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骆家坝古镇 | 骆家坝古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骆家坝又称惊军坝,在汉代就有了驻军,国遇夜惊军队而得名,是自古入川的重要集镇,后国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骆镇。骆家坝革命历史悠久,早在清嘉庆初年白连教起义军扎营徐家寨(马儿崖),位于骆镇以西2km处,1932年12月红二十九军在此建立,点燃了陕南红么革命的圣火,震惊陕南的“马儿崖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红色交通线的重要驿站,红军历史上有名的“钟家沟会议”就在这里召开。1934年10月徐向前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途经西乡,军部就设在钟家沟的玄天观中,同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了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议。 沿河而建的骆家坝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自陕入川的重要集镇,在铁索桥头通过一个商店建筑形成景观的收口。两坡房、四合小院、深的天井,以木架作为主骨架之一,现有保存完好的古街道,非常具有陕南及巴山发居特色,老街蜿弯曲型的穿斗式的结构,户与户之间以风火墙相隔,门头及窗雕刻精美,整体建筑科学合理,布局独具,山水桥树,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河的对面眺望,古镇的绵延的瓦屋面掩映在树丛中,卵石砌筑的河堤形成三个不同的等高面,使得河边的景观变得生动而丰富,屋面上银白色的电视接收器又在增添着古镇的现代生活,河里,一群白鹅在游弋,这就是古镇最常见的景色。 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骆家坝乡境内 |
午子山 | 午子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午子山风景区位于陕西汉中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堰口镇的210国道路旁。山上的午子观,由顶观、腰观、底观三大古建筑群及500余座灵官庙组成,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道教圣地。 午子山左侧,一峰腾空,绝壁万仞,有飞凤欲翔之势,石崖上镌有“飞凤山”三个大字,矫健遒劲,相传为三国张飞所书。飞凤山侧有“虎头崖”三字,今仍依稀可辨,因无款识,不知何人所书。午子山上还有明代造像、碑匾“汉南胜景”等珍贵历史文物多处。 午子山三峰削立,泾阳河、小峡河象两条玉带环山流过,主峰拔地而起,高900多米。山上保持着原始生态的珍稀树种白皮松林2500余亩,郁郁葱葱,蔚为壮观。有的白皮松树高达800余年,仍然碧绿苍劲、生机勃勃,每当清风吹过,松涛阵阵,如歌似咏。更有雄鹰数只,在山巅盘旋,流连翱翔。午子山历史悠久、胜迹众多,自古以来,多有文人雅士登山览胜,吟诗作文以抒情怀。午子山汇自然景观为一体。远观不乏峨嵋之秀,登山不减华山之险,素有陕南“小华山”之美称。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远近游人慕名而来,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及农历三月三,游人如织。 午子观位于午子山上。是山上的几座大庙的统称,午子观中植松柏万株,顶观殿阁,现残留壁画浮雕多幅,情趣生动,是研究民间美术工艺的历史资料。观上现存殿舍共60多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正殿内幸存了明代铸造的坐佛铜像两尊:一为1.67米高,0.9米宽,一为1.54米高,0.9米宽;还有明嘉靖年间铁铸立式佛像一尊,清乾隆年间大铁钟一口。整个建筑典雅富丽,宏伟壮观 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堰口镇 堰口镇 西乡县辖镇。1940年设堰口镇,1950~1983年分属许家巷、梭罗2乡及板桥公社,1984年复设镇,1996年撤销板桥乡、沙后乡其辖地并入复设堰口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132.6平方公里,人口3.2万。210国道、堰(口)洋(溪)公路过境。辖堰口、肖家湾、许家巷、民主、南坝、刘家岭、板桥、水东、东渡、五星、官兵、分水岭、西河、双坪、园坝子…… 详细++ |
西乡樱桃沟景区 | 樱桃沟景区 西乡县樱桃沟景区是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西北地区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和陕西省旅游博览会“最受欢迎的景区”。景区紧邻县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集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中国西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胜地之一。西乡县在樱桃沟景区已连续举办了8届樱桃节,2008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71.5万人,仅“两节一会”期间,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0.2万人,创历史新高。 景区樱桃种植历史约有200多年。目前,建成集中连片樱桃园2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樱桃生产基地。盛产的樱桃乃果中珍品,以其个大、肉厚、汁多、味美、色艳而饮誉省内外。阳春三月,樱花怒放、烂漫如雪,吸引八方来客,赏花踏青;初夏时节,樱桃满园、漫坡红透,招来四海宾朋,品果怡情。 近年来,西乡县加快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按照“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要求,不断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力争将樱桃沟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目前,景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观景平台、休闲长廊、生肖园、四季园等景点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闲暇时,漫步于红绿掩映之中,红果缀枝触手可及,令人心旷神怡;疲乏了,小憩于白墙黑瓦、别具一格的纯情农家,吃樱桃、品香茗、尝农家菜肴,其乐融融;夜间,在音乐舞动中,灯光表演如梦如幻,令人震撼。 天下何处是仙境?美丽茶乡任你行,万亩樱花香雪海,尝果品茗健身心!生态、休闲、魅力非凡的樱桃沟——热情欢迎您! 到达方式:乘坐火车、高速公路客车到达西乡县城,可乘出租车、景区游览车或向北郊方向步行1公里即到。 地址:汉中市西乡县城的北边 类型:森林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916-6390270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万亩观光茶园 | 万亩观光茶园 万亩观光茶园位于沙河镇枣园村,规划园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有午子绿茶公司生态茶园、西北农林科技示范基地、枣园湖公园和正在建设的枣园湖畔生态观光休闲茶园(核心区)四大块组成。园区距县城以西10公里,316国道、阳安铁路和即将建设的十堰天水高速公路经此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按照 “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品味高雅西北一绝的”规划思路和“生态环境佳,景观效果好,文化氛围浓,服务功能全,游客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建成后,将具备以下功能:一是生态茶园观光,建设品种优良、科技含量高、场面壮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观光茶园,使生态茶园与周围自然山水风光和谐统一,让游客欣赏茶涌绿波,林木掩映,青山绿水,蔚然壮观的茶园风光。二是休闲服务,建设具有江南水乡园林景观风格的观赏、休闲、娱乐场所,供游客漫步美景、悠闲品茗、休憩娱乐。三是示范性茶叶加工及展示,建设透明可视化的清洁化茶叶生产加工车间,既能加工成品茶叶,又能使游客在茶园观光、休闲娱乐的同时直接感受到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过程,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四是弘扬汉茶文化及历史,通过静态观赏性和动态参与性产品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茶叶历史及茶道文化,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在优美的自然生态和身后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
江塝茗园 | 江塝茗园位于西乡县西南的峡口镇,处于城骆路与贯沙路交汇点,距县城25公里,离十天高速“沙河”出入口仅有10多公里,是县委、县政府2011年以来重点建设的“四大茗园”之一,茗园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茶事体验、康体养生为建设理念,以生态旅游、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一个集茶乡风情与茶文化展示、乡村生活体验、户外拓展训练、茶叶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美丽乡村旅游观光目的地,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江塝茗园规划15平方公里,现有生态茶园2万余亩,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辐射江塝、康宁、白岩、文溪4个村,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是汉中市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茶园观景亭、休憩长廊、观景步道,以及景区水电路及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江塝茗园”景区建设已见雏形,万亩原生态优质茶园,每到春季游人置身茶园,近看满山茶园嫩绿,茶波涌动,远眺树木翠绿,河水清澈,高山云雾缭绕,胜似江南美景。江塝茗园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江塝茗园已成为我县茶园率先擦亮的一张新名片。 |
李家村遗址 | 李家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村遗址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乡和平村。 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先后两次发掘,出土文物大致分两类;一为石器类,其特征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类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以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内黑外红,以夹砂灰白陶为主,亦有泥质深灰陶、夹砂红陶等,其制作工艺原始,造型简单,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饰纹,多为线纹、绳纹或锯齿状。此外,还发掘出墓葬区一处,瓮罐葬两个,房屋遗址一处,柱洞数个。屋为园形,门各南开,屋后背水,室内地面夯烧坚固,室中有烧陶之窑迹,室外有残陶窑坑和灰坑,并有鹿角、兽骨等。 遗址文化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曾被认为是探索仰韶文化来源的线索之一。 2006年李家村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枣园湖公园 | 枣园湖位于西乡县沙河镇枣园村,距离县城13公里。景区依托牧马河天然半环形河道形成的半岛形山峦修筑而成,水域面积1200亩,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天然形成的山、水、湖、沙滩、松、林、茶、果与历史遗留的庙宇和三国时期魏主曹睿之子曹芳幼年居住的王子岭、太子沟浑然成为一体,与东裕汉茶养生谷隔河相望,形成优美的山水、茶园、人文景观。 到达枣园湖景区须乘船摆渡前往,这为景区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调。景区内建有含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楼宇,周边花圃环绕,碧树红花,美不胜收。林间豢养有孔雀、天鹅、山鸡等野生动物供游人赏玩。在景区周边的树林里辟有小坪坝,设置桌椅,沙滩上设有遮阳伞和座椅,供游人休憩、纳凉、沐浴阳光,享用茶点。 与枣园湖一河之隔的东裕汉茶养生谷,目前已完成水、电、路、照明、公厕、垃圾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新建了岭南紫薇、午子玉兰文化广场,并建有休闲凉亭、长廊、观景平台、午子绿茶游客体验区等游览设施,修建花坛,种植香樟、枣树、刺杉等景观树,形成了集茶文化、茶生态、茶事体验、养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 |
太白洞风景区 | 太白洞风景区 太白洞,位于县城东38公里的茶镇境内。从汉白公路130公里处,跨过一座飞越峡谷的双曲拱桥(太白桥),再沿峭壁间山道前行约百米,可见怪石嶙峋,如鬼斧神工,脚下深谷,流水淙淙,予人以神奇空蒙、高深莫测之感。当峰回路转时,峭壁前突现三个天然岩洞,左洞宽丈余,可攀登而上,钟乳奇石随处可见,流珠滴翠,洞口有双人合抱的钟乳石,上雕太白神像,洞内地面光滑洁净;与左洞平行的右洞更为宽阔,与中洞相通,有木梯可供攀援,洞底有深潭,潭水清澈见底,称“太白圣水洞”;洞外一片开阔地上有数人合围的参天古楠14株,各高十余丈,树叶繁茂,千年不衰,为世之奇珍。溶洞、深潭、古楠构成世所罕见的“太白幽境”。 如今太白洞——七星湖构成了一条旅游线路,在太白洞朝拜完太白金星后,可乘专车沿山而下到七星湖赏景。 |
七星湖风景区 | 七星湖风景区 七星湖风景区位于西乡县城东,距县城39公里,临316国道。水道长70余公里,水面25平方公里,直通石泉,是汉中最大的人工湖,素有“黄金小三峡”之称。一湖碧水如明镜,两岸青山似画屏。荡舟湖上,彩云飘逸,峰峦迭翠,白鹤腾飞,鸳鸯戏水,湖岸百花争艳,集湖光山色、苍劲与灵秀于一体,构成幽怡秀丽、回味深远的意境,似有“一帆下扬州”之快感。汉王古镇雄立江边,荔枝古道奇险依然,夕阳斜照渔歌唱晚,现已建成旅游专线公路,浮动码头,豪华游轮,高速快艇。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年接待能力40余万人次。观汉王古镇,游汉江三峡,看奇洞仙境,是观光、游览、垂钓、休闲、宗教、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汉江归来不看水”的感觉。 |
西乡茶园 | 秦岭巴山,雄峙南北,汉水嘉陵,奔流东西,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镶嵌着中国最美丽的茶乡——西乡。西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物产富饶,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质微酸,土层深厚,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雨洗青山四季青,阴晴云雾漫山川”的宜茶环境,成为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 西乡茶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早期的古巴族人在此种茶朝贡,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汉茶文化,还形成了许多独具西乡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影、茶艺等民间艺术,使古色古香的西乡茶文化得以传承光大,延续至今。 茶叶一直是西乡经济的支柱。近年来,西乡把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努力建设茶叶经济强县,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发展茶园22万亩,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被誉为“中国著名茶乡”,古老而现代的绿色产业正在西乡这片热土上崛起。 西乡“午子仙毫”茶以色香味形俱佳、纯天然、无污染、富锌硒而闻名全国,成为中国八大名茶之一。以午子仙毫为代表的西乡绿茶,荣获国内外大奖十余项,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高味淳,回味无穷的独特品质赢得了天下茶人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为展现西乡茶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展示“中国最美丽的茶乡”风貌,弘扬汉茶文化,做大做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园生态观光游品牌,让每位来西乡的客人欣赏茶涌绿波,林木掩映,青山绿水,蔚然壮观的茶园风光,领略浓郁醇厚的茶乡风情,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参与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过程,玩赏到美轮美奂的茶艺表演,在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带给您美好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罗镇 西乡县辖乡。1950年设罗镇坝乡,1959年为管理区,1965年建罗镇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2.2公里。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0.7万。210国道过境。辖罗镇、蒋家坝、松山、三坪、花坪、黄杜、马桑湾、三合、药场、店子、关门洞、檀木坝12个村委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午子仙毫”名茶和生漆、云母香、杜仲、黄连等药材。是县药材生产基…… 详细++ |
鹿龄寺 | 鹿龄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鹿龄寺,又名巴巴寺,在西乡县城西北2里,是伊斯兰教修真之所。自清康熙58年(公元1719年)始建至今,260余年来,信仰该教的回族、维吾尔族、哈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教徒,从陕、甘、宁、青、新、滇、川、黑等省,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此朝拜瞻仰者,络绎不绝。 据传:清代康熙年间,甘肃河州人阿訇祁静一,奉师之命,往来川、陕、甘间传教,后落迹西乡,曾在赵家湾、滴水崖、杨启沟、贯子山的康宁、沙河坎,梭罗关元阳洞等地静修正果,并在县城西郊午头山东建芳庵为传教静室,康熙58年去世,遗嘱徒众建鹿龄寺,遗体葬于寺内。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多次增修,规模宏敞,建筑瑰丽。 鹿龄寺原寺区由仙根寺、静思寺、鹿龄寺三大部分组成,尤以教经堂拱北殿、牌坊和影壁,宏伟壮观。建筑面积达100余亩。现存殿堂房舍106间。主要建筑结构美观大方,风格凝重严谨,将伊斯兰清真寺和中国古建筑特色融为一体,既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鹿龄寺门前有一堵照壁,高约10米,长11米。壁基7层,第一层砖雕“云纹”,第二层正中有砖雕“缠枝牡丹双龙抢宝”纹,两边还有砖雕“莲子荷花”和“双龙戏云”纹。 大门内为正殿前院,东西墙都有水磨对缝方形砖雕图案,东墙砖刻“书斋图”,款识:“大清光绪二十一年潘宪书”;西墙砖刻“松月牡丹图”,题句:“月到天心花待露,影动地面松遇风”,款识:“时丁已岁孟夏月创建,升初谨题,导河(今甘肃临夏)马忠义。” 正殿三间,高大笃实,为回教建筑风格,全部青砖结构。正殿东侧有小院,为过去阿旬住所,现有阿旬墓十座。寺内保存有明代仿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铜礼器及字画多件,如明代蓝瑛山水真迹、康熙御书真迹等,都是重要的文物。 |
何家湾遗址 | 何家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何家湾遗址位于西乡县城东北5公里的古城镇三合村,在泾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0多米。 1980年10月—12月发掘,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 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工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 | 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西起西乡县沙河镇马踪村,东至城关镇乔山村,规划总面积1744公顷。其中,湿地保护保育区面积839公顷、湿地恢复重建区287公顷、宣传展示区面积478公顷,合理利用区面积125公顷,湿地管理服务区面积15公顷。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有野生种子植物738种;有野生动物271种。其中,鱼类49种、两栖和爬行类20种、鸟类155种、哺乳类47种。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大鸨、金雕在此嬉戏觅食,占全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25%。大天鹅、鸳鸯、灰鹤、大鲵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小憩或安家落户常驻。 项目意义 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处的牧马河,是汉江主要支流之一,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加以重点保护。同时,牧马河湿地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江水源地重要的水源供给区和汇集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为更好的保护牧马河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完善汉中市湿地管理体系,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策略,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西乡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12月编制上报了《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评估、集中评议和公示后,批复同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 陕西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将在全面保护和恢复牧马河湿地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周边社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湿地社会与科学价值,提高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