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本姓姬。秦始皇灭韩后,姬公子为报丧国之仇,重金聘求力士刺客,于博流沙欲以大椎击始皇,错中副车。事败后,避难至下邳,更名张良。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青山环抱,溪涧萦绕,实为人间仙境。曾是早期道教活动的胜地之一,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经历代整修扩建,占在1.4万多平方米的张良庙如今有大小九个院落,殿、堂、楼、阁、亭、廊、桥、榭等多类古建筑,150余间房舍。主要景观有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二山门、大殿院、北花园、拜石亭、迴云亭、南花园、第三洞天、草亭、云梯和授书楼等。其中屹立于大殿后山岭之巅的授书楼是庙内的最高建筑,掩映在紫柏青松间,急隐忽现于云海雾涛之中,犹如一座飘临凡界的仙阁。庙内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雕梁画栋,古韵依旧,香缠雾绕中似有仙踪可觅。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皆醉心于此,对张良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现存摩崖题刻51处,碑题39通,楹联40余幅,匾额面,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亦令人叫绝。更有奇物,祠庙院内独有的拐竹可谓世间罕见。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尽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 早在1965年,张良庙就被陕西省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良庙紫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紫柏山又被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成为开发汉中市旅游资源的龙头。 该景区是由张良庙、紫柏山组成,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大最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张良庙,又名汉张良留侯祠。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陕南融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宏伟于一炉的最大古建筑群,也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圣地之一,国家3A级景区。祠分九院,殿、亭、楼、阁俱全,雕梁画栋,典雅俏丽,规模宏大,技艺精良,可谓巧夺天工,举世罕见;四周五岭(光华、苇陀、青龙、凤凰、柴关)环抱,二水(青羊河、野羊河)夹流,松柏蓊郁,修竹摇曳,众鸟和鸣,泉音似琴,终年云缠雾绕,宛若“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当地有“张良庙赛过北京、柴关岭雾气腾腾”之说。 紫柏山,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景区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之说。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45 咨询电话: 0916-3922786 邮编: 724100 景 区地址: 留坝县留侯镇 |
栈道漂流景区 | 栈道漂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栈道漂流景区是留坝旅游的三张“名片”之一。留坝素有“中国栈道之乡”、“古栈道博物馆”之美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尤其是建于西周时期的古褒斜栈道,被誉为“中国第一栈道”。 近年来,留坝县委、县政府依托 褒斜栈道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水域资源,倾力打造“中国栈道第一漂”。2012年以来,景区以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 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环境质量8大类131个项目,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先后投资2700多万元,建成了上下仿生态漂流码头、漂流山 庄、休闲广场、游客中心、康体沙滩及水上娱乐设施,完成了武关驿中心街道和漂流沿线的民居改造工程,扶持发展栈道农家50余户,积极打造武关驿倒水湾薰衣 草庄园等旅游节点,基本形成了集栈道观光、漂流体验、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中国栈道第一漂”全程33公里,目前开发上下两段共13公 里,其中上段为激流勇士漂,下段为浪漫情侣漂。景区现有漂流船只100余艘,可同时接待1000人。 接下来景区将继续加大投资,完成“栈道部落村”、栈道天然浴场、漂流沿线栈道文化包装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景区档次,逐步将“中国栈道第一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
桑园自然保护区 | 桑园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桑园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后于2009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东北角,处于秦岭中段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西缘,东部紧邻牛尾河自然保护区,南邻摩天岭、板桥和盘龙自然保护区,西部与屋梁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相望。桑园保护区处于相邻几个保护区的中心地带,是秦岭中部大熊猫种群向西扩散的必径之地。保护区总面积13806公顷,其中国有林934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7%,集体林446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3%。功能区划:核心区为8769.0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71%;缓冲区为2620.6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8%;实验区为2389.3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31%。 桑园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通过科学考察表明,保护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099种,野生脊椎动物249种,大型真菌68种,昆虫1353种。在这些众多的物种中,有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青树、水曲柳等国家Ⅰ、Ⅱ级珍稀保护植物9种。在保护区的主峰摩天岭分布有近2000公顷面积的秦岭冷杉群,其规模在整个秦岭地区较为罕见。 除植物资源外,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如黑熊、大鲵、大鵟、鬣羚、斑羚等。保护区主要范围为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150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3.4%。除动植物资源外,保护区内还有摩天岭、奎心楼、红花嶒瀑布等以高、寒、奇、险为特色的天然旅游景观资源。 桑园保护区在历史上一直是秦岭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从1984年5月初,当地村民肖平贵上山采药,在砖头坝组的香炉沟发现了多处大熊猫粪便,并经佛坪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鉴定,随后进行了跟踪调查,在砖头坝组、梨子坝组、小川子四组发现了多处大熊猫食迹及其粪便,从取食竹子的高度和粪便及新旧程度来推断,这几处当时至少有3—5只大熊猫。1987年11月7日下午四时左右,正在桑园林场搞二类资源调查的技术员王忠荣等三人在范条峪四组三道沟桦木梁中部(1900米)首次观看到活体大熊猫。1996年6月中旬,桑园坝乡田坝村村民在砖头坝椿树沟挖药时,看见河边一只大熊猫在喝水,喝完水后慢慢地爬上山坡。1997年8月,范条峪村砖头坝组村民肖平贵在缭线沟发现大熊猫实体。同年全国陆生野生动物普查对在本县进行外业调查时,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松坪子、磨子沟、三道沟等地发现了大熊猫活动痕迹(啃食后的残竹和粪便)。1999年3月在桑园坝乡与砖头坝一梁之隔的沙岭子村大岩方组戴家湾魏朝忠家附近发现一只患病的大熊猫,发现这只大熊猫时, 这只被3条家犬围困了一夜, 从5米高的松树上摔下来的大熊猫身体蜷曲,神情呆滞,不喝水,只吃少量的本地甘蔗,排泄的粪便有粘液。县林业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了营救活动。经过用药、喂食、喂水等精心抢救措施后,这只成体雌性体重75公斤、年龄约5岁左右、取名为“留留”的大熊猫,两眼红肿、厌食、行动迟缓等症状消失,精神恢复正常,并于3月6日运往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饲养研究中心进行进一步救治观察,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经过七年的休养后,于2006年国庆前“留留”被送往太原动物园借展,2008年返回陕西楼观台休养,目前“留留”生长状况良好。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桑园保护区内有大熊猫成体7只(不含亚成体),根据近两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加上幼体和有时从相邻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迁徙过来的大熊猫,估计目前区内有大熊猫在20只左右。 |
留坝风云寺 | 留坝风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风云寺又名云雨风雷寺,民众俗呼“青桥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初年(1573),位于青桥驿蔡家坡之坦,主祀云雨风雷神。寺庙倚于山岭,由苍柏青松掩映,为三合院,道士住持,香火鼎盛。清顺治初年(1644),扩建寺庙,有灵官殿、药王殿、财神殿、观音殿、娘娘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玉皇殿等。风云殿建筑群屹于岭巅,规模宏大,技艺精巧,雄姿崔嵬,气势磅礴。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扩建,由门楼、大雄宝殿、风云殿、雷雨殿等组成四合院,且有大山门、二山门和大殿院群相分相连。前后正殿都有拜殿券厅,客堂置其两侧,将大殿院分为前后左右4个四合天井。正殿内云雨风雷神像。殿宇由重檐式、歇山式等各种风格组成。殿厅雕梁画栋,丹灯放彩,朱门壁窗,粉墙砖地。亭阁大都为大理石柱擎顶,三面石栏相围。园内松柏掩映,鱼池泉水、水草花木;殿厅巨柱竖立,挑檩方梁,匾额款款。同治十二年(1873),整修一新。 中华民国13年(1924),捐资维修大雄宝殿,同时修建戏楼2座。后因宝汉公路改道,栈道荒废,凤云寺日渐人稀。现存大雄宝殿和玉皇殿遗迹,其大殿中心的汉白玉廊柱,为滚龙抱柱浮雕;石碑为汉白玉卧狮图案,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雄宝殿、玉皇殿已拆除,改建为学校。 1998年4月风云寺僧人释源慧(即圆慧)恢复风云寺。禅院两尊以狮为墩、龙绕柱攀连连为一体的精美石雕凛凛生威,两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上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若海梦迷人”和“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时时警示世人,晨钟暮鼓,袅袅香烟,与河流上下绿水、青山、雾岚浑然一体,使人顿生豁达、超脱之感。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青桥驿乡蔡家坡村附近 乘车线路:汉中市乘开往留坝县的班车,中途快到青桥驿在蔡家坡下车即到。 |
中国最美山村 | 中国最美山村位于留坝县玉皇庙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其中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道路”的高江路,是一条形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高等级山村公路,从高桥铺到江西营全长39公里,公路两旁植被覆盖以杉树、银杏树、金丝柳为主。环境幽静,一年四季景色如幻,春来新芽初绽放,夏来绿荫犹蔽日,秋来金色溢山林,冬来银装添素裹。沿途田园风光、涓涓溪流、农家别院、银杏成林、鸟鸣花香等,让人恍若走进世外桃源。沿路有景点6个:月亮湾花谷里群芳争艳,蜂飞蝶舞,有可供休憩的凉亭、赏花的观景步道及嬉耍的戏水区,给游客在赏景的同时增添别样的休闲乐趣;银杏观光园占地100亩,园区内有观光步桥,在这里可以看到银杏的叶绿成荫、黄金满园、杏果一树等不同季节的风光;位于西河口的“子孙满堂”古银杏,有着四千多年的树龄,胸径为4.4米,高29米,树干直耸云天,枝叶茂盛,在全国古银杏里排名第三,西北地区银杏树里位列第一,为玉皇庙镇“银杏之乡”赢来不少美誉;晏家坟“玉皇仙鸡”斗鸡场,是民间可供群众以斗鸡为娱的一种游戏,又名打鸡、咬鸡、军鸡,两雄相遇或为争食,或为夺偶相互打斗时,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晏家坟村大鲵仿生态观光园里,养殖大鲵200余尾,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石门子露营基地,周围景色优美,建有可多功能广场、观光步道、垂钓园、旋转水车、仿古式情侣木屋、自助烧烤场地及房车区,是个自驾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天台山哑姑山 | 天台山位于汉中市区以北18公里,国家AA级景区。自然风光绚丽,名胜古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天台十八景闻名遐迩,历来是汉中朝圣旅游胜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建成了林海山庄、天台索道、客运专线等旅游设施哑姑山又名金斗山、宝峰山。传说瑶池荷花仙子下凡留坝马道飞仙沟为哑女,受观音点化,采药炼丹,普救山民。后来上金斗山隐身归天,后世人修庙纪念,改金斗山为哑姑山。 哑姑山奇峰独立群山之中,从南天门到观音顶,依山势地形建有大小殿院几十间,神像数百尊。“文革”时期破坏惨重,经过多年修茸现已恢复原貌。哑姑山周围有18景陪衬点缀,传说既多且奇,充满仙气神韵,分外诱客迷人,是人们旅游和从事民俗活动的好地方 地址:汉中市北郊武乡镇电话:0916-2488341门票:10元 |
留坝古栈道褒河漂流 | 陕西省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我国古代先民开凿的穿越秦岭,联通秦蜀的古栈道中有三条穿境而 过,素有“中国栈道之乡”的美誉。其中褒斜古栈道是早于万里长城的建筑奇迹,它沿着湍急的褒河的穿越秦岭,凌空飞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以其险、奇、雄著称于世。 “中国栈道第一漂”,就是沿着褒斜古栈道在褒河上开辟的漂流项目。无论您选择探险自驾漂、情侣自驾漂,还是激流勇士漂,沿着褒河斜水顺河而下,都可将多处古栈道遗址尽收眼底,既目睹古人的聪明智慧,又可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水随山绕、人随船行、船随浪起、任凭飞珠溅玉,享受中流击水的乐趣。十里漂流,百折千回,浪遏飞舟,会给您留下“披阅栈道风云,驾驭长河破浪,亲历英雄壮举,感受热情召唤”的人生体验。 该景区位于留坝县的武关驿镇,距县城城区5公里,距汉中市80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360公里,316国道、210省道和即将开工的巴(中)宝(鸡)高速公路绕景区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集栈道文化观光、漂流体验、水上乐园、沙滩康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漂流旅游景区。 |
古褒斜栈道 | 古褒斜栈道 |
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 | 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陕西省黎坪森林公园位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元坝镇境内,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9403公顷。距汉中市区65公里,西安300公里,成都400公里,西汉高速公路汉中西站60公里。距即将竣工的108国道宁强县铁锁关镇18公里,距川北重要城市广元市仅90公里。 该公园属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深切河谷。该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为一体。公园共规划为四大景区,现以探明的景点有160多处。黎坪景区以收山松原始林海和巴册民情风俗及现代人文景观安汉故居为主要景观。原始林海,古木参天,稀有罕见。 黄洋河景区以高坑瀑布、千层岩、石城等腰三角形为主要景观。千层岩两岸势如剑开,游入轩身其中,仿佛进入三国石栈道。石马列山景区以矫健雄壮的石马山石林群为主要景观。奇石林立,形态各异特别是与千年石黄杨林争奇斗妍,神秘莫测。冷坝景区以大小次序坝天然山甸草场为主要景观。山甸昔日场宽阔无限,绵延数公里。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游客畅游其中。心情体验摹风情,观赏摹风光。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金秋,霜叶似火,野果飘香;严冬,银装素裹,交相辉映。被誉为“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东方瑞士”、“石林奇境、碧水天堂”。 该公园南与四川南江旺苍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宁强、勉县毗邻,平均海拔1500米,现有居民7600多人。1938年于于右任生的学生--安汉在此成立黎坪农垦局,开荒种地,收容难民3万多人,并且大兴教育,发展经济,黎坪空前繁荣。安汉曾著《西部垦殖论》、《西北农业考察》(与人合编)等两部论著,被学术界认为是西部开发第一人。1932年红军过境,留下红色进步思想。这里出土的打制石器,距今有二三十万年历史。黎坪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香菇、木耳、蜂蜜、天麻、厥根粉、腊肉等土特产产品倍受欢迎,尤其是橡子凉粉更让人馋涎欲滴。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栏目组还专程来拍摄并播出了它原始而复杂的制作工艺。 门票价格: 旺季:95淡季:95 咨询电话: 0916-5518590 邮编: 723100 景区地址: 南郑县黎坪镇 元坝镇 元坝镇位于县境西南,北连勉县,西接宁强,南与四川省的旺苍县、南江县接壤,政府驻地元坝子,距县城60公里。2001年12月,撤销原黎坪乡并入元坝镇。辖区内,天然面积达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3%,海拔在1400~2000米左右,气温-6℃至18℃之间,素有“绿色王国”和“天然空调”美誉。主产玉米、洋芋、油菜、豆类;盛产核桃、板栗、花椒、木耳、土蜂蜜和天麻、党…… 详细++ |
五龙洞森林公园 | 五龙洞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略阳县城北部48公里处,1997年陕西省林业厅批准,在我国有金池院林场建立省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584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4.3%,海拔1500米—2214米,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2摄氏度,四季景色各异,环境优美。 景观资源以成群分布的大规模溶洞群与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主体,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雄”、“奇”、“幽”、“秀”为特色,景致浑然天成,园内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古栈道、唐宋叶家寨遗址古韵犹存。翠峰幽谷,层峦叠嶂,千姿百态,峻秀挺拔,尤以成群分布的溶洞群堪称一绝,溶洞幽奇险:五龙洞、四佛洞、玄天洞,鬼斧神工,洞洞有仙,令人神往,石柱、石笋、石莲、石乳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妙趣天成。洞外山扶水转,摩崖玉帘,飞流直下,珠飞玉溅,碧水龙潭,清澈见底,形成,独树一帜的景区特色。复杂的地理结构及茂密的森林植被栖息着羚羊、金雕、鹿、豺、猞猁、大鲵、等国家级一二类保护珍禽异兽20余种,经专家考察论证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价值。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科学探险、保健疗养、科普教育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30 咨询电话: 0916-4833868 邮编: 724300 景区地址: 略阳县城北48公里 九中金乡 九中金乡地处略阳县东北部,北部与甘肃徽县接壤。辖15个村,60个村民小组,5787人,总面积约258平方公里。省际公路、县乡公路通达各村。 现有农耕地1672亩,林地面积1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优势树种以栎类、华山松、柏类、杨类、漆类为主。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褐铁矿、高岭土矿等,竭铁矿品位在31%至58%之间,开发价值较大。 该…… 详细++ |
华阳景区 | 华阳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华阳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一区域繁衍,世所罕见。境内森林覆盖率95%以上,有种子植物2039种,植被具有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被誉为“动植物天然资源宝库”。华阳古镇在秦汉时期形成集镇,唐、宋均被设为县治,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汉代开拓的傥骆古道,是连接关中及整个大西南的交通命脉,华阳古镇作为一个重要驿站,随着商贸流通和多民族大融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清代诗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到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诗句来描绘华阳“船形古镇”的八大盛景。 华阳景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一五”十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是陕西省继“兵马俑”之后推出的第二条国际旅游品牌,引领着陕西旅游产业由文物旅游向生态休闲旅游的过渡。景区先后被国家、陕西省命名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古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景区规划投资6.91亿元,从2009年打造至2010年9月开园,一期工程累计投资2.7亿元,初步形成“两区四线”旅游总体框架,即门景服务区、古镇人文景观区和龙吟峡生态旅游线、红崖沟红色旅游线、鸳鸯河野生动物观赏线、小华阳田园风光线4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园一年时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2011年遭遇7.28暴雨洪水灾害后,景区高起点科学规划重建,挖掘傥骆古道历史文化积淀,重点打造重灾区龙吟峡生态旅游线,新建傥骆古道意境体验区,恢复并延伸古栈道、步道11公里;在古街洪水遗址上规划新建黄酒文化长廊;安徽鲍家花园秦岭珍稀植物园和陕西延长集团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先后投资建设。灾后的华阳景区内涵丰富、品位更高,傥骆道生态旅游线11公里的亲水步道沿河而上,曲径通幽,谷口驿、雷语潭、端公坝、龙吟峡、苍耳崖等景点镶嵌在其中,平缓之地水清如镜,湍急之处翻滚如雪,犹如游龙出谷;红崖沟红色旅游线以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为中心,建有朱鹮塬、熊猫岭、红军林,与鸳鸯河野生动物观赏线内的金猴谷形成景区极具竞争力的新亮点;小华阳田园风光游览风景如画,使人回归自然,心旷神怡。 走进山水华阳,游览国宝家园,感受千年古镇,品味秦风楚韵,华阳景区是您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票价格: 旺季:135淡季:135 咨询电话: 0916-8372587 邮编: 723300 景区地址: 洋县华阳镇 华阳镇 华阳镇地处洋县北部秦岭中山区,距县城76公里,辖15个村,73个村民小组, 7220人,全镇总面积56100公顷,其中林地48000公顷,河流约6500公顷,耕地557公顷(水田337公顷,旱地220公顷)。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04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山木药材和木耳、香菇、蜂蜜为本地的主要特产。.…… 详细++ |
武侯墓 | 武侯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当你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新的情趣。武侯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古柏汉桂相辉映,四季鲜花互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 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震天杀声之感。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共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凑霄花,象征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石余通,匾额34块,对联29幅,三国故事壁画100余幅,碑石匾联内容,多为赞颂诸葛武侯之词。各时代的钟鼎炉磬10余件。并有武侯遗文本刻条幅48块。遗存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增添了游览内容。 当你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诸葛武侯墓园,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凡来武侯墓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门票价格: 旺季:45淡季:20 咨询电话: 0916-3316453 邮编: 724200 景区地址: 勉县城南2公里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
朱鹮梨园景区 | 朱鹮梨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陕西朱鹮梨园景区是汉中市重点旅游景区“四园”之一,始建于2008年,景区紧依洋县县城,毗邻京昆高速和108国道,西成高铁从景区前方横空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景区规划占地187公顷,依托朱鹮生态园和万亩梨园,以“走进自然、亲近山水、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理念,由现代园艺景观区、人文景观交融区、朱鹮生态科普区、山林康体健身区和梨园农家风情区五个主题区组成。景区地形起伏跌宕,山环水绕,登顶俯瞰,县城古韵新貌、汉江南北田畴村庄尽收眼底。高空滑索、跌水瀑布、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人文浮雕、名木古树、亭台楼阁,自然景观与人工景点融为一体,尽显洋州特色,是汉中盆地东部最具魅力的城市山水公园。 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一年四季,山明水秀,景观各异。春天踏青游园,金牛奋蹄、梨花吐蕊、修竹玉立、棕榈迎宾;夏天拾阶而上,惠风和畅、湖光潋滟、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秋天登高望远,飞鹮展翅、满园梨果、银杏呈祥、丹桂飘香;冬天漫步园路,银装素裹、水落石出、古树擎天、亭台献瑞。昼游园中,水中荡舟、林荫漫步、湖畔垂钓、山间采果、把酒临风、舒心惬意、美不胜收;夜览景区,灯火辉煌,如繁天星斗,银河飞泻,水幕飞彩,如梦如幻,仿佛步入了瑶池仙宫。 咨询电话: 0916-8221576 邮编: 723300 景区地址: 洋县县城北3公里 信息来源:洋县文旅局 信息来源:洋县文旅局 |
勉县武侯祠 | 勉县武侯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108国道边,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旅游景区。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规模雄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历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风格。 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迹甚多,唐李商隐、宋陆游、明薛宣、黄辉、清王士桢、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工部尚书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同治年间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调元、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元老于右任等都在此留有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杨静仁、李鹏、万里、宋健、陈俊生、彭珮云、张震等都曾来此参观视察,并留有墨宝。 武侯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碣林立,现有各时代石碑90余通,各种文物多件,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嘉定年间皇帝亲笔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除了文物古建筑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其中汉柏据测定树龄在1700年以上。旱莲是世界稀有花木,现被定为汉中市市树。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40 咨询电话: 0916-3296212 邮编: 724200 景区地址: 勉县城西3公里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
青木川保护区·古镇 | 青木川保护区·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镇,这里北接甘肃,西连四川,素有“一脚踏三省”之名。保护区境内山脉绵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栖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雉、等国家保护动物,还生长着珙桐、野杜鹃等珍惜植物。区内有石梯,拾级而上,可见古栈道遗迹。凤凰山海拔2300米,山势形如凤凰,四季风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将军石、清泉飞瀑等,有小九寨沟之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青木川古镇山清水秀,生态天然,民风古朴。古镇历史悠久,古时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朝年间逐渐繁华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现在古镇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栈道、古民居等建筑群,已被列为宁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河水穿镇而过,人们悠然地做着各种活计,生活自在。古街回龙场系明成化年间所建,街长800米,宽4米,基本维持古时原貌。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国年间知名绅士魏辅唐所建。现遗存有魏氏大院三处,其倡办的中学一所,保存完好。还有明清时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长达60公里,道路顺河而上,依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 青木川的传奇故事—— 民国时期的大地主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死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而发家,买枪屯兵,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 魏辅唐先后当过宁强县独立自卫队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队总队长、陕甘川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建有豪宅数处,娶了大小老婆6个。魏辅唐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但是他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从这方面来说他为当地造福不少。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青木川民风纯朴,很大一部分与魏辅唐有关。至今镇上居民大多时候忙于农活,冬天农闲则在家围着火塘烤火,街上鲜见-现象。餐饮/住宿/购物 古镇旅游人数增长迅速,因此当地居民多开有家庭小旅馆,可接待住宿及餐饮。饭菜多为当地乡间土味、土产。 交通 从汉中市汽车站乘坐发往宁强县的长途汽车,车程约1个半小时;在宁强县乘坐发往青木川镇的客车,车程2小时左右。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李白的笔下如此描绘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陕西宁强也。宁强据“剑门蜀道”东端,为古今秦蜀咽喉,是汉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峦崔巍,林木葱笼,备秦巴之景色,汇南北之风情。境内奇峰秀水、雄关矗立。七盘关、西峡关、牢固关、五丁关、盐茶关、铁锁关、阳平关、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阳平关,三国赵云据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于宁强的西端,毗邻川甘、锁钥三省,重峦叠嶂、山高路险、清溪碧湾、飞流溅珠。 青木川隶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先后称草场坝、回龙寺、回龙场、永宁里、凤凰乡、青木川。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有几条逶迤石径连通邻省邻县,供山民来往交通。青木川古镇,闻名遐迩。逢三趁墟,山民结伴,来来往往,背扛肩担,荷货互市,互通有无。当年杜甫过境时曾吟到:“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局。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虽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中先秦遗风尚存,青山风貌依旧。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80 咨询电话: 0916-4341725 邮编: 724400 景区地址: 宁强县青木川镇 青木川镇 青木川位于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 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 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明朝时始称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遂改称回龙场。解放初期称青木川(因川道树木挺拔高大,蔗天蔽日,改称青木川)。清同治年间称……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