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武汉市 >> 汉阳区 >> 晴川街道

晴川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晴川阁

晴川阁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晴川阁qíngchuāngé,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1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景区”。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洗马长街86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7-84710413  开放时间:  9:00-16: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晴川街道  一、主要职能 1、指导、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 2、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劳动就业和有关社会保障工作台; 3、负责辖区爱国卫生、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4、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 5、依法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6、开展拥军优属、青少年校外教育…… 详细++

归元寺

归元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上。归元寺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  归元禅寺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初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又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经有关部门检测,泉水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合酿制各类饮料。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归元寺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聋,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0”中,在-的关怀和保护下,寺庙没有遭到破坏,宗教设施及珍贵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来。从1973年至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中国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这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四百六十三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第三百五十尊罗汉是大药尊尊者,法相所现正面跏跌坐,禅坐于藤条大椅上,双手笼于袖中,神清气爽,宽额亮目,才思敏捷。诗云:灵山有路千万险,矢志不移志更坚。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飘云万里天。意在告诫人们,实现人生目标的路上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但你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只要你能够跨越,终会有千江水月的风景和坦荡无垠的心境。“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归元寺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0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北院的主体建筑是藏经楼。藏经阁1920年至1922年兴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问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这里珍藏着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书画归元寺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藏经楼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来自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鎏金、银、铜、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种质地,还有一些是东南亚各国的赠品。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部分文物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品。如藏经阁正厅陈列的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重一吨多,雕工细腻,技艺精湛,是1935年太虚法师访问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送给中国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再如南北朝时埋藏的石刻观音像,姿态轻盈,髻结敞胸,身佩缨络,手携净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还有两尊红木雕刻的达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两尊像,一坐一立,富有个性,生动表现出达摩面壁九年,闭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态。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部,共714函分作48个柜子储藏。宋代版影印本《碛砂藏》一部,计593函。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缺“寒”字一号)。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版《续藏》和《大正藏》各一部。此外,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佛”字经,这个“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每个字都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实乃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民国初年(1915一1924年),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稀有。  藏经阁内收藏的法器有宝塔、香鼎、净瓶、衣钵、锡杖、念珠、如意、铃杵、毗卢帽、袈裟等。所藏宝塔均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级佛塔,有楼阁式的七如来塔,各高约2米制作精美。还有铜质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赠送的佛塔。  鼎类有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盖中小孔四周满布云纹,鼎身两侧赘以兽头双耳,基座上沿是楼空之垂栏,栏内梅花盛开。制作极为精巧玲珑。还有明宣德年间碧绿瓷鼎和清朝铜质香鼎等各代佳品。瓷瓶有明代碎纹瓷和天兰瓷净瓶,清代钧红瓷和彩釉花的净瓶。  藏经阁还收藏了许多书画碑帖。收藏的名书画共有一百多幅:有元代的黄子久、王蒙、吴仲圭、倪云林等人的山水画,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铎、石涛、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郑板桥、王翚、沈南苹、何子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隶篆和翎毛花卉作品。寺内还藏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圣教记序》和柳公权的《金刚经》等正楷拓本和珂罗版本以及释怀素的草书。褚、柳书法以轻便刚劲著称,而怀素的草书则以挥笔似画闻名,都有较高的书画价值。清代释竹禅绘画的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谱,吴兴沈铨所绘“鹿鹤同春”五彩画、明代书画家孙志、王宠用菩提树叶绘制的菩萨像谱,唐代阎立本绘画石刻观音像等,都刻画入微,形态逼真,堪称艺术珍品。更为名贵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迹图》和《华夷图》,详细记载着我国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记述了上自汉武帝时开拓西域,下至唐宋时代对长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两幅十分珍贵的历史图案。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在佛教中有多种说法:一是如《十诵律》中载,释迎在世时,常有五百弟子随侍听法传道。一是在释迦涅盘后,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问经》中又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罗汉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国王归元寺名叫无忧王,对他们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无忧王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增,只当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诃提婆的凡夫僧发表违背教规的言论,造成佛僧思想混乱,无忧王决定处死这一千名佛僧。这时,五百罗汉各显通,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情后专程来道歉,并在国都按五百罗汉模样塑造了五百尊像。从此,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传到中国。尽管说法不同,但罗汉被认为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  中国汉地佛教尊崇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从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五代时《复斋碑录》有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光四年(1134年)工部郎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认为,碑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罗汉堂,皆援用其名。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华”。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归元寺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飒陀怒尊者,四周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贼戏弥勒”。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化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心底发出赞叹的笑声。  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中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0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中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佛像早在东汉即从印度传入中国,归元寺南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佛像表现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雕刻工艺,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和时代特点。主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的工艺和铭文上。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要从造型、质地、款式等方面辨别如系真品,大多古朴纯真,细腻逼真;而赝品往往显露粗糙做作、形制混乱,甚至露出作假年代和近现代风格的破绽。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20号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7-84844756  官方网站:http://www.guiyuanchansi.com.cn/index.php  开放时间:  夏季(5月1日-10月7日):7:30-17:30(17:00停止售票),冬春季(10月8日-次年4月30日):8:00-17:00(16:30停止售票)  门票信息:  平日价10元,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十一”、春节门票20元。归元寺

古琴台

古琴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琴台路10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7-84834187  开放时间:  8:00-16:45(17:00清场)  

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

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汉高龙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座落于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紧邻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动物园、琴台公园和归元禅寺等知名景区,紧靠三环线可轻松通达武汉三镇,已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名片和国家AAA旅游景区。  “武汉高龙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一期已于2012年8月16日建成开园,占地2.6万平方米,建有“百工坊”、“高龙博物馆”和“汉绣博物馆”,已有高龙、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黄梅挑花等5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进驻园区,是集保护、生产、展示、销售、研究、推广、学艺、传承、体验、旅游为一体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先后被湖北省文化厅、武汉市文化局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传承园二期“楚香汉味”、“逸趣园”即将建成开放,三期“非遗武汉印象”正在规划设计 “一个中心”(非遗实景演出中心)、“一所学院”(非遗传承教育学院)、“两个秀场”(汉剧大舞台、非遗动漫水幕剧院)、“四大基地”(非遗研习基地、非遗生产孵化基地、青少年非遗科普基地、非遗生产保护基地)、“六大展馆”(非遗数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图书馆、高龙博物馆、汉阳区规划展览馆、非遗展览馆、汉绣博物馆),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非遗保护示范区。  “武汉高龙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的建设,必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对农民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如何抢救、保护、教育、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再造有利于非遗传承的社会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进而成为华夏后代守护民族真正的精神家园!

武汉中华奇石馆

武汉中华奇石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武汉中华奇石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61号,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毗邻归元古刹,北倚古琴台,西接墨水湖,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系涉外旅游景点,省级文明单位,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中外游客达百万人次。馆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以收藏、展示各类奇石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知识和文化生活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园林式的艺术展馆。馆藏奇石数万方,常年展出3000余件。  宗旨  武汉中华奇石馆以弘扬中华石文化为宗旨,集奇石展出、奇石交流,奇石商品化于一体,为国内外石友切磋石艺、交流石理、互换奇石、开展经贸联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研究平台。  藏品  该馆分设八处展厅,收藏并展出的国内外各类奇石:象形石、抽象石、纹理石、画面石、文字石、天外石、园林石、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等十余类。其中,重达十一吨的水晶石为亚洲之最;神龙绿石、三峡石、彩陶石、大化石、葡萄玛瑙等几十个品种均有绝妙佳品馆藏;孔子鸟、大型鱼龙、幻龙、铲齿象、鹦鹉嘴龙等化石均为国内藏石界稀有藏品。馆藏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质之精居国内领先地位。    信息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武汉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畔,它的前身是武汉中山公园动物园,是在原汉阳区苗圃的基础上兴建的。现有陆地面积42公顷,内湖水面26.7公顷(马沧湖)。全园三面环湖,形成半岛,具有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是一座把风景、动物、植物和游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半自然式的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分前、中、后3区。前区为水陆游乐区;中区为野生动物展览区,并配置园林景观;后区待开发建设,拟建动物繁殖场和后勤基地。武汉动物园是融动物、风景、植物、建筑、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化动物园,也是展览野生动物、宣传并研究野生动物和游览的场所。建有鸟馆、鹤岛、中型猛兽馆、熊猫馆、河马馆、金丝猴馆、大象馆、狮虎山、鹿苑等五大展区20个动物馆舍,面积24123平方米。还建有兽医院、饲料房、热电中心等后勤设施,面积7081平方米。拓有“郢趣园”、“湖光轩”、“樟树林”、“九孔桥”等25处园林景点,还有“水上世界”、“镜天楼”、“儿童游乐动物园”等22个商业游乐设施,面积18281平方米。  位于武汉动物园内的武汉盆景园占地面积10亩,是在武汉市老领导王杰同志主持和市建委的支持下,于1997年6月建成的。  从武汉动物园大门隔湖对望,有一古建筑群,白墙黄瓦,南北横串,龙墙景窗,湖光波影,相映成趣,成为武汉建设山水园林城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省目前规模较大的综合式盆景园,它集盆景、奇石、根雕于一体,园内环境优美,以主建筑“湖光楼”为主体的室内展馆,包括7个展厅和2个会议室,总建筑面积。室外园内土丘掇石、松梅斗寒、芳草翠竹、鸣禽争春,加上盆景奇石点缀其间,好一个"赏景清心"的绝妙游览境地。  武汉动物园大门气势辉宏,宛延150米。精美的动物科普橱窗,不锈钢通透式电动东门,国内最先进的全电脑售、验票赠精美纪念卡一体化系统,深红色6根高低错落或方或扁形门柱。门前广场东部建有武汉市"百花园"工程之一的精美花坛,其中一组4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熊猫雕塑,实乃动物园的点睛之笔。游人在售票处付费后,无论是一个人,一家人,一个团队,一个学校,都只需获取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上面当时打印着人数,单价、金额、购票年月日时分注意事项等可阅读文字和供机器识别的条码,进门时只要将此卡投入电脑读卡盒,不分正面、反面、前方、后方、上方、下方,系统都会同意规定身高的人数入园,且每进入1人,机器会自动弹出一张精美的纪念卡送给您,只是您的团队千万别让外人混入,否则您同行的一部分人会因被人顶替而无法入园,系统不懂得“酌情”、“灵活”处理。纪念卡无规则变换图案,如果您经常游动物园,收集全某种套票,将获得奖励,请注意门前公告的游戏规则。  进门一望,左边是大幅高品位的导游图,中英文对照,十足的旅游定点单位气息,各类有代表性的动物图片,给人以粗略的规模概念;尤其是正上方动植物底图上醒目的“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口号,反映了武汉动物园人的社会责任心,代表了广大游客的心声。导游图东侧是儿童游乐动物园:童话城堡;7个小矮人;能喂食的鸽子广场;羊拉车;喂兔;喂羊;喂豚鼠;接下来是游乐场的碰碰车、飞毯、飞机、摩天轮、疯狂老鼠、豪华转马、宝宝乐……  园内以观赏动物为基础,以发展灵长类尤其是以神农架亚种金丝猴种群为特色。现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熊、丹顶鹤、黑鹳、斑马、河马、大象、狮、虎、海豹等珍禽异兽110多种764只。植物以湖北常绿树为骨干,以樟树、茶花、竹为特色,现有树木花卉167种约8万株,另有大面积的草坪,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三。  园内以观赏动物为基础,以发展灵长类尤其是以神龙架亚种金丝猴种群为特色。现有大熊猫、金丝猴、白熊和丹顶鹤等珍禽异兽200余种2000余头(只)。植物以常绿树为骨干,以樟树、池杉、水杉、竹为特色,现有树木花卉180余种近8万余株,另有大面积的纯草坪及自然植被。  绿化覆盖率达81.3%。1987年7月,经国家建委考察,武汉动物园被纳入全国八大动物园之列。1975年-1984年,是筹建开拓阶段,1982年2月,武汉动物园建设被列入“六五”计划,并定为武汉市的十件大事之一。1984年10月,0武汉市委、市政府动员武汉空军部队指战员12500多人次和全市园林系统的职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军民共建武汉动物园大会战,-、王群、-等当时在武汉市任职的领导同志及武汉市其他有关领导志均参加了建设武汉动物园的义务劳动。历时100天,分别建成前区与中区的路、堤、大门、停车场、环湖路等8项工程。1985年2月20日(春节),武汉动物园正式对外开放,按照当时的总体规划,边开放,边建设,边完善。该园与国内、国外动物园有着广泛的交往,先后与日本犬山动物园、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动物园、德国的杜伊斯堡动物园结成友好动物园并进行了大批量的动物互赠互换。1986年,克利夫兰动物园赠送黑猩猩、环尾狐猴、金刚鹦鹉、浣熊等4种8只动物,1990年赠送金刚鹦鹉、松鼠猴、白头绒猴、黄猩等4种10只动物,1989年杜伊斯堡动物园赠送斑马1对,河马1只,1994年赠送长颈鹿2只。这些友好使者来该园落户,提高了该园动物展览的质量。  武汉动物园是融野生动物移地饲养与繁殖、保护与研究、收容与救护、科普教育、演展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动物园。建有百鸟乐园、鹤岛、天鹅湖、中型猛兽馆、大熊猫馆、斑马馆、长颈鹿馆、两栖爬行馆、象馆、金丝猴馆、猩猩馆、狮虎山、熊山、孔雀园、鹿苑、儿童游乐动物园、驯兽表演场、自然放养区等30余座动物馆舍展区。还建有兽医院、繁殖场、饲料房、供热中心等后勤设施。拓有“郢趣园”、“湖光轩”、“九孔桥”、“白鳍豚绿化广场”、犀牛群雕、大熊猫群雕、儿童游乐城堡等30余处园林景点及20余个游乐、餐饮服务设施。现有大熊猫、金丝猴、棕熊、丹顶鹤、黑鹳、黑天鹅、斑马、长颈鹿、河马、大象、狮、虎、豹等珍禽异兽300余种3000余头(只)。武汉动物园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神农架白熊展出的动物园。植物以常绿树为骨干,以樟树、池杉、水杉、竹为特色,现有树木花卉180余种8万株,另有大面积的纯草坪及自然植被。绿化覆盖率达81.3%。1987年7月,经国家建设部考察,武汉动物园被纳入全国八大动物园之列。  1999年武汉市政府以一级政府目标的决心,动物园出资800万元,将汉阳渔场原作养殖用的马沧湖(面积26.7公顷)水面使用权转让给了动物园,纳入城市公共绿地的范畴。为水生野生动物展出和水面游乐的统一和谐创造了条件。该园在珍稀动物繁殖上频结硕果,年繁殖动物在10种200头(只)以上,为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动物园路60号  类型:动物园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7-84844610  开放时间:  8:00-17:00(清园时间20: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成人票20元。6—18周岁(含)凭身份证或学生证半票;60—64岁长者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半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和65岁(含)以上老人免票;离休老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

琴台大剧院

  剧院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南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作为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的核心组成部份,它将成为武汉最高档次的文化表演场所,也是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会常琴台大剧院总建筑面积65650平方米,由一个1802座的综合大剧尝一个约400座的多功能厅以及艺术展厅、艺术排练厅、餐厅等多项演出服务设施组成。大剧场采用传统的“品”字型舞台,建筑台口宽18M,高12M,舞台总进深50M,宽72M,拥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面积为92㎡的乐池,可容纳120人的乐队,具备接待大型音乐剧、歌剧、芭蕾、歌舞剧、戏剧、音乐会等各类艺术表演的全栖功能。多功能厅舞台长26M、宽16M、高11M,内设置升降台14块,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剧场形式,即:小型剧尝会议厅、“凸”型舞台、“T”型舞台、中心舞台和平面大厅等6种形式。舞台上下方设备联动,组合模式千变万化,给艺术创造巨大空间,能满足国内外各类歌剧、音乐剧、戏剧、戏曲、音乐会使用要求。大剧院2004年5月开工,2007年8月竣工,由武汉市政府投资15.7亿,占地面积245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650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6层,建筑高度40米。其中大剧场有1802个座位,跻身国内特大型剧常大剧院建筑涉及20多个专业,建筑领域公认最难。琴台大剧院,是目前国内大型剧院中,唯一由中国人原创设计——广东珠江设计院在大剧院方案国际招标中胜出。建筑师做大剧院,是一辈子荣幸。从未做过剧院的武汉地产集团,攻克大量技术和施工难关,在琴台大剧院项目上,创下了多项国内纪录,建设质量、速度和成本控制,全国领先。 外观的琴键飞奔,水袖飞舞神韵,青铜幕板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剧场的红色主调,琴台大剧院让人体味浓郁楚文化。当初,一些专家担忧,大色块用红会让人发疯。不久前,国家大剧院设计师的首席色彩顾问来汉,认可大剧场色彩,更有专家评价:荡气回肠。近来,视察琴台大剧院的领导、院士、专家不少,他们有个共识:媲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填补中部地区高品质文化设施空白。现代化的大剧院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必备的基础设施。这种剧院要具备三个特性:剧场功能的国际性、剧场设计的民族性、观演定位的便民性   交通   乘658路到琴台大剧院下车即达。或者坐车到鹦鹉大道古琴台站(参考古琴台交通)下车步行700米即到   门票   根据不同演出决定  开放时间   根据演出时间确定   景点位置  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大道6号  

龟山公园

  导游:  龟山古名翼际山,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  看点:  古琴台:位于龟山西麓、月湖东畔,又名伯牙台,是为纪念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始建于北宋。琴台主殿前的汉白玉方型石台相传就是伯牙抚琴处。晴川阁:在龟山脚下,与黄鹤楼遥遥相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命名。龟山电视塔:坐落在龟山之颠,于1986年建成,标高311.4米,比号称“欧洲桅杆”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高塔还要高出一截,因而,曾有“亚洲桅杆”之美称,是俯瞰武汉三镇景色的最佳去处。  介绍:  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从山的东麓拾级而上,可瞻仰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铜像。顺山脊行百余步就踏进了望江亭,这里是观赏长江的最佳这处。现山上矗立着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旅游电视塔——湖北广播电视塔,站在塔楼上,游人可鸟瞰江城全景,坐在旋转餐厅里可环视三镇全貌。龟山上的名胜古迹可谓琳琅满目,山顶有禹王宫、月树亭、龙祥寺等;山南有太平兴国寺、桂月亭状元石等;山北有关王庙、藏马洞、磨刀石等;山的西面的桃花洞罗汉寺等。另外还有三国鲁肃墓,向警予烈士陵园和红色战士公墓。  交通:  乘公交10、61、64路,电车1路、4路或市内旅游专线1路均可到达。  门票:  门票15元,古琴台10元,晴川阁15元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龟北路88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27-84711552  开放时间:  7:00-17:00  

汤湖公园

  汤湖公园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内,紧临车城大道,是开发区内第一座市级公园。公园总面积555亩,其中水面面积240亩。  全园以具有楚文化特色的系列景观和楚-格庄重典雅的古典建筑为主体,以品种繁多的荆楚乡土树木为基调,融园林景观、旅游观赏于一体,是一座具有较高绿色生态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湖面开阔,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地形高低起伏、植物昌茂、春华秋实、景致各异,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宛如镶嵌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颗绿色明珠。  目前公园内已建成楚园、高山流水、芙蓉园、长廊等多处精品园林,园内有山有水,地形高低起伏,植物品种丰富,层次分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木芙蓉是汤湖公园园花,园内散植有木芙蓉4000余株。芙蓉园位于汤湖公园东南侧,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4000平方米,绿地面积为9000平方米,景致优美。园内以楚文化和“芙蓉”文化为内涵,按景观设计和需要,栽植白芙蓉、红芙蓉、黄芙蓉、鸳鸯芙蓉、醉芙蓉、七星芙蓉等品种,通过与其它植物的合理搭配,辅以凉亭水榭、花架、亲水平台、小景等,构造出一个生态自然山水写意园,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华路1号  类型:城市公园湖泊  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  电话: 027-84237022  官方网站:http://www.tanghupark.com/home.php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向警予烈士陵园

向警予烈士陵园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向警予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首。  向警予烈士陵园由向警予烈士墓和红色战士公墓两部分组成,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烈士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武汉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  向警予(1895—1928),湖南淑浦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委员,是中共中央第一位女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1927年4月到武汉,先后在武汉市总工会和中共汉口市委负责宣传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仍留在处于-之中的武汉负责中共湖北省委工作。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同年5月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汉口余记里空坪。共产党员陈春和将其遗体与当时牺牲的其他革命烈士掩埋在龟山西南侧山脚下的补乾亭(六角亭)附近。后来,陈春和、王斋公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所记名单无法查找,仅知向警予、马骏三、赵世当、陈其科等烈士埋葬地。为缅怀这些先烈,通称为“红色战士”。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对公墓实施保护。1955年9月,因建武汉长江大桥曾将墓迁至扁担山南麓。  1978年,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50周年时,中共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决定在龟山西首修建向警予烈士陵园。陵园坐东朝西,墓前立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的墓碑和向警予烈士半身塑像。1986年武汉市政府将红色战士公墓迁移至此。1988年7月烈士纪念碑改建,原白色水泥烈士半身像改为由雕塑家程允贤雕刻的高8米的汉白玉全身坐像。2009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对向警予烈士陵园进行了改造和修缮。  红色战士公墓于195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烈士墓于1981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烈士陵园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向警予 (1895~1928)   向警予 (1895—1928) 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淑浦县人, 原名向俊贤,土家族,1895年9月4日生于淑浦县城一个商人家庭。1916年11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满怀教育救国的豪情,回到淑浦创办男女兼收的淑浦女校。在办学中努力改革,取消死读四书五经的课程,开设实用的缝纫、家政课;宣传读书救国,破除女子缠足的封建陋习;以“自治心……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向警予 (1895~1928)   向警予 (1895—1928) 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淑浦县人, 原名向俊贤,土家族,1895年9月4日生于淑浦县城一个商人家庭。1916年11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满怀教育救国的豪情,回到淑浦创办男女兼收的淑浦女校。在办学中努力改革,取消死读四书五经的课程,开设实用的缝纫、家政课;宣传读书救国,破除女子缠足的封建陋习;以“自治心……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武汉铁门关

  武汉铁门关位于汉阳区晴川阁景区内,始建于三国时期,史载“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随着汉阳城的兴建,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变成了旅游胜地。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  如今的铁门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内陈《三国演义》中人物系列塑像故事,与浓厚的民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站在铁门关上,可见烟波浩渺的长江、平静如秋月的东月湖以及清丽秀雅的汉江从郤月城旁流淌而过。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洗马长街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30-60分钟  电话: 027-84710440  开放时间:  9:00-16: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大禹神话园

  大禹神话园位于武汉的长江江滩上,是一个以大禹神话雕雕塑为主题的景观园。分为上、中、下三区和中国洪水文化展示馆共四个部分,主要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上区:从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北侧,至大禹祭祀台(现江堤箱式防水墙)南侧,由玉面人像、双龙门、“应龙画河海”青铜雕和禹父鲧治水透雕组成。  中区:以大禹祭祀台及相连的圆形九鼎广场为中心,由“剖鲧禹生”、“搏杀相柳”、禹阅九鼎铜雕和“三过家门不入”圆雕,以及大禹北方治水神话传说系列高浮雕组成。其中,“大禹北方治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浮雕。  下区:从大禹祭祀台北侧至晴川阁景区外墙江滩边,以大禹南方治水神话等散点链式石雕、印章蓝田石刻,以及6米高的镇江柱等组成。  中国洪水文化展示馆:长约80米,临汉阳洗马长街,青石板地面,内有800平方米展厅。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滨江大道江滩19号  类型:园林/花园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汉阳城

  在汉阳区内。唐武德四年(621),汉阳城在东汉末年所筑鲁山城的基础上扩建。城周围3.54公里。有八个城门:东名迎春,南名沙洲,西名孝感,北名汉广,东南名朝天,西南名汉南,东北名庆贺,西北名下议.此城“东南枕大江,北控月湖”,包容风栖山(今凤凰山)和鲁山(今龟山)一部分。北宋宣和四年(1122)汉阳城被大水冲毁。南宋嘉定初年,汉阳知军黄干多次呈请修复汉阳城,并提出城北由大别山退至风栖山的修复方案。咸淳十年(1274),始按黄干方案修筑城墙。元末遭兵灾,成断垣残壁。明初,知府程瑞重修,恢复南宋基础,“东南临大江、西北跨凤栖”。城墙周围2.5公里,为单墙无里城。有4个城门:东为朝宗,南为南纪,西为凤山,北为朝元,每个城门建有谁楼。不久,朝元门被塞。嘉靖年间,始筑里城。汉阳城在明清受战火、风雨、水患影响,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府严防、知县林瑞枝重修城墙及东谁楼,改为汉江楼.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已建成的一期展馆开放于2011年。展览中心室内净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其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华中第一。  展览中心整个建筑呈环形,以圆形广场为中心,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公交枢纽、停车场、商业、展览配套餐饮等;二层则是展览展示功能区。公共交通枢纽站位于A、B展馆登录厅之间,通过扶梯可以直达展馆登录厅。除展览、餐饮、商业等功能区外,还建有43.9万平方米的景观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主题城市公园,参观者可进入游赏休憩。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619号  类型:展馆展览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027-84696948  官方网站:http://www.wniecm.com/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视具体演出而定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进入免费,观展视具体展览、演出而定。

龟山电视塔

龟山电视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提起汉阳龟山,武汉人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龟山,东起长江边,西傍月湖,全长1730米。龟山最古老的名字叫翼际山,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却把它称为大别山。因三国时吴国江夏太守陆奂在此屯兵,并建鲁山城,龟山遂又有一别称鲁山。也有人说因鲁肃在此屯兵,故称鲁山。因它的形状“若巨鳌浮水上”,和长江对岸“缠绕如伏蛇”的蛇山,“雄踞江之东西,势若龟蛇环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龟蛇锁大江,当地民众自明末以来便逐渐称之为龟山、蛇山,其本名反倒少有人提起了。龟山海拔虽仅有90.02米,但它借助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名篇,却早已名扬天下。  在龟山之首突入长江部位,称禹功矶,因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得名。在其上有禹王宫(即禹王祠)。在晴川阁、禹王宫附近,相传大禹曾种柏树。传说禹柏的根伸展到了60里外的汉阳柏泉山柏泉寺古井中。在禹王宫前,有至今无人能译出读通的禹碑。  龟山南麓泗湾一带,原有唐代古庙一座,宋朝时重建,名为太平兴国寺,又名文殊院。宋代大词人苏东坡曾到此作《方丈铭》。该寺元末再次毁于兵燹。明万历年间重建时,皇太后曾赐一丈六尺高的金佛一座。后屡毁屡建,至清朝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建,民国年间逐渐衰败,现已无踪迹可寻。  龟山北麓,曾有桃花洞和桃花夫人庙。桃花夫人庙唐朝时就已存在,庙内奉祀的为中国古代春秋时被楚国国王俘虏的息国王后。汉阳民间相传息夫人和息国君在国破后双双碰壁而死,后人在他们溅血之处遍植桃花,象征鲜血遍地,并建桃花洞和桃花夫人庙纪念他们。  除此以外,还有晴川阁、铁门关、关王庙、鲁肃祠、罗汉寺、大别寺、地藏寺、祖师殿、玉清宫、长生阁、水月庵、社稷坛、指云楼、锁穴、藏马洞、磨刀石、望江亭、月树亭、楚波亭、招真亭、一杯亭、刘琦墓、毛子霞墓、状元石、大别山摩崖等,在不同的时期都各自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人文景观。经宋、元、明、清及民国朝多次战火摧残,上述名胜古迹除禹稷行宫尚存外,其余遗址仅依稀可辨,但实物无存。  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政府在龟山上遍修碉堡壕沟,山形山貌受到很大破坏,再加上居民在山上山下乱立坟墓,荒坟累累,一片凄凉。武汉解放后,龟山经过清理恢复、绿化和建设,山上路径纵横,林荫掩映,龟山已被誉为“城市中心一组绿色浮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长江大桥和江汉桥的建成,龟山南侧开辟引桥公路,成为武汉三镇和大江南北的交通枢纽,山形山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53年开始在山上植树造林。1955年,将三国时东吴鲁肃衣冠冢迁至龟山东端。1956年,在龟山顶东侧建望江亭,同年又在龟山中部偏东处建三联亭。1957年,龟山以晴川公园名义对外开放,同年在山顶建立“高山仰止”石坊一座。1958年开辟龟山北侧和山顶土路,可以行驶机动车。1961年-、-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湖北时,曾说“龟山确实改变了面貌”。1978年在龟山西首修建向警予烈士陵园。1981年修建部分水泥路面,1984年完成水、电、路三通工程,建成各种结构的道路和麻石凳道,并安装自来水管道,建泵房一座,增添新路灯等。1983~1985年在龟山首重建晴川阁古建筑群。上世纪90年代,在山腰又建成赤壁大战全景画馆、索道,在山顶建成三国人物长廊。  为把龟山建成更加美丽的风景山林公园,园林部门已作出规划,将龟山分为4大景区,即东山名胜古迹区、西山烈士陵园瞻仰区、南山桂林休憩区、北山馋(CHAN)岩洞穴区,辖15组景点:即晴川历历、禹柏丰碑、蝴蝶传奇、鲁城遗址、青龙赤兔、大别雄风、坡仙访柏、九天揽月、红场松柏、梅廊春晓、桂月吟秋、江汉飞虹、石壁飞书、锁穴幽潭、桃花古洞。  位于汉阳龟山上的湖北广播电视塔,被武汉市民亲切地称为龟山电视塔。它座落在龟山之巅,背依汉水,面对长江,紧靠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结合旅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功能广播电视发射塔。  龟山电视塔于1981年12月16日破土动工,历经4年,于1985年建成,当年4月10日,国家主席-在视察湖北期间亲笔题写“湖北广播电视塔”塔名,镶嵌于塔座的正中央。塔高海拔311.4米(其中塔身高221.2米),为武汉市最高的建筑物。该塔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设计,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施工兴建。龟山电视塔建筑面积3162平方米,分为塔座、塔体、塔楼、天线桅杆及附属建筑5部分。塔楼建在104米至135米之间。  1984年10月,湖北省广播电视厅批准成立湖北龟山广播电视发射台,担负中央、湖北及武汉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和通过微波向全省传输节目的任务,是湖北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的发射中心和信号传输中心。1985年12月31日,湖北电视台4频道在塔上开始试播。当时,发射台调频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仅能发射四套电视,二套调频广播。如今,发射台已拥有七套电视(中八频道、湖北四、二十五频道、湖北经济台十三频道、湖北生活信息频道、武汉新闻经济频道、武汉文艺频道);七套调频广播(省文艺103.8兆赫、省经济台99.8兆赫、省交通台107.8兆赫、省健康娱乐台96.6兆赫、楚天台城市之声92.7兆赫、楚天音乐台105.8兆赫、武汉文艺台101.8兆赫)。平衡覆盖半径达到75公里,直接覆盖人口1000多万。微波节目信号传输由塔建成初的仅三个方向的正传(2、4、8频道)三套节目发展到现在的五个方向正传、回传(2、4、8、13、25频道)电视节目,六套调频节目,二套广播上星节目,每天平均总工作时间120小时,全年总传输时间达到43800小时。  设在电视塔塔楼111米处的旋转餐厅,为当时国内第一座高层环形旋转餐厅,有108个座位,旋转一周约需45分钟。坐在餐厅里可以边饮茶,边俯看武汉三镇风光。从餐厅上楼是茶座瞭望厅,再上是露天平台,平台围墙四周有以屈原生平为内容的浮雕。龟山电视塔为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定点单位和武汉市十二大旅游热点之一。  交通   门票  120元  开放时间  9:30-----20:50  景点位置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北路  

晴川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国棉社区

----

汉汽社区

----

江汉桥社区

----

龙灯社区

----

铁桥社区

----

华园社区

----

碧水晴天社区

----

晴川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