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平凉 >> 灵台县 >> 蒲窝镇

蒲窝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牛仙客 (675~742) 唐朝宰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牛仙客(675年-742年),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唐朝宰相。  牛仙客早年曾为县中小吏,后为陇右营田使佐吏,历任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萧嵩拜相,荐牛仙客为节度留后,后升任节度使。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牛仙客改任朔方行军大总管,赐封陇西郡公,后入朝为工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进爵豳国公。后来,牛仙客升任侍中(左相),兼兵部尚书。  牛仙客任相期间,凡事依从李林甫,遇事不敢裁决。天宝元年(742年),牛仙客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贞简。  早年经历  牛仙客早年曾在鹑觚县担任小吏,受到县令傅文静的器重。傅文静后升任陇右营田使,牛仙客被召为佐吏,并因军功累迁至洮州司马。   节度河西  开元九年(721年),王君毚担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被授为节度判官,成为王君毚的心腹。开元十五年(727年),王君毚战死。萧嵩继任河西节度使,仍将军政事务托付给牛仙客。他工作勤勉,以诚信待人,深得军民爱戴。   开元十七年(729年),萧嵩回朝拜相,担任中书令,遥领河西节度使,并多次推荐牛仙客。牛仙客得以改任太仆少卿、凉州别驾,并代理河西节度留后。后来,牛仙客接替萧嵩,出任节度使,兼任凉州刺史,历加太仆卿、殿中监。   赐封郡公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河西节度使之职由崔希逸接任。不久,崔希逸奏称,牛仙客在任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可观。唐玄宗便命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前去核实。张利贞经过调查,回奏朝廷,称河西确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唐玄宗大悦,欲任命牛仙客为六部尚书。   这时,中书令张九龄反对道:“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可担任。牛仙客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遗羞朝廷。”唐玄宗便要给牛仙客加封爵位。张九龄再次反对:“封爵是为奖劝功劳。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不足以-。陛下赏赐金帛即可,不可封爵。”唐玄宗默然。而李林甫却暗中进言道:“牛仙客乃是宰相之才,张九龄书生,不知大体。”玄宗大悦。   次日,唐玄宗再次提及,要加牛仙客爵位,张九龄仍旧反对。唐玄宗怒道:“你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吗?”张九龄答道:“臣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中原人士,但臣却在中枢多年,执掌文诰。牛仙客此前只是边疆小吏,目不知书,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遂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食实封三百户。   担任宰相  同年十一月,张九龄罢相。牛仙客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他遇事不敢裁决,只是唯唯诺诺而已,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皇帝赏赐的财物,也都如数存放,不敢挥霍享用。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封牛仙客为豳国公,并追赠其父祖官职。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牛仙客进拜侍中,遥领河东节度使。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牛仙客又兼任兵部尚书,后被免去遥领的节度使职务。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改封牛仙客为左相,仍兼兵部尚书。同年七月,牛仙客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贞简。   主要成就  牛仙客担任宰相时,曾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以比时价高二三成之价收买都畿、京畿粟各数百万斛,并停运当年江淮应输京师之租。和籴法的实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安粮荒问题,减轻了江淮漕运的负荷,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社会矛盾。   轶事典故  牛仙客担任朔方节度使,曾任命姚崇之孙姚闳为判官。牛仙客拜相后,姚闳也累迁至侍御史。他自称能沟通鬼神,预知祸福,牛仙客深信不疑。后来,牛仙客患病。姚闳自请为其祈祷,趁机逼令他作遗表,推荐自己叔父姚弈与兵部侍郎卢奂接任宰相,并亲自起草。但牛仙客病势沉重,不能动笔署名。牛仙客死后,其妻趁中使前来吊唁,将实情转告玄宗。玄宗大怒,赐死姚闳,并贬黜姚弈、卢奂。   人物评价  高力士:仙客本胥史,非宰相器。   张九龄:⑴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 ⑵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图,修充国羌胡之具,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席。   李适:凡相者,必委以政事,如玄宗时牛仙客、陈希烈,可以谓之相乎!   刘昫:⑴ 郭虔瓘、郭知运、王君毚、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立功边域,为世虎臣,班超、傅介子之流也。仙客爰自方隅,骤登廊庙,显招物议,独善其身,盖才有不周,昧于陈力就列。⑵ 陇山之西,幽陵之北,爰有戎夷,世为残贼。二郭、二王,守珪、仙客,御寇之功,存乎方策。   司马光:⑴仙客廉勤,善于其职。 ⑵牛仙客以积财得宰相,边将效之。   洪迈:⑴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姚以二子及亲吏受赂,其罢犹有说,宋但以严禁恶钱及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明皇用优人戏言而罢之,二公终身不复用。宋公罢相时,年才五十八,后十七年乃薨。继之者如张嘉贞、张说、源干曜、王晙、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其才可睹矣。 ⑵唐明皇以李林甫为右相,颛付大政,而左相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前后同列,皆拱手备员。   张廷玉:汉元帝尝任萧望之、周堪矣,卒制于弘恭、石显。宋孝宗尝任刘俊卿、刘珙矣,卒间于陈源、甘昇。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贾似道、丁大全与董宋臣相表里,而宋室不振。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未尝不系此曹之盛衰。   汤鹏:凡与不成臣节者处,皆乡原也。是故蔡义貌如老妪,行步俛偻,此霍光所以孽其邪谋也;孔光名儒,持禄保位,此王莽所以老其贼计也;牛仙客与时浮沉,陈希烈为人左右,此李林甫所以肆其阴诡也;裴冕老病易制,关播暗畏不言,此元载、卢杞所以厚其贪横也;何执中陆陆无所建明,此蔡京所以骋其凶谲也;王次翁工柔媚,无几微忤人,此秦桧所以坚其缪误也;李东阳俯首而已,此刘瑾所以资其浊乱也;魏广微惧而自明,此忠贤所以启其窥窃也。   [以上内容由"wqx2001"分享。]

皇甫规 (104~174) 十七史百将传,凉州三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 。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有见识,熟习兵法。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并缓和汉羌矛盾,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官至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获赠大司农。 其侄皇甫嵩,为平定黄巾之乱的名将,官至太尉。  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  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并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的一系列概念,很有警世意义。   总评   皇甫规一生的最大功绩是招抚羌人,安定羌变,缓解东汉朝廷与羌人之间的矛盾。他生逢季节性乱世,素习羌事,反对对羌人一味镇压杀戮,而采用招抚政策。他认为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对于羌变,若求猛将,不如抚以清平之政;明习兵书,不如郡守奉法,使之无反。他止书奏免了一批多杀降羌、不遵法度的-。羌人由是感慕,前后相归降者逾二十万口。这对汉羌之间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边疆地方得以安宁。他与张奂、段颎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他们为“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分别字威明、然明、纪明)。   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后张奂不负其望,在安定羌变中亦有殊功。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很有思想见地。首先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是船的一系列概念,很有警世意义。     历代评价   蔡邕:臣伏见护羌校尉皇甫规,少明经术,道为儒宗,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然不污,藏器林薮之中,以辞微召之宠。先帝嘉之,群公归德。盗发东岳,莫能婴讨,即起家参拜为泰山太守,屠斩桀黠,绥抚茕弱,青兖之郊,迄用康义。自是以来。方外有事,戎狄猾华,进简前勋,连见委任,伏节举麾,威灵神行,演化凶悍,使为悫愿,爱财省穑,每有馀资,养士御众,悦以亡死。论其武劳,则汉室之干城;课其文德,则皇家之心腹,诚宜试用,以广振鹭西雍之美。   胡芳: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   赵壹: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   应劭:立朝忘家,即戎忘身。身且忘之,况于弟乎!方殊俗越溢,大为边害,朝廷比辟公旰食。规义在出身,折冲弭难;而诛伐已定,当见镇慰。何有挟功,苟念去位?弟实隽德,不患无位。而徒闒茸,何所堪施?强推毂之,乱仪干度。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勑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又以党事先自劳炫。如有白验,其于及己,而形兆求不可得,唯是从,何惮于病?   范晔:①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②山西多猛,三明俪踪。戎骖纠结,尘斥河、潼。规、奂审策,亟遏嚣凶。文会志比,更相为容。段追两狄,束马县锋,纷纭腾突,谷静山空。   张预:孙子曰:‘良将警之。’规以马贤不恤军士而知其必败。又曰:‘进不求名。’规举张奂自代,而身为之副是也。   洪迈:按马融、皇甫规之言晓然易见,而所请兵皆不过五千,然讫不肯从,乃知宣帝纳用赵充国之册为不易得,所谓明主可为忠言也。   王世贞:余读凉州三明传,若威明、然明皆廉节好让,有将帅材,着绩中外而皆不免为名使,威明尤好之甚。至自疏为党人,而上不之问,夫明哲保身者,固若是乎。大将军武、太傅蕃之有朝望,志除宦官,谁不忧之,岂有所征,而不知本谋者。然明亦不过于生死是非之际,一时不能决择耳,既成而始悔,辞爵不拜,追理武蕃之冤,末荐李膺王畅,以与阉宦伉。虽曰晚矣犹知有不远复者,纪明真将材也,当西羌之为梗。   王夫之:①汉至此已无可为矣,无往而非宦官之挟持也。南北军之唯其颐指,所仅存者疆场之军政,皇甫规、张奂几倬几诎于宦官之手,而犹自行其权藉于师中,绲更引而受之以利器。 ②汉之末造,必亡之势也,而兵疆天下。张奂、皇甫规、段颎皆奋起自命为虎臣,北虏、西羌斩馘至百万级,穷山搜谷,殄灭几无遗种,疆莫尚矣。   [以上内容由"wongtean"分享。]

牛僧孺 (779~847) 唐朝宰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牛僧孺 (779~847) 唐穆宗、文宗时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著名的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与李宗闵、皇甫湜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得高第。三人策文指斥时政,触犯宰相李吉甫。结果,主考官和复审官都被贬谪;僧孺授伊阙尉,在元和朝不得志。后来,僧孺、宗闵与李德裕(吉甫子)等纷争数十年,这次科场案是个起因。穆宗即位,僧孺累迁户部侍郎,因拒绝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韩弘的贿赂,获得穆宗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翰林学士李德裕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四年,敬宗即位,僧孺出任武昌军(今湖北武汉)节度使。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五年,幽州(今北京)大将杨志诚逐节度使李载义,文宗召宰相商议对策,僧孺认为此事无关大局,主张任命杨忘诚继任节度使,为文宗采纳。同年,吐落维州(今四川汉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其实,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僧孺对幽州和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僧孺也知文宗对他不满,便主动告退,出为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洽)叛藩的罪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滴,大中元年(847),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同年卒。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牛僧孺是甘肃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既是政界的贵胄。又是文坛的名士 。牛僧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他一生六十九年中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这正是唐中期以后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  [以上内容由"pantly"分享。]

高永祥 (1912~194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高永祥,又名吉祥,1912年出生于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贫使他无钱上学,从小便放牛、放羊、砍柴、割草。倔强的高永祥从心底里就不服穷,他看地主驮走他家的粮食心里十分仇恨。  1926年,在成衣店学徒三年的高永祥,自己准备另立店铺,独立经营干一番事业,却被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队抓了壮丁。  1931年,第二十六路军被调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12月24日,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率领下,在宁都举行起义。宁都起义后,高永祥被编入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排长。  高永祥在红五军团任排长期间,带领全排的战士,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江西苏区,开始长征。高永祥随军长征。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为培养更多的军事干部,选派高永祥到红军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毕业。当时党在山西积极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负责战动总会工作的程子华要求党中央派一批政治觉悟高、军事素质好的红军干部到山西协助地方开展工作。高永祥被分配到山西战动总会太原游击培训班当教员。  日军侵占太原后,训练班停办,他带一部分学员撤出太原,转移到清徐、太原、徐沟一带。根据党中央积极开展游击战的指示精神,高永祥和慕湘(太原牺盟特派员,解放后曾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晋阳秋》作者)以太原游击班学员为基础,组成有30多人的抗日游击支队。他们发动群众,收集溃兵武器发展队员,队伍很快发展到了100人左右。  不久,高永祥又扩展了部分农民自卫队,组成了近300人的太原县抗日游击支队,下设三个中队,在清源、徐沟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当时汶水、交城之日军经常出没汶水边山,-掳掠,惨杀百姓,高永祥目睹此情景,心如刀绞,痛断心肠。他决心要瞅准机会狠揍敌人,挫其气焰,灭其威风,以鼓舞人民的抗日信心。他抓紧时间,察看地形,了解敌情,研究作战计划,选择伏击地点。当他得知敌人到西城村抢劫的消息时,很快在那里伏击敌人。  一天夜里,乌云密布,细雨绵绵,西城村堰坝上一片寂静。高永祥率领全体游击队员早已赶到这里,做好埋伏准备。高永祥弯着腰在队员中穿来穿去,细心检查每个队员的武器弹药。他嘱咐同志们说:“这是我们游击队组建以来第一次和日本鬼子干,大家不要怕,要冷静,要瞄得准,打得狠。我们一定要打赢这一仗,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打出游击队的威风来。”  天亮后,敌人大摇大摆地朝堰坝上走来,旁若无人,毫无戒备。高永祥看着日军进入伏击圈,便一声令下:“打!”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射向敌群。敌人遭此突然袭击昏头转向,溃不成军,丧魂落魄,未等敌人清醒过来,高永祥率先跃出战壕,挥舞着手枪喊道:“同志们冲啊!”队员们跟着高永祥一齐向敌人冲杀。敌人眼看着无法组织还击,便丢下十几具尸体和部分0弹药逃之夭夭。初战获胜,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  以后,高永祥率领的游击队在太原黄楼口、汶水沟口、朔县风雨亭、前寨、太原姚村、平遥香乐村等地打了几个漂亮仗。共毙敌169人,生俘17人,击毁汽车一辆,缴获0弹药若干,成为晋中平原上很有名气的一支游击队。  1938年4月,阎锡山强令将战动总会所属的游击一纵队改编为山西保安二区保安一支队,并将其由晋中平川,调到人少贫穷的岢岚、五寨地区活动。1939年5月,保安一支队又被阎锡山强令改编为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团,高永祥任二营营长。  1938年冬,高永祥率领第三十六团二营来到五寨。  1939年3月,第三十六团奉命再调西马坊,保卫西马坊锰矿,防止日军向岢岚进攻,高永祥率二营在羊儿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日军占领静乐县城后,趁等三十六团立足未稳,组织300兵力向封神山猛攻。高永祥在战前动员大会上讲:“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坚守羊儿岭,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我们要守住锰矿,要打出三十六团的威风。”会后,高永祥跑遍羊儿岭的山山水水,察看地形,决定采用三面埋伏的战术,打退敌人的进攻,部署一连坚守阵地,二连、三连迂回到敌人的左右两侧夹击敌人。当敌人冲到前沿阵地时,高永祥一声令下,三个连迅速向敌人发起反击。日军三面受敌,混乱不堪,伤亡数十人后,无心再战,狼狈逃窜。高永祥跳出战壕,率领全营战士趁势冲杀,敌人缩回静乐县城,再不敢盲目出动。  高永祥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用兵如神,勇敢善战。常常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第三十六团在西马坊东被敌人包围,团长罗克桂下令要部队向敌人所占山头强攻。高永祥跑到罗克桂面前说:“团长,不能硬冲,这样会造成无辜的牺牲,而且山头未必能攻下来。”罗克桂问:“你说怎么打?”高永祥答:“我们避开敌人主力,用少部分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如果我们死打硬拼,吃亏的只是我们。”罗克桂十分生气,大声说:“你再不服从命令我就撤你的职!”高永祥心平气和地说:“我个人无所谓。我们应当为全团同志着想,不能眼巴巴的看着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弹下。要撤职,就等打完这一仗,你再处理我吧。”团政委、参谋、各营长都围上来,都认为高永祥的意见是正确的。大家说服了罗克桂,一致推荐高永祥临时指挥战斗。高永祥站出来简短地分析了敌我情况,果断地命令三营悄悄占领西面山头,一营急行军绕道包抄敌后路。他带二营占领对面山头指挥战斗。这时,敌人满以为我军仍在东沟,只顾缩小包围圈。哪知我军已暗暗地运动到敌后,反包围了敌人。  当敌人向沟底压来时,第三十六团二、三营用所有轻重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遭到狙击后,马上组织兵力向两面山头反扑。这时一营从敌背后发起强大的攻势。打得敌人狼嚎鬼哭,喊爹叫妈,冲出包围落荒而逃。  在总结这次战斗经验时,全团战士一致称赞高永祥足智多谋,指挥有方。八路军总部派黄欧东专程慰问全团战士,特地嘉奖了高永祥。  1939年12月,阎锡山密令赵承绶在兴县召开秘密军事会议,部署围歼新军的计划。当时暂一师师长续范亭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借故星夜骑马跑回晋绥,报告了区党委,并亲自率队赶往临县挡住了赵承绶北上路线。  高永祥带领二营,在阳坡寨担当了主攻骑一军步兵三团的任务。他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说:“我们要打败三团,最好的打法是诱敌深入,打其埋伏。”他对一连长说:“你带一连主动出击,只许败,不许胜。我带二、三连埋伏在阳坡寨东的鸡爪山。”当顽军进入伏击圈时,高永祥一声令下,机枪,手枪,手榴弹,掷弹筒等轻重火力一齐射击,打得顽军昏头转向,拼命逃窜,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高永祥发扬勇猛顽强的连续作战的精神,又出其不意地攻下了清凉寺敌人未逃走的后方机关,缴获敌军大批物资,俘敌数百人。他再次采取奇袭手段,突破了白文镇,进逼临县城郊,激战古城,直捣三交镇,再俘顽军100多人。  反顽斗争胜利后,第三十六团归属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领导,回师岢岚李家坪进行休整。  1940年6月,五寨日军高桥大队夜袭大巨会,包围了第三十六团骑兵连。团部闻讯后,根据高永祥建议,当机立断,指挥三个营迅速抢占大巨会西、南、北面的三个山头,包围敌人。  高永祥营占据大巨会南梁山头,阻挡敌人的退路,位置十分重要,敌人数次向二营阵地猛攻,企图突围,都被二营给击退了。当敌人最后一次冲到二营阵地前沿时,高永祥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把敌人炸得血肉横飞。高永祥一看反冲锋的机会到了,跃身跳出战壕,挥动着手中的驳壳枪,喊道:“同志们!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冲啊!”二营战士在高永祥的率领下,向敌人一齐冲杀,把敌人紧紧压在大沟里。高永祥带领全体战士向大巨会村里的敌人再次发起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把剩下的敌人包围在一个院里消灭。在北山作战的日军驮着100多具尸体和伤员,狼狈地向五寨城逃去。  这次战斗击毙日伪军150名,俘日军伍长山田青一人,缴获小炮一门,步枪十余支,弹药物资一部。第三十六团伤亡80余人,其中连级干部三人。1940年7月,高永祥升任第三十六团团长。  1942年,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而日军又趁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季大“扫荡”。敌人抽调太原、大同、朔县、忻县、宁武等日军共三万余人,兵分13路,沿岢岚、石佛河(当时划归五寨管)到桥头东山九支山脉,由北向南部署了九道防线。并采用“分进合击”、“转战驻剿”、“铁壁合围”、“捕捉追击”等战术,企图一举消灭晋西北区党委和第三十六团。  大“扫荡”开始,高永祥率部转战晋西北,集中兵力穿插迂回,灵活机动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袭击日军,牵制了敌人的主力。使区党委赢得时间,得以安全转移。  当第三十六团转战到石佛河时,突然被敌人包围。石佛河是三山夹一沟,沟长几十里,直通下关、河曲、保德县。当时,敌人凭借占据山头的优势,步步逼近石佛河,缩小包围圈。情况危急,同志们非常担心,高永祥却十分沉着冷静。他派出侦察人员严肃地对他们说:“哪面发现敌人,就在哪面甩两个手榴弹,事关全团战士的生命不得有误。”不久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传来手榴弹的0声,这声音告诉他,只有北面沿沟一带没有敌情。他伸手指着北面对部队下达命令说:“现在我们只有朝敌人未合拢的北面沟插出去,不准说话,不准掉队。”部队行进到下关时,突然又折转马头向西挺进,赶到敌人的背后——大巨会宿营。  大巨会与石佛河相隔不过30华里,如果敌人再杀个回马枪,第三十六团又有被包围的危险,因此,同志们的心仍是忐忑不安。  晚上侦察员报告说:“我军离开石佛河仅仅一个小时,敌人就发起猛攻,结果扑了空。于是顺沟向河曲方向追赶我军去了。”  高永祥听了报告,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敌人察觉上当,会掉转马头来追赶我们的。”  不出高永祥所料,敌人原以为第三十六团要过河入陕,但追了半天,连个影子也没有,才知上当。于是调转马头向北赶,并在卧虎山构筑工事,以狙击我军向静乐方向转移,可是敌人万万没有料到,高永祥带领部队已提前一个小时绕过防线,以急行军的速度插向五寨城,奇袭了西关敌据点。敌人闻讯后,料定第三十六团会沿西梁再奔根据地,于是赶到高岭,在要子水一带又构筑防线,而高永祥率部却出其不意地沿着坡底、郭家河直插三岔镇,佯攻敌据点,移师许林休整。许林休整后,第三十六团又直捣河曲,打垮敌人的巡河部队;再挥师北上,在石佛河东山儿梁伏击敌驻剿兵团一部,毙敌100多人,获得大批物资和弹药。就这样,高永祥率部转战晋西北,时间40天,行军1500里,绕过敌人七道-线,牵着三万多日军鼻子团团转。敌人被拖得精疲力竭,粮草不济,顾了东,顾不了西,到处挨打,叫苦连天,最后只好灰溜溜地窜回据点,大“扫荡”宣告失败。  在总结这次反“扫荡”胜利的经验时,晋西北区党委高度评价高永祥机智勇敢,胆识过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是毛泽东游击战术的模范执行者,号召所属部队认真学习高永祥。  1944年秋,驻岢岚日军在我军的围困下,放弃岢岚,撤到五寨。高永祥率领第三十六团和五寨县民兵相继拔除了峰子头、梁家坪、李家坪、三岔、小河头、都嘴、贺职、石嘴头、五寨等十多个据点。到1945年5月,五寨只有李家坪据点未拔除,大部分日军退缩到神池县义井据点。这时,高永祥已被任命为晋绥军区第二军区副司令员。许光达几次催他到任工作。他说:“我和晋西北人民一起抗战八年,一定要等晋西北解放了,才回分区工作。”他组织民兵担架队、支前队,指挥部队围攻义井据点和李家坪炮台,准备一起打下神池县城。  高永祥判断神池义井之敌可能向神池撤退,即亲自率二营全部及一营一二连在神池凤凰山麓设伏。7月23日高永祥率部来到横山,让二营埋伏在横山脚下狙击敌人,团部设在二营阵地后在不远的山头上。  24日拂晓前,义井之敌向神池方向运动,民兵拉响地雷炸伤几个日军。地雷响过,狡猾、凶残的日军从横山两侧迂回上来,进入二营四连阵地左侧,使二营处于被动地位。二营营长龚福恒擅自把部队撤出战斗,未向高永祥报告,一退五里,致使敌人无阻碍地进到团部指挥所附近。高永祥接到前哨报告:“有部队向指挥所靠拢。”  按理说应该是二营,但为防莫测,高永祥派参谋韩煜出去侦察,结果被敌人一枪打倒。敌人冲到团指挥所前面,高永祥对身边的参谋、警卫员和一-士说:“现在情况十分严峻,我们把所有的手榴弹集中起来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如果预备营赶不上来,我们就和敌人拼了,死也要撂倒他几个,不能赔本!”当打退敌人的两次冲击后,手榴弹打光了,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日军又冲上来了,高永祥怒目圆睁,跃出战壕喊:“和0的拼了!”说着端起刺刀冲入敌群,一连刺倒两个敌人,自己也身负轻伤。这时警卫员正被两个敌人围住刺杀,高永祥强忍剧痛,飞跃几步冲向敌人,刺倒一个日军,救出警卫员。他一转身又被几个敌人围住。高永祥高喊:“同志们战斗到底!”他端着刺刀刺杀敌人,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入头部,倒在血泊中。一营一-士在参谋申毅坚率领下犹如猛虎般杀向敌人,高喊:“为团长报仇!还我司令!”战士用刺刀刺,用大刀砍,用石头砸,把敌人压下半山腰。夺路而逃的敌人撤退神池。一-士痛哭失声,用担架抬着高永祥向五寨行进。  这次战斗共击毙40余名日伪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第三十六团也伤亡20余人。战士们抬着双目紧闭,呼吸艰难的高永祥行至五寨右所村畔与前来看望的团政委严尚林(严尚林刚刚从延安参加七大回来)会面。不一会儿,高永祥便停止了呼吸,时年33岁。  高永祥牺牲的噩耗传到保德,分区司令员许光达悲痛万分,骑马从保德县昼夜兼程赶到五寨。8月2日,在下关村召开了追悼大会,全体军民沉痛哀悼了高永祥和死难的战士。许光达高度评价了高永祥的思想品质和斗争精神,号召战士们学习烈士精神。会后,高永祥的遗体安葬在五寨县西关烈士陵园,全国解放后又将遗骨迁移到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徐文高徐桂凤徐桂生马海波)  [以上内容由"free"分享。]

皇甫谧 (215~28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皇甫谧(214年—282年),字士安,祖籍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后徙居洛阳新安。他是东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从小过继给叔父。皇甫谧终生不做官,全心于学问。其专著有《针灸甲乙经》、《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皆重于当世,其诗赋甚多。另外,他还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学生,如挚虞、张执、牛综、席纯等,都是晋代名臣。  皇甫谧并非天生聪明好学之人,到20岁时,他仍不知学习,整日游手好闲,众人都认为他是呆子。皇甫谧虽然对母亲任氏很孝顺,但母亲并不满足于此,她常对皇甫谧哀叹,苦口婆心劝他认真学习。有一次,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触动了皇甫谧,从此开始,努力钻研,“勤力不怠”,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后虽得病,但仍手不释卷,并以著述为业,著有《礼乐》、《圣真》等书,自号“玄晏先生”。  皇甫谧不善结交,他发誓不为官,整日沉醉于典籍之中,废寝忘食,时人称为“书淫”。他认为“朝闻道,夕死足矣”。  皇甫谧的表兄弟梁柳为城阳太守。有一次,梁柳从家乡准备赶赴任所,有人劝皇甫谧去为梁柳送行,好借机拉拉关系,为以后仕途铺路。皇甫谧却说:梁柳为平民百姓时,我送迎都是足不出户,招待无非素食;而今他为太守,我若为他专程送行,那是重城阳太守而轻梁柳,我会于心不安。  曹魏后期,魏郡曾推荐皇甫谧为孝廉,景元初,相国府也要召他去任职,他都推辞不就。父老乡亲劝他应召,他写了《释劝论》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西晋初年,晋武帝多次下诏,请他出任官职,并多次派人敦促。皇甫谧上 书武帝,自称草莽之人,不擅官场之事。因其言辞恳切,武帝只好作罢。一年后,又被推举为贤良方正科,他又不应征。他上表武帝,请求借书给他。结果武帝送了他一车书。  他所著《针灸甲乙经》影响较大。晋代以前涉及针灸内容的医书,“其文深奥”,“文多重复,错互非一”,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于参考书奇缺,这给皇甫谧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然而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经穷搜博采,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他把古代著名的3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共10卷、128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654个(包括单穴48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太康三年(282年),皇甫谧病逝,其子遵照其遗嘱,为他薄葬,不树不封。  [以上内容由"经济界12315"分享。]

姚元军 (1993~201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姚元军,1993年出生,甘肃省灵台县人,2010年12月入伍,来到德宏边防支队。  姚元军在新训大队期间,因表现突出两次获嘉奖。到江桥警犬基地执行-查缉任务以来,他与战友查破贩毒案件28起,多次制服企图反抗的毒贩,抓获在逃人员1名,犯罪嫌疑人14名,缴获各类-13.4千克。   据悉,2011年8月22日凌晨1时40分,江桥警犬复训基地执勤官兵在依法查验一辆由瑞丽开往芒市的摩托车时,发现驾驶摩托车的男子未携带任何证件,神色慌张,形迹可疑。当执勤官兵在该男子上衣口袋内发现装有卫生纸包裹的-可疑物时,该男子突然丢下摩托车逃窜。正在执勤的战士姚元军、江世葵立即实施拦截,该男子见状,转身向瑞丽江边跑去。由于天黑路滑,姚元军在距离江边2米处追上该男子并与其搏斗中不幸坠入瑞丽江壮烈牺牲。随后,执勤官兵从该男子丢弃的上衣口袋和驾驶的摩托车后备箱内查获--19克。  [以上内容由"放飞心情"分享。]

李栓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栓科,男,生于甘肃省平凉,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1964年11月出生于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灵台县什字镇,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师从周廷儒院士,获硕士学位。  人物经历李栓科在单期发行破百万典礼上李栓科在单期发行破百万典礼上(2张)1980年9月入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6月毕业。  1984年9月入硕士研究生,师从周廷儒院士。  1987年获硕士学位,6月入中科院地理所。  1989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1997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  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2000年10月兼任总编。  社会职务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1993年三次进入南极,并在南极越冬,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4年获中国“第二届优秀青年科学奖”。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1996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研究经历1984-85,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山西五台山环境变化研究。  1985-86,河北泥河湾盆地第四纪研究,北京平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1987-88,黄河河口改道与胜利油田安全研究。  1988-89,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9-90,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  1990-91,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  1991.10-1992,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  1993,中国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1995,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1996,墨脱考察队,大峡谷科学考察队。  2003年,穿越新疆阿尔金无人区。  2006年,参与中央电视台《玄奘之路》节目,从北京出发全程驾车到达印度。  [以上内容由"lbh2"分享。]

杨子恒 (1898~196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子恒,原名永时、汇统,字子恒。1898年11月12日生,甘肃灵台上良杨家庄人。农工党员,民盟盟员。原国民党中将。甘肃警察学校毕业。早年就读于甘肃省平凉第2中学,1925年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被保送湖北武汉讲武堂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5月在武汉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30年3月任第7军补充第4旅少将旅长,10月改任第17师49旅旅长,1931年12月兼任兰州警备司令,1933年2月兼任陇东绥靖司令,9月任新编第5师师长,1936年1月任第167师师长,同月29日授予少将军衔。8月任第50军中将军长,10月5日晋升中将军衔。1937年12月28日因不服从命令在开封被拘押,1938年11月获释,1939年1月赴重庆闲居,1940年11月任军政部中将参议,12月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委员,1941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10月任民盟中央委员,1947年1月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10月赴香港从事反蒋宣传,1948年5月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1949年3月返回北平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1949年11月民盟甘肃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省交通厅厅长。1950年4月民盟兰州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8月民盟甘肃省支部主任委员。1953年9月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2分团副团长。1956年2月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先后任西北中苏友好协会理事,甘肃省财经委员会委员,省土改委员会委员,省一届人大代表,全国一届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61年11月4日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63岁。  [以上内容由"cmlygh"分享。]

李广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广兴 (1945~)  原名李自田。甘肃灵台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共灵台县委报道组长、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平凉日报社副总、主任记者、社长、总、党组书记,高级记者。平凉市记协主席,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三光蚀录》三部曲(《日蚀》、《月蚀》、《星蚀》)等,共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200余万字。《日蚀》获北京伯乐杯文学大赛二等奖,《月蚀》获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星蚀》获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奖赛三等奖。  [以上内容由"淫狐狸"分享。]

孙雅 中国内地女演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雅,1988年6月2日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会员。  孙雅在《大将军韩信》中饰演“虞姬”,。其后在现代都市电视剧《温柔的谎言》中饰演女主角之一的安然。《爱情悠悠药草香》中,片中饰演一路从丫鬟上位的六姨太碧荷 。2010年孙雅出演《孔雀眼》 ,《孔雀眼》荣获2010年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关注影片。2012年参演青春偶像剧《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  [以上内容由"烈焰之虎"分享。]

王作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作人 (1950~)  甘肃灵台人。中共党员。当兵后又上大学。1971年后在西安市-工作,现为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陕西省公安文联副主席,《中国书画鉴藏》副主编。上中学时即发表过文章。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警坛忠魂》、《奇案疑凶》,报告文学集《中国西部大案》,大型话剧剧本《北方来客》、《唐陵迷雾》、《来自女监的报告》等十多部,有六部获省、市戏剧创作优秀奖。发表小说、散文、评论、诗歌、曲艺、报告文学等300多篇,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作品奖、全国创业杯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全国新时期法制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共计发表作品300多万字,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次。立三等功五次。西安市委宣传部授予市优秀通讯干事,陕西公安文化先进个人。  [以上内容由"hahaha520"分享。]

邵小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邵小平 (1961~)  笔名金牛、斐华等。甘肃灵台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平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曾做过教师、检察官。现任平凉市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灵台县文联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灵台意象》、《金口哨》等。部分诗歌入选《2003年文学精品·诗歌卷》、《2007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集。诗歌《握笔者说》2003年获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文学奖,诗集《金口哨》2004年获首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以上内容由"亮晶晶"分享。]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自县城延及中台山和东沟景观湖,占地6660余亩,包含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县博物馆三个主要景区,人文与自然水0融,景观价值极高。古灵台是周文王征服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筑台祭天以慰灵昭德的所在。现在的“灵台”为1985年第三次重建,主体建筑为“文王祭天台”和碑廊,后者镌刻1934年第二次复修时国民党政要和地方名流的题词200余幅。荆山森林公园因中台山春日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日丽”而得名,以古建筑为特色,形成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等众多人文景点。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珍藏各类文物逾万件,其中尤以西周青铜器著称,铜、陶、玉、瓷、铅及佛教文物中均不乏镇馆之宝。

灵台工委纪念馆

灵台工委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台工委纪念馆位于灵台县城西城区文化中心。纪念馆布展分为中国工农红军在灵台、人民解放军三进灵台、中共灵台工委三部分,陈列共制作窑洞场景1组,制作展柜5组,展出照片66幅,绘画拍照12幅,影视截图2幅,连环画2组10幅,图表6幅,文版20余幅,展标浮雕1个,文献实物20件,大刀、马刀、“汉阳造”枪等文物31件(套),全面展现了灵台的红色革命历史。  1944年夏季,灵台西屯乡青年农民柳书来为躲债到平凉大寨关家垭壑一带打短工,结识了平东工委负责人、共产党员李义祥、乔培仁。10月,柳书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在灵台群众中发展的第一位地下党员。随后,在其介绍下,西屯小村徐培俊加入党组织。乔培仁往来于平凉、灵台之间,与柳、徐三人为灵台地下党组织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春,小村徐培让、徐培钊、徐培金、徐善魁、徐正义入党。5月底,中国共产党小村临时党支部成立,乔培仁任书记,徐培俊任副书记。后来党员人数发展到30余人时,小村临时支部改建为小村中心支部,增设当庄支部,徐培让任书记。此后,以小村为中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到1946年夏季,西屯进殿、二马和中台杨村等地都有了党的秘密活动。  1947年10月,中共灵台工委正式成立,乔培仁任书记,徐培俊、徐培钊、徐正统、徐正义为工委成员,工委机关驻地在小村(解放前夕,因形势紧张,曾一度驻平凉土谷堆附近的潘家湾)。1948年6月,平东工委调整工委领导成员,乔培仁任书记,寇来宾任副书记,徐培俊、徐正统、徐培金为委员。  党的活动由西屯、中台扩大到什字、蒲窝等地,下辖当庄支部、堡子场支部、前岭支部、二马支部、甘范嘴支部、坡头支部、杨村支部、蒲窝支部、雷神店支部、庞家山支部、寺峪川支部、溜石沟支部、水磨支部、金龙庙支部、白玉支部15个基层支部和小村中心支部、嘴稍中心支部、进殿中心支部、官村中心支部、王家沟中心支部5个中心支部。灵台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以抗粮、抗款、抗丁为主要内容的“三抗”斗争;积极开展以上层人士和部分保甲人员为对象的统一战线工作;建立游击队,通过武装斗争,打击敌人;组织群众积极支前,为部队送兵送粮送衣物。  中国共产党在灵台的工作,从1944年10月吸收第一个党员开始到1949年7月灵台解放为止,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全县90%以上的乡镇都有了党的秘密活动,共发展党员619名,为灵台县的解放和后来的建政做出了贡献。  

皇甫谧陵园

皇甫谧陵园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皇甫谧,字安土,号玄晏先生,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生于公元215年,卒于公元282年,历阅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境遇艰难,成年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较多,唯固不从仕。中年后,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十余年不已,终治愈痼疾,以亲身体会总结完善了针灸经验,撰成《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对针灸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陵园位于县城东北八公里的独店镇张鳌坡村,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查,宋代的《元丰九域志》在灵台县下记载有“皇甫士安墓”(即现在的皇甫谧陵园),明、清、民国、近代的几本县志都有皇甫谧墓的记载。1985年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维修墓葬,建成陵园。占地400平方米,陵园以皇甫谧墓冢为中心,混凝土砌级,冢前树立“皇甫谧陵园”字样的墓碑,园内广植松柏,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人们休闲、旅游、瞻仰的理想去处。  现在免费游览。  联系电话3623230   

西堡子山遗址

西堡子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横渠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细泥、夹砂红陶片和残石斧、骨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主要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及陇东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僧孺墓位于灵台县新开乡牛村南300米。墓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圆形,残高2.7、底径5米。地表散见素面瓦片。墓南30米处暴露有石砌建筑基址。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灵台县东北)人,宪宗时为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宰相,敬宗时加封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李宗闵为“牛党”首领,与李德裕一派党争剧烈,形成晚唐40年的“牛李党争”。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录其诗4首,《全唐文》存录其文19篇。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牛僧孺生平、事迹及唐代政治和文学史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牛弘墓

牛弘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圪瘩庙

圪瘩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圪瘩庙  圪瘩庙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玲珑剔透,别具一格,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灵台西山遗址

灵台西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山遗址位于灵台县中台镇许家沟村唐家河社西侧的西山东南部达溪河流域下游,面积2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间杂有秦汉时期遗存。  1987年发现。遗址断面上暴露有较多文化层,厚1~4米。遗迹主要有袋状灰坑、条形灰层、红烧土堆积层、白灰硬面半地穴住室、房屋基址等。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锛、石刀、石环等石器和尖底瓶、陶钵、陶盆、陶罐、彩陶钵、彩陶盆等陶器,以及大量兽骨和少量蚌壳。陶器典型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塑纹、划纹、线纹,部分为素面磨光或施红陶衣,彩陶以红地黑彩绘圆点勾叶纹为主,并见少量桔红地白彩几何纹。  西山遗址是达溪河流域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具有大型中心聚落的特点,是仰韶文化向西北发展的重要实证,对研究西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台镇  中台镇位于灵台县城郊,东连新开、邵寨,南接蒲窝、陕西省麟游县天堂乡,西邻百里,北靠西屯、独店,全境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8个合作社,3313个农户,13357口人。有回汉两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的73%,回族830户,3576人,分布在下河、罗家湾、东王沟、许家沟、康家沟等村,全镇有农业人口13357人,非农业人口375人,镇人民政府……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桥村遗址

桥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汉  桥村遗址位于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一带,面积70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周代和汉代。  1977年发现,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95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遗物有石器(斧、锛、刀、凿、矛、匕)、骨器(锥、凿、笄、镞、匕)、陶器(鬲、甑、盆、盘、罐、碗、豆、纺轮、拍、模)、瓦(板瓦、筒瓦)、玉器(钺、斧、璧、璜、环、钏、残玉板)和绿松石琮及项饰,卜骨有羊、猪的肩胛,有灼无钻。  桥村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并见汉代以来的遗迹和遗物,是泾渭流域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屯镇  西屯乡地处灵台县什字塬中部,吴凤公路横穿全境,东与本县独店镇,南与中台镇、星火乡,西与什字镇毗邻,北与泾川县梁河乡接壤,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乡辖15个村122个合作社,2个乡林场,15个乡直单位,20所学校。2004年在册农户4640户,农业人口17910人,非农业人口642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774亩(其中塬地3万亩),人均3.9亩……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灵台县博物馆

灵台县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台县博物馆是位于县城边荆山山腰,其前身为1935年设立的民众教育馆,1986年8月正式成立,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占地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64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200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为7359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西周、秦汉青铜器为该馆馆藏特色,该馆基本陈列为《灵台文物陈列》,共展出馆藏各类精品文物497件,分《陶瓷艺术》、《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国遗珍》四个专题展出。  馆长: 罗义奎  联系电话:0933—362140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阳面岭遗址

阳面岭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面岭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杜家沟村东1公里。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窑址。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及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盆、鬲;另有石斧和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草脉殿遗址

草脉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草脉殿遗址位于灵台县什字镇丁家沟村西南8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长方形窖穴,窖穴内藏谷粒。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另外还采集有石斧。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景村墓群

景村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村墓群 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0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是我省发现保存西周墓最多的一个地点,对商周考古和周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庄墓群

东庄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墓群 位于灵台县新集乡崖湾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竖穴土坑墓数座。1982、1983年先后清理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并伯作宝彝”铜甗等40余件。地表散见绳纹红陶片和灰陶残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告王河墓群

告王河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告王河墓群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告王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处,地表有厚0.3--1.5米的灰层。曾出土灰陶罐、灶、仓和铜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西汉墓葬的分期断代和西汉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姚李遗址

姚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姚李遗址 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姚李村南侧。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敞口双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情况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蒲窝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庙村

----

蒲窝村

----

塔贤村

----

青山村

----

郑家洼村

----

五星村

----

韩家洼村

----

任家坡村

----

宁子村

----

关庄村

----

蒲窝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