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来光祖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海军南海舰队原副司令员。 来光祖同志出生于湖北省郧西县,1936年经党组织介绍加入红一军团,后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参谋、通信主任、参谋主任、科长、参谋处长,军参谋长,华东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岸防炮兵部副部长、工程部副部长、东海舰队参谋长,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平型关、广阳等多次战役、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出色指挥部队完成了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自觉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提高机关部队的军政素质,为加强海军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来光祖同志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年代和和平环境的长期考验,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中,他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工作勤奋;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不计名利,求真务实,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我军的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来光祖同志因病于1994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以上内容由"May"分享。] |
万炳南 (1881~191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万炳南(1881~1913)湖北郧西人。早年闯荡江湖,加入哥老会,在帮会中很有势力。清末来陕,入清军巡防营当兵。宣统二年(1910)六月,任陕西陆军混成协(即陕西新军)一标三营某队正目(班长)时,新军中的中国同盟会员已由4人增为29人,其中钱鼎、张宝麟有同盟会和哥老会的双重身份,积极联络哥老会共同反清。万等哥老会头目也积极与钱、张交往,使新军中各营队的哥老会头目都愿接受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并愿意“跟着党人干”。万参加了同盟会和哥老会六月初三(1910年7月9日)在西安大雁塔的秘密-,三十六位弟兄“歃血为盟,共图大举”,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团结,为西安起义奠定了武装基础。 宣统三年五六月间(1911年6~7月间),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鼓舞了陕西革命党人反清起义的勇气。同年八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陕西后,在西安的同盟会和哥老会双方主要负责人钱鼎、张钫、万炳南、张云山等秘密协商,拟定于九月初八(1911年10月29日)起义。到八月三十日(1911年10月21日),因官府下令要将新军中革命力量最强的标营调往外县而使革命形势发生巨变,钱鼎提出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改变原定起义日期。经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主要负责人反复磋商,遂改为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义。 九月初一上午,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的骨干在西郊林家坟秘密-,推举张凤翙为起义首领,钱鼎为参赞,并决定当天闻午炮起义。会后万与张云山、钱鼎共同指挥布置在钟楼至北门的部队进攻“满城”西面。至次日午后,各部起义军互相配合,攻占了“满城”,西安全城光复。 九月初四(10月25日),张凤翙召集各起义将领协商“秦陇复汉军政府”的大统领和副大统领人选问题。由于万和张云山都争着要当大统领,会议不欢而散。会后经各方协商,九月初六(10月27日)再次开会,正式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和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宣告秦陇复汉军政府正式成立。此时,哥老会的首领们仍在为名位问题纠缠,有人甚至另揭旗号,下令各码头招兵买马。为稳定局势,军政府于九月初八(10月29日)召开大会,宣布设立六个都督,哥老会各大头目都有职位,才使局势安定下来。 西安光复后,清军反扑,从河南、甘肃两面夹击陕西。西安起义时逃亡兰州的前陕甘总督升允,被清廷启用署理陕西巡抚,亲率甘军20营分两路进攻陕西,一路经长武攻入邠州(今彬县),一路由固关进攻凤翔。凤翔府城虽于九月初八(10月29日)光复,但政局一片混乱。陕西军政府命万赴凤翔督师反击甘军。九月初九,万到凤翔后,首先将扰乱社会治安的原县衙差役张三保等斩首示众;又把参加起义的民军整编为五个民团营,分驻城中及东、南、西、北城门,维持社会治安;将秦陇复汉军分别布防于固关和陇县。十一月下旬,万指挥所部及援军分三路奇袭柳林镇之清军,清军见主将崔正午重伤倒地,顿时混乱。万指挥所部乘胜追击,收复柳林镇。清军进攻凤翔,历时三月,终被击退。万坐镇凤翔,指挥有方,对稳定西部战局起了一定作用。 哥老会的哥弟们虽在与清军的作战中表现勇敢,但这个既缺乏革命思想武装,又没有严格纪律约束的集团,迟早要离开革命。1913年3月,袁世凯下令将已扩至33个标、19个独立营的秦陇复汉军缩编为两师四旅,张云山被任命为师长,万被任命为旅长。他“意甚不平”,找种种借口威胁、要挟。其部下也扬言“家规坏了”,要求“提纲振纪”(《辛亥革命在陕西》第529页)。陕西都督张凤翙为整饬军纪,以抗命拒受改编罪,于4月13日乘万到机器局领取装备时,将其枪杀。 [以上内容由"xy督督"分享。] |
丁敬礼 (1895~193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敬礼(1895-1935),1895年生于郧西县二天门。从小聪明好学的丁敬礼,只读过两年私塾,便能习画唱歌。1935年1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到达郧西庙川区的大小新川,开展"五抗"斗争。二月中旬,红军进入二天门,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丁敬礼被当送为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从此热情地投入革命斗争活动。1935年春节前,他配合红军六路游击师抄袭了"剿共"中队长丁敬堂的家乡。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奉命北上后,他积极配合留下的游击师和地方游击队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一天,丁敬礼同游击队及抗捐队在虎头岩附近活动时,突遭敌"剿共"支队一百多人偷袭,他逃出虎口,到陕西旬阳女儿家隐蔽。两个多月后,敌人采取诱骗的办法将其抓捕。当夜,丁敬礼被打得不省人事,次日又将其吊在自家门前大树上,匪徒用刀将他双腿皮肉一块一块地剥下,塞进他的口中,再扯出来喂狗,直到他奄奄一息时,举枪杀害了他。时年40岁。 [以上内容由"和尚洗头用飘柔:)"分享。] |
梅松林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梅松林1941年7月生,湖北郧西人。 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1964年3月至1965年1月武汉军区步兵学校学习,1969年10月任陆军某部“硬骨头六连”指导员,1971年9月任营教导员,1973年12月陆军师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10月至1981年8月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学习,1983年4月师副政委1985年11月师纪委副师职专职委员,1988年5月授大校军衔。中共第11届中央候补委员。 [以上内容由"卧龙岗村夫"分享。] |
田春山 (1895~194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田春山 (1895--1945),艺名田子春,汉江流域著名汉剧艺人,原籍湖北省上津县六郎关,其父曾领戏班、开鞭炮铺,民国初年因灾荒举家迁居洵阳县蜀河口,后定居神河。田春山十岁随父学戏,后又拜刘五为师,因学艺刻苦,到二十岁时已驰名汉江流域。他扮相清秀,唱腔清醇,手脚利落,身段优美,多次获得银牌和红绫。他的拿手戏有《秦琼表功》、《通天河》、《伐子都》、《汾水湾》、《三搜索府》等。有一梨园同行忌妒他的才华,弄坏了他的噪子,后来他只好改演没有唱腔或唱腔很少的武打折子戏。1942年,神河化妆团接去教戏,遂定居神河。不到一年时间,他培养了几十个能登台的汉剧演员,使神河化妆团由原来不足十人的小戏班子,发展成为洵阳汉剧界的一支劲旅。田春山博文强记,他给神河化妆团传授的主要剧目有:《虎堂训子》、《赵元求寿》、《三堂会审》、《张松献图》、《全家福》、《三搜索府》、《李广催贡》、《汾河湾》、《桑园会》、《五家坡》、《三家店》、《妆姜维》、《审刺客》、《红哭头》、《出五关》、《碧玉簪》等十余本。后因疮疾,病逝神河。 [以上内容由"翅膀飞"分享。] |
邓乙藜 (1893~196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邓乙藜(1893—1965) 园艺家。原籍湖北省郧西县,幼时随家迁居西安。青年时期,加入同盟会。民国7~14年(1918~1925)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体育系毕业。回国后,曾任渭北中学体育教员、胡景翼部副官、孙蔚如部副官。民国28年(1939),卖掉三原县所置土地,连同西安市房产,到凤县兴办实业。翌年秋,引进优良苹果、上海水蜜桃、蟠桃、早熟杏、石榴、葡萄等。次年,又引进安哥拉长毛兔、荷兰鼠、意大利蜂等。民国33年(1944)果树挂果,色泽鲜艳,品质优良,轰动全县。从此附近农民争相购买树苗,进行栽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红光园艺场技术指导,在建场规划、果树栽培、嫁接育苗、病虫害防治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以上内容由"北方的天空"分享。] |
魏茂顺 (1864~193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魏茂顺(1864-1935), 男,1864年生,回族,湖北省郧西县泗峡口人。1935年2月,红25军来到泗峡口一带创建苏维埃政权,魏茂顺被选为泗峡口苏维埃政府主席。年过70的魏茂顺积极为建设鄂豫陕根据地努力工作,他爬山涉水,四处宣传红军的宗旨,带领苏维埃政府成员没收地主土地、房屋、浮财和粮食。同年7月,红军西征后,国民党部队和当地民团卷土而来,到处捉拿参与过红军活动的人员。魏茂顺逃往陕西隐蔽。8月秘密回家,被保长带民团捉住,严刑拷打而不屈,被敌杀害,时年71岁。 [以上内容由"dupi888"分享。] |
刘世让 (1904~193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世让(1904-1937),男,汉族,1904年生,郧西县二天门人。1935年1月,红25军进入郧西泗峡口、庙川丁家坪一带,组建苏维埃政权,刘世让被选为二天门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又当选为区游击队队长。区政权和武装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惩治和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没收并分配了他们所霸占的土地和财产。为保卫红色政权和胜利果实,刘世让带领游击队员近百人转战于鄂陕两省边区,凭借手中仅有的20多支步枪和刀、矛与当地民团和国民党部队周旋,并配合红军作战。1937年4月,敌以重金悬赏缉拿刘世让,叛徒周英富伺机将刘杀害,时年33岁。 [以上内容由"李河生"分享。] |
左可国 (1925~200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左可国 (1925~2003) 湖北郧西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在青海省文联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诗集《战士与祖国》、《山水间》,儿童短篇小说集《草原雏鹰》,民间史诗整理集《岭·格萨尔——霍岭战争》(上、中、下册),《儿童歌谣三百首》等。 [以上内容由"天涯浪子"分享。] |
陈泉卿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泉卿(?~1916),湖北郧西人。1909年来陕,在礼泉县五峰山麓湖北人聚居开荒的地方教书8年。1916年春,因联络志士密谋反袁被捕,后押解省城西安遇难。 [以上内容由"ganzipi"分享。] |
地区 | 景点 |
---|---|
党家沟村 |
---- |
六官坪村 |
---- |
关帝庙村 |
---- |
土门村 |
---- |
上坪村委村 |
---- |
干沟村 |
---- |
邵家沟村 |
---- |
家竹村 |
---- |
唐家坪村 |
---- |
龙潭村 |
---- |
双庙村 |
---- |
平原村 |
---- |
茅坪村 |
---- |
玉皇顶村 |
---- |
辽坡村 |
---- |
九龙寺村 |
---- |
干树垭村 |
---- |
吊桥村 |
---- |
油坊岭村 |
---- |
王二沟村 |
---- |
七里村 |
---- |
罗圈岭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