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枝江市

枝江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枝江市步步升布艺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公司紧临宜黄高速公路枝江仙女出口,距汉宜高铁枝江北站1公里。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公司已由布鞋生产延伸发展成今天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拥有包括“休闲上班族”10000余名员工,布鞋销售终端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  公司以传统手工布鞋为核心产品。凭借获得国家专利的“锁边锁底”工艺,配以纯天然的原材料,经过纯手工精心制作的步步升布鞋充分诠释了“文化型、乡土味、绿色养生”的精髓与内涵。精湛的手工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央视《北纬30°·中国行》寻访技艺。“三峡步步升”也相继获得了三峡十大特产、湖北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一县一品”等殊荣。2010年公司唯一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全国农民艺术节,并作为“中国元素”进驻上海世博会。公司被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理事单位、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省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并作为唯一起草单位制订手工布鞋省地方标准。   2007年底,公司投资5500万元建成的“三峡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是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湖北旅游名村”、国家级3A景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服务站。园区占地50亩,园内有集传统纺线、织布、布鞋制作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展示体验园、中国布鞋博物馆、中国生育奇石馆、妈妈菜馆、休闲娱乐中心等。拟建中的三期项目,占地500亩,将与现有的文化村、汉宜高速枝江服务站浑然一体,将步步升建成中国布鞋之乡、国家级旅游名村、全国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全国妇女手工编织产业集群总部。  步步升手工布鞋是三峡悠久历史的见证,灿烂文化的代表,公司立志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母爱文化,引领传统技艺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步步升将始终坚持传承、创新、进步,为增进妇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沙浪奇观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长江沙浪奇观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名镇——枝江市董市镇。《荆州府志》记载:“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长江沙浪奇观景区即董市沙洲,是九十九洲之一,其占地2000余亩,西与三峡大坝相接,顺江东下直达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南越长江直入百里清江画廊,北连长坂古雄风当阳和孔明故里襄樊。三峡国际机场、焦柳铁路、汉宜城际铁路、沿江铁路、宜黄高速公路、襄宜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318国道等比邻景区腹地,交通十分便利,入住枝江三星级国际大酒店和宜昌星级宾馆、酒店十分方便。  三峡大坝建成,斩断长江天堑,下游江水平稳回落,在风和浪水的作用下,董市沙洲呈现出多种神妙沙浪奇观。有的似江心旋涡,有的似婉蜒起伏的古栈道,有的似鱼鳞,有的像盛开的菊花、山茶,有的若腊梅,金灿灿,红彤彤,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游览长江沙浪奇观自然景色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和参与“长江印林”、“原始淘金场”、“江滩沙雕”、“民俗表演”、“沙海宝藏”、“沙滩军事探险”、“热气球”、“沙滩休闲”、“沙滩垂钓”、“沙滩车”、“帐蓬露营”以及明清古街“老正街”和道教胜地“水府庙”等15个游乐项目。是您回归自然,还原生活,交际情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旅,也是您“观沙浪奇景、赏江洲风情、游水上人家、寻沙洲瑰宝”的得意之旅。  地址:枝江市董市镇狮子路10号。  类型:海滨/沙滩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08:3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8.0元  董市镇  枝江市董市镇是一座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董和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 董市镇位于枝江城西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有5.5万人,145.4平方公里面积,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6.7万亩。是枝江市中等城市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 详细++

枝江博物馆

枝江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枝江市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1989年1月建馆,隶属枝江市文化体育旅游局。1996年建成馆舍,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办南岗路中段,紧邻318国道。枝江博物馆馆舍外观具有汉魏风格,绿色琉璃瓦屋面,汉阙式大门。陈列楼门厅外为石阶,两侧为浅浮雕石刻壁画,左侧为展示大溪文化制陶艺术的《陶韵》;右侧为体现楚文化风彩的《楚风》。门厅内正面为黑色大理石雕丙烯填线壁画《西楚沧桑》。馆舍错落有致,文化特色明显,是本市象征性建筑之一,也是三峡门户第一馆。馆舍建筑设计获得省市年度设计奖。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先生题写馆名。  枝江市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专业人员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管理机构健全。负责对全市地上地下文物古迹的调查保护工作,开展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征集等各项业务活动。  枝江市博物馆现有固定展览两个,一是《枝江历史文物陈列》,二是2009年5月展览提升后对外展出的《枝江民俗风情展》。按照上级文件精神,2004年开始,博物馆开始对未成年人实行门票免费。到2008年2月22日,博物馆全部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参观时间调整为: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开放,星期一闭馆。印发《参观券》、《枝江历史文物陈列简介》、《枝江民俗风情展简介》,向各中小学校、厂矿企业发放。近3年来,并举办临时展览7个。  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宣传工作,2008年8月11日,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湖北省枝江市《三峡枝江网》率先在宜昌市内开通《枝江市博物馆》网页,网页内设:枝江文物、文物法规、文物展示、文物遗址等四个栏目,通过网络向社会各界宣传《文物法》,让群众对枝江的发展历史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  2005年以来,枝江市先后获得 “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称号。枝江市博物馆曾荣获全省“十佳博物馆”称号,2009年获得宜昌市文化局、宜昌市文物局授予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先进单位”、“宜昌市十佳文化单位”、“十佳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中共枝江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本馆“先进基层党组织”、“二00九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董市老正街

董市老正街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董市原名董滩口,自古名人辈出、商贾云集,逐步形成商埠后而演变成董市,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集镇上共有四条街道,从东至西为三条直街,分别为正街、河街和背街,正街西头还有一条横街。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记载:“居民稠密,半于邑城,四方商贾云集。”如今董市老正街还留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居民、商铺作坊及历史遗迹。  古镇董市历史商业概况  古镇董市“半于邑城,商贾云集”,又是军事要地,宗教圣地,也是经济枢纽。明清鼎盛时期,集镇有300多家字号,1000头毛驴上街驮运货物,年经营额值现币3000万元以上。物流兴盛了商业水陆交通运输业,也带动了手工业作坊的发展。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酱园;棉花加工有轧花、弹花、纺线、织布、踹染等;从事金属制品加工有金、银、铜、铁、锡、缤铁(白铁)铸造等。还有生产草编、香炉、方斗纸、棕麻绳等,行业多达50种,产品几百种。现将商号旧址介绍如下:  一、手工业作坊  1、“松兰信”酥食酱园作坊。清道光年间,淅江省绍兴人蔡光知在董市制作豆腐,开办酱园后发展酥食加工。咸丰十年(1860)其子蔡保连创品牌“松兰信”,从业人员达100人以上,产酥食70多个品种,民国二十年(1931)以后以“松兰”为总店又发展“胜记”、“德记”、“信记”等3个分店。有“董市一条街,尽是松兰斋”之称,其“松兰”牌白酥糖,月饼销往江口、沙市、重庆等地,颇为-。解放后,1954年“松兰”与“万元玉”联营生产,1956年成立公私合营董市酥食加工厂,归口供销社。1966年10月取消公积合营改称“枝江县副食品公司副食加工厂”,厂址迁往城关。1980年3月升格为“枝江县食品厂加工厂”。  2、祥泰榨坊。厂房在董市矶头东侧,已无遗迹。经营门面在老正街2号。  光绪二十一年(1895)何礼济在董市办起了榨坊,后转手给“正和义”,民国二十七年(1938)又转归李铭三经营,牌名为“祥泰榨坊”。主要榨棉油、菜油和少量麻油。1940年创日产300斤麻油的记录,当时有工人20人,榨筒2个,碾砣1付,水牛5头,石磨5副,蒸炒锅3口,一直经营到1950年。  3、金大兴银坊,老正街59号。  经营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为董市5家银坊之一。以来料加工为主,兼制成品出售,品种有耳环、戒指、手镯、项链妇女配饰等。  4、李传喜铜匠铺,老正街36号。  经营民国二十九年至解放。带其女为徒,以来料加工为主,也串乡销售。主要产品有:茶盘、脸盆、烟嘴、提环、勺、瓢、锁匙等。  5、罗信记房屋。  在饶家巷、马永发隔壁。现日化厂的前身豆作社,于1954出租佃其房200平方米成立合作社豆作组。存石磨10副,牲口9头,榨架4套。  6、协成纺织厂  清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载:“夜半机杼之声与纺车轧轧相闻,贾人多于董市、江口买花入川,呼为楚棉,布匹如之”。协成纺织厂是民国十四年董市开办的3家纺织厂之一。后将门面改为“鲁永泰”绸缎铺。  7、刘长兴染坊,老正街46号,民国二十八年有染缸33口,年染青灰色布1.4万匹,产值达6万余元。  8、刘必善踹坊,老正街190号。  9、史高先匹头绸缎铺,老正街47号。   

关庙山遗址

关庙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庙山遗址位于枝江城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1米多厚,经碳—14测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内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点,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命名为大溪文化的“关庙山类型”。关庙山遗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庙山遗址于1977年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当时就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立即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在发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出土文物达5000多件。  这些文物大致上分两大类:一类为石质生产工具。品种齐全,磨制精细。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网坠等,不仅适合当时不同的生产用途,而且也可以看出关庙山先民们的生产方式,已由采集、渔猎向种植养殖转变。尤其是出土了加工粮食的石杵、陶箕以及夹杂在泥土中的稻谷壳,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关庙山人已种植了一定规模的粳稻;另一类为陶器用品,十分丰富。有釜、缸、瓮等储藏具;有陶箕、网坠、纺轮等工具;还有供儿童玩耍的龟、球、铃等工艺品和埋葬死婴所用的瓮棺。这些陶器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生活用品的造型和现代生活用品的造型几乎一样。尤其是其中的彩陶和蛋壳陶,堪称精品,其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色泽自然,纹饰古朴,有的陶胎薄如蛋壳,拿在手中,轻巧自如。这些种类繁多的陶器用品,与当时的先民们主食稻米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祖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遗址中还发掘出原始部落房基十座,有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有地面建筑,也有半地穴式建筑;屋项均为草原四面坡式,墙体采用竹木结构、外抹泥土而成。由于枝江这一带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关庙山的先民们已在房屋建筑中考虑到防潮问题,将房基垫层和泥土墙体用火烧烤,还在墙根外围铺筑了散水坡。这些技术在我们今天看来,好象极为简单,然而,我们的先民们在当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为了生存下去,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搏斗与探索,才掌握了这种防潮技术。对此,今天的考古专家们对关庙山原始房屋建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里的建筑技术已具备了南方建筑的基本特点。可见我们枝江先民们为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  该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属大溪文化,还叠压有屈家岭文化层和石家河文化层,是长江流域著名的原始村落遗址,它又一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该遗址的考古成果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新中国考古发现与收获》。《枝江关庙山》专著也即将问世。   

三佛寺

三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江口镇。始建于清末,原为三音庵比丘尼道场,现已扩建。由山门、大殿、大悲阁及厢房组成。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题写寺名。该市环境清幽,塑像精美,现为峡东知名佛教活动场所。      寺院简介    三佛寺,位于湖北省枝江市江口解放路,肇建自明末清初的明朝宗祯元年,即清朝天聪二年(一六二八年),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而得名。    寺院历史    因寺“得天时之厚泽,据地利之要津”,历史上许多文武雅士、迁客骚人对该寺题咏甚多,清朝大学士、官至刑部尚书的刘国仕就曾写过《三佛寺碑记》一篇,他在文中描述的情景是“枝江口之三佛寺者,面阔九间,深五重,占地三十又六公顷..殿堂雄伟,雕梁画栋,极尽威雄焉。”“十方僧俗,争相朝拜,文武将相,亦多志咏..时有荆楚名刹之誉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描述三佛寺的文献资料,透过这些简洁而珍贵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有着近四百年历史的寺院最初落成时的盛况以及在此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繁华兴盛的局面。    岁月更迭,尘世沧桑。盖四百年来,三佛寺走过的是一段屡废屡兴,屡兴屡废,兴废无计的曲折道路。一九四○年四月,该寺不幸毁于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至一九四九年九月,时任江口弥陀寺方丈的昌明大和尚把三佛寺作为弥陀寺下院进行统一管理和修复,经多方募缘,三佛寺各大殿堂以妥善维修,各种佛事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一时宗风大振,香火旺盛,此乃不可思议之大事因缘也。    世事无常迅速。三佛寺在“文革”期间不幸惨遭浩劫,一时殿堂被毁,佛像被砸,僧尼被赶,在此后近三十年的岁月里,该寺一度处于寺毁僧散的凄凉局面。    所幸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十分重视三佛寺的重建工作,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湖北省佛教协会昌老会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特别是自一九九四年由西静法师担任住持以来,三佛寺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目前情况来看,枝江市信仰佛教的人数已有五万之众,而作为枝江境内唯一寺院的三佛寺地窄殿小,食宿条件及必要的基础设施亦非常简陋,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信众前来修学闻法的需求,因此对三佛寺进行彻底地改造和扩建已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寺院格局    目前三佛寺的远景规划已经定案,扩建后的三佛寺占地面积将达到十余亩左右,资源整体框架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客堂、斋堂、僧人宿舍楼、居士宿舍楼、法物流通中心、-大楼等主体建筑组成,预计总投资将达八百多万元之巨,有赖十方发心护持。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金湖湿地公园,位于宜昌枝江,是宜昌森林旅游的又一个湿地公园,金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分为水上娱乐区、湿地保护区、休闲度假区、商业文化区、宗教文化区五个区域。总规划面积733.3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7500亩,森林面积330亩,湿地面积688.57公顷,湿地率为93.89%。公园内生物种类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水禽资源的重要分布区,素有“枝江城市之肾”的称号。  2015年1月10日,金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枝江市东北侧,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公园主体呈水滴形,是典型的江汉平原低洼地带天然淡水湖泊。金湖湿地公园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湿地公园范围东起东湖节制闸,西至四清桥,南临林家拐,北至金山林场,由东湖、刘家湖和金山林场三部分组成。  金湖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为7年,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2亿元,将大大提高枝江市湿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最终打造成枝江城区后花园,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恬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休闲度假、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五柳公园

  五柳公园是枝江市市中心的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23.85公顷,其中绿地面积22.35公顷。全园按儿童游乐园、安静休息区、水上活动区、游客集散区进行分区建设。先后投资2150万元,完成了五柳亭、望柳亭、五仙桥、白鹤桥、五柳仙女等标志性设施和小品,并拥有一座临水的两层仿古建筑—凌波楼。园内路灯、人行步道、果皮箱、工余休息设施基本具备,游船、碰碰车、滑行龙、溜冰场等游乐设施极大地满足了游客需要,年游客量达到60余万人次。  园内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春日繁花似锦、落瑛缤纷;夏日浓荫匝地、清风怡人;  秋时碧水凝空、能达目净心远之趣;冬时松竹映雪、亦生韬光养晦之情。近年来先后有野鸭、松鼠、刺猥等动物在此定居,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公园,是城区不可多得的一块中心绿地。   

安福桃缘景区

  安福桃缘景区位于安福寺镇东北秦家塝村。安福寺镇东北2公里的银山林场万亩桃花园,占地5万余亩。山岗起伏,景观有观景台、桃花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后,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每年3月桃花盛开,红绿相间,如履仙境。2002年3月,举办首届桃花节。2007年,安福寺万亩桃花园被《今日湖北》杂志定为省内的十一大桃花旅游旅游胜景之一,名列第三。安福桃缘景区是安福寺镇万亩桃花园二期规划建设的核心景区,2007年11月18日,安福桃缘景区环通公路竣工通车,景区环通公路全长3.4公里,宽6米,起点为安居农庄,终点为仙一路九龙观封山育林区道口,是景区的环形通道。12月7日,湖北省旅游局下文予以批准枝江安福寺万亩桃花园景区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青山墓群

青山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问安镇东北部,北距当阳市半月镇5千米。墓群分布在问安镇所辖的大竹园、革新、英雄、龚家坪、新建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5平方千米。该墓群分为四大墓区:第一墓区以袁码头冢子(M1)为中心,7冢;第二墓区以大竹园谢家冢子(M8)为中心,3冢;第三墓区以大高庙冢子(M16)为中心,11冢(M23)为中心,3冢。每墓区均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礼器、兵器、车马器。  青山墓群经调查证实,系楚国贵族陵寝。墓葬特点是:数量多、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研究楚国历史访华的重要佐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口清真寺

江口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  位于江口镇前正街西段。晚清至民国时期,河南南阳的丁、巴、马、焦、梁、武等回族各姓穆斯林,遇灾荒举家辗转迁移到江口镇聚居,修建该寺。该寺建筑初为穿斗式传统民居,用杉树条扎成围墙。1955年因暴雨毁坏,县政府拨款维修。寺中藏有全套阿拉伯文古本《古兰经》,毁于-中。寺内建筑年久失修,日趋朽坏。1980年9月20日,经有关部门支助,穆斯林集资重建该寺,建筑外观改为耶斯兰教风格,是宜昌市唯一的县市级回族宗教场所。10月19日,经《湖北日报》报道后,荆州、沙市、宜都等地穆斯林,经常到该寺参加宗教礼拜活动。  

枝江水府庙

枝江水府庙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府庙,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董市镇东1公里处,面积116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初年,后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1930年维修。主体建筑有三门、围墙、前殿、后殿、厢房及碑刻、石狮等,南山墙外原有靛青题记“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指明董市为蜀汉名臣董和故里。1999年11月23日,道长马诚子等人自筹资金修复开光,对外开放。2007年10月17日,举行该庙玉皇阁复建落成暨神象开光庆典。

江口烈士塔

江口烈士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口烈士塔 。马家店镇江口社区、 枝江县江口镇委、镇政府1963年5月兴建,烈士塔占地60平方米,烈士塔座基高1.5米,塔高7.5米。由晏子为书写碑文。解放战争时期,在宜当战役中受伤牺牲的29名烈士,初葬弥陀寺(今枝江三中)大堤北坡,后迁葬烈士塔塔座下。2007年9月19日,江口烈士陵园维修工程竣工。

枝江弥陀寺

枝江弥陀寺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弥陀寺原建于江口镇西,鄂西著名净土宗禅林。据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弥陀寺碑序》记载,始建于唐代,宋代复修,清代乾隆、同治年间进行重修。建筑群体以大雄宝殿前卷棚后抬梁式结构驰名,寺内有“金盆养月、五福(蝙蝠)圆门、步步高升、梅花古井、雄风独立、青蛙野琴、天鹅宝蛋、太极掩映”等“八景”。系现代著名佛教高僧、归元禅寺方丈昌明法师剃度处,并任该寺方丈。该寺历经日寇等破坏。2011年10月在仙女镇金家大山动工复建,占地面积6667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山门、鼓楼、钟楼、韦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往生堂、诞生堂、伽兰殿、云水堂、祖堂、护七堂、昌公塔、罗汉堂、胜景楼、云水楼等构成的建筑群。

金家大山

  金家大山位于马家店街道办东北8公里,地跨仙女镇金山、金湖、桃花垱三个村,为枝江市林科所所在地。金家大山海拔58米,山体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地处东湖北岸,林木茂盛。山上有抗日战争时期战壕,日寇杀人“伤心树”等遗迹。

菜子坪古城堡

菜子坪古城堡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福寺镇东北3公里,面积1580平方米,海拔约60米。该城系三国时期东吴所筑连络烽火台的障城,方形土城城垣残高4.5米,周边有烽火台群遗址。

枝江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马家店街道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安福寺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白洋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顾家店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董市镇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水府庙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仙女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问安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七星台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百里洲镇 步步升文化旅游区 枝江沙浪奇观 枝江博物馆 董市老正街 关庙山遗址 三佛寺 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柳公园 安福桃缘景区 青山墓群 江口清真寺 枝江水府庙 江口烈士塔 枝江弥陀寺 金家大山 菜子坪古城堡

枝江市特产大全