工作班子,功能齐全的震雷山风景区,除了自然界留下的美丽景观,历朝历代留下的人文景观,和难忘的美好传说。商业旅游一条街、别墅群、演艺广场、居民新村、湿地公园、农家乐等适合现代生活的服务项目将会给到震雷山风景区休闲,旅游的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震雷山风景区座落在平桥区城南,占地19.2平方公里,西侧是由南向北流的东双河、杜河在此交汇流人海河.南侧和公路向南通向另一名胜鸡公山,向西达国家级名湖——南湾湖。东侧是罗山县、平桥区界山——灵山,峰顶是人佛教圣地--灵山寺。北侧是宽二百米的浉河.浉河对岸是繁华、热闹的平桥中心城区。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把它们连在一起。震雷山风景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震雷山。平桥中心城区浉河河南侧,属灵山脉系,占灵山脉系的四分之一。应区委书记王荣红、区长张明春之邀,2005年元月著名书画家、区长级干部李春恩写了一首“咏震雷山”的诗,以唤外籍乡友之故情。  千百年的自然界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震雷山,历朝历代的人们又在其中打造了一些令人向往的景观,留下了一些难忘的传说,得天独厚的晨雷山,满山的映山红.到处的兰花.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茶园。  据史书记载.震雷山的自然景观有山顶上的“雷沼喷云”,西北方向的双尖形乳峰.西边两河口大山头往南六里的乌风洞,三人才能全抱的银杏树,山间的圣泉,圣泉水等。人文景观有山顶上的雷峰寺,山间的胜泉寺,真武庙及三月三庙会,茶园等,难忘的传说有石沼潜龙,奶头山说,乌雅道人得道处,震雷山寨避匪,万寿寨避难等。  “震沼喷云”。震雷山顶上的有两个石沼,其水清冽,洋溢无增减,每天阴,云自沼出,天将下雨即有浮云笼罩,由于景象奇特,相传有龙潜于内,人以石投下,则砉然作声,如雷震一样。故称“雷沼喷云”,为信阳八景之一。  乳峰。位于震雷山西北.形以奇特,老百姓称奶头山。到过震雷山,看过奶头山.不管走多远的游子,母亲哺育之情会一生不忘,报恩之心愈甚。  乌风洞。位在震雷山西侧两河口大山头通南六里。相传乌鸦道人在此得道.洞的外面有念经石,左侧有仙人床,右侧有木鱼台,洞两旁有旗杆窝。后因土匪将抢来的妇女藏于洞中,官家只好将洞封堵。  震雷山寨。在震雷山南麓,1935年还存有旧址。该寨咸、同间修以避匪。咸丰、同治年间应在公元1851年至公元1875年。公元1851年即太平天国起义。公元1856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被成丰皇帝镇压下去。另一说,震雷山寨咸、同间土人修寨避难。说明该寨系乡、民所修,乡、民应该不会害怕农民起义军,躲避的匪应该是成丰皇帝乱杀无辜。  万寿寨。在胜泉寺,清初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董正修续修,可容七百人。  百年银杏树。该树在胜泉寺门外右侧,百年以上,没有三人,不能抱之。树干挺拔,大面积遮荫。1958年因大办钢铁,该树被毁。现在不论是谁,站在那里,看着磨盘大,接近地面锯口平整的树根除了感叹都会有所思。这个大树根它见证了在1958年以前震雷山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不少和它一样高大的树木。所幸的是.在那以后不久,离大树根十多米以外的银杏根,在圣泉旁边又冒出来两棵银杏苗,现在该两棵银杏,高十米以上,直径分别在30多厘米。由于它们生长在重视生态平衡、保护植被、人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年代,将会茁壮生长。  圣泉。胜泉寺前面有泉水自石罅流出,长年不断,四季澄清,其味甘冽.虽大旱也不不竭。山脚稻田、靠此灌溉,稻米内部品质优于其他异地圣泉水。震雷山所有的泉水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浉河,之所以称震雷山的泉水为圣水,是因为它和其它浉河源头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功效。用它沏茶,其味甘冽、香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常以浉水烹煮茶。用其煮饭,米饭清香,用此水的壶具、煮具,无沉淀、无结垢,洁净如新。长期饮用浉河源头水的人,人体内脏可以避免生长各种结石。建设在震雷山脚下年产二十多万吨的啤酒厂.其用的酿造鸡公山牌啤酒的水.就是取自震雷山西侧的两河口。由于水的品质独特,鸡公山牌啤酒在全国啤酒行业始终站在一流的位置。  雷峰寺。在震雷山顶.信阳八景之一的“雷沼喷云”就在寺前。  胜泉寺。在震雷山北冀,由于寺前水质优良,此寺故名圣泉寺。清代乾隆年间重修。乾隆皇帝公元1735年继位至公元1795年,在位60年。1752年、1762年他耗费巨资为其母亲孝圣宪皇后做六十和七十大寿.圣泉寺重修当在此期间,距今已是250多年,圣泉寺的圣字犯了孝圣宪皇后的大忌,为躲当时的-,圣泉寺改为胜泉寺,也应是此期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圣泉寺的前殿已片瓦没馏。从遗留下的基础和门口三人才能合抱的银杏树根基看,当年的圣泉寺当是气势不凡,香客不断的寺庙。  三月三庙会。改革开放以后。每年阴历三月三日,群众会自发聚集在震雷山北麓,参加历史沿革下来的庙会。届时入山人海,商贩云集。据史载,举行庙会的地方有真武庙,香火甚盛。  茶园。震雷山的南坡,北麓,大片大片齐整的茶园,让人赏心悦目。据史载,清末,邑(县、城)人于其麓种茶。味甚佳。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时只能用浉河的圣水煮外地茶。而我们现在却能很容易地品尝到震雷山味佳的茶和特有的的水煮出来的色清味香让人心旷神怡茶水。      景点位置  河南省信阳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  

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南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境内,主要包括浉河、东双河、杜河、南灌渠、七龙溪及周边部分缓冲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2′~114°25′,北纬32°02′~32°37′。湿地公园北依浉河,南沿杜河与七龙溪,东至京港澳高速,西以琴桥、东双河为界。湿地公园总面积752.0公顷,湿地面积681.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0.6%。  两河口湿地属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区域典型的河流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突出的特点是复合型湿地类型、南北兼容生物多样性。公园以两河口天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由淮河流域上游重要的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运河、输水河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境、生物群落、水鸟、城市与水的紧密相依是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典范。为水鸟及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公园内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状况,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有维管植物113科377属78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水杉2种,榉树、乌苏里狐尾藻、野菱、野大豆、莼菜、莲、金荞麦和中华结缕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有野生脊椎动物5 纲34目63科300 种,包括黑鹳、金雕、秃鹫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属于淮河流域上游重要的永久性河流,由杜河与东双河在两河口汇聚,经过500米的宽阔河道,再次汇入浉河,形成了独特的三河两次汇聚的奇特湿地景观。  公园内有纵横交错、水域宽广的自然水面,荡舟河中,你可看到碧波荡漾,蒲苇婆娑,荷花飘香,鸟鸣鱼跃,水草千姿百态,水胡芦随风飘浮;更可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人画面;也可以看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丽景观;公园内河边芦苇丛生、水鸟翩飞的宽阔库塘,岸上茂密的翠竹,生机勃勃的输水河、蜿蜒的乡村溪流和湖中小岛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自然景观完美衔接。  湿地公园蕴涵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丰富的湿地文化、悠久的茶文化和浓厚的楚文化。清乾隆年间信阳诗人郭际雍曾著诗《浉河泛月》“皎月浉河照,泛临景自除。树烟贵远嶂,城郭现平沙。酒市灯明灭,渔舠(dao)火淡斜。几多清意味,也足达蟾华。” 表现了人与湿地的和谐;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首信阳人何景明,游览两河口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十余首,其中“旧家浉水上,门向钓台边。近市来沽酒,中流坐放船。蒹葭开晚照,洲渚接寒天。渔父如相识,长歌过我前” 非常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两河口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与民俗风情。湿地公园紧邻了一批历史遗迹,如千年古刹雷峰禅寺、圣泉寺、唐戏台、红军桥、古柏等等。

扁担会革命旧址

扁担会革命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扁担会革命旧址 1935年 信阳县    鄂豫边省红军游击队诞生旧址,又称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在信阳市西北45公里处的邢集乡高堰村小石岭庄,有一处座西朝东的院落,这里就是鄂豫边省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旧址。   1935年,河南省委和鄂豫边工委遭到破坏后,合并成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不久,省委确定在属桐柏山区的信阳、确山、桐柏、泌阳四县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这年九月,派周俊鸣同志(原河南省委军委书记)来到这一带,联系当地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吴仁辅及汪心泰、吴恒秀等建立起中共尖山支部,书记汪心泰。月末,省委书记张星江、委员王国华等来这里指导工作,认为此地偏僻,群众基础好,遂将省委机关迁到这里(当时省委也曾经在此旧址活动),着手建立红军游击队的准备工作。   1936年1月4日,鄂豫边省委在这所旧址(汪心泰同志的家)建立了红军游击队(亦称豫南游击队)。当时游击队只有7人:队长周俊鸣、指导员张星江(兼)、还有王国富、汪心泰、吴恒山、康春、老汪。有枪三支,一支打不响,称为两根半。当天夜里就举行武装暴-动,打死了一个当地无恶不作的联保主任,缴获了保公所的六条枪。接着,在宋冲、竹沟、石滚沟一带打土豪,夺取反动地方武装的0弹药,各县地下党又输送来一批党员,不久就发展到30多人、14条长枪和5条短枪的队伍。   在以后的岁月里,游击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信、确、桐、泌一带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1936年底,游击队已经发展到近200人了,成为我党当时在南方八省中坚持游击战争的14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竹沟根据地及中原局和河南省委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其主要成员后来大多成为新四军二、四、五师的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旧址是晚清时青砖布瓦四合院建筑,共有砖木结构房12间。解放后曾多次对其进行维修保护,使得旧址基本保持了原貌。2014年,省文物局批准了信阳市编制的维修方案,自2014年10月开始对旧址进行维修。维修中,对主房和厢房的房瓦、梁、檩、椽、门窗、顶蓬等需更换的部位一一作了更换;恢复了院墙和前后门楼;院内做了灰砖地坪,院外修建了小型广场,摆放了部分石磙、碾盘、牛槽等民俗器物;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2015年3月25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豫鄂边省委游击队诞生地旧址)一期维修工程近日竣工,并通过了市文物局的初步验收。今后,还将继续实施二期维修工程,拟恢复已倒塌的北厢房房屋3间,对旧址内部进行必要的整治。同时会同平桥区文化新闻出版、党史等部门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提炼主题、陈列展示,将旧址开辟为扁担会革命起义纪念馆,发挥其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作用。

信阳博物馆

  信阳博物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倾力建设的大型文化惠民工程。2008年4月动工,2010年9月8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是信阳市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占地面积51亩,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近1万平方米;现有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石器、陶瓷器、木漆器、动植物化石等各类藏品近20000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文物近2000件套,其中馆-铜器最为著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开馆近四年以来,信阳博物馆的观众参观流量逾118万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4万人次,青年大学生25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33场,高峰期日参观人数超过5000人次。此外,还接待外国友团90余批次。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已成为推介“宜居信阳”的窗口。  信阳博物馆常设七个基本陈列厅,以“淮上故园——信阳历史文化之旅”为主题,以豫南历史发展的脉络为序,通过远古家园、淮上诸侯、楚地王风、天下根亲、茶韵天香、豫风楚韵等六大板块,全面、-空间地展现和诠释厚重信阳的文化气象。馆内特设临时交流展厅,除了基本陈列和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外,可以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大型临时性特展;可容纳近200人的报告厅,设施设备一流,能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信阳博物馆的建成充分满足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藏品管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社会教育等功能需求,是信阳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信阳博物馆以充满创意的文化情怀,为城市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成为培养城市文化的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塑造城市灵魂的重要推力、和一个集收藏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信阳博物馆坐落于羊山新区,东与百花园相邻。它的建成开放,饱含着城市管理者的战略思考,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满载着市民们的梦想和期冀,既是当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魅力信阳城市发展的必然,是信阳城市文明的标杆和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地 址 :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八街中段  预约电话:0376-6365366、6365388  邮  箱:xinyangbowuguan@126.com  公  交 :8路、25路至行政审批中心站下车即可。  须  知 :成年人持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护照、军官证等)经核验后入馆参观,  未成年人必须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方可入馆参观。  

信阳北湖水利风景区

信阳北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原水上天堂、豫鄂休闲胜地、信阳城市公园——羊山新区北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行政中心以北1.5公里处,属国家中Ⅱ型水库,水域面积2300亩,休假度假区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仓房、顾岗、石子岗、周湾四村(原属彭家湾乡辖4村),总人口7109人,总面积30.61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年均221天,环湖形成了以松树、国槐、野桃、栎类等为主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草覆盖率高达98%,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保存着过渡带特有的生物群落,是南北动植物的“基因库”,景区内盛产茶叶、板栗、石榴等信阳特产和花鲢、白鲢、青鱼等30多种经济鱼类,活跃有白鹭、黄羊、野猪、白冠长尾稚等30多种野生动物,是生态农业的“体验园”和野生动物的“观赏园”。是一个以观光体验、运动健身、疗养度假、商务会议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休闲度假风景区。   主要荣誉:  “中国绿化基金会生态教育基地”、  “国家水利风景区”、  “农业部水产养殖示范场”、  “河南省水利风景区”、  “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信阳市70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距335省道6公里。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保护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峰小石顶海拔813.5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留了大别山和桐柏山结合处完整的天然次生林。据调查,保护区内有植物235科954属243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3种。另外,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约2300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2种。保护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峭峰林立,沟壑纵横。山上大石,有的似石床、有的似石柜、有的似孔雀、有的似卧佛,堪称鬼斧神工。保护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这里曾是南伯候姜文焕的封地,小山顶为其祭祀地;春秋末期,楚国国君楚昭王被吴王打败后也曾逃到这一带避难,随后到长台关建立了城阳城;秦末时期,楚霸王项羽为寻找楚国国君后裔也曾到过此地;东晋名将祖逖曾在此屯兵,当时他与同为司州主薄的刘琨常相互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闻鸡起舞》这一典故便由那时得来;唐初大将尉迟恭亦曾在此地屯兵。山上的小山顶道观为“信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北魏,里面有天王殿、娘娘殿,整日烟雾缭绕,常年烟火不断。另外还有祖师顶、老寨山、天目沟、情人谷、还魂坡、殉情崖、鸳鸯池等景点。   

龙池大峡谷

  龙池大峡谷方圆8万公顷,从古至今一直被推为“罗山八景”之首,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0人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  著名景点有仙女洞、万人锅、油盐罐、铁门坎、快活岭、天堂、白门楼、犀牛望月、梅花桥、月亮石、鹰嘴石、劈破石、黑白龙潭、弥陀禅寺、石刻等三十六个景点。  龙池大峡谷年均气温在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植物类有1000多种,动物类有190科1067种之多,其中有国家级一类保护动物白冠、白冠长尾雉等。  弥陀禅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公元420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仅留三层大殿。1934年一度被毁。1943年重又修缮。文革期间,龙池寺院又惨遭浩劫,寺院毁坏殆尽。寺院占地面积2公顷,原正殿9层,偏殿3层,现仅存一层大殿,长为14.6米,宽14.5米,为砖石结构。   

城阳城址

城阳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北部,南距信阳市25公里。京珠高速、沪陕高速转107国道可达。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该城始建于春秋,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顷襄王逃至城阳,把这作为临时国都,“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秦汉魏晋时为城阳县、郡,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隋唐以后逐渐废弃,前后计1000多年。信阳市于2004年12月成立城阳城址保护区。  城阳城址包括内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内城分南北两城,面积68万平方米,部分墙体保存完好,城外壕沟轮廓清晰可见。外城亦名防御城,东、西、北三面基本以地势防御,南墙西接内城,面积182万平方米。太子城位于城址的东北角(相传是西周申伯候筑以居太子宜臼),西北两面临十字江,以势所建。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体保存完好。在城阳城西南400米的高岗上是著名的楚墓群。1957年、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了一号墓、二号墓,两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317件,特别是一号墓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1970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近年来,该地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木漆器、陶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套盘、编钟堪称稀世珍品。郭沫若、顾铁符、黄盛璋等都研究过城阳城址及其墓葬,并发表过学术论文。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开发,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城阳城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晒金场、饮马塘、跑马岭、白马寺、锅底湖、千年古井、千年古桑等令人回味的民间传说及景点。      景点位置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乡  

长生谷景区

  长生谷入口处的图腾柱上雕刻着许多动植物图案,雕刻精美、形态丰富,代表人类最原始的图腾,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立柱为证,希望人们尊重科学、珍爱自然、珍惜生命……长生谷是鸡公山新开发不久的又一处胜景,有“小小九寨”之称,是自然山水极佳、原始韵味浓烈的风景长廊。这里,可觅原始风光、可醉鸟语花香、可采山珍野果。这里瀑布飞泻、泉水叮咚、栈道吊桥、老藤古木、奇花瑶草、山苍潭碧,犹如世外桃源,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图腾柱往上走约三、四百米,就到了“响水塘”瀑布,亦称“秀女潭”,坡度70米,瀑悬15米,下有一潭水深约2米,积水面积约300平方米,两边悬崖峭壁、古木丛生。关于“秀女潭”,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鸡公山周边遭受瘟疫,百姓死伤很多,有一美丽的村姑名叫秀女,她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心地善良,看到这种情况,焦急万分,寝食不安,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拜访周边许多名医,寻求治病良药,均无结果。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神农老祖化作一白胡子老头,出现在她的面前说:“小姑娘,我有一种药可救百姓,但此药生长在很远很远的神农山,离这里要翻过九十九座山,要趟过九十九条河,平常人根本到不了的。”秀女说:“老爷爷,如果能救好父老乡亲的病,什么罪我都愿意受,什么苦我都愿意吃。”经过神农老祖的点化,秀女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这样她就口衔草药日夜往返于神农山与鸡公山之间,由于一次不能衔很多草药,而得病百姓很多,只能往返奔波,最后,秀女没有了一点力气,在最后一次衔药回到鸡公山时,再也飞不动了,一头栽在鸡公山的半山腰,她死的地方化作了一潭碧水,当地老百姓为了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就把这里称作“秀女潭”。  距秀女潭不远有一处开阔地。据说是岳王庙遗址。庙后一块巨石上刻“登高自卑”四字,为肖耀南副官刘文明题刻。字迹遒劲有力,古人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词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启发和激励我们既要高瞻远睹、胸怀大志,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出成绩。  岳王当然就是武圣岳飞了,在民间,为关羽和岳飞建庙颇多,但在鸡公山建岳王庙到更有其独特的见解,南宋王朝将淮河作为北部江界,岳飞曾率他的岳家军驻守于此,屯恳戍边,以抗金兵,功绩卓越。   

烧盆店遗址

烧盆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烧盆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烧盆店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孙寨遗址

孙寨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孔庄村孙寨村民组。遗址地处淮河上游左岸,右岸即为游河入淮处,也就是《水经注·淮水》篇“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所在。遗址主要由东南、西北两个台地构成,高出周围约2米。东南台地为椭圆形,东西182~284米,南北152~210米,面积5.2万平方米左右。西北台地近方形,东西84~127米,南北114~120米,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两个台地周围均有壕沟环绕,现用作鱼塘,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昌故城  时代:汉  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昌镇古城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阳楚王城

信阳楚王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楚王城 信阳市平桥区   泛指市区楚王城商业区域。另历史上,在河南、湖北和湖南境内发现以“楚王”命名的古城遗址达六处。又名城阳城,是中国现存的6坐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民国《续修信阳县志》记述:“楚王城在县北六十里,东临平汉线,相传楚王春秋屯兵处。城东西约四十丈,南北略长,基址尚存,东南面城濠宽十余丈,深二丈许。”此城相传为楚武王破申时所筑,当时称“城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阳红军桥

信阳红军桥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桥 信阳市区东南17公里的五里店乡辛店村   辛店村有一座抗战时新四军五师所属的信(阳)罗(山)边县委指挥部为当地群众所修的灌溉、行人两用的渡槽桥。桥长107米,高2.6米,均由石条砌成,当地群众称它为“红军桥”。  诞生在抗战时的新四军五师,主要活动在豫南、鄂中、鄂东北一带,并成立了豫鄂边区政府。为了打破敌伪顽的武装包围和经济-,边区政府决定在这一带兴建水利事业,发展生产。当时辛店、郝堂一带,南靠大别山,北靠平原湖泊,因水利失修,经常水旱灾荒不断,严重影响了边区人民的生活。为解决这一带农民的疾苦,一九四一年冬,信罗边区政府指战员带领群众一道冒着严寒挖沟运石,不到一年便建成了长约八百多米的灌渠。从此,山水顺着灌渠流入平原,使1500多亩稻田受益,为边区的抗战作出了贡献。这座“红军桥”就是当时水利设施的一部分,目前还被利用。   红军桥是我党我军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见证。红军桥的建成使用,不但为当时的边区经济建设和突破敌人的红济-作出了贡献,尤为可贵的是架起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连心桥,现已成为当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为促进两大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查山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查山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