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大同 >> 天镇县 >> 南河堡乡

南河堡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任忠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本科殿试赋,题目是《赏罚之令,信如四时》  任忠杰中状元后,历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等职。大定二十一年(1181)十一月,任忠杰与掌管天历的-校验所食(日蚀)时刻分秒。另外,以礼部员外郎奉命,比较赵知徽历、耶律历及当时所行历几种日历的准确度。  另据《辽金元状元奇谈状元谱》中记载:按《析津志辑佚》第106页载:“状元楼,前金人任提领建于燕京,原在蓟门北街西。”作者认为“任提领”即任忠杰任职“提领司天台”,简称“任提领”。故可知,燕京蓟门北街西曾有任忠杰的状元楼。   [以上内容由"为你改变"分享。]

马明 (1937~201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明(1937.12~2012.12.23),男,汉族,山西省天镇县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管理科学系,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2012年12月23日,马明同志逝世,享年76岁。  个人履历193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天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4月参加工作。  1952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4年04月至1964年04月,为宣化钢铁公司龙烟铁矿马万水工程队工人、副队长。  1964年04月至1964年12月,任甘肃省白银公司马万水工程队副队长。  1964年12月至1970年04月,任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马万水工程队副队长、队长。  1970年04月至1973年08月,任宣化钢铁公司龙烟铁矿马万水工程队队长。  1973年08月至1974年12月,任宣化钢铁公司革委会副主任。  1974年12月至1977年06月,为冶金工业部列席党的核心组成员。  1977年06月至1985年04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的核心组成员、冶金部副部长(其间: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学习)。  1985年4月至1988年04月,任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原副部长待遇不变)。  1988年4月至2000年08月,任中国冶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00年10月退休。  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曾带领马万水工程队多次创造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先进纪录。2012年12月23日,马明同志不幸逝世,享年76岁。  [以上内容由"忧郁女孩"分享。]

王歧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歧山(1948.7 )男。汉族。山西天镇人,山东青岛出生。1983年2月入党。1969年1月工作。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1969年1月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1971年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197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76年任陕西省博物馆干部。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82年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处长、副局级研究员、室副主任。1986年任正局级研究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主任兼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代所长、所长兼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1988年4月任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89年10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1993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副组长。1994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94年12月兼任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1995年8月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1996年8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兼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1997年12月任广东省委常委。1998年1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0年11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书记。2000年12月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2年11月任海南省委书记。2003年1月兼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4月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3年10月兼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12月兼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组长。2004年2月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9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15届中央候补委员,16届中央委员。  [以上内容由"melon888"分享。]

王振翼 (1901~193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振翼(1901—1931)又名仲一、振一、壮飞。山西天镇人。中共顺直省委工委书记。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三大”,11月,以团中央巡视员身份到青岛指导建团工作,与王尽美等发展了一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1925年任中共张家口特支书记。1926年任中共北方区委工委书记。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不久回国,任中共顺直(今河北)省委工委书记、组织部长。1930年被捕,1931年病逝于狱中。  [以上内容由"liy936"分享。]

王泽民 (1920~201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泽民,男,汉族,山西天镇人,1920年10月出生,1937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离休干部(正局级、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1983年12月离职休养。因病于2012年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以上内容由"x965227"分享。]

马向前 (1925~201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向前,1925年生,山西天镇人,汉族,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热察军区教导队学员,热河滦平县四区委书记,志愿军后勤五分部参谋,长春市朝阳区工委文教处处长,长春市电车公司党委书记、长春市灯泡电线厂党委书记等职务。(享受按副省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因病于2017年11月1日在长春逝世,享年92岁。  [以上内容由"桃花飞雪"分享。]

阎秀峰 (1914~198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秀峰(1914-1983)山西天镇人。又名伟。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相继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出狱后,任中共河东工委书记、雁北工委书记、晋绥五专署专员、绥蒙人民政府副主席、晋南行署副主任。建国后,任川西行署副主任和党组书记、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和-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三线建没委员会第二副主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常委。1983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以上内容由"gosilltra"分享。]

宋廷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廷福(生卒不详),山西天镇人,16岁时给人当长工,为人勤劳,生活俭朴。后在托罗盖(邓油坊镇宋家营)买荒地5顷,生活渐富,常接济帮助贫困者。  [以上内容由"冷月"分享。]

沙梁坡汉墓群

沙梁坡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梁坡汉墓群  沙梁坡汉墓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汉  地址:天镇县南河堡乡季冯夭村东南  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汉墓群,位于天镇县城南5公里处的冯家夭村东南沙梁坡上,现存有封士的汉代将士墓43座。经测定,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东汉时期戍边将士墓地。分布范围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封土堆一般高为5至8米,周长约为50 至90米。全部由黄土堆夯垒而成。大大小小的墓葬散落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土坡上,墓葬之间的距离近30多米,远的三五公里,错落有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墓群。   汉墓群为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排列。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现存地层表面可见的汉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长50——90米,1978年洪水冲出汉墓一座,棺木经C14年代测定:(BP)2340±100年,并出土东汉草叶纹铜镜一件,91——92年发掘汉墓二座、小型汉墓44座,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陶器、铜器。  南河堡乡  南河堡乡位于天镇县城西南,距县城3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全乡版图面积138平方公里,属半平川、半山区地形,共辖24个行政,总户数6844户,2.5万口人,土地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水浇地6.8万亩,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8%。   该乡地处三沙河畔,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平均海拔92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1℃,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新平堡镇

新平堡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新平堡镇,一个文化历史悠久、塞外风情浓郁的古镇。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契丹等与汉族在这片土地上混居生活,造就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从斗争走向融洽的历史,形成了以军事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培育了浓郁的塞外风情和独特的边塞民族文化。 新平堡镇因军而显,却因商而盛,曾有“茶马古道”的称谓。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的商贸通达之地,发达的商贸业曾经是它最骄傲的历史。现在,新平堡镇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面仅两步宽,但两边店铺林立,商品齐全。沿街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无声地述说着昨日的历史,镇内100多处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颇具特色,讲述着往日的繁华,为民居建筑中少有的佳品。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的村民纷纷来赶集,很是热闹。  

天镇慈云寺

天镇慈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  地址:天镇县城内西街  原名法花寺,始建于唐代,明宣德三年(1428至1430年)重修。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卢殿、钟鼓二楼、观音殿、地藏殿、东西厢房和朵殿。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宏伟壮观。  慈云寺是一座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其建筑结构严谨,斗栱华丽精致,琉璃饰件绚丽多彩,代表了明代建筑艺术的较高水平,特别是前院圆形钟、鼓二楼上下两层皆置五铺作双抄斗栱,用材较大,手法简炼,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其圆攒尖顶的建筑特征和风格,在国内现存的元明两代钟鼓楼中极为罕见。  毗卢殿内有两座木质壁藏楼阁,是明代小木作中的佳品。

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

    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位于县城北部,属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公园东起省道201,西至天镇县界,北上平远头村,南至水磨口村,规划区面积13945公顷,规划投资6.4426亿元,计划到2020年初步形成“长城古堡”生态旅游形象和以“一带、二廊、三片、四区、多点”为特色的景观生态格局,使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科普与科研设施完善、旅游特色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内著名国家沙漠公园。  2015年底,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天镇盘山

  天镇县盘山     位于天镇县东南4公里盘山,山上有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为儒、释、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占地20000平方米,有韦驮殿、释迦殿、文殊楼等,院外有玉皇阁、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区有八景:一线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桥。六十年代部分建筑拆毁,现逐步恢复修建,现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开凿的石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凿石阶30余级,约尺许,上必侧足:洞内石刻三圣坐像及十八罗汉像壁画,他们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各异,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虽经过岁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鲜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约0.5米北洞为仙人洞,深3.9米,宽3.5米,过桥需侧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内有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游山题诗。再以李二口一带长城和之相邻近的桦门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阁及诸多烽火台,组成了边塞古战场的特有雄浑壮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盘山石窟

盘山石窟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盘山石窟  盘山石窟(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天镇县玉泉镇滹沱店村  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开凿。石窟凿于盘山东山崖上,坐东朝西,南北两窟。俗称大石洞、小石洞。北边一窟为大石洞,亦名“仙人洞”。洞口凿在峭壁上,形势险要,攀登艰难。入洞需过栈道独木桥即“仙人桥”方可进入。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  南边一窟为小石洞亦名“观音洞”。洞宽3.25米,深3.7米,高2.58米,神台高0.69米。洞内壁面皆为高浮雕像。正壁雕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两侧雕十八罗汉,保存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保平堡

  保平堡  保平堡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周长一里七分。城墙高3.6丈。筑有东门。东门高5米,宽3米,进深11米,砖券门洞,门有石额“镇云”。此堡堡址海拔1255米,占地41亩。这个堡是嘉靖年间修筑长城,又修筑和长城相配合的五堡(新平堡、桦门堡、保平堡、平远堡、平定堡)之一,西面距长城1公里,南面和桦门堡、北面和新平堡相呼应,当时属大同镇新平路直属戍堡之一。  据明万历《三云筹俎考》记载时驻有“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有官兵314人,战马和骡子17匹,分守长城7里多,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当时,管辖边墩中有一个平虎墩,为极冲之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北边蒙古游牧部落首领俺答从这里突破,进入天城卫进行抢掠。这个堡也是备御要地,又于明隆庆六年(1572)增修1次,城墙包砖。  保平堡堡内中心建有玉皇阁一座,建筑和现存的新平玉皇阁一样。据这个堡的老年人说,登阁一望,长城内外十里景象尽收眼底。堡虽不大,却有寺庙12处,龙王庙、奶奶庙、罗汉庙、佛殿、观音庙、城隍庙、真武庙,城门上建有关帝庙。这是一个封建文化建筑齐全的“全庙”堡寨。可见,这不单是个军事堡寨,也是一个儒释道文化相当发达的堡寨。四百多年来,人们生生不息,一直传承和发展着这种文化。  保平堡寺庙建筑于新中国后逐渐拆除。玉皇阁是“0”初拆除的。因为保平堡饮用水堡东沟底1里许的河水(俗名东沙河),吃水困难,住户逐渐外迁,大多数迁到堡东南的大南沟居住,现在以地成名,叫大南沟村。1990年基本无人居住,荒废。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总兵宅邸

  马总兵宅邸  马总兵,名芳,字德馨,蔚州人。据《明史·列传第九十九·马芳》中记载,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迁蓟镇副总兵,不久任宣化镇总兵。病故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  马芳十岁时,被蒙古游牧俺答部落俘掠到北方,放牧牲畜。嘉靖年间周尚文为大同镇总兵时逃回,当了明朝大同镇守军中的队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调到新平路新平堡。在野马川、泥河(天镇西门外小河古称泥河)等参战中,立功,逐步迁升为指挥佥事。说明马芳确实在过新平堡,也当过总兵。清乾隆《天镇县志》中也有记载。  马芳现存宅邸,是他的一个附属宅邸,真正总府在这个宅子的西边,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这个宅子是明嘉靖年间所建,其中照壁和大门的砖雕,有关学者十分欣赏,反映了当时较高的技艺。  新平堡这类明清古宅还很多。诸如西街路北明代守备衙门的房舍,东街路北的殷家大院,保存相当完好。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黑龙寺山林

黑龙寺山林为文化旅游景点。  黑龙寺山林  黑龙寺山林是根据黑龙寺庙而得名的。整个山林距县城20多公里,由黑龙寺林场管护。林场场部林区在黑龙背山上一至六沟,占山地面积36310亩。  “黑龙背”山是俗称,实际是天镇第二峰溜冰台主峰北麓。清末民国初,天然桦林长满一至六沟,由于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围群众砍伐,仅民国年间就有两次。但桦林一次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山杏、小叶杨、青杨、山榆等。植被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黄刺玫、玫瑰、桃丛等30多种,以及高山草甸的羊草等。还有菌类植物松蘑菇、桦蘑菇、草蘑菇、巨型马勃(大的有脸盆大小)、茯苓、茯神、猪苓。整个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织如毯。远远望去,墨绿起伏,如同一条黑龙,所以俗称“黑龙背”。民国29年(1940年)前后,伪天镇县政府又栽云杉100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护林员1人,看管此山林。1960年正式成立国营黑龙寺林场,管护再生桦林,又开始人工栽育小叶杨,在山场植落叶松、油松等,黑龙寺山林得到更好的管护更新,有林面积上升到36000余亩。林内有黑龙寺遗址一处,其不远处半山腰有“龙眼泉”二个,相距不远,再旱不涸,再涝不溢,寺庙和尚、上山放牧牲畜再饮不竭,人们说是黑龙的“龙眼”。六条沟,沟沟有清溪渗流。林草之间,有飞禽走兽20多种,黑翅鹰、山燕、喜鹊、红嘴鸦、麻雀、大灰雀、黄雀、雉、雉鸡、半雉、蜥蜴、蛇、獾子、黄鼬、猫头鹰、花背鼠、狍子、鼢鼠、山狸、啄木鸟、原鸽、鹧鸪、兔等。夏秋之季上山,花香鸟语,溪水潺潺,更兼林绿草密,空气清新,十分宜人。  “黑龙背”有黑龙寺,寺中的黑龙王在解放前以祈雨“灵验”而闻名全县,其品位高于其它庙的龙王,也就是出府时,这里的黑龙王爷用八人抬的大轿,而其它庙只用四人或二人抬轿。民国18年(1929年)大旱,县城东门外28村-合祈雨,用八抬大轿出府,在大桥、鲍家屯村汇集,进县城,县官赤脚过“河”迎入城中,祭祀。中午28村祈雨者在县城居民家吃派饭后出城,沿村祭祀,直至再回黑龙寺。据说城东得偏降雨。  黑龙寺“0”期间拆毁。遗址仍有部分砖瓦,一只碾磙。“黑龙双泉”在遗址东半坡上。林木荫蔽,清澈见底。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距县城20多公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天镇玉皇阁

天镇玉皇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玉皇阁  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镇县最北端,东与河北、西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人们所说的“鸡鸣听三省”之地。明长城纵贯于堡城西面和北面,为明代宣化、大同两镇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马经常南下侵扰争战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土堡,派兵驻守。为新平路驻地。  早在秦、汉以及北魏时,新平堡就建有延陵城和琦城。明代东联宣化府西洋河堡,南接大同镇东路瓦窑口堡,为极冲之地。隆庆六年(1572年)堡城重修并包砖,设有东门和北门。北门名镇虏门,东门称迎恩门。城墙周长3里,高3丈。明《三云筹俎考》载,新平堡内设参将署、守备署,驻新平路参将1员,新平堡城守备1员,中军、千总、把总共7员,驻有援兵营官兵1309人,马骡589匹,老家营官兵589人,马骡58匹。平常储粮530石,草18254束。当时,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新平堡分守长城18里,边墩27座,火路墩16座。参将管辖新平、保平、平远、平定、桦门五堡。到清朝,战略位置依然不减,仍为新平路驻地,设参将署、守备署,驻参将、守备、驻马战兵、步战兵、守兵302名,马90匹。  新平堡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开设马市,和北方蒙古族游牧部落鞑靼进行茶马布匹等交易,但当年十一月就停止了。在隆庆四年(1570年)农历九月在新平堡西1里许马市口和蒙古游牧部落俺答恢复贸易,俺答-为顺义王,牧民以牛、马、皮张、金银和明朝商贩交换布匹、茶、绸缎等,明朝廷也从中买骡、马补充军用。  新平堡既是军戍堡寨,也是边境贸易的一大处所,相当繁荣。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阁一座,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玉皇阁,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面阔3间,进深3间。斗拱四铺作补间1朵,正脊、戗脊为琉璃雕作;底部为石基砖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为压条砖栏;上层为木制勾栏平座,上下座均有回廊。  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筑,也是新平堡标志性的建筑。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光绪八年(1882)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风格、构件。新中国1966年毁阁内塑像及壁画。1992年省里投资1万元,重修。随后,原天镇县委书记贺锐题匾“代郡延陵”,悬于上层正南。  玉皇阁内上层原有铜铸玉皇像一尊,传说黄金为内脏。下层有泥塑玉皇像一尊,东西两侧墙面绘众神壁画。  玉皇阁不仅是新平堡唯一遗存明代边塞城堡的代表建筑,也是全县明代7座玉皇或昊天或大奎阁的唯一遗存。在新平堡,明清之际,建有庵、庙、寺、祠、阁、殿等20多处,释、道、儒乃至明清-功德祠,明教(白莲教)神殿都有,堪为边塞文化集中城镇之一,又兼有四百余年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贸易史,也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和城镇之一。而玉皇阁是这历史的见证。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侵华日军大-遇难同胞纪念碑

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大-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9月12日,日军东条旅团和伪蒙军从天镇城东北角豁口侵入城中,兵分三股赶杀居民。一股沿北城墙往西的日军,在北门口堵截了欲逃出城外的300多名居民,将他们驱赶到北门月城奶奶庙内,一一用刺刀全部捅死,只有西北街侯明未被刺中要害而幸免一死。下午,这股日军在东街、北街大肆抓捕居民500多人,将他们集中赶押到北门外一小沟侧,分批用刺刀挑入沟内,无一幸免。居民王振文的父亲、叔父、堂弟都被刺死在这里,他本人左肩被刺一刀,右肋下被刺两刀,夜间与未被刺死的王君一起逃走。一股沿东城墙往南的日军,到南街逐户搜抓成年男人,抓一批往南街马王庙前送一批,然后又分批赶到庙内进行-。日军嫌人们穿着衣服用刺刀捅起来费劲,就逼他们脱光了上衣。庙院的粪坑、山药窖堆满了死尸后,他们又逼活人把死人拖进房里,然后把这批抬死尸的人捅死。直到三间掏空的房再也填不进死尸,他们才终止了这场-。一股日军在西街将200多名成年男人驱赶到云金店前,在一高处架起两挺机关枪,对着人群疯狂扫射,200多人一一中弹倒下。之后,这股日军又把另抓的100多人,赶到西城门南侧,全部用刺刀捅死。9月13日,日军又在城内搜捕了500多人,将他们押到北街大操场晋军挖的防空壕旁,分批用机枪将其扫入壕内,500多人无一幸存。西街刘银兰、刘玉兰姐妹被0后,双双上吊自杀;一位15岁的少女被0后又被几名日军揪住双腿扯成两半惨死;西北街20岁的贺月娥奋力抗0,惨遭日军杀害。两天中,日军在天镇城残杀和平居民2000余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天镇县委、县政府重加修整“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如下:  1937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至14日,是天镇城、天镇县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是国耻家仇的日子!  在那三天里,日军在天镇城的东北角、在北门瓮圈、在南街马王庙、在西门云金店、在北门霜神寺、在东北街大操场、在许许多多个庭院内,毫无人性地挑杀、捅杀、射杀、炸杀、劈杀、闷杀、淫杀、溺杀、擗杀、烧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在那三天里,日军血腥残害我无辜乡亲两千余人,其中有名有姓者一千二百四十八人,绝户、客籍无名者七百五十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1946年6月1日,0抗日民主政府丁丑“八·八”惨案委员会在东门瓮圈修建天镇县蒙难同胞纪念塔,将一千二百四十个难胞姓名刻于碑上,前以序、后以缘起,言辞凿凿,情感切切。对于死者、吊慰怨魂;对于生者,惕励自强,不忘雪耻。嗣后,或清明、或八月初八、或“六月一”等节日,常为之祭扫。1972年,天镇县革委会,处于城建发展,将塔挪至南洋河县城东大桥北堍东侧。因尘污声震,1986年县政府又移至现址,重设基础,新构围栏,环境大为改善,县人称善。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县委、县政府视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基地,列为洋河公园的文化景观之一,重加修整,名“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光大旧风格,又添新内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这座不仅为公园增添深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如一口警钟,长敲长鸣,为新生活增添新韵律,为天镇地方文化留下一抹霞光。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县城东北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天镇县汉墓群

天镇县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镇县汉墓群  天镇县汉墓群是沙梁坡汉墓群,有汉墓41冢,原来是天镇县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群在县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称谎粮堆。1973年洪水冲出一冢,为东汉墓,有草叶纹铜镜等。1989年修筑国防公路天(镇)走(马驿)路,途经挖掘三冢,最大一冢为东汉郡守级官职墓葬。出土剑、六博等文物,都归入雁北文管所。东汉礼制,官职品位越高,封冢越高大。如此集中这么多封冢,是汉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是开疆拓地将校伤亡的印证。这些将士血洒疆场,连马革裹尸回葬家乡都办不到,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沿沙梁坡汉墓,再往南还有杨家庄与古城交界处一处汉墓葬群。张西河村西马蹄梁,现有4冢汉墓,高3.5—7米,最大直径21米。县城北的后川平远堡东有7冢汉墓,高5米左右,周长35米—80米。汉墓封土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大汉帝国时,延陵(天镇汉代属延陵地域)古战场战争的频繁。县内现存墓葬还有明清时本籍将领们的墓地,城北蓟镇副将高策墓、三里屯蓟镇副将罗光乾墓、城西北郧襄总兵穆生辉墓、新平堡王千总墓等较大墓葬。  沙梁坡汉墓西面是三沙河,为常流河,是从这个沙梁坡南面流过来的,一直流到县城西,汇入南洋河。这个汉墓西南脚下还有一个1961年修成的孤峰山水库,早已不蓄水了。原来蓄的就是三沙河的清、洪水。沙梁坡的东面,也有一股溪水,现在干涸了。可见这古汉墓墓址是青山映带、清流环合,而且面对前川,视野开阔明朗,是十分讲究的风水宝地。也反映了边塞的一种文化习俗。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双成桥

  双成桥  双成桥是清朝康熙年间,建筑在大桥村东、西二座桥的总称,座落在宣化府至大同府的官道上。  这条官道明朝是北防抵御蒙古部落南下的九边重镇中大同府、宣化府运送物资、传递信息的主要通道,也是明王朝北方游牧部落开展茶马布匹等边境贸易的主要渠道之一。清朝是京城通往北方甚至是俄国的通道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两座桥,尤其西桥,由于沟道是从南山而来,沟长洪水大,多有冲毁。毁而筑,筑而再毁再筑。到道光九年(1829年)最后一次建成现在的便行桥和东桥。便行桥长17米,高9.33米,基厚8.3米,上宽6米,跨径3米。东桥长6.67米。西桥为单孔敞肩石拱桥。桥拱石碹,桥身砖砌,桥面石铺。西桥桥额有“便行桥”字样。桥面两侧有石板栏杆,石杆21对,每根上端雕一个石狮,石栏板上有雕刻花纹。现在的便行桥仅村内使用,东桥成为大(同)张(家口)公路桥涵之一。  便行桥和东桥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动工修建的,是水桶寺村曹弼筹措的银钱,他为县廪生,外号曹百万。修桥前,沟深坡陡,常出车祸,人畜伤亡惨痛。曹的母亲因病许愿,立誓修桥祈福。曹于是竭尽全力修桥。整整三年多,花银子一揽筐也多,修桥初,正是他四十二岁时,所以石栏杆正好21对。每个狮子,都面向桥面的中心石。这块中心石,还有个传说。桥修成铺石面设计好后,曹弼在上游不远的沟畔度量好了一块青石,和石头地的主家商量,贵贱也不卖。这年发洪水,把这家地的沟畔冲毁一大截,那块大青石也被洪水冲到便行桥口,潴留下来。曹弼用尺寸一量,正是那块青石,人们说:人不帮天帮来!桥修好后,他在大桥购置18亩耕地,盖一处土房院,专门守护双成桥。修桥补路是行善积德的善举,曹弼和他母亲受到县人旌表。光绪十六年(1890年)《天镇县志》记载,县城东街县衙旁的忠义孝悌祠内供奉的十七人中就有曹弼,岁时节庆,受县人公祭。  天镇的古桥有通惠桥、利涉桥、漾墩桥、深沟桥、十里桥等,都已不存。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宣化府至大同府官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谷前堡镇

  谷前堡镇  谷前堡镇位于天镇县城北2公里处,北接内蒙古兴和县,西邻阳高县,东连本县逯家湾镇。总面积129.9平方公里,山丘和平川各占50%,总耕地面积44830亩,水浇地面积为2万亩。全县共辖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8869人。  谷前堡镇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无霜期98—135天。谷前堡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不但紧靠县城,而且京包铁路、大张公路横穿东西,天镇县火车站和县主要的工矿企业均在境内,也是新县城开发建设的中心规划区。谷前堡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铁、铅、锌、石墨、稀土、地热水等。其中地热水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经专家鉴定,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天镇县温泉度假村就在境内,洗浴、疗养、休闲、度假者不绝如缕。  谷前堡镇自然风光宜人,既有北山的雄浑又有南洋河水的清冽。境内还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长城遗迹。抗战时的战壕至今依稀可见。加上富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人民,该镇无疑也是一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谷前堡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土豆、蔬菜、杂粮等。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该镇狠抓以农业调产为主的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全镇又发展起了万寿菊、仁用杏、规模养鸡等新型产业,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仁用杏栽植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了一个2万亩的生态片区。蛋鸡饲养量达到10万只,同时以养獭兔、养狍子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也逐步兴起。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正带动着全镇的农村城镇化。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4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1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河堡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河堡村

----

南河堡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