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 |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位于黄石市铁山区。整个采场东西长2400米,南北宽900米,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最早开采于三国时期。 1893年,大冶铁矿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一直持续到2003年露天开采才告结束。大冶铁矿露天采场是中国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代表着当时生产力的先进水平,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和亚洲最大的人工露天采坑。 2006年,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201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着名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的“冶”即指大冶铁矿,历经百年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2010年2月22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为了治理生态环境,该矿投资数千万元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基地。2006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这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公元226年,孙权在铁山大兴炉冶锻造刀具,拉开了大冶铁矿辉煌的开采史。1781年来,大冶铁矿“锻造”了全国任何矿山都无法比拟的“十个第一”: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主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开国领袖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在这里诞生;中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科学勘探发现的一家大型铜铁矿床;1923年1月,大冶铁矿矿工举行的下陆大-是中国第一次以胜利结束的大-,为京汉铁路“二·七”大-提供了组织经验;见证侵华日军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家铁矿山;经过多年开采,东露天采场形成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建成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占地23.2平方公里,分设大冶铁矿主园区和铜绿山古矿遗址区。近两年来,大冶铁矿全力推进“日出东方、矿冶峡谷、矿业博览、井下探幽、天坑飞索、石海绿洲、灵山古刹、雉山烟雨、九龙洞天、热情滑草”等十大景观建设。 在铁山张之洞广场旁,全国首座铁矿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巍然耸立。该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收藏史料10余万字,图片1600余幅,文物80余件,这些见证了千年矿山的创业史和发展史。 沿着指示牌,至矿山公园主园区开放式大门,可看到右侧陈列着一辆全国服役时间最长的国产上游51蒸汽机车。进入园内,高25米、重100吨、内装70吨矿石的公园主碑映入眼帘,气势恢宏。 再往前走,是八大景之一的“矿业博览”。矿业博览园展示了大冶铁矿不同时期的13台套采矿机械设备,其中包括苏制爬犁机、美国50B重型矿用汽车、日本大功率产运机及国产矿用汽车、压轮钻、坦克吊等,这些设备代表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斑驳不平的外表,尽显昔日赫赫战功。矿业博览园东侧是一座带有古罗马角斗场气息的露天大舞台。 一直往前走,是八大景之一的“日出东方”。在日出东方广场中央,高9.15米、重59.8吨的毛主席像,正-远瞩地向游人微笑。其“手托铁矿石”的造型为全国唯一。在毛主席巨型雕塑后方文化墙上,17组铜浮雕充分展现了古今中外特别是大冶铁矿千年采矿史。 抬头远眺,拥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等多项桂冠的“矿冶峡谷”横亘眼前。“矿冶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展现了亚洲第一人工矿冶大峡谷及大冶式矿床等。 “矿冶峡谷”四周新建了一条长1800米、逶迤5个水平面的栈道,其中数段从巨石中开凿。站在栈道上,可“极目采坑舒”。 沿着“环峡谷栈道”而行,终点是八大景之一的“石海绿洲”。从1958年起,大冶铁矿累计排放废石3.539亿吨,占地300万平方米。为再造绿色家园,矿山人用18年时间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刺槐,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在这里,可目睹石头上也能种大树的奇迹。 从公园开放式大门出来,经大冶铁矿生产区、生活区,可到尖林山。公园八大景之一的“灵山古刹”位于该山密林深处。寺前一株“千年银杏”高达30余米,5位成年人才能合抱,堪称鄂东“树王”。 “武昌之峰插云起,欲飞不飞秀知雉”,这是明代诗人汪必东在诗中描写大冶古八景之一的白雉山。如今“雉山烟雨”纳入公园八大景之一,山上终年林木苍翠,植被如茵,其主峰芙蓉峰,海拔528米,直立如屏,雄峭挺拔。峰顶有泉,终年不竭,已汇成潭,清碧照人。 “井下探幽”为712级台阶直通地心,游人可零距离观看现代采矿工艺流程,体验采矿工人劳作,感受百米井下隆隆炮声,并可进入“矿冶峡谷”底部,仰望大峡谷。 “九龙洞天”为尖林山地下天然溶洞,与采矿巷道相连。洞内四季恒温,暗河涌动,最大洞厅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跳舞。 “天坑飞索”西起尖山,东至狮子山,斜跨长度446米,落差48米,是目前华中地区跨度最长的一条索道。该索道与天坑美景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壮观的画卷。 地址:黄石市铁山区张之洞大道8号 类型:地质地貌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714-3813816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成人门票:70元(含主园区、井下探幽、博物馆)。 |
黄石弘化禅寺 | 黄石弘化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石弘化禅寺 地理位置 弘化禅寺位于湖北黄石市铁山区之东方山。 寺院简介 弘化禅寺位于湖北黄石市铁山区之东方山。东方山不很出名,至少名气比“大冶”要小很多,这个以出产高品质铁矿石闻名的地方,是近代张之洞办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但是,东方山其名来源却有独特之处,传说是因东方朔于此地游历、讲学、炼丹,后人遂名此山为东方。又有人认为是三国时期孙权设置武昌郡,以此山为武昌郡东界,故曰东方山。有八景“灵泉锡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禅关月涌”、“道洞云亭”八景。 寺院历史 弘化禅寺居东方山山顶,属佛教禅宗之临济宗。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年),马祖道一高足德聪和尚云游至此,见云树葱茏,岚光明烂,为之动容,遂结庐-。元和二年,唐宪宗李纯诏德聪参与朝廷法会,恩礼殊隆,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为山寺题名“宝峰招提”,东方山佛名因之鹊起……自唐宪宗礼尊智印和尚以降,宋、元、明历代,均有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御赐寺名,而几成传统:宋大中祥符九年( 1011 年),宋真宗赵恒召见住持解明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宝宁”;元元贞二年( 1296 年),元成宗铁穆耳仿前朝皇帝例,召见二十世住持安山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化禅”;明成化二年( 1466 年),明宪宗朱见琛召见二十九世住持古愚和尚,赐名大觉禅师,御笔书赐寺名“弘化”,可谓一朝天子一朝名。 明宪宗赐名,为今日仍在沿用的“弘化寺”名之发端,已历 539 年,其间因避乾隆皇帝弘历讳,改字“宏化”,后恢复“弘化”寺名。 寺院格局 沿山路上行至山顶,见一石梯路,宽约 7 、 8 米。拾级而上,一座大牌坊高耸而现,牌坊上“三楚第一山”浑厚大字映入眼帘,是为弘化禅寺山门。山门又称新三门,采用宫殿式琉璃瓦面牌楼建筑模式构建,分正楼、边楼上下两层,浑然一体,像是重檐庑殿。牌楼正楼有 8 根高约 10 米 的红漆檐柱,正中主门两根柱上有昌明法师亲书“三楚树雄风威振九州禹域,五家传正令源出东山法门”的对联。正楼二进门楣上则悬挂着赵朴老所题“弘化禅寺”红底金字匾额。山门前的古银杏树据说是智印和尚亲手所栽,历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见证了寺院沧桑变化。 进入山门,便是石桥甬道,两旁则是白玉栏杆围成的放生池,池中假山石玲珑气质,清水映人。弘化寺建筑整体结构遵循佛寺建筑的统一格局,选定中轴主线,依山而建,依次造山门、放生池、大雄宝殿等,中轴两侧建造配殿和佛堂、斋堂等辅助性建筑。现任方丈正慈法师升座后,弘化禅寺建筑中轴两侧有了较大的扩展修建。东侧在钟楼南新建了 1000 平方米 的两层平顶单檐琉璃瓦客堂,与之相对称在西侧鼓楼南修建了法物经书流通处。沿山势在东侧建起如意寮,西侧建起方丈楼、综合楼及上客堂。寺东北山坡处另建 200 米 长的佛教文化长廊。至此,弘化禅寺总建筑面积达 20000 多平方米,有殿堂门舍 22 幢。该寺另有下院 4 处,计位于东方山上,围绕弘化禅寺的法藏寺、佛光寺,以及位于黄石月亮山的极乐寺和青龙山的慈湖禅院。 |
黄石华藏寺 | 黄石华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黄石铁山的华藏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鹿獐山公园内 寺院简介 位于黄石铁山的华藏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鹿獐山公园内。 原华藏寺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其开山鼻祖昙晦禅师,韩国平安道嘉山郡北乡人,俗姓金,与九华山开山鼻祖金地藏菩萨同宗。母,汉人。昙晦禅师十一岁从云默长老出家剃度。16岁依熙锵和尚受戒。20岁过鸭绿江,翠年抵我大唐。31岁(公元1620年)主持在西平顶山(现黄石矿山公园处)创建华藏寺。46岁在华藏寺内无疾坐化葬于寺前七级青石浮屠内。1942年在日侵华战争中焚毁。 寺院格局 1993年底,香港上圣下一老和尚门下弟子果忠法师发心重建并振兴古刹(因旧址被武钢大冶铁矿征用,遂改址在鹿獐山公园内)常住比丘十余人,皈依信士数千人,近年来在政府及省市区与佛教协会的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捐助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果忠法师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与扩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天王殿药师佛殿,祖师佛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钟鼓搂,念佛堂,客堂,法堂,斋堂及法物流通处,察房等建筑。占地8300平方米。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梯次而上,古朴典雅,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蔚为大观。 寺内环境清静安详,安静和谐,上圣下一老和尚亲题的“华藏世界归性海,大方广佛出娑婆”“法雨均沾万亿洲,慈云遍布三千界”等深含佛理的楹联,对人们行着不言之教,使人们感受到佛门的慈悲。 寺院主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自建寺以来,在果忠法师的主持下,发扬六和敬精神,注重闻界修,先后建立健全了寺院丛林制度及规约。实行纲领执事管理寺院。晨钟暮鼓,坚持早晚课及每月四次诵戒日,每年结夏安居,在救济贫苦,赈济灾区,放生护生等社会人生的慈善事业中,也做了大量的贡献。多次评为黄石“五好宗教场所”2006年评为湖北省“五好佛教寺院”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果忠法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秉承“慈悲平等,普度众生”“-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佛教传统,将华藏寺建成一个既有道风,又有学风,既能安僧办道,又能对外-的现代从林。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华藏寺众尼姑信众高唱红歌,名噪一时。 |
岔路村遗址 | 岔路村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岔路村遗址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西1.2公里,新石器时代、周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采集新石器时代陶片有夹砂红陶鼎足、罐口沿,泥质灰陶豆盘等;周代陶片有夹砂灰陶鬲足、泥质灰陶豆盘、罐口沿等。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
李家院遗址 | 李家院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院遗址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镇铁山西1.5公里,新石器时代、周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2.6米。地表散布炼渣。采集有石斧、砾石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器形有鼎、罐、盆、盘及陶拍、纺轮等;周代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大口尊、豆等。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
铁山寺 | 铁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铁山寺位于铁山区尖林山的西北坡山腰,坐东朝西,群山环抱。 寺院简介 铁山寺位于铁山区尖林山的西北坡山腰,坐东朝西,群山环抱。铁山寺又名铁山古刹,俗称老君庙。相传铁山寺始建于宋代,明洪武末、清光绪二十一年两次重修。寺高6~7米,一院两进一穿堂,依山势形成三个台阶,土木结构。 寺院格局 铁山寺位于铁山区尖林山的西北坡山腰,坐东朝西,群山环抱。铁山寺又名铁山古刹,俗称老君庙。相传铁山寺始建于宋代,明洪武末、清光绪二十一年两次重修。寺高6~7米,一院两进一穿堂,依山势形成三个台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前进左右两壁分别嵌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大冶县补用知县兼大冶铁矿总办李增荣书写的《重修铁山寺》、《火车行》两碑刻;后进为佛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友爱街社区 |
---- |
冶矿路社区 |
---- |
建设路社区 |
---- |
矿山路社区 |
---- |
九龙洞社区 |
---- |
胜利路社区 |
---- |
曹家林社区 |
---- |
新村社区 |
---- |
铜鼓地社区 |
---- |
三岔路社区 |
---- |
盛洪卿社区 |
---- |
龙衢湾社区 |
---- |
熊家境社区 |
---- |
木栏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