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长治县 >> 振兴新区

振兴新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长治五凤楼

长治五凤楼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南宋五凤楼,位于长治县东南的老雄山脚下,面对神山、背依仙岭,山青水秀,环境清幽,建筑精美,雄伟壮观。乃上党地区的一大道教大观,2006年6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凤楼,始建于宋代,明万历42年重建,明崇祯16年金粧神像,清乾隆38年再次补葺,1985年落架重修,整旧如旧。此观座北朝南,一进三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献亭、凌霄宝殿,寝宫,左右分别置钟楼、鼓楼、文昌阁、三世佛殿、配殿、垛殿、廊房。正对山门的是一座乐楼。山门五凤楼,巨型石柱高撑,木结构五重飞檐,歇山顶,巍巍浩荡,无上至尊。尤为罕见的是登楼之梯乃单株巨桑而为,两根横梁为粗大荆木而做。入山门即是献亭,密集的斗栱逐层收缩成八卦太极攒尖悬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根横梁特意截开,重叠吻合,令人费解。正面高台之上,凌霄宝殿,形制高大,气势磅礴。四梁八柱,单檐悬山顶,绿色琉璃瓦,岀檐之下的十一组四跳七铺作十三踩斗拱,高大密集,极为少见。整个五凤楼景区,占地3800多㎡,有殿宇亭阁等建筑物170余间。五凤楼之东,还有新落成的四御宫;斗姆宫;寝宫,景区东边是精心增建的东花园。整个景区集道教文化、山水景观、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是一游览、休憩、益智、冶情的好去处。到五凤楼景区来,领略秀丽的山野田园风光﹗到五凤楼景区来,考察中国传统古建的神奇奥妙,了解中国本土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区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南宋乡南宋村  类型:观景台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5.0元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和炎帝庙

北和炎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庙  炎帝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  原名北禾村,传说为炎帝尝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农城的羊头山之地,故得名。庙创建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硬山顶形制。殿身较短,斗栱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硕,用材粗壮。殿内使用减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征显著。  檐下悬挂着清顺治年间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块,黑底金字。  北和村,原名北禾村,相传因位于炎帝尝百谷得嘉禾之地——羊头山之北得名。炎帝庙四周田园广阔,农舍毗邻。该庙创建年代不详。相传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清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募化维修。庙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原有戏台三间,单檐歇山顶。钟鼓二楼位居戏台两侧,广深一间,上下两层,单檐十字歇山顶。戏台与钟鼓楼之间辟山门两座,供出入通行。北为献亭,四柱三间,方形石柱,卷棚顶。1936年被大风刮倒。现除正殿、西耳殿保存完整外,其余殿宇不复存在。东西配殿各三间,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原为悬山顶形制,清道光年间修缮时改为硬山项。殿身较短,斗栱为柱高的二分之一。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度斜昂,琴面式昂,要头作蚂蚱形。檐柱斗栱里转五铺作双抄,出华栱,栱瓣较大,斗栱肥硕,用材粗壮。明次间无补间铺作。转角斗栱部分昂被后人截取,清末维修时包于檐墙之内。檐柱垒于墙内,隔扇均已改制,由青砖垒砌做仓库之用。殿内用前金柱,柱头卷刹和缓明显,延袭了唐宋的手法,栌斗置柱头,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直径约80厘米,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用,自然弯曲,墩厚庄重。乳栿之上用达牵,四椽栿上用蜀柱,上承平梁,用大叉手,脊瓜柱,承托脊槫。殿内实施减柱造,梁架弯曲粗壮,使用原始材料,屋顶举折平缓,出檐较深,且用大板瓦,重唇滴水瓦,元代特征显著。正殿檐下悬挂着清顺治年间立的“炎帝真君”牌匾一块,黑底金字,闪闪发光。殿内神台上原塑有炎帝真君神像及侍女像,早已毁坏。正殿两侧为东西耳殿各三间,为清末重修之物。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上党门

  看点:是一处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风格的门庭式的古建筑。登楼远眺,长治城廓尽收眼底。: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古上党郡署(后为潞安府府衙)的大门。上党之称,殷商已有,秦置上党郡,郡署由长子县迁移至今长治市。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德风亭。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上党门座北向南,建筑布局依次有琉璃影壁、门庭(也称大门),鼓钟二楼居大门左右,二门及二门影壁,中门及东便门、西便门,牌坊、大堂、二堂及东西配房厢房,飞龙宫、德风亭、办公院、西花园、瀛春台等建筑。亭堂搂宫组群结合,高低错落,规模宏阔。现仅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单檐悬山顶。屋顶灰脊灰兽,简板布瓦装修。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城垛、券洞、踏道,上筑0,广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右侧钟楼上一匾书,曰“风驰”,左侧鼓楼上一匾书,曰“云动”,以示高耸入云之意。外侧钟鼓楼相衬,斗拱密致,脊兽富丽,与门庭交相辉映。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区中心府坡街北端的高岗上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长治县黎都公园

  黎都-羊头岭,又叫黎侯岭,面积约6平方公里,岭上最高点海拔1047米,清光绪版《长治县志》记载:“黎侯岭,县西南三十里,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诸山皆石,此独土山。”  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率领其部落顺河东下,登上太行山,进入现在的长治县境内。这里河泽纵横,林茂草丰,动物密集,十分适宜原始人类的穴居渔猎生活。于是在今羊头岭设立国都,建立古老的耆国。以此为中心在长治县境内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首先完成了人类社会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社会变革,开创了农业种植之先河,被人们尊称为“神农氏”,世世代代受到炎黄子孙的敬仰。  几千年来,当地人为了纪念始祖炎帝,在羊头岭及其周围村庄修建了多座炎帝庙,而羊头岭炎帝庙规模最大。此庙一进三院,庙南有戏楼一座,与庙门相对,正门上有骑门戏楼;进入大门有东西厢房,沿石阶而上是水龙殿,殿内供有五谷神,墙壁上绘有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艰苦创业的壁画。出大殿往北是炎帝殿,殿内供有炎帝像,神农氏手执谷穗,神采奕奕。羊头岭周围村庄的炎帝庙,大多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至今羊头岭下的黎岭村还保留着四月初八神农节古庙会,北和村炎帝庙前还有庆祝活动。  羊头岭四周沟壑相间,九条岭脊象九条巨龙。岭南有黄龙泉、黑龙泉,黄龙泉至今尚存,水质甘甜。岭上有凸起的土丘一座,相传土丘上埋有一颗金羊头,羊头岭也由此而得名。      用时参考  2小时  景点位置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朝阳区芳园西路6号(近宵云桥)  

长治正觉寺

长治正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  正觉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至明  地址:长治县城北10公里司马乡看寺村  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时期均予重葺。现存建筑后殿为金代遗构,东西配殿为元代重建,过殿为明代建筑。  寺坐北朝南,南北长64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过殿、两侧为配殿,后院北面为后大殿。  过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五架梁对双步梁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双翘头,麻叶形耍头。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脊部无叉手。柱头上设大额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无补间铺作,后檐四铺作出单昂。  后殿为正觉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布灰筒板瓦顶。平面呈长方形。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昂后尾压于四椽栿下,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均为方形石柱抹楞。平梁上施合沓、脊瓜柱,并设大斗、丁华抹亥栱、叉手,各槫下均施以短替木,槫间施拖脚。梁架简洁明朗,结构合理。

长治玉皇观

长治玉皇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玉皇观(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长治县南宋乡南宋村  创建年代无考。据大殿正脊大吻、正门门扇题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五凤楼和东配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所建。  观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五凤楼)、拜厅、后殿;两侧有配殿、钟鼓楼。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五凤楼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方形,二层四檐五滴水歇山顶,总高20米。  凌霄宝殿为明清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献亭宽、深各一间,歇山顶,殿内设八卦藻井,四角柱为方形石柱抹楞,上雕有龙、花卉等。  地址:长治市南宋树  类型:道观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元  门票8元,有时会无人售票,可以直接进入。

玉皇观五风楼

  玉皇观五风楼     玉皇观,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南宋村中,是长治县境内现存的最大的道观建筑。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观前有乐台;入观是五凤楼、钟鼓二楼和耳房;紧接着是享亭、东西配殿、左右斋房;最后是灵霄宝殿、二垛殿。整组建筑布局合理,富于变化。其中五凤楼和灵霄宝殿建筑最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一在中国的北京,一在日本的京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仅10多个。   

法云寺

法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为明代风格,制作工精。檐下仅施柱头斗拱。殿内梁架露明,砍削规整,形制手法全属宋金风格。后殿略大于前殿,通长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补卷草,梁架露明,但多为圆材构成,沿袭金作法,装修和殿顶脊饰明代已改制。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含南宋高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长治县南宋乡南宋村  大院建于明代中叶,为当地一商人住宅。现尚存4处院子、六进院落,其中东、西院较为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紧凑合理,院与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盗等功能的设计。大院所有门窗装修、柱础、博风、悬鱼、惹草等木石砖雕十分精美,别具一格。  高楼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一座明代的防御性高层建筑。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层,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通体青砖砌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天下都城隍庙

天下都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看点: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天下都城隍庙却建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 介 绍: 天下都城隍庙位于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坐北向南。为一座完整的单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从山底到庙前108级砂石台阶,十分陡峻。院内自山门起,戏楼、献亭、正殿等建筑依次建在三层平台之上。山门、戏楼合为一体,戏楼倒坐,厢房对峙。献亭宽三间卷棚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柱之间镂空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武将骑士以及戏剧故事人物。天下都城隍庙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据说这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庙。相传,当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来到天紫岭上。这时,刘秀已口干舌燥,无力再逃。眼看追兵将至,刘秀一急,便向山神庙里跑去。这座山神庙已破旧不堪,当门被一个大蜘蛛网遮得严严实实,刘秀惊慌失措地闯过去,那蜘蛛网被戳了个大窟窿。他进了庙回头见蜘蛛网已破,不禁叹道:“王莽贼到来,见蛛见已破,定料我在庙内,岂能活命?”想到此,他“扑通”一声跪到神台前祷告:“山神爷显灵,你若能将蛛网弥合,救活性命,他日刘秀重登龙位,定封你为天下都城隍!”言毕看时,那蜘蛛网早已弥合,而且将门遮得越发严实。不一会儿,杀气腾腾的王莽带领人马到来,四下不见刘秀踪影,便欲进庙内搜查。他一看蜘蛛网罩门,又无丝毫破迹,便急急忙忙向别处追去了。后来刘秀登基,果真封此处为“天下都城隍”,并重建庙宇,亲书匾额。天紫岭也就叫成了“城隍岭”。至今,那庙门横额的“天下都城隍”五个大字还隐约可见。    山西长治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慈禧系列纪念地

  百余年来,关于慈禧出生地及童年经历一直是个谜。1999年5月27日,新华社报道说,“专家认为,慈禧太后生于山西省长治县”。据部分专家及有关人士考证,慈禧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在长治县西坡村王家,4岁时被卖至本县上秦村宋家作女儿;七八年后又被卖到潞安府知府作使女,后被收为养女,后以满人惠征之女的身份入宫,一步步成了皇太后。如今,慈禧出生地遗址及慈禧生母之墓,“慈禧娘娘院”和“慈禧太后书房院”尚存。  “慈禧娘娘院”――位于长治县上秦村,因慈禧曾在此地居住而得名。本院一进两院,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院内共有房屋33间,前院为平房,后院为二层楼房,均系砖木结构,属典型的清代建筑,现在基本完好,既具历史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慈禧太后书房部院”――位于长治市区长治运输公司大院原潞安府衙西花园内,因慈禧曾在此地读书而得名。本院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名曰“西花厅”,有4间房屋,即为童年慈禧被潞安府知府收入为养女后读书的书房。此房创建于隋唐,明清时期重修,现在基本完好。慈禧书房院外为潞安府衙后堂院。院内有创建于隋唐、明清重修的后堂及东西配房各3间,1997年修缮后,在里面举办了一个《慈禧童年研究展览》和一个相关的书画展览,展出珍贵文物资料图片和名人字画100余幅。院内杨树挺拔,柳枝长垂,鸟语花香,松柏荟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壁头遗址

壁头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壁头遗址  壁头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长治市西北10公里小常乡壁头村西漳河东岸  遗址地表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其面积约3万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壁头村村西断壁上暴露有灰色泥质夹砂绳纹和蓝纹陶片,采集到鬲口沿、鼎足、石斧、石镰、石刀等人类生活用品和石制生产工具。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  1985年夏又在小神村西发现一处遗址,1986年进行试掘,清理出古代房屋居址两座、汉墓数座,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些随葬物。经综合分析,遗址除龙山文化类型外,还有夏、商、周时期的文化类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八义窑址

八义窑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义窑址  八义窑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  窑址分布在村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瓷窑已毁,地表可见残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遗址断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烧料等堆积十分丰富。50年代进行过调查发掘,共发现了18座瓷窑遗址,对采集到的瓷器和瓷片进行考证,确认窑址为宋代瓷窑。  从遗址上采集到的瓷片和出土器物来看,窑址烧造以碗、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玩具、佣、尊为辅。瓷器的釉色有红釉、白釉、黑釉、绿釉等。瓷器的花纹有划花、印花和剔花。尤其是该窑独特的釉上红和绿彩装饰堪称一绝。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种多,釉色纯正,属北方磁州窑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泰山庙

东泰山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泰山庙  东泰山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长治县苏店镇原家庄村  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重修,后历代屡有修葺。庙坐东朝西,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重楼、戏楼、献亭、正殿、后殿等七座建筑,两侧建有钟、鼓楼、厢房、南北0(梳妆楼)、南北垂花门、配殿、廊房、耳殿等建筑,均为明代遗构。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柱与柱头额枋用材硕大。屋面正脊上有“嘉庆十九年重修”题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长治县都城隍庙

长治县都城隍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县都城隍庙  长治县都城隍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长治县西火镇南大章村  创建东汉,后历代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现存山门、戏台、献亭、正殿、夹殿、钟楼、鼓楼、厢房、廊坊、耳房等古建筑50余间。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炎帝遗址首阳山

炎帝遗址首阳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炎帝遗址首阳山     首阳山又名羊头山,位于长治县西南部的师庄乡境内,它西延长子,南接高平,临顶远眺,三县景色,尽收眼底,俗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说。羊头山高峻挺拨,绵延近百里,山顶松林茂盛,山腰灌木丛生。因主峰上有两塔如双锥直刺青天,当地人又称其为锥锥山。据北魏《风土记》一书中写道:“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上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后汉书·王莽传》中记述说:“羊头之扼,北当燕赵”。羊头山从山腰到顶峰,石刻遍布。有石窟石碑,有石塔石树,有群体集合,有单个造型,大都为北魏时的古物。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振兴新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向阳村

----

郜则掌村

----

振兴村

----

振兴新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