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十堰市 >> 竹山县

竹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女娲山风景区

女娲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位于宝丰镇境内,距十堰市180公里,305省道横穿该镇东西。女娲山风景区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娲祭坛建在主峰,其它诸峰仰首相望。是《康熙字典》以及《中国神话辞典》中指认的女娲抟土造人之地。竹山县近年来铺修了水泥路面,修建了友梅山庄等“农家乐”餐馆,主要景点有女娲祭坛、双龙洞、打席场(女娲抟土造人处)。女娲山风景区呈现出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景点丰富、食宿方便等特点,同时更能抚今追昔、参拜圣母,获得别样的感受。女娲祭坛按先天八卦图建成,女娲像高16米,在国内属最高。恢复建成女娲庙和“女娲炼石天真”古碑。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地。清《康熙字典》在"娲"字条中解释道:"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并引证《史记·五帝本记》曰:"女娲炼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五代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写道:"今房陵上庸界内有伏羲女娲庙存焉,传为抟土造人之所"。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记载都毫无疑问地将竹山视为女娲补天之地,而《竹山县志》的记载更加明确了女娲补天的地址:"城西八十里有女娲山,乃女娲炼石补天处,昔日山上有女娲庙"。关于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关于女娲山的神奇传说,无疑为竹山县的旅游发展又增添了一个亮点。  购票须知  景区门票统一在景区大门处购买,组团旅游和自驾游均可。军人免票,老人、小孩、残疾人及十星级文明农户家庭成员可享受半价优惠等。  从十堰火车站或三堰汽车站乘出租车或班车出发抵竹山县城汽车站(约3.5小时),然后换乘出租车可直达景区开始您的欢乐之旅。  联系电话:0719-4441120  门票  ①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②60至70岁老人、教师及学生凭有效证件半票;现役军人凭《士兵证》或《军官证》可享受免费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冬季为8:30—17:30  景点位置  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女娲山风景区    宝丰镇  宝丰镇座落在美丽的人类始祖圣地女娲山脚下,素来享有中国绿宝石之乡之美誉,是著名劳工大律师施洋烈士的故乡。东接竹山县城通十堰、襄樊、武汉,西靠竹溪直达陕西西安,是鄂渝陕三省市通衡之地,是湖北省第二届楚天明星镇、省级文明镇。人口59857人,面积191平方千米。 宝丰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女娲炼石补天圣地。据史料载:“宝丰堡一作宝峰,距县城西35公里…… 详细++

九华山森林公园

九华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竹山九华山森林公园】国家AA-旅游景区,位于竹山县城南27公里,总面积12万亩,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景区最高峰海拔1301米,境内植被茂密,景色宜人。九华山森林公园内有樱花岭、豹子垭、牛角尖、野猪林、水杉溪、橡树坪、观星台、女儿寨、雷打岩、鲁班峡、牛心寨和偏头山等景点。园区内林木葱郁,一望无际。岩边灌木,依山就势;地上藤萝,缘高攀爬,缠枝绕叶;溪边植物,依水而偎,依涧而立;路旁古木、林中老松,苍劲有力,古朴安详。  购票须知:免费。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两季。  联系电话:13707288048  交通出行:竹山县乘田家到九华山至官渡的汽车,或直接乘的士到旅游区。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竹山县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竹山县楼台乡三台村,距县城12公里,距十堰市区127公里,242国道穿境而过,景区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气候温和、溪水清澈、古树参天、奇峰林立,相传是观音普济众生,救苦难之圣地。从2010年至今,景区已先后投资3700万元,建成四大功能区。一是爱国教育游览区:首义元勋——张振武烈士墓、“道廉讲堂”;二是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区:葡萄园、草莓园、西瓜园、甜柿园、石榴园、仙桃园、茶园、蔬菜园;三是宗教朝圣祈福区:观音沟、真武庙、财神庙、华佗庙、尼姑庵、千年悬棺群;四是综合服务区:观音沟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及购物。

秦巴民众风情苑

秦巴民众风情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竹山县秦巴民俗风情苑】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境内,是了解秦巴历史文化演变的教育基地,是潘口移民新镇的文化高地和建筑标志。占地面积66亩,总投资6500多万元。风情苑以收藏展示秦巴地区民间文物,表现民歌、民间故事、剪纸艺术、农耕风情、嫁娶风俗、工匠传统、建筑牌匾、民间服饰、宗教祭祀等民俗文化形式为主,融秦巴地区历史、文化、雕塑、建筑、民俗娱乐为一体,是一部秦巴民俗文化、历史风情的画卷,展示了2000多年秦巴地区文化。  购票须知:免费  联系电话:0719-4671002  官渡镇  官渡镇位于鄂西北边陲,巴山东麓,是入川达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驿,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官渡镇距十堰市竹山县城64公里,东与房县中坝接壤,西与竹溪兵营相连,南同柳林乡交界,北和上庸镇毗邻。全镇版图面积40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民小组4374户20319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549户4901人。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 详细++

堵河源

堵河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区汉水流域,地处东经109°54′24″-110°10′32″,北纬31°30′28″-31°57′54″之间,在我县的瓦桑河至百里河口的巨大断裂以南,属大巴山系。  2、所在范围:保护区南接神农架林区、重庆巫溪,东交房县,西界竹溪,北连官渡新街管理区。境内高峰叠起,东、南、西三面有35座山峰海拔都在2000m以上,为褶皱石灰岩山地。境内南北长50.7km,东西宽25.5km。国土面积47173hm2。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保护区属于高山地貌。最高处海拔2635m(枪刀山),最低处海拔400m(百里河口),高差2235m。按土地所处海拔高度分,800m以下的3546hm2、800-1200m的18087hm2、1200m以上的25540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52%、38.34%、54.14%。  地面平均坡度36.8°,平均切割深度1215m。  保护区基岩主要有石灰岩、板页岩、砂页岩等,其发育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植被遭到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水文:保护区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有大小河谷18条,总长度超过200km,河长在10km以上的有7条。它们是官渡河、洪坪河、百里河、马场河、沟元子河、顺水坪河、墨池河等。  3、气候: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相隔,既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深入,又可削弱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境内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空气较湿润,光合潜力大。年平均温度为12.9℃,≥0℃年积温为4628℃,≥10℃年积温为3750℃(80%保证率)。无霜期为219天,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干燥度0.8以下,年平均日照百分率37%。  4、土壤: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为主,占31%。次为黄棕壤、黄棕壤性土和山地黄棕壤性土,分别占22%、28%、1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部分在3%以上。  三、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域:保护区辖柳林乡和官渡镇2个乡镇11个村及九华山林场百里河分场和四方扒药材场,共计13个行政单位。  2、人口与民族:据2008年统计,保护区现有村民小组53个,住户2316户,人口8728人,人口密度18.5人/km2,人均林业用地面积为5.0hm2。其中核心区537人,缓冲区1892人,实验区6299人,全部为汉族。  3、交通、电讯:保护区的交通条件比较好,主要公路干线有2条,支线有6条,总长159km,延伸至整个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有省道竹向公路,从官渡百里河口进入自然保护区经桃园、桑坪、柳河等地直到屏峰,全长54km;南部有县道白洪公路,从省道竹向路白河口处起,经郑家坪、洪坪、民主、秦家沟直到顺水坪的瓮子口,全长41km。  九华山林场百里河分场境内有一支线,由百里河口进入自然保护区经碾坪、百里、羚羊直到核心区,全长23km。柳林乡境内有四条支线,一为由竹向路老码头发端进入保护区药场、老竹腹地,全长3km;二为由竹向路发端进入保护区屏峰腹地,全长4km;三为由瓮子口直到保护区东部核心区顺水坪天生桥,全长9km;四为由瓮子口直到保护区南部核心区枪刀山脚下,全长12km;五为由瓮子口直到保护区西部核心区梭罗树,全长13km。  保护区内通讯条件较好,区内13个行政单位,都有程控电话;保护区农电网已经改造完毕,农民绝大多数用上了网电;保护区周围水电站目前有13座,装机容量15400KW;在建的有2座,装机容量3300KW。  4、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国土总面积47173hm2。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现有林业用地43681.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2.45%;有林地25079.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3.16%;灌木林17494.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09%;农地2859.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6%;内陆水域1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24%;未利用地162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44%。森林覆盖率90.25%。  5、地方经济: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土豆和红薯等,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经济。整个保护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乡镇企业很少而且非常落后。2008年,保护区内农业总产值6554.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184.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33%;林业产值11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2%;牧业产值112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21%。保护区内几乎没有工业,其它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保护区内从业人员多为第一产业的生产者,2008年人均粮食728kg,人均总收入7510元,人均纯收入2636元。  6、社区发展:保护区内社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柳林乡、官渡镇都有文化站常年从事文化宣传和收集发掘工作,其中官渡镇被授予“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护区内有1所初级中学,1个初级中学教学点;有7所中心小学,15个小学教学点,成年人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1.4%;  保护区内有卫生院2个,卫生所6个。医疗条件差,群众就医难;缺乏妇幼卫生保健,人口素质提高缓慢;保护区内基本无企业,有79.2%的劳力从事农业种植、养殖,有18.14%的劳力外出务工;迄今为止,保护区内居民还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  四、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堵河源有东、西两源,东源位于竹山县柳林乡境内,面积约2万hm2,西源位于陕西省镇平县境内。这里的堵河源是泛指包括竹山县柳林乡以及与之相连的竹山县官渡镇,神农架的九湖乡,房县的九道乡,竹溪县的向坝乡、瓦沧乡,面积约25万hm2。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竹山县香獐保护区领导小组”,是竹山县人民政府以竹政文(1987)26号文件批准成立的。保护范围为竹山县的柳林区和官渡区以及国有四方扒药材场,划定保护区面积为92815hm2,并由此拉开了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序幕。  为了适应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竹山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以《竹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将堵河源县级自然保护区级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竹政文[2002]22号)文件上报市人民政府。2002年6月,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将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确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复函》(十政办函[2002]17号)文件予以批复。保护区范围是柳林乡全部,官渡镇的桃园、桑坪、蒲溪、三棵树、大溪河、楼房、天池以及九华山林场百里河分场的三个村(原官渡区百里河乡)。面积为71208hm2。  2002年4月,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根据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实际,建议将范围进一步缩小,剔去资源状况欠佳的柳林乡三河、天台,人口较多的官渡镇天池垭、楼房、大溪河、三棵树、蒲溪、增加官渡镇家竹村百里河流域部分。面积定为48452hm2。  按功能区分:核心区17958.6hm2(其中国有2274.2hm2、集体14919.9hm2、个体764.5hm2),占总面积的37.06%;缓冲区14381.9hm2(其中国有1444.1hm2、集体3531.7hm2、个体9406.1hm2),占总面积的29.68%;实验区16111.5hm2(其中国有2352.7hm2、集体3025.7hm2、个体10733.1hm2),占总面积的33.25%。  为了适应地方水电建设的需要,2009年2月,省政府以《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及功能区划的批复》(鄂政函[2009]18号)文件批准面积及功能区划调整。面积定为47173hm2。按功能区分:核心区17808.6hm2(其中国有2038.2hm2、集体15770.4hm2),占总面积的37.75%;缓冲区11603.1hm2(其中国有1394.1hm2、集体10209hm2),占总面积的24.6%;实验区17761.3hm2(其中国有1952.7hm2、集体15808.6hm2),占总面积的37.65%。  五、主要保护对象  (一)保护区性质  湖北竹山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属林业系统归口管理,是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一体,并负责区内资源林政、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保障区内治安秩序的综合型的自然保护区。  (二)主要保护对象  1、北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大面积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和水源涵养林。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特别是珙桐、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豹、林麝、金雕等国家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  3、自然景观资源,尤其是特殊的地形地貌。  六、主要资源  (一)面积和蓄积  保护区林业用地42671hm2(占总面积的90.46%),非林业用地4502hm2(占总面积的9.54%),森林覆盖率90.02%。  保护区有森林面积23732hm2,蓄积量105.4万m3。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21949hm2(其中原始林面积2589hm2),蓄积量88.6万m3,人工林面积1783hm2,蓄积量16.8万m3。  (二)野生植物资源  1、区系组成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440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212科949属。其中蕨类植物36科67属133种;种子植物176科882属2307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21属33种,被子植物169科861属2274种。分别占湖北省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87.97%、总属数的65.13%、总种数的40.16%,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57.61%、总属数的29.65%、总种数的8.69%。  2、区系特点  (1)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该区是湖北植物区系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本区系共有15种分布类型,各种地理成分相互渗透,充分显示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  (2)孑遗古老植物相对集中,特有种属丰富。本区系集中了许多起源古老和在系统演化上原始的科、属,同时也包含大量的单型属和少型属,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重要保存地之一。  (3)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含较丰富的热带成分。由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温带性质的属高达483个,占总属数的56.23%;热带性质的属有282个,占整个属数32.83%,中国特有分布有34属,占总属数的5.0%。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  (4)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且分布集中。  3、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植被》中自然植被的分类原则,划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保护区自然植被共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及草丛4个植被型组,暖性针叶林、亚高山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丛7个植被型,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巴山冷杉林、水丝梨曼青冈林、刺叶栎林、小叶青冈竹叶楠林、珙桐细叶青冈林、千金榆曼青冈林、连香树珙桐林、红桦林、米心水青冈林、山杨林、锐齿槲栎林、短柄栎林、锥栗林、水青树林、金钱槭林、拐棍竹林、箭竹林、腊梅灌丛、马桑灌丛、凤仙花草丛50个群系。  4、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堵河源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十分丰富,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Ⅰ级5种,Ⅱ级21种),国家珍贵树种18种(一级4种,二级14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4种(1级1种,2级11种,3级22种)。  (1)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占湖北省总数50种的52%。其中Ⅰ级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5种;Ⅱ级有黄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连香树、桢楠、野大豆、红豆树、鹅掌楸、水青树、香果树、巴山榧树、樟树、喜树、榉树、黄皮树、金荞麦、崖白菜、厚朴、凹叶厚朴、红椿、毛红椿21种。  (2)国家珍贵树种。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珍贵树种18种,占湖北省总数28种的64.3%。其中一级珍贵树种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香果树4种;二级珍贵树种有黄杉、秦岭冷杉、麦吊云杉、大果青扦、连香树、杜仲、桢楠、红豆树、鹅掌楸、水青树、椴树、刺楸、厚朴、红椿14种。  (3)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4种。占湖北省总数62种的54.8%。其中1级有珙桐1种;2级有光叶珙桐、银杏、大果青扦、连香树、杜仲、山白树、鹅掌楸、小勾儿茶、水青树、独花兰、香果树11种;3级有黄杉、秦岭冷杉、麦吊云杉、穗花杉、金钱槭、八角莲、华榛、猬实、桢楠、野大豆、红豆树、延龄草、天麻、黄连、银鹊树、白辛树、紫茎、领春木、青檀、厚朴、凹叶厚朴、红椿22种。  (二)野生动物资源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343种,其中兽类有76种,鸟类175种,两栖类24种,爬行类36种,鱼类32种。昆虫1456种。  1、兽类资源:兽类有76种,隶属7目22科。国家Ⅰ级保护兽类3种:林麝、豹、云豹;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1种。  2、鸟类资源:鸟类有175种,隶属15目49科。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金雕、白肩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3种。  3、爬行类资源:爬行动物有36种,隶属2目11科。  4、两栖类资源:两栖动物有24种,隶属2目8科。国家Ⅱ级保护两栖类有2种:大鲵和虎纹蛙。  5、鱼类资源:鱼类有32种,隶属3目8科26属。  6、昆虫资源:昆虫有1456种,隶属23目192科。

高家花屋

高家花屋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花屋  高家花屋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1组的白马山半山坡上。建于清朝中期,建筑面积1066.34平方米,现有村民12户38人。  坐北朝南的高家花屋,面阔七间,一进三重两天井四合院布局,前半部分砖石木结构,后半部分以土木结构为主,前低后高,楼上楼下,错落有致。沿大门前十三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选材精良、精雕细刻的八字门楼,大气磅礴。从大门开始,院内的砖、石、木雕刻工艺精品比比皆是,件件传神。从砖雕门楼到大理石雕门槛、门鼓、门枋、门眉、柱础,到正面外墙上青石雕刻的“福”、“禄”、“寿”、“喜”窗户,到院内木雕的门、窗、户、扇、檐板、柱头等等,精雕细琢,技法娴熟,雕刻既有圆雕、透雕,还有高浮雕、浅浮雕,线条流畅,造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雕刻图案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田园风光,又有“龙凤呈祥”、“喜鹊闹梅”、“鹿鹤同春”、“凤戏牡丹”等瑞象,整体建筑装饰呈现出一派富贵、吉祥、古朴、凝重、清新、雅致、恬静、和谐的田园贵族生活景象。  在花屋四周檐墙和外墙窗户边缘尚残存上百米的彩绘装饰壁画,色彩艳丽,构图工整,内容丰富,所描绘的形象生动传神,线条采绘简洁明快,虽经百年风侵雨蚀,仍光彩照人。  建筑风格上,花屋采用“马头式”封火墙,在我国南北古民居建筑自我保护做法上是一个独创。该古建不论是建筑形式、建筑内容,还是建筑风格,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三盛院

三盛院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  三盛院建筑群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境内,堵河与竹溪泗河的终点交汇处,是清末当地的豪门庄园,也是竹山的“大宅门”,三盛院的得名因“王三盛”而来,但是王三盛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亦农亦商的家族总商号,这个总商号源自王应魁一人。  王应魁祖籍位于湖北麻城县畔,生于公元1785年(清乾隆50年),家中排行老大,属蛇。王应魁年幼丧母,19岁时,识破后母投毒之计,愤然离家出走。后辗转至竹山县城,居南关街,做起铜活、豆腐小本生意,披星戴月,甚是辛劳,及至一年,小有余财,后迁移到20里外的田家坝(今上庸镇)北坝街落户。  落户田家坝后,王应魁不丢铜活、豆腐两业,并着手小笔食盐贩卖生意,家资渐丰。王应魁后来娶竹溪县烂泥湾村翁姓女子为妻,得贤内助。转而开起百货商铺,不出两年,北坝街半数商铺尽为其有。  田家坝所处深山,山货物产丰饶,但农民银两匮乏,王应魁深谙为商之道,推行以物易物,商铺百货多换成了山珍野货,几经转手,获利颇丰。加之王应魁待人热忱、极重情义,王氏商铺经营范围日渐扩充至大宁、白河、光华(今老河口)、郧阳(今十堰)等地,竹山县城成为其货物流通的中转站,十余年后,王氏商号成为陕鄂渝边陲商场上的翘楚。  王氏家族生意日盛,遂扩大生意内容,采伐竹山、竹溪及周边楠木,以水路经堵河、汉江、长江而至全国各地贩卖,楠木伐卖一时成为王氏家族的支柱产业。清咸丰以后,慈禧太后日渐得势,遂大兴土木、广修园林,重修颐和园所需大量楠木料,王氏家族组织人力贩运大量楠木料进献朝廷,竭力支援颐和园重建,甚得慈禧欢心,遂亲笔题书“王三盛”匾额相赐,意为人盛、地盛、财盛。不仅于此,王氏家族还深知从商亦需政,以重金买通养病致仕在襄阳老家的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门人,打通了后人王立靖、王学谦的仕途,后王立靖从监察御史升为顺天府,王学谦以七品官职提升为“黄河道”,自此,王氏家族势力遍及政商两界,名利皆盛。  “三盛”兴衰  王应魁发迹于深山,却未有再回原籍之想,遂于中年之际在田家坝外两河口兴屋建宅。  王氏家族鼎盛之时,分房头、分支系,但不分家,更未分心,佃农、猎户、杂匠更是出工出力、各尽其能,以工折资、以工抵租,上下齐心、人多势众为王氏家族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末民初,战事频仍,匪患连连,民不聊生,王氏家族的生意市场日渐萎缩,商路阻塞,国弱民穷,致使王氏生意一落千丈。据考,1919年以后,王氏家财屡遭兵匪劫抢,焚烧毁砸,损失巨大。三、四代子孙屡出顽劣之徒,不读诗书、不遵礼教,自持财丰,吃喝嫖赌,无所不作,王氏家族门面开始关闭,土地开始变卖,一代豪门望族,日渐衰败。抗日战争前后,家族子孙仅剩少数田亩收租维生,但王氏四、五代子孙中,亦有不少明志之人加入革命队伍,随着革命足迹散居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现存王氏后裔,仍以竹山、竹溪为多。  庄园原貌  三盛庄园始建于1825年(清嘉庆末年),据考,庄园背山面水而建,坐北朝南,占地100余亩,建筑结构为同式三幢并列,一进八重48个天井。数百间青砖青瓦的房屋,组合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双笔划“王”字,把两河口的大平坝填充得满满当当、实实在在。  三盛庄园虽是砖木结构,但有金龙盘柱,银风衔榫,铜狮子压正房脊,玉麒麟巧卧偏房、厢房脊,亦有银锭做瓦沟的“瓦当”,铜角子做柱脚石礅的垫衬。二十七通转脚楼,四十八个大天井院无不凸显着庄园宏大的规模,雕梁画栋、屏风门楣,处处彰显着庄园的奢华与精致。在风水上与环境紧密结合,在建筑格局上借道易经》八卦之理:八个大主体建筑,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主卦定位立户;六十四个小组合体,按八主卦衍生的六十四卦细分。这六十四分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作前院,计有“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噬喧、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诸房;下经作后院,计有“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央、娟、萃、升、困、井、丰、鼎、: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诸门。八主卦所生六十四分卦,每卦有阴阳、五行、六甲、六亲相组合的六爻,总计三百八十四爻,整个庄园即由三百八四十间大小房屋组合而成!一座庄园,以鄂西北边陲的竹山、竹溪两县的县界线为中轴线,座落竹山、竹溪两县,声震川、陕、鄂三省。  庄园今状  2007年底,潘口水电站开工建设,竹山县筹资1700多万元,复建三盛大院,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原貌一比一的比例复建了其中一座天井院,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院落分三进两院,上下两层,皆以古砖为墙,青瓦为顶,配以红门红柱,古朴而精致,庄重之余亦不失灵动,院以青石花雕门楼,门前陈置石雕青狮白象,四檐雕虎画凤,栩栩如生,门窗户扇连环花雕,戏剧人物、山水花鸟,星罗密布。  三盛庄园现作为上庸镇游客中心,内部陈设桌椅、奇石、绿植、石狮、石象等,供来往游客参观、休憩、品茶,百年老宅既浓缩着上庸文化的精华,又集中展示了三盛家族富豪宅第的精彩故事及陈列有代表上庸文化的文物、雕刻、书画、民俗作品和民间工艺品,为发展旅游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庸镇  上庸镇原为田家坝镇,曾是上庸古国都城所在地,2010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上庸镇。上庸镇位于堵河中上游,距竹山县城12公里,版土面积200平方公里,辖10个村(居),总人口2万人。 上庸是千年古镇,距今有3600年历史。人文荟萃,涌现出剪纸大师佘曼白、商业巨贾王三盛等著名人物;文物璀璨,三盛大院、黄州会馆等历史建筑巍然屹立;剪纸、泥塑、根艺、龙灯、龙舟…… 详细++

驴头峡

  驴头峡位于湖北竹山县官渡镇与梁家乡交界处,距县城70公里,由驴头山和松树岭对峙而成。驴头山海拔1470米,松树岭海拔1250米,峡谷全长5公里,平均宽度约为30米,谷道蜿蜒曲折,逶迤磅礴。两岩峭崖壁立,怪石嶙峋,红藤翠蔓,野树豫章,苍苍茫茫。谷底堵水随物赋形,或静若处子,一往情深,或惊涛拍岩,卷雪千堆。峡中有“驴头山”、“双鱼洞”。  “猴跳峡”、“一线天”、“牛肝马肺”、“天狗望月”、“苍龙岭”、“太极图像”等自然景色,得天独厚,气象万千。现今,驴头峡已开辟了“堵河漂流”项目,起点从驴头峡口,下止竹山官渡镇,有皮艇、木船50多艘,全程漂流20余公里,游客到此漂流可观赏自然山水风光,可感受有惊无险,漂流刺激的乐趣。    官渡镇  官渡镇位于鄂西北边陲,巴山东麓,是入川达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驿,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官渡镇距十堰市竹山县城64公里,东与房县中坝接壤,西与竹溪兵营相连,南同柳林乡交界,北和上庸镇毗邻。全镇版图面积40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民小组4374户20319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549户4901人。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 详细++

武陵峡风景区

武陵峡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许明清烈士墓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许明清烈士墓位于城关镇北大街走马岗,烈士原名陈玉虹,浙江平湖县人,1946年6月随中原突围部队到竹山县留任为竹山县地下县长,同年10月在房县麦浪坪与-军激战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马岗。县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两次对烈士墓进行改扩建,并建纪念碑。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明清 (1918~1946)  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人。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不久便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到京山县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在京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4日在京山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京山县向家冲区委书记。期间,积极…… 详细++  许明清 (1918~1946)  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人。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不久便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到京山县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在京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4日在京山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京山县向家冲区委书记。期间,积极…… 详细++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女峰地处群山之中,山恋起伏,雄奇险怪;日出灿烂,云海壮阔;天湖静谧,峡谷幽特;以雄、奇、幽、秀驰名遐迩。这里风景优美,林木葱茏,环境清新,气候宜人,被各界人士称之为养生福地、风水宝地、心灵净地、浪漫天地,是人们理想的观光旅游、避暑休闲胜地。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竹山县上庸镇,是修建潘口水电站后形成的库塘湿地,距竹山县城13公里,规划建设总面积3255.2公顷,2012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同意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试点建设期5年。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水上游乐园、观鸟台、多功能服务区、科学实验区等相关景点。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梦里水乡。  自驾线路:沿242国道或走谷竹高速到竹山县城,再向南12公里到圣水湖畔,沿路有标志系统指引。

张振武先生故居

张振武先生故居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武故居:位于双台乡南口村,200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振武(1877年—1912年)是辛亥革命首义元勋。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1905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于日本早田大学,同年回国从事反清灭帝革命活动,1909年担任湖北共进会理财部长,1910年加入中山先生在武昌组织的武装起义,1912年8月被袁世凯暗害于北京,按照亲属的意愿运回老家田沟安葬,因路途遥远,交通不变,尸体腐烂,运送途中葬于三台木鱼山。  张振武 (1877~1912)  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1905年加入…… 详细++  双台乡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碎石、汗水洒落十星发源地------竹山县的北大门,演化成蜿蜒曲折的圣母山、枇杷山和奔腾不息的北星河、南峪河。山水之间,孕育了幅员辽阔、交通便利、物产富饶的双台乡。 双台乡位于秦巴山脉,周围分别与陕西省白河县卡子镇、中厂乡,郧县鲍峡镇,竹山麻家渡镇、溢水镇、楼台乡等两省三县六乡镇接壤。双台乡属乡镇机构改革合并乡镇,2001年原…… 详细++

施洋烈士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施洋烈士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座落于麻家渡镇桂花树村施家湾,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土木结构房屋3间,面积117平方米。  施洋 (1889~1923)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期满毕业。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 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是保障-,伸张公理的工具。 …… 详细++  施洋 (1889~1923)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期满毕业。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 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是保障-,伸张公理的工具。 …… 详细++

张振武先生墓

张振武先生墓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武先生墓  1912年9月张振武被黎元洪暗杀于北京后,为安抚国人,将其灵柩从北京运回竹山举行国葬,墓址在潘口乡三台村木鱼山。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县政府拨款重修墓地,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武 (1877~1912)  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1905年加入…… 详细++  张振武 (1877~1912)  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1905年加入…… 详细++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竹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溢水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麻家渡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宝丰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擂鼓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秦古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得胜镇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上庸镇 三盛院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官渡镇 秦巴民众风情苑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潘口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竹坪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大庙乡 竹山楚长城遗址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双台乡 张振武先生故居 竹山石佛寺 学堂洞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墓
楼台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文峰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深河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柳林乡 女娲山风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观音沟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民众风情苑 堵河源 高家花屋 三盛院 驴头峡 武陵峡风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振武先生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张振武先生墓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竹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