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石门栈道景区 | 石门栈道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门栈道风景区是汉中著名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 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这里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各种地方美食,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传说中褒姒的故里。这里既有水利工程石门水库,又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的所在地,又是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区。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距离市区15公里。它以石门水库为依托,风景秀丽,古迹荟萃,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俱佳的城郊型水利风景区。 褒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净幽雅,四季景色各异。清代文人王晚香将这里概括为“石门二十四景”,1975年石门水库建成后使褒谷锦上添花。石门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容1.098亿立方米,灌溉51.5多万亩农田,发电装机4.05万千瓦。坝高88米,顶长264米双曲拱坝,造型优美,宏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长的人工湖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水产水禽种类繁多,以大鲵、甲鱼、白鹭等最为珍贵。 “石门”位于褒斜道南端,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石门”开凿于汉明帝时期(东汉永平六年),是为贯通褒斜栈道而修建的,隧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国古代“火烧水激”的原始技术凿成的,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山河堰是西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陕西省水利专家李仪祉在其旧址上修建了褒惠渠,七十年代又兴建了石门水库,三个时代水利工程世世代代惠泽着一方汉中人民,形成了汉中水文化,水工程一道独特风景线。山河堰纪念馆已于0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石门十三品是分布在汉中褒斜古道南端及石门隧洞附近的极其珍贵的十三方石刻。它是由专家从104方摩崖石刻中所挑选出来的十三方精品,它不仅是记述古褒斜栈道和古石门变迁的珍贵史料,又是代表着我国汉字发展的重要历程,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日本学者种谷扇州曾这样赞美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大书法家于右任为鉴赏石门石刻的书法精髓,在石门摩崖下兴奋得眼泪直流,还在洞内留宿一宿,并留下了这样一首诗:“朝临石门铬, 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康有为,邓石如等不计其数的书法家无不对石门石刻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国最早的工具书《辞海》二字就是在石门十三品文字中选出的,由此可见石门碑刻影响之大。 门票价格: 旺季:80 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6-2294212 邮编: 723000 景区地址: 汉台区河东店镇 |
汉中民俗园 | 汉中民俗园 汉中民俗园地处宗营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旁边,占地200多亩,以弘扬民俗文化为宗旨,融园林艺术和传统建筑于一体,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人们说这里是了解汉中这方热土的一个重要窗口。 据《史记》记载,秦厉共公26年“左庶长城南郑”,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51年,汉中就首次筑城。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汉台便是其王宫遗址。刘邦自汉中兴兵而得天下,创立了西汉王朝,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声威大振。此后,华夏民族开始被周边国家称为汉人,从而衍生出汉族、汉文化等一系列称谓,汉中亦因此名闻天下。 叠彩园:层石相叠,堆积成山,绿水相衬,意在表达一种宁静淡泊、 崇尚自然的情趣。 儿童乐园:充气玩具,滑梯,转椅,翘板,秋千,可供大人陪着孩子玩耍,嬉戏,享受天伦之乐,充分展现童趣。 园内有功能厅,用餐时可以作为餐厅;跳舞时可以作为舞厅;唱歌时可以作为歌厅。朋友相聚,亲人作陪,心情舒畅,不亦乐乎? 紧挨多功能厅的是桂园,可同时接待600人就餐。多功能厅和桂园门前,是 园林广场。这里花木丛丛,青草如茵,盆景优雅,是个感受园林风光的好地方。坐在石桌旁休闲品茶,悠然自得,神怡心旷,当会生出归隐田园之感,品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滋味。这样的园地还有多处,要是您有兴趣,不妨再去看看占地一百多亩的园林观赏区,那五百多种名贵的花卉苗木和两千多盆高档盆景,会让您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玉皇阁是本园的最高点,用建造鱼塘挖出的土垒成。四角亭古朴典雅,玉皇塑像神态安详。在此登高眺望,可以饱览全园胜景。若想求愿,那就上上香吧。 如果要休息住宿,四合院一区是您理想的选择。这里既有四合院的气氛,又有现代民居的设施,席梦思床位,一室两床,一院两室,功能齐全多样,经济实惠,安闲舒适。三个院子,分别为“招贤居”、 “清风居”、 “明月居”,门对“八仙桥”、 “将军桥”、 “状元桥”,绿树掩映,碧水环绕,让您领受小桥流水有人家的江南秀色。 汉中民俗是本园的主调。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突出民俗主调,推动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以本园为依托成立了汉中市民间文化研究会。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把这里作为活动基地,建立了80米长的民间文化长廊及汉中民俗馆,以“活跃民间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汉中民俗园建有公认的最具汉中民俗特色的文化长廊,共展出图片360余幅,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民俗园的鸟瞰图,驻足览望,全园入目。 汉中民俗园是汉中新华书店乘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投资500多万元兴建的。这里有优良的硬件设施,完善的服务项目,规范的优质服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昧,知名度较高,现已成为汉中市田园风光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二部分为汉中市旅游图,既能了解民俗园在汉中旅游网络中的位置,又能为大家进一步游览提供参考,少走弯路。 第三部分展现了汉中新华书店在总经理王继盛带领下为传播先进文化不断创业的事迹。紧挨水上乐园的是供垂钓爱好者消遣的鱼池。池中有鲫鱼、鲤鱼、鲳鱼等。可自备鱼竿,亦可租用鱼竿。钓到鱼按斤论价,每斤5至8元。垂钓是修身养性的好活动,有人形象地描述道:刚开始上动下不动,紧接着上下都不动,过些时下动上亦动,后来就上面高兴下面痛。 第四部分为汉中揽胜。通过这些照片,可以认识汉中,欣赏0的美景。 第五部分为汉中民间剪纸。作者边凤兰,是一位小学教师,也是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她慧心巧手,或撕或剪,让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您的眼前。与陕北剪纸浑厚粗犷的风格相比,多了些水乡的灵秀,情调的细腻,自成一格,享誉一方。 第六部分是一级摄影师马瑞平女士的作品。她对家乡感情深厚,仅凭紫柏山“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的文献记载,冒着危险,26次攀岩探寻,为人们奉献了张良庙所在地紫柏山一带的生态地质奇观照片。所谓坦,说高山草甸,实为形状如锅的天坑。几十平方公里的山顶,无数的天坑交相媲美,连成一片,风光旖旎,蔚为壮观。这里的风光已成为留坝县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 第七部分为汉中歌谣。闻名中外的汉中农二哥诗社就诞生在民俗园附近一带。我给大家背一首《想你》的歌谣: “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家来画你,画像贴在背篓上,背起背篓如背你。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家来画你,画像贴在卧室里,眼睛一睁见着你。”这首民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该比那种 “家里有个煮饭的,身边有群好看的,出门有个来电的,远方有个思念的”那种打油诗有味道吧? 第八部分是民家艺术家广泛开展民间文化活动的真是记录,许多领导同志和文化名人也参与其中,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这里有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的石刻作者及照片,也有天下第一石头琴的制作者谷扬丰先生,他的石头琴曾代表中国参加昆明世博会展览,排在零号大厅。观赏完民俗文化长廊后,您一定会感到汉中的确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园内建有居住区,设备齐全,环境舒适,欢迎入住作客。大会议厅,可接待260人的会议。旁边还有两个小会议室,相互配套。 洗浴中心以洗浴为主,有大池和雅间,单人多人均可。洗浴之后,可到美容美发中心理发洗面,按摩保健,减轻旅途的疲劳。这几方池塘有水有旱,是水妊养殖场。水蛭俗称蚂蝗,其生长既需要水,又需要陆地,所以做成这样。蚂蝗可以做成佳肴,药用价值极高。 四合院二区,共有七套。房子更加宽敞。“宝来居”,门口两边的壁画分别是拜将坛、古栈道。靠里边是“如意居”。门口两边的壁画分别是蜀汉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和黄忠。他们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屡立奇功,同韩信一样是杰出的人材。这是“吉祥居”。门口两边的壁画都与三国历史有关,意在展现诸葛形象。他的《隆中对》脍炙人口;其“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智者形象素为人们敬重。前面还有四套四合院,分别是“喜和居”、 “安顺居”“寿山居”、 “福海居”。祝各位家庭喜和,旅途安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水上乐园:水车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多用于河道,靠水的冲力,使其转动,将水由低处提往高处,以利农业灌溉。眼前的脚踏水车,要靠二人合力,一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农夫昔日农作的艰辛,二是检验一下两人的配合是否协调。大家还可以玩水上自行车,荡舟击水。 在游乐、垂钓的同时,漫步在古亭溪流边,别有一番情趣。从那边数起,共有六个古亭,依次是“醉月亭”、 “观云亭”、 “望湖亭”、 “听雨亭”、 “揽月亭”、 “吟风亭”。曾有人感叹道: “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紧相缠,潇洒日子少烦恼,风月云雨润湖边。” |
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 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北依秦岭,南俯汉中盆地,位于汉中市城区以北18公里处,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总面积3674公顷,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区108处景点。天台山和哑姑山分别为陕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山势巍峨,山顶平坦如台,故曰天台。被誉为陕南第一名山,集“奇、险、古、秀”于一体,山势雄伟,陡峭险峻,层峦叠嶂,气势状观。有飞仙灵崖、梅花古碑、琴泉雅奏、避滩地穴、岱顶风光等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登主峰岱顶,北眺秦岭翠峰,南瞰汉中盆地,令人心旷神怡;有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古建筑十余处,依山延续十余里,主要包括灵官殿、黄茂咀、南天门、药王楼、涌泉寺、斗母宫,方圆百里群众前来朝圣,常年香火不断。历代文人墨客,仙道真人,官宦士绅,在此曾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历来是汉中朝圣旅游之胜地。 天台山的著名,在于它的独特景观,清人严如煜有诗“苍苍石峰立嵯峨,险道新盘上旧阿。地狭寺随峰石转,僧归身带野云多”。天台十八景声名显赫,为:诸葛故堡、石堰交流、呼吸奇泉、飞仙灵岩、太极神图、张拉塌洞、梅花古碑、晴天夜雨、早种晚收、蜡烛笔立、二仙围棋、银洞白光、琴泉雅奏、白云风洞、青龙昂首、避滩地穴、土孤堆峰、岱顶风光。这些景观天造地设,趣味横生,有的奇绝险峻,有的清雅平和,有的秀丽委婉,有的冷艳孤傲,每一处景观都附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天台山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具有茂密而丰富的林木和药材资源。因山高林秀,四季气候变化多端,使得这座神奇的山更加独特。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辞官后曾游医陕南为百姓治病,为选好药登临天台山,看到林深泉幽的山野遍布着茂密的药草,兴奋地把此辟为采药基地广济众生。后世人家修建天台寺,纪念这位药王。据《汉中府志》记载,天台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主殿供奉孙思邈,故名药王殿。此后每年农历六月,附近各县百姓登临拜谒,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公园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较齐全,森林覆盖率达92.3%,年平均气温10.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但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形地貌奇特,名胜古迹众多。景区内山势险峻,沟谷纵横,泉潭密布,气象万千,还有天然溶洞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在现,集“奇、险、古、幽、秀”天一体。是汉中乃至陕南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
拜将坛 | 拜将坛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拜将坛位于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两台高各有三米余。面积与古汉台接近,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首先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了关中;继而北征东进,逐鹿中原,百战百胜,从军事上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因此,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南台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 南台下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北台亭阁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高祖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址,也是刘邦在汉敬祭天地的圣地。 刘邦在汉中设坛拜将后,由韩信统帅三军,仅用了四年半时间,就辅佐刘邦统一全国,成就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汉人、汉字、汉文化从此发祥。 在南北台之间,“兵仙神帅”碑传说是明代瑞王朱常浩祭拜韩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制立。 “夜影神碑”(无字碑),立于西侧,碑体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形成了神秘的天然石刻图案,虽其貌不扬,却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十二年初,汉高祖卧榻思信,为慰忠魂,钦赐地方上贡朝廷的红色发光宝石一方。萧何奉旨树此碑,碍于吕后权威,未刻碑文,仅将碑石置立拜将坛。初立时,碑身夜间发光现影(碑石含多种矿物质),传韩信魂灵附其碑,消灾驱些邪灵验,故来此祭拜的人很多。 汉代巨型贔屃,造型粗犷,神态逼真,乃刘邦修筑拜将坛时的奠基碑座。碑身虽轶失,但千年石龟安然横卧,守护着将坛。 安放于拜将坛的世纪大钟,重达11吨,铸于公元2000年,是我国西北最大的铜钟,气势壮观,其声宏亮。 拜将坛内,翠竹苍柏,四季常青。阅兵场内有:“汉大将韩信拜将坛。”与《登坛对》两通高大的碑石遥相呼应。立于西侧的“汉大将韩信”石碑,是民国32年(1943)汉中城防司令祝昭周所立,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沿石阶而上南台,是刘邦设坛拜将的原址,当年坛高八丈,宏伟壮观。台中央是左手握剑、右手托印的“大将韩信”雕像,再现了当年“登坛威望一军惊”的风姿。北台为祭亭,周边红条石勒沿,由八根巨型石柱擎起,殿式屋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造型别致,石柱上镌刻着历代名人的题联诗作。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刘邦 (前256~前195)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 详细++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刘邦 (前256~前195)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 详细++ 刘邦 (前256~前195)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 详细++ |
汉中南湖 | 汉中南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南湖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陕西省十大自然生态旅游区,有七沟八梁、六十八座山头,这里“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有陕西第一湖的美誉。 南湖景区始建于1954年,是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自然风景区。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水面5700亩,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汉中近郊的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南湖风景区湖面碧翠如染,湖水被七山八沟截分,形成了六七十个大小不一的湖面,大的上百亩,小的四五十亩,湖与湖相连,当游船快速行驶在宽阔的湖面上时,山影、云影、树影一齐在湖中荡漾。船后泛起层层浪花,引来许多鸟儿紧紧相随,鸣叫不已,使人兴趣盎然。 五湖名千秋,唯独南湖幽,碧水映仙境,犹如画中游”,南湖景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林木,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使这一片自然朴素而又真切的湖风山色尽在秀丽妩媚之中。 美丽的南湖,层层青山抱绿水,弯弯绿水绕青山。置身于其间,作诗诗兴发,绘画笔有神,观景兴致浓,留影处处佳,被游人盛赞:“自然的美,美的自然”。 |
汉中博物馆 | 汉中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汉中博物馆,也称汉中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11月9日,是汉中市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被列为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馆内设有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专题陈列。 1958年,汉中市博物馆成立,以汉台为馆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几经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初具规模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设有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专题陈列。历年来,馆内藏品的研究,受到海内外的关注。昔日的帝王宫廷,今已成为国内外游客访古览胜的佳境。 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它台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 汉中博物馆 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 鸿门宴后,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汉王由子午道来到汉中,边行边烧绝栈道,以示无北还之意。来到汉中后,他的心情非常气恼,萧何及时劝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对应,是天意如此,愿大王王汉中。于是汉王养精蓄锐,并接受萧何的建议,拜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一军皆惊。随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越秦岭,消灭不可一世的项羽,从而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汉中开汉业,汉中成为西汉王朝的发迹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典故,传颂数千年。 宋代之后,古汉台成为汉中府署的后花园。望江楼,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位于古汉台的最高处,它兼有南北的建筑风格。 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是穿越秦岭的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开通一条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隧道及其南北的山崖间镌刻了178种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 东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门洞南约一里的山崖间,石质为云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书法风格隶中带篆,颇有古韵,这种书法风格,全国只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建和二年刻,与《甫阁颂》《西狭颂》一起,并称为汉三颂,是隶中极作,书法珍品。它记述了己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力驳众议,终于修复褒斜道的历史,还反映出东汉时期穿越秦岭间四条道路的历史。这些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石门颂》是隶书极佳,代表着古代隶书的最高水平。它奔放质朴,浑壮飘逸,是千百年来书法家竞相临摹的佳作。清代张祖翼评价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此后还有《杨淮杨弼表纪》《李君通阁道记》等汉代石刻,它们的风格继承了《石门颂》,但又有发展。 《玉盆》,相传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它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衮雪》是魏王曹操书写的。“一代枭雄”曹操一生两次来过汉中。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讨五斗米道及其张鲁不战而胜;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当时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这方石刻就是他第二次来汉中时书写。当时见褒水浪花飞溅如滚雪之状乃书。 字横刻,其通高67㎝,宽148㎝,字径35—46㎝,传说为曹操手迹。落款“魏王”,字径6.5㎝,与“衮雪”二字风格迥异。该摩崖虽经历有年,但字迹清楚,神韵依旧。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镌刻在褒河石门东壁的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北魏石刻。记述了北魏年间褒斜道改道的历史。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书法艺术价值。 《山河堰落成记》此摩崖原在褒河石门南数十步河西侧山崖间,通高226㎝,上沿宽510㎝,下沿宽506㎝,四周鼓出约15㎝的边子,崖面两端内收、中部外鼓呈曲形。文自右向左竖排16行,每行9字,字径约六寸,隶书。共135字,全文如下:绍熙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艺、戍帅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徕劳工徒。堰别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酾渠四百一十丈。木以工计,七十二万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计,一十五万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尽决。秋,使者被旨兼守事,会凡役,慨念民输当四倍于每岁之常,乃官出钱万缗,为民助。查沆、贾嗣祖、晏袤、张丙实董其事。记述了南宋年间大水冲坏山河堰,官民共修的历史。是南宋隶书第一人晏袤所书,是宋隶的代表作。 石门十三品虽然只是十三种摩崖石刻,但它反映出隶书由古隶—汉隶—魏书—宋隶的演变历程,这是其它石刻无法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历代书法家对它无比珍爱,而且在国外享有盛誉。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说:“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其中的《大开通》《石门颂》《杨淮表记》和《石门铭》,被列入日本中小学生的教科书。 学术研究 自1994年开始,围绕蜀道及石门石刻的研究,相继召开了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石门十三品撮要》和《石门石刻大全》等一批研究成果。 |
汉中民俗村 | 汉中民俗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汉中秦巴民俗村是西北林业设计院设计,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 立项的新兴人文景观旅游产业。该村距市中心9公里316国道旁,坐落在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内,是一处集休闲、度假、旅游、园林景致观光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汉中秦巴民俗村以弘扬民俗文化为特色,采用园林和仿古建筑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成为汉中民间文化汇集基地。民俗村里建有文化长廊、汉中碑林、汉中民俗馆、仿秦俑馆、天汉同乐园、儿童乐园、石林园、垂钓池、游泳池、游湖、休闲和文化广场、汉乐宫娱乐厅、伟人广场、棋牌茶艺、美容美发、商务中心等。村里设有有线电视系统和电话自动交换系统,24小时供应热水。客房部按四合院、标准间布局,可同时接待200多人住宿。餐饮部有各种民俗风情雅间和宴会厅、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大、中、小会议室和多功能会议厅,可举办各种会议活动。 汉中秦巴民俗村四季如春,绚丽多彩,以以她独特的景致,深受游客青睐,前来观光、休闲、品茗、垂钓、旅游、聚会、度假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本村将在社会各界同仁的关心支持下,为创建一流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民间文化研究的胜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 | 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以石门水库为依托,风景秀丽,古迹芸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就在这里。 褒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净幽雅,四季景色各异。清代文人王晚香将这里概括为“石门二十四景”,石门水库建成后使褒谷锦上添花。石门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容1.05亿立方米,灌溉50多万亩农田,发电装机4.05万千瓦。坝高88米,顶长260米双曲拱坝,造型优美,宏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长的人工湖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水产水禽种类繁多,以大鲵、甲鱼、白鹭等最为珍贵。 褒谷石门是个天然立体文博馆。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凿与架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陈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栈道独具一格,飞架在陡壁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缩影;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国之魂宝”,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曹操“衮雪”;张良“玉盆”;郑子真“石虎”苍劲浑扑,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连城山腰的连云栈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着先祖足迹,淹没于水下的褒姒铺,相传是西周褒国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世世代代浇灌汉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旧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兴建了石门水库,三个时代水利工程惠泽汉中人民,形成了汉中水文化,水工程独特风景线。 古往今来,褒谷鸡头观翘立,耸入云端,石虎镇守石门宝藏,古人还有“石门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解得开,买下汉中府”的说法。石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褒国、古褒斜栈道、古连云栈道、古石门、古山河堰、古褒城驿、新石门等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是研究我国古今战争、交通、道路、经济、科技、水利、书法、诗文等综合天然史料馆,也是陕南优美宜人的风光旅游胜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石门水利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根据规划得到进了一步地开发和利用,热诚欢迎四方游客到汉中石门风景区参观旅游休闲度假。 亲历石门,文人骚客、朝廷官员等皆被其艰巨及壮观感动和震撼,纷纷记事写诗刻于石上,-,以抒情怀。这些石刻以石门为中心,自东汉始,慢慢形成了一个摩崖石刻群,共一百多方。很遗憾,现在看不到了。哪位若有兴趣,可以到市中心的汉台博物馆观赏凿迁到那里的“石门十三品”,全面了解这些石刻的内容和价值。都是国家级的文物呢! 从长安到成都,栈道最兴盛的时期有栈阁几千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栈道一修通,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产生在这里。 重现历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每逢“五一”“十一”,石门人就会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擂鼓列阵,用精彩的仿古表演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乘船畅游石门水域,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享受。放眼四望,满目锦绣,美不胜收,让您觉得似在画中游走。游览褒姒故里,回味“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的陈年故事,您一定会沉浸在遐想之中,生发出无限感慨。景区新增加的百米高空走钢丝表演,惊险刺激,会让您耳目一新。 |
汉中奇石园 | 汉中奇石园 汉中奇石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北郊宗营镇秦岭园林中,邻汉宝公路。占地面积160亩,是目前陕西省最大规模的将赏石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的旅游景点。 汉中北倚秦岭为屏,南靠巴山为障,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贯穿其境,崇山峻岭环绕,山川溪河纵横,形成了丰富的天然奇石的宝库。尤以褒河谷口河道层层叠叠,数以万计的石头构成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色,其石小如磨盘,大如车船,在亿万年奔腾汹涌的河水冲刷﹑浸蚀下,使这些石头外形圆润光滑,色彩绚丽明快,花纹飘逸流畅。因其在汉萧何修建的山河堰之上,故而被称之为“堰口镇珠”,为“褒谷二十四景”之首。清人王晚香曾赋诗为赞:“云根地脉结珠园,闪烁金光古堰前,真似石犀能制水,花村千载浪恬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群之美。 2004年,在“堰口镇珠”将被毁灭的情况下,汉中市秦岭园林将褒谷口部分精品石搬运至秦岭园林。随后的两年中,建园人踏遍了汉中的山山水水,在褒河﹑冷水河﹑汉江﹑嘉陵江﹑秦岭﹑巴山搜集各类奇石2000余方,并购回多块省内外中华名石。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朴素理念,着手建设汉中奇石园。奇石园别具一格,数以千计的园林石或立或卧﹑看似信手置于路旁﹑溪边,实则独具匠心,给柔媚顺畅的园林带来了阳刚和稳重。石无语,人有灵,丰富多彩的奇石将人们带入梦幻般的神奇世界。造型石: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沉思的小象﹑昂首的麒麟﹑母与子的关爱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图案石:或素描﹑或重彩,在国画与油画之间,在抽象与现实之中,让你去揣摩﹑争论,各抒己见,那色彩斑斓的补天遗石,那形神具到的板桥竹韵,那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那被誉为汉江第一石的精品,因其线条流畅,图案众多,竟使得无数文人雅士﹑石友游客不能取一贴切的名称,在惊叹石之美的同时感到汗颜… 在充分欣赏赞叹石之韵的同时,园林艺术与度假休闲服务功能的齐备也同样吸引着八方游客,绿湖青山红亭﹑奇花异树怪石,小桥流水﹑竹棚茶舍﹑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既有南方苏州园林的清秀雅致,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磅礴大器。让人们在赏石观景之中,得到一份宁静﹑一种释放﹑一份启迪和回味。 汉中奇石园的建成,填补了陕西无大形奇石园林的空白,成为汉中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为汉中人文景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竹苑:地上有竹,石上有竹;地上竹青翠摇曵,石上竹板桥遗风。竹因石而飘逸秀美,石因竹而刚健沉稳,曲径在石中﹑在竹间蜿蜒,构成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珠联璧合。 龙潭:潭不大,水不深,有龙则灵。从潭中的两峰中望去,龙头已昂起,似要腾空而起,在山间林地行云布雨。 山水亭:碧水﹑垂柳﹑红亭,掩映着远处的矛屋,好一幅恬静优美的自然画面,唯独缺山,造园者独具匠心,搬来了一座山,山字石,石字山,填补了这一缺撼,和谐完美的景致让人留连忘返。 |
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 |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自汉而降,汉台便成为汉中府署GY祭奠和游乐的场所,代有修葺。现耸立于汉台北端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 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株,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凝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也是汉台现存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上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 古汉台如今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台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杂以碧池内繁盛的荷叶,竟有江南水乡之感。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它们属于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汉魏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内容对研究我国交通、水利、科技、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汉隶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东汉镌刻的《襵君开通褒斜道》与《石门颂》摩崖为一级中的甲品,更体现了《石门十三品》的价值。 |
兴元湖公园 | 兴元湖公园 兴元湖公园位于汉中市北4公里的宝汉公路东侧,因唐中属兴元府而得名。是汉中市重点旅游景区,汉台区环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带定点景区。地处汉中市城市北郊,邻汉宝公路,距汉中市3公里。1982年在八里桥水库基础上建设而成的综合性城市休闲公园。 公园面积42万平方米,水面面积22万平方米。湖内有各种游船。先后修建了以“帆影”为象征的水上码头、“望湖台”等现代建筑。公园内亭、台、阁错落有致,彩绘富丽堂皇,曲桥塔亭别具一格。公园内有各种人工栽植的花卉树木,有梅林、桂林、玉兰、银杏、腊梅等珍稀花木,共有46科126个品种。每年春天,鲜花争妍,香飘满园。 清晨,红日东照,“帆影”西斜,万绿耸翠,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当夜幕降临之时,碧蓝的水面平静如镜,环湖四周林荫道上情侣漫步,低声细语。在水中嬉戏一天的白鹭,安然地栖湖心孤岛,远远望去,犹如团团白雪堆卧在枝头。游人至此,无不驻足眺望,叹为奇观。 兴元湖是汉中市最大、最吸引游人的公园。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公园扩建规划正在实施,面积将大为扩增,景区休闲娱乐项目将进一步丰富。 兴元湖公园沿湖而建,林木丰茂,景点众多,珍稀名木随处可见,嘉树异卉层出不穷,有四时不断之花,阴晴各擅之景。湖东有鸟岛两座,白鹭翔集,人至不惊;梅林百株竞放,堪可踏雪寻梅;樱花灿若锦霞,丹桂十里飘香。波光滟敛,水天一色,是城市中的休闲胜地。园内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怡舫、帆影、湖心亭、拱桥、鹿鸣雕塑等景观构筑,掩映于绿树碧波之中。环湖道路通畅平坦,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沿路茶社食肆布局周到,环境雅致、管理规范,可提供完善的旅游休闲服务。 公园西部有陕南最大的综合游乐场,拥有激流勇进、高空伞塔等大中性游乐设备30余项;码头有各类休闲船只70余艘;南部有中型动物园一处,拥有狮、虎等珍稀动物30多种100多只(头)。 |
汉中花果山 | 汉中市花果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汉台区河东店镇东部,依秦岭南坡,傍褒河流水,属浅山丘陵地区,海拔高度550米-850米,常年湿润,温度宜人,温暖适宜的气候和较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媲美江南的极富绿色、生态、休闲、养生的生活形态。 花果山景致秀丽,层次丰富,集“奇、险、古、秀”于一体,三条登山旅游环线可步行登顶,登山环线大部分为缓坡,道路系多年自然踩踏而成,途经之处,穿越分布于我国最北缘地带的柑橘园、秦岭南坡特有的救兵粮灌木丛、成片高耸入云的松树林、柏树林以及120余亩-白黄相间的格桑花海,丰富多姿,蔚为壮观。山顶之处,松涛阵阵,放眼望去,群山如黛,汉中盆地,一览无余,涛涛汉江,尤如白练,令人心旷神怡,是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花果山的著名,在于它的独特景致。登山沿线有始建于明嘉年间的北海道观以及窑盖山神庙、张大爷庙等市区较著名的宗教旅游景点,方圆百里群众前来朝圣,常年香火不断。花果山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绘制了10余幅具有农家风情的墙面绘画、修建了6座垂钓园和4公里长的登山步道,发展柑桔丰产园2500余亩,栽植核桃、杏、桃、梨等150余亩,同时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田园风情和优质的柑桔产业园等优势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花果农家乐特色旅游,形成了一户一景,户户不同的特色,使花果山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之乡,垂钓乐园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以崇尚自然、回归田园恬静生活和具有浓郁农家特色的山野菜、家常菜为主打品牌的花果山农家乐已发展到了40余家,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果,体验农家生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品尝大自然的馈赠,在山、水、泉、林、石、花、鸟、草、虫中,放松心情,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尽情享受。 |
白杨寨狩猎场 | 白杨寨狩猎场 汉中市白杨寨狩猎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徐家坡乡邵家湾村。距武乡镇东3公里,距汉中市12公里,汉中至汉王、汉中至徐家坡两条公路均可通达。 狩猎场占地15O0亩,在原白杨寨速生杨生态林基础上建成,栽植白杨树16.5万株。狩猎场共分三个区域。一是狩猎区,主要项目有狩猎场、射击场等,占地500亩。二是娱乐休闲区,主要项目包括餐饮服务、跑马场、休闲观光和垂钓,占地250亩。三是野生动物养殖和办公区,占地750亩。 白杨寨狩猎场是陕南唯一的狩猎场所。有野生动物狩猎、垂钓、休闲度假、跑马、军事模拟射击运动等功能区。走进幽深宁静的白杨速生杨生态林,感受惊险刺激的狩猎生活,营造欢快、温馨、浪漫的氛围。现代旅游不仅是一种观光、放松心情的活动,而且是征服自然,挑战自然,实现自我的过程。狩猎场让你体现“健康、时尚、专业、原始、刺激”的全新休闲理念。狩猎场地势丘陵起伏、层次分明,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是狩猎爱好者的最佳去处。还有占地2OO亩的跑马场。赛马如离弦之箭,尘飞土扬,交响一片,使人们寻求轻松和解脱、体验大自然的恩赐,共享跑马胜利的荣耀。在狩猎、跑马的基础上,正在筹建军事模拟射击系统,给久居都市的人们一份久违的射击乐趣,解脱人们在都市中的疲备心灵,让您充满活力,回归自然,惊险刺激。狩猎场是集狩猎、军事模拟射击、田园观光、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回归大自然,走向大森林,白杨寨狩猎场是您开展野外科普教育的理想课堂,是激发文学、美术、音乐、摄影创作灵感的一大源泉。当您走进白杨寨浩瀚的白杨树林,也就走进了清洁和宁静,走进了壮观和神奇,走进了欢乐和美丽。 电话:0916-2482999 |
汉中东江神鹿苑 | 汉中东江神鹿苑 汉中东江神鹿苑创建于2000年初,位于汉台区龙江镇西郑营村褒河岸边,与108国道相连,距汉中城区12公里,占地7000余平米,场部现存栏梅花鹿100多只,拥有成熟的养殖繁育技术及鹿产品加工技术,是目前陕南地区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东江神鹿苑以公司加散养户、鹿产品集中加工销售的经营运作模式,已发展散养户100户,存栏梅花鹿1000只以上,散养户年净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目前除规模养殖梅花鹿外,还经营加工鹿肉特色菜肴、鹿茸血酒、全鹿御酒,保健酒及鹿肉餐饮以优良的品质和独有的特色,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好评和青睐。 东江鹿场是国家林业局批准;陕西省林业厅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私人投资的经济动物养殖企业。并于2002、2003年连续被评为汉台区民营科技优秀企业。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茸、血、胎、鞭、肉都是名贵药材和具有保健作用的高档肉食。鹿茸、鹿血具有很好的温肾壮阳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鹿肉具有补中益气,强五脏等功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会越来越强,鹿产品的消费也会越来越广泛,所以养鹿业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养殖项目。 东江鹿场是目前陕南地区唯一一家梅花鹿规模养殖企业,已总结出一套适宜陕南地区梅花鹿养殖的经验。并且熟练掌握了鹿产品加工技术,目前上市销售的有鹿血酒、鹿茸酒、原枝鹿茸、切片鹿茸等产品。 随着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东江鹿场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观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观赏景点,欢迎来场观光游览,同时也欢迎选购我场物美价廉的鹿产品,我们将提供最好的服务。 赏梅花鹿,吃鹿肉宴,喝鹿血酒,养好身体! |
褒河森林公园 | 褒河森林公园 陕西省褒河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麓、褒河下游。316国道由北至南横穿公园全境,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15公里,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陕西省林业厅1998年9月批准成立。近年来,由褒河林场筹集资金,进行深度开发,向社会开放。 褒河森林公园总面积3312公顷,森林覆盖率92%,海拔550—2037米,属典型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公园内年均气温14.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各异。院内森林茂密,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1500余种,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公园划分为:汉王山、黄花河、老丈沟、褒姒铺四大景区。山水景观集奇、险、秀、幽于一体,其中三海景观(-如涛,花海似锦,云海如梦)引人入胜。公园地处“两汉三国”遗址中心地带,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汉王屯兵过关的汉王山遗址、烽火戏诸候一笑倾国的褒姒出生地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事件发生地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构成公园独特风格。褒河森林公园既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又是科考、野营、陶治性灵的重要场所。共有景点51处,著名的水景有黄花飞瀑、镜潭映翠、金银斗瀑布、幽谷七叠等;石景有:石蛙望月、呼噜睡石、奇峰林立等;名胜古迹有:汉王远眺、汉王-、汉王城遗址、栈道悬壁,大坝龙盘等。 金银斗瀑布:位于黄花河景区栈道初端,由数十丈高崖垂下,阳光折射后呈金、银两色,故而得名。 呼噜睡石:临空悬于石壁,仅有一角和石壁相连,上有数十小孔,风起则左右晃动,并发出“呼呼“之声,用手推之,亦呈晃动之势。 汉王城遗址:位于汉王山景区最高峰巅,海拔2037米,是汉王刘邦过关屯兵之地,现仍存所砌石墙。 |
汉中秦巴民俗村 | 汉中秦巴民俗村是西北林业设计院设计,汉中市人民0批准立项的新兴人文景观旅游产业。该村距市中心9公里316国道旁,座落在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内,是一处集休闲、渡假、旅游、园林景致观光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汉中秦巴民俗村以弘扬民俗文化为特色,采用园林和仿古建筑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成为汉中民间文化汇集基地。民俗村里建有文化长廊、汉中碑林、汉中民俗馆、仿秦俑馆、天汉同乐园、儿童乐园、石林园、垂钓池、游泳池、游湖、休闲和文化广场、汉乐宫娱乐厅、伟人广场、棋牌茶艺、美容美发、商务中心等。村里设有有线电视系统和电话自动交换系统,24小时供应热水。客房部按四合院、标准间布局,可同时接待200多人住宿。餐饮部有各种民俗风情雅间和宴会厅、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大、中、小会议室和多功能会议厅,可举办各种会议活动。 汉中秦巴民俗村四季如春,绚丽多彩,以以她独特的景致,深受游客青睐,前来观光、休闲、品茗、垂钓、旅游、聚会、渡假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本村将在社会各界同仁的关心支持下,为创建一流的观光、休闲、渡假、旅游、民间文化研究的胜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地址:汉中市北郊 接待中心:0916-2260028--8803 总台:0916-22647282260018 宗营镇 汉中市汉台区辖镇。1950年建宗营乡,1959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城区11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2.3万。阳安铁路、108国道过境,褒惠渠横贯境内。辖上街、中街、下街、下寨、郭湾、范寨、马王庙、杨家山、范家坪、新校、新沟桥、打钟寺、武家坝、二十里铺、赵庄、韩塘、曹冲17个村委会和宗营居委会……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